情绪知觉实验解读
情绪智力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情绪智力,又称情商,是指个体适应性地知觉、理解、调节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智力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解个体在情绪智力方面的表现,本研究设计了情绪智力测试实验,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国大学生在情绪智力方面的总体水平;2. 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等群体在情绪智力方面的差异;3. 为提高我国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高校大学生1000名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500名,女生500名,涵盖不同年级、专业。
2. 实验工具: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进行测试,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情绪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调节。
共包含30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
3. 实验步骤:(1)向实验对象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确保其了解并同意参与;(2)向实验对象发放《情绪智力量表》,指导其填写;(3)回收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总体水平分析:对1000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在情绪智力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28(1-5分),说明我国大学生在情绪智力方面总体水平较好。
2. 性别差异分析:对男生和女生的情绪智力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情绪智力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3. 年级差异分析: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情绪智力方面无显著差异(F=0.89,p>0.05)。
4. 专业差异分析:对文科、理科、艺术等不同专业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学生在情绪智力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1. 结论:我国大学生在情绪智力方面总体水平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2. 建议:(1)加强大学生情绪智力教育,提高其情绪智力水平;(2)关注不同群体在情绪智力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3)培养大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4)鼓励大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增强其心理素质。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中的变量人类存在着六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高兴、生气、伤心、害怕、惊奇和厌恶)两种基本的情绪研究策略根据一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的各种刺激(准实验研究)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变化(实验研究)一、认知变量1、情境变量让被试直接处于某个情境中(战场上、飞行跳伞现场)让被试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悦目的人像、紧张性电影、他人遭受电击)控制认知所依据的因素(期望)2、认知解释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知解释(真实的或虚假的)3、自我报告情绪状态量表情绪特质量表从形式上区分: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形容词检核表等级评定量表(分化情绪量表)二、行为变量1、情绪性行为——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行为2、情绪表现——身段表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3、完成行为——某种操作性行为(旷场反应)三、生理变量(一)研究方法1、损伤法2、电刺激法3、化学刺激法(二)生理指标1、皮肤电反应2、循环系统的指标(心跳或脉搏、血管容积、血压)3、呼吸(吸气呼气比率法、I分数法、次数法)4、语图5、脑电波6、生化指标测慌仪测慌仪又称为多项生理记录仪根据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制成的生理反应指标综合测量仪器,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管容积、呼吸、皮肤电反应与脑电波等两个测量指标对关键词的有意义或不正常反应对关键词的反应时间延长四、情绪研究的方法刺激-反应法刺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
–条件性情绪技术——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来推断内部情绪–双跑道程序——改变其中某条跑道后出现奖赏的概率,观察被试通过两条跑道的时间,并推断相应的情绪状态(Amsel)。
评价优点–控制相当严密–程序内部可操纵的变量多–解决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难题不足–主观因素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只可用于研究情绪本身情绪诱导法情绪诱导法指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感觉、知觉 一、概念 1. 感觉(Sensation)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2.知觉(perception)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
无色不甜
“喧嚣的色彩”“甜密的声音”
三、痛觉
1.痛觉的实质 痛觉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复
杂的心理现象,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感觉 。痛觉是感觉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各种生 理,心理反应的结合。
痛觉是感觉因素和动机、情绪、评价等 因素的结合,伴随着情绪体验。
痛觉从生理过程来看包括感受成分和
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 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传统的记忆过程解释
1、识记(memorization) 个体获取经验的过程,信息输入大脑并
进行编码的过程。
2、保持(retention) 对获得经验的巩固。把输入的信息牢固
地贮存在脑子里。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 过程,表现在质、量两个方面。
三、思维的形式
思维过程的产物就是思维的形
式(用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概念、
判断、推理。
1. 概念(concept)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思维的产物,又被利用在思维过
程中。
概念结构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
性的总和—代表概念的质
外延—概念所确指的具体事物的
总和—代表概念的量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2021/8/5
认知过程包括如下几方面:
感觉—听到声音,看到光亮,嗅到气味, 尝到香味、摸到冷热、软硬。
情绪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对个体的认知、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探究情绪对个体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项情绪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2. 探究不同情绪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差异;3. 为情绪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男女比例均衡;2. 实验材料:情绪图片、认知任务、行为任务;3. 实验步骤:(1)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人;(2)每组分别接受不同情绪图片的刺激,分别为:喜悦、愤怒、悲伤、中性;(3)在情绪图片刺激结束后,进行认知任务和行为任务;(4)记录实验对象在认知任务和行为任务中的表现;(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认知任务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在喜悦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最佳,错误率最低;在愤怒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最差,错误率最高;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居中;中性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与悲伤情绪刺激组相近。
2. 行为任务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在喜悦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最佳,完成速度最快;在愤怒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最差,完成速度最慢;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居中;中性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与悲伤情绪刺激组相近。
五、实验结论1. 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2. 喜悦情绪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3. 愤怒情绪会降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4. 悲伤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的影响居中;5. 中性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的影响与悲伤情绪相近。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与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相符;2. 实验结果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3. 实验结果为情绪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情绪评估和情绪调控的认知脑机制
楔前叶,杏仁核,丘脑活动增强。 愉快:下丘脑、前额叶、杏仁核、腹侧纹状体 愤怒:与杏仁核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多把愤怒和恐惧联系
System)是图式、命题、联
想和类比表征系统的缩写
类比表征系统涉及对环境刺激进行基本的感觉信 息加工。
命题系统不涉及情绪因素,只包含对外界和自我 的信息。
在图式系统中,来自命题系统的事实与来自个体 近期目标的有关信息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针对 情境的内部模型,从而引起情绪反应。
联想系统主要反应情绪系统的功效。
(Johnsn & Multhaup, 1992;Power & Dalgleish, 1997;Teasdal & Barnard, 1993)
SPAARS系统(Schematic,
Propositional, Associative, & Analogical Representational
1、情绪的生理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和丹麦心理学家Carl Lange推翻情绪先于生理反应的传统认识,提出生 理反应引起情绪的经典理论,又被称为JamesLange理论(1884-1885)。
情绪刺激
生理反应
情绪体验产生
比如,当人看见熊的时候,首先的反应是跑,然 后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肌体反应时,才感到了害 怕
三、情绪的生物学基础
边缘系统和情绪 扣带前回对情绪认知起关键作用 杏仁核在情绪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围绕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及其神 经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热 点领域。在“社会脑”的概念下,形成了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认知神经 科学”的研究新领域。
情绪知觉《生理心理学实验》
情绪知觉《生理心理学实验》
情绪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进行辨别、理解的能力。
情绪知觉的实验
研究早期主要采用了对情绪词汇的阅读和判断,后来发展为对面部表情、音调、语言等的
表达方式进行理解和辨别。
面部表情是情绪知觉实验的重要范例。
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
面部表情会有不同的特征。
比如愤怒时眉头紧皱、双眼直视、嘴唇紧抿;快乐时眼睛弯曲
成“月牙形”、嘴巴微微上扬等。
通过这些特征,人们便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他人当前的
情绪状态。
语言声调也是情绪知觉实验的重要范例。
声调是指语言中的高低变化,包括升调、降调、平调等。
不同语调也代表了不同的情绪状态。
比如,高兴和惊喜常常用升调表示;沮
丧和悲伤常常用降调表示;平稳和中性常常用平调表示。
通过这些语调,听者可以准确地
判断出说话人所表达的情绪状态。
另外,情绪知觉还涉及到个体对情绪状态的内在体验的识别。
这种内在体验包括心跳、呼吸、肌肉紧张等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也包括认知、情感状态等。
通过自我感知,个体能
够准确地了解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
总的来说,情绪知觉实验是通过研究个体对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揭示情绪信
号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情绪交流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五章:情绪与认知
在克拉克等人(1982)的研究中,让抑郁被试在一天的 不同时间回忆过去快乐和悲伤的事情。
结果表明,在一天中最抑郁的时候,他们回忆出更多的压 抑事情;而在最轻松的时候,他们回忆出较多令人愉快的 事情,这也支持了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
心境依赖性记忆
心境依赖性记忆效应是指当一种过去事件的记忆处于一种 与当前加工阶段相类似的心境中时,回忆效果会得到提高。 例如,被试学习时的心境是悲伤的,处于悲伤的情绪状态 下,回忆的效果好。重要的是无论材料本身的情感背景如 何,事件的所有方面都会发生记忆增强现象。
艾森克认为,焦虑被试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 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这种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反应会分 散个体的注意力,从而消耗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导致正 确率降低,反应时间增加。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诱发的负性情绪对正常人的词语工作 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不一样,对词语任务影响较小, 而对空间记忆任务影响较大。
孟昭兰的一项关于情绪对认知操作的研究发现:
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比恐惧显示更优的操作效 果;怒比无怒、爆发怒比潜在怒均显示了更优的操作效果;
同一情绪不同强度对操作效果影响也不一样。在愉快和愤怒状态 下,中强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激活导致更优的效果。
(二)情绪影响信息的加工选择
(二)情绪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1.情绪的产生不需要以认知为中介
勒杜认为,对刺激物的情绪反应常常比认知评估来得更快且及时。 这种及时的情绪反应为生物体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使 得生物体的快速行动成为可能。
生理机制:大脑中存在着从感觉输入到杏仁核的直接神经投射。 电刺激杏仁核和其他恐怖区域时会产生恐惧情绪。
思考:
个人情绪感受特点与冒险特质的关系? 非理性情绪与决策
情绪知觉《生理心理学实验》
生理心理学实验情绪知觉实验一:问题1. 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即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或反应时?2. 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即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或反应时?3. 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即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或反应时?注:以下全部双侧情绪不一致指掩蔽图片与判断图片在双侧,且其情绪状态不一致,双侧一致是指掩蔽图片与判断图片在双侧,且其情绪状态一致,单测指只有需要判断的马赛克图片 二、假设和预期H 0: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H 1: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H 0: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姓 名 杜诗音 学 号 04组 别 2 实验日期 2015/5/25 指导教师 严璘嶙实验名称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H1: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H0: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H1: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预期: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且人对人脸的积极情绪知觉有优势,即人对人脸的积极情绪知觉的正确率更高或反应时更短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且阈上条件能增加人对人脸情绪知觉的优势,即在此时人对人脸情绪知觉的正确率更高或反应时更短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且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优势双侧情绪一致条件〉单侧条件〉双侧情绪不一致条件四:实验方法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总共40位心理系大二学生(其中女生29位,男生11位),由于实验数据缺失或者超过3个标准差剔除4人,分别是黄斌,杨李玄等2、变量(包括操作性定义等)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实验报告自变量: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因变量:人对人脸情绪知觉的错误率以及反应时控制变量:休息时间、身体状态,实验环境(温度湿度亮度空气流通度)3、实验设计多因素混合设计4、实验流程(1)实验材料:已编写好的任务程序、电脑,实验流程说明(2)实验方法:1:被试清楚实验流程2:被试上机测试3:主试收集并统计数据4:纂写实验报告1:数据处理由于黄斌,潘蓝翔,杨李玄,朱斯威等4个人多个数据超过全部被试3个标准差之外,故将其数据删除由于刘赞赞对积极情绪反应,掩蔽与判断图片双侧不一致条件下数据超过全班被试3个标准差之外,故只将此栏数据删除由于杨林竺对消极情绪反应,只有马赛克图片(单侧)条件下数据超过全班被试3个标准差之外,故只将此栏数据删除2:全班数据描述分析表1:全班被试在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和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的错误率的平均值与标准差项目分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单侧一致不一致单侧一致不一致阈上(平均值±标准差)0.06±0.040.06±0.040.10±0.060.08±0.060.07±0.040.08±0.06阈下(平均值±标准差)0.07±0.030.06±0.040.07±0.050.07±0.030.06±0.040.06±0.05总(平均值±标准差)0.06±0.040.06±0.040.08±0.050.08±0.040.06±0.050.07±0.05表2 :全班被试在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和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的反应时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单位:毫秒)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实验报告项目分组单侧一致不一致单侧一致不一致阈上(平均值±标准差)195.28±35.18212.02±40.14235.87±37.54218.59±43.08223.00±41.43235.37±45.00阈下(平均值±标准差)194.52±39.25200.62±39.50206.16±37.43223.02±50.01219.74±45.49222.78±40.75总(平均值±标准差)194.90±36.74206.32±39.67221.02±39.90220.80±46.05221.37±42.91229.07±42.79全班被试在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和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反应时的平均值图:图1:反应时平均值(单位:毫秒)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一致)反应时的标准差图: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实验报告图2:反应时标准差(单位:毫秒)3:全班数据统计分析选取1个自变量进行分析: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全班被试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下错误率与反应时分析:对呈现情绪为积极的条件下,对全班被试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下错误率与反应时分析:对3种情况下的错误率进行差别分析:F(2,37)=12.25,P<0.001 对3种情况下的反应时进行差别分析:F(2,37)=23.18,P<0.001 (单位:毫秒)结果分析:全班被试在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下错误率与反应时的差别显著,即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支持假设H1,否定H0事后检验:1:错误率表3: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下错误率差别分析:目标刺激呈现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方式致)单侧0.24不显著小于0.001显著双侧情绪一致0.003显著双侧情绪不一致图3: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下错误率差别分析结果分析:由表3与图3得:被试情绪知觉优势在不同刺激呈现条件下: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且在双侧情绪不一致的条件下与其他两种条件相比,被试对情绪的知觉的错误率明显要高很多,说明不一样的掩蔽刺激会减弱被试的情绪知觉能力,这个与预期是一致的,但是双侧一致的掩蔽刺激不会增强被试的情绪知觉能力,这个不支持预期。
情绪理论
这个实验说明,来自三方面的信息经过 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 验:
环境中的刺激
生理因素
认知评估
沙赫特提出情绪产生包含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 析。
第二个亚系统:由长期生活经验建立的对外部影 响的内部模式。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和基于过去 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具 有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与效应器相联。
4、认知激活过程:如评价、比较等认知活动可 激活情绪。如图所示:
情绪激活和调节的多系统模型
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过程
感觉反馈过程
情
感
情感激活过程
体
认知激活过程
验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的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 过程,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主观 体验、表情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具体包括三个方 面:
情绪产生涉及广泛神经结构,丘脑,杏仁核,脑 干,松果体,新皮层等。另外,神经-内分泌、躯体 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都参与情绪活动。
表情包括神经肌肉活动和感觉反馈,表情活动由 大脑皮层中古老皮层调节,对生物进化有适应意义。
情感体验由躯体和脸部的活动模式的反馈信号进 入意识状态而形成。情感体验可以进入认知系统,并 和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反应:情绪诱发之后,增强、减少、延长或 缩短反应。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良好调节:使情绪、认知、行为达到协调。
不良调节:个体失去对情绪控制,心理功能 受损。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1、生理调节 情绪生理性调节可以改变和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 的苦恼。 如有研究发现,抑制厌恶可以降低躯体活动和心 率,抑制悲伤可以降低躯体活动,但不能降低心率等。 2、情绪体验调节 个体体验过于强烈时,会自动进行调节。如研究 发现忽视可以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会降 低快乐感等。
认知心理学-情绪stroop效应解读
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一、实验范式1. Stroop效应范式概述Stroop 效应(Stroop effect)在1935 年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y Stroop 发现,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
在颜色命名实验中,当色词本身的颜色和该色词所表示的颜色意义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比命名非颜色词的反应时长。
比如,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 比命名中性的刺激词所花的时间长。
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就是Stroop 效应。
从广泛意义来说,Stroop 效应就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能引发stroop效应的实验就叫Stroop任务。
2. Stroop效应范式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成为实证心理学的主流,Stroop效应范式已经扩展到众多的实验研究中。
随着各项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典Stroop 范式已演变为各种各样的变式,主要包括:2.1 昼夜Stroop (Day - Night Stroop)Cerstadt,Hong 和Diamond 等修订了Stroop任务,使之适用于3. 5 岁至7 岁的学前儿童,形成昼夜Stroop 任务。
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看见太阳说“夜晚”,而看见月亮或者星星说“白天”。
目前,昼夜Stroop 范式大多被应用于研究儿童的执行功能,作为测量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2 图- 词干扰范式图—词干扰任务是经典Stroop 范式的一个简单推广。
在图-词干扰范式中,向被试呈现图与干扰词,二者同时呈现,或者先呈现图,然后呈现干扰词,要求被试命名干扰词。
例如向被试呈现圆形中的汉字“方”,正方形中“圆”字等,任务是要求被试忽略图形,命名图形里面的汉字。
2.3 双语Stroop 范式双语Stroop 范式指利用两种语言的色词,要求被试用母语和第二语言分别对两种语言的色词进行颜色命名,然后根据语言间(命名语言和色词使用两种语言) 和语言内(命名语言和色词使用同一种语言) 的不同干扰效果推论出双语者的心理词典表征结构。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Ξ甘 甜1 罗跃嘉2 张志杰ΞΞ3(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050091)摘 要 研究了情绪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机制。
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为情绪诱发材料,使用时间两分法和泛化法考察唤醒和注意机制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短时距下,(1)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可能是独立的,两个实验中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情绪主要通过唤醒机制影响时间知觉,被试在高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显著长于在低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
关键词 时间知觉 唤醒度 愉悦度 时间两分法 时间泛化法1 前言 时间知觉常被情绪所影响,人们在欢乐时觉得时光飞逝,在烦闷时觉得度日如年。
上世纪60年代研究者就开始关注此课题,有些研究发现情绪使时间知觉更长[1,2],有些发现情绪使时间知觉变短[3],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诱发情绪和测量时间知觉的方法都未标准化。
目前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机制主要在时间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型[4]下探讨。
该模型认为时间加工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由起搏器和累加器构成的时钟阶段,起搏器以一定频率发放脉冲传送至累加器中。
外源刺激启动和停止脉冲的发放,注意调节进入累加器中脉冲的数量。
其次是记忆阶段,累加器把有关的信息送至工作及参照记忆中,形成相应的时间表征。
最后是决策阶段,即比较记忆中的两个表征以做出判断。
根据此模型,情绪可通过注意和唤醒机制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注意机制认为分配给时间加工的资源越多,知觉到的时间越长;情绪加工会占用一定的注意资源使分配给时间加工的资源减少,在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更短。
Hawkins 等[5]发现被试感觉其感兴趣的散文的呈现时间比其不感兴趣的更短;最近,Zhang 等[6]以中国面孔情绪图片为材料,发现在情绪刺激下被试复制出的时间长于实际时间,他们认为这是注意资源分配导致的。
悲伤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悲伤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悲伤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中常见的一种。
当面对失去、挫折或不可逆的事件时,人们常常会感到悲伤。
然而,悲伤情绪对人的认知功能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认知功能是指人类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理解过程。
它包括了注意力、记忆、思维和判断等方面。
通过探究悲伤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情感和知觉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过去的研究显示,悲伤情绪常常导致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悲伤的刺激上。
一项研究发现,在观看悲伤电影后,参与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被负面的场景吸引,而忽视了周围的其他信息。
这似乎表明悲伤情绪对注意力产生了一种“收缩”的效应,使人们难以注意到其他重要的信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
另一项研究表明,悲伤情绪对注意力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具体的任务要求和个体的特征。
在某些情境下,悲伤情绪可以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这种观点认为,悲伤情绪可以调动个体的资源和注意力,以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除了注意力,悲伤情绪还对记忆产生影响。
研究显示,悲伤情绪可以增强人的记忆力,尤其是关于个人经历和情感事件的记忆。
这种现象被称为“悲伤记忆增强效应”。
人们常常对自己在悲伤情绪下经历的事情记忆深刻,并很难忘记。
这可能是因为悲伤情绪引起的生理和神经变化使得相关的记忆更容易被存储和检索。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悲伤情绪并非总是对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悲伤情绪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长时间的悲伤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会受到负面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悲伤情绪消耗了大量的心理和生理资源,降低了认知功能的表现。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悲伤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呢?一种方法是通过积极情感的引导。
积极情感,如喜悦、希望和乐观,被认为有助于提升人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可以改善人的注意力和记忆,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析达马西奥的情绪具身认知观
试析达马西奥的情绪具身认知观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是一位著名的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情绪具身认知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情绪具身认知是指情绪和身体的知觉之间的关系,达马西奥认为情绪是身体状态的感知,而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体验。
在他的观点中,情绪具身认知是大脑和身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它对于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达马西奥提出了“情感标记假设”,这是他研究情绪具身认知的基本理论。
他认为,情感是对于身体状态的感知和反应,而这种感知会被标记在大脑的记忆中,形成对于事物和事件的情感记忆。
这些情感标记通过大脑的认知系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使人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快速和有效的反应。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情绪对于行为影响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揭示了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达马西奥的研究发现了大脑中与情绪具身认知相关的神经系统。
通过对患有大脑损伤的患者的研究,他发现了受损感情系统对于个体情绪体验和行为的影响。
他的研究表明,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与身体状态的感知和反应密切相关,这为情绪具身认知的神经基础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
达马西奥还提出了“理性决策”的概念,认为情感在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认为,情感不仅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决策结果。
他的研究表明,大脑中情感系统的活动会影响到认知系统的工作,使得决策更加情感化和个性化。
这一观点挑战了以往人们对于理性决策的传统观念,强调了情感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达马西奥的情绪具身认知观为我们理解情绪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他的研究发现,许多情绪障碍患者的大脑中情感系统的活动异常,这导致了他们对于身体状态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异常。
通过了解情绪具身认知的病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治疗这些情绪障碍,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达马西奥的情绪具身认知观对于我们理解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和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研究不仅为我们解释了情绪对于行为和决策的影响,而且为情绪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功能分析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功能分析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认知与情绪是两个完全分离的系统,但是,随着人们科学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渐渐地意识到认知与情绪之间并非是彼此相分离的关系。
因此,这样就非常有必要针对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笔者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针对认知与情绪的交互功能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认知与情绪交互功能的重要实践意义,希望有助于认知与情绪之间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认知;情绪;交互功能国内外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直对认知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关注。
自从托马斯·阿奎纳将对人们行为的研究划分为认知和情绪两个类别后,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认为是两个相分离的独立系统,不存在交互功能,或者表现出的交互功能较少。
但是,最近20年诸多相关科学数据显示,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交互功能,是构建人类活动行为的重要基础。
一、认知与情绪的交互功能在传统的思想中,片面地认为认知就是人的语言、注意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等。
是人类在排除各种干扰和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的认知过程。
但是,想要明确的定义情绪是一件相对较为困难的事情,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是驱动人们各种行为的主要动力和动机来源。
还有一些研究者对人类的情感体验比较关注,强调人类的基本情绪或者情绪图式。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心理学家针对人类的情感提出了大量的描述维度。
目前,多数相关研究者已经开始接受pleasure-arousal-dominance(PAD),也就是愉悦度-激活度-优势度情绪模型,并且在计算机科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领域开始广泛的应用。
这一情绪模型是利用愉悦度、激活度与优势度这三个比较相近的独立维度对人类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和描述。
其中,愉悦度体现的是人类正负情绪状态,激活度体现的是人类心理的警觉性和心理激活水平,优势度则反映的是人类对他人以及环境的控制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人的情绪是处于顺从状态,还是优势状态。
知觉选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知觉选择实验旨在探究个体在复杂环境中如何进行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影响选择过程的因素。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了解以下问题:1. 个体在信息过载时如何进行知觉选择?2. 不同因素(如注意力、情绪、个人经验等)对知觉选择的影响有何差异?3. 个体在执行知觉选择任务时的表现有何特点?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情绪:积极情绪 vs. 消极情绪)× 2(任务难度:简单 vs. 复杂)的混合实验设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情绪图片(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30张)、文字干扰(简单任务30条,复杂任务60条)、实验指导语。
3. 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告知实验结束后将获得一定的报酬。
(2)实验中: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积极情绪实验,另一组进行消极情绪实验。
每组再根据任务难度分为简单任务组和复杂任务组。
- 被试在实验过程中需观看情绪图片,并在图片呈现的同时,阅读文字干扰。
-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简单任务。
被试需从呈现的文字中找出与情绪图片相关的词汇。
- 阶段二:复杂任务。
被试需从呈现的文字中找出与情绪图片相关的词汇,并判断其是否为正确答案。
- 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表示感谢,并告知后续的实验结果反馈方式。
4. 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在各个阶段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三、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对被试在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阶段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情绪和任务难度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方差分析(1)对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情绪和任务难度对反应时的主效应,以及情绪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
(2)对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情绪和任务难度对正确率的主效应,以及情绪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
3. 相关分析对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相关分析,探究反应时与正确率之间的关系。
四、讨论1. 情绪对知觉选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情绪对知觉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情绪知觉实验班级13应用心理(1)班姓名王璐学号2013326670020实验日期2015年5月25号指导教师严璘璘一、问题(1分)问题一: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问题二: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问题三: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问题四: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问题五: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是否有影响?问题六: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是否有影响?问题七: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是否有影响?问题八: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是否有影响?二、假设(1分)假设一: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影响。
假设二: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影响。
假设三: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影响。
假设四: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影响。
假设五: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假设六: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假设七: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假设八:H0: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无影响。
H1:如果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三、预期(1分)预期一: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影响。
预期二: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影响。
预期三: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影响。
预期四: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预期五: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预期六: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预期七: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预期八: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反应时有影响。
四、方法(5分)1、研究对象40 位13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其中29名女生,11 名男生;年龄:19~21周岁2、变量(1分)2.1自变量:1)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2)表情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3)目标刺激的呈现状态(阈上、阈下)2.2因变量:1)情绪知觉的错误率2)情绪知觉的反应时2.3控制变量:1)阈上阈下呈现的时间控制2)图像的像素大小3)相同的休息时间4)环境安静3、实验设计(1分)三因素混合设计(2*2*3)两因素被试内设计(2*3)4、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1).实验设备及材料仪器:装有eprime2.0的电脑,刷新率85Hz2)实验材料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中选取的代表积极表情和消极表情的人脸表情图片(面部无明显外部特征)各20张,男女各半。
此外10张马赛克灰度图作为掩蔽刺激材料。
所以图片大小均为260*300像素,视角为4.37°*5.04°。
3)实验设计采用2(目标刺激情绪效价:积极、消极)*3(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2(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的混合设计,其中目标刺激情绪先后顺序ABBA和BAAB在被试间平衡。
4)指导语欢迎您参加本实验!本实验共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开始前会提示您队看到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做按键反应每部分结束后,会提示您休息两分钟首先实验将呈现“+”提示您始终注视屏幕中央然后会在屏幕左侧或右侧快速出现一张带表情的人脸请您对人脸是否带有本部分需要判断的情绪做出反应5、统计方法(可以体现在结果分析里,记分1分)描述性统计(频数分析)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LSD事后检验五、结果(2分+1分统计)剔除数据处理:以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将被试分类,以错误率、反应时为指标,剔除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结果得:被试编号为40的被试数据为极端值剔除,共用有效被试数据39个。
1、在目标刺激呈现为阈上时,情绪知觉的错误率表1 目标刺激阈上呈现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18个被试)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单侧消极积极消极积极消极积极错误率平均数0.0660 0.0614 0.0816 0.1094 0.0694 0.0579 错误率标准差0.0565 0.0401 0.0562 0.0724 0.0628 0.03902、在目标刺激呈现为阈下时,情绪知觉的错误率表2 目标刺激阈下呈现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21个被试)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单侧消极积极消极积极消极积极错误率平均数0.1310 0.1215 0.1334 0.1290 0.1277 0.1124 错误率标准差0.1848 0.1584 0.1985 0.1523 0.1943 0.15803、在目标刺激呈现为阈上时,情绪知觉的反应时表3 目标刺激阈上呈现的情绪知觉的反应时(18个被试)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单侧消极积极消极积极消极积极反应时平均数323.89298.49347.11330.27321.40278.99反应时标准差60.2658.8963.7761.9260.5957.18 4、在目标刺激呈现为阈下时,情绪知觉的反应时表4 目标刺激阈下呈现的情绪知觉的反应时(21个被试)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单侧消极积极消极积极消极积极反应时平均数328.65289.86336.31292.52338.66283.55反应时标准差72.2063.6665.9050.7883.8156.84 5、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反应时图1:反应时比较1图2:反应时比较2图3:反应时比较3图4:反应时比较4图5:反应时比较5图6:反应时比较6【问题分析一】1、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2、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面部表情(积极/消极)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3、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4、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下时,不同的呈现条件(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是否有影响?分别在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和阈下中,做两次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1)目标刺激呈现状态为阈上球型检验,p>0.05 ,数据方差齐性方差分析表表5 阈上错误率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 F被试间0.174 17 0.010面部表情0.000 1 0.000 0.085面部表情*被试0.081 17 0.005呈现条件0.024 2 0.021 13.733***呈现条件*被试0.030 34 0.001面部表情*呈现条件0.008 2 0.004 4.252*面部表情*呈现条件*被试0.032 34 0.001总变异0.349 107*p<0.05,**p<0.01,***p<0.001由表5可以看出,面部表情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的主效应不显著(F(1,17)=0.085,p>0.05),呈现条件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的主效应显著(F(2,34)=13.733,p<0.001),面部表情与呈现条件的交互作用对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显著(F(2,34)=4.252,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