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较翻译学为例谈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合集下载

翻译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英汉比较与翻译》为例

翻译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英汉比较与翻译》为例

翻译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英汉比较与翻译》为例摘要: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

本文探讨了案例库建设的意义、翻译教学案例库的现状及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英汉比较与翻译》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案例库建设的路径和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

研究表明,教学案例库建设能促进翻译教学和实践的有机融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及翻译综合能力,对培养具备扎实的中英双语互译功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起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硕士;案例库建设;应用研究引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国际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

因此,MTI 研究生教育需更加重视翻译实践技能。

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研究,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将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在《英汉比较与翻译》《应用翻译》等多门翻译硕士核心课程中开展案例库建设及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为课程教学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翻译能力。

一、案例库建设的意义(一)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建设案例库可以整合琐碎的教学案例,形成系统、完整、齐全且使用便捷的教学资源。

案例教学以实际翻译问题为导向,通过典型而生动的个案呈现翻译中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等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翻译理论知识的领悟及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二)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建设案例库能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通过案例库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能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开展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则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双重角度界定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2. 翻译的标准我国比较系统全面论述翻译标准的是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三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译界虽然对它的褒贬一直未断,特别是对其中的“雅”字多有异议,因而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说法,如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刘重德提出“信达切”的标准,许渊冲提出“信达优”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够替代“信达雅”,为大家所接受。

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第二学期: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介绍(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文化旅游翻译(Transl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第六章汉英修辞表达(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Both Languages)第七章汉英谚语与典故(Proverbs and Allusions in Both Languages)专题讨论三:中华文明翻译与介绍专题讨论四:中华文化旅游翻译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1)现代翻译理论(10%)(2)现代翻译技巧(20%)(3)翻译实践(50%)(4)跨文化交际(10%)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理论问答题(10%)(2)英译汉(20%)(3)汉译英(50%)(4)段落翻译(2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金惠康著,2003,《跨文化交际翻译》,2004《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参考资料:《中国翻译》1993—2002年各期《中国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上海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文化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1997—2002年各期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吴冰等编.大学英语口译(汉英)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4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N].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柯平主编.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英喻云根编.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陈定安编着.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范仲英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吕瑞昌等编.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辛华.世界姓名译名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王德春等编.修辞学词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谭永祥.修辞新格[M].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冯翠华编.修辞格[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王宏印.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靳梅琳编着.英汉翻译概要[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堤.等效翻译探索(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谭宝全.现代英语翻译诀窍[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陈生保编着.英汉翻译津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谭载喜编着.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金惠康.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金惠康.编译《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体会[J].中国科技翻译,1998(2):5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金惠康.汉英文化旅游实用手册[M].广州:广东省旅游出版社,2003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 劳特利奇出版社,2000Burton Raffel.The Art of Translating Poetry [M].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8 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Z].trans.Hawkes,D.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trans.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Dan Sheng.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Derald Wing Sue and David Sue.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fferent:theory and practice[M],Publishing Company,Belmont California,1990 John Wiley and Sons,Inc USAGrosjean,Francois.Life with Two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Hymes,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M].NY:Harper and Row,1964Larry A.Samovar,Richard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1Jin,Huikang and Wang,Weigang(金惠康/王维纲).JEFC and SEFC EnglishMethodology[M].Guiyang:Guizhou Minorities Publishing House,1996Jin,Huikang.Guizhou Tourism[M].Guizho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Guiyang,PRC,1999 Jin,Huikang.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M].Guangzhou: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of Guangdong Province,2002.Larry E.Smith.Discourse Across Cultures — Strategies in World Englishes[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Herfodshire:Prentice Hall,1986.Nida,Eugene 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Pinkham,Joan.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ymond Gozzi,Jr.New Words — and A Changing American Culture [M].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Saville/Troike,Murie.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3 Wallerstein,nguage and Culture in Conflict[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USA,1983Samovar,Larry A and Porter,Richard E and Stefani,Lisa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Scollon,Ron and Scollon,Suzanne Wo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翻译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说明了翻译理论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探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理论实践差异关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它是架起在人类交流沟通活动间的一座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在语言诞生之初,人们为了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少不了翻译这个媒介。

在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较大的影响。

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不但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辞格千差万别,在修辞上,即遣词造句上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给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

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载体,这种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复杂的情况。

”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交流亦离不开翻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

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类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

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理论正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

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2019年33期总第473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文/何九红一、引言目前,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语言、交际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那么在翻译中许多因素都应该被考虑,其中最易造成翻译困难和交际障碍的便是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的策略问题。

二、翻译目的论简介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代表人物为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克里斯汀娜·诺德,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守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而且将目的原则置于首要地位。

翻译目的论(Skopo)为德国翻译功能派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

目的论允许根据目标文本的目的以不同的方式翻译相同的文本。

弗米尔在其与凯瑟琳娜·赖斯合著的一本书《翻译理论的一般基础》中指出:译者的整体参考框架不应是原文及其功能,和基于对等的翻译理论那样,而应是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实现的功能 他还说:“目的论要声明的是,一个人必须有意识地、始终如一地按照尊重目标文本的某些原则翻译”(Reiss&Vermeer:1984:221)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是由译者希望译文履行的功能决定的, 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诺德扩展了目的论。

她将翻译定义为:“翻译产生具有功能的目标文本,它与给定的源文本保持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目标文本的预期或要求的功能来指定的。

翻译不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达到预定的效果,或者译者【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问题越来越频繁,解决这类翻译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成功的翻译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根据翻译目的论的指导准确、灵活地运用归化或异化这两种策略以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

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翻译理论作为对翻译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化的产物,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而翻译实践则是翻译理论的检验和应用场所,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并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

翻译理论通过对翻译过程、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原则和模型,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例如,尼达姆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翻译应该追求目的语读者的交际功能,从而使翻译成为一种实用的工具。

而纽马克的译入译出理论则提出了翻译应该注重信息的选择和转换,以实现意义的传播和交流。

这些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源语文本,并进行准确、流畅的译文输出。

其次,翻译实践也是翻译理论发展和完善的源泉。

翻译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语言差异、文化障碍、逻辑转换等,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动力和出发点。

实际操作中的翻译困境和挑战,推动了研究人员对理论模型的重新思考和修正。

翻译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也为理论的验证和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通过对实践中的问题和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人员可以不断完善已有的理论框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翻译需求和环境。

此外,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互动的关系。

翻译实践不仅是翻译理论的应用场所,同时也是对理论的检验和验证。

在实际操作中,翻译人员可以尝试和比较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实践的实践来评估不同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和效果。

而翻译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也可以为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实践中的成果和问题可以激发理论的创新和探索,推动翻译研究的深入和广泛。

综上所述,翻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思路,而翻译实践则是翻译理论的应用场所和检验平台。

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促进,推动了翻译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在今天的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翻译理论与实践也需要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和突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翻译需求和挑战。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摘要,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

本文通过介绍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并以Limbo为例,来阐释该理论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以及对翻译实践起到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奈达,动态对等,翻译实践,Limbo1. 引言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对当时的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奈达的翻译理论中最有贡献的是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把中心放在译文的读者身上,要重视读者的反应,强调的是译文对目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2. 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20世纪60年代,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的理论。

形式对等,很明显的,追求的是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尽可能的一致。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形式对等有许多的局限性。

因此,奈达把形式对等理论发展成了动态对等理论。

奈达认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

”,《翻译科学探索》,1964,2.1 动态对等翻译的层次性动态对等,即“从语义到语体,用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包含形式上的对等、意义上的对等和风格上的对等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地位和意义首先是形式上的对等,这是翻译时的最低标准,强调我们在做翻译时要字对字、句对句、概念对概念的对等,从而使得译语和源语之间实现字序、词性和句序上的完全对应意义上的对等是翻译的根本性的要求,是准确地传达信息的保障,在翻译实践中居于中心地位2.2 动态对等理论之于翻译实践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力求译文的读者能够获得和读原文一样的感受。

动态对等要求译文能够在不同的语言形式中尽可能地完美再现原文的含义,限制翻译者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奈达主张翻译时以意义为主,形式上做出退步,不仅合理,而且是必要的。

这与我国传统译论中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以及“得意忘形”的观点有相似的地方2.3 动态对等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动态对等理论和其它理论一样,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也就是说,它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书中翻译理论的理解概括

对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书中翻译理论的理解概括

对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书中翻译理论的理解概括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发展了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

交际法的翻译理论不仅照顾到语言意义的传递,也考虑到功能的对应,解决了原来的翻译理论从语言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奈达的翻译理论传到中国并备受推崇。

奈达的翻译理论使我国大多数翻译工作者开始接触西方系统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影响非常大,以致在当时中国的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

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奈达的翻译理论的质颖之声开始出现,90年代中期以后,进而出现了“言必称奈达理论之缺陷”的风潮,大有对其全盘否定之势。

近几年,译界开始了对奈达的翻译理论的冷静反思。

在中国翻译界舆有巨大影响力的翻译理论除了严复的“信、达、雅”外,想必就是奈达的理论r。

自从它传人中图以来,沉寂多年的巾国译坛开始活跃起来,中国的翻译王作者感受羁了一黢算竣翡蘩译瑾沦豹春弧,菝享孛免之一振。

眼界也开阕了,此后的翻泽理沦与实践便出现了畜必称奈达的现象,可见奈达理论的影响之大:奈达的理论属于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它之所以会在世界范同内有如此大的影响就在于它的科学性。

奈选的翻译思想体现在{也不同时期的薯住巾,两最能充分体现缝主要,也是较袋熬豹秘译愚怒的怒《赣泽瑾论与实践》一书。

该书获潺裔学的角度对麟译的过程进行了全丽、系统的分析,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沦指导。

全书共分为八章,前两章主要从火体上概述了翻译中常见的同题,剩下的章节具体论述了翻译的过程,即分援、转换、重组、检测。

筹一章楚要套缨了一些关于翻译豹耨观点,如酾译的羹点放语言形式转囱读者反应,这楚奈达翻泽思想的核心内容。

此外.他还认为语言是有共住的.尽管各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一种语言能表达的枣情也能用另一种讲辫表达。

他在第二章提出了动态对镲的观点,认为翻译怒在译语中爆最切邀丽又最自然的对等渗霉臻源语的傣患,善壳是意义。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2018年14期总第402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文/黄梦菲【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在下,语言已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所服务。

翻译对于传播人类文化知识,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亦与日俱增,翻译工作难度也大大提升。

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由翻译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构成。

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对翻译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翻译实践又时刻检验着翻译理论的现实可行性,两者是一种“互助互补互彰”的关系。

本文就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和两者的结合方式展开论述,来探讨如何出色的完成翻译工作。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结合【作者简介】黄梦菲(1992- ),女,汉族,河南许昌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理论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因此,人们对于翻译的界定也千差万别、困难重重。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翻译的解释,也大致说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符合和视频等等。

翻译既可以指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者;也可以指翻译的行为与过程,即翻译行为;还可以指翻译活动的结果,即译文。

“翻译”一词集三种含义与一身,主体、行为与结果交叉在一起,更增加了对翻译的含义以及对其所要进行的研究的难度。

1.翻译理论相关内容。

翻译理论主要来源于,译者从以往自身的翻译经验,以及对进行过的翻译工作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而进行的深入思考,从而总结出的一些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翻译工作主要针对对象是受政经模式、文化思想、风俗习惯差异而影响的不同语言,所以这就要求译者,语言语法构成、词汇、句法分析烂熟于心,此外,还要有丰富的百科知识,熟知历史、经济、政治、文化、风俗,并对当下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有了解,以此来丰富和拓展译者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迷茫而无从下手,从而译出原作的风格与语言,而在这过程中翻译理论也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作者:黄梦菲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8年第04期【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在下,语言已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所服务。

翻译对于传播人类文化知识,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亦与日俱增,翻译工作难度也大大提升。

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由翻译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构成。

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对翻译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翻译实践又时刻检验着翻译理论的现实可行性,两者是一种“互助互补互彰”的关系。

本文就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和两者的结合方式展开论述,来探讨如何出色的完成翻译工作。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结合【作者简介】黄梦菲(1992- ),女,汉族,河南许昌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理论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因此,人们对于翻译的界定也千差万别、困难重重。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翻译的解释,也大致说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符合和视频等等。

翻译既可以指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者;也可以指翻译的行为与过程,即翻译行为;还可以指翻译活动的结果,即译文。

“翻译”一词集三种含义与一身,主体、行为与结果交叉在一起,更增加了对翻译的含义以及对其所要进行的研究的难度。

1.翻译理论相关内容。

翻译理论主要来源于,译者从以往自身的翻译经验,以及对进行过的翻译工作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而进行的深入思考,从而总结出的一些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翻译工作主要针对对象是受政经模式、文化思想、风俗习惯差异而影响的不同语言,所以这就要求译者,语言语法构成、词汇、句法分析烂熟于心,此外,还要有丰富的百科知识,熟知历史、经济、政治、文化、风俗,并对当下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有了解,以此来丰富和拓展译者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迷茫而无从下手,从而译出原作的风格与语言,而在这过程中翻译理论也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翻译释意理论辨_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

翻译释意理论辨_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

?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释意理论辨——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许钧在不久前完成的《当代法国翻译理论》一书中,我们曾辟一章,对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教授创立的翻译的“释意”理论进行了评述与研究。

这次参加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1997.11.1-11.3,有机会和与会的塞莱斯科维奇教授就释意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换了意见,现将谈话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供同行参考。

许钧(以下简称许:塞莱斯科维奇女士,您是世界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曾长期担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校长,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带领同行和众弟子进行翻译理论研究,创立了翻译的释意派理论。

就我所知,早在1968年,您就发表了rences in ternatite dan s les confé《国际会议译员——言语和交际问题》(in terp rèm es de L angage et de comm un icati on一书,借助言语科学研究的成果, onales,p rob lè把口译纳入系统的理论研究轨道,对口译的性质,任务进行了界定,为释意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您与玛丽亚娜?勒代雷合作于1984年发表的《释意理论》(in terpréter pou r tradu ire,运用现代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与交际理论对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系统的阐述,对口笔译的共同点及差别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即席翻译及同声传译的基本规律,可以说,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释意理论的确立。

您能否就释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意义作一概括性的介绍?D.塞莱斯科维奇(D an ica Seleskovitch, 1921—以下简称S:释意理论,更确切地说,应该叫交际与释意理论,这一理论的建立,并非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里面凝结着我的同行们的心血。

若要用几句话来说明这一理论的要旨,那我是否可以这么说:释意理论首先是一种口译理论,我们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因为不同语言社团的人有共同的需求,他们交往的目的是相互理解,交换思想,或在不同领域进行可能的合作。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作者:邓江雪来源:《理论观察》2018年第04期摘要:翻译出现在两种及以上语言环境之间,其作用在于对两种不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以实现各类语言信息的相互传递,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根据翻译,我们能够读到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言论和观点,翻译将地理、文化、观念完全不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跨地域的关联,这也是翻译的一大魅力所在。

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成为关联理论最初的雏形,关联理论也逐渐成为翻译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和依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或方法论。

本文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内涵,通过进一步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剖析关联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再对英汉翻译的实践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翻译理论;关联翻译;归化性;异化性;翻译实践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168 — 03一、引言翻译是一种介于两种及以上语言之间的重要交际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完成语际信息的相互交流和互換行为。

翻译研究则是对翻译者(以下简称“译者”)准确解读原文以及使用新语言构建译文的一种探索和场景再现,其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模因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等在内的诸多翻译学理论都先后被提出并已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之中。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和探讨翻译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它对英汉翻译的指导实践。

根据格莱斯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和斯珀伯等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格特(Gutt)将翻译理论和关联理论充分地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形成了一个和谐一致的翻译理论体系,这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关联翻译理论学说。

作为一种被全世界都普遍认可的新兴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在自身理论的发展以及它同翻译实践之间的完美结合,尤其在翻译实践的应用方面都尚有较大的探讨空间。

翻译实践总结报告

翻译实践总结报告

2012年7月翻译实践总结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是一门专业知识实践课。

我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来考察和提高自己对翻译理论及翻译常用方法、技巧的掌握从而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以适应未来实践的需要。

英语专业翻译实践通过对各类题材的文章翻译实践掌握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使我们在了解翻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是自己的翻译能力增强。

一、实习目的全面地将所学的各项英语知识结合起来并在翻译实践中进一步运用翻译技巧来提高翻译水平,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未来的工作领域中一展风采。

另外此次实习经历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二、实习基本情况从大三开始我们开了翻译课第一学期的英译汉以及本学期的是汉译英,经过了整整两个学期的英语翻译,我觉得自己在翻译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将近一个月的翻译实践课程即将结束,指导老师精心的为我们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翻译资料,资料内容丰富涉及经济、科研、实事新闻、历史、医学、心理等各个方面方面以及保护等方面。

在实习起步阶段,我们先是由魏老师指导向我们进行本次实习的内容、安排以及意义并将我们分组。

要求了每周的具体工作以及我们第一周要进行的翻译材料,汉译英材料是《唐朝皇后棺椁被追回》,英译汉是《extra weight in early childhood foretells later disease risk》,并要求我们将《唐朝皇后棺椁被追回》做成课件,详细的列出翻译过程中所遇到困难以及感受。

第二周的翻译材料是《设备维修中心》和《exhaustion syndrome leaves measurable changes in the brain》万事开头难,翻译实习的开始是比较头疼的,在正式动笔对《唐朝皇后棺椁被追回》进行翻译之前我们不得不复习之前所学过的翻译理论知识点了解在翻译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

浅谈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浅谈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浅谈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作者:徐彦辉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翻译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联系翻译课堂的实践,阐述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互动翻译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翻译理论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在翻译教学上也得到了凸显,使得原本就难懂的理论受到忽略。

一、现状有学者认为,因为翻译对象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翻译理论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

有些优秀的翻译实践家对翻译理论并不清楚,由此有些人便认为翻译靠的是实践能力,而非晦涩难懂的翻译理论,结果便是“翻译理论无用论”的呼声越来越高。

该观点支持者认为,翻译对象的多元化只能通过译者的能力进行解决,而非理论。

同时,很多人认为理论研究者都在“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经验,研究结果不能指导实践。

二、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确,并非所有的理论都能直接指导实践。

理论大多是从经验上升为理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可以直接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但有一部分理论是间接的指导翻译实践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翻译。

如果经验不能上升为理论而只是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翻译实践很容易陷入主观经验的框架里难以继续发展。

因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一部分人称理论研究者的译作中能挑出很多错误并以此证明“理论无用”。

但如前所述,翻译本身就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优劣应由读者去加以判断,这与科学的翻译批评密切相关。

从广义上说,翻译理论研究本身也是一种翻译实践。

古今中外,没有那种理论是可以与实践完全分割开来的。

与其他学科一样,翻译学注重的也是学以致用。

翻译理论是从描写和分析译作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理论也可以用来指导对译作的批评与赏析。

通过对译作的批评,也可以促进翻译实践的发展,这样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翻译理论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三、实例解析在翻译一篇讲述北京和奥运会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伴随着城市硬件建设的突飞猛进,是首都博物馆新馆、国家大剧院等一批文化设施的竣工,使北京人得以享有更高品质的新生活,享受“人文奥运”的成果;鸟巢、水立方破土而出,代表着北京敢于挑战建筑的技术极限,诠释“科技奥运”的内涵;空气质量的大幅改善,二环路上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则是“绿色奥运”惠及城市居民的一个范例。

重新认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重新认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重新认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作者:陈超群来源:《学园》2014年第03期【摘要】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话题,至今仍无定论。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的作用及其与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关系【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36-02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看法有实践型,认为实践高于理论,实践第一,理论第二;实践与理论并重型,认为两者都重要,不能偏废;还有理论无用型,认为理论没有作用,对实践没有意义。

这几种观点都有各自支持的人物,本文从中西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西方翻译界关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观点毋庸置疑,西方在翻译研究方面大大领先于中国,仅当代就有语言学派,阐释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学派,结构学派,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翻译理论。

理论研究者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考察研究翻译活动,但都是各抒己见,从单一的角度去研究翻译,并没有普遍性,因为翻译中遇到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某一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适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不适用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是西方最早进行翻译理论研究的先驱,他在《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The translator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标志着西方译学研究从此走上了理论推证理论的道路。

一部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教材:《笔译理论与技巧》述评

一部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教材:《笔译理论与技巧》述评

一部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教材:《笔译理论与技巧》述评作者:谢诗琳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8期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翻译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今天的翻译,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上,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1月23日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

高级翻译人才职业化教育由此开始。

职业化的翻译教育也因此需要专门化的教材。

何刚强编著的《笔译理论与技巧》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之一。

就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说,《笔译理论与技巧》一部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教材。

2.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养目标概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师资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四点上都与传统的翻译方向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满足翻译实践积累所需要的百科知识。

第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导向,也要求承担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并了解翻译教学的原则。

第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翻译教学有别于外语教学中的教学翻译。

翻译训练不是作为一种检测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的手段,而是建立在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之上的职业技能训练,专门训练学生借助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和百科知识对源语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并用另一种语言将理解的信息表达出来。

最后,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专业化的翻译教学需要的是双语交际环境、特定的交际对象和交际主题,还要考虑到翻译用人单位的需求等,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基础和至少通晓一门外语,同时还要具备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和实际翻译操作技能。

因此,该教材体系应根据职业翻译人才的知识结构“双语知识、百科知识、翻译技能知识”三个部分来设计。

以比较翻译学为例谈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以比较翻译学为例谈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以比较翻译学为例谈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摘要】中国的翻译学作为一门年亲的学科,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也有着自身需要反思的问题。

比较翻译学作为作为翻译学下属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范围广,在对比之下看出特点,该子学科的建立对翻译学的建设来说是有益而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运用比较翻译学来回答“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在学习与研究翻译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比较翻译学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一、导言一门学科的确立必定需要其独特的并有价值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学科的理论是其生命的活力所在,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学科的支撑,这门学科就无从谈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大量的研究,而研究最怕的就是缺乏研究的材料空谈理论,没有足够的研究对象,理论总是会显得没有依据。

对翻译学来说,研究的材料相当的充实,有无数且稳定的翻译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可供参考。

至于理论建设方面,翻译学已经有了显著的成绩,“其研究范围愈加明晰,研究方法会日渐成熟,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

”(许均、穆雷,2009b)但翻译学依然需要对自身的问题经常探索与反思,不断充实与巩固。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是学习与研究翻译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其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者答案来回答,本文将以比较翻译学这一翻译学体系下属的一领域所涉及的理论对其回答,并在后半部分将会对此关系中的“翻译理论是否一定要能够指导翻译实践?”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二、比较翻译学概说“比较翻译学”最早是基于翻译比较这个具体的行为,在此子学科建立的初期,李贻荫(1998)给了相对比较全面的定义“按一定的翻译标准,对同一译出语的不同译文或译本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得出经验与教训,为创造相对完美的更佳译文或译本提供条件,对此进行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叫比较翻译学。

”此后比较翻译学的研究范围得到了广阔的扩充。

比较翻译学的研究范围分为“主体研究范围”和“相关研究范围”:“主体研究范围”主要对翻译体系内部进行对比,“相关研究范围”就是研究这些与翻译学相关学科与翻译学的关系(许均、穆雷,2009a:115)。

论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反推作用——以How to Skin a Lion的中译为例

论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反推作用——以How to Skin a Lion的中译为例

第11卷第6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1年12月Vol.11No.6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Dec.2021·文学与语言学研究·收稿日期:2021⁃09⁃13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专项课题(SSKLYY2020023)作者简介:董秀静(1986-),女,河北衡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论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反推作用———以How to Skin a Lion 的中译为例董秀静(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8)摘 要: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相辅相成,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指导作用,而翻译实践是对翻译理论的应用与补充。

以对英文原著How to skin a lion (《如何给狮子剥皮》)的中译实践为研究基础,选取有代表性的翻译实例,从标点、选词、和造句三个层面分析翻译实践对翻译的启示和翻译理论的重要反推作用,从而再次验证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必不可少这一重要论点,也证实了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反推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1)06-0016-0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在经济发展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翻译的队伍,他们大量从事翻译实践,认真研究翻译理论,但是有些学者常常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孰轻孰重提出疑问,有的译者重实践而轻理论,有的重理论而轻实践。

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二者的关系,使翻译的质量更上一层楼成为翻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哲学上,关于“理论”与“实践”有这样的论述,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雷蒙德·威廉姆斯曾反复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着重指出理论依附于实践,一旦后者成了惯例,就可以构成理论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需要结合在一起[1]。

而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与此相似但又具有其特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比较翻译学为例谈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摘要】中国的翻译学作为一门年亲的学科,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也有着自身需要反思的问题。

比较翻译学作为作为翻译学下属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范围广,在对比之下看出特点,该子学科的建立对翻译学的建设来说是有益而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运用比较翻译学来回答“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在学习与研究翻译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比较翻译学翻译实践翻译理论
一、导言
一门学科的确立必定需要其独特的并有价值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学科的理论是其生命的活力所在,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学科的支撑,这门学科就无从谈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大量的研究,而研究最怕的就是缺乏研究的材料空谈理论,没有足够的研究对象,理论总是会显得没有依据。

对翻译学来说,研究的材料相当的充实,有无数且稳定的翻译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可供参考。

至于理论建设方面,翻译学已经有了显著的成绩,“其研究范围愈加明晰,研究方法会日渐成熟,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

”(许均、穆雷,2009b)但翻译学依然需要对自身的问题经常探索与反思,不断充实与巩固。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是学习与研究翻译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其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者答案来回答,本文将以比较翻译学这一翻译学体系下属的一领域所涉及的理论对其回答,并在后半部分将会对此关系中的“翻译理论是否一定要能够指导翻译实践?”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二、比较翻译学概说
“比较翻译学”最早是基于翻译比较这个具体的行为,在此子学科建立的初期,李贻荫(1998)给了相对比较全面的定义“按一定的翻译标准,对同一译出语的不同译文或译本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得出经验与教训,为创造相对完美的更佳译文或译本提供条件,对此进行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叫比较翻译学。


此后比较翻译学的研究范围得到了广阔的扩充。

比较翻译学的研究范围分为“主体研究范围”和“相关研究范围”:“主体研究范围”主要对翻译体系内部进行对比,“相关研究范围”就是研究这些与翻译学相关学科与翻译学的关系(许均、穆雷,2009a:115)。

比较翻译学的三个基本目的:一是通过比较了解各个国别翻译学的理论体系、他们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他们各自的价值以及对人类翻译学的贡献;二是比较得出翻译理论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抽象性与实用性;三是比较发现他国的优秀研究成果,从中得到启发(许均、穆雷,2009a:114-115)。

比较翻译学能很直观地做出比较,便于人们在比较中了解本国与他国的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相互借鉴,从而将其运用到提高自我学科建设以及翻译实践中来。

三、比较翻译学理论源于翻译实践
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前提,翻译理论是从翻译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研究并发现翻译实践中非直接的现象,然后对其进行描述与解释,之后再对理论本身的问题进行完善。

从中西翻译理论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的兴起都是诞生于大规模的翻译实践之后。

中国第一篇谈论翻译的文字,由支谦所写的《句法经序》,是诞生于中国翻译世上的第一个高潮——佛经翻译的高潮。

至于西方,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用拉丁文翻译荷马史诗《奥赛罗》然后引领了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奠定了坚实的翻译实践材料之后翻译理论开始兴起于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塞罗的三部经典著作。

(许均、穆雷,2009a:122)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共性,那就是翻译理论只所以能兴起与发展与翻译实践的大量积累为基础,只有当翻译实践到一定的量,能从中看出潜在的规律,才能提炼成为理论。

换句话说没有翻译实践也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诞生。

四、比较翻译学对翻译实践活动的反作用
在“比较翻译学”中经常被运用到的研究对象,就是包括在“主体研究范围”之中的翻译技巧。

“同一原著不同译本的翻译技巧方法的比较”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屡见不鲜,尤其是中国译者译文与外国译者译文的比较最受关注,比如《红楼梦》、《易经》等译本的比较。

他们都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译本不同翻译技巧与方法,判断出其优劣。

寻找到相对具有优势翻译技巧,甚至探寻到较适合的翻译标准,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但比较中西方的翻译理论体系,看到一个共同点,类似关于翻译技巧这样围绕“怎么译”开展的研究其实在现在已经不占主流,因为在现在看来翻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门技巧,而是一项很复杂的研究领域。

现在对翻译的研究也就更广泛,可以是一些宏观的概念,可以和其他学科交融,等等。

翻译理论能否直接对翻译实践进行指导并不是判断的标准。

因为翻译理论可以完善自身的理论建设,让人们更深刻的了解翻译,可以用来批评和赏析翻译实践,也可以通过宏观的概念来促进翻译实践活动的进行。

五、结语
每个学科都会涉及其学科自身的理论以及相应的研究材料,弄清楚两者的关系,对学科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对翻译学来说,所指的便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比较翻译学作为翻译学下属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范围广,在对比之下看出特点,通过比较进而学习、反思、探索,这对翻译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发展无疑有很大帮助。

通过比较翻译学,可以明确的探讨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普存在的关系。

翻译理论源与翻译实践,当翻译实践积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可以从中归纳出抽象的规律从而上升为理论,没有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就无从谈起。

另外一方面,翻译理论也可以反作用于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可以用来对翻译实践进行指导,也可以是纯理论,用来帮助翻译理论自身的建设,从而让人们更好更深刻的了解翻译,在更广的角度促进翻译实践活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贻荫,唐梅秀.比较翻译学构想[ 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2).
[2]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3]许钧,穆雷.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2007)[J].外国语,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