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的人文精神
【推荐下载】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键入文字]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摘要中华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天人相与观,有助于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出的人伦秩序和安老爱幼观,有助于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和谐;在对待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表现出的自省意识、价值自觉和修身养性,避免了人的肉体和灵魂、感性和理性的分裂。
自称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的汪曾祺接受传统儒家思想的仁爱学说,在作品中融注了中华人文精神,十分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人性的优美丰富和价值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正是其作品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汪曾祺中华人文精神仁爱和谐
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说: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受了两千多年前的老庄思想的影响,可能有一点,我在昆明教中学是案头常放的一本书是《庄子集解》。
但是我对庄子感极大的兴趣的,主要是其文章,对于他的思想,我到现在还不甚了了.
我自己想想,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人道主义即为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作为Humannism 的译词而
1。
汪曾祺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汪曾祺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而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弊端,还关怀人性,传递温暖与关爱。
本文将就汪曾祺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展开论述。
一、社会批判汪曾祺的创作常常揭示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与分析,传递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在他的作品中,普遍存在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如农民、工人、贫困妇女等。
他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困境和不公平待遇,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在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活埋》中,他以一个中国农村的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思想和权贵乱象对普通农民造成的摧残和伤害。
通过描写主人公大福的遭遇和心路历程,他深刻展示了封建村庄中的不公正和压迫。
这样的故事唤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导人们反思现存的社会制度。
二、人文关怀除了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汪曾祺的作品中还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他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人性的温暖。
在汪曾祺的中篇小说《结婚》中,他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夫妻关系的关怀与探讨。
小说中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琐事和日常矛盾,通过对夫妻之间相爱、争吵、包容与理解的描写,表达了对夫妻生活的理解和呼唤。
他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给人以温暖和激励,引起读者共鸣。
另外,汪曾祺的作品中还对友情、亲情等人际关系表现出深刻的关怀。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别具一格的情节,展现了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体察和理解。
例如,在他的短篇小说《人生》,他通过展示主人公与朋友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友谊的珍贵性和亲情的深沉。
综上所述,汪曾祺的作品中既有社会批判的针砭时弊,也有人文关怀的温情脉脉。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揭示和生活琐事的关注,让读者对社会进行反思,同时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爱和温暖。
汪曾祺的作品在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让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关怀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汪曾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散文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而为人熟知。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特别是《沙集》、《故都的秋》、《雨季的故事》等作品,体现了他鲜明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情感表达。
他擅长通过叙事、描绘细节、刻画人物等手法,将个人的内心感受转化为文字之间的情感流动。
比如,在《沙集》中,他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质朴和人情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故都的秋》中,他通过对北京的独特描绘,传递出对故都的深情厚意,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这些情感的抒发,使得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其次,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强调人道主义关怀。
他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普遍价值的尊重,贯穿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
在《故都的秋》中,他通过对不同群体的描绘,展现出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他描写的不仅是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更是对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真实呈现。
这种人道主义的关怀不仅能够唤起读者对社会不公平的反思,更能引起对他人命运的关切与尊重。
此外,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心理世界。
他的人物形象并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二元对立,而是具有多重性格特征和矛盾情感的完整个体。
比如,在《雨季的故事》中,他描绘了女主人公苏珊成长的心路历程,她既面临着个人生活的磨难,又秉持着坚强和善良的品质。
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增添了小说的深度和艺术性,也更贴近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总的来说,汪曾祺小说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通过对情感的抒发、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心理的刻画,表现出对个体尊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人性的复杂性等方面的关注。
他的小说作品往往让读者在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之余,也能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的命运以及人性的真实。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汪曾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
汪曾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剧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为人所称道。
他的小说在描写生活的平淡中,常常寓有奇崛之处,但这种奇崛却不是为了卖弄而存在,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
本文将详细阐述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一、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汪曾祺的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文社会现象。
例如,他的小说《围城》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表现出了当时城市中的腐败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他的小说《钟鼓楼》所描绘的正是春秋时期的史实,用寓言的方式来探讨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汪曾祺的作品常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让读者在平淡的故事中领悟到深刻的寓意和哲学道理。
二、情节曲折,寓意深刻汪曾祺的小说虽然平淡,但情节却多变曲折。
他可以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展现出人们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可以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性。
例如,他的小说《马桥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经历多次转折后才被解决的农民遭受不公的故事。
这种情节的变化让读者在读完之后,对于故事中反映的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内在品质。
三、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障碍。
他的小说中多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片段,不时添加一些耳目一新的描写,使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理。
他的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把人物的语言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这样的描述,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让人物之间的交流更耐人寻味,更质朴自然。
四、细节描写,意味深长汪曾祺的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甚至可以用意味深长来形容。
他能够在普通的场景中,描绘出很多简单而独特的细节,从而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推荐下载】谈谈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键入文字]
谈谈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在作品中融注了中华人文精神,十分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人性的优美丰富和价值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正是其作品的价值所在.
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说: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受了两千多年前的老庄思想的影响,可能有一点,我在昆明教中学是案头常放的一本书是《庄子集解》。
但是我对庄子感极大的兴趣的,主要是其文章,对于他的思想,我到现在还不甚了了.
我自己想想,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人道主义即为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作为Humannism 的译词而被广泛使用的,它在中国新文学初期有以下几种译法:学衡派胡先骕在1922年评论《尝试集》是译为人文主义周作人在1919年初的《人的文学》中译为人道主义梁实秋在《现代文学论》中则将其译为人本主义。
其实这三种译法恰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三个重要阶段: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
然而,人道主义原本是人文精神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内涵,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阶段,是强调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新发展,但它现在在中国好像具有独立存在的含义,可被
1。
汪曾祺小说的人性内涵
学年论文题目:汪曾祺小说的人性内涵姓名:覃思霖学号: P100711042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2010级2班指导老师:张向东2013 年 10 月 22 日汪曾祺小说的人性内涵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覃思霖指导老师:张向东摘要汪曾祺小说是一幅自然清新而高雅隽永的风俗画,他以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给读者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内涵。
在他的小说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意识,儒道佛思想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小说中的和谐。
在对乡土风俗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传统哲学意识和审美的思考。
他所描述的人物是真、善、美的化身,渗透出一种美的人性,给人美的情感体验。
本文以汪曾祺小说为载体,将从民间善恶观、人物的仁爱、抗争精神和对生活的态度等角度来阐述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人性美,风俗汪曾祺是我国当代作家中最具有独特风格和美学追求的作家,他对风俗、友情、爱情、自然的独特描写都表现出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对健康人性的向往。
其笔下很少有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大英雄,更多的是对旧社会中普通小人物、小市民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商人、工匠、医生、农民、学生、和尚、挑夫等。
他力图通过小人物的平凡命运挖掘人类内心深处蕴藏的美。
其《受戒》和《大淖记事》的发表与获奖①,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关注。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弟子,写作风格与师相近。
与前辈抒情小说作家不同的是,他更注重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他的小说创作中,这使得他的小说富有一种浓郁的文化韵味。
有评论家认为:“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
”②他在小说中将人性美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更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研究。
一.儒家色彩的民间善恶观汪曾祺继承了传统小说对道德民间化的书写。
在他所写的人物里,大多是重义轻利、乐于助人和具有强烈家庭观念意识的传统人文主义思想,人们各自在自己的生活圈里过着安分的日子,因此,活得很快乐很知足,人与人之间很少有激烈的斗争,他描绘的世界很少有悲伤。
浅谈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化表达
浅谈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化表达作者:刘俊业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3期摘要:文学作品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情趣,构成了迷人的艺术世界,汪曾祺先生将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都融入到他的家乡风俗描写中,淳朴、自然,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本文主要就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化表达进行分析。
关键词:汪曾祺作品;人性化表达;分析汪曾祺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散文家,是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他一生中有很多的成就,但是却极其低调,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沈从文是他的老师,创作的作品也颇受沈从文的影响。
汪曾祺主要的创作是以散文为主,看似形散但神不散的写出他那十分热爱的家乡,写家乡的风俗、发生有趣的故事。
从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汪曾祺先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作品淳朴又自然,吸引了很多读者前来拜读。
一、风俗化的艺术描写汪曾祺先生将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都融入到他的家乡风俗描写中。
汪曾祺先生在艺术创作的时候是非常喜欢描写风俗的,通过描写风俗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
他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是无可替代的,是一首首感人的抒情诗。
除了汪曾祺喜欢描写风俗,还有其他著名作家也喜欢,如赵树理喜欢描述山西的风俗。
孙犁喜欢将冀中平原的风俗写入自己的文章当中,如《荷花淀》其中的风俗写出了冀北平原自己独有的风俗。
作家写风俗是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的,可能是为了将小说诗意化,可能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现实,更加吸引读者、也可能是为了建构民族史诗,这些也都体现了作家对审美的一种追求,是对思想表达的一种方式。
汪曾祺先生通过对家乡风俗的表现,主要想要表达的人性化思想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人是渺小的,是要尊重自然的,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与人之间应该和平相处,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以善为本。
热爱民族、热爱这世间存在的一切。
作家创作的作品是要来自于生活,真诚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不加以掩饰的创作,也是一种乐趣。
所以在汪曾祺创作的小说中,他所塑造的的人物描写都是他想要讴歌的人性,是有着性本善的美感的。
汪曾祺散文文化内涵
论汪曾祺散文中的文化内涵摘要:汪曾祺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
他的旧学功底很好而且历经了痛苦的磨难,饱受沧桑。
这无形中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
在这个物质世界急速进步而精神世界遭商品侵蚀日趋苍白和贫乏的时代中,它的出现别有一种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汪曾祺散文中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汪曾祺散文文化引言:汪曾祺不是那种以气势宏阔、史诗般的作品来构筑文学地位的作家。
他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奇幻的文学世界。
美国美学家布·洛克说:“艺术品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
”①对汪曾祺而言,这种独特的人类观就表现在他对艺术审美意识的把握上。
进入新时期以来,汪曾祺不仅以他那一篇篇风格独异空灵的小说掀起阵阵波澜,他的散文创作亦同样以其丰厚的文化意蕴获得了世人的认同。
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散文成就在其小说之上。
正确与否姑且不论,这起码证明了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正文:汪曾祺因为小说《受戒》一举成名。
几十年来,人们对他的小说多有溢美之辞。
殊不知,汪曾祺小说文体美与性灵的特质其实得益于他的散文。
小说的“虚”与散文的“实”完整着汪曾祺的精神世界。
自20世纪末以来,余秋雨等人领起的“文化研究”已经热了很久;对文化话题的阐释也分出了不同的立场和角度。
这时,我们想起了汪曾棋。
他无论何时都没有“赶时髦”的想法,然而被时代印证了是先进的。
1989年3月出版的散文集《蒲桥集》是对汪曾祺散文创作成就的一次检阅。
编者在前言中说“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间作小考证亦可喜。
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
文求稚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
春妆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此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指向和美学特征。
汪曾祺的目光轻轻掠过人世间的纷扰与繁乱,一往情深地行走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走廊之中,把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在散文中挥洒得淋漓尽致。
汪曾祺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探讨
046《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灵,而且蕴含着深邃的人道主义思想。
通过对汪曾祺作品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发现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强调人的精神追求以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
这些人文精神不仅为汪曾祺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关 键 词] 汪曾祺;人文精神;精神追求;作品分析汪曾祺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探讨刘丹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汪曾祺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艺术才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人文气息的生活画卷。
他的作品不仅凝结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还广泛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
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使他的作品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注入了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
本文将从汪曾祺作品中探讨人文精神的内涵和表现,探讨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汪曾祺作品的人文精神概述(一)汪曾祺作品的文化内涵汪曾祺,这位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以他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
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都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1]。
其作品是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无论是作品中的主角,还是那些配角,都被赋予了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这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更能够从中体会到人性的真实与美好[2]。
此外,汪曾祺的作品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文字优美、简洁,语言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这种简洁而不失深度的写作风格,使汪曾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汪曾祺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下半叶,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社会的剧烈变革,以及人在社会历史大潮中的挣扎与奋斗。
从汪曾祺作品看中华人文精神
从汪曾祺作品看中华人文精神导语:汪曾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老庄“仁者爱人”的思想。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从汪曾祺作品看中华人文精神,欢迎大家阅读!1 引言汪曾祺是当代德高望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其作品内涵深厚,遣词颇有韵味,因其体现了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他在创作时惯于将侧重点放在追求人性自由方面,人文气息浓厚。
本文着眼于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予以浅析。
2 汪曾祺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体现2.1中华人文精神之――人性的和谐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古典韵味,遣词造句方面是如此,思想内涵上更是如此,故而,其作品对孟子“仁”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沿袭。
故而汪曾祺的作品首当其冲体现出来的就是人性的和谐,他的作品表达了其对人性自由以及万物和谐的追求以及向往。
例如在《受戒》中,大多数和尚都将戒律清规当做耳旁风,仁山在荸荠庵里也从不忌讳,连袈裟都懒得穿,每年夏天,酷暑难耐时,仁海的妻子还要例行公事一般来寺庙里消遣一段时间,仁渡虽然没有正妻,却也有一个相好。
他们虽是出家人,但也吃酒赌博,毫不遮掩。
他们甚至将寺庙“转了形状”,将其发展为商贾们的聚会游乐,厮混的地方。
让人惊叹的是,连声名远播,德高望重的积因寺方丈都有个妙龄小妾。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就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和谐,认为七情六欲是人的正常欲求和本能,既要“仁”,就要“平等”,即要平等,和尚也不能被排除在外,出家人也是人,虽然生活的地点和方式不同,却没有什么很大的特殊,与其他俗人应当“殊途同归”才好。
虽然作者认为爱情是无可厚非的,即使是和尚。
然而,其作品的背景往往是禁欲的年代。
这样更能体现反叛意识,对比鲜明,则更显得了不得。
尽管爱情并不是一个浪漫的纯物,其中充满物质和交换(那个年代大多如此),然而,他的精神仍旧是执着的。
例如在《大淖记事》一作中,保安队的刘号抢占了巧云,然而,十一子并不因其不是完璧之身而戴着有色眼镜看她,相反,他们两情相悦,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在一起。
他们的朋友也在很大程度上救济了他们,在十一子遭到毒打之后,巧云以一个贤良并且坚忍不拔的女性形象当起了家里的顶梁柱,对其照顾有加。
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识
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识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识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意识。
首先,小说中世人间平和宽容的关系反映了个体与社会和谐共存的儒家理想;其次,小说中人与环境和睦相处的意境体现了个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庄禅哲学;再次,小说中舒缓平和的故事情节和朴素优美的语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含蓄自然的审美追求。
儒家精神和庄禅哲学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传统文化意识儒家精神庄禅哲学读汪曾棋先生的小说,总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受。
在那些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身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气氛中,在写实的严谨与写意的空灵交织成的优美文字里,似乎隐慝着一种深厚的意蕴。
一种并无实体,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注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挚领着整体的美学风格,形成其基本格调的意蕴。
这种整体的哲学意识及其审美态度,得以滋养的文化母体是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是经由五四思想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再冲击,淘汰了封建性的糟粕而沉聚的人民性民主性精华。
作为沈从文忠实弟子,汪曾祺继承了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传统,他虽不像沈从文执意于以原始朴野的人性来重造民族性格,但他们都从传统文化角度再现了乡土文化和民族心理,因此人们将他们誉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小说的代表。
古典文化对他的影响,不仅是文学、美学的,首先是哲学的。
汪曾祺曾多次说,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他的创作和他的儒家思想有关,他指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
①”纵观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我们可以清晰地寻觅到以儒家为主庄禅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和主义的文化,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衍生了中庸的审美观。
孔子提倡“礼之用,和为贵”,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审美标准,而庄禅哲学则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审美标准。
儒家主张在礼的节制下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庄禅立意在超脱和自由中追求个体和自然的和谐,这构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主义为根本精神,以和谐美为主要特征的审美境界。
士志于道——汪曾祺的文化丰富性,创造力及当代价值
士志于道——汪曾祺的文化丰富性,创造
力及当代价值
汪曾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富含文化丰富性、创造力以及当代价值。
他出生于1903年,192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离婚》,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他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也被誉为“抒情小说之父”。
汪曾祺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他的文学作品中,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和谐性,强调了家国和谐的重要性。
他的作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表达出来,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他的作品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让中国传统文化新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汪曾祺还把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融入到他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出当代人生活的种种状况,把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让他的作品不仅有文化丰富性,而且有现实意义,具有时代意义。
汪曾祺的作品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凸显人的精神修养,强调和谐、美德、责任、勇气和仁爱的重要性,他的作品把中国传统美德、高尚人格表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了文化精神的无穷魅力。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不仅有文化丰富性,创造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让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当代社会的现实,从中获益,在思想上有所提高,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姓名:王敏学号: 201721407248 指导教师/职称:普开勇/副教授日期: 2021年5月30日教务处制云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2021 年5 月30 日…………………………………………………………………………………………………………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设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2021 年5 月 30 日摘要汪曾祺是我国当代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作家,他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中的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怀、尊重、欣赏。
本论文以《受戒》为例,从荸荠庵的特殊风俗、庵赵庄的人物性格、明子与小英子的爱情故事、庵赵庄的自然环境、庵赵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解读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受戒》体现出了汪老人道主义精神所推崇的人性美、爱情美、自然美、和谐美。
本论文还指出了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对人心灵救赎和给现代写作道德启示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汪曾祺;人道主义;人性美;自然;和谐AbstractWang Zengqi i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contemporary humanitarian spirit in China. He is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bsorbs the essence of Western humanitarian thought, and forms a unique “ Chines e-style humanitarian spirit ”, namely, caring, respecting and appreciating people. Taking 《Shou Jie》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humanitarian spirit in Wang Zengqi 's works from the special customs of water chestnut An, the character of An Zhaozhuang, the love story between Mingzi and Xiao Yingzi,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An Zhaozhua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n An Zhaozhuang. 《Shou Jie》reflects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love, nature and harmony respected by Wang 's humanitarian spirit.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value of Wang Zengqi ' s humanitarian spirit in redemption of human soul and moral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network writing.Keywords:Wang Zengqi;Humanism;Humanity Beauty;Nature;Harmony目录引言 (1)一、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精神 (2)(一) 人道主义精神 (2)(二)汪曾祺的人道主义精神 (2)(三)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 (3)1.受其老师沈从文的影响 (3)2.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 (3)3.受其故乡高邮的影响 (4)二、《受戒》中汪曾祺的人道主义精神 (4)(一)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人性美 (4)1.赞扬健康的人性 (5)2.推崇人性的真实、淳朴与善良 (5)(二)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爱情美 (6)(三)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自然美 (6)(四)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和谐美 (7)1.人性本身的和谐 (7)2.人际关系的和谐 (7)3.人与自然的和谐 (8)三、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8)(一)让人获得心灵的救赎、激发人的向善之心 (8)(二)启发当代作家承担起写作的社会道德责任 (9)(三)促进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引言迄今为止,国内的学者们对汪曾祺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受戒》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国外的研究,能检索的相关文献较少。
析汪曾祺作品的中国式人道主义情怀
9・
枣庄学 院学报
2 0 1 5 年第 4期
从 文 “千 万 不 要 冷 嘲 ”的 告 诫 , 赞 成 沈 从 文
易 , 但 是 汪 曾祺 娓 娓 写 来 , 没 有 猥琐 , 没 有
落 魄 , 没 有 龌 龊 , 安 静 的 如 同 一 杯 下 午 茶 , 又 有 几 分 幽 默 , 这 也 许 就 是 人 道 。 肯 定 人 性 价 值 、 个 性 自由 , 肯 定 人 的 现 世 享 乐 追 求 是 人 道 主 义 的核 心 思 想 。 这 正 是 汪 曾祺 师
’ , 而 所 谓 “中 国 式 ”显 然 是 中 西 文 也 , 谐 也 , 道 也 。
汪 曾祺 出 生 于 2 0世 纪 2 0年 代 , 其 祖 汪 嘉 勋 是 “清 朝 末 科 的 拔 贡 ” ④ ‘ , 其 父 汪
菊 生 也 带 有 浓 厚 的f - N家 文 化 色 彩 , 汪 曾祺 作 为一 个 作 家 , 其思想历程 的起点是 儒家 。 汪 曾祺 最 推 崇 的 是 沈 从 文 , 他 始 终 牢 记 沈
遍 内 容 的 完 美 统 一 , 同 时 也 体 现 出人 道 主
锢 , 提倡 人的尊严 , 赞扬人 , 肯 定人 。 西方 的 “ 人 道 主义 ” 强 调 人 的 自然 性 ,
尊 重 人 的 尊 严 ; 现 代 中 国 的 “人 道 主 义 ”直
义 精 神 。在 汪 曾 祺 的 作 品 中 , 始 -  ̄ _f 4溢 着
爱 ”, 沈 从 文 的 人 道 主 义 是 “理 想 主 义 色 彩
哀可怜 , 生 活 的拮 据 , 一 己之 力 的有 限 , 在 他 的笔 端 往 往 化 为 默 默 地 恋 情 和 绵 绵 的 酸 涩 , 其 作 品朴 实 真 挚 而 又 温 和 , 细 细 读 来 别 有一 番情趣 , 使 人 感 到 一 种 沁 人 心 底 的 温 馨 , 一 种 淡 然 一 笑 的从 容 , 一 种 花 开 花 谢 的
高考语文人文素养积淀:于世道人心有补 于社会人生有益---汪曾祺
高考语文人文素养积淀: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汪曾祺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研究。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散文风格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是在他晚年写成,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发酵后,汪曾祺的散文以一种“闲话”的方式缓缓铺展,流溢着诗性和谐。
个人化的题材、平实的叙述以及极具生命力的语言风格,构成他平淡闲适中充满诗意的作品特色。
他对民间风俗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大量笔墨记叙和描写,因而他的散文甚至可以作为“风物志”,在民间立场之下隐藏着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
他的散文弥漫着浓郁的个人特色。
1.深厚的人文精神汪曾祺的散文往往在人物对象中倾注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感和济世关怀,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士大夫”“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风土作家”。
在汪曾祺的笔下,地方风土人情被描绘得细腻动人,仿佛一张唯美的风景画,令人久久沉醉其中。
2.闲适的诗性魅力在汪曾祺的散文中,事物很随意地出现,人物很随和地被描写。
没有结构上的复杂编制,一切都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如小桥下的流水,浅吟低唱,充满着生活的灵动。
他的散文,在叙述方法上致力于内在的节奏感,即叙事的内在和谐。
这种内在和谐表现在其一是语言的和谐,杂糅许多口语化语言,应和了汪曾祺闲话式的语言特点,更加平易自然;其二是草花随处见,鱼鸟信手拈,以一种“入世”的态度观世界,品人情,体现出一种生命内外的和谐。
3.超然的生命体悟区别于同时代作家对“反思”文学的钟情,汪曾祺选择了和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尽管他也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受到了一定的精神冲击,但他没有满腹牢骚,没有一味怨恨,而是用一颗温暖的仕子之心,为我们带来了纯文学上的精神享受。
解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汪曾祺在 《自报家门》 中说: “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受了两 千多年前的老庄思想的影响, 可能有一点, 我在昆明教中学是 案头常放的一本书是 《庄子集解》 。 但是我对庄子感极大的兴 趣的, 主要是其文章, 对于他的思想, 我到现在还不甚了了。 我自己想想, 我受影响较深的, 还是儒家……我觉得儒家是爱 人的, 因此我自诩为 ‘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 ” 人道主义即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作为 Humannism 的译词而被广泛使用的, 它在中国新文学初期有以下几种译 法: 学衡派胡先骕在 1922 年评论 《尝试集》 是译为 “人文主义” ; 周作人在 1919 年初的 《人的文学》 中译为 “人道主义” ; 梁实秋 在 《现代文学论》 中则将其译为 “人本主义” 。 其实这三种译法 恰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三个重要阶段: 人文主义——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然而, “人道主义” 原本是人文精神在一定历 史条件下产生的新内涵, 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阶段, 是 强调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但它现在在中 国好像具有独立存在的含义, 可被看作是人文精神的代名词。 人文精神指关怀人的精神, 其核心应该是人, 它是对人的关 切, 有对普通人、 平民、 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 也有对人 的发展和完善、 人性的优美和丰富、 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关切。 中华人文精神就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种文化所形成的 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优良品格, 其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 行为方式和价值理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主导性文化 精神。中华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 现出的 “天人相与” 观, 有助于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在对 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出的人伦秩序和 “安老爱幼” 观, 有助于保持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和谐; 在对待人与自身 的关系上表现出的自省意识、 价值自觉和修身养性, 避免了人 的肉体和灵魂、 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 陶的汪曾祺在创作中很自然地表现出这种中华人文精神, 这 也就是他自称为 “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的原因。 虽然汪曾祺在刚刚步入文坛是受过西方现代主义派的影 响, 但是进入文学创作成熟期后他毅然回归了现实主义文学 传统。纵观其创作全貌, 他的小说背景主要是他的家乡江苏 高邮、 昆明、 上海、 北京、 张家口, 因为他在这几个地方呆过。 “我的以这些不同地方为背景的小说, 大都受了一些这些地方 的影响; 风土人情、 语言——包括叙述语言, 都有一点这些地 方的特点。 ”他笔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受苦受难的下层小人 物, 和尚尼姑、 中小学教员、 卖卤味的、 药店伙计、 挑夫、 锡匠
论汪曾祺笔下的传统中国人形象
论汪曾祺笔下的传统中国人形象汪曾祺小说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和现代抒情小说的传统,关注人物心灵中的诗意及这种诗意的逐渐丧失。
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心灵具有诗意,凝聚了传统文化的诸多美德,但这些诗意和美德正被严酷的生活磨损,逐渐丧失了这些宝贵传统美德的心灵开始变得粗鄙。
汪曾祺小说的主题就是呼吁我们这个民族文明起来。
标签:汪曾祺;人物形象;民族风骨汪曾祺笔下的人物表面看来三教九流,职业各不相同,描写各有侧重。
但是,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汪曾祺描写人物,大多从作为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方面入手,这些人物,正如鲁迅先生杂文中的人物一样,一鳞一爪,合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了汪曾祺理想中的传统中国文化人格的整体形象。
一汪曾祺首先注重的是个人的精神世界。
许多人物,放在当时的文学表达中,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汪曾祺用了不同的眼光对这些人物进行重新审视时,人物便呈现出了复杂而隽永的意味。
《八千岁》发表于1983年第二期《人民文学》,同年第四期《钟山》就发表了雷达的《论汪曾祺的小说》,在肯定了汪曾祺小说艺术成就的同时,委婉地批判了《八千岁》这样的作品缺乏思想意义。
饶有意味的是,同期的《钟山》还发表了汪曾祺的《小说三篇》,其中的第三篇《卖蚯蚓的人》中的部分内容似乎在含蓄地和雷达及更多的读者讨论小说的思想意义问题。
小说写一个退休的建筑工人,为了补贴家用,每天骑自行车跑一百多里路挖蚯蚓卖给在玉渊潭钓鱼的人。
在作家眼里,老人挖蚯蚓锻炼了身体,补贴了家用,丰富了关于中药材的知识。
但是,在大学老师和研究人员眼里,卖蚯蚓的人是一种低级的存在,对社会发展贡献不大,作家不应该对他感兴趣。
作家向这两个人说明,“我”对这个人感兴趣,是因为“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旁边却又走来一个生物学家告诉他们,蚯蚓是益虫,不应该鼓励挖蚯蚓。
小说让作家发表了一大通言论,这既是汪曾祺的自我辩护,也是他对自己审美追求的申明,他的小说不注重从政治历史社会的角度关注人物,而注重从审美的角度对小人物进行观照。
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
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一汪曾祺的个性偏于阴柔和平淡,是个“平和的人。
”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莫过于“中庸”之道。
汪曾祺在《翠湖心影》中,极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中庸”之道:“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太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
”“不大”、“不小”,“正合适”,也就是“适度”,这反映了一个具有中庸性格的传统文人心中的审美尺度。
这种“中庸”的美学观,自然排斥那些属于“崇高”审美范畴的东西。
《泰山片石》是这样夫子自道的: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
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
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
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
泰山是强者之山,——我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
在这种“中庸”思想的主导下,汪曾祺甚至以“常人”之心,度“伟人”之腹,得出相当有趣的“蛮式”妙论: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
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
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点底气不足之感。
汪曾祺这样评点“前人”,固然是由于他的“中庸”之道使然,但倒也让我们看到“中庸”之下,仍然时时涌动着一股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
这是很让人玩味的奇特现象。
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注:《中庸》右第一章)“中庸”具有“时中”的特点,何谓“时中”?朱熹是这样解释:“随时以处中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
”(注:朱熹:《中庸章句》,《四书章句集注》第20页,第19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学者汪曾祺,可谓是沈从文的真传弟子。
其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用词也准确精当,被历来研究者拿来作为研究的典范,无不体现了其作品在内容和主题方面的造诣之深。
本论文主要对汪曾祺的人文精神进行解析,具体论述其人文精神表现以及形成原因。
一、汪曾祺人文精神的表现
(一)作品中人性的和谐
在汪曾祺的作品里,表达了人性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的行为是不受外界压迫与拘束的,讲求和追随内心的真实想法,生命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存在。
什么清规戒律,什么世俗伦理,在汪曾祺笔下只有抛弃这些才能真正的获得生命的价值。
在作品《受戒》中,我们可以看到荸荠庵的名称是不符合世俗规矩的,以及住在庵里的和尚们更是从来都无所谓什么规矩。
作者介绍到荸荠庵这样说“庵原本就是尼姑住的。
和尚庙、尼姑庵嘛。
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
”
[1]大师父仁山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裸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
一天里他总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
” [2]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做和尚的规矩的,在其他寺庙也是决不允许的。
我们再来看看明海,明海的行为更是不符合一个做和尚的规矩。
在汪曾祺晚期的作品《薛大娘》中,描写都到主人公薛大娘穿鞋时总是光着脚,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脚趾头自由的舒展开来,免得受袜子和鞋的束缚。
她和吕三在一起只是顺着自己的心,图个快活而已。
她这么做了,却也不怕邻居背后说闲话,她满足于身体获得的快感,是个性情中人。
薛大娘这种自在的生命意识表达着原始生命的美丽并且完全尊崇的内心世界,崇尚生命的自在。
(二)作品中自然的和谐
纵观汪曾祺的作品,我们不难从作品中感觉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汪曾祺的故乡高邮是江苏省一个美丽的小城,是一个秀美的水乡,水总是让人感觉到像女子般恬静与秀美,所以我们看到汪曾祺的大部分小说中总是谈到水,即使没有水出现,文章也给人一种如水般的恬静与舒适,充满了诗情画意。
所以,他提倡在文学创造时讲究文学创造要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主张人与自然应该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而且,在作品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但可以使得文章充满文采,还可以起到丰富故事情节的作用,使文章一气呵成,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汪曾祺的这个观点在其作品《大淖记事》中体现出来。
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使得巧云和十一子之间的爱情显的更加顺其自然,并且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二、汪曾祺人文精神形成的原因
(一)高邮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汪曾祺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市,高邮其实是一个被琥珀围绕的水乡,为此水也对其性格和作品的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许多小说都写到了水,为此汪曾祺评价自己的作品“有点水气,却不那么有土气”。
[3]汪曾祺小的时候,常和祖父学习八股文,读《论语》,良好的家庭环境滋润了汪曾祺少年的文化修养,这些为其日后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其作品“高邮故事”中叙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人物,这些平凡的小人物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了。
这些再平凡普通不过的生活中却恰恰显露出了生活的乐趣所在,对作者来说这里的生活是再洒脱与惬意不过的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终于过去,新的时期已经在人们日夜的期盼中终于来了。
那十年动乱年的的苦涩,艰难与痛苦,汪曾祺都看在眼里,铭刻在心。
他经过漫长的沉静回忆,在其作品中极大的发挥天才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童年时光是温馨而美好的但是却也是极为短暂的,故乡高邮那片土地却永远美丽大于忧伤,所有人都向往美丽的东西,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们更需要一片心灵的净土。
汪曾祺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反思历史。
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小说是回忆”中找到了人们期盼已久的和谐的世界。
汪曾祺笔下高邮是那么美,其实现实的高邮本身并没有作者笔下描写的那般美好,因为生活在高邮的人也会为了生计而劳苦,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不如意,也会为了各种各样的
不如意而发愁。
但是,这一切的不如意并没有在汪曾祺笔下表现的太多。
是作者有意淡化这些不如意,有意的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世界。
(二)沈从文及京派作家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汪曾祺在1939年考入了西南联大,就读于中文系。
此时的西南联大五四气息已经非常浓厚了。
汪曾祺到了西南联大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中文名家的文学作品当中来。
并且带着从未有过的憧憬与虔诚的心去听他仰慕的教授的课。
此时,沈从文正是西南联大有名的教授之一。
汪曾祺深受沈从文的影响,对这个老师非常尊敬与仰慕。
与此同时,沈从文也非常满意这个弟子,对他更是无私的指导与栽培。
在沈从文的笔下,大量的描写湘西的风土人情,歌颂乡村原始自在的生活,表现湘西世界的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
在《夫妇》中作者叙述了一对不拘泥于世俗但又有些愚蠢的夫妇。
《贵生》中,贵生将自己的老房子与老板的店铺一起烧光。
而在他的作品《柏子》中,作品叙述了了水手柏子和妓女相爱,表现了二者间的一种粗野与放荡的性爱。
因为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深感那些世俗的事物对人性的压抑,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爱。
沈从文的这种文学创作风格及其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深深影响着汪曾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文精神的思想在汪曾祺的意识里逐渐形成。
汪曾祺在沈从文的引导和影响下成为京派的新生力量,他与京派的一些其他作家一起共同担负起耕耘这片文学圣地的使命。
在当时贫瘠的中国土地上,政治的严控与商业利益狂潮的冲击下,他们是一群坚定的艺术者,怀着对文学神圣使命的坚守,执着于刻画人物创作为中心,表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生活为目标。
作品注重多表现人性的淳朴和善良。
三、结语
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家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我们民族深情的热爱和赞美,没有抱怨,更多的以一颗平和的心来抒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复杂的故事情节,也不表现那些伟大的传奇故事,通常都是以一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的再普通不过的生活为题材。
他同情底层的劳动人民,关心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心灵苦痛。
希望世俗生活中不再有压迫人性的行为,渴望人性的光辉。
没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高调号召,也没有在当时社会政治大环境下,人云亦云的歌颂赞美。
汪曾祺的作品如同一位老者在经历过那些蹉跎岁月后,更加懂得对人性的关怀,用平淡的话语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中流露着其对生活与人的本质思考,感动着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