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新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和华东仍是钢铁生产的主导地区,合计产钢 27198万吨,占全国的约65%。产量前六名的省市 依次为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山西和上海。
2)重点企业技术经济指标
✓ 平均综合成材率94.20%, (90年代为83.2%), 最高99.75%(三明)
✓ 能耗:0.645t标准煤/t钢(98年代为0.901/t标准煤) ✓ 高炉利用系数:2.448T/m3.day ✓ 入炉焦比: 396kg/T,最低289.85公斤/吨铁 (宝钢) ✓ 平均喷煤比:135kg/T,最高(宝钢)207.74公斤/吨铁。 ✓ 转炉寿命: 10000炉以上,2006年最高达30924炉。 ✓ 连铸比: 98.57% (1990年为25.07%) ✓ 钢铁料消耗最低1049kg/t钢 ✓ 吨钢耗新水平均6.56吨/吨 ✓ 转炉工序能耗最低-13.09kg标煤/吨钢(太钢) ✓ 电炉平均综合电耗340千瓦时
3
主要内容
中国钢铁工业现状 电炉炼钢新技术 转炉炼钢新技术 铁水预处理 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 炉外精炼 不锈钢冶炼 连铸技术 特种冶金 铁合金冶金技术
中国钢铁工业现状
1.钢铁工业崛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钢铁工业崛起的时期
钢产量:1990年 6535万吨 2000年 1.3亿吨 2002年 1.82亿吨 2003年 2.2亿吨 2004年 2.8亿吨 2005年 3.49亿吨 2006年 4.1878亿吨 2007年 4.89亿吨
经过近年的重组、并构,武汉、鞍本、唐钢产能均 大幅提高。
2007年世界粗钢产量13.435亿吨,增速7.5%(8.8%)
中国粗钢产量4.89亿吨,增速15.7%(18.8%、26.8%) 日本1.2亿吨、美国9720万吨,其后为俄罗斯、印 度、韩国、德国等。
3.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原因
市场需求的拉动; 技术战略的正确选择(关键性技术的采
除此之外,超高功率电炉技术和现代电 炉生产流程在90年代中期起得到了较好的发 展, 90年代我国建了36台超高功率电炉, 淘汰了1400台左右的电炉。
但废钢相对短缺、电价昂贵都制约了其 发展。
大量利用国外资源
铁矿、铬矿、锰矿资源,不可再生。 2006年进口的矿产品:
铁矿(亿t) 锰矿(万t) 铬矿(万t)
中国钢产量自96年以来已连续12年保持世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2002年人均钢产量141kg/人·年,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均钢
产量138kg/人·年。
2.结构优化
1)1990年 100万吨钢厂仅16家 2006年 500万吨钢厂为17家
布局上也相应得到分布、展开与优化。 除西藏外, 全国各省市都有钢厂分布。
越来越靠近市场,越来越靠近资金密集地区,越来 越靠近便于矿石进口的地区。产量分布:东部占 61%,中部占 25%,西部占 14%.
3)钢材生产在结构上变化
2006年板带材19504.49万吨,同比增加4681.75万 吨,增长31.58%。板管带比达到49.26%。我国钢 材消费结构正在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消费结构。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幅显著。特厚 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 薄宽钢带、镀层板增长幅度大。新产品开发取得 突破。宝钢试生产世界上最高强度等级X120管 线钢获得成功;鞍钢L70、L80帘线钢通过国际 帘线钢专业企业贝卡尔特专业认证;攀钢生产的 350公里/小时高速客运专线100米长定尺轨、 1300MPa级重载线路轨,1100兆帕级快速客货混 运线路轨,填补了国内空白,国产钢材的品种结 构进一步优化。
➢以下年产量依次为华菱集团、包钢、安阳、太钢、 攀枝花、邯郸、南钢、酒泉;
世界大型钢铁企业
Mittal Steel(Arcelor)13000万吨、新日铁Nippon Steel约3200万吨、蒲项钢铁公司Posco(3100万 吨)、日本钢铁工程公司JFE Steel2900万吨、宝山 钢铁公司(2430万吨)、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 (1900万吨)、Nucor钢铁公司(1840万吨)。
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产量排名:
➢年产量大于2000万吨的有宝钢集团2430万吨、鞍 本钢铁集团2331万吨、唐山钢铁集团2080万吨;
➢年产量1000—2000万吨的有武钢集团(含鄂钢、 1926万吨)、沙钢(1847万吨)、马钢(1269万 吨)、首钢(1230万吨)、济钢(1083万吨)、莱 钢(1080万吨);
国产原矿量 5.8817
546
进口富矿量 3.26
608
—— 314
4.中国钢铁工业优势和面临问题:
国内市场相对旺盛,具有投资后发优势, 易于采用先进的市场定位,甚至有利于在新世 纪内,正确定位钢厂的社会/经济角色。后发投 资使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余地反而较大,实 现技术的跨越的可能性也较大。 问题: 资源短缺; 交通运输制约; 环境-生态制约; 投资风险、某类产品、某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用、生产流程的优化); 工艺、装备国产化与高新技术的采用使
单位产量投资额的降低; 大量利用国际铁矿、铬矿、锰矿资源的
促进作用。
关键性技术
连铸技术; 高炉喷煤粉技术; 高炉一代炉役长寿技术; 流程工序结构调整结合产能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a.连铸技术
80年代后期确立了“以连铸为中心”的生产技术 方针,九十年代先后攻克了达产技术关、全连铸 技术关、高速高效连铸技术关,并积极展开了薄 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有关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开发。
连铸比:1990年 25.07%(1480万吨) 2003年 93% 2005年 96.44%. 2007年 98.97%
铸坯合格率 99%以上.转炉利用系数:最高达82.7 吨/吨·日 ;2001年平炉全部关闭。
最大连铸坯断面:320毫米*2300毫米。
d.流程工序结构调整综合节能技术
平均吨钢能耗已降低至0.645吨标煤, 这是一系列节能措施实现的结果。
降低铁钢比. 0.1%--80kg标准煤 提高连铸比. 降低100kg标准煤/t 煤气回收. 吨钢能耗降低10 kg标准煤 连铸坯热送. 提高转炉作业率.
e.转炉溅渣护炉
转炉炉龄4000炉提高到10000炉以上
➢转炉有效作业率大幅提高; ➢耐火材料消耗大幅下降; ➢促进了连铸机多炉连浇和提高了连 铸机作业率; ➢减少了频繁的开炉、停炉作业,稳 定了转炉的操作工艺。
2)重点企业技术经济指标
✓ 平均综合成材率94.20%, (90年代为83.2%), 最高99.75%(三明)
✓ 能耗:0.645t标准煤/t钢(98年代为0.901/t标准煤) ✓ 高炉利用系数:2.448T/m3.day ✓ 入炉焦比: 396kg/T,最低289.85公斤/吨铁 (宝钢) ✓ 平均喷煤比:135kg/T,最高(宝钢)207.74公斤/吨铁。 ✓ 转炉寿命: 10000炉以上,2006年最高达30924炉。 ✓ 连铸比: 98.57% (1990年为25.07%) ✓ 钢铁料消耗最低1049kg/t钢 ✓ 吨钢耗新水平均6.56吨/吨 ✓ 转炉工序能耗最低-13.09kg标煤/吨钢(太钢) ✓ 电炉平均综合电耗340千瓦时
3
主要内容
中国钢铁工业现状 电炉炼钢新技术 转炉炼钢新技术 铁水预处理 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 炉外精炼 不锈钢冶炼 连铸技术 特种冶金 铁合金冶金技术
中国钢铁工业现状
1.钢铁工业崛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钢铁工业崛起的时期
钢产量:1990年 6535万吨 2000年 1.3亿吨 2002年 1.82亿吨 2003年 2.2亿吨 2004年 2.8亿吨 2005年 3.49亿吨 2006年 4.1878亿吨 2007年 4.89亿吨
经过近年的重组、并构,武汉、鞍本、唐钢产能均 大幅提高。
2007年世界粗钢产量13.435亿吨,增速7.5%(8.8%)
中国粗钢产量4.89亿吨,增速15.7%(18.8%、26.8%) 日本1.2亿吨、美国9720万吨,其后为俄罗斯、印 度、韩国、德国等。
3.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原因
市场需求的拉动; 技术战略的正确选择(关键性技术的采
除此之外,超高功率电炉技术和现代电 炉生产流程在90年代中期起得到了较好的发 展, 90年代我国建了36台超高功率电炉, 淘汰了1400台左右的电炉。
但废钢相对短缺、电价昂贵都制约了其 发展。
大量利用国外资源
铁矿、铬矿、锰矿资源,不可再生。 2006年进口的矿产品:
铁矿(亿t) 锰矿(万t) 铬矿(万t)
中国钢产量自96年以来已连续12年保持世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2002年人均钢产量141kg/人·年,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均钢
产量138kg/人·年。
2.结构优化
1)1990年 100万吨钢厂仅16家 2006年 500万吨钢厂为17家
布局上也相应得到分布、展开与优化。 除西藏外, 全国各省市都有钢厂分布。
越来越靠近市场,越来越靠近资金密集地区,越来 越靠近便于矿石进口的地区。产量分布:东部占 61%,中部占 25%,西部占 14%.
3)钢材生产在结构上变化
2006年板带材19504.49万吨,同比增加4681.75万 吨,增长31.58%。板管带比达到49.26%。我国钢 材消费结构正在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消费结构。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幅显著。特厚 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 薄宽钢带、镀层板增长幅度大。新产品开发取得 突破。宝钢试生产世界上最高强度等级X120管 线钢获得成功;鞍钢L70、L80帘线钢通过国际 帘线钢专业企业贝卡尔特专业认证;攀钢生产的 350公里/小时高速客运专线100米长定尺轨、 1300MPa级重载线路轨,1100兆帕级快速客货混 运线路轨,填补了国内空白,国产钢材的品种结 构进一步优化。
➢以下年产量依次为华菱集团、包钢、安阳、太钢、 攀枝花、邯郸、南钢、酒泉;
世界大型钢铁企业
Mittal Steel(Arcelor)13000万吨、新日铁Nippon Steel约3200万吨、蒲项钢铁公司Posco(3100万 吨)、日本钢铁工程公司JFE Steel2900万吨、宝山 钢铁公司(2430万吨)、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 (1900万吨)、Nucor钢铁公司(1840万吨)。
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产量排名:
➢年产量大于2000万吨的有宝钢集团2430万吨、鞍 本钢铁集团2331万吨、唐山钢铁集团2080万吨;
➢年产量1000—2000万吨的有武钢集团(含鄂钢、 1926万吨)、沙钢(1847万吨)、马钢(1269万 吨)、首钢(1230万吨)、济钢(1083万吨)、莱 钢(1080万吨);
国产原矿量 5.8817
546
进口富矿量 3.26
608
—— 314
4.中国钢铁工业优势和面临问题:
国内市场相对旺盛,具有投资后发优势, 易于采用先进的市场定位,甚至有利于在新世 纪内,正确定位钢厂的社会/经济角色。后发投 资使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余地反而较大,实 现技术的跨越的可能性也较大。 问题: 资源短缺; 交通运输制约; 环境-生态制约; 投资风险、某类产品、某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用、生产流程的优化); 工艺、装备国产化与高新技术的采用使
单位产量投资额的降低; 大量利用国际铁矿、铬矿、锰矿资源的
促进作用。
关键性技术
连铸技术; 高炉喷煤粉技术; 高炉一代炉役长寿技术; 流程工序结构调整结合产能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a.连铸技术
80年代后期确立了“以连铸为中心”的生产技术 方针,九十年代先后攻克了达产技术关、全连铸 技术关、高速高效连铸技术关,并积极展开了薄 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有关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开发。
连铸比:1990年 25.07%(1480万吨) 2003年 93% 2005年 96.44%. 2007年 98.97%
铸坯合格率 99%以上.转炉利用系数:最高达82.7 吨/吨·日 ;2001年平炉全部关闭。
最大连铸坯断面:320毫米*2300毫米。
d.流程工序结构调整综合节能技术
平均吨钢能耗已降低至0.645吨标煤, 这是一系列节能措施实现的结果。
降低铁钢比. 0.1%--80kg标准煤 提高连铸比. 降低100kg标准煤/t 煤气回收. 吨钢能耗降低10 kg标准煤 连铸坯热送. 提高转炉作业率.
e.转炉溅渣护炉
转炉炉龄4000炉提高到10000炉以上
➢转炉有效作业率大幅提高; ➢耐火材料消耗大幅下降; ➢促进了连铸机多炉连浇和提高了连 铸机作业率; ➢减少了频繁的开炉、停炉作业,稳 定了转炉的操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