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诊疗的方案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二)分型1.通常最能指导临床治疗的分类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
一般的说,横断、短斜骨折属于稳定型;粉碎、长斜、螺旋骨折属于不稳定型。
这种分类必须根据每个病例的不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创伤的严重程度,将胫腓骨骨折分为3度。
I度骨折无粉碎性骨片或仅有极少的粉碎性骨片。
骨折移位程度小于骨干横截面的1/5。
软组织损伤轻,无开放性创口或仅有微小的开放伤口。
II度骨折的粉碎性骨片较小。
骨折移位程度在骨干横截面的1/5~2/5左右。
软组织有中等程度损伤。
开放性伤口小,污染轻。
III度骨折严重粉碎,完全移位。
软组织损伤严重,开放性伤口较大,甚至有皮肤缺损。
污染严重。
⑵开放性骨折按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三度;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软组织损伤轻;皮肤创口小于1cm,清洁,骨折不粉碎。
二度:皮肤被割裂或挫伤,皮下组织与肌有中度损伤;皮肤创口大于1cm,软组织损伤不广泛,无皮肤撕脱。
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高能量损伤累及广泛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挤压伤,有需要修复的血管损伤,严重污染,骨折粉碎、节段性骨折或骨缺损而不管皮肤创口大小。
(三)骨折的并发症1.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局部疼痛和反常活动时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病人的临床症状。
2.感染胫骨骨髓炎及感染性不愈合是胫骨骨折最为严重的并发症,长导致截瘫。
3.骨缺损自体骨松质植骨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也可以采取llzarov技术治疗骨缺损。
4.畸形愈合对于胫骨干畸形愈合需要手术矫正的标准至今尚无明确定义。
5.皮肤缺损胫骨前内侧仅位于皮下,所以骨折往往造成皮肤缺损或损伤。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腓骨(人体下肢的两根长骨)发生完全或部分骨折的损伤。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可以由外伤或骨质疾病引起。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通常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1.临床评估:-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度和神经功能等方面。
-进行X射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
-如果怀疑骨折引起了其他伤害(如血管损伤或软组织损伤),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CT扫描或MRI。
2.非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是稳定的,没有移位,并且没有神经或血管损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用石膏或支具来固定骨折,并保持适当的位置。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肢体的固定和充分的休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3.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是开放性的(皮肤受损),或者骨折不稳定、移位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是通过正位植入金属板和螺钉来重建骨折,并保持骨折的稳定。
-手术可以使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技术,也可以使用镜下手术技术(腓骨和胫骨内、外侧的微创锁定钉)进行。
4.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护理。
-接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活动度恢复和肌肉强化,以帮助恢复功能和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进行复查和X射线检查,以确保骨折逐渐恢复。
5.康复和恢复:-康复的时间因每个患者而异,但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帮助恢复功能和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并定期进行复查和X射线检查,以确保骨折恢复正常。
总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包括临床评估、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和康复。
对于严重的骨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以恢复骨折和功能。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
胫骨中下1/3处易于骨折。
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死。
胫骨中1/3骨折淤血潴留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
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病因】
本病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
胫、腓骨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胫、腓骨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因胫骨位于皮下,常见开放性骨折,可伴有骨髓炎、骨不连接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交通事故、工伤或其他暴力外伤史。
外伤后局部剧烈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异常活动。
开放性骨折还可伴有创伤性、出血性休克表现。
【诊断要点】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射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及程度。
【治疗原则和方案】1.无移位的胫、腓骨骨干骨折,可采用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固定,有移位的稳定型骨折,闭合复位后也可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2.不稳定性骨折虽可在闭合复位后用夹板和跟骨骨牵引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但固定时间较长且有再移位的可能。
目前多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尽量采用闭合插钉间接复位技术,不强调骨折解剖复位,只要回恢复力线及长度,达到纠正成角及旋转畸形,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
也可采用切开复位、螺钉与接骨板内固定。
对于近端和远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不稳定,宜采用切开复位、螺钉与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
采用接骨板固定时,宜微创操作,注意软组织保护及覆盖。
3.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十分常见。
处理原则应遵循总论提出的各项原则。
需特别注意软组织创伤处理,尽早变开放性骨折为闭合性骨折并改善骨折部血液循环。
跟骨骨牵引可用于某些开放性损伤患者,而外固定支架也具独特优点,为较佳方案。
髓内钉、接骨板螺钉内固定应谨慎使用。
胫腓骨骨折诊疗规范
胫腓骨干骨折诊疗标准胫骨干中上段横截面呈三角形,由前、内、外三嵴将胫骨干分成内、外、后三面,胫骨嵴前突并向外弯曲,形成胫骨的生理弧度,其上端为胫骨结节。
胫骨干下1/3处,横截面变成四方形。
该中下1/3交界处比拟细弱,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或腓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本病较为多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病,胫腓骨干双骨折最多,胫骨干单骨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腓骨干骨折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是:易发生开放性骨折形成骨髓炎及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胫腓骨骨折标准进行诊断。
1.年龄胫腓骨骨折分布于各年龄,男性多见。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病症伤后患肢疼痛、短缩、成角及足外旋畸形,伤肢不能站立。
4.体征伤肢肿胀、短缩、成角及外旋畸形,可见皮肤瘀斑。
骨折处压痛明显。
不能站立与行走。
骨折局部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5.影像学检查X线片:小腿正侧位片可以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及移位方向,因胫骨和腓骨骨折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尤其是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故X线照片应包括胫腓骨全长。
二.骨折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采用Johner-Wrums分类系统进行分型。
单纯性骨折:包括斜形骨折、横行骨折及螺旋形骨折。
蝶形骨折:蝶形骨块的大小和形状有所不同,因扭转应力致成的骨折块较长,直接打击的蝶形骨折块上,可再有骨折线。
粉碎骨折:一处骨折粉碎、还有多段骨折。
三.中医治法1、整复和固定1.1无移位骨折形骨折不需整复,直接予以夹板固定。
根据骨折移位倾向放置适当的压垫。
上1/3部骨折时,膝关节置于屈曲40~80°位,夹板下达内、外踝上4cm,内、外侧夹板上端超过膝关节10cm,胫骨前嵴两侧放置两块前侧板,外前侧板正压在分骨垫上。
两块前侧板上端平胫骨内、外两髁,后侧板的上端超过腘窝部,在股骨下端作超膝关节固定。
中1/3部骨折时,外侧板下平外踝,上达胫骨外踝上缘;内侧板下平内踝,上达胫骨内踝上缘;后侧板下抵跟骨结节上缘,上达腘窝下2cm,以不阻碍膝关节屈曲90°为宜;两侧板下达踝上,上平胫骨结节。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本病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断,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多见为高处跌下,跑跳的扭伤或滑倒所致的骨折;骨折线常为斜型或螺旋型,胫骨与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表现成角和重叠移位。
应注意是否伴有腓总神经损伤,胫前、胫后动脉损伤,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是否增加。
往往骨折引起的并发症比骨折本身所产生的后果更严重。
【辅助检查】X线检查平片见胫腓骨上有断裂,骨皮质不连续并有切迹者,骨密度增高和骨膜增厚硬化基本上在所有病例中都可以出现,骨小梁粗乱、排列不整齐,并可见模糊不完全性骨折线,严重病例骨骼变形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对于怀疑可能有动脉损伤的病例要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
因为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在床旁进行,操作方便、快捷,并能明确各部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及方向,对肢体的血供范围及血管损伤的情况多能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急诊手术方案的及时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必要时可行血管造影检查。
但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仍有较多的局限性,其属有创性检查手段;需反复搬动患者,对于全身多发伤患者较为不便及危险;费时,可能耽误救治时机。
【诊断】由于胫腓骨位置表浅,一般诊断都不困难,常可在疼痛、肿胀的局部扪出移位的骨断端。
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骨折合并的胫前、后动静脉和腓总神经的损伤。
检查时应将足背动脉的搏动、足部感觉、踝关节及拇趾能否背屈活动作为常规记录。
【鉴别诊断】1.病理性骨折注意有无骨质破坏,鉴别是否为转移癌、骨囊肿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2.上臂软组织损伤有牵拉痛,压痛局限于损伤部位,但无纵向叩击痛及异常活动。
X线片可以除外骨折。
3.胫前动脉损伤;4.儿童、青少年是或否合并骨骺损伤【医治】本病的医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麻醉后,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做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透视下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整复,复位后可用小夹板或长腿石膏固定。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折
4.1 早期 伤后 1-2 周,肌肉、筋脉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其主症是气血凝滞而产生的局部 肿胀疼痛。 主症:骨折,疼痛,肿胀,瘀斑等。 次症:口渴,尿赤,便秘,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脉浮紧。 4.2 中期 伤后 3-6 周,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去而未尽, 疼痛减而未止。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痛减,肿消未尽等。 次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4.3 后期 受伤 7 周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定,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气血亏损,体质虚弱。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可伴有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等。 次症: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小腿的长度和力线,尽快恢复功能 [5] ,治疗重点在 胫骨骨折,注意对软组织的保护。对骨折端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应予尽可能纠正,特别 注意膝关节与踝关节面的平行关系 [1],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凡早 期有严重并发症,如休克、筋膜间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者,应首先处理并发症,骨折仅 做临时性固定, 待并发症好转时,再进行骨折的治疗。 5.2 非手术治疗 5.2.1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推荐级别:D)[6,7] 5.2.1.1 适应证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皮肤条件较好者。 5.2.1.2 复位 方法 患者平卧位,膝关节屈曲 20°左右,助手站在患肢外侧,沿胫骨长轴作对抗牵引 3-5 分钟,矫正重叠与成角畸形。端提手法可矫正前后侧移位,术者两手拇指放在远段前侧, 其余四指环抱小腿后侧,在维持牵引下,近端牵引之助手将近端向后按压。术者两手四指 端提远端向前,使之对位,如仍有左右侧移位,可同时推近端向外拉远端向内,一般即可对 位。有些骨折如螺旋形、斜形骨折,其远端有移位者,可参照此法整复。 5.2.1.3 固定方法 复位满意后维持牵引将小夹板按部位放好后,用 4 条布带先捆中间两道,后捆两端,
骨伤科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胫腓骨骨折是长管状骨折中最常见。
二、【诊断依据】1.病史多有明显外伤史。
多数为直接暴力所致。
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引起,儿童骨折多为不全或青枝骨折。
2.症状和体征伤后肢体肿胀、剧烈疼痛,局部严重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可触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极少数患者有发生脂肪栓塞综合症的可能。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三【证候分类】(1)斜形骨折(2)螺旋形骨折1.根据骨折的形状分为五种类型。
(3)横断骨折(4)粉碎性骨折(5)青枝骨折(1)上1/3骨折2.根据骨折的部位,分为三种类型(2)中1/3骨折(3)下1/3骨折四【治疗】1复位固定方法(1)夹板固定:①适应症:无移位或移位较少的新生儿产伤骨折。
②操作方法:将患肢用小夹板固定2-3周。
对移位较大或成角较大的骨折,可行牵引配合夹板固定。
(2)骨牵引法:①适应症:8-12岁的儿童及成年患者。
②操作方法:中上1/3骨折,用胫腓骨远端骨牵引;中下1/3骨折,用跟骨牵引。
儿童牵引重量约为1/6体重,时间约4周;成人牵引重量约为1/7体重,时间8-10周。
上1/3骨折应同时用小夹板固定。
牵引时间应注意患肢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内服药物。
按“骨折三期”辩证用药。
初期:可视病情给予通下逐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治疗,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期:给予活血理气,调理脾胃,必要时给则予补气血,益肝肾,壮筋骨治疗,方用三七接骨丸。
后期;给予补气血,益肝肾,壮筋骨,活血通经,温经通络之法治疗,方用养血止痛丸。
②外用药物。
整复后可外用活血止痛药物;后期功能锻炼时则重在按摩舒筋,配合下肢熏洗方。
五、【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踝关节伸曲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胫腓骨骨折诊疗规范
三,治疗—外治法
骨折三期辨证 1,骨折早期可外敷三黄散、活血酊外喷。 2,骨折中后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外用伤科2
号膏药 ,伤科外洗方熏洗。
8
四,功能锻炼
1,整复固定后,即可作踝足部关节屈伸活动 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稳定性骨折从第二周开始进行抬腿及膝关 节活动,从第四周开始扶双拐杖作不负重步 行锻炼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经手法整复或牵引治 疗无效,力求尽量减少骨膜血运的破坏。
6
三,治疗—内治法
三期辨证法: 1,早期二周内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法为
主 ,祛伤宁一号方、伤痛宁胶囊 2,中期2~8周内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法为
主,可选用本院协定祛伤灵二号方、生骨胶 囊 3,后期2个月后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 兼以活血生骨,方用祛伤宁三号方、补肾壮 筋汤或补肾活血汤
12
谢谢!
13
胫腓骨骨折诊疗规范
1
一,诊断标准
胫腓骨骨折分布于各年龄 ,男性多见 外伤史 疼痛、短缩、成角及足外旋畸形,活动受限 压痛、异常活动、骨擦感 X线片明确诊断
2
二,骨折分型
1,稳定型:包括短斜形骨折、横行骨折 2,不稳定型:有蝶形骨块的骨折、长斜形骨
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3
三,治疗---稳定型
4
三,治疗---稳定型
有移位骨折: 骨牵引加夹板治疗,重量3-5kg,牵引48小时
照片,注意调整牵引方向、夹板松紧度,4-6 周解除牵引。
5
三,治疗---不稳定型
骨牵引加夹板治疗,适用于无条件手术治疗、 不能耐受手术、要求非手术治疗的 。
外固定支架治疗,适用粉碎性骨折、多段骨 折、手法整复或牵引效果欠佳
3,不稳定骨折则解除牵引后仍需在床上锻炼 5~7天后,才可扶双拐作不负重步行锻炼。
【VIP专享】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3)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3)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DR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DR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的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血肿胀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砸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骨伤科胫骨腓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胫骨腓骨骨折胫、腓骨骨干骨折小腿发生骨折时,如暴力较小,则为单根骨折,以胫骨干骨折为常见,腓骨干骨折很少见。
暴力较大,则可发生胫、腓骨干双骨折,可有斜断、螺旋形、横断、粉碎性等区别。
【诊断】1相当多见的儿童胫骨骨折,骨折线多呈长斜形或螺旋形。
部分系骨膜下骨折,则无移位、畸形或骨擦音。
表现为小腿中段肿痛较重,不能站立或行走,足跟叩击痛明显,将患足稍作旋转时,亦有明显疼痛。
2.有移位的胫骨骨折或胫、腓骨双骨折,肿痛剧烈,且有骨擦音及畸形,患足多呈外旋畸形。
直接暴力引起者,胫、腓骨在同一平面骨折,多为横断。
间接暴力扭转受伤者,胫、腓骨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多数胫骨偏低,腓骨偏高。
3.由于胫骨前部位于皮下,位置表浅,移位的断骨尖端易戳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急救搬运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断骨尖端隆起于皮下,尚未戳破皮肤者,急救搬运时可临时拔伸复位,夹板临时固定。
【治疗】1无移位的胫骨干骨折,敷药后,用五块夹板固定。
两块较窄,放于胫骨前崎之两侧,三块较宽,分别放于后侧、后内侧、后外侧,此三块较宽之夹板,应有适当弧度,以适合小腿外形,便于包扎固定。
4.有移位的胫、腓骨干骨折,稳定性差,应作跟骨牵引,在腰麻下整复。
整复时,由于腓骨中上段在负重及活动方面不起重要作用,且血运丰富,易于愈合,故整复重点应以胫骨为主。
病员仰卧,两助手作对抗拔伸,并使患肢处于150。
的屈膝位,因胫骨远端多移向后外方,故术者两手握住断骨远端向前内侧端提,助手将近端断骨向后外侧压,可获对位。
固定时,根据胫骨移位情况,在近端胫骨的前内侧及远端胫骨的前外侧放纸压垫,并于腓骨外侧的上下端各放纸压垫,然后用5块夹板包扎固定。
若断骨位置较高,夹板应超过膝关节,断骨位置较低,固定范围应包括踝关节。
5.对于开放性骨折,在清创整复对位后,作跟骨牵引,待创口愈合后,加夹板、纸压垫固定。
部分开放性骨折,清创整复后作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
6.整复固定后,要经常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注意调节扎带松紧度,定期照X片复查断骨对位情况,调节牵引重量。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
Ⅰ型
Ⅱ型
Ⅲ型
• 软组织损伤广泛,包括肌肉,皮肤 及血管、神经,有严重污染。
Gustilo分型
ⅢA 型
• 尽管有广泛的撕脱伤及组织瓣形 成,或为高能量损伤,不管伤口 大小,骨折处有适当的软组织覆 盖。
ⅢB型
• 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和丢失,伴 有骨膜剥脱和骨暴露,伴有严 重的污染。
ⅢC型
• 伴有要修复的动脉损伤。
气 血 虚 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瘀肿未尽
瘀血凝筋
中期
筋骨未续
气血亏虚
脾胃虚弱
后期
肝肾亏虚
分
型
中医分型
横断骨折
斜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Gustilo分型 伤口长度小于1cm,一般为比较干净的 穿刺伤,骨尖自皮肤内穿出,软组织损 伤轻微,无碾挫伤,骨折较简单,为横 断或短斜形,无粉碎。 • 伤口超过1cm,软组织损伤较广泛, 但无撕脱伤,亦无形成组织瓣,软组 织轻度或中度碾挫伤,伤口有中度污 染,中等程度粉碎性骨折。
热毒内蕴 气血虚脱 瘀肿未尽
独参汤
配合输血、输液
和营止痛汤
中期
瘀血凝筋 筋骨未续 气血亏虚
舒筋活络 接骨续筋 补益气血
舒筋活血汤 接骨胶囊
续骨活血汤
八珍汤
晚期
脾胃虚弱
健脾补胃 补肝肾、强筋骨
参苓白术散 壮骨胶囊
肝肾不足
2、西药治疗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后根据药敏结果 使用抗生素
功能锻炼
疗效评价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
有效
无效
(二)评价方法:
胫骨骨折疗效评定系统(Edwards)
手术方式选择
Gustilio Ⅰ型、 Ⅱ型、ⅢA型 骨折可清创后 选择内固定
胫腓骨干骨折诊疗技术
胫腓骨干骨折诊疗技术胫腓骨由于部位的关系,遭受直接暴力打击的机会较多,因此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管状骨骨折中最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3.7%。
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为常见,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最少。
因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开放性骨折比较多见,有时伴有广泛的软组织、神经、血管损伤,甚至污染严重,组织失活。
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选择一种最好的治疗方法,一直是骨折治疗的研究方向。
一、发病机制1.直接暴力胫腓骨干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工伤,可能是撞击伤、车轮碾压伤、重物打击伤。
暴力常来自小腿的前外侧,所造成的胫腓骨骨折往往在同一水平面上,骨折线多呈横断形或短斜形,可在暴力作用侧有一三角形的碎骨片。
骨折后,骨折端多有重叠、成角、旋转等移位。
较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性骨折,有时呈多段,因胫骨前内侧位于皮下,骨折端极易穿破皮肤,肌肉也会有较严重的挫伤。
即使未穿破皮肤,如果挫伤严重,血运不好,亦可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容易继发感染。
巨大暴力的碾挫、绞轧伤可能会有大面积皮肤剥脱、肌肉撕裂、神经血管损伤和骨折端裸露。
2.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落、旋转暴力扭伤、滑跌等所致的骨折,骨折线多呈长斜形或螺旋形,胫腓骨骨折常不在同一平面上,即胫骨中下端而腓骨可能在上端,一般腓骨骨折线较胫骨骨折线高。
软组织损伤一般较轻,有时骨折移位后骨折端可戳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这种开放性骨折比直接暴力所造成的污染好得多,软组织损伤轻,出血少。
骨折的移位取决于外力的大小、方向,肌肉收缩和伤肢远端重量等因素。
暴力较多来于小腿的外侧,因此可使骨折端向内侧成角,小腿的重力可使骨折端向后侧倾斜成角,足的重量可使骨折远端向外旋转,肌肉收缩又可使两骨折端重叠移位。
儿童胫腓骨骨折遭受的外力一般较小,而且儿童的骨皮质韧性较大,多为青枝骨折。
二、分类对骨折及伴随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类型进行分类可以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也可使医生能够追踪治疗的结果。
胫骨骨折的OTA分型:胫骨骨折分为42-A、42-B、42-C 三大型,每型又分为三种亚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伤科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tibia and fibula)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至内、外踝以上的骨折。
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单纯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少见。
本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和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一、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病史:具有外伤史。
2、症状体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局部可及骨擦感、异常活动,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二)诊断分型我院采用AO(Muller 1990)骨折分类,将胫腓骨骨干骨折分为A、B、C、三型,其中每一种分型之下又包括三个亚型。
A型=简单骨折A1:简单骨折,螺旋形A2:简单骨折,斜形(>30°)A3:简单骨折,横断(<30°)B型=蝶型骨折B1:蝶形骨折,螺旋蝶形B2:蝶形骨折,弯曲蝶形B3:蝶形骨折,粉碎蝶形C型=复杂骨折C1:复杂骨折,螺旋形C2:复杂骨折,多段C3:复杂骨折,无规律(三)证候分类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四)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
中期:伤后3—4周左右。
晚期:伤后4周以上。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恢复小腿长度、对线及负重功能。
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对骨折端的成角畸形和旋转移位,应予以完全纠正,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
除儿童病例患肢与对侧健肢等长可稍放宽外,成人应注意恢复患肢与对侧健肢的长度和生理弧度,患者短缩不多于1cm,畸形弧度不超过10°,两骨折端对位至少应在2/3以上。
(二)治疗方案1、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适应症:稳定的横型或短斜行骨折,或经手法整复后予以夹板或石膏固定,对不稳定的长斜行或螺旋形骨折可行跟骨牵引,对位对线满意,4-6周后拔出跟骨牵引,更换石膏固定。
2、现代中医手术治疗适应症:1)闭合性骨折手法整复失败;2)合并神经血管损伤;3)开放性骨折;4)骨缺损;5)胫骨干中段粉碎性骨折及胫骨多段骨折;6)筋膜间隙综合症,须做减压;7)伴有肢体多处骨折;8)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或骨折不连接。
(三)治疗方法1、闭合性骨折的治疗(1)手法复位1)平卧复位法:局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300-400,一助手站于患肢外上方,用肘关节套住患膝腘窝部,另一助手站在患肢足部远侧,一手握住前足,一手把持踝部,沿胫骨长轴作对抗牵引3-5分钟,矫正重叠及成角畸形。
若近端向前内移位,则术者两手拇指放在远端前侧,其余四指环抱小腿后侧,在维持牵引下,近端牵引之助手将近端向后按压,术者两手四指端提远端向前,使之对位;如仍有左右侧移位,可同时推近端向外,拉远端向内,一般即可复位。
螺旋、斜形骨折时,远端易向外侧移位,术者可用拇指置于远侧端前外方,挤压胫腓骨间隙,将远端向内侧推挤,其余四指置于近端内侧,向外用力提位,并嘱把持足部牵引的助手,将远端稍稍内旋,可使完全对位,然后,在维持牵引下,术者两手握骨折处,嘱助手徐徐摇摆骨折远端,使骨折端紧密相插,最后以拇指和食指沿胫骨嵴及内侧面来回触摸骨折部,检查对线位情况。
2)小腿下垂复位法:患者仰卧长条桌上,利用桌缘与一助手之牵引进行骨折复位,术者两手于骨折处,先矫正前后移位然后再矫正侧方移位,诸手法同上法。
(2)固定方法1)夹板固定:胫腓骨骨折采用五块夹板固定。
外、后、内侧各1块,前侧板2块,并根据骨折端复位前移位的方向及其倾向性而放置适当的固定垫。
斜形骨折在骨折远端的前外侧(相当于胫腓骨之间)放置分骨垫,分骨垫的上缘平骨折线,然后在骨折部位的内侧及小腿外侧的上下端各放一纸垫,横断骨折达到解剖复位的,不用分骨垫;如未达到解剖对位,一般近端易向内,远端易向外,故可将内侧纸垫放在向内移位的骨折近断端,分骨垫放在远端的前外侧。
放好纸垫后,用胶布贴好,再放置夹板。
上1/3骨折时,膝关节置于屈曲400-800位,夹板下达内、外踝上4厘米,内、外侧夹板上超膝关节10厘米;胫骨嵴两侧放置两块前侧板,外前侧板正压在分骨垫上。
两块前侧板上端平胫骨内、外两髁;后侧板的上端超过腘窝部,在股骨下端作超膝关节固定。
中1/3骨折时,外侧板下平外踝,上达胫骨外髁上缘;内侧板下平内踝,上达胫骨内髁上缘;后侧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上缘,上达腘窝下2厘米,以不妨碍膝关节屈曲900为宜。
两前侧板下达踝关节上缘,上平胫骨结节。
下1/3骨折时,内外侧板上达胫骨内、外髁平面,下平齐足底,后侧板上达腘窝下2厘米,下抵踝跟骨结节上缘,两前侧板与中1/3相同。
将夹板放好后,用布带先扎好中间2道,后捆前端。
抬高患肢以利消肿,可搁在枕头上或搁腿架上。
下1/3骨折的内、外侧板的足跟下方作超踝关节结扎固定。
作夹板固定时,腓骨小头处应以棉垫保护,避免夹板直接压迫腓骨小头引进腓总神经麻痹。
并注意松紧度适当,既要防止消肿后外固定松动而致骨折重新移位,也要防止夹板过紧而妨碍患肢血运或造成压疮。
并应抬高患肢于中立位,膝关节屈曲200-300。
每天注意调整布带的松紧度,检查夹板、固定垫有无移位,加垫处或骨突处有无受压而产生持续性疼痛。
2)持续牵引:对于患肢严重肿胀或有皮肤挫伤不宜立即作夹板固定,或粉碎、斜形及螺旋骨折等不稳定骨折,可在局部麻醉或无菌操作下,行跟骨牵引。
穿克氏针或斯氏针时,跟骨外侧比内侧高1厘米(约150斜角),因垂直牵引时,150斜角变为平行,使足跟轻度内翻的力量向上传导集中在骨折部,骨折对位更稳定,并可恢复小腿的生理弧度。
牵引重量一般为3-5kg。
牵引后48小时内折X线照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
重叠移位纠正后,适当减少牵引重量,以防过牵,尤其是中、下1/3及粉碎骨折者。
若患肢严重肿胀,或大量水泡、广泛皮肤擦伤及开放骨折伤口较大者,则不宜夹板固定,以免造成压疮或感染,可暂时采用跟骨牵引,待消肿后再加或单独用夹板固定;或先用石膏托固定,待肿消或伤口愈合后改用夹板固定。
残余移位,可用手法或通过调整牵引重量或方向矫正。
若对位良好,在4-6周后拍X线照片复查,如有骨痂生长,可解除牵引。
2、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属于严重而复杂的损伤,若处理不当,易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骨外露、骨髓炎、慢性窦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缺损、截肢等不良结果。
小腿开放骨折宜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早期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使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并按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即先行跟骨牵引3-4周,伤口愈合后,夹板固定,直到临床愈合去板)。
Ⅰ度损伤:指创面清洁,创口小于1cm损伤。
稳定性骨折,伤口小于0.5cm,可采用散外敷,夹板固定;伤口在0.5-1cm,采用清创缝合,桥式夹角板固定;不稳定性骨折,早期彻底清创后,先行跟骨牵引,伤口愈合后,夹板固定。
牵引后即行功能锻炼。
Ⅱ度损伤:指创口撕裂伤大于1cm,但无广泛软组织伤或皮瓣撕脱伤等。
无论稳定性或不稳定性骨折,均应清创,不做内固定,无张力下缝合伤口,结合跟骨牵引,伤口愈合后再行夹板固定。
4周去牵引,7-8周去夹板。
Ⅲ度损伤:指多段或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广泛、缺损,甚至骨膜剥脱伴血管神经损伤等。
主要看软组织损伤程度,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清创要彻底,闭合伤口要正确,一期不能闭合,可改为二期闭合;并预防伤口感染;要注意合并症与合并伤的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
除合并血管损伤者可行内固定外,其他各型骨折均按Ⅱ度损伤处理。
(四)练功疗法整复固定后,即可作踝、足部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跟骨牵引者,还可以用健腿和两手支持体重抬臀部。
稳定性骨折从固定两周后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抬腿及屈膝活动,三周后扶双拐不负重行走,此时,患肢虽然不负重,但足底要放平,不要用足尖着地,免致远折端受力引起骨折端旋转或成角移位。
锻炼过程中骨折部若无疼痛,自觉有力,试行改用单拐逐渐负重锻炼。
3-5周内,为了维持小腿的生理弧度和避免骨折端向前成角,卧床休息时,可用两枕法。
若解除跟骨牵引后,胫骨仍有轻度向内成角者,一方面,可令病人屈膝900,髋屈曲外旋,将患肢足部放于健肢小腿上,呈盘腿姿势,利用肢体本身的重力来恢复胫骨的生理弧度;另一方面,医生可在夹板保护下一手握住踝部,另一手用手掌按压内侧向外,握踝部之手同时用力向内按压,以患者能耐为度,每日1-2次,致成角纠正。
注意力量要适度。
经治疗10-12周,根据X线照片及临床检查,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去除外固定。
(五)中药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内服外用并举。
我院研制了中成药正骨灵系列制剂,其中包括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有正骨灵胶囊、正骨灵口服Ⅰ号膏、正骨灵口服Ⅱ号膏,外用药有正骨灵活血止痛膏、正骨灵外用药酒。
1、内治法(1)骨折早期(骨折后1-2周),治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用正骨灵胶囊,每次3-5粒,一日三次。
(2)骨折中期(骨折后3-6周),治以舒筋活血、续筋接骨,用正骨灵口服Ⅰ号膏,每次10-20ml,一日三次。
(3)骨折后期(骨折后4周以上),治以补肝益肾,用正骨灵口服Ⅱ号膏,每次10-20ml,一日三次。
2、外治法骨折早期治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伤处用正骨灵外用药酒和活血止痛膏;骨折中后期外固定去除后,治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方用下肢洗方,威灵仙15克,千年健15克,透骨草15克,刘寄奴15克,桂枝15克,川牛膝15克,木瓜15克,苏木10克,荆芥10克,用水煎汤薰洗伤肢。
三、疗效评估:(一)评定标准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疗效评定。
治愈: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内,踝关节屈伸受限在5°以内。
好转:对位对线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缩小于2cm,成角小于15°,膝关节活动受限在30-45°以内,踝关节屈伸受限在10-15°以内。
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以上,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15°以上,伤肢不能负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