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导学案及答案
《心声》导学案
《心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窘”“窸”“窣”“棱”等字的音,熟记“簪”“噎”等字的形。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重点)3、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难点)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1、字词注音。
呵斥..()纸捻.子()..()窸窣发窘.()抽噎.()妒忌..()沙哑.()桢.()发颤.()2、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点拨】时间顺序。
四个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二、合作探究1、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京京为什么非常想读《万卡》这篇课文。
3、你眼中的李京京是怎样一个少年,你最欣赏他哪一点?并简述理由。
4、小说中程老师是怎样的老师?三、拓展延伸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2、从李京京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达标测评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纸捻.(niǎn)发窘.(jiǒng) 沙哑.(yǎ)棱.角分明(líng)B.祷.告 (dǎo) 抽噎. (yē) 撒娇. (jiāo) 窸窸窣.窣(zū)C.嘟囔. (nang) 撇.嘴 (biě) 簪.子 (zān) 神情恍.惚(huǎng)D.过瘾.(yǐn) 匣.子 (xiá) 呵.斥 (hē) 毛毛剌.剌(là)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连他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B.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神情恍惚..。
C.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妒忌..别人。
D、上课铃想过十分钟后,王宇才从容不迫....的走进教室。
2、请从以下提供的词语中选用至少三个词语写一段描绘课堂情景的话,有求句子通顺,语意完整,合乎情理,字数在40—60之间。
兴致盎然对答如流味同嚼蜡充耳不闻昏昏欲睡渊博惬意烦躁。
《心声》导学案
《心声》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语言,了解动作、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重难点)3、揣摩“心声”的具体内容,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心声》的作者是代女作家,选自。
小说的三要素是◆教材助读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恍惚()窸窸窣窣()捻子()噗()簪子()蜷缩()发窘()抽噎()棱角分明()抽泣()嘟囔()2、解释下列词语。
恍惚:捻子:蜷缩:发窘:窸窸窣窣:3、(小组讨论) 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思路:(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哪位同学能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讲一下? 场景:情节结构:(按时间顺序)(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课内探究、小组交流1、归纳总结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2、本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请找出描写李京京行动和心理的句子。
结合全文分析李京京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时:(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3、真情流露、心声强烈。
京京形象:4、程老师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心理变化:()-()-()每空为四个字。
评价:5、文章题目是《心声》,这心声到底是谁的“心声”?他有哪些“心声”?小说的主题又是什么?“心声”指:主题:课堂展示拓展延伸假如我们班开设一个“心语吧”栏目,说说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向大家倾吐一下你的心声。
要求:1、用第一称写。
2、用真实、具体事例。
《心声》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心声》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总体设计思路】本课是自读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情节也相对简单,所以我准备针对学生平时读文章概括内容枝叶太多的缺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此外,小说能艺术的揭示现实社会生活,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创作的原意是反映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李京京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有了不同的时代意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解读主旨的视线不只局限在学校,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还反映了当今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这一点,我设想通过对文章暗线的梳理来引导学生感悟。
【学习目标】学习根据不同要求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尝试从新的角度解读本文主旨。
【学习重点】学习根据不同要求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尝试从新的角度解读本文主旨。
【学习过程】一、导入大家以前学过《万卡》这篇小说吗?找同学讲一下万卡的故事。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看看围绕《万卡》发生了什么故事?二、试试你的概括力。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要素:何人+何事)2、本篇小说,讲述了四个时间,四个地点,请把他们找出来。
场景:时间:3、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⑶⑷4、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想读课文)()()()三、试试你的分析力。
1、通过概括内容,你发现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除了这条线索,你还能找到隐藏着的一条暗线吗?四、试试你的想象力。
你能还原李京京在这几个场景下的生活情形吗?1、在乡下。
2、在城里的家。
3、在城里的学校。
五、试试你的感悟力。
1、李京京有哪些“心声”?2、由李京京这个形象你联想到了哪类人?他们的境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六、拓展延伸。
《心声》导学案
《心声》导学案设计:符运平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标题的含义。
2.品味本文细腻生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3.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心声”意思是指:心里的话,真诚的意愿。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黄蓓佳的作品《心声》。
二.课堂活动主问题一:本文传达了哪些人的心声?分别是怎样的心声?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课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文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
思考:本文传达了哪些人的心声?分别是怎样的心声?1.学生自读、体会、思考,勾画重点词句,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展示、补充、评价。
明确:“心声”的含义(1)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2)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个学生的期望,作者借此呼吁社会、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主问题二:品味本文细腻生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不同的人有不同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境遇中又不同的心声,本文写“心声”语言细腻生动,生动且富有个性化。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体会它好在哪里。
1.圈、点、勾画,批注喜欢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评价。
主问题三:读“心声”看图,仔细观察,听一听他(它)/他们的心声。
根据图片内容,任选下面的句式说话:(1)在***的-------------中,我读到了他(他们)的心声:-------------------------。
(2)看到---------------,我仿佛听到了他(它)的心声:-------------------------。
三.结语生活既有苟且,也有诗和远方。
愿你既有慧眼、又有慧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四.作业1.摘抄、积累本文中的好词。
2.结合本文内容,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自拟题目并做答。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心声》导学案新人教版
12、心声【学习目标】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学习重点】弄清“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学习难点】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过程】环节预设:导入4分钟、朗读6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一、走近作者、作品黄蓓佳,当代女作家。
生于1955年,江苏如皋人,1973年中学毕业,后发表处女作《补考》。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江苏省外事部门工作。
1985年调江苏省作协任专职作家,现为中国作协会员。
写小说,也写散文。
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中篇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在水边》等。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棱角.()纸捻.子()发窘.()撇.嘴()祷.告()抽噎.()过yǐn()嘟nang()三、初步感知(即原来的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本篇小说,共换了4个场景,请你根据这4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上一词概括情节内容。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课文)(课文)(课文)(课文)开端———发展———发展———高潮和结局3、李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课文以“心声”为题,你认为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李京京什么心声?(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来说),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声?我的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2--心声---导学案配答案
12* 《心声》导学案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棱.( )角抽噎.( ) 恍.( )惚祷.( )告过瘾.( ) 簪.( )子圣诞.( ) 发窘.( ) 妒.( )忌窸窣..( ) 从.( )容不迫斩.( )钉截铁2.词语释义。
呵斥:( ) 抽噎:( )恍惚:( ) 祷告( )过瘾:( ) 发窘:( )妒忌:( ) 从容不迫:( )窸窸窣窣:( ) 斩钉截铁:( )3.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处女作《补考》1972年发表。
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交流点拨】温馨提示:时间顺序。
四个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认真阅读课本,梳理结构,感知情节。
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 )①李京京在树林子( )。
②李京京( )。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
公开课前( )——开端回家路上( )——发展次日放学( )——发展公开课上( )——高潮结局(二)深层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文本探究(1)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能说说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吗?主要矛盾冲突:( )(2)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①( );②( );③( );④( );⑤( ) (教师点拨: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2.人物赏析联系课文,说说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小说是如何来刻画他的呢?3.语言品析请用心大声的有感情的读出你最喜欢的情节或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心声》导学案老师用
《心声》导学案【学习目标】1、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2、相关资料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
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自主学习】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说写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
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
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
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怯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找出来?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心声》导学案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呵()斥棱()角分明契诃()夫恍()惚()赵小桢()捻()子咕()噜()嘟()囔()蜷()缩嗤()簪()子发窘()抽噎()抽泣()祷()告窸()窣()3、关于小说的文学常识。
二、课堂探究,阅读理解第一课时(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快速浏览课文,小说以什么为顺序?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2、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课文的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3、李京京为什么那么喜欢、那么主动的要求朗读《凡卡》?4、李京是如何想、如何去做的?5、你认为李京京是一个看样的孩子?6、你对文中的程老师在公开课上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课时一、归纳文章的主旨1、这篇小说题为“心声”,“心声”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有人认为“心声”还可以指作者的心声,回忆全文,你认为作者的“心声”是什么呢?二、感受文章的写作技巧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⑴程老师的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黑粗黑的,嘴角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⑵回家的路上,路过一片小树林子。
树林子静悄悄的,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
()⑶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嘲笑他吗?()⑷“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⑸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
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起了手。
()2、品读下面的语句,揣摩京京的心理,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京京的心里话。
⑴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⑵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上来。
京京心里痒痒的,忍不住又折回来,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听。
⑶他咬紧了嘴唇,郑重的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程老师。
三、拓展延伸(选做题):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内容的省略;②表示说话的断续;③表示思维的跳跃。
《心声》导学案
11.心声一、温故互查(自主完成,二人互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棱角()纸捻子()发窘()妒忌()().....毛毛刺刺()抽噎()斩钉jié()铁..悉悉窣窣()()huǎng hū()()..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一)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情节。
(二)问题研究1.你喜欢李京京吗?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李京京的人物形象。
2.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感悟)3.谈谈你对程老师的看法。
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体味下列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或性格。
1.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2.这么说,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跟万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叫妮儿,就住在爷爷家对门。
3.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四、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链接指南:在你的求学过程中,肯定发生过许多事,有的会让你感动,有的会让你伤感;你也会遇到许多老师,有的或许会让你心生不快,颇有微词,但一定也会有这样的老师——把你的生命与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让你永生难忘。
坐在最后一排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讲台上的板书。
所以每次上课,只是用眼睛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梅花为什么开在冬天?我能不能变成一朵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这样滥竽充数地混了半个学期。
班主任调走了。
接任的是个年轻的女教师。
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
七年级语文《心声》导学案(新部编)
提示:程老师的声音为什么发颤?是紧张所致吗?
(三)综合探究
1、小说是以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李京京和程老师是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你认为李京京和程老师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从李京京身上学到哪些东西?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体会文章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认识本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社会意义。
4、理解“心声”的含义,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重、难点
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弄清“心声”的含义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体会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心理描写
指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分为直接的心理描写和间接地心理描写。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加深情感体验,启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12课心声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1)读准下列字词。
沙哑.()发窘.()抽噎.()恍惚
..()()
纸捻.子()簪.子()撒.娇()妒忌
..()()
窸.窸窣.窣()()棱.角分明()
2.快速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新知探究
探究一:
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你能划分并分别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概况小说的四个情节吗?
学法指导:小说的层次清晰,以四个场景为标志分为四个部分,请同学们划出文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找出这四个场景,
探究二:
1.为了更充分地展现李京京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的心理活动。
试从文中划记相应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法指导:可以根据下列提示在文中找出。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时: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
2.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以上的分析及具体语句、事例来谈一谈。
探究三
1.《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程老师是个好老师吗?请依据课文简述理由。
综合提升
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他的心声是什么?(要求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
【当堂检测】
1.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
棱角()发窘()撇嘴()祷告()抽噎(
2.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指的是什么?用简洁的话说说。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不足是:
【快乐链接】
1.作家作品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2.背景资料
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
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课后精练】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
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
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
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
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
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
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
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
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2.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
”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
3.“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
”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
心声答案
【新知探究】
探究一:
情节:公开课前—想朗读,遭拒绝(1--17) (开端)
回家路上—练朗读,忆往事(18-27) (发展)
教室窗外---纠错误,遭嘲讽(28--44)
公开课上—勇救场,感动人(45--49) (高潮、结局)
探究二:沉郁、倔强、认真、善良自强、满怀真诚。
探究三:心理变化: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评价:她与许多好教师一样,工作认真,爱荣誉,因此为一节公开课而精心准备。
但她又与许多教师一样有着代代相袭的缺点,搞虚假的公开教学,重视优秀生,忽视一般学生。
不过,她果断处事,勇于改正错误,仍不失为一名好教师。
【综合提升】
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
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
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
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堂检测】略
【课后精练】
1 .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 , 能够使人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 .
2 .用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
3 .形象写出对学生倾注充分的爱 , 以及学生淋浴在爱的氛围之中 .
4 .教导主任 , 用铁门阻止踢打 , 主张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学生;校长 . 用信任和爱使学生懂得珍惜 , 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