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歌声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情感。
2. 教学重点(1)学会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音准等。
(2)掌握至少两首合唱曲目,并进行表演。
3. 教学难点(1)合唱中的音准问题。
(2)合唱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4.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2)音响设备。
(3)乐谱。
5.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精彩的合唱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讲解: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合唱的魅力。
(3)实践:教授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音准等。
(4)学唱: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5)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合唱的基本技巧?是否能够熟练地参与合唱?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参与度: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合唱练习?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5. 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指导?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概念:合唱是指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音乐形式,可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
2. 合唱发展历史:合唱起源于欧洲的教堂音乐,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广泛流行的音乐形式。
3. 合唱特点:合唱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声美、音色美等特点,能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
4. 合唱基本技巧:呼吸、发声、音准、节奏、咬字等。
5. 合唱曲目: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如《两只老虎》、《茉莉花》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启蒙教育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启蒙教育篇启蒙教育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嘹亮歌声》是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材,本册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民间歌曲,丰富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民间歌曲。
2.能够唱出简单的民歌,并加强声乐训练。
3.能够了解民歌的来源、意义和特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1.监听、欣赏和理解民歌的意义和特点。
2.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训练。
3.文化知识的介绍和掌握,加强民族文化素养。
四、教学难点1.民歌的来源、意义和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2.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训练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听歌、观看视频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合作学习:小组合唱,共同演唱民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歌曲演唱部分以提高个人演唱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阳光明媚》1.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并听唱歌曲。
2.指导学生口齿清晰、声音明亮、节奏感强的演唱技巧。
3.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达的情感。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肢体语言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茉莉花》1.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示范和自主练习,理解歌曲的时间、速度和节奏掌握。
2.分组练习小合唱,共同演唱歌曲。
3.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第三课:《小白菜》1.通过示范和自主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技巧要求和音乐节奏。
2.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故事主题,并理解歌曲的感情表达。
3.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唱风格,提高声音表达能力。
第四课:《红旗颂》1.引导学生了解CCTV春节联欢晚会背景下,歌曲表现的语言意义。
2.通过示范和自主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课:《祖国啊,母亲啊》1.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背景。
2.通过配合琴韵,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节奏和发音技巧。
《嘹亮歌声》教案(精选3篇)
《嘹亮歌声》教案(精选3篇)《嘹亮歌声》篇1教学目标: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激发对唱歌的兴趣2.正确演唱歌曲,掌握轮唱的演唱方法。
3.能为歌曲设计表现形式,提高编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歌片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二师生问好三创设情境:“爬小山”在教师指导下做和声训练。
四复习歌曲导入:1《草原上》,2老师与你们合作一下。
(初步感受轮唱)师生讨论:这首歌曲我们变换演唱形式,它有怎样的特点?(像这样的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起进入,需要把歌唱的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唱一部分后唱,轮流进入,这种形式就称为轮唱。
)五聆听歌曲《嘹亮歌声》。
1你能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吗?2.分析歌曲,看歌谱再听一遍。
引导学生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3学唱第一声部。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
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4.学唱轮唱:(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
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
(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3)填入歌词。
要唱得自信,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五歌曲编创与表现⑴设计演唱形式(如结束句可以不同时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分组展示、点评。
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2)打击乐伴奏六拓展欣赏中外优秀的合唱作品七教学小结,激发学习热情.《嘹亮歌声》教案篇2教学目标:1.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现象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音乐;2、通过回声游戏,以及歌曲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轮唱与合唱技能;3、从游戏到歌曲的学习,完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了解轮唱与合唱;并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对歌曲《嘹亮歌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合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嘹亮歌声》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嘹亮歌声》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 合唱技巧的运用,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谐配合等。
3.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投影仪等。
2. 乐谱、合唱架、麦克风等。
3.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的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精彩的合唱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唱《嘹亮歌声》,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合唱技巧训练:教授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谐配合等,并进行分组练习。
4. 分组展示:让学生分成小组,展示所学到的合唱技巧和歌曲演唱。
5.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讲解: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嘹亮歌声》,并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或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提高合唱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2.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合唱曲目、编排合唱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合唱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合唱艺术,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唱活动,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演唱技巧、音乐知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嘹亮歌声》(降调原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嘹亮歌声》(降调原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伴奏曲,降调原速。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音阶、节奏和唱腔。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但在音准、节奏和唱腔方面仍需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嘹亮歌声》的旋律、节奏和唱腔。
2.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唱腔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的升降调较多,学生需准确掌握。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丰富,学生需熟练掌握。
3.唱腔:歌曲的唱腔要求富有感情,学生需学会恰当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准备《嘹亮歌声》的伴奏音频。
2.乐谱:准备《嘹亮歌声》的乐谱。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料。
4.教室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嘹亮歌声》的伴奏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音高等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嘹亮歌声》的乐谱,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唱腔。
重点讲解降调部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唱腔问题。
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升降调歌曲,让学生尝试演唱,提高音准能力。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歌曲《嘹亮歌声》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4.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嘹亮歌声》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的节奏、音高、音长等基本音乐要素。
3. 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嘹亮歌声》的演唱,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节奏的准确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3. 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高的准确性。
4. 节奏练习: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5. 演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的演唱练习。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流畅性。
2. 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集体演唱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默契度等。
4.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表现。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1. 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音准。
2. 歌谱:打印或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跟随学习。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样本和进行听觉训练。
4. 节拍器:帮助学生练习稳定的节奏感。
5. 指挥棒:用于指挥合唱时的节奏和拍子。
七、教学步骤:1. 初步聆听:让学生聆听《嘹亮歌声》,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2. 分段学习:将歌曲分为几个部分,逐一学习歌词和旋律。
3.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4. 和声练习:分组进行和声练习,培养学生的和声感。
5. 合唱练习: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唱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咬字等。
3. 通过学习歌曲《嘹亮歌声》,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嘹亮歌声》的词曲分析,了解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
2. 唱歌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咬字等。
3. 合唱训练,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嘹亮歌声》的学唱,唱歌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以及合唱的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音响设备、乐谱等。
2. 课堂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嘹亮歌声》,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教师分析歌曲的词曲特点,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
4. 唱歌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姿势、呼吸、咬字等唱歌技巧。
5.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6. 合唱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协调性。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唱歌技巧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嘹亮歌声》,加强高音部分的掌握。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唱歌练习,关注孩子的发音、呼吸等技巧。
3. 下周课堂上,教师将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唱表现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课后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发音、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进行评价。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演能力。
2. 邀请专业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3.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2. 学习基本的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等。
3. 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技巧学习: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合唱姿势等。
3. 合唱曲目练习:选取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如《两只老虎》、《茉莉花》等。
三、教学过程:1. 合唱知识讲解: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基本知识。
2. 合唱技巧学习:讲解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等合唱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合唱曲目练习:选取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分声部、分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 合唱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学生合唱技巧的应用情况,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等。
3. 学生合唱表现力的发展,如合唱姿势、合唱音准、合唱节奏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4. 反思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现场示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逐个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逐个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4. 鼓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表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学唱,初步体验轮唱、合唱形式。
二、学生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嘹亮歌声》。
三、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情绪,抒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时重点一、唱好二部轮唱《嘹亮歌声》学时难点一、准确的掌握弱拍起演唱的特点。
二、最后一句合唱、每乐句句尾全音符的时值。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嘹亮歌声一、聆听、感受1、模拟回声,感受轮唱师:阳春三月是郊游的好时节,花儿竞相开放,黄莺和布谷跟着我们踏青的脚步来到了这美丽的山谷。
听,山谷在学我说话呢?生:是回音。
师:对了。
这是山谷的回声。
看(点屏幕),大家观察一下,这里的回声是在什么时候传过来的。
我们也来试一试。
学生左右呼喊。
师:下面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和大山打个招呼吧!(出示歌谱)0532|1---|0171|2---|05543|2---|02212|3---||师:想象着,自己正站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上纵情歌唱,山谷里回荡着美妙的歌声。
我来做回声,你们做喊声。
3、聆听歌曲师:在刚才的歌声中,我仿佛来到了山谷,聆听到了神奇而美妙的回声。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歌曲《嘹亮歌声》也同样有着美妙的回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听完请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4、再次聆听歌曲师:同学们听的可真仔细,让我们再听一遍,听完请告诉我,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生:轮唱。
师:对,像这种曲调一样,但不是一起进入,而是有先有后轮流进入的,被称之为轮唱。
轮唱也是合唱的一部分。
合唱的时候,我们有高声部,低声部。
上面的旋律,我们把它叫做高声部,下面的旋律,我们把它叫做低声部。
二、歌曲学唱1、教师范唱高声部,师:嘹亮动听的歌声在连绵的山谷中飘荡,可爱的回声在起伏的湖面上飞扬。
现在让我们仔细的来感受一下高声部的旋律。
2、学唱高声部师:这段旋律就像连绵的群山,起伏的湖水一样流畅、连贯。
我们试着用“lu”来唱一唱。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感觉,加入优美的歌词。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说课稿4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歌曲以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这首歌曲的演唱、理解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节奏、音高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集体意识,喜欢互动和合作,为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嘹亮歌声》,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特别是节奏和音高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以及节奏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欣赏:播放《嘹亮歌声》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3.歌曲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5.歌曲展示: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6.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创作新的歌词或舞蹈。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嘹亮歌声》、歌曲结构、节奏和音高要点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演唱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4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4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
歌曲以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方面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嘹亮歌声》。
2.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体会歌曲的美感。
3.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3.乐理知识的掌握。
4.合唱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4.合唱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乐谱。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录音。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乐理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嘹亮歌声》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演唱技巧。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为歌曲编写伴舞或改编歌词。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案教案:嘹亮歌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嘹亮歌声;2.学习并掌握《嘹亮歌声》曲调;3.表演《嘹亮歌声》。
二、教学准备:1.录音机;2.幻灯片或教学视频;3.乐器(如古筝或琵琶)。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录音、幻灯片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嘹亮歌声。
1.了解嘹亮歌声的特点(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嘹亮歌声的特点,例如高亢激昂、声调升降、音高变化等。
让学生对嘹亮歌声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
2.学习《嘹亮歌声》曲调(30分钟)向学生分发《嘹亮歌声》的歌词和歌谱。
解释歌词的含义,并教导学生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曲调和歌曲的基本要领。
3.合唱和表演《嘹亮歌声》(4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练习歌曲的各个部分。
每个小组练习完毕后,统一合唱。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合唱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表演动作或编舞。
在合唱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共同表达情感和合作。
4.展示与分享(15分钟)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反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延伸: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嘹亮歌声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2.学习其他中国传统歌曲,如《渔舟唱晚》、《茉莉花》等;3.学习其他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琴等;4.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文化活动,加深对嘹亮歌声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反思:1.由于这是一堂音乐课,所以幻灯片、教学视频和乐器的使用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只使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者只使用歌词和歌谱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合理安排练习和表演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参与。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人音版音乐三下《嘹亮歌声》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下《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音版音乐三下的歌曲《嘹亮歌声》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该歌曲的歌词、旋律和韵律。
3.感知并承担合唱团的角色,学会协调合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学习《嘹亮歌声》的歌词和旋律。
2.感知合唱团在音乐中的角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嘹亮歌声》的内涵和意义。
2.协调合唱团的合唱。
四、教学方法1.学案式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录音设备。
3.合唱伴奏。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嘹亮歌声》的合唱录音,带领学生聆听,并引导他们对曲调和旋律进行感知和表达。
Step 2:学习歌曲(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嘹亮歌声》的主题和内容,解释歌曲的意义。
然后逐句教唱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反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歌词和旋律。
Step 3:合唱练习(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合唱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可以起伴奏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合唱的节奏和韵律。
Step 4:整体合唱(10分钟)合唱小组集合,进行整体合唱练习。
教师可以起带领作用,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协调合唱团的演唱。
Step 5:音乐表演(15分钟)合唱团进行音乐表演,教师可以配合音乐伴奏,指导学生进行舞蹈等形式的表演。
Step 6:音乐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嘹亮歌声》的录音,给学生欣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推动学生思考与音乐的关系。
Step 7:总结(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嘹亮歌声》这首合唱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分组合唱和整体合唱的练习,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此外,通过音乐欣赏和总结,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音乐教案
《嘹亮歌声》音乐教案歌曲分析《嘹亮歌声》是继本册教材第三课《柳树姑娘》后的一首旋律补充类的简单二声部合唱歌曲。
《嘹亮歌声》基本是卡农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链接到柱式和声,逐步加入了歌曲的演唱难度系数,体现循序渐进的编写思路。
本歌曲曲调规整,词义简练而富有意境,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部分班级是由专任音乐老师一手带上来的,相对基础稍扎实,曾经在上学期开过几次学校级别的音乐公开课.对音阶的唱名认识没有问题,但音准和音高还没有较好的掌握.对声部的轮唱也仅只在肤浅的了解阶段,歌唱习惯时好时坏,聆听能力有待加强.本课目标(1)学习歌曲《嘹亮歌声》,掌握歌曲每乐句都以第二拍弱拍进行,乐句间相互模进的特点,同时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2)在掌握歌曲第一声部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声部的轮唱练习,培养学生看指挥歌唱的习惯,体验声部轮唱给歌曲意境上带来的动荡飘逸和歌声缭绕回荡的美化。
重点难点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嘹亮歌声》中的休止、四拍长音。
背唱歌曲歌词。
难点:学习《嘹亮歌声》的二声部轮唱。
教学过程【活动】音乐进教室音乐素材《两只老虎》。
活动设计的目的:把学生引入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学习音乐律动,回顾歌曲旋律.【导入】导课师:同学们认识这个音乐符号吗?今天张老师介绍给同学们一非常特别的歌曲,着首歌曲只有短短的四个乐句,却有8个四分休止,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呢?出示歌曲《嘹亮歌声》【讲授】新课师:下面老师用三角铁表示休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前两句,在读谱前老师把每个休止前的长音强调一下,必须保持完整的四拍跟着老师轻唱两遍,然后让学生自读。
并说总体印象。
(节奏规整,旋律平稳、优美)师:为什么作曲家要这样用这么多的休止呢,让我们一起到歌词里去探讨吧?师:这个歌声来自哪里?(远山山谷)远山过来的歌声是时断时续,风一吹我们听见了,没风的时候声音又弱了,原来作曲家是为了刻画出远山歌声的特点。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集体合作唱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学会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嘹亮歌声》,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b. 教师引导学生做音阶练习,帮助他们调整音准。
2. 新歌教学(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b.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c. 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d.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练习。
3. 分组练习(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姿势。
c. 各组轮流演唱,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4. 展示环节(5分钟)a.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b. 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c. 全体学生一起演唱,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2. 学生在集体演唱中能积极配合,展现出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进行合唱比赛,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乐器的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提高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嘹亮歌声》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合唱练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积极参与的精神。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正确的演唱技巧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谱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歌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造美妙的歌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简谱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歌声的感受。这一点让我觉得,将生活实际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嘹亮歌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嘹亮歌声》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简谱基础知识复习:五线谱的构成、音符与节奏的识别。
2.歌曲学唱:《嘹亮歌声》歌词学习,简谱唱,掌握旋律与节奏。
3.歌曲背景介绍:了解《嘹亮歌声》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歌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这些学生大胆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歌曲赏析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歌曲赏析篇歌曲赏析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理解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增强爱国情怀;2.学会欣赏《嘹亮歌声》中的优秀中国民歌,感受音乐中的美好情感;3.学会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语音发声发音、唱歌的技巧来唱出歌曲的音乐韵律与情感;4.增强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5.通过唱歌,锻炼了孩子的声乐能力,加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与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嘹亮歌声》教材中的中国民歌选唱。
三、教学重点1.通过唱歌欣赏,感受民歌的优美,增强爱国情怀;2.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技巧和语音发声发音;3.了解《嘹亮歌声》教材中的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并能理解其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学生在唱歌方面需要善于发掘自己的声音特点,以达到个人水平的发挥;2.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口形和发音方式,以使唱歌得到最佳效果;3.需要在节奏、韵律、情感等方面进行较高层次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选唱的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提醒学生唱歌时需要注意的各种技巧和重点。
2.示范法:教师进行唱歌示范,提示学生掌握唱歌技法。
3.听课法:学生听教师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美妙和感染力。
4.组唱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唱歌练习,锻炼学生的声乐能力,提高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评价方法:利用互评、自评或班级评比的方式进行学生唱歌成果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设计1.背景介绍:在进行选唱之前,先进行一个课前活动。
播放《中国梦》的MV,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梦,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欣赏选唱的中国民歌:教师播放选唱的中国民歌,并简要介绍每首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3.学生独自欣赏:播放选唱的音乐之后,让学生独自欣赏,感受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4.技巧练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所需技巧,如咬字、发声、呼吸等,并进行适当练习。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歌曲中的多声部合唱形式,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在音乐鉴赏力和协作能力方面,学生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嘹亮歌声》,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锻炼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多声部合唱形式。
2.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3.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视听法: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嘹亮歌声》的音频、视频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等。
4.分组标识:座位牌、队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嘹亮歌声》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合唱部分的协调性和音准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5分钟)观看相关音乐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多声部合唱形式,提高音乐鉴赏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合唱协调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合唱《嘹亮歌声》,家长签字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嘹亮歌声》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
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歌曲为4/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运用了轮唱这一手法,使音乐有着动荡飘逸之感,营造了悠扬的歌声遥相呼应在空中回荡的美妙效果。
全曲每乐句都以第二弱拍进行,乐句间运用了旋律的模进,使音乐富有动感。
第三乐句在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曲调后,旋律向上推进,从而把欢唱的情绪推向高潮。
那缭绕远方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令人陶醉。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感受强、弱的节奏,弱起演唱的特点,能准确的填词演唱。
2、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施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3、通过演唱《嘹亮歌声》,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强拍休止弱拍演唱的特点。
2、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难点:
1、准确的掌握弱拍起演唱的特点。
2、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用具: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大歌篇、口风琴、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
“卡农”教学方法;“柯尔文”教学手势;“声势”教学方法
教学多媒体运用:
1、在本节课当中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强拍休止的节奏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节奏的图谱、歌曲的伴奏,解决了歌曲的重、难点;
2、在接触新歌曲当中通过课件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加的了解歌曲的出处,完成了教学目标;
3、在学习歌曲当中,课件中的歌篇准确、直观的展示了歌曲的旋律,解决了歌曲中
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电子琴的节拍让学生听着节奏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教室)
2、节拍练习
(让学生听教师所给出的节拍用自己的动作表示出强与弱。
)
(1)师:“同学们请你们听老师给出的节拍是几拍子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生:听节奏在教室的场地用自己的动作表示强和弱,并回答是强还是弱。
师:“请大家随着节奏走一走!”(用双响筒敲击节拍与学生一起感受节拍的强弱)(2)节奏停止进一步进行下一步的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手收起来踩着节奏走一走!”
生:听节奏用身体的肢体语言表示强与弱。
(3)节奏停止
师:“同学们的表示方式都很特别,下面请大家随着节奏把拍点读出来!”
生:听节奏用1 2 3 4读出来表示节拍。
师:与学生一起读拍点并继续敲击双响筒。
在读拍点的同时还播放课件。
(4)节奏停止
师:“同学们,让我们试着把第一拍默读,看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
生:听节奏按要求省略强拍,并同时继续用肢体语言表示其他的节拍。
师:引导学生用此种节奏边表示边走回座位。
师:“大家刚刚的表现都非常棒,下面让我们随琴唱一唱。
”(给手势主音DO引导学生唱长音DO,并及时纠正气息及发声的位置。
)
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轻声高位置演唱。
师:依次给出其它音的手势及琴的音高并引导学生演唱。
(给出低音SOL并将SOL连DO演唱再唱MI)
生:再次演唱每个音。
师:“看,老师的手势给出了怎样的节奏?”
(将刚刚练习的几个长音连起来用手势表示,让学生看并为唱做准备。
)
5 5 3 2 ︱1- - - ︱
生:看一遍老师的手势,再随琴随手势演唱。
师:在给学生手势的同时将旋律往下扩展。
5 5 3 2 ︱ 1- - - ︱ 1 1 7 1 ︱ 2 - - -︱
师:“请同学们随着节奏演唱。
”
生:轻声随琴演唱。
师:“让我们变化一下形式,将第一拍心理唱,看看谁能做到。
”(随着琴的节奏用手势给出旋律,并第一拍用握拳或侧头表示。
此处学生清唱老师只给手势没有音高。
)生:听节奏看老师的手势演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拿出你的小竖笛让我们吹一吹,找到DO随着老师的手势吹奏。
”
生:找到F调的主音并长音吹奏。
师:引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吹旋律,此处第一遍不按照节奏吹只有音高,接下来吹第二遍时引导学生随琴的节奏吹旋律。
师:“同学们吹的真棒,下面让我们用这条旋律进行一个轮奏的小游戏,请大家看我的手势先后吹奏。
”
生:随着琴的节奏看老师的手势分组先后吹奏。
(目的在于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轮唱的准备练习)
师:“放下你的小竖笛,让我们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一下表现。
”(此处节奏不停)
生:与老师进行卡农练习。
师:在与学生进行时切换到歌曲的伴奏让学生随着歌曲的旋律进行练习。
并在进行中找到学生到前面来领做。
二、新授阶段
(1)导入
师:“同学们的领悟力真强,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作为对大家的奖励。
”播放歌曲范唱并出示歌篇。
生: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谁能说说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通过听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
师:“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大家谁了解日本?”
生:语言表述对日本的感知。
(2)介绍日本
师:对日本做简单的介绍并出示一些日本的图片课件。
师:“同学们,让我们伴着音乐走进日本。
”(再次播放范唱让学生感知)
师:“谁听出来了,这首歌我们刚才在哪个游戏中听到了?”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3)学习歌曲
A、学习歌曲旋律
师:“同学们既然对这首歌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让我们试着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生:随琴试着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后部分是简单的合唱,让我们用竖笛吹一吹旋律。
”
生:吹奏歌曲的合唱部分。
(可引导学生自己单独练一练,老师做指导。
)
师:引导学生吹奏旋律,并试着让学生自己分声部演唱,并做及时的纠正。
B、总唱歌曲旋律
C、教师范唱
D、学生填词演唱
E、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情绪
(4)总唱歌曲
(5)表现歌曲
引导学生用自己美妙的歌声演唱歌曲,并表现歌曲的情绪。
(三)小结
(四)下课
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四拍的节奏游戏,由浅入深的掌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并且通过游戏掌握了强拍休止的演唱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演唱当中,能巧妙的运用“卡农”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准确地演唱了二声部的轮唱,并用课堂乐器—口风琴辅助完成教学难点。
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轮唱这一演唱形式,同时也演奏了这种形式,同时在演唱当中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体会到歌曲的内涵,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授本节课当中,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卡农”这一教学方法,所以在教的过程当中个别地方有些欠缺细节的处理,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