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歌声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音乐会 演唱《嘹亮的歌声》音乐教案

2023-2024学年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音乐会 演唱《嘹亮的歌声》音乐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篇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能够感知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2、能够用抒情、悠扬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嘹亮的歌声》,能够进行二声部轮唱。

3、能为歌曲设计表演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为歌曲设计表演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够用抒情、悠扬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嘹亮的歌声》,能够进行二声部轮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初步感知1、仔细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情绪:抒情、悠扬地速度:稍慢。

2、再次聆听:歌曲运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跟我们之前学习的歌曲有什么区别?演唱形式:二声部轮唱3、什么是轮唱?轮唱是一种音乐演唱方式,其中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

4、结合歌谱与图形普再听一遍歌曲。

(感受二声部轮唱)5、轮唱的特点。

轮唱的特点是声部之间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这种音乐方式可以营造出紧张或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可以用于创作独特的和声效果。

三、学唱歌曲1、用“啦”分声部模唱歌曲旋律。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歌曲可以分为四个乐句)3、学唱高声部歌曲。

①先听教师范唱,再逐句教唱歌曲。

②找出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③完整演唱高声部。

4、学唱低声部:①教师范唱②根据之前聆听成果帮助学生纠正唱错之处,教师可进行带唱(特别是最后两声部的地方)③完整地唱好低声部。

5、进行二声部轮唱:①播放范唱,学生演唱第低声部,初步感受轮唱②通过体验找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唱好第二声部。

③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活动分组进行二声部轮唱,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嘹亮的歌声》,并且还进行了二声部轮唱,同学们的配合非常完美,课后,请同学们唱熟这首歌。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情感。

2. 教学重点(1)学会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音准等。

(2)掌握至少两首合唱曲目,并进行表演。

3. 教学难点(1)合唱中的音准问题。

(2)合唱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4.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2)音响设备。

(3)乐谱。

5.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精彩的合唱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讲解: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合唱的魅力。

(3)实践:教授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音准等。

(4)学唱: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5)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合唱的基本技巧?是否能够熟练地参与合唱?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参与度: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合唱练习?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5. 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指导?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概念:合唱是指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音乐形式,可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

2. 合唱发展历史:合唱起源于欧洲的教堂音乐,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广泛流行的音乐形式。

3. 合唱特点:合唱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声美、音色美等特点,能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

4. 合唱基本技巧:呼吸、发声、音准、节奏、咬字等。

5. 合唱曲目: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如《两只老虎》、《茉莉花》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对歌曲《嘹亮歌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合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嘹亮歌声》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嘹亮歌声》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 合唱技巧的运用,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谐配合等。

3.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投影仪等。

2. 乐谱、合唱架、麦克风等。

3.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的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精彩的合唱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唱《嘹亮歌声》,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合唱技巧训练:教授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谐配合等,并进行分组练习。

4. 分组展示:让学生分成小组,展示所学到的合唱技巧和歌曲演唱。

5.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讲解: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嘹亮歌声》,并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或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提高合唱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2.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合唱曲目、编排合唱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合唱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合唱艺术,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唱活动,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演唱技巧、音乐知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嘹亮歌声》(降调原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嘹亮歌声》(降调原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嘹亮歌声》(降调原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伴奏曲,降调原速。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音阶、节奏和唱腔。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但在音准、节奏和唱腔方面仍需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嘹亮歌声》的旋律、节奏和唱腔。

2.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唱腔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的升降调较多,学生需准确掌握。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丰富,学生需熟练掌握。

3.唱腔:歌曲的唱腔要求富有感情,学生需学会恰当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准备《嘹亮歌声》的伴奏音频。

2.乐谱:准备《嘹亮歌声》的乐谱。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料。

4.教室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嘹亮歌声》的伴奏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音高等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嘹亮歌声》的乐谱,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唱腔。

重点讲解降调部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唱腔问题。

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升降调歌曲,让学生尝试演唱,提高音准能力。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歌曲《嘹亮歌声》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4.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嘹亮歌声》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的节奏、音高、音长等基本音乐要素。

3. 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嘹亮歌声》的演唱,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节奏的准确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3. 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高的准确性。

4. 节奏练习: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5. 演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的演唱练习。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流畅性。

2. 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集体演唱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默契度等。

4.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表现。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1. 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音准。

2. 歌谱:打印或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跟随学习。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样本和进行听觉训练。

4. 节拍器:帮助学生练习稳定的节奏感。

5. 指挥棒:用于指挥合唱时的节奏和拍子。

七、教学步骤:1. 初步聆听:让学生聆听《嘹亮歌声》,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2. 分段学习:将歌曲分为几个部分,逐一学习歌词和旋律。

3.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4. 和声练习:分组进行和声练习,培养学生的和声感。

5. 合唱练习: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唱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咬字等。

3. 通过学习歌曲《嘹亮歌声》,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嘹亮歌声》的词曲分析,了解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

2. 唱歌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咬字等。

3. 合唱训练,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嘹亮歌声》的学唱,唱歌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以及合唱的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音响设备、乐谱等。

2. 课堂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嘹亮歌声》,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教师分析歌曲的词曲特点,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

4. 唱歌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姿势、呼吸、咬字等唱歌技巧。

5.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6. 合唱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协调性。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唱歌技巧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嘹亮歌声》,加强高音部分的掌握。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唱歌练习,关注孩子的发音、呼吸等技巧。

3. 下周课堂上,教师将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唱表现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课后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发音、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进行评价。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演能力。

2. 邀请专业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3.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2. 学习基本的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等。

3. 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技巧学习: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合唱姿势等。

3. 合唱曲目练习:选取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如《两只老虎》、《茉莉花》等。

三、教学过程:1. 合唱知识讲解: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基本知识。

2. 合唱技巧学习:讲解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等合唱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合唱曲目练习:选取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分声部、分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 合唱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学生合唱技巧的应用情况,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声部协调等。

3. 学生合唱表现力的发展,如合唱姿势、合唱音准、合唱节奏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4. 反思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现场示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逐个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逐个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4. 鼓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表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说课稿4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说课稿4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歌曲以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这首歌曲的演唱、理解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节奏、音高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集体意识,喜欢互动和合作,为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嘹亮歌声》,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特别是节奏和音高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以及节奏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欣赏:播放《嘹亮歌声》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3.歌曲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5.歌曲展示: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6.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创作新的歌词或舞蹈。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嘹亮歌声》、歌曲结构、节奏和音高要点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演唱能力和合作精神。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案教案:嘹亮歌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嘹亮歌声;2.学习并掌握《嘹亮歌声》曲调;3.表演《嘹亮歌声》。

二、教学准备:1.录音机;2.幻灯片或教学视频;3.乐器(如古筝或琵琶)。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录音、幻灯片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嘹亮歌声。

1.了解嘹亮歌声的特点(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嘹亮歌声的特点,例如高亢激昂、声调升降、音高变化等。

让学生对嘹亮歌声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

2.学习《嘹亮歌声》曲调(30分钟)向学生分发《嘹亮歌声》的歌词和歌谱。

解释歌词的含义,并教导学生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曲调和歌曲的基本要领。

3.合唱和表演《嘹亮歌声》(4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练习歌曲的各个部分。

每个小组练习完毕后,统一合唱。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合唱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表演动作或编舞。

在合唱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共同表达情感和合作。

4.展示与分享(15分钟)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反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延伸: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嘹亮歌声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2.学习其他中国传统歌曲,如《渔舟唱晚》、《茉莉花》等;3.学习其他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琴等;4.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文化活动,加深对嘹亮歌声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反思:1.由于这是一堂音乐课,所以幻灯片、教学视频和乐器的使用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只使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者只使用歌词和歌谱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合理安排练习和表演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参与。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嘹亮的歌声简介

嘹亮的歌声简介

嘹亮的歌声简介
摘要:
一、嘹亮的歌声简介
1.嘹亮的歌声含义
2.嘹亮的歌声的起源
3.嘹亮的歌声的发展
4.嘹亮的歌声的现状
5.嘹亮的歌声的未来展望
正文:
嘹亮的歌声简介
嘹亮的歌声,是指歌声中具有强烈感染力、高亢激昂、富有韵律感的歌唱风格。

这种独特的歌唱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民间,发展于各个时期,如今已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嘹亮的歌声含义
嘹亮的歌声不仅仅是歌唱者嗓音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声音,传达出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发听众的共鸣。

2.嘹亮的歌声的起源
嘹亮的歌声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劳动号子。

在劳动中,人们为了协调动作、鼓舞士气,会唱出高亢激昂的歌声。

这种歌唱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嘹亮歌声。

3.嘹亮的歌声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嘹亮的歌声逐渐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歌唱风格。

在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嘹亮歌声作品出现,如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的歌颂祖国歌曲等。

4.嘹亮的歌声的现状
在现代社会,嘹亮的歌声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不仅在各类文艺演出中占据重要地位,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同时,嘹亮的歌声也成为了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元素。

5.嘹亮的歌声的未来展望
面对未来的挑战,嘹亮的歌声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音乐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音乐教案

《嘹亮歌声》音乐教案歌曲分析《嘹亮歌声》是继本册教材第三课《柳树姑娘》后的一首旋律补充类的简单二声部合唱歌曲。

《嘹亮歌声》基本是卡农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链接到柱式和声,逐步加入了歌曲的演唱难度系数,体现循序渐进的编写思路。

本歌曲曲调规整,词义简练而富有意境,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部分班级是由专任音乐老师一手带上来的,相对基础稍扎实,曾经在上学期开过几次学校级别的音乐公开课.对音阶的唱名认识没有问题,但音准和音高还没有较好的掌握.对声部的轮唱也仅只在肤浅的了解阶段,歌唱习惯时好时坏,聆听能力有待加强.本课目标(1)学习歌曲《嘹亮歌声》,掌握歌曲每乐句都以第二拍弱拍进行,乐句间相互模进的特点,同时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2)在掌握歌曲第一声部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声部的轮唱练习,培养学生看指挥歌唱的习惯,体验声部轮唱给歌曲意境上带来的动荡飘逸和歌声缭绕回荡的美化。

重点难点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嘹亮歌声》中的休止、四拍长音。

背唱歌曲歌词。

难点:学习《嘹亮歌声》的二声部轮唱。

教学过程【活动】音乐进教室音乐素材《两只老虎》。

活动设计的目的:把学生引入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学习音乐律动,回顾歌曲旋律.【导入】导课师:同学们认识这个音乐符号吗?今天张老师介绍给同学们一非常特别的歌曲,着首歌曲只有短短的四个乐句,却有8个四分休止,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呢?出示歌曲《嘹亮歌声》【讲授】新课师:下面老师用三角铁表示休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前两句,在读谱前老师把每个休止前的长音强调一下,必须保持完整的四拍跟着老师轻唱两遍,然后让学生自读。

并说总体印象。

(节奏规整,旋律平稳、优美)师:为什么作曲家要这样用这么多的休止呢,让我们一起到歌词里去探讨吧?师:这个歌声来自哪里?(远山山谷)远山过来的歌声是时断时续,风一吹我们听见了,没风的时候声音又弱了,原来作曲家是为了刻画出远山歌声的特点。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嘹亮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集体合作唱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学会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嘹亮歌声》,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b. 教师引导学生做音阶练习,帮助他们调整音准。

2. 新歌教学(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b.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c. 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d.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练习。

3. 分组练习(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姿势。

c. 各组轮流演唱,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4. 展示环节(5分钟)a.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b. 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c. 全体学生一起演唱,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2. 学生在集体演唱中能积极配合,展现出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进行合唱比赛,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乐器的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提高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歌曲赏析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歌曲赏析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歌曲赏析篇歌曲赏析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理解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增强爱国情怀;2.学会欣赏《嘹亮歌声》中的优秀中国民歌,感受音乐中的美好情感;3.学会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语音发声发音、唱歌的技巧来唱出歌曲的音乐韵律与情感;4.增强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5.通过唱歌,锻炼了孩子的声乐能力,加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与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嘹亮歌声》教材中的中国民歌选唱。

三、教学重点1.通过唱歌欣赏,感受民歌的优美,增强爱国情怀;2.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技巧和语音发声发音;3.了解《嘹亮歌声》教材中的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并能理解其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学生在唱歌方面需要善于发掘自己的声音特点,以达到个人水平的发挥;2.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口形和发音方式,以使唱歌得到最佳效果;3.需要在节奏、韵律、情感等方面进行较高层次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选唱的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提醒学生唱歌时需要注意的各种技巧和重点。

2.示范法:教师进行唱歌示范,提示学生掌握唱歌技法。

3.听课法:学生听教师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美妙和感染力。

4.组唱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唱歌练习,锻炼学生的声乐能力,提高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评价方法:利用互评、自评或班级评比的方式进行学生唱歌成果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设计1.背景介绍:在进行选唱之前,先进行一个课前活动。

播放《中国梦》的MV,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梦,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欣赏选唱的中国民歌:教师播放选唱的中国民歌,并简要介绍每首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3.学生独自欣赏:播放选唱的音乐之后,让学生独自欣赏,感受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4.技巧练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所需技巧,如咬字、发声、呼吸等,并进行适当练习。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歌曲中的多声部合唱形式,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在音乐鉴赏力和协作能力方面,学生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嘹亮歌声》,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锻炼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多声部合唱形式。

2.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3.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视听法: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嘹亮歌声》的音频、视频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等。

4.分组标识:座位牌、队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嘹亮歌声》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合唱部分的协调性和音准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5分钟)观看相关音乐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多声部合唱形式,提高音乐鉴赏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合唱协调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合唱《嘹亮歌声》,家长签字确认。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4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4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教案4一. 教材分析《嘹亮歌声》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

歌曲以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方面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嘹亮歌声》。

2.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体会歌曲的美感。

3.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3.乐理知识的掌握。

4.合唱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4.合唱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乐谱。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录音。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乐理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嘹亮歌声》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演唱技巧。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为歌曲编写伴舞或改编歌词。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启蒙教育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启蒙教育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启蒙教育篇启蒙教育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嘹亮歌声》是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材,本册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民间歌曲,丰富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民间歌曲。

2.能够唱出简单的民歌,并加强声乐训练。

3.能够了解民歌的来源、意义和特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1.监听、欣赏和理解民歌的意义和特点。

2.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训练。

3.文化知识的介绍和掌握,加强民族文化素养。

四、教学难点1.民歌的来源、意义和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2.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训练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听歌、观看视频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合作学习:小组合唱,共同演唱民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歌曲演唱部分以提高个人演唱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阳光明媚》1.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并听唱歌曲。

2.指导学生口齿清晰、声音明亮、节奏感强的演唱技巧。

3.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达的情感。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肢体语言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茉莉花》1.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示范和自主练习,理解歌曲的时间、速度和节奏掌握。

2.分组练习小合唱,共同演唱歌曲。

3.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第三课:《小白菜》1.通过示范和自主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技巧要求和音乐节奏。

2.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故事主题,并理解歌曲的感情表达。

3.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唱风格,提高声音表达能力。

第四课:《红旗颂》1.引导学生了解CCTV春节联欢晚会背景下,歌曲表现的语言意义。

2.通过示范和自主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课:《祖国啊,母亲啊》1.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背景。

2.通过配合琴韵,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节奏和发音技巧。

任务型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嘹亮歌声》教案设计

任务型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嘹亮歌声》教案设计

任务型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嘹亮歌声》教案设计音乐年级: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名称:《嘹亮歌声》教学目标:1.学习《嘹亮歌声》一曲,并且理解歌曲的内容2.能够唱出《嘹亮歌声》力度饱满、节奏准确3.能够知道什么是“音高”并找出歌曲中的音高变化4.能够表情、动作、声音等方面更好的展现歌曲教学准备:借用音响、播放器等设备准备音乐教学PPT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放歌曲,让学生自己静听,有什么感想用自己亲自做音乐读后感来记录。

2.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音高变化的部分知识并且给他们带领听观看两个小视频,以帮助学生练习。

3.学生自学教师放音乐让学生自学课程内容,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写下发掘出的乐曲内容中有关于音高变化等要点。

教师们根据收集到的学生信息来检查学生是否明白有关旋律和音高的基本知识。

4.学生互相合作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分别为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

每个组需要互相合作,以达成掌握控制旋律的能力。

教师会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口述准确掌握节奏和这首歌曲的所有参数足够深入。

5.学生展示每个小组表演出需要乐曲的学习成果。

教师请学生针对表演进行类似互相合作一样针对式的反馈。

学生们根据每个指针,鼓励对手并且指示他们使用不同的练习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6.辅助练习为了延长学生的互相合作学习体验,教师会在音乐教学PPT中添加一些额外的练习和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以提升学生对音乐语言理解地认识深入的目标来展开。

7.总结针对性总结课程内容,并且给学生展示音乐教学PPT制作这项工作的过程。

8.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在未来几天里通过练习唱出唱歌全曲,并通过录音上传达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任务型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且扩大了学生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不仅通过音乐教学PPT,还有起蒙和互相合作两项活动暴露出一些学生需要更多练习的方面。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寻求与学生的夜眠合作,最大化的减少自己的授课时长。

音乐会第二课时嘹亮歌声(教案)

音乐会第二课时嘹亮歌声(教案)
音乐会第二课时嘹亮歌声(教案)
一、教学内容
《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音乐会”第二课时嘹亮歌声。本节课内容包括:
1.回顾上节课学唱的《茉莉花》,巩固歌曲的旋律及歌词;
2.学习新歌曲《我的祖国》,了解歌曲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3.介绍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等,并欣赏相关曲目;
4.通过对比欣赏,感受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异同;
-音乐欣赏:了解民族乐器的特点,如二胡的滑音、琵琶的轮指、古筝的刮奏等,并能欣赏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歌曲创编:运用所学的音乐元素进行简单的歌曲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举例:《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旋律变化丰富,节奏跳跃,是学生需重点掌握的部分。通过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演唱。
2.教学难点
-歌曲演唱技巧:部分学生可能在高音部分存在困难,需要指导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学生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可能有限,需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其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
-创编实践: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节奏搭配、旋律设计等方面的难题,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举例:针对高音演唱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采用示范、分组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高音演唱的困难。在民族音乐文化理解方面,教师可通过展示民族乐器实物、播放经典曲目、讲解乐器历史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在创编实践中,教师可提供简单的创编模板,引导学生逐步尝试,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克服创编过程中的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歌声的理解。各小组的成果展示也表现出他们对于所学的运用。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观点重复,缺乏深度。为此,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学会如何深入挖掘问题,提出更有见地的观点。

嘹亮歌声

嘹亮歌声
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四拍的节奏游戏,由浅入深的掌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并且通过游戏掌握了强拍休止的演唱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演唱当中,能巧妙的运用“卡农”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准确地演唱了二声部的轮唱,并用课堂乐器—口风琴辅助完成教学难点。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轮唱这一演唱形式,同时也演奏了这种形式,同时在演唱当中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体会到歌曲的内涵,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
“请大家随着节奏走一走!”(用双响筒敲击节拍与学生一起感受节拍的强弱)
(2)节奏停止进一步进行下一步的练习。
师:
“请同学们把手收起来踩着节奏走一走!”
生:
听节奏用身体的肢体语言表示强与弱。
(3)节奏停止
师:
“同学们的表示方式都很特别,下面请大家随着节奏把拍点读出来!”生:
听节奏用1 2 3 4读出来表示节拍。
听节奏看老师的手势演唱。
师:
“的手势吹奏。”
生:
找到F调的主音并长音吹奏。
师:
引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吹旋律,此处第一遍不按照节奏吹只有音高,接下来吹第二遍时引导学生随琴的节奏吹旋律。
师:
“同学们吹的真棒,下面让我们用这条旋律进行一个轮奏的小游戏,请大家看我的手势先后吹奏。”
师:
“同学们的领悟力真强,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作为对大家的奖励。”播放歌曲范唱并出示歌篇。
生:
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
“谁能说说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
通过听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师:
“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大家谁了解日本?”
生:
语言表述对日本的感知。
(2)介绍日本
师:
对日本做简单的介绍并出示一些日本的图片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嘹亮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现象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音乐;
2、在演唱《嘹亮歌声》中,感受强和弱的节奏,弱起的演唱特点,能准确填词演唱。

3、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施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教学重点:
1.优美、有力度层次的轮唱与合唱。

2.强拍休止,弱拍演唱的特点。

3.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难点:
轮唱、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歌曲《嘹亮歌声》进教室。

二、节奏练习(一)
1.师:钟老师早就听说,你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

那今天这节课啊,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来,眼睛看这条节奏:
0 X X X ︳X –––︳
师:小朋友在这条节奏里面,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有休止符,长音等。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接下来,哪个小朋友能把这条节奏来打一打呢?(此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没有小朋友举手想来拍打的话,那教师应说“那先来看看钟老师是怎么来打这条节奏的,等下再叫你们来模仿钟老师,打打这条节奏”,可提示学生用握空拳来表示休止。


2.师:同学们会了吗?来一起打给钟老师看看!
师:非常棒!接下来,钟老师又想来和你们玩一个接龙的游戏!你们先来打这个节奏,然后钟老师来接龙,看看钟老师是怎么接的呢?
A:学生开始拍打节奏,教师迟一个小节进入。

师: 同学们看清楚了吗?好,那下面,我们要交换角色了。

现在由钟老师先开始,你们来接龙,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挑战?
生:有。

教师出示两个声部的节奏型,按顺序排放好,便于学生观察。

B:教师拍打节奏,学生试着接龙。

三、节奏练习(二)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学会了接龙游戏!接下来钟老师再来给你们看一个节奏,看看这个节奏和上面一个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 出示节奏:
0 XX X X ︱X –––︱
生:、、
师:说得很好!来看看钟老师是怎么来打这条节奏的。

师拍打这条节奏
师:看清楚了吗?钟老师再来一遍。

(教师再拍打一次)
师:现在啊,钟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够自己来拍打了,我们来试试、、、
师:这次啊,钟老师不参与你们的接龙游戏了,而是要同学们自己来进行了!来,由这组小朋友先来拍打,这组小朋友来接龙!
教师出示两个声部的节奏卡片,并排放好.
学生进行“接龙”游戏。

四、节奏练习(三)
师:现在增加点难度了,我们把刚才的两条节奏,连起来来打一打。

0 X X X ︱X - - -︱0 XX X X︱X–––︱
0 X X X︱X - - - ︱0 XX X X︱X - - -︱
五、旋律练习
1.师: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表现得非常好!已经能够拍打节奏,并能“接龙”了。

如果老师给你们几条旋律,你们能不能来唱一唱呢?
师出示旋律卡片:
0 5 3 2 ︱1–––︱
师:大家都知道这个旋律的唱名吗?(如果学生没人会唱,那么来听老师唱一唱。

)2.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旋律。

3.师:再来看看这条旋律
0 55 4 3 ︱2- - -︱
还是听老师来唱一遍,然后请你们来唱。

4.两条旋律连在一起演唱
5.引出“轮唱”的概念。

师:老师又要情不自禁地夸你们了。

你们可真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接龙”游戏。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歌曲我们都是全班一起演唱的,我们把它叫做“齐唱”。

但是今天我们在演唱这两条旋律的时候,发现这两条旋律是一样的,但是演唱的时候产生了先后顺序,下面一条旋律都比上面一条要迟一小节演唱。

我们把这种演唱形式叫做“轮唱”。

(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


师:今天这节课啊,钟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就是以这种形式来演唱。

我们可以打开课本26页,看着书本,来听听这首《嘹亮的歌声》。

六、歌曲教授
1.听录音《嘹亮歌声》第一遍,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首歌曲和刚才我们学过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关联吗?
生: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等等。

2.听录音《嘹亮歌声》第二遍
师: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中“轮唱”这种形式给歌曲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你感觉到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使歌曲变得更加动听,美妙,像回七声一样,此起彼伏。


3.听录音《嘹亮歌声》第三遍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此起彼伏、悠远的感觉。

我希望同学们在聆听的时候,能够按照声部来轻声跟唱。

4.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跟琴学学这首动听的歌曲吧!(先学习第一段歌词,结尾统一都唱上面那个声部的音)
A.跟琴分声部演唱歌曲
B.两个声部一起演唱
C.跟琴反复练习、演唱
5.歌曲处理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声音和带有气息和意境的感觉来表现歌曲。

七、欣赏《苗岭的早晨》
师:嘹亮的歌声带给我们清新,悠远和此起彼伏的感受,那么,在什么样的地方才会出现这样动听的歌声呢?我们一起欣赏《苗岭的早晨》,在那里,我们也能听到动听的声音、、
八、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基本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游戏中完成枯燥的二声部训练,在一节课中,完成一首轮唱及合唱歌曲的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和声的音乐听觉能力,对二声部旋律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比较注意使用儿童的语言,将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变得富于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这首歌的轮唱听起来具有山谷回声的效果,这启发了我,选择用喊山与回声的游戏,创设情境,由简入难的开始接触轮唱。

歌曲轮唱部分的节奏型是:0×××∣×---∣弱拍起和后一小节的全音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都不是拿过来就能唱好的。

因此在回声游戏中,我设计了远山回声,让孩子们适应弱拍起的节奏型,并将全音符拖到时值饱满,然后再过渡到近山回声,使二声部的弱拍起的节奏与一声部的全音符衔接容易、自然,并能将长音拖得悠长饱满,而不是出现“浅唱则止”,全音符不唱足而等下一小节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