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化学教师辅导讲义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梳理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什么?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2.从熔沸点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何差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3.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如氧气与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都是混合物4.从与酸或碱反应的情况看,氧化物是如何分类的。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如CO、NO)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不一定,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是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Al2O3、Mn2O76.酸碱盐是如何定义和再分类的?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可以分为强酸与弱酸;或含氧酸与无氧酸;或一元酸与多元酸;或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等;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碱可以分为强碱与弱碱;或一元碱与多元碱等。
盐的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与酸式盐;或可溶性盐与难容性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全都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难容钡和铅,碳酸只溶钾钠铵;钙银硫酸盐微溶;亚硫酸盐似碳酸。
7. 常见物质俗名和化学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3碱石灰:CaO+NaOH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8.分散系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类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其中小于1-100nm属于溶液,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常见的胶体有哪些?云、烟、雾、牛奶、豆浆、河水、血液、有色玻璃等10.胶体有哪些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苏教版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物质的变化》的第1节“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定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反应类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物质变化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断。
重点:物质的变化定义,化学变化的特征,反应类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书、PPT、实验器材(如酒精灯、试管、烧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电子书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燃烧、融化、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物质的变化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反应类型。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电子书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利用电子书发布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实验演示与操作(15分钟)(1)教师演示化学变化实验,如铁丝燃烧。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变化定义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3. 化学变化的特征4. 反应类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例。
①水变成水蒸气。
②铁生锈。
③酒精燃烧。
2. 答案:(1)化学变化:如食物腐败、燃烧等;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水沸腾等。
(2)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化学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变化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苏教版)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第二节“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变化的定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变化的定义,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能够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并能举例说明。
3. 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学会分析化学反应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学变化的定义、特征及化学反应类型。
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化学反应类型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书、PPT、实验器材(如酒精灯、试管、酚酞试液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化学变化的定义、特征,通过PPT展示化学反应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现象,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变化的特征。
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发现,讨论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变化定义2. 化学变化特征3. 化学反应类型4.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答案:(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变化。
(2)分别为:合成反应、化合反应。
(3)铁生锈:铁与氧气、水反应铁锈;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盐和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化学变化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三苏教版必备化学高效讲义
初三苏教版必备化学高效讲义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苏教版的教材是当前广泛采用的教材之一,下面是一份初三苏教版必备化学高效讲义,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化学知识。
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1 物质的分类1.1.1 纯物质与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空气、土壤等。
1.1.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特性,如颜色、形状、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性质,如燃烧性、酸碱性等。
1.2 物质的变化1.2.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如金属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的状态改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1.2.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关系。
第二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2.1 常见元素2.1.1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如铁、铜、铝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如氧、氮等。
2.1.2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根据教材给出的表格,简要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如铁的性质和在制造、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2.2 常见化合物2.2.1 酸、碱和盐根据教材给出的实验,讲解酸、碱和盐的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2 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介绍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如二氧化碳、硫酸等。
第三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的分类3.1.1 氧化还原反应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3.1.2 酸碱中和反应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性质,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等。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一、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则是不同物质的混合体。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表现出来的性质。
3.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改变了形态或状态,但其化学组成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其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
二、常见元素和元素周期表1.常见元素: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常见元素,如氧、氢、碳、氮等。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生命和地球的其他物质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组织的重要工具。
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成横行和竖列。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组成,而系数表示了化学物质的摩尔比例。
2.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变化。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理解反应的本质和反应条件的选择。
四、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1.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离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
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溶液。
酸具有酸味和导电性,并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辅导讲义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节重难点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重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难点: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冰水水蒸气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间,既相互依存,也相互作用而发生着不断地变化。
【实验1-2】取少量胆矶(或称蓝矶)放在研钵内(如图1-2 ),用杵把把胆矶研碎。
观察并记录胆【实验1-3】将少量胆矶和研碎的胆矶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在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蓝色的胆矶溶液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固体溶解,变成蓝色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有其他物质生成。
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集成液体。
变化后的物质液态的水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变化前的物质蓝色块状的胆矶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状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粉末状的胆矶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阿)-7 的硼砂【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 生成1-1液态的水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 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 凝集成液体。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教学反思:
爆炸
认 识 化 学 变 化 化学反 应中的质量关系
(1)爆炸极限
( 2)安全防爆措施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化学变化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元素种类 “不改变” (3)原子种类 (4)原子数目 (5)原子质量 (1)物质种类 “一定改变” (2)分子种类 “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
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表示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含义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 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Βιβλιοθήκη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注。 学 ( 1)表示化学反应 应用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题格式规范化:设、写、找、列、求、答 过 【本章检测反馈】 1.2010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 。下列认识不合理 的 ... 是 ( A ) 程 A.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 式 D.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发热 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3.1992 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 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 D ) ( B )
第 4 章 认识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辅导讲义年 级: 九年级 课 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的1.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初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能够初步应用一些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初步认识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物质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教学内容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重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难点: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冰 水 水蒸气 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间,既相互依存,也相互作用而发生着不断地变化。
课堂导入新课讲解本节重难点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 煤、木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
在试管的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实验1-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1-2),用杵把把胆矾研碎。
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在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集成液体。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基础。
化学物质是指物质的种类和性质都相同的物质,它由原子或分子组成。
化学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下面是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化学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2.化学变化的标志化学变化的标志主要有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沉淀的生成和放热或吸热等。
颜色变化是指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如铁锈的生成。
气体的产生是指反应前后产生气体,如烧木头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沉淀的生成是指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沉淀,如酸和碱中和生成沉淀。
放热或吸热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热量,如火焰燃烧产生热量。
3.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常见的化学反应条件有温度、压力和浓度等。
温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减缓反应速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压力的变化主要对气体反应有影响,增加压力可以加速气体反应的进行。
浓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反应物的有效碰撞概率,从而影响反应速度。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组成。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反应条件位于箭头上方。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化学反应只改变物质的位置,不改变物质的骨架结构。
5.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通常是可逆的,即可以向前反应和向后反应。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不同时,称为不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平衡,必须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使左右两边的摩尔数相等。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呈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3、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4、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5、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7、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注意:常见的混合物举例:①气体混合物水煤气爆鸣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主要成分CO、H2H2、O2CH4H2、CH4等CO、CO2、N2等丙烷、H2等②液体混合物氨水王水硬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汽油主要成分NH3·H2ONH3、H2O 盐酸、硝酸含Ca2+、Mg2+较多的水Na2SiO3、H2O甲醛、H2OC5~C11的烃③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玻璃水泥铝热剂主要成分CaO、NaOH Ca(ClO)2、CaCl2Na2O·CaO·6SiO2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Al、金属氧化物常见物质的俗名:物质俗名物质俗名Na2CO3纯碱、苏打KOH苛性钾NaHCO3小苏打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CuSO4·5H2O胆矾Na2SiO3的水溶液水玻璃FeSO4·7H2O绿矾CH4天然气、沼气KAl(SO4)2·12H2O明矾CH3CH2OH酒精CaCO3石灰石C6H12O6葡萄糖或果糖CaO生石灰C12H22O11蔗糖或麦芽糖Ca(OH)2熟石灰、消石灰(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aCl食盐CO(NH2)2尿素CaSO4·2H2O生石膏2CaSO4·H2O熟石膏8、分类的方法(1)树状分类法: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且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2024届一轮复习资料知识梳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
2024年一轮复习资料知识梳理及真题重现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程标准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2.物质的分类方法(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现有下述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铁、④H2SO4、⑤NaOH、⑥CaO、⑦氯化钡、⑧CO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答案:①②③⑥⑧④⑤⑦(2)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交叉分类法|注意|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苏教版电子书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苏教版电子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二章“化学基本概念”的2.1节“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的类型以及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反应类型及能量变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过程,能量变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化学反应视频等。
2. 学具:学习手册、实验报告、化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融化、水沸腾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物质的三态变化。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过程,讨论能量变化。
4. 例题讲解:讲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变化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 化学反应类型及能量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2)列举三种化学反应类型,并分别给出实例。
2. 答案:(1)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化学变化:如铁生锈、木炭燃烧等。
(2)反应类型及实例:化合反应(如氢气与氧气水)、分解反应(如过氧化氢分解为水与氧气)、置换反应(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锌和氢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的变化过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其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学实验等活动,提高其化学素养。
苏版化学初三上册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苏版化学初三上册教案1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
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摸索、亲躯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动身,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爱好,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差不多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差不多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一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归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明白得和经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差不多实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猎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觉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欢乐,从而产生靠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期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使同学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时期的观看和对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看、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的图示方法。
通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差不多操作练习,学会化学实验差不多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差不多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实验室规则,初步学会实验的差不多操作。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看记录分析等活动,关心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产生的现象来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从而使同学们初步明白得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物理为化学的研究和进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在那个基础上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操纵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这些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物理学基础知识。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学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学案
第四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纲要求: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会区别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4、会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知道变化和性质的联系与区别知识储备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木材能够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氧气的助燃性、腐蚀性、毒性等三、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1.物质性质的识别,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不是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如果是,就是化学性质,如果不是,则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汽油能燃烧表述了汽油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汽油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
考点突破例题1.(2016•某某)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碘升华B.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C.风能发电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碘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是由于Al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氧化铝的原因,此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铝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风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例题2.(2016•某某)如图所示过程中国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B.氖管发光C.电炉丝通电后发红D.将喷洒石蕊溶液的纸花放入CO2中【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氖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电炉丝通电后发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喷洒石蕊溶液的纸花放入CO2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例题3.(2016•某某)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例题4.(2015•某某)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分析可以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填:易升华;(2)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是利用了黄铜具有特殊的金属光泽;故填:具有特殊的颜色和金属光泽;(3)能做酸碱指示剂的物质遇到酸性、碱性物质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故填:遇酸碱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填:具有吸水性考点过关1.(2016•某某)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金属冶炼B.高粱酿酒C.雕刻印章D.烧制陶器2.(2016•某某)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河水结冰B.汽油挥发C.葡萄酿酒D.干冰升华3.(2016•某某)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玻璃破碎 D.钢铁生锈4.(2016•某某)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 D.葡萄酿酒5.(2016•某某)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干冰升华C.品红扩散D.蜡烛燃烧6.(2016•某某)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7.(2016•东营)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8.(2016•某某)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沸点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热性1.(2016•某某)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金属冶炼B.高粱酿酒C.雕刻印章D.烧制陶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属冶炼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雕刻印章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016•某某)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河水结冰B.汽油挥发C.葡萄酿酒D.干冰升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 错;C、葡萄酿酒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 错.故选C.3.(2016•某某)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玻璃破碎D.钢铁生锈【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4.(2016•某某)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钢铁生锈C.食物变质D.葡萄酿酒【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5.(2016•某某)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干冰升华C.品红扩散D.蜡烛燃烧【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品红扩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6.(2016•某某)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7.(2016•东营)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利用了木炭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word故选A.8.(2016•某某)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沸点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热性【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判断物质的性质.【解答】解:A、熔沸点,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导热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11 /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梳理及学法探究知识结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的定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酒精灯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2 洗涤玻璃仪器。
中考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化学仪器(试管、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集气瓶)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药品做到“三不原则”,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课时安排课时,建议分配如下:本章教学共5 课时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实验室药品取用 2课时1.22课时化学仪器的使用1.31课时本章小结知识要点解读及学法指导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的自然学科。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具体运用:判断下列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4 21、铁生锈、石蜡融化 3、纸张燃烧、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6 7 8、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走进化学实验室2.211、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采用招气入鼻法);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②也不能随意丢弃③更不能拿出实验室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化学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①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仪器:镊子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药匙或纸槽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②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
(一倒二向三紧挨)步骤: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③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3、物质的加热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
(2)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
(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
(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
2.给试管中固体加热。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注意: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
3.蒸发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停止加热的时间: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体析出;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发、防止液滴溅出。
4.过滤和滤渣的洗涤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4、仪器的洗涤①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
②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
1.3、化学仪器的使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锥形瓶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 3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3、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①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③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⑤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⑥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4、烧杯: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5、量筒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6、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
(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4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127 四王志忠生物圈10月137 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 114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20X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 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