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赏析
古代诗歌赏析古代诗歌赏析(篇1)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及注释「翻译」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
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
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
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
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注释」东城:洛阳的东城。
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
“动地起”言风力之劲。
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
“萋”,通作“凄”。
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
“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
是健飞的鸟。
“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
“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
“局促”,不开展也。
“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感以及智慧。
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审美和情感表达,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为例,进行鉴赏与解读。
一、《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所作,写景描写简洁而形象。
诗中描述了白天的山势和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
而诗末两句“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追求进步、发展的主题。
通过登高望远的境界,诗人提醒人们不断前进,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是一首兼具景物描写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二、《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简短而含蓄。
诗中通过明月光影映照下的思绪,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的描写,将内心的孤独和乡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人以深入心灵的体验。
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豪迈之作,写景描写细腻而情感激昂。
全诗通过山岭急风、长江波浪翻滚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难与对时代的无奈。
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写自己多年来艰难的境遇,以及对颓败社会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字里行间表达了杜甫的壮志豪情与坎坷遭遇,并通过借景抒发自身的不满与愤怒。
四、《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之一,以其朴素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脱颖而出。
这首诗以冬日江畔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寂静与荒凉。
其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广袤而与世隔绝的感觉。
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则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人们在寒冷的冬日中坚守孤独的形象。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对练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专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在古代文学中,诗歌一直被视为最高形式的艺术表达。
古代诗人们以简洁的文字、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七言绝句。
王之涣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美妙的韵律,成功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的不止满足于现状的追求。
诗中作者以登高望远的方式,抒发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韵味悠远,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豁达开朗、气魄非凡的感受。
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简单的描述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乡情的思念之情。
从床前的明月到抬头仰望,再到低头沉思,通过景物的变化,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流动。
这首诗以其纯净的语言、朴实的感情,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三、《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雄奇的气势而著名。
诗中的景色变化和自然图景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揭示了人生的艰苦和诗人的苦难。
通过对山水、季节以及人事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苦恼,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和广阔的胸怀。
四、《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写的,以其浪漫激情、婉约多情而闻名。
词中以抒发离愁、思乡之情为主线,描绘了一个玉宇琼楼的仙境,展示了词人对人生离合、生死悲欢的思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
诗是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也不妨是惟美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仅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11、钓侣二章·其二皮日休〔唐代〕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翻滚的波浪拍在严陵滩上,溅起的水花似玉碎云崩。
钓罢归来,像严陵一样将渔具放在重叠的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烟浪打湿了船篷,身上寒冷,难以入睡,我只好拿来干蚌壳再添点有,点亮我渔灯。
2、七爱诗·李翰林(白)皮日休〔唐代〕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
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
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
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
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
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
刺谒戴接幂,赴宴著縠屐。
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忆。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
蓬壶不可见,姑射不可识。
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
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
3、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皮日休〔唐代〕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岚溪。
分明似对天台洞,应厌顽仙不肯迷。
绝壑只怜白羽傲,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樵处,或是秦人未可知。
高下不惊红翡翠,浅深还碍白蔷薇。
船头系个松根上,欲待逢仙不拟归。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21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 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 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 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读懂一首诗,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 读标题:诗歌题材
读作者 代 读注释
思想情感
诗
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意境)、事物 志向哲理
歌
读诗文 关键字(诗眼)词句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典故
8
7
6
5
4
3
2
1
干
即
送
羁托咏
边
山
谒
事
别
旅物史
塞
水
言
抒
怀
思言怀
军
田
志
怀
人
乡志古
旅
园
诗
诗
诗
诗诗诗
诗
诗
诗 歌 题
材
1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 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 、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抒情方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式
初中语文专题训练 第十三章 古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
初中语文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古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上篇专题精析一考纲解读《2012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简称《命题细则》)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中的第三项是古诗文阅读,其中第4点规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对应历年中考第23题。
这一条规定给我们这样的启示:1鉴赏的定位是“初步”;2鉴赏的难度是“浅易的”;3鉴赏的范围是古代诗词。
二考题回顾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
(5分)【08年中考】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
请作简要赏析。
(3分)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09年中考】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10年中考】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宋·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11年中考】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古代诗歌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部分包含:1)品评炼字艺术或“诗眼”;2)名句含意、情感以及表达效果理解分析;3)语言特色、风格概括评析一、语言风格1.质朴自然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语言质朴无华,但平淡中蕴含深意。
2.含蓄隽永不直接表露情思,而是将其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景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
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愉悦之感。
4.绚丽飘逸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
5.婉约细腻李清照《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6.幽默讽刺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7.雄浑壮阔气势雄厚磅礴,意境高远雄伟。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
8.豪迈奔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气势峥嵘;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的《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公认为第一豪放词。
9.沉郁顿挫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
2. 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
三、教学重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类和用法。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难点:1. 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准确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材料,包括诗人和作品介绍、诗歌全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引起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即诗人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讲解各种表达技巧的分类,例如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三、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和记录。
四、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具体的诗歌,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例如分析一首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写出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2.(2017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 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 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呢?
这首诗开始大半段只是平直叙述,毫无惊人之处;结尾却突起波澜,通过贫苦农民采地黄以换取 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以采地黄谋 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产生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之恨,也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 的不平等现象的不满。
3.(2016浙江,21—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答案 (1)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2)(6分)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 (1)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破口,可以从形式入手赏析其形式美,本题的突破口是对仗 与拟人的手法。可以从内容入手赏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所抒发的家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名句名篇 —读写结合,注重理解(完美整理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名句名篇—读写结合,注重理解未0614 0846专题十三名句名篇—读写结合,注重理解《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作,在《唐诗三百首》的五言律诗中,这首诗排在第二。
诗的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向引用率甚高,在思乡怀人的散文中时有所见,特别是到了中秋节,更是频频亮相于报刊,亮相于荧屏,甚至成了联欢晚会的会标用语。
然而,“海上生明月”往往误为“海上升明月”。
“海上生明月”一句,历代评论家认为是“意境雄浑阔大”的千古佳句。
人们吟诵着它,就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正从无垠的大海中腾涌而出,粼粼的波光闪烁通明,把天地之间映照成一片银色的世界。
“生”字堪称是全篇的诗眼,它点明了大海与明月的关系,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海上升明月”呢?虽然和“海上生明月”仅一字之差,而且“升”“生”二字读音完全相同,但给人的感觉却大不一样。
“升”只是就景写景,大海成了一个地点,一个背景,和月亮的关系显得模糊。
原诗中的那种壮阔、雄奇、灵动的气象因此大为减弱以至完全消失。
这可以说是点金成铁的一个实例。
诗无达诂。
也许在你看来,“生”字未必佳,“升”字未必不佳,那我们至少应该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引用必须忠实于原文。
查张九龄诗作的各种版本以及历代诗歌的各种选本,从未见有作“海上升明月”的。
一、真题体验1.(2014·湖北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4)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5)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6)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耳得之而为声,。
(苏轼《赤壁赋》)(8) ,到黄昏、点点滴滴。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一)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一)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版高考语文也不断升级优化。
在此次改革中,古代诗歌鉴赏成为了全国版高考语文的精品专题之一。
那么,该如何解析这一专题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考语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至关重要。
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深入掌握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意义内涵等多个方面,对于古代诗歌的三重意义(形式美、内容美、思想美)做到心中有数,悉心研究、揣摩、分析、鉴赏。
二、熟练运用鉴赏策略不仅需要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还要熟练运用鉴赏策略。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例如先了解诗歌的门类、形式、格式、体制等判断出诗歌的主题、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关注古代诗歌中的词汇、比喻、典故、节奏、音韵等特点,进一步解读诗歌的表现意义;还可以将不同的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诗歌间的联系、差异和推理过程。
三、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不仅是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于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验。
精通古代诗歌鉴赏不仅需要对于文化、历史有丰富的知识存量和理解深度,同时也需要熟练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推理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支撑。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方面的素养培养,努力提升全面素质。
总之,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的成功解析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多加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学科知识拓展,提升全面素质和思维水平,从而更好地面对全国版高考语文的各类挑战。
古代诗歌鉴赏——李杜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李杜专题(16道)一、大李杜专题——李白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夏别宋之悌①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②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昌)设宴送之。
②谷鸟:山中或水边的鸟。
“兴在一杯中”的“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李杜专题——李白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①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李杜专题——李白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闾丘处士①李白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②。
[注]①闾丘处士:李白友人,复姓闾丘,名不详,曾为宿松县令。
②茅茨:茅草盖的屋顶。
此指茅屋。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李杜专题——李白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钱征君少阳①李白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②,犹可帝王师。
[注]①征君:指曾被朝廷征召而不肯受职的隐士。
李白晚年,非常推崇年已八十余的征君钱少阳。
②渭水猎:指吕尚在渭水边垂钓,遇周文王,建立功勋。
2014年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粤题精讲 1.(2012 年广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
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
毫无疑问,文言文阅读材料(含选项中的材料)与课本知识 相关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运用课本知识的迁移意识,而
且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内知识,重视平时文言文的
学习。一方面,注重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现 象等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例如民 俗礼仪、音乐建筑、文人逸事等。
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 徊。(晏殊《浣溪沙》)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难度不大,不少考生能得满分。注意“涯”和“奈”字的写法, 注意(1)句和(3)句的句式。不要多字、漏字。 【参考答案】(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准确答题。文段中的加点 字和画线的句子一般都是难字难句,它也正是文后的命题依据,
通过前两遍的阅读分析,不少内容已经“理解”,但还需再读
第三遍,并对照研读题中所设问题,在珍视“第一印象”的基 础上,进行分析印证,以彻底解决所有难点。可呼唤“记忆”, 重温课本中学过的类似的字词的用法和句式;可借助狭义语境, 瞻前顾后,疏通“文气”;可借助选项,进行比较,验证选优; 可借助“注释”(有的文段后附有),解决相关文化常识和写作 背景问题;甚至还可以大胆猜测推断。 以上“三步法”告诉我们,阅读不只是读文,还要会读题。
山东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 十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十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1、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2: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4分)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村即事司空曙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诗的主体形象是一个。
(2分)(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说说理由。
(3分)4.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11分)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快乐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结尾“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快乐晴柔”两句,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小巧精巧、轻盈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入,没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反射下,将树阴资金投入水中,浓淡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护涓滴,才使它无声地缓缓奔涌;一个“快乐”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就是讨厌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出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存有浓郁的兴趣,常用清爽开朗的笔调,词藻通俗的语言,描写日常亲见的理想景物,尤其擅于抓取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构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著浓烈的生活气息。
梅花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晴昏鸦贫,毋疑翠羽之句。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品酒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
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
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送行王维回营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回去莫复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就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认为语句平淡无奇,然而仔细观察无味,却是词深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结尾两句故事情节、写下饮酒私宴,以问话引发下文。
三、四句就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试题A组2013年高考题1.(2013新课标全国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借用贺知章的故事,从表达技巧看,一是用典,一是对比。
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2013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4分)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炼字以及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1)根据上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提示可写出下句,“鳜”字易错。
(2)“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
(3)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
参考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3.(2013山东,14,8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第(1)~(2)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中的烟,其色如云白,把烟比喻成白云,写出了烟之白,之浓;“流来野寺前”,把烟比喻成水,写出了烟的动态美。
比喻、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之烟的特点,使诗句具有颜色美与动感美。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一幅山中夜景图,营造了静谧凄凉的氛围,为烘托诗人的心情作了铺垫。
“谁见无家客”一句是关键,无家,是因为诗人遭逢离乱,半生漂泊,所以痛彻心扉的思乡与回归之愁应是其不眠的真正原因。
参考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4.(2013福建,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绿”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把无形的“春风”形象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春风吹到树上树就绿了的奇妙动态变化。
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参考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颈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到家遇春燕、浣征衣的情景,表现对友人的关心眷念。
尾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在家摆脱了琐事杂务,终日临水闲居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艳羡。
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友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眷念。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5.(2013安徽,8~9,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该类题目,应首先把握诗歌意象,在此基础上,整合、概括诗人情感。
韦诗中的意象是: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
恬静的月色,人略显孤独。
赵诗中的意象是: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
凄冷萧瑟之景蕴含凄凉孤独之感。
同时两人对景物描写的差别体现了两人心境的细微差别。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步骤一般是:表达技巧+技巧分析+表达效果(含情感)。
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
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6.(2013湖北,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等内容。
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
上片中的“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进行具体分析。
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
在这两句中,“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
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参考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7.(2013重庆,12,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
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