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鲁艺”看中国现阶段音乐教育
浅析延安鲁艺音乐系
浅析延安鲁艺音乐系李姣姣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摘要:延安鲁艺歌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面鲜明旗帜,是“革命歌曲的摇篮”,本文通过对延安鲁艺音乐系的创立及其概况的梳理,试图全面了解延安鲁艺音乐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延安鲁艺;音乐系;歌曲提起延安鲁艺,恐怕人们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激昂的革命歌曲。
鲁艺创作的歌曲被群众广为接受和传唱,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敌斗志。
我们唱着这些歌曲,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倒了.“三座大山”。
今天,这些歌曲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充满战斗激情、民族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歌曲,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去奋斗。
一、延安鲁艺及其音乐系的创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失守,大批的知识分子纷纷向后方转移。
“绝大多数的音乐工作者,不管是在学院的、还是致力于‘左翼音乐运动的’,都先后在救亡抗日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纷纷投入了抗日宣传的实际斗争。
有些音乐家则奔赴陕北、晋察冀、内蒙、皖南、苏中等地,开展敌后根据地的音乐运动;有些音乐家则参加到各地自发组成的各种文艺宣传队,转战前线、后方进行抗日的宣传演出。
”[1]据统计,仅1938年5月至8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经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青年就达到2280人[2]。
在此时的延安,“已经聚集了相当一批文艺干部,又有着许多热爱文艺的青年。
”[3]并“已建立了许多培养适合于抗战需要的一般政治军事干部的学校(如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
而专门关于艺术方面的学校尚付缺如。
”“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
”[4]因此,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当时的延安是不容稍缓的工作。
于是在1938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联名发出《创立缘起》。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3月7日鲁艺发布“鲁字第1号通告”,宣布筹备工作就绪,并公布各负责人名单:副院长沙可夫(正院长暂缺),音乐系主任吕骥。
[5]1938年3月8日,延安鲁艺宣布学员已招满。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一、概述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织影响下,呈现出一种多元而富有特色的面貌。
它既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已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推动了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技艺传授,而是融合了艺术、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也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引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育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特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当代社会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音乐学习,学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国声乐的历史发展及教育意义
中国声乐的历史发展及教育意义
接触声乐中国还是较早的,在明朝就有传教士通过基督教给中国带了最早的声乐,但当时影响力有限,中国正式能叫做声乐是在二十世纪初,由于外来思想,政治,文化的入侵,对中国声乐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这个时期我们本民族的山歌小调花儿这些本民族唱法开始融入西方声乐的体系,出现了中国字的美声歌曲。
四十年代中国延安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第一部中国歌剧《白毛女》有一大批歌唱家,这就是声乐在中国的初期萌芽阶段。
四十年代后新中国成立,中国声乐同国家经济政治相同,有困顿也有突破,在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声乐作品也是大量涌现,为现代中国声乐铺清了道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同样中国声乐也是如此,不管是形式还是题材都比以往更加丰富精彩。
如今我们回到声乐一开始进入中国的探讨的模样--民族的?世界的?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现在叫科学的发声方法,就如同新文化运动,西方的文艺复兴一样,我们要更注重结果,观众觉得怎样好听,我们唱着不伤嗓子,这才是最重要的,民族唱法的有些不科学性,美声的国语与意大利语的差异性,这都需要我们加以去认识和把握的,我想答案已经渐渐命令了。
冼星海在延安鲁艺
冼星海在延安鲁艺作者:魏艳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 内容提要] 1938 年末,冼星海来到延安鲁艺,次年担任音乐系第三期系主任。
冼星海负责作曲理论和指挥法教学,组织各种音乐演出活动,帮助延安其他院校和文艺团体进行音乐培训。
冼星海继续探索音乐创作,指挥排演了一生中的杰作《黄河大合唱》,领导和推动了延安新音乐运动的发展。
冼星海的大合唱创作为我国大型声乐体裁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进一步开启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道路。
延安鲁艺时期,冼星海以其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创造了音乐生涯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 关键词] 冼星海/ 延安鲁艺/《黄河大合唱》/ 新音乐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8)04-0005-71937 年8 月,淞沪会战爆发,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在民族危难的紧迫时刻,冼星海毅然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二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后至汉口停留一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音乐科工作。
冼星海集作曲、指挥、教唱为一身,组织歌咏团体和各种音乐活动,用音乐和救亡歌咏活动鼓舞抗战,推动了以武汉为中心救亡歌咏运动的高潮。
然而,“三厅”的工作状态,让他苦闷不已,极大地限制了他的音乐创作。
在冼星海痛苦徘徊和面临去留选择问题的重要时刻,延安鲁艺音乐系师生集体签名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延安去。
于是冼星海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决定,选择到延安鲁艺。
1938 年11 月3 日,冼星海星海到达延安鲁艺,在“鲁艺”音乐系任教(翌年任系主任),开始繁忙的音乐教学、创作以及其他音乐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关怀下,冼星海很快融入到延安活跃的文艺生活中,强烈的革命热情和自由安定的新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
冼星海在延安鲁艺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延安鲁艺时期也成为他厚积薄发创造辉煌音乐家生涯的重要转折。
论延安“鲁艺”音乐的“红色经典”价值
的奠基之 作 。《 白毛女》 的成 功演 出, 在社会 引起 了巨大反
响, 虽然关 于创作手法 引起 了众 多争鸣 , 但毕竟 在我国歌剧
是新 型产物 ,创作者一边创作一边摸索着 中国新歌剧 的发
展道路。在陆续几年的争鸣 、 反思和改进的大讨论 中 , 中国
“ 鲁艺 ” 为新 中国的音乐创作 摸索出了一条独特 的道路 。延 安“ 鲁艺 ” 音乐 创作从抗 战歌 曲到大合唱 , 从 以秧 歌剧为 代 表的歌舞音乐 ,再到新歌剧 ,完 成了中国新音乐创作 的跨 越, 奠定 了我 国“ 红色经典 ” 音乐 的基础。
继创作 了大 型合 唱作 品《 生产 大合 唱》 《 黄河大合唱》 等。自
这两部作 品为起点 , 在延安掀起 了“ 合唱运动” 的热潮。之后
短短 的二 、 三年 间, 延安相继产生 了三十多部大 型的大合 唱 作 品。 冼星海 自己也认 为《 黄河大合唱》 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
“ 《 黄河》 歌 曲的创作 , 虽然 产生在物 质条件很 缺乏的延安 , 但 已经创立 了现阶段救亡歌 曲的新型歌 曲了。” 虽然此后 延安 “ 鲁艺 ” 时期创 作 的大合 唱作 品中 , 其 艺术成就 远没有
1 9 4 2 年5 月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 , 毛泽东 的《 讲话 》 为文艺工
作指 明了方 向 , 延安 “ 鲁艺 ” 的民间音乐研 究工作得 以深入 的发展 , 其 视野从收集 整理 民歌 扩展到说 唱 、 戏曲, 其 创作 从歌曲延伸到秧歌 剧 、 歌剧。此后 , 陕北大地上掀起 了“ 新秧 歌运 动 ” , 出现 一批新 秧歌 , 如秧歌 剧《 兄 妹开 荒》 《 夫 妻识
第3 5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延安鲁艺的少儿歌曲创作
延安鲁艺的少儿歌曲创作■王艺璇延安鲁艺建立时国内已经进入到全面抗战时期,同时国内还面对国共内战的困境,战时的特殊背景对当时的文艺发展,尤其是对音乐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歌曲都是紧密围绕时事背景所创作的。
抗日战争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斗争,男女老少都加入到复杂的战事当中,战争局势影响到文艺的发展也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
这一时期的儿童歌曲创作,与其它创作一样,作为创作重点之一,被很多作曲家重视。
一、少儿歌曲创作中国近代以来,人们对于少年儿童歌曲的关注和创作一直在进行当中。
从早期的“学堂乐歌”到专业音乐时期儿童歌舞剧的出现,都代表了儿童是文艺创作的关注点之一。
“学堂乐歌”时期的乐歌大都比较简单,是音乐发展中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
进入到专业音乐时期后,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洋音乐、民族器乐、音乐理论都相继发展起来,在儿童音乐创作中,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尤其突出,在当时十分受到人们追捧。
这一时期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关于儿童音乐的创作也没有停滞,在这时仍被广大音乐家所关注,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延安鲁艺的建立,是抗战文艺发展的一个标志,当时的音乐创作也是基于鲁艺这个平台得到宣传和普及的。
少儿歌曲在这一时期数量较多,例如《航空员》(安波词曲)、《打大刀》(安波词、刘炽曲)、《只怕不抵抗》(麦新词、冼星海曲)、《抗战童歌》(竹月词、冼星海曲)、《铲东铲东铲》(麦新词曲)、《小喜鹊》(贺敬之词、马可曲)、《跳鞋歌》(翟强词、李鹰航曲)、《日本鬼子我不害怕》(张寒晖词曲)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些作品是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有些作品只被收录在相关的文献当中,并不被大众所知,但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一)歌曲旋律与节奏、节拍上述的儿童歌曲是这一时期儿童音乐的一个缩影,这些儿童歌曲大致有着相同的特点。
1.歌曲短小,旋律简单,容易进行教学。
比如《儿童战歌》(邵子南词、周维峙曲)和《新年歌》(张寒晖词曲)都是由一个乐句构成的,十分短小。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对今日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对今日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1. 引言1.1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延安鲁艺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1943年,毛泽东曾提出了“文化的特殊重要性”的观点,强调文化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为了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成立了音乐系,逐渐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
鲁艺音乐教育以培养“三百人”,即三百名专门培养文艺人才的学员,为宗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员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不仅注重学术研究,还注重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培养一批具有艺术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人才,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的理念延安鲁艺音乐教育的理念体现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在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强调音乐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
鲁艺音乐教育强调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优秀音乐人才。
鲁艺音乐教育还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实现个性化的音乐教育目标。
鲁艺音乐教育倡导“德艺双馨”的教育宗旨,强调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在追求艺术的不忘初心,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传播美好音乐和文化,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的理念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对今日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延安鲁艺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其对中国音乐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
延安鲁艺音乐学院在延安时期创建,创始人为聂耳等,其音乐教育模式追求“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为宗旨。
沈阳音乐学院70年:鲁艺精神常在
沈阳⾳乐学院70年:鲁艺精神常在2019-10-29今年9⽉,沈阳⾳乐学院迎来70华诞。
这所诞⽣于中国⽂化摇篮――延安的⾼等艺术院校,秉承了鲁迅⽂艺学院的光荣传统。
她的历史,折射出中国⾼等艺术教育的历程,更可从中清晰地触摸到中国当代⾳乐发展的脉络。
5⽉23⽇晚,纪念同志《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6周年暨沈阳⾳乐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开幕式交响⾳乐会,在学院⾳乐厅隆重举⾏。
此后⾄9⽉25⽇庆典系列活动的4个⽉间,学院陆续举办校庆系列活动,包括50余场⾳乐会、各类讲学、学术报告、理论研讨会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国际艺术院校校长论坛同期举⾏。
9⽉2⽇,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沈阳⾳乐学院院长、男⾼⾳歌唱家刘辉,谈谈沈阳⾳乐学院⼈眼中的院庆70周年,以及这所院校对70年的思索。
在教师节之际,共同重温鲁艺精髓,呼唤教育真诚。
记者:沈阳⾳乐学院是⼀所具有光荣传统、地位特殊的学院,您怎样认识和看待这种良好传统?刘辉:学院的前⾝是创办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诞⽣在战⽕纷飞的抗战年代,是党创办的第⼀所⾼等艺术院校。
这种独特⽽鲜明的⽣命印记深深地烙刻在沈阳⾳乐学院的精神⽓质中。
学院的传统就是延安鲁艺的传统,那就是“根植民族,融⼊时代,砺炼品质,服务⼈民”。
70年来,这种精神和⽓质在每⼀代学院⼈⾝上从未褪⾊,每⼀位沈⾳⼈都为拥有这种光荣的传统⽽⾃豪。
记者:请简要介绍⼀下70年来,学院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刘辉:我们学院⾛过了延安鲁艺、东北鲁艺、东北⾳专、沈阳⾳乐学院四个历史时期。
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关⼼提议下成⽴,下设⾳乐、戏剧、美术和⽂学四个系。
鲁艺是顺应抗战和⾰命的需要⽽产⽣的,完全发挥了“⽂艺是⾰命的武器”的作⽤。
从1938年⾄1945年,可以称之为“延安鲁艺”时期,这⼀时期,⾳乐系取得的最⼤成就是在⾳乐创作⽅⾯,师⽣们共创作了400余⾸、部反映抗战和根据地军民的⾳乐作品,包括《黄河⼤合唱》《⽩⽑⼥》《凤凰涅磐》《延安颂》《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这些精品⾄今仍发挥着巨⼤的影响,成为代表20世纪中国进步⾳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人民而歌的延安鲁艺
为人民而歌的延安鲁艺为人民而歌的延安鲁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军政大学成立了一个以演出艺术为核心的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
它成为时代的烙印,创造了一段独特的艺术历史。
延安鲁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革命宣传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艰苦的条件下,延安鲁艺秉持着为人民而歌的初心,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也表达了社会进步的主题。
延安鲁艺在演出活动中注重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
他们通过表演各种话剧、歌曲、舞蹈等形式,深入人心地宣传党的理论,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
例如,话剧《白毛女》以山西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贫困农民白毛女的坚韧与勇敢。
通过艺术手法的精湛演绎,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苦难和斗争,同时也对共产党员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延安鲁艺不仅在舞台上呈现了精彩的作品,还将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他们开展了许多宣传活动,使用舞蹈、音乐等形式来普及革命理念和政策。
例如,延安鲁艺的艺术家们通过街头巷尾的演出,向人民讲述革命的故事,喜悦和希望的旋律回荡在延安的山川大地上。
这些生活中的艺术形式不仅让人民感受到了艺术的美丽,也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支持和参与到革命事业中。
延安鲁艺在延安时期的艰苦条件下,看似简陋的舞台背景和简单的服装道具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表演质量。
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展现出无限的艺术魅力。
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用心灵和激情向观众传递出最真实的情感和意义。
这种艺术精神正是延安鲁艺的魅力所在,他们用最真挚的表演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延安鲁艺的影响并没有止步于延安,他们的作品和艺术形式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延安鲁艺的舞剧、话剧、歌曲等作品通过发布会、巡回演出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了延安鲁艺的成就。
他们的作品深入人心,激发了人们参与革命和社会改革的热情。
延安鲁艺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以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学科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以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学科建设为例作者:冯志莲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冯志莲作者简介:冯志莲(1964~)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自1940年代“东北鲁艺”(“沈阳音乐学院”前身)建院以来,沈阳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
多年以来,由于受到“延安鲁艺”重视中国传统音乐(以下简称“传统音乐”)这一优良传统的影响,这门课在我院一直是一门骨干课程,并在国内一度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沈阳音乐学院传统音乐教学的历史,反思其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对当下传统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历史回顾1.第一阶段:1938-1980年间的传统音乐教学情况在国内,沈阳音乐学院是开设传统音乐课程比较早的一所院校。
从1938年“延安鲁艺”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至东北的“东北鲁艺”,到1952年的“东北音专”(真正系统化的传统音乐教学是这时开始的),再到1958年建立的沈阳音乐学院,传统音乐教学从早期短期的、非固定的授课方式,到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师资的变化。
从沈阳音乐学院来看,“延安鲁艺”时期进行传统音乐教学的师资,是由一批杰出的音乐家组成的,他们在没有前人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走出“小鲁艺”,奔向“大鲁艺”,通过深入田野采风等方法,汲取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开辟了传统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的先河;“东北鲁艺”、“东北音专”时期的师资也是以“鲁艺系”师生为主体构成的;1958年,沈阳音乐学院成立后,在原有的师资基础上,大胆地引进了民间艺人“走进来”,以辅助传统音乐的教学,如张玉梅从艺人刘桐玺学习东北大鼓,从艺人张鹤明学习山东琴书,周景春从靳文然学习乐亭大鼓,从骆玉笙学习京韵大鼓,从马增芬学习西河大鼓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960-1990年间,沈阳音乐学院传统音乐教学的骨干师资,也多是本院上世纪50年代培养出的学生。
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代音乐2018年第6期MODERN MUSIC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季惠斌[摘 要]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延安鲁艺时期形成的音乐文化对我国当代音乐创作思想影响至深㊂在音乐创作中贯彻和发扬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精神,不仅要关切群众生活的真正需要,创作出符合中国大众审美取向的作品;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音乐作品,不断推进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㊂当下的音乐创作,应以延安鲁艺精神为引领,坚持 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原则,实现我国音乐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的文化价值,逐步推进我国音乐文化的世界影响力㊂[关键词]延安鲁艺;音乐文化;音乐创作[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6-0006-02[收稿日期]2018-03-31[作者简介]季惠斌(1961 ),男,辽宁丹东人,博士,沈阳音乐学院院长㊁教授㊂(沈阳 110168) 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延安鲁艺时期形成的音乐文化对我国当代音乐创作思想影响至深㊂在强烈的民族意识的感召下,延安鲁艺时期产生了数量庞大的革命性音乐作品㊂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多作品已成为我国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为我国音乐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很多作品已成为音乐经典㊂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对我国新时代音乐文化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㊂一㊁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内涵1938年春,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战文艺的发展在延安创办了鲁迅艺术学院㊂使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的教育方针和培养战时革命文艺干部的教育目标,凸现出延安鲁艺不同于其他艺术院校的重要特征”㊂[1]作为鲁艺音乐系的领导,吕骥将鲁艺音乐系的教育方针定为: 研究进步(音乐)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国音乐遗产,接受并发展之;培养抗战音乐干部;推动抗战音乐运动的发展”㊂[2]在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逐渐产生了具有革命性㊁积极性㊁传统性㊁民族性的延安鲁艺音乐文化㊂在抗战思潮的影响下,鲁艺师生先后创作了歌剧‘农村曲“(李伯钊编剧㊁向隅作曲)㊁‘军民进行曲“(王震之编剧㊁天蓝㊁安波㊁韩塞㊁王震之作词㊁冼星海作曲)㊁三幕歌剧‘滏阳河“(塞克编剧㊁作词,冼星海作曲)㊁‘塞北的黄昏“(王亚凡编剧㊁刘炽作曲)等㊂歌剧内容讲述的基本上都是人民群众团结奋战㊁积极对抗侵略军的题材㊂曲调多建立在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上,但也不乏西方音乐作曲技法的融入㊂例如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军民进行曲“中就有很多段落有着很强的西方音乐风格,虽然与其他作曲家相比,旋律口语化不明显,但和声效果分明,特别是合唱段落的创作取得了良好的表演效果,这与作曲家留学法国有着很大的关系㊂1942年,毛泽东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产生了很多极具中国民族㊁民俗和地域特色的秧歌剧㊂在成千上万首秧歌剧中,最为突出的是‘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栽树“‘钟万财起家“等作品,题材内容紧密结合人民生活实际,反映的是朴实的劳动人民辛勤劳动㊁开创美好生活的现实景象㊂秧歌剧这一音乐形式创造性地综合了戏曲㊁舞蹈㊁曲艺㊁话剧甚至是文学等艺术的特点,剧中淳朴的民风以及欢快的氛围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因此受到了群众空前的欢迎和广泛热烈的传颂㊂除歌剧和秧歌剧之外,合唱艺术也在此时得到了蓬勃发展㊂在作曲家冼星海的引领下,鲁艺音乐系师生在短短几年里创作出了众多结构庞大的合唱作品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生产大合唱“与‘黄河大合唱“㊂其他的合唱作品还有‘九一八大合唱“(天蓝词㊁冼星海曲,1939)㊁‘吕梁山大合唱“(周军词㊁马可曲,1939)㊁‘保卫西北大合唱“(鲁艺音乐系集体创作,1940)等㊂这些合唱作品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抵抗日寇的信念,特别是‘黄河大合唱“至今仍有极大的影响力㊂二㊁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历史影响1952年鲁迅艺术学院的美术系与音乐系分别建立独立院校,音乐系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㊂至此,鲁迅艺术学院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㊂作为鲁迅艺术学院的 后裔”,沈阳音乐学院为鲁艺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㊂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成立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旨在传承延安鲁艺音乐文化㊁继承延安鲁艺学术传统㊁发扬延安鲁艺治学精神,是延安鲁艺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延伸和发展㊂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犹如一颗种子,在当代的发展中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㊂6延安鲁艺时期产生很多作品,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㊂例如,‘八路军大合唱“(公木词㊁郑律成曲,1939)问世后,其中‘八路军进行曲“迅速在抗日根据地传唱㊂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该曲曲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㊂ 多年来,这首军歌既是人民军队的形象写照,又是中国军队在庆典㊁仪式㊁阅兵㊁集会中的司礼乐曲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和人民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国新军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㊂[3]歌剧‘白毛女“(贺敬之㊁丁毅编剧,马可㊁张价㊁瞿维㊁李焕之㊁向隅㊁陈紫作曲)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通俗亲民的语言使得这部歌剧一经演出便得到广泛传唱,成为中国歌剧发展历史的开篇之作,至今仍是中国歌剧的经典作品㊂剧中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皆取材于中国本土民歌,并结合说唱㊁戏曲等音调特色㊂全曲的音乐都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基础之上,实现了作曲家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恰当的采集以及创造性创编的愿景㊂时至今日,歌剧‘白毛女“所产生的艺术成就仍然很难被超越㊂ 1951年,‘白毛女“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㊁京剧㊁芭蕾舞㊂苏联㊁印度㊁日本㊁波兰㊁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也曾翻译或排演过这部歌剧”㊂[4]这些作品的每一次上演,都是对那一时代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也是人们不忘历史㊁铭记教训,把握当下㊁共创未来的精神财富㊂三㊁延安鲁艺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一种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时代文化相容,从而进行文化再生产,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㊂延安鲁艺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㊂在与新时代音乐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延安鲁艺音乐文化中那些具有艺术价值㊁文化价值㊁教育价值,其中的文化基因应是我们必须传承和发展的㊂延安鲁艺成立后,冼星海担任音乐系 高级作曲班”的教学,培养出李焕之㊁李凌㊁梁寒光㊁李鹰航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㊂众多作曲家和鲁艺师生共同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群众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㊁卢肃曲)㊁‘南泥湾“(贺敬之词㊁马可曲)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等㊂时至今日,‘团结就是力量“‘南泥湾“等作品,至今仍在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中以各种形式上演㊂很多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作品,丰富了音乐形式,增添了演唱的色彩性,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依然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㊂延安鲁艺时期形成的音乐文化,对我国后续的音乐创作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㊂例如歌剧‘白毛女“以我国各地民间音乐曲调为素材㊁适当融入民族器乐㊁节奏上多运用变化板式,突出民族风格韵味的创作模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㊂在之后的歌剧‘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的创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白毛女“创作思想的延续㊂这些歌剧取材于民间,根植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曲调的选取和创作都仅仅围绕着中国民族音乐曲调特征,旋律朗朗上口,表演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性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原有音乐中的 革命性”随着文化的演变也悄然发生了变化㊂文化思潮的改变,音乐创作领域也相继出现了与时代相关联的作品㊂如歌剧‘情人“‘伤逝“‘阿里郎“‘党的女儿“等㊂作品的内容开始追求个人情感的展现,其抒情性增强;也有以战争为背景,但多展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变化㊂曲调的艺术性提升了很多,也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对于彰显民族音乐风格的诸多有益尝试㊂延安鲁艺时期的歌剧创作对当下中国歌剧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展现,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创造性运用应该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思维;中国歌剧的创作应结合时代,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歌剧创作更应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㊂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秧歌剧的创作在延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它的形式在当时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创新㊂ 把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独特乐曲形式 曲牌音乐和诸多民歌,按照表现内容的需要用在同一个剧目中㊂这是民间歌舞小戏的传统创作方法,内容是传统的,而形式是现代的㊂因此听众在欣赏它们时既能听到熟悉的旋律,又有焕然一新的感觉”㊂[5]当下,秧歌剧已销声匿迹,失去了它创作的土壤,但是秧歌剧的创作理念对当代来讲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㊂秧歌剧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将文艺与工农兵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音乐审美取向,促进了音乐的发展,让音乐在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得到真正的普及㊂目前我国音乐创作,在与时政的联系以及群众生活的联系上还是不够密切,若能真切地体会到大众的需要,从大众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才能创作出受到大众欢迎的优秀音乐作品㊂在中西音乐创作技法不断相融的今天,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人民大众的需要,在创作上坚持 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原则,才能实现我国音乐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将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精神融入到音乐创作实践之中㊂[参考文献][1]魏 艳.延安鲁艺音乐系教育体制初探[J].音乐研究, 2008(04):5.[2]魏 艳.延安鲁艺音乐系教育体制初探[J].音乐研究,2008 (04):6.[3]计晓华.延安鲁艺时期的合唱作品研究[J].乐府新声,2007(04):142.[4]计晓华.延安鲁艺时期歌剧研究[J].乐府新声,2007 (03):144.[5]计晓华.延安鲁艺时期秧歌剧的创作与启示[J].乐府新声, 2012(04):119.(责任编辑:崔晓光)7季惠斌: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延安鲁艺”看中国现阶段音乐教育
从“ 延安鲁艺” 看 中国现阶段音乐教育
摘 要:延安鲁艺在秉承中国早期专业音 乐教育的基础上 修养教育和音乐创作 ,不 能够输 出为大多数老百姓所喜欢的 诞生 , 而后 又在特定的社会历 史背景条件 下不断进 步发展 , 走 音乐形式及音乐作品 , 那么就不会有鲁 艺的成功 , 也不会有那 出了一条属 于 自己的独特道路 。鲁艺的存在也 注定添彩 于整 些脍炙人 口直到今天仍流行的经典之作 。 个 中国音 乐教 育史, 并对 中国近现代专业音 乐教 育形成影响。 一、 来 自鲁艺的启迪 关键词 : 鲁 艺 音 乐教 育 社会 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 回头来看 鲁艺 的成 功 ,她不仅是一 个教育体制的成功 , 更是一个 系统 的成功 , 说 明在这个 系统 中 我们在研究鲁艺 的同时不得不反 观一下现在 的中国音乐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做 到了成功 所需要 的配合 , 这 乃 至艺术教育, 这也应该成 为我们之所以研究鲁艺 的理 由。研 里面既包括鲁艺的教育方针 、 教育模式 , 还包 括她的教育精 神 究不应仅仅为停留在学术层面 ,而是希望能为中国的音乐教 等等环节 。 现在我们来谈鲁艺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 不 育 找到一条更适合更 宽阔的发展道路。 是要去比较我们哪里做的好 ,而是要看相 比于鲁艺我们哪里 做的差。 延安鲁艺当时能在硬件设施极差 、 社会环境混乱的情 关于社会背景的思考 鲁 艺 的诞 生可 以说 是 当时特定社 会历史 背景作 用 的结 形下生存发展并取得成功 ,恐怕今天 的我们 只有更多 的去归 果, 是 中国革命 的需要 。这点等同音乐来源 于社会生活 , 同时 结和关注她的精神 了。 也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道理。那 么在 2 1 世纪 的当今 中国, 我们 1 . 广纳 四海、 学风 自由 的音乐教育 机构又是否认 清此 时的社会背景 ,并能像延安鲁 延安鲁艺 时期 聚集 了大量来 自全 国各 地的知识青年 , 他 艺那样有效 的服务于 阶段 内的社会生活呢? 们把 中国新 文化 、 新 思想 、 新音乐 和外 国文化 、 外 国文艺 的丰 改革开放 3 0年来 , 中国从 未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急剧变 富信息 , 带进 了黄土高原上的荒僻小城延安。 但他们并没有躲 化 的阶段 , 我们也正处在一个信息高速接收 、 概念快速淘汰 的 进“ 象牙塔” 里 自成一统 , 而是努力学 习民间文艺的表达手法 , 阶段 。 于艺术而言就会表现在受众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和变化 , 以创作 出符合老百姓审美 习惯 的作品 。其实鲁艺这种强大的 受众层次分割不断细化 , 而且变化频率不断加快 。 作为今天 中 包容性是值得我们今天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高等院校所学 国的任何一个音乐教育机构 ,都不得不去面对这样现 实的社 习和借鉴 的。 尤其是艺术类教育 , 我们应该允许每一种性格的 会 时代背景 。社会生活的高速变迁必然会导致国民无法在短 存在 ,因为每一种性格的艺术升华都有可能创造 出一个新的 期内形成统一 的价值观 , 也必然会 出现整个精神层面 的浮躁 , 艺术作品甚至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如果用惯性思维 的角度去 从而受众 的艺术需求也就无可避免 的出现我们所不愿看到甚 扼杀 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性格 ,可能就会扼杀优秀 的作 至是想 不到的混乱局面 ,这种特点在我 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将 品或一个 大有前途 的人才。 开门办学广纳四海 , 无 包容何谈广 会持续。 音乐教育机构 的职能一是服务于社会 , 二是在服务于 纳 。 社会的同时引导受众逐渐走向正确 的艺术审美取 向,我们也 2 . 开拓 进 取 、 勇于 创 新 可 以称此为艺术价值观 。那么这就 出现 了两个问题 : 开创新音 乐教育体系和新音乐风格 是延 安鲁艺 给今天每 首先是 在 当今 的社会背 景条件 下我们 是要 服务还 是引 所音乐高等院校不不应忽略的重要启示。今天在市 场经济 导? 如果仅是服务未免有失音乐教育引导职能随波逐流之嫌 ; 条件下 , 作为音乐 院校在教授学生专业教育 的同时 , 是否也该 而如果在全民和全体音乐教育机构未形成统一 的艺术价值取 思考让学生们清楚如何将其所学走人社会后转化所用做些 什 向之前 , 仅凭一两所大学去引导受众又能有多少力量 ? 这是 当 么。 其次在新音乐风格方面 , 其实今天的音乐专业 院校不是创 前 中国音乐教育机构的尴尬所在 ,也是我们 每一个从事音乐 新太少 , 而是秉承太多 。我们可以继 承和发扬经典 , 但决不能 教育 的人该思考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艺术 教育 机构无 忘记创新 。 一个新的音乐形式可以开启一个流行 , 在社会进步 能, 而是社会时代背景造就的结果 , 其实 中国社会 在高速变迁 的大潮中要有着 自身的历史作用 。今天每一所音乐高等院校 的同时没有也没办法短期 内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没有一个 相 也应该鼓励创新 、 敢于创新 , 只要有创新精神就不愁没有传世 对统一的民族价值观就不要谈艺术价值取 向,受众对艺术需 经典的出现。 求也就必然多样和模糊。 3 . 理论塑人、 实 践 育 人 其次 , 在探讨 是服务顺从还是引导的同时 , 我们还要思考 延安鲁艺初期著名的“ 三三制” 是典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是到底 什么样 的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 、 是好音乐? 音乐教育 的教育实例 , 在重视理论 的同时更注重实践。 我们要思考 的是 和音乐生产需要定位 。音乐作为人类生活 的必然衍生 品必将 如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调整教育 方式 , 真 正做 到适合于 永远存在 ,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从中央院走 出的龚 现阶段 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的教育模式 。理论 与实践相结 琳娜之前一直耕耘 于传统路线 ,为什么唱出神 曲后才火遍大 合的教育方式的有效性从来都是被肯定认 可的 ,只是要懂得 江南北 ?二人转作 为一种地方 民族音乐表现形式 为什 么在票 在阶段 内寻找到适合 的方式方 法 , 这就是鲁艺 “ 一三制 ” l 留给 房高筑的时候我们现在这些正规院校却嗤之以鼻?当然这些 今天每一所音乐高等教育机构该有的思考。 鲁艺的成功不仅是培育 出一大批专业 的艺术人才和创造 问题的列举并不是要否定我们 目 前所从事的音乐教育形式和 音乐生产以及取得 的成就和对 民族的贡献 。只是要提醒每一 出了大量传世 的优秀作品 ,成功 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精神开启 个从事音乐教育 的人我们该 注意 的时代背景 ,以及在这种背 了新 中国艺术 教育新篇章的宝贵经验 。 直到今天 , 这些成功 的 景下该如何更好 的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形式 。在 当今偏浮躁的 教育经验都值得去探究和借鉴。 作者简介 : 李放 ( 1 9 8 5 一) 女. 辽宁沈阳人 。 沈阳音乐 学院 社会 , 我们要做 的是把复杂 的东西简单化 , 只有首先解决 了接 受才能谈及引导 , 如果只是一 味的专注于音乐形式本身 , 那将 艺 术学 院。 助教 研究方向 : 音乐社会学。 很难 打开群众市场。 今天 回头来看 ,如果在延安鲁艺时期 只注重纯粹 的音乐
鲁艺历史价值与当代音乐文化思考
鲁艺历史价值与当代音乐文化思考文/崔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在梳理中国音乐文化形态与构建学术理论的同时不难发现,鲁迅艺术学院(下称鲁艺)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大学,培养了众多革命音乐家,创作了至今依然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
时至今日,鲁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当代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鲁艺时期的音乐作品对当下文艺创作及文化积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我们在思考鲁艺历史价值的同时,反观当代音乐文化现象,鲁艺所开创的文化形态及历史意义,对我们当下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不同时期文化环境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又有什么差异?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鲁艺文化价值的接续性,透过历史看当代,透过本质看发展。
一、鲁艺的文化背景及历史意义鲁艺的建立不是偶然的,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创立的,鲁艺承担了重要的宣传与鼓舞职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四以后,中国新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歌曲、合唱、室内乐、儿童音乐、流行音乐、电影音乐等,各种音乐艺术的发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繁荣景象,也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出现。
但由于所处的时代原因,新音乐没有真正地走到基层当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伴随着工农运动等形势的发展,音乐形态与风格以及所面临的受众群体发生了变化。
同时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对音乐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后,一些至今依然流传的歌曲进入了中国,例如:《国际歌》《马赛曲》等,虽然数量上还不多,但是这些歌曲已经对那个时代的文艺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7年,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方崔健: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期刊编辑部主任、《音乐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36面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各个根据地巩固胜利成果。
另一方面,通过音乐等艺术形式,鼓舞士气,建立根据地的革命文化。
其中包括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左翼”音乐理论以及后来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等。
各个地方别开生面的根据地音乐文化,对当时的革命发展起到了宣传与推动作用。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On music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in Yan’an
Luxun art academy
作者: 王丽虹[1]
作者机构: [1]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5-1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为鲁艺)音乐系,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其人才培养有着广阔的战略视野。
为了储备革命音乐力量,鲁艺音乐教育不仅立足当前,为抗战培养人才,也放眼长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建设培养储备人才;不仅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也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改造;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
延安鲁艺精神对现代音乐教育的指导意义
艺术论坛宋冬寒冯文鹂延安鲁艺精神对现代音乐教育的指导意义摘要:鲁艺音乐作为延安鲁艺四大重要专业之一,其传承和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养强、业务精良、作风良好的艺术文化干部,创作出大批高质量艺术文化作品,不仅是抗日战争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也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开创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先河。
对延安鲁艺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其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指导意义,进而把握音乐艺术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延安鲁艺精神当代艺术音乐教育指导意义延安鲁艺正式创立于上世纪30年代末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鲁艺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迁往东北地区,对陕西和东北地区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而鲁艺音乐作为延安鲁艺四大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传承和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行业兴盛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创作了大量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艺术作品,不仅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鲁艺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延安鲁艺精神对现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性相关,对鲁艺音乐教学实践进行指导,能够促进我国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下面本文就对延安鲁艺精神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促使现代音乐教育自觉弘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鲁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精神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衍生,这一精神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通过相应的精神约束和精神支持促使音乐教育得意成功发展,进而促使现代音乐事业建设获得相应的精神力量。
延安鲁艺音乐诞生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和成长。
在当时抗日战争的社会大背景下,人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由于音乐艺术的发展对器材、教育和场地等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所以在极端刻苦的条件下,延安鲁艺精神凭借其对革命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自行利用当地仅有的资源创造条件,开展音乐教育、学习和创作,在战争使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成就,使我国音乐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对于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有人还存有一定的偏见。一种偏见认为政治唯
Copyrigh一t,©要博求看把政网治运w动w的w.规b律o机ok械a地n运.c用o到m艺.c术n上.,即Al“l左”Ri的g偏h见ts;另R一es种e偏r见ved.
第三学年
每科上课
授课小时
时间总计
课目
1
2
1
2
1
2
60
中国近代史
60
60
中国新文艺思潮史
60
60
西洋近代史
60
60
①②李谷业 音道 、著 石马《 振列吕 铎主骥 合义评 编传 《》 东,北北现京代:音人乐民史音料乐》出第版二社辑,(20鲁01迅年文6艺月学第院61历0版史:文第献5)8,页19。86 年 8 月:第 82 页。 60
政治经济学 苏联文艺
抗战艺术的一般问题
文艺思潮
唱歌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始至终,从第一届至第六届,鲁艺音乐系都非常重视培
养学员的政治素质与理论素质。这些课程中,《列宁主义》由杨松讲授,《中国文
艺运动》和《艺术论》由周扬讲授,《苏联文艺》由沙可夫讲授,《中国革命问题》
由李卓然讲授,《辩证法》由艾思奇讲授。另外还开设了《军事常识》、《社会科学》、
抗战初期来到延安的人员中,有很多音乐家和音乐青年。他们中很大一部分 人先后进入鲁艺音乐系学习和工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新型 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鲁艺音乐系创建之初,其教师群体就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 教师的基本特征。在那个时代,一般大学的教师往往身处宁静的大学校园,在讲 台、书斋或实验室,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科 学的学术研究,处于革命运动的中心之外。他们对政治话题与政治集团,一般都 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回望鲁艺初心 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沈阳音乐学院“鲁艺音乐文化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侧记
回望鲁艺初心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沈阳音乐学院“鲁艺音乐文化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侧记李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8年4月成立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艺术院校,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承载着特殊使命培养出的革命音乐家创作出繁多优质的经典作品,无论从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探索等多个方面都为中国音乐文化建设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延安鲁艺标志着红色革命音乐的开端,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沈阳音乐学院作为延安鲁艺的后裔同样流淌着红色血脉,时刻铭记历史使命,继承发扬鲁艺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沈音承接着巨大的艺术财富,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用好红色艺术资源、赓续红色艺术血脉。
2021年4月9日,由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与沈阳音乐学院共同举办的鲁艺音乐文化学科建设与发展交流座谈会在沈阳音乐学院召开。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2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由沈阳音乐学院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秘书长王鸿立主持。
围绕“鲁艺音乐文化学科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分别就如何更好地传承鲁艺精神、弘扬鲁艺文化,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鲁艺学”,培养传承鲁艺精神的专业人才等问题发表意见。
一、活化红色文化,增进鲁艺史料文物的保护与文献资源的利用,用文艺的语言传承鲁艺精神。
红色文化蕴含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影响,弘扬红色文化,尤其应该着重加强青年一代的培育和引领。
无论是研究鲁艺史料文物还是学习文献资源,史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永远是最关键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鲁艺学科探求方面,当下存在的问题如延安鲁艺时期的人物大多已经作古,东北鲁艺时期的亲历者也多为耄耋之年,而他们的经历以及资料也会随着他们消逝在这历史长河中,所以在研究与学习鲁艺音乐文化史料价值时也会促使我们抓紧进行抢救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延安鲁艺观后感300字
延安鲁艺观后感300字
观看了《延安鲁艺》这部记录片后,我记忆犹新。
这部记录片使我懂得了中国艺术是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始的。
它是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院。
它为党,为国家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同是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经典作品。
为新中国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从纪录片中我们了解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名族存亡时期为祖国培育了大批艺术人才,为新中国的文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中央艺术学院继续传承了鲁艺精神,将无数革命青年胸怀祖国、前赴后继的鲁艺精神薪火相传!
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震撼!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点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鲁艺的价值与当今社会下鲁艺传承
鲁艺的价值与当今社会下鲁艺传承■刘莹一、沈阳音乐学院与“鲁艺”鲁迅艺术学院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沈阳音乐学院作为发展至今,已经是一所综合型高等音乐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在其发展过程中,光荣的革命精神是历代师生情感、价值观念的重要维系,秉承着鲁艺“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八字校训,无数音乐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实践自身价值,为国家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沈阳音乐学院开设有作曲、钢琴、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声乐等多个学系,各专业都有音乐干部进修班,致力于培养一流的音乐人才和师资队伍。
在具体的音乐研究及教学活动中,则秉持着对革命精神的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进行到底。
以“鲁迅”的名字,将这所音乐艺术院校与党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人民、对艺术的热爱,继承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1]。
二、从鲁艺历史沿革谈对鲁艺的理解(一)历史沿革鲁迅艺术学院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包括1938年时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6年时的东北鲁迅文艺学校、1953年时的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以及1958年以后的沈阳音乐学院。
这四段相互衔接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抗战时期文艺精神的重要传承史。
1938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倡导下,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正式成立,开设专业主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并设有音乐研究室、实验剧团。
受战争时期的影响,当时学制还未固定,每期学生的学习时间较短,主要为短期训练班形式,主要目的是培养文艺干部。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延安鲁艺快速汇聚了大批国内著名音乐人,包括冼星海、李焕之、贺绿汀等,短短七年培养出八百余名毕业生,为各抗战根据地文艺工作提供了中坚力量。
包括《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延安颂》、《白毛女》等经典作品,都是由这个时期的延安鲁艺师生创作和演出的。
抗战胜利以后,鲁艺虽然经历了多次变迁,但是其革命传统始终能够得以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延安鲁艺”看中国现阶段音乐教育摘要:延安鲁艺在秉承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诞生,而后又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不断进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鲁艺的存在也注定添彩于整个中国音乐教育史,并对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形成影响。
关键词:鲁艺音乐教育社会
我们在研究鲁艺的同时不得不反观一下现在的中国音乐乃至艺术教育,这也应该成为我们之所以研究鲁艺的理由。
研究不应仅仅为停留在学术层面,而是希望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找到一条更适合更宽阔的发展道路。
一、关于社会背景的思考
鲁艺的诞生可以说是当时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作用的结果,是中国革命的需要。
这点等同音乐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道理。
那么在21世纪的当今中国,我们的音乐教育机构又是否认清此时的社会背景,并能像延安鲁艺那样有效的服务于阶段内的社会生活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我们也正处在一个信息高速接收、概念快速淘汰的阶段。
于艺术而言就会表现在受众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和变化,受众层次分割不断细化,而且变化频率不断加快。
作为今天中国的任何一个音乐教育机构,都不得不去面对这样现实的社会时代背景。
社会生活的高速变迁必然会导致国民无法在短期内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也必然会
出现整个精神层面的浮躁,从而受众的艺术需求也就无可避免的出现我们所不愿看到甚至是想不到的混乱局面,这种特点在我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将会持续。
音乐教育机构的职能一是服务于社会,二是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引导受众逐渐走向正确的艺术审美取向,我们也可以称此为艺术价值观。
那么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在当今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我们是要服务还是引导?如果仅是服务未免有失音乐教育引导职能随波逐流之嫌;而如果在全民和全体音乐教育机构未形成统一的艺术价值取向之前,仅凭一两所大学去引导受众又能有多少力量?这是当前中国音乐教育机构的尴尬所在,也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人该思考的问题。
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艺术教育机构无能,而是社会时代背景造就的结果,其实中国社会在高速变迁的同时没有也没办法短期内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民族价值观就不要谈艺术价值取向,受众对艺术需求也就必然多样和模糊。
其次,在探讨是服务顺从还是引导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的是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是好音乐?音乐教育和音乐生产需要定位。
音乐作为人类生活的必然衍生品必将永远存在,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从中央院走出的龚琳娜之前一直耕耘于传统路线,为什么唱出神曲后才火遍大江南北?二人转作为一种地方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为什么在票房高筑的时候我们现在这些正规院校却嗤之以鼻?当然这些问题的列举并不是要否定我们目前所从事的音乐教育形式和音乐生产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对民族的贡
献。
只是要提醒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人我们该注意的时代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该如何更好的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形式。
在当今偏浮躁的社会,我们要做的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只有首先解决了接受才能谈及引导,如果只是一味的专注于音乐形式本身,那将很难打开群众市场。
今天回头来看,如果在延安鲁艺时期只注重纯粹的音乐修养教育和音乐创作,不能够输出为大多数老百姓所喜欢的音乐形式及音乐作品,那么就不会有鲁艺的成功,也不会有那些脍炙人口直到今天仍流行的经典之作。
二、来自鲁艺的启迪
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回头来看鲁艺的成功,她不仅是一个教育体制的成功,更是一个系统的成功,说明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做到了成功所需要的配合,这里面既包括鲁艺的教育方针、教育模式,还包括她的教育精神等等环节。
现在我们来谈鲁艺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不是要去比较我们哪里做的好,而是要看相比于鲁艺我们哪里做的差。
延安鲁艺当时能在硬件设施极差、社会环境混乱的情形下生存发展并取得成功,恐怕今天的我们只有更多的去归结和关注她的精神了。
1.广纳四海、学风自由
延安鲁艺时期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他们把中国新文化、新思想、新音乐和外国文化、外国文艺的丰富信息,带进了黄土高原上的荒僻小城延安。
但他们并没有躲进“象牙塔”里
自成一统,而是努力学习民间文艺的表达手法,以创作出符合老百姓审美习惯的作品。
其实鲁艺这种强大的包容性是值得我们今天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高等院校所学习和借鉴的。
尤其是艺术类教育,我们应该允许每一种性格的存在,因为每一种性格的艺术升华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作品甚至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如果用惯性思维的角度去扼杀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性格,可能就会扼杀优秀的作品或一个大有前途的人才。
开门办学广纳四海,无包容何谈广纳。
2.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开创新音乐教育体系和新音乐风格是延安鲁艺给今天每一所音乐高等院校不不应忽略的重要启示。
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音乐院校在教授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是否也该思考让学生们清楚如何将其所学走入社会后转化所用做些什么。
其次在新音乐风格方面,其实今天的音乐专业院校不是创新太少,而是秉承太多。
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经典,但决不能忘记创新。
一个新的音乐形式可以开启一个流行,在社会进步的大潮中要有着自身的历史作用。
今天每一所音乐高等院校也应该鼓励创新、敢于创新,只要有创新精神就不愁没有传世经典的出现。
3.理论塑人、实践育人
延安鲁艺初期著名的“三三制”是典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实例,在重视理论的同时更注重实践。
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调整教育方式,真正做到适合于现阶段的“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的有效性从来都是被肯定认可的,只是要懂得在阶段内寻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这就是鲁艺“三三制”留给今天每一所音乐高等教育机构该有的思考。
鲁艺的成功不仅是培育出一大批专业的艺术人才和创造出了大量传世的优秀作品,成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精神开启了新中国艺术教育新篇章的宝贵经验。
直到今天,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都值得去探究和借鉴。
作者简介:李放(198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