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

(板书:追寻)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

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篇一: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字词教学本课的“延、昔、笋”等7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

其中“炕”是后鼻音,“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阅读理解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其次对于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

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3、表达运用这首诗中第一、二小节语言优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范例,尝试仿写。

注意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你,什么地方的什么”。

1、预习提纲(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谈话: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

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2、教师范读。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迁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对延安的赞美和敬仰。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理解延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延安的历史背景和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在情感方面,学生可能对延安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延安的伟大历史地位,激发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延安的历史变迁和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延安的赞美和敬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延安的历史变迁和伟大成就。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延安的赞美和敬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与延安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了解。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延安的图片,让学生对延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迁和伟大成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仔细观看,稍后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谁来说说看 ?师∶哦,你说你看到了宝塔山,知道它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你曾经和爷爷去延安旅行时见过它。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过目不忘啊,请坐。

师∶嗯,你也有想说的。

你知道南泥湾,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展,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师∶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看来课下没少读书,请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通点啊 ?师∶被你们发现了,它们都在陕西省延安市。

师∶延安可是有名的红色圣地,我们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很多影响中国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

那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祁念曾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一起走进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一遍课题。

师∶老师听到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字音,"延安"的"延"是前鼻音,读yan,来,我们再读一次。

好,这次读准确了。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谁来分享下你对延安的了解?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没错,延安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所在地。

师∶还有吗 ?师∶嗯,是我们国家的革命圣地,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师∶看来你认真预习课文了,请坐。

师∶除去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

也是一部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师∶好,老师读完了,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3.能够运用语音、语调、语气等表演手段,生动地朗读诗歌。

4.培养学生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情感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诗歌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难点1.理解并表达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表演手段生动地诠释诗歌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2.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配乐和音响设备。

4.表演服装和道具。

5.制定的课堂教学流程和分工。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延安的风貌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集体跟读,理解诗歌的意义。

3.播放配乐,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三步:表演展示(2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表演,展示诗歌内容和情感。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表演技巧。

第四步:讨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表演体会和感想。

2.引导学生思考延安对于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步:评价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延安的重要性和建设。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朗读诗歌,还能深入了解延安的历史意义,培养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表演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六、课后作业1.总结今天课堂中表演过的诗歌,写下自己对延安的理解和认识。

2.为延安画一幅插图,展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以上就是本节课《24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优质教案设计,请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延安,感受延安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追寻延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诗中描绘了当年红军在延安的战斗生活,展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延安精神对人们的激励和鼓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使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理解:诗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境性,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延安精神的传承: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延安颂》歌曲,引导学生回顾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探讨延安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5. 朗读与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延安精神对学生的启示和鼓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2. 诗歌内容:描绘当年红军在延安的战斗生活,展现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

这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旨,通过对延安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延安颂》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的精神风貌。

(2)简介延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1. 课文内容2. 诗歌意境3. 作者情感4. 诗歌鉴赏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搜索关于延安的历史资料,了解延安精神。

4. 以《我心中的延安》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对延安的追寻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中涉及到一些历史背景和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 诗歌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感悟,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的追寻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延安的美丽风光和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延安的追寻之情。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朗读感悟:学生代表朗读诗歌,通过朗读表达出诗人对延安的追寻之情,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感悟。

5. 知识讲解:教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6. 情感升华: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2. 诗歌作者:XXX3. 诗歌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朗读感悟4.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追寻之情,培养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 写一篇关于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延安的追寻之情。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描绘作者对延安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迁和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眷恋和向往。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延安这个地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延安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对于一些生词和句子,需要通过讲解和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感。

2.讲解法:对于一些生词和句子,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和句子等。

2.相关图片和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延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第【1】篇〗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歌,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学习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延安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习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具学具准备:1. 诗歌文本。

2.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延安的风景和历史。

3. 朗读诗歌的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延安的风景和历史,引导学生对延安产生兴趣。

2. 朗读诗歌: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3. 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5. 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延安的敬仰之情。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

板书设计:1. 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2. 诗歌内容: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3. 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景象,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延安的短文,表达对延安的敬仰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扬延安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资源•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原文及注释。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含延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旧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延安的短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延安的历史氛围和革命精神。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吗?为什么我们要追寻延安?”3.引入课题:介绍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作者和背景,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和注释,认读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读法,解答学生遇到的生字新词问题。

利用生字新词卡片进行重点讲解,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朗读指导: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初步感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分段讲解:教师将诗歌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每部分的大意和重点词句。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例如,可以将诗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节):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和向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重点)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难点)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点名学生展示搜集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延安并理解延安的文化内涵。

导语: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

她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

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革命从这里席卷全国。

大家在课下一定找到了许多与延安有关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什么?提示: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是追寻延安精神,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学生在此时只要把握住“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这一要点即可,如果找到最后一小节补充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更好。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标出诗的韵脚,明白本诗押的是什么韵。

明确:全诗押的是ɑnɡ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是ɑnɡ韵(第5节为一、四句),韵脚有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点名学生带头朗读、识记,同桌互相听写,教师相机指导。

识字方法:“茅、烧”等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进行理解;“昔、延”等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圈画的重点词语。

A.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提示:教师播放“雨后春笋”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竹笋生长的快速,再联系课文原文,想象高楼大厦层出不穷的画面,从而理解词义。

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还可以运用在什么场景里,让学生真正掌握词语的意思。

指点学生明白“满目琳琅”其实就是“琳琅满目”,作者调换词语顺序是为了押韵,这在诗歌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点关注诗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及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 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以及追寻它的什么。

二、学习生字,初读全诗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出示,见《倍速学习法》P4-P8。

(1)检查“延、昔、茅、炕、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延”读 yán,避免读成 tíng。

“媚”读 mèi。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预设:全诗押的是ang韵。

3.再读全诗,交流:诗人在追寻什么? 出示: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1)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请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

(2)边讨论边交流:从“南泥湾开荒”明白了什么?“南泥湾开荒的镢头”代表什么?预设:短短三年,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遍地牛羊、处处庄稼的“陕北的好江南”。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生: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二。

检查预习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生: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三。

自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

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提问题。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生:交流。

四。

朗诵感悟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

生:讨论朗诵设计。

朗诵,评价。

五。

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内在顺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程序:课前交流:名人勤奋成功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白文体特征。

1、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4.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题,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是学生学习延安精神,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革命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处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于革命历史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延安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课文:准备好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延安的自然风光。

然后,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延安的精神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和词串,体会诗歌压韵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诗歌的主要故事和人物,领会延安精神的内含和现代意义。

3.通过品读诗歌,发现诗歌创作特点,学习运用排比等手法,创作诗歌。

教学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诗歌的主要故事和人物,领会延安精神的内含和现代意义。

2.通过品读诗歌,发现诗歌创作特点,学习运用排比等手法,创作诗歌。

【设计理念】《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了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延安精神仍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整首诗节奏明快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在语言表达上,诗歌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使得诗歌的爱国情感饱满,读起来铿锵有力。

本课为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以学为本”的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可以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结合资料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及背后蕴含的精神,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诗歌铿锵有力,富含爱国情感,教学中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歌,对比发现,抓住排比这一特色,给学生一定的事件、人物为抓手,引导学生创作排比诗句。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朗诵诗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从同学们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这首诗的喜爱。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电脑显示):1.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2.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后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首诗为什么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生:因为它押韵。

师: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呢?生:它押的是“ang”韵。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诗的韵脚?诗的什么地方需要用韵脚呢?生: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

24《延安,我把你追寻》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延安,我把你追寻》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延安,我把你追寻》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和分析,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诗歌的内涵。

2. 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诗歌文本。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齐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二、朗读与理解1. 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互相交流感受,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感悟与表达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诗歌所传递的价值观。

四、拓展与延伸1. 教师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 学生讨论如何将诗歌中的精神传承下去,结合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诗歌中的精神。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

2.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写一篇关于诗歌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延安,我把你追寻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字词教学本课的“延、昔、笋”等7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

其中“炕”是后鼻音,“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阅读理解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其次对于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

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3.表达运用这首诗中第一、二小节语言优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范例,尝试仿写。

注意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你,什么地方的什么”。

1.预习提纲(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谈话: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

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2.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

(追寻延安精神)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使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3.学生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1)学生认真朗读,指名学生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为下一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把诗分为三个部分,整体感知,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个整体印象。

三、学习第1~2小节1.自由读第一部分。

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的灾荒,给边区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

南泥湾在延安的东南,距延安约45公里。

这里虽然人烟稀少,满目荒凉,但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于耕种。

1940年秋,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杨家岭讲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杨家岭发表,使延安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源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号召下,延安鲁艺及文化界走出去、下基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3.小组交流,师生汇报: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诗歌的第1小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

第2小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

“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

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在朗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两个词语时,语速放缓,第2小节中四个“追寻你”,在朗读时前三个语速逐步加快,声调逐步上扬,到最后一个时,可以放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比喻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追寻延安精神是多么迫切。

四、学习第3~4小节1.学生自读自学第3~4两节,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课件出示: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2.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2.学生自由阅读,画出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的句子,教师讲解点拨:“一排排”“一件件”说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描写了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朗读时,第3小节中“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4小节中“毫不犹豫地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个短语需要重读,语速放慢。

诗的第3、4两节写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教学第3~4小节诗,以两个对比来突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而且还需要继承发扬。

教学时,要求学生动嘴读一读,动手画一画,动脑评一评,这样的学习才是扎实的。

五、品读第5~6小节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学生读句子: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3.教师小结:诗的第5~6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第5小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第6小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开头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

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4.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煌、翔”是后鼻音。

朗读时要释放出情感,把追寻延安精神的急迫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最后两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明确地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延伸。

六、总结扩展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谈谈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也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精神。

诗歌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诗主要表达特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以及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一、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并思考。

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突破难点。

可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可以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看图引申到深层次的思考。

二、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诗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追寻你……”“像……”,学习这些句式时可以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把解答第一个问题“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课件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深切的体会。

在学生基本弄清第一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放”的方式,然后按照学习前一部分的方法自主学习。

三、不足之处。

教学中对于“南泥湾开荒”的解释过多,没有抓住重点,让学生反而无所适从,失去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