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文阅读入门
文言小短文训练含答案
文言小短文阅读训练(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词句】 1.适见一人 2.咸以为是 3.登不听 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词句】(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正等乃释。
注释:追,传诏。
狱典,狱吏。
使人,使者。
推勘,审查核对。
【词句】(1)收禁拷掠(2)密遣狱典觇之(四)刘崇龟换刀唐刘崇龟,镇南海。
有富商子泊船江岸,见一高门中有美姬,殊不避人。
因戏语之曰:“夜当诣宅矣。
”亦无难色,启扉待之。
忽有盗入其室,姬即欣然往就。
盗谓见擒,以刃割之,逃去。
富商子继至,践其血,污而仆,闻颈血声未已,觉有人卧地,径走至船,夜解维遁。
其家踪迹,讼于公府。
遣人追捕,械击考讯,具吐情实,惟不招杀人。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文白对照) 短文三十一篇(二)
(九)邹与鲁哄 /view/2029803.html?tp=0_10[阅读提示]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
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 1 ,穆公 2 问曰:“吾有司 3 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4 也。
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 5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 6 则可也?”孟子对 7 曰:“凶 8 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9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10 四方者,几 11 千人矣;而君之仓廪 12 实 13 ,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14 ,是上慢 15 而残下 16 也。
曾子 17 曰:”戒之戒之!出乎尔 18 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 19 也。
君无万焉 20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21 矣。
“ 注释:1 哄:斗,交战。
2 穆公:邹国国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
5 疾视:恶狠狠地看着。
6 如之何;怎么办。
7 对:回答。
8 凶:荒。
9 转:抛弃。
10 之:往。
11 几:几乎。
12 仓廪lìǖ:粮仓。
13 实:充实。
14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8 尔:你。
19 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 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十)卖柴翁殴宦者/view/2043175.html?tp=0_10[阅读提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高一学年文言文小短文阅读训练(2)
高一语文文言小短文阅读初级训练(一)(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1、孙登遇到了什么事?2、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3、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适见一人2.咸以为是3.登不听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1、问题:贾人和主人,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谁受到了怀疑?为什么?2、思考:柳庆如何问案?(提示:注意标题。
)3、评述:凡诬服之词必有疑窦,故“庆问而疑之”,然郡县为何不能发现疑问呢?搞逼供信的人往往自以为破案有术,孰知逼供之下必有冤魂!4、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文言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初一)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训练(初一)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 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 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翻译句子。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短文5篇
小短文五篇一【原文】董阏于为赵上地守。
行石邑山中,涧深,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
使吾治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之?”【注释】[1]本篇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题目是后加的。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重要著作,除个别篇章外,均为韩非所作。
全书五十五篇,十余万言。
董阏(yān 烟)于:一作董安于,春秋末晋人,赵简子家臣。
上地:上党地区的别名,地在今山西境内。
当时韩、赵、魏三家各有上地的一部分。
守:郡长官。
[2]韩非:本韩国贵公子,与李斯同为荀况弟子,战国末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3]行:巡行。
石邑:晋地名。
[4]其旁乡左右:深涧附近居住的人。
[5]尝:曾经。
[6]狂悖(bèi倍):精神失常。
悖,惑乱,糊涂。
[7]喟(kuì愧)然:感慨的样子。
太息:长叹。
[8]莫之敢犯:没有人敢违犯它。
莫,没有谁。
之,指代上文的"吾法",是"敢犯"的宾语。
[9]何为不治:怎么会治理不好?何为,为何,怎么。
【简评】本篇用寓言的方式说明法家严刑酷法的主张,虽然不是直接的说理或论辩,但明切犀利、冷峻峭拔的文风仍然有所表现。
【译文】董阏于做了赵国上党郡的郡守。
一次巡视石邑山时,见山涧很深,峻峭如墙直立,有百仞之深,于是便问居住在山涧附近的人说:“有人曾经进入过这山涧下面吗?”乡里人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说:“有婴儿、痴呆聋子、精神错乱的人曾经进入过这个山涧下面吗?”乡里人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说:“有牛马狗猪等动物曾经进入过这个山涧下面吗?”乡里人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感慨地长叹说:“我能治理了。
让我治理而且没有宽赦,就象进入这个山涧必死一样,那么就没有人敢犯法了,怎么会治理不好呢?”二【原文】卫灵公之时,弥子瑕有宠,专于卫国。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与练习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与练习1. 技巧- 词义推测: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出它的大致意思。
关注文中核心词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的结构,有助于帮助理解词义。
词义推测: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出它的大致意思。
关注文中核心词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的结构,有助于帮助理解词义。
- 独立思考:阅读文言文时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考作者表达的意图和要传达的信息。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和分析。
独立思考:阅读文言文时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考作者表达的意图和要传达的信息。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和分析。
- 背景知识:研究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
背景知识: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
- 缩写和词序:文言文中常见的缩写和特殊的词序也需要注意。
研究一些常用的缩写和词序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义。
缩写和词序:文言文中常见的缩写和特殊的词序也需要注意。
学习一些常用的缩写和词序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义。
2. 练1. 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并回答问题:庄子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其卧与?问题:- 庄子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2. 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并回答问题:昔者庄子傲世,与世人客共说。
趋者进曰:“世有人其瓢泼而善者乎?”傲曰:“否,今之世人皆多而不肖,未有可言者。
”趋者退,以告庄子。
庄子曰:“入父之墓而子不自哀,非子孝也。
入友之门而友不见怜,非友情也。
入世人之门而世人不言悔,非世人也。
”问题:- 庄子对世人持有什么态度?- 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道理?3. 编写一篇关于庄子思想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3. 结语通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和进行相应的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课外的文言文阅读也是初中语文考试必考题,在这上面失分的同学超级多,同学们可以先速读全文,大概了解一下内容,然后再找细节,遇到不会或是不理解的可以先圈起来,这样阅读完全文可以直接去看自己圈起来的地方。
一、阅读文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唱着歌“念”。
通过相同方式的“念”,由易到难,由整体至局部,由现象至本质地把握住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赢得救赎。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许多同学在写作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搞题目时,再转头看看文本、打听答案。
这样搞既浪费时间,又揪没要点。
所以,领到一篇课外文言文,可以先展开整体的Seille,快速介绍短文的几个要素,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至初步整体认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直面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同学缺少冷静去堵塞文本内容,尤其就是一些语句内的停滞往往被忽略了,从而导致写作的障碍或歧义。
如何正确处理停滞?当然首推朗诵。
使用一定的朗诵方法反反复复朗诵,体会恰当而必要的句读,厘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细致介绍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课外文言文以故事获胜,介绍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后,必须想要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自然唱着歌人物,而把握住人物形象则必须高度关注人物描写,尤其就是一些细节描绘往往能够表达出来人物的本质和用心。
因此在写作中要特别注意琢磨人物语言的语气,高度关注人物神态的变化,特别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
二、圈画文本前面提及写作中要整体把握住,这就是针对短文的大致意思,必须精确认知人物的形象和文章主旨,局部和细节也就是不容忽视的,甚至一些貌似平静的叙述性语句也无法马虎,否则可以发生认知的偏差。
基于此,同学们在短文中搞好以下几方面的圈画工作,可以并使写作事半功倍。
1.关注注释,圈画适当课外文言文通常可以得出人名、地名、时间或疑难字、词、句等的注解,通过这些,协助学生堵塞文意、认知主旨。
文言文短文阅读(答案)(1)
课外阅读训练——高一文言文(短文)阅读专练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2.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文言文短文
文言文短文
昔有贤者,居于山林,远离尘嚣,以读书为乐。
其人博学多才,善诗赋,好琴棋,尤精于天文地理。
每日晨起,必登高远眺,观云卷云舒,听松涛阵阵。
午后则静坐书斋,研墨挥毫,笔下生花,字字珠玑。
夜
幕降临,便焚香抚琴,琴声悠扬,与月光相映成趣。
一日,贤者游于山间,偶遇一老翁,白发苍苍,手持竹杖,步履蹒跚。
贤者见其神态安详,便上前施礼,问曰:“老丈何来?”老翁笑而不答,只指山中一幽径。
贤者心领神会,遂与之同行。
沿途鸟语花香,
溪水潺潺,景色宜人。
至一古寺,老翁止步,邀贤者入内。
寺内香烟
缭绕,佛像庄严,贤者顿感心灵净化。
老翁乃寺中高僧,见贤者气度不凡,便与之论道。
二人谈古论今,论
及天地之道,人生之理,无不契合。
贤者听高僧之言,如醍醐灌顶,
豁然开朗。
临别时,高僧赠贤者一卷经书,曰:“此书乃吾平生所学,今传于君,望君善用之。
”贤者拜谢,携书而归。
自此,贤者更加刻苦钻研,学问日进。
他日,贤者之名声远播,求学
者络绎不绝。
贤者不吝赐教,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
其一生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终成一代宗师,流芳百世。
文言短文原文
【要求】翻译每个文言语段。
天天一小段,段段都精彩;三十二段,多一段热爱!精短文言文阅读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译文〗2.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译文〗3.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选自《淮南子》)〖译文〗4.宋人偏见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选自《韩非子》)〖译文〗5.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选自《韩诗外传》)〖译文〗6.荆人袭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澭表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吕氏春秋》)〖译文〗7.唐太宗纳谏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每此處翻譯成每當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
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
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每一思政理,或代词。
有时。
三更方寝。
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辅助。
朕怀胸怀;怀抱。
文言文短文1(原文、注释、翻译)
文言文短文1(原文、注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文言文短文(原文、注释、翻译)1、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①。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②。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④:“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⑤,可谓孝乎以臣弑君⑥,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⑦,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⑧。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⑨,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⑩,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注释〗①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享有一定参预议论国事权力的人。
中(zhōng,仲)子: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夷行第一,叔齐排行第三。
中子,就是次子。
②盍:何不。
③木主:象征死者的木制牌位。
④叩马:勒紧马缰绳。
叩,通“扣”,拉住,牵住。
⑤爰:于是,就。
干戈:古代常用兵器。
干,盾。
戈,戟。
此处引申为战争。
⑥弑:古代下杀上称之为弑。
如子女杀死父母,臣杀死君。
⑦宗周:以周王室为宗主。
⑧薇:野豌豆,蕨类植物,草本,其叶与果可食。
⑨暴:前一“暴”指暴臣,后一“暴”指暴君。
易:换。
⑩于(xū)嗟:叹词,表示惊异。
徂(cú):通“殂”,死亡。
〖翻译〗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文言短文
文言短文3、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4、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瞠,令观孔子庙。
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喻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隋书循吏》)有一个滏阳人焦通,性好酗酒,在对待父母的礼法上有过错,被堂弟告发。
彦光并没有处置他,而是把他带到州中的学校,让他在孔子庙里参观。
焦通于是就受到了感化而醒悟,又难过又惭愧,无地自容。
彦光又教明白道理之后就让他回家了。
后来焦通改正了过错,磨砺自己的品行,最终成为了有善行的士人。
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5、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恶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丶杂事第一》)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潮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称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群称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6、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文言短文之一
•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 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 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 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 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 改容。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 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 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 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文言短文学习
•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 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 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 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 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 《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 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 传》)
•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 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 来的使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 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 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 理清晰,语意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 “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 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 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 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 赦免了董祀的罪。
文言小短文
欲 :想 负 :背
走: 跑 以: 用
之:代词,代钟 遽:就
恶: 讨厌 悖: 荒谬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 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 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 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 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尝:曾经 诸:各,众多 游:玩耍 子:果实
走:跑 之:代词,代李子 然:这样
竞:争相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 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 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 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 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 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 狐也。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衣缁〔黑色〕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 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郑人买履
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的含义,根据“目”和 “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 “眄”是“看”的意思。)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 西畴。(“畴”的含义根据“田” 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 意。)
言实词词义的推测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二、根据语法规律推断词义 三、根据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快
速推断词义 四、根据文化文学常识去推断词义 五、根据语境去推断词义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
熟悉汉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假借等造字方法,特别是形声、会意 造字法对我们推断词义很有帮助。例 如:
1、建立知识框架(这是基础,一定要过硬)
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虚词:考点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而、 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 中的用法,要特别注意各个虚词中的特殊 用法。
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 句,被动句。
8、虽无丝竹管弦,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丝竹”以材料代 乐器再进而代音乐,而“管弦”则 又以音乐类型代指音乐。)
9、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二毛” 即为借代,指头发斑白的老人。)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 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彭 泽”“临川”就分别用官职来借代 陶渊明、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
1、用横线标出人名地名官名 2、用竖线标出人物事迹界线 3、结合语境推测实词虚词意义 4、利用已有的古今汉语知识特别是学过课文中 的实词虚词句子知识
5、利用第6题的选项信息 6、坚持使用代入原句原文法,特别是第4题。 7、人物性格表现一题要抓住语境运用排异法 8、了解最后一题常见的设错类型(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时空错位、因果倒置或强 拉因果等)
4、卖官鬻爵(“鬻”因与“卖”处 在结构相同的位置上,就可由已知 的“卖”的意思推出未知的“鬻” 的相同含义。)
5、头童齿豁( “童”可由相同位 置上的“豁”(牙齿没了)而推知大 意是“头发脱落”而“头秃”。)
三、根据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快速推断 词义
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排比、 互文、比喻、借代等,这些手法也能用来 作为推断词义的凭借。像使用频率极高的 对偶和排比就对词语推义很有用处。你可 以根据古人喜欢在两个句子里的位置相同 处使用相同或相反的词语的特点很容易地 去推断词义。例如:
文言短文阅读
看规律
考查:文言文阅读一般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 词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 词用法、文中信息筛选、归纳内容要点等方 面的能力。
选文:一般为人物传记,多选自古代史传 文,如《史记》《汉书》《旧唐书》《资治 通鉴》《吕氏春秋》等,500字左右。
难度:选文较浅易,内容较清晰,可读性较 强,一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个别不好理 解的字词会在文本下给出简要注释。(注意有 注释别放过。)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测
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历来是阅读文言 短文的重点,同时也是弱点和难点。遇 到不太容易理解的词语是可以凭借一些 方法快速推测出它的大致含义的,掌握 一些文言实词词义推测的方法,对把握 词义、理解文言短文都会有直接帮助。
原则:结合语境,调动已知,掌握方 法,科学推测。
推测词义可根据以下几种方法:
5、主人下马客在船(知为互文,即可推 断为“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也下马在船” 而决不是主人刚刚下马,而客人早在船 上。)
6、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这两句 也为互文,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叫嚣隳 突乎南北。”,也即“东西南北叫嚣隳 突”)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辞为?( 理解句中“刀俎”“鱼肉” 均是比喻,就能推出它们分别比喻 操生杀大权的强者和任人宰割的弱 者)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枥”字 的“木”字旁可帮助推断“枥”作为 “马槽”的含义。) 5、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 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 “ 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
西,即“军饷”。)
二、根据语法规律推断词义
一个词的语法位置可以帮助我们 确定它的词性、活用、并进而推知 它的大意。尤其是处在相同结构位 置上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凭已知去 推出未知,例如: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字 因与上句的“通”位置相同,就可 以马上推出它的大意“通达”。)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有了 位置相同的“灭”意思自然就清楚 了(灭族)。)
3、通五经,贯六艺。(“贯”即 “通”,“通晓”意。)
4、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为互文, 即为“秦时的明月和关”与“汉时的明月 和关”)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 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 水”即“游泳”的意思。)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朱丹”、“黝”分别带了宾语 “门”、 “之”,所以就能推知它 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 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
3、临表泣零,不知所云。(“表” 字因有“临”(临近)的限制,就能 推断它是动词“上表”之意。)
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
2、整体入手,把握人物和事件。
特别是关注文段写了几个 人,几件事,人物任职有何 变化及变化原因、空间位置 有几次转移、上级或下级对 关键人物的评价,这些都是 出题人设题的题点,也是同 学做对题目的把手。
3、 看清题干要求,把握命题意图, 特 别是看准是“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 项,不要犯低级 错误。
4、对文段与词语的理解,要调动头脑 中的积累,充分利用旧知,并结合具体语 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这是习惯和 能力,要着重加强)
5、 学会利用最后一题中的信息,不 妨在做题前先看一下这道题,以帮助自己 理解短文。(此题备选项的内容顺序与文 章内容顺序一致,且正确信息远远大于错 误信息)
文言短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