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合集下载

家蚕遗传育种学实习指导

家蚕遗传育种学实习指导

家蚕遗传育种学实习指导《家蚕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家蚕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开展改良家蚕群体遗传结构、培育新品种使之符合蚕丝生产需要的理论、方法、技术等研究的一门学科。

所以,《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课程。

本着课程自身的特点,在课程培养目标中设置了一周教学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家蚕遗传的基本规律、家蚕育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同时,让学生对家蚕各类突变性状、家蚕品种选育中选择的几个关键环节、种茧期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的调查方法以及选留依据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课堂理论知识及提高其运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

一、参观原种场我国蚕种场分为两种类型,即原种场和普种场。

一般的原种场要繁育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以及一代杂交种,称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

原种场除专业化方式繁育销售已育成家蚕品种种子外,还从事保持或复壮现行推广蚕品种优良性状,改良育成蚕品种,进一步培育优良新蚕品种的研究工作。

因此,原种场为了保持蚕品种优良性状,注重原原母种、原原种以及原种的选留,为了自己产品(蚕种)的销售,收集保存各蚕区近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蚕品种,并进行本地区适应性试验,选适应本蚕区的蚕品种繁育推广,了解各蚕区蚕品种特点、分布以及发展情况。

通过参观原种场和听报告,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了解我国近十年推广应用蚕品种特点,以及大面积生产上的反应、繁育性能和缫丝织绸、加工贸易等情况。

2、了解育种单位、蚕业管理单位(大面积生产)、蚕种场、丝厂等部门在培育推广家蚕品种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了解原种场中为保持蚕品种固有的优良性状,在繁育原原母种、原原种以及原种等环节上的饲养管理、选留淘汰方法。

4、了解蚕种场作为将蚕品种推向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蚕品种的要求以及本身应具备技术和设备条件。

二、观察家蚕突变性状家蚕遗传性状极为丰富,近百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佚名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24(44)2
【摘要】2022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首次确定了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正式获得批准。

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校区,其前身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创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积淀和艰辛历程.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2.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3.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4.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5.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领跑世界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领跑世界

蓝星航 运亚洲 区董事谭文健表 示 , “ 安全是 最首要 的考虑” , 新的“ 泰坦尼克” 外观会尽 q . -  ̄ g 展现原有的古 典风貌 , 内核则会采用最先进的导航和安全 系统 , 并配
备 现代 化 服务 设施 。
技术指导。该研究成果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 r q 发。
表 明 ,这 4种 方 法都 可 以使 家蚕 的死 亡 率 降低 3 0 %左
1 6日晚将在 澳门举 办“ 泰坦尼克二 号” 晚宴及“ 泰坦尼
克” 残 骸 文物展 。
据计划 , “ 泰 坦尼 克 二 号 ” 的 尺 寸将 与原 型 基 本 相 同, 有 9层 甲板 和 8 4 0间 房 间 , 配备 多 个健 身房 、 游 泳
成 功 实现 家蚕 基 因组 编辑 。项 目开展 了基 于锌 指核
酸酶( Z F N) 和 类转 录激 活 因子 核 酸 酶 ( T A L E N) 的基 因
谭 文健 还 说 , 豪华 邮轮 市 场一 向 由欧 洲 主 导 , 中国
组编辑技术体 系的构建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对具有重要
研 究和 经济价 值 的 家蚕 基 因进行 了敲除 , 制 备 了一 系列
池、 图书 室 、 高级 餐厅 和 豪华舱 室 , 约 可容 纳 9 0 0位船 员
及2 4 0 0多位 乘客 。
右 。在 此基础 上 , 对 家蚕 转基 因抗 病毒 策略 进行 了优 化 和 改进 , 构建 了一 个 同时干 涉多个病毒 基 因和增 量表 达
抗性 基 因的转 基 因载体 , 显微 注射 实用品 种 “ 芙 蓉” ( 目
蓝 星航 运 还表 示 , 将 举行 大型 环球 活 动 以缅 怀原 泰

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

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

工程名称: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根底研究首席科学家:夏庆友西南大学起止年限:依托部门:重庆市科委教育部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根据国家蚕丝产业开展重大需求和蚕业科学开展长远需要,以“十一·五〞家蚕“973〞工程研究为根底,“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家蚕关键品质性状,重点解决如下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第一: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家蚕因食桑产丝,才可供人类利用,其关键品质性状主要有三:第一,丝蛋白合成与分泌机制。

丝蛋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决定了蚕丝关键品质性状。

研究说明,家蚕丝的各种工艺性状,包括纤度〔茧丝直径〕、茧丝长度、净度〔茧丝外表结构〕、强伸力、抱合力以及解舒性能〔丝胶溶解性〕等,均受丝腺合成与分泌机制所调控;第二,发育变态与调控。

家蚕是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现行蚕桑生产体系,无不是根据家蚕生长与变态发育特征来安排。

特别重要的是,家蚕生长与发育特征〔例如个体大小、蜕皮和化蛹时期、成虫孵化时期〕决定了蚕丝蛋白合成时期与合成量,整体上决定了家蚕的蚕丝生产特性;第三,对疾病的抵抗性。

家蚕经过数千年人工驯化,尽管获得了适合群居饲养和发育整齐等有利于生产的特性,同时也有大规模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不利性状。

尽管蚕桑生产过程中的疾病防控受到高度重视,但每年蚕农因蚕感病造成的损失仍然高达25%,并且高居不下。

上述三个生理过程〔或性状〕,是家蚕诸多影响蚕丝产量和品质中最为关键且相互联系的因素,决定了蚕丝生产的整体水平与效益,是本工程将要解决的第一关键科学问题。

在前一个工程中,家蚕性别决定、丝蛋白合成、发育和免疫等四大性状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课题来布局的,并翻开了关键的突破口。

本期工程把性别决定之外的三个性状上升为三个课题,同时布局家蚕干细胞与不同组织器官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根底研究,因为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再生与家蚕丝腺发育、变态发育和免疫防御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重组研究取得新进展蚕宝宝首次吐出了人工合成蚕丝蛋白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重组研究取得新进展蚕宝宝首次吐出了人工合成蚕丝蛋白

4 6 Βιβλιοθήκη 北方蚕 业 2 0 1 5 , 3 6 ( 1 )
・ 行业探索 ・
西 南 大 学 家 蚕 基 因 重 组 研 究 取 得 新 进 展 蚕 宝 宝 首 次 吐 出 了人 工 合 成 蚕 丝 蛋 白
西南 大学 家蚕 基 因组生 物学 国家重 点实 验室 马三垣 等研 究人 员 , 在教育 部长 江学者 特聘 教授 、 实 验 室 主任 夏庆友 教授 的带 领下 , 通过 基 因组 编辑 , 对 丝蛋 白进 行 了基 因重组 , 让 家 蚕 吐 出 了人 工合 成 丝 蛋
加 入其 他小分 子 的人工 丝蛋 白, 做 面膜 其 吸水性加 强 , 更有 利 于皮肤 吸收 营养 。
( 资料 来 源 : h t t p : / / w ww. c q wb . c o n. r c n / c q wb / h t ml / 2 0 1 4 -l l / 2 0 / c o n t e n t4 1 43 6 2 .h t m)
蛋 白提供 了可 能 。 比如 说桑 蚕丝 面料 的衣服 , 由于桑 蚕丝 爱泛 黄 、 易皱 , 衣 服款 式 、 花 色 比较 单 一 , 通 过 对蚕 丝 纤维 的人 为改 良和重 新设 计 , 以后桑 蚕丝 可能 会像 棉 质衣 服 一样 , 既保 持 桑蚕 丝 的舒 适 感 , 又 像 棉 衣一 样耐 穿 、 好 打理 。此外 , 基 因重 组家 蚕吐 的蚕 丝主要 含有 丝胶 蛋 白 , 是上 佳 的美 容 材料 , 以后 通过
白。该研 究成 果 于 2 0 1 4年 1 0月 发 表 在 国 际期 刊 《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p o r t s 》 上。
蚕体 约含 1 6 4 2 5 个基 因, 其 中一 个基 因叫做 F i b —H 基 因 , 它 是丝 蛋 白的最 主要 成 分 , 是 几 千 年 以 来人 类 驯化 和利用 家蚕 的主要 靶标 。利 用锌 指核 酸酶 技术 , 研 究 者在 家 蚕 的生 殖 细胞 中” 剪切” 掉 了其 中的 F i b —H 基 因 , 接 下来将 事先 设计 好 、 与F i b —H 基 因类 似 的人 工 丝蛋 白基 因 , 在显 微镜 下注 射到被 敲除 F i b — H 基 因的蚕 卵体 内 。被 注入 人 工合 成 蛋 白后 , 蚕卵 的部分 基 因就会 发 生 改 变 。基 因编 辑 成

家蚕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_杜周和

家蚕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_杜周和

生物多样性 2013, 21 (3): 315–325 Doi: 10.3724/SP.J.1003.2013.11035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13-02-04; 接受日期: 2013-04-26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121000)、四川省应用基础(2013JY0113)和省农科院优秀论文基金(2013LWJJ-008) ∗共同通讯作者 Co-authors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liujunfeng1993@; lucheng@家蚕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杜周和1, 2 刘俊凤1* 刘彬斌1 左艳春1 吴建梅1 陈义安1 张剑飞1 鲁 成2*1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四川南充 637000)2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重庆 400716)摘要: 为检测家蚕(Bombyx mori )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分化模式, 为家蚕的品种鉴定和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分子依据, 本文对72个家蚕地方品种的淀粉酶基因(Bmamy2)片段进行测序, 采用DNA 序列分析技术探究了家蚕地方品种在核苷酸序列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及其系统分化特征。

结果显示, 家蚕地方品种在Bmamy2基因变异丰富, 碱基突变率为5.6–8.2%, 单倍型多样度为0.8294, 核苷酸多样度为0.0236±0.00122, 表明Bmamy2是一个具有丰富序列多样性的标记基因, 能够较好地区分家蚕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Network 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均检测到家蚕地方品种不按地理系统或生态类型聚类, 各聚类种群均由来自不同地理系统或生态类型的品种构成, 而来自同一地理系统或生态类型的品种则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聚类种群。

在《家蚕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在《家蚕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Absr c t a t:Ac o dig t he c n e t a e u irte ft o re “Ge t s n d e dig o lwo m ”,t i p p r ds u s s h c r n o t o t ns nd p c la is o he c u i s nei a c Br e n fSi k r hs a e ic s e te me h d o i r v h aiy o h t d nt d u t a e tera lte t o s t mp o et e qu lt ft e su e s a c li t h i bi is,whc n ov h i uma itc q lt n v i ih iv le t erh n si uaiy,i olgc lqu lt de o i a aiy, r s a c b l y a d in a in a ii . e e r h a ii t n n ov to b lt y Ke y wor s: “Gen tc n e dig o ik r ”;c u s d eis a d Br e n fS lwo m o r e;q lt uaiy—o e e du ain i r ntd e c t o
强 学生 的人 文 素 质 、 思想 素 质 、 研 素 质 、 新 能 力 以及 综 合 素 质 的 教 育 方法 。 素质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3 9 2 0 )3— 20— 4 17 5 7 (0 6 0 0 1 0
CHEN ng Pi
( col f i c neadSho o Sr u ueadBoeh o g , o t et nvrt, e e, h nqn 0 1 , h a Sho o f Si c n col f e cl r n i c nl y Suh s U i syB i i C ogig 0 7 6 C i ) Le e i t t o w ei b 4 n

家蚕天然彩色茧遗传学研究进展

家蚕天然彩色茧遗传学研究进展


资助项 目: 8 6 3计划课 题 ( 项 目编号 : 2 0 1 3 A A1 0 2 5 0 7 ) ; 国 家级 大学 生创 新 创业 训 练计 划 ( 项 目编号
2 0 1 3 1 0 6 3 5 0 0 8) 。
作者简介 : 鹿亚如( 1 9 9 3一 ) , 女, 本科 生。
基因( C: 1 2 —7 . 2 ) 、 肉色茧 基 因 ( F: 6—3 4 . 7 ) 、 红 色茧 基 因( P k : 2一 ? ) 、 锈 色 茧基 因 ( Rc : 2 —3 1 . 8 ) 等【 _ 9 。另外 , 存在 一个 黄 血抑 制基 因 ( : 9 —1 6 . 2 ) , I 基 因可 以使 类 胡 萝 卜 素 氧化 分 解 , 最 终 导致无 色 的血 液和 白色 的茧 口 。因此 , 只 有 在 + 、 y、 某 茧 色基 因 ( C、 F、 P k或 Rc等 ) 同时
步揭 示 了家蚕 天然 绿茧形 成 的分子 机制 。
1 家蚕天然彩色茧一黄红茧 系遗传学研究进展
1 . 1 类 胡萝 卜 素 与家蚕 黄 红茧 类胡 萝 卜 素是 胡萝 卜 素 和叶黄 素 的总称 。胡 萝 卜 素是 C 4 O的碳 氢化合 物 , 例如 a 一 胡萝 卜 素、 』 3 一 胡萝 卜 素、 一 胡萝 卜 素、 番茄 红素 都属 于胡 萝 卜 素; 叶黄素 是胡 萝 卜 素 的氧化 衍生 物 , 包 括玉 米 黄素 、 隐黄 素等 _ 】 。不 同类胡 萝 卜 素在 晶体 或溶液 状 态下 呈 现红 色 、 黄色、 橙 色 等艳 丽
2 0 1 0 ) 、 肉色茧 基 因 F( J L i p i d Re s , 2 0 1 3 ) 完 成 了 定位 克 隆 , 并 且 揭示 了黄 红 茧 形 成 的基 本 机

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主讲教师:朱勇代方银陈萍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5年6月《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家蚕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学校蚕学专业主要骨干专业课程之一。

大体上分为家蚕遗传学和家蚕育种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家蚕遗传学是以重要的农业经济昆虫蚕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阐明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育种理论与技术、家蚕现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

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家蚕生物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运用能力。

一、教材选用1、主要教材:本课程选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遗传育种学》为主要教材。

该教材为农业部优秀教材。

2、主要教学参考教材:1、向仲怀主编《中国蚕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2、冯家新主编《家蚕育种选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3、向仲怀等主编《中国蚕丝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4、向仲怀主编《蚕丝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5、中国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遗传育种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6、浙农大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及育种学》农业出版社,19827、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2000年3、辅助教材:1、《日蚕杂》、《蚕业科学》等多个著名刊物。

2、《家蚕形态性状——家蚕基因库主要标记性状》电教片。

3、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繁育饲养技术要点录相片。

4、多媒体课件。

二、课程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50学时2、实践教学:①蚕育种实习1周(校内实习基地)②蚕种生产实习8周(校内外实习基地)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了解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识别家蚕丰富的遗传性状,掌握家蚕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家蚕雌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其运用,家蚕连锁群与染色体图,蚕的性决定与性别调控,家蚕染色体及其变异、染色体工程等蚕的经典遗传理论与发展有较好掌握,并对家蚕发生遗传、生化(同工酶)遗传、蚕的分子遗传与遗传工程研究进展有较好的了解;对家蚕茧丝性状、化性、眠性、食性、抗性等重要实用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技术有较好的掌握;熟悉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近交效应与运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测定等育种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新,同时掌握系统分离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020年(质量管理知识)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

2020年(质量管理知识)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

(质量管理知识)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项目名称: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夏庆友西南大学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重庆市科委教育部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根据国家蚕丝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蚕业科学发展长远需要,以“十一·五”家蚕“973”项目研究为基础,“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家蚕关键品质性状,重点解决如下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第一: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家蚕因食桑产丝,才可供人类利用,其关键品质性状主要有三:第一,丝蛋白合成与分泌机制。

丝蛋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决定了蚕丝关键品质性状。

研究表明,家蚕丝的各种工艺性状,包括纤度(茧丝直径)、茧丝长度、净度(茧丝表面结构)、强伸力、抱合力以及解舒性能(丝胶溶解性)等,均受丝腺合成与分泌机制所调控;第二,发育变态与调控。

家蚕是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现行蚕桑生产体系,无不是根据家蚕生长与变态发育特征来安排。

特别重要的是,家蚕生长与发育特征(例如个体大小、蜕皮和化蛹时期、成虫孵化时期)决定了蚕丝蛋白合成时期与合成量,整体上决定了家蚕的蚕丝生产特性;第三,对疾病的抵抗性。

家蚕经过数千年人工驯化,尽管获得了适合群居饲养和发育整齐等有利于生产的特性,同时也有大规模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不利性状。

尽管蚕桑生产过程中的疾病防控受到高度重视,但每年蚕农因蚕感病造成的损失仍然高达25%,并且高居不下。

上述三个生理过程(或性状),是家蚕诸多影响蚕丝产量和品质中最为关键且相互联系的因素,决定了蚕丝生产的整体水平与效益,是本项目将要解决的第一关键科学问题。

在前一个项目中,家蚕性别决定、丝蛋白合成、发育和免疫等四大性状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课题来布局的,并打开了关键的突破口。

本期项目把性别决定之外的三个性状上升为三个课题,同时布局家蚕干细胞与不同组织器官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分子基础研究,因为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再生与家蚕丝腺发育、变态发育和免疫防御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详细信息介绍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详细信息介绍

生物技术学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蚕学会理事长向仲怀教授带领下,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拼搏奋斗和创新积淀,历经蚕桑系、蚕桑丝绸学院、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等历史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历史渊源悠久而又年轻的学院。

现由我校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夏庆友担任院长。

学院现有蚕学、生物技术等两个本科专业,拥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共有各类在院学生800余人,常年在读硕博研究生150人左右,在站博士后3-5人,同时招收国外留学生。

学院有1个全国重点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全国排名第一)、1个农业部部级重点学科(蚕学)和1个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学)。

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蚕学与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工程中心(蚕桑遗传资源与分子改良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蚕桑学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同时学院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家蚕基因资源库、重庆市蚕业研究所、附属蚕种场、蚕药厂等试验研究设施,是国家培养蚕业、生物技术高级专业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50余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要动植物资源与核心技术引进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

教授和研究员10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20余人。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863”、“948”、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十·五”攻关及省市重点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00余项。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桑树基因组科研成果汇报会”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桑树基因组科研成果汇报会”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桑树基因组科研成果
汇报会”
佚名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2013年9月23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隆重举行了“桑树基因组科研成果汇报会”。

汇报会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杨光伟主持,重庆市科委徐青副主任代表重庆市科委对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对团队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

西南大学周常勇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更多的单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页数】1页(P61-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新疆特殊环境优势桑资源筛选及技术示范”进展汇报会 [J],
2.“973”计划家蚕项目中期汇报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3.“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学术夏令营”活动成功举行 [J],
4.西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结构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双边讨论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5.“973”项目年度总结会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侯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2014学术夏令营”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2014学术夏令营”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2014
学术夏令营”
陈玉琳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为进一步培养本科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蚕丝文化,并为广大优秀大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实验室浓厚科研氛围和优良人文环境的交流平台,继2013年成功举办“学术夏令营”之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再次承办由西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2014学术夏令营”活动。

【总页数】1页(P47-47)
【作者】陈玉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哈佛大学医学院宋威博士访问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J],
2.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毛传斌教授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交流 [J],
3.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受邀赴希腊参加鳞翅目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国际会议 [J], 陈道军
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学术夏令营”活动成功举行 [J],
5.西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结构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双边讨论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主讲教师:朱勇代方银陈萍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5年6月《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家蚕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学校蚕学专业主要骨干专业课程之一。

大体上分为家蚕遗传学和家蚕育种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家蚕遗传学是以重要的农业经济昆虫蚕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阐明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育种理论与技术、家蚕现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

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家蚕生物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运用能力。

一、教材选用1、主要教材:本课程选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遗传育种学》为主要教材。

该教材为农业部优秀教材。

2、主要教学参考教材:1、向仲怀主编《中国蚕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2、冯家新主编《家蚕育种选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3、向仲怀等主编《中国蚕丝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4、向仲怀主编《蚕丝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5、中国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遗传育种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6、浙农大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及育种学》农业出版社,19827、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2000年3、辅助教材:1、《日蚕杂》、《蚕业科学》等多个著名刊物。

2、《家蚕形态性状——家蚕基因库主要标记性状》电教片。

3、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繁育饲养技术要点录相片。

4、多媒体课件。

二、课程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50学时2、实践教学:①蚕育种实习1周(校内实习基地)②蚕种生产实习8周(校内外实习基地)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了解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识别家蚕丰富的遗传性状,掌握家蚕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家蚕雌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其运用,家蚕连锁群与染色体图,蚕的性决定与性别调控,家蚕染色体及其变异、染色体工程等蚕的经典遗传理论与发展有较好掌握,并对家蚕发生遗传、生化(同工酶)遗传、蚕的分子遗传与遗传工程研究进展有较好的了解;对家蚕茧丝性状、化性、眠性、食性、抗性等重要实用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技术有较好的掌握;熟悉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近交效应与运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测定等育种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新,同时掌握系统分离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掌握家蚕选择的原理和基本方法、近交效应与在育种上的运用,杂种优势的度量和在育种上利用、配合力的遗传效应和选择方法等;熟悉蚕品种研究动态及目标制定原则和方法,对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等基本育种方法和技术有很好的掌握,对诱变育种、抗病育种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新的意义及方法,了解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蚕品种鉴定的基本要求,了解现行主要品种的性状和生产对特殊品种的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家蚕育种主要的选择技术和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以及科技创新能力。

四、学习方法: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教师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结合作业、实验实习等过程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成绩考核评定标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半期成绩、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占20%;二是实验实习成绩占20%;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六、课程讲授安排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主要任务,了解家蚕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家蚕品种选育的历史、现状、发展方向和各国研究的优势。

并重点掌握近代家蚕遗传及育种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最新发展动态,为学习好本门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2、教学重点:家蚕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主要任务;学科发展与最新动态。

3、讲授要点:(1)、家蚕遗传育种学的意义:①家蚕遗传学②家蚕育种学③家蚕遗传育种学(2)、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兴起与发展:①我国家蚕遗传育种学早期研究的萌发②孟德尔规律再发现之前的家蚕遗传育种研究③最先自孟德尔立场对家蚕遗传育种的研究④日本田中义磨对家蚕遗传育种学的突出贡献⑤家蚕遗传研究从形态→生化→分子遗传的发展阶段(3)、我国近代家蚕育种的成就:①种质资源的研究②遗传育种理论研究③蚕品种育成④学科发展与最新动态。

思考练习题:1、简述家蚕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关系。

2、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家蚕遗传育种学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的主要发展特点为何?第一章形态性状的遗传(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系统介绍家蚕各种遗传性状,使学生了解蚕的主要形态性状、重要生理性状等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规律,并知晓家蚕基因命名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家蚕卵(卵形、卵色)、幼虫(斑纹、体色、腹肢)、茧(形、色)、蛹(形、色)、成虫(体形、体色)主要形态性状的识别;家蚕主要突变基因的遗传规律。

2、难点:卵壳性状的伪母性遗传,卵色遗传的母性决定机制。

讲授要点:第一节基因符号的命名规则第二节卵性状的遗传一、卵形1、主要突变型2、卵形(卵壳性状)的伪母性遗传二、卵色(一)卵壳色(伪母性遗传)绿卵、灰色卵基因群等(二)浆液膜色1、主要突变型(①白卵系列②红色调卵系列③褐卵系列等)2、浆液膜色突变的遗传规律(母性遗传、普通遗传)(三)卵黄色(伪母性遗传)三、卵色遗传的母性决定机制1、代表型:①第一型(w-1)②第二型(b-1,b-t)③第三型(b-2,apy)2、遗传模式(图)四、卵色基因的相互作用(互补,上位)第三节幼虫性状的遗传一、蚁色隐性赤蚁、第二隐性赤蚁、显性赤蚁、淡赤蚁、伴性赤蚁、母性赤蚁等。

二、幼虫斑纹1、p群基因2、S群基因3、E群基因4、虎斑、褐圆斑、鹑斑、多星纹、杲蚕等重要斑纹基因5、基础斑纹、附加斑纹、斑纹叠加三、体色1、黄体色及其相关基因、成因2、油蚕种类及其成因、遗传3、其它幼虫体色类型四、血色(黄血、白血、红血)五、体型(重点介绍近20种典型的体型突变)第四节茧性状的遗传一、茧色(一)黄红茧系:形态、有关基因、形成机制(二)绿茧系:独立遗传绿茧,互补绿茧二、茧形1、茧形的意义2、种类与遗传3、异常茧及其遗传三、缩皱第五节蛹、蛾性状的遗传一、翅形(介绍10余种)二、体色(介绍近10种)三、复眼思考练习题:1、名词解释(1)p群基因(2)E群基因(3)黄体色(4)龙角(5)虎斑(6)褐圆斑(7)狭胸(8)螯虾蛹2、简答:(1)等位基因和相似性状非等位基因的命名有何区别?(2)家蚕卵形态性状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各自的遗传规律怎样?(3)家蚕白色卵类、褐色卵类、灰色卵类的主要种类及其遗传特点为何?(4)田中和蒋同庆关于家蚕基楚斑纹、附加斑纹的划分有何不同?(5)油蚕成因为何?有哪些主要种类?(6)黄血基因与黄红茧系茧色有何关系?(7)显性白茧的实质是怎样的?3、分析比较题:(1)已知家蚕第2白卵(w-2)对与其独立遗传的红色卵(re)基因表现上位作用,请图示w-2与re杂交的F1、F2基因型、表型、分离比。

(2)图示家蚕互补绿茧(Ca/Ga Gb/Gb)与纯合白茧(+/+ +/+)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形。

4、叙述题:叙述家蚕赤蚁性状突变基因的种类、特征、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

第二章连锁遗传(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家蚕遗传性状基因分析的实例,了解家蚕连锁遗传中雌完全连锁的特点,掌握家蚕基因分析、连锁检索、三点测验定位的基本方法,了解家蚕连锁遗传研究成就。

教学重点:1、家蚕连锁遗传的最大特点及其相引、相斥的杂交F和回交一代的分离特2点。

2、家蚕连锁群、连锁检索标记体系。

3、家蚕遗传性状基本遗传规律的分析、基因的连锁检索和定位方法。

4、家蚕连锁遗传图谱。

讲授要点:第一节基因分析与连锁1、基因分析概念与实例2、家蚕性状的连锁遗传现象及雌完全连锁的特点3、家蚕雌完全连锁在基因分析中的运用第二节连锁的检索1、家蚕连锁群标志基因2、连锁检索的方法与实例(利用雌完全连锁的特点)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1、利用三点测验进行家蚕基因定位条件:三隐性系;交配方式:三隐性雌×F1雄2、家蚕连锁遗传图谱思考练习题:1、名词解释(1)基因分析(2)相引/相斥(3)基因定位(4)连锁遗传图2、简答什么是家蚕连锁遗传的最大特点?在基因分析中有何利用?3、分析题已知家蚕幼虫虎斑(Ze)基因和黄体色(lem)基因均属于第3连锁群,现选择一个既是虎斑又是黄体色的系统与正常型(非虎斑和正常体色)系统杂交,请写出其亲本(P)、F1、F2世代的基因型、表型与F2的分离比。

4、分析计算题已通过连续分析探明,家蚕隐性灰卵(gr-r)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

隐性灰卵系统为姬蚕(p)、白血(+Y),通过与暗色斑(P M)黄血(Y)系统杂交进行基因定位,F雄与该隐性灰卵雌测定,其性状分离调查结果如下表(其中基因符号1代表表型):(gr-r++)♀× [(gr-r++)×(+P M Y)]F1♂性状分离情况表现型个体数gr-r p + 1084+ P M Y 1019+ P Y 111gr-r P M+ 102gr-r P Y 310+ P M+ 286+ P + 3gr-r P M Y 1(1)写出两亲本的基因型;(2)确定gr-r、P M、Y三基因的直线顺序;(3)计算出双交换值和三基因两两间的单交换值;(4)绘出三基因的连锁图。

5、叙述题举例说明家蚕连锁检索的方法。

第三章性遗传(2学时)教学目的:学习掌握家蚕性染色体类型,家蚕性决定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家蚕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的区别和联系,间性与性嵌合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家蚕性染色体、性决定,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方式。

讲授要点:1、家蚕的性染色体与其雌异配型2、家蚕性决定①家蚕强雌性决定基因的发现②W染色体、Z染色体与家蚕性别的关系3、伴性遗传与家蚕伴性遗传基因及其利用4、限性遗传与家蚕易位限性系的利用5、从性遗传6、伴性、限性、从性遗传间的区别与联系7、性嵌合体与间性思考练习题:1、名词解释(1)伴性遗传 / 限性遗传 / 从性遗传(2)性嵌合体(3)间性2、简答题(1)家蚕性型为哪一种?(2)家蚕染色体水平上的性决定是怎样的?(3)家蚕染色体数目(2n)是多少?其形态有何特点?(4)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在蚕业上各有何应用?3、叙述题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染色体及染色体变异(2学时)教学目的:学习家蚕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主要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了解蚕的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数目变异)的主要类型,家蚕染色体工程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