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

合集下载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使横截面发生翘曲, 横向力引起与中性层平行的纵截面的挤压
应力,纯弯曲时所作的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都不成立. 虽然横力弯曲与纯弯曲存在这些差异,但进一步的分析表
明,工程中常用的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可以精确的 计算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等直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为 σ M ( x) W
l
F
独立弯曲,近似地认为每片上承担
的外力等于 F / n
解:每一薄片中的最大正应力
h
z
b
l
F
σmax
M max Wz
F l n 1 b (h)2
6Fl bh2
n
6n
h
z
b
若用刚度足够的螺栓将薄片联紧,杆就会象整体梁一样弯曲
最大正应力等于
σmax
M max Wz
Fl
1 6
bh2
6Fl bh2
1m
1m
2.5kN
1m 最大负弯矩在截面B上
-
+
M B 4kN m
B截面
80
4kN
σt max
M B y1 Iz
27.2MPa
[σt]
20
σ c max
M B y2 Iz
46.2MPa
[σc]
C截面
120
20
σt max
MC y2 Iz
28.8MPa
[σt]
例题3 由 n 片薄片组成的梁,当每 片间的磨擦力甚小时,每一薄片就
对形心轴z的惯性矩为 Iz =763cm4 , y1 =52mm,校核梁的强度.
20
F1=9kN
F2=4kN
80
y1
A C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范中查到。
在梁的设计计算中,通常是根据强度条件确定截面尺寸,然
后用刚度条件进行校核。具体过程参看下面例题。
工程力学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1)小跨度梁或荷载作用在支座附近的梁。此时梁的Mm ax可能较小而FSmax较大。
(2)焊接的组合截面(如工字形)钢梁。当梁截面的腹板厚 度与高度之比小于型钢截面的相应比值时,横截面上可能产 生较大的切应力τmax。
(3)木梁。木梁在顺纹方向的抗剪能力差,可能沿中性层 发生剪切破坏。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2. 强度条件的应用 【例8-6】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2)内力分析。绘制内力图如图8-27(b)和(c)所示, 确定最大剪力、弯矩为
FSmax=60 kN,Mmax=18 kN·m (3)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截面。由式(8-26)得
查附录型钢表,可选用16号工字钢,其抗弯截面系数 Wz=141 cm3,高h=16 cm,腿厚t=9.9 mm,腹板厚b1= 6 mm。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图8-27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1.2 弯曲梁的刚度条件
梁除满足强度条件外,还应满足刚度要求。根据工程实际的
需要,梁的最大挠度和最大(或指定截面的)转角应不超过某一规
定值,由此梁的刚度条件为
ymax≤y
(8-28)
θmax≤θ
(8-29)
式中,许可挠度y和许可转角θ的大小可在工程设计的有关规
工程力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1.1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1. 强度条件
由于梁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即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因此强度条 件应为两个。当弯曲梁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正应力, 最大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时,梁的强度足够,即

材料力学 弯曲应力与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 弯曲应力与强度条件
F
150 50
A
l 2
B
l 2
96 .4 C 50
200
z
M max
FL 16kNm 4
y
max max
200 50 96.4 153.6mm 96.4mm

max
My max IZ My max IZ
24.09MPa 15.12MPa
max
例题
长为2.5m的工字钢外伸梁,如图示,其外伸部分为0.5m,梁上 承受均布荷载,q=30kN/m,试选择工字钢型号。已知工字钢抗弯 强度[σ]=215MPa。
q 30 kN m
A
0.5m
解:1、求支反力,画梁的弯矩图,确 定危险截面 FA 46.9KN , FB 28.1KN
E
y
X
A

0:
y
A
N dA E
A

dA
E

A
ydA 0
S Z ydA yc A 0(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
M
A
Z
0:
M Z ydA M
A
M yE dA
y
E


y 2 dA 令: y 2 dA I Z A



C截面
c
B
B截面
∴铸铁梁工作安全。如果T截面倒
例题
A
y 铸铁制作的悬臂梁,尺寸及受力如图示,图中F=20kN。梁 的截面为T字形,形心坐标yc=96.4mm。已知材料的拉伸许用应 150 力和压缩许用应力分别为[σ]+=40MPa, [σ]-=100MPa。试 校核梁的强度是否安全。 F 50 96 .4

材料力学第五章 弯曲应力分析

材料力学第五章 弯曲应力分析

B
D
1m
1m
1m
y2
20
120
FRA
F1=9kN FRB F2=4kN
A C
BD
1m
1m
1m
2.5 Fs
+
+
4 kN
-
6.5 2.5
M
kNm
-
+
4
解: FRA 2.5kN FRB 10.5kN
88
52
-
+
C 2.5
4 B 80
z
20
120
20
B截面
σ t max
M B y1 Iz
4 • 52 763
20
+
-
+
10
Fs
kN
10
20
30
30
25
25
M
kNm
max
M max W
[ ]
W Mmax 30 187.5cm3
[ ] 160
1)圆 W d 3 187.5
32
d 12.4cm
A d 2 121cm2
4
2)正方形
a3 W 187.5
6
3)矩形
a 10.4cm
A a2 108cm2
压,只受单向拉压. (c)同一层纤维的变形相同。 (d)不同层纤维的变形不相同。
推论:必有一层变形前后长度不变的纤维—中性层
中性轴
中性轴⊥横截面对称轴
中性层
横截面对称轴
二、变形几何关系
dx
dx
图(a)
O
O
zb
O yx b
y
图(b)

弯曲杆件应力计算公式

弯曲杆件应力计算公式

M y Iz M 2 ymax max Iz
max
yymax
1 max
σymax M z
y max
σ max 图8-30
例8.12 悬臂梁受力如下图所示,已知 8 4 I z 110 mm 试求梁的最大拉应力。
200 (y2)
22kN A 2m B 1m C 12kN
复习:
弯曲杆件正应力计算公式:
M y I
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

FQ S z Iz b

第五节 弯曲杆件的强度计算


一、强度条件 1. 正应力强度条件 (1) 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对整个等截面杆件来说,最大正应力发生 在弯矩最大的截面上,其值为
max
M max y max Iz
练习:
例2. 一简支梁如下图示。梁由两根工字钢组 成,[σ]=170MPa,选择工字钢的型号。


10KN 50KN A C D 2m B
4m
4m
z
RA 26KN
RB 34KN
M max 136KN m
M max 136106 Wz 400cm3 2 2 170

2.切应力强度条件

对于等截面直梁,全梁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FQmax 所在截面的中性轴处。
max
FQ S
* z max
当杆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必须校核切应 力强度,甚至由切应力强度条件来控制: (1)梁的跨度较小或荷载作用在支座附时。 (2)某些组合截面梁(如焊接的工字形钢板 梁),当腹板厚度与高度之比小于相应型钢的相 应比值时。 (3)木梁或玻璃等复合材料梁。

理论力学第七章梁的应力

理论力学第七章梁的应力

WZ

IZ y max
圆截面
IZ

d 4 64
d 3 W Z 32
空心圆截面
IZ
D4
64
(14)
WZ
D3
32
(14)
矩形截面
IZ

bh 3 12
WZ

bh 2 6
空心矩形截面
IZ

b0h03 12
bh3 12
WZ(b1 0h023b13h2)/(h0/2)
q=40kN/m
横力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切应力 使横截面发生翘曲, 横向力引起与中性层平行的纵截面的挤压 应力,纯弯曲时所作的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都不成立.
虽然横力弯曲与纯弯曲存在这些差异,但进一步的分析表 明,工程中常用的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可以精确的 计算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k
d
o
k'
o'
y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
maxFISzSb*z
4FS 3A
式中 A πd 2 为圆截面的面积. 4
4.圆环形截面梁
z
k
图示为一段薄壁环形截面梁.环壁厚度为
,环的平均半径为r0,由于 «r0 故可假设
z (a)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大小沿壁厚无变化;
d
o
k'
o'
y
(b)切应力的方向与圆周相切.
A
C
FAY
1.5m l = 3m
解:
B
x
FBY
FS 90kN
x
90kN 1. 绘制内力图
x

M

弯曲变形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弯曲变形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弯曲变形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当梁受到一组垂直于其轴线的力即横向力或位于轴线平面内的外力偶作用时,梁的轴线由一条直线变为曲线,称为弯曲变形。

如果梁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能和外力都对称于梁的纵向对称面则称为对称弯曲。

如果梁变形后的轴为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平面曲线则称为平面弯曲。

本课程中主要研究以对称弯曲为主的平面弯曲,如图1所示。

图1 平面弯曲一、梁弯曲时的内力——剪力和弯矩梁的横截面上有两个分量——剪力和弯矩,它们都随着截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表示为F S=F S(x)和M=M (x),称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对剪力和弯矩都有正负规定:使微段梁发生顺时针转动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如图2所示;使微段梁上侧受拉下侧受压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如图3所示。

图2 剪力的正负图3 弯矩的正负例1:试写出下图所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反力=∑C M:0310126=⨯--⋅AyF,kN7=AyF=∑Y:010=-+ByAyFF,kN3=ByF(2)列内力方程剪力:⎩⎨⎧<<-<<=63kN33kN7)(S xxxF弯矩:⎩⎨⎧≤≤≤≤⋅-⋅-=633mkN)6(3mkN127)(xxxxxM(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二、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在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若梁上只有弯矩没有剪力,称为纯弯曲。

本讲主要讨论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正应力。

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大小与该点至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即正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沿高度呈线性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图即有yIxMz)(=σ(1)中性轴把截面分成受拉区和受压区两部分,且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发生在上下边缘处,其值为max max y I Mz=σ。

令max y I W z z=,即有:zW M =max σ (2)式中,W z 称为抗弯截面系数,它与横截面的几何尺寸和形状有关,量纲为[长度]3,常用单位为mm 3或m 3。

(正应力强度条件)

(正应力强度条件)

2010-9-18
3
9 - 1 、概
1. 杆件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 (拉压) 拉压)

σmax
FN,max = ≤[σ ] A
Mmax 弯曲) (弯曲) σmax = ≤ [σ ] W
(正应力强度条件) 正应力强度条件)
σmax ≤ [σ ]
Fs S 弯曲) (弯曲) τmax = ≤ [τ ] bIz T 扭转) (扭转)τmax = ≤ [τ ] Wp
2010-9-18
* z
(切应力强度条件) 切应力强度条件)
τmax ≤ [τ ]
1Hale Waihona Puke 9 - 1 、概述
σmax
σmax ≤ [σ ] 满足 τ τ max ≤ [ ]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τmax
2010-9-18
2
9-2、经典强度理论 、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弯曲应力(剪应力6月9日)(1)

弯曲应力(剪应力6月9日)(1)

[1 12
16
283
16
28
(14
13)2 ]

[1 12

8 103
18 10
(19
13)2 ]
26200cm4
Wz

Iz ym a x

26200 (28 13)
1748cm3
(3)正应力校核

max

M Wz
1.2 105 1748 106
1.0 1.04 1.12 1.57 2.30
(四)切应力强度条件

max

(
FQ Sz,max
I z
)max

[
]
对于等宽度截面, m ax发生在中性轴上;对于宽度变化的截面,
m ax不一定发生在中性轴上。
在进行梁的强度计算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对于细长梁的弯曲变形,正应力的强度条件是主要的,剪应
S
* z
:y以外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
I z :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b:y处的宽度
c
yc
y
z h
b
对于矩形:
S* z

A*

yc
b(h 2

y) [ y

h 2
2
y
]
b (h2 24

y2)
弯曲应力/弯曲时的剪应力

Iz

1 bh3 12


6FQ bh3
( h2 4

y2)
力的强度条件是次要的。但对于较粗短的梁,当集中力较大 时,截面上的剪力较大而弯矩较小,或是薄壁截面梁时,也 需要较核剪应力强度。

材料力学第五章 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第五章  弯曲应力
x
F F d F 0 N 2 N 1 S
将FN2、FN1和dFS′的表达式带入上式,可得
* M M d M * S S b d x 0 z z
I z I z
简化后可得
dM S z* dx I z b
dM F S ,代入上式得 由公式(4-2), dx

* 式中 S z

A1
y1dA ,是横截面距中性轴为 y 的横线 pq 以下的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同理,
可以求得左侧面 rn 上的内力系的合力 FN 1 为
M * FN 1 S z Iz
在顶面rp上,与顶面相切的内力系的合力是
d F b d x S
根据水平方向的静平衡方程
F 0 ,可得
综上所述,对于各横截面剪力相同的梁和剪力不相同的
细长梁(l>5h),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弯曲正应力公式 (5-2)仍然适用。
例5-1
图5-10(a)所示悬臂梁,受集中力F与集中力
偶Me作用,其中F=5kN,Me=7.5kN· m,试求梁上B点左邻 面1-1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该截面K点处正应力及全梁的 最大弯曲正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弯曲正应力 5.2 弯曲切应力简介 5.3 弯曲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5.4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
5.1 弯曲正应力
上一章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梁横截面上同时存在
剪力FS和弯矩M。由于只有切向微内力τ dA才可能构成剪力, 也只有法向微内力σdA才可能构成弯矩,如图5-1(a)所示。 因此,在梁的横截面上将同时存在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见图 5-1(b))。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分别称为 弯曲正应力与弯曲切应力。

第八章 弯曲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第八章 弯曲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例8-3 如图所示的悬臂梁上作用有均布载荷q,试画出该梁的 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 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将梁左端A点取作坐标原点。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Q (x) qx (0 x l) M (x) 1 qx2 (0 x l)
2
(2) 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是一倾斜直线
弯矩图是一抛物线
解 (1)计算1-1截面上弯矩
M1 P 200 1.5103 200103 300N m
(2) 计算 1-1 截面惯性矩
Ix
bh2 12
1.8 32 12
4.05 10 3 m4
(3) 计算1-1截面上各指定点的正应力
A
M1 yA Ix
300 1.5 102 4.05102
111106 N/m2
拉应力
B
M1 yB Ix
300 1.5 102 4.05102
111106 N/m2
压应力
A
M1 yC Ix
M1 0 0N/m 2 Ix
D
M1 yD Ix
3001.5102 4.05102
74.1106 N/m2
压应力
例8-9 一简支木梁受力如图(a)所示。已知q=2kN/m,l=2m。试比 较梁在竖放(图(b))和平放(图(c))时横截面C处的最大正应力。
3、 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FQ FQ
FQ
max
ql 2
ql 2 M max 8
例 4 简支梁AB,在C 点处受集中力P 作用, 如图所示。 试作此梁的弯矩图。
解 (1)求支座反力
M B 0 Pb FAl 0
FY 0 FA FB P 0
(2) 列弯矩方程

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

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

M
C

Z
C
Z
中性轴

y
中性轴
y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 受拉 和 受压 两部分。
M yAz(
d)A E
Az
y dA
E
I
yz
0
Iyz0
因为 y 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所以 Iyz 一定为零。 该式自动满足
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M ZAy(
d)A E
A
y2 dA
E
Iz
M
1M
EI z
基本假设2: 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公式推导
d
用两个横截面从梁中假想地截取 长为 dx 的一段 。
由平面假设可知,在梁弯曲时,
这两个横截面将相对地旋转一个
角度 d 。
横截面的转动将使梁的凹边的纵 向线段缩短,凸边的纵向线段伸 长。由于变形的连续性,中间必 有一层纵向线段 O1O2 无长度改 变。此层称为 中性层 。
m M
FS m
m
m
M
FS
m
m
只有与切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 dFS = dA 才能合成剪力 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 dFN = dA 才能合成弯矩 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 正应力,又有 切应力
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RA
P
P RB
C a
P
+
D a
+
P
+
Pa
推导 纯弯曲 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几何 物理 静力学
2 假想地从梁段上截出体积元素 mB1
m'
m z

材料力学 第10章 弯曲应力及强度

材料力学 第10章 弯曲应力及强度

a
Φ14
30 工件
Fa x
10.4 弯曲强度条件
例10-5 梁的载荷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t]=40MPa、容许压应力[c] =100MPa,试校核该梁的强度。
q=10kN/m
F=20kN
AB 2m
CD 3m 1m
q=10kN/m
A
B
FB M
F=20kN
C
D
FD
10kN.m
x
157.5 200 30
10.3 横力弯曲时梁的切应力
三、其它形状截面
T型截面
圆形截面
环形截面
max
z
max
FSS
* z,m
ax
I zb1
z
max
z
max
max
4 3
FS A
max
2
FS A
10.3 横力弯曲时梁的切应力
21 560
例10-2 56a号工字钢制成的简支梁如图所示,F=150kN,求最大 切应力及最大切应力所在截面上K点处的切应力。
ad bc
a
d
b
c
σσ
M
ττ
10.2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3. 变形几何关系
o1o2 dx ρdθ
k1k2 (ρ y)dθ Δl=k1k2 k1k2 ( ρ y)dθ ρdθ ydθ
dx 中性层
y o1
o2
k1
k2
dx 变形前
o
d
o1
o2
k1
k 2
变形后
10.2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第10章 弯曲应力及弯曲强度
10.1 引言 10.2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10.3 横力弯曲时梁的切应力 10.4 弯曲强度条件 10.5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材料力学-第七章-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第七章-强度理论
脆性断裂,最大拉应力准则
r1 = max= 1 [] 其次确定主应力
ma xx 2y 1 2 xy2 4x 2y 2.2 9 M 8 P
m inx 2y 1 2 xy2 4x 2y 3 .7M 2 P
1=29.28MPa,2=3.72MPa, 3=0
r113M 0 Pa
根据常温静力拉伸和压缩试验,已建立起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弹 性失效准则;
考虑安全系数后,其强度条件
根据薄壁圆筒扭转实验,可建立起纯剪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 效准则;
考虑安全系数后,强度条件
建立常温静载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 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确认引起材料失效存在共同的力学原因,提出关于这一 共同力学原因的假设;
像铸铁一类脆性材料均具有 bc bt 的性能,
可选择莫尔强度理论。
思考题:把经过冷却的钢质实心球体,放入沸腾的热油锅 中,将引起钢球的爆裂,试分析原因。
答:经过冷却的钢质实心球体,放入沸腾的热油锅中, 钢 球的外部因骤热而迅速膨胀,其内芯受拉且处于三向均 匀拉伸的应力状态因而发生脆性爆裂。
思考题: 水管在寒冬低温条件下,由于管内水结冰引起体 积膨胀,而导致水管爆裂。由作用反作用定律可知,水 管与冰块所受的压力相等,试问为什么冰不破裂,而水管 发生爆裂。
局限性:
1、未考虑 2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2、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此准则也称特雷斯卡(Tresca)屈服准则
4. 畸变能密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材料发生塑性屈服的主要因素是 畸变能密度;
无论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危险点处畸变能密度达到 与材料性质有关的某一极限值,材料就发生屈服。
具有屈服极限 s
铸铁拉伸破坏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三类条件
物理关系
静力关系
1.变形几何关系
m a
n
a
m a o b m
n a o dx
b m
dx
b n
b n
假设oo层为中性层 变形前:aa = bb = oo = dx
m M a
o b m
n a M M
d M
dx
o b n
m o
b′
n o
b′
m
n
变形后:假设中性层oo层变形后的曲率半径为,则
max
M [ ] Wz max
(2) 设计截面尺寸
(3) 计算许用载荷
M Wz [ ]
M max Wz [ ]
例2. T形截面铸铁梁,已知[σt]=30MPa,[σc]=60MPa, 试 80 校核梁的强度。
9kN
A 1m
4kN
B D 1m
20
CLeabharlann 1m120讨论: 1.横截面是绕中性轴转动。 (中性层不伸长也不缩短,中性轴是中性层与横截
面的交线 。) 上部受压
当M > 0时 下部受拉 上部受拉 下部受压
当M < 0时
讨论: 2.纵向纤维的伸长或者缩短与它到中性层的
距离成正比。
m
n′
n a
y
a
y
b m
b
中性层 n′
中性轴 横截面
n
定量分析
与圆轴扭转问题相似,弯曲问题的理论分析也 必须包含三类条件。 变形几何关系
结论: 1.横截面上只存在正应力。
(纵向线与横向线保持直角。)
2.正应力分布不是均匀的。
(纵向线中既有伸长也有缩短的。)

梁弯曲

梁弯曲
例如:AC和DB段。
称为横力弯曲
(bending by transverse force)。
横截面上只有弯矩没有剪力。
例如:CD段。
称为纯弯曲(pure bendin而另一端为可动 铰支座的梁 悬臂梁:一端为固定端, 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梁 外伸梁:简支梁的一端或两端 伸出支座之外的梁
载荷简化
(1)分布载荷q(x) ――连续作用在一段长度 的载荷。
例如:自重、惯性力、液压等, 单位: N/m。
q(x)
a d
b
x
(2)集中力P
dx
(3)集中力偶 M
剪力和弯矩
例 一悬臂梁,其尺寸及梁上荷载如图8-9所示,求截面1-1上的剪力和 弯矩。
解: 对于悬臂梁不需求支座反力,可取右段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 图 (b)所示。
如取1-1截面右段梁为研究对象,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一、梁弯曲时的内力—剪力与弯矩 1、剪力Q和弯矩M---剪力是横截面切向分布内力的合力; 弯矩M是横截面法向分布内力的合力偶矩。 (1)用截面法,根 据静力平衡求内力
∑FY=0: Q=RA-P1
∑MA=0: M=P1.a+Q.x
=P1.a+(RA-P1).x
2.求弯矩的规律 计算弯矩时,对截面左(或右)段梁建立力矩方程,经过移项后可得
M MC左

M MC右
上两式说明: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包 括力偶)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将所求截面固定,若外力矩使所考虑的梁 段产生下凸弯曲变形时(即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等式右方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此规律可记为“下凸弯矩正”。
梁的平面弯曲
3、纵向对称面— 通过梁的轴线和 横截面的对称轴 的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θ θ
∆l = ∆AB1 = B1 B ε= AB1 O O2 1 l
y(dθ ) = dx
O1
dx
y
O2
dθ θ
y
A
dx B1
B
∆AB1 B1 B y(dθ ) ε= = = dx AB1 O1O2
中性层的曲率为 ρ
dθ θ
dθ = ρ dx 1
ε=
y
ρ
y A
O1
dx y
dx B1
O2
dθ θ
O
M
Z
x
dA
对y 轴和 z 轴主矩
My = ∫A z(σdA)
y
Z
σ dA
MZ = ∫A y(σdA)
y
= F N = ∫AσdA 0
My = ∫A z(σdA) = 0
M
Z
MZ = ∫A y(σdA) = M
y
O
x
dA
σ dA Z
该梁段各横截面上 FN 和 My 均 等于零, 等于零, 而 Mz 就是横截面上 的弯矩 M 。
§9—3
梁截面上的正应力
当梁上有横向外力作用时,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 既又弯矩 M , 又有剪力 FS 。
m M
FS m
m τ
m
σ
M
FS
m
m
只有与切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 dFS = τ dA 才能合成剪力 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 dFN = σ dA 才能合成弯矩 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 正应力,又有 切应力
实验: 取 一 纯弯曲 梁来研究 。
1,几何方面 ,
m a n a
b m n
b
梁在加力前先在其侧面上画上一系列的横向线( 梁在加力前先在其侧面上画上一系列的横向线(如 mm ,nn 等) 以及横向线相垂直的一系列的纵向线 (如 aa ,bb 等) 。
m a
n a
m
m
b m n
b
梁变形后观察到的现象 ),变形后均为 (1)变形前相互平行的纵向直线(aa ,bb 等),变形后均为 )变形前相互平行的纵向直线( 圆弧线( 等 ,且靠上部的缩短靠下部的伸长。 圆弧线(a’a’ ,b’b’等 ),且靠上部的缩短靠下部的伸长。
E
ρ
Sz
=0
SZ = 0
中性轴必通过横截面的形心
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且与横截面的对称轴 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且与横截面的对称轴 y 垂直
C C Z
Z
中性轴 中性轴
y y
M

M C Z

C
Z
中性轴 中性轴 拉
y
y

两部分。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 受拉 和 受压 两部分。
My
= ∫A z ⋅ (σdA) =
dθ θ
O1O2 的长度为 dx 。
O1
dx
O2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 为 中性轴 。 中性轴与横截面的 对称轴成正交 。
dθ θ
O1
dx
O2
中性层与中性轴
dθ θ
横截面的 对称轴
横截面
O1
dx
O2
中性层
中性轴
dθ θ Z
x
y
将梁的轴线取为 x 轴 。
O1
dx
O2
横截面的对称轴取为 y 轴 。 中性轴取为 z 轴 。
M
z
yt max
y
σtmax
应分别以横截面上受拉和受压部分距中性轴最远的距离 ytmax 和 yCmax 直接代入公式。求得相应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直接代入公式。求得相应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σCmax
σ cmax
yc max
M
z
yt max
y
σt max
σtmax
σ ax = tm
M⋅ yt max IZ
1
y σ = Eε = E ρ
σ=
M⋅ y Iz
该式为等直梁 纯弯曲 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式中 : M Iz y 横截面上的弯矩。 横截面上的弯矩。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求应力点的 y 坐标 。
σ=
公式的适用性
M⋅ y Iz
由于推导过程并未用到矩形截面条件,因而 公式适用于任何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面,且 载荷作用在对称面内的情况。 公式是对等直梁得到的。对缓慢变化的变截 面梁和曲率很小的曲梁也近似成立。 公式是从纯弯曲梁推得,是否适用于一般情 形(横力弯曲)?
B
ε=
y
dθ θ
ρ
ρ
该式说明 , ε 和 y 坐标成正比 , 因而, 横截面上到中性轴等 因而, 远的各点,其线应变相等。 远的各点,其线应变相等。
y
O1
dx
O2
dθ θ
y
A dx dx B1
B
dθ θ
ε=
ρ
y
ρ
Z
O
O1
x
dx
O2
dθ θ
y y
y
y
A dx dx B1
B
2,物理方面 , 假设: 假设: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处于单轴应力状态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处于单轴应力状态 。 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且拉, 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且拉,压弹性模量相等 。 由单轴应力状态下的 胡克定律 可得物理关系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有切应力(翘曲) 平面假设 不再成立
此外, 横力弯曲时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也不成立. 由弹性力学的理论,有结论: 当梁的长度l与横截面的高度h的比值:
l >5 h
则用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 力有足够的精度。 l / h > 5 的梁称为细长梁。
σ=
m a
n a
m m’ n’
m
b m n
b
m’ n’
(2)变形前垂直于纵向直线的横向线( mm , nn 等)变形后仍 )变形前垂直于纵向直线的横向线( 为直线( 但相对转了一个角度, 为直线( m’m’ , n’n’ 等) ,但相对转了一个角度,且与 弯曲后的纵向线垂直。 弯曲后的纵向线垂直。
纯弯曲的变形特征 基本假设1: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 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且仍垂直于梁的轴线。 基本假设2: 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RA P P RB
C a P
D a
+ +
P
Pa
+
P
P
横力弯曲
C a D a
梁的横截面上同时有弯 矩和剪力的弯曲。 纯弯曲
P
+ +
P
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没有剪力的弯曲。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 力而无切应力。
Pa
+
推导 纯弯曲 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几何 物理 静力学
第 9 章


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进一步研究 弯曲正应力
§9-1 §9-2 9 §9-3 9
§9-4 求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9 §9-5 9 弯曲切应力
§9-6 梁的强度条件 9 §9-7 挠度和转角 9 §9-8 弯曲应变能 9 §9-9 9 斜弯曲 §9-10 超静定梁 9
公式推导
用两个横截面从梁中假想地截取 长为 dx 的一段 。 由平面假设可知,在梁弯曲时, 由平面假设可知,在梁弯曲时, 这两个横截面将相对地旋转一个 角度 dθ 。
dθ θ
横截面的转动将使梁的凹边的纵 向线段缩短, 向线段缩短,凸边的纵向线段伸 长。由于变形的连续性,中间必 由于变形的连续性, 有一层纵向线段 O1O2 无长度改 变。此层称为 中性层 。
1m
B
1m
D
80
65
可见, 可见, σt,max = 56.0MPa 发生在 C 截面的下边缘 σC,max = 67. 1MPa 发生在 B 截面的下边缘
20
80
RA
P1=8KN
RB
P2=3KN
35
20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m
z c
1m
B
1m
D
80
65
30.2
36.1
20
56.0
67.1
重点、难点 重点、
正应力公式: 正应力公式:
y
y1
Z
O
x
y
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确定 中性轴的位置 ? 如何计算 ρ ?
σ Eε E = = ρ
y
M
中性轴
3,静力学方面 , 在横截面上法向内力元素 σdA 构成了空间平行力系。 构成了空间平行力系。
M
O σ1 dA
dA
Z
x
dA
y
Z
σ dA
y
该空间平行力系简化为 x 轴方向的主矢
F N = ∫AσdA
4,讨论 ,
M⋅ y Iz
以绝对值代入。 (1)应用公式时,一般将 M ,y 以绝对值代入。根据梁变形 )应用公式时, 的正,负号。 的实际情况直接判断 σ 的正,负号。
以中性轴为界
{
梁变形后凸出边的应力为拉应力( 为正号) 梁变形后凸出边的应力为拉应力( σ 为正号) 梁变形后凹入边的应力为压应力( 为负号) 梁变形后凹入边的应力为压应力( σ 为负号)
σmax =
M ymax Iz
WZ =
IZ ymax
WZ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
中性轴是对称轴 的梁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