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应力公式推导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
摘要:
1.长方形扭转切应力的概念
2.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的推导
3.公式的应用和意义
4.总结
正文: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公式,它用于描述扭转过程中长方形截面上产生的切应力分布。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长方形扭转切应力的概念、公式的推导、应用和意义。
一、长方形扭转切应力的概念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是指在长方形截面上,由于扭转作用而产生的剪切应力。
当长方形截面绕其中心轴线扭转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呈非均匀状态。
在距离中心轴线越远的地方,切应力越大。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应力分布规律。
二、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的推导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为:
τ= ω × (t/r)
其中:
τ——切应力(单位:帕);
ω——角速度(单位:弧度/秒);
t——截面厚度(单位:米);
r——距离中心轴线的半径(单位:米)。
通过对该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发现长方形扭转切应力与距离中心轴线的半径成反比,与角速度成正比。
这意味着,在扭转过程中,距离中心轴线越远的地方,切应力越大;角速度越高,切应力也越大。
三、公式的应用和意义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计算长方形截面上的切应力,我们可以了解零件在扭转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状况,从而为零件的设计和强度分析提供依据。
此外,该公式还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抗扭性能,为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四、总结
长方形扭转切应力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力学公式,它描述了扭转过程中长方形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规律。
工程力学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及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三、T字型截面梁的切应力
T字型截面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矩形组成,下面的 狭长矩形与工字形截面的腹板相似,该部分上的切 应力仍用下式计算:
τ
FS
S
* z
I zb1
最大切应力仍然发生在截面的中性轴上。
四、圆形及环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圆形及薄壁环形截面其最大竖向切应力也都发生在
中性轴上,并沿中性轴均匀分布,计算公式分别为
M+dM
FS dx
σ
现假设用一水平截面将微段梁截 开,并保留下部脱离体,由于脱离 体侧面上存在竖向切应力τ ,根据 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在脱离体的
顶面上一定存在切应力τ ',且 τ '=τ ,如图所示。
dx τ
z y τ' τ
y dx
以FN1、FN2分别代表作用在脱离体左侧面、右侧 面上法向内力的总和,dFS代表水平截面上切应力的 总和,如图所示。
翼缘上的水平切应力可认为沿翼缘厚度是均匀 分布的,其计算公式仍与矩形截面的切应力的形式 相同,即
τ
FS
S
* z
Izδ
式中FS为横截面上的剪力;Sz*为欲求应力点到翼 缘边缘间的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Iz横截面对中性轴的 惯性矩;δ为翼缘的厚度。
水平切应力的大小沿水平方向的分布如图所示。实 践和理论推导已经证明,在整个工字型截面上切应力 的方向可用图c表示。从图中表示切应力方向的许多小 箭头来看,它们好象是两股沿截面流动的水流,从上 (或下)翼缘的两端开始,共同朝向中间流动,到腹 板处汇合成一股,沿着腹板向下(或上)到下(或上) 翼缘处再分为两股向两侧流动。对所有的薄壁杆,其 横截面上切应力的方向,都有这个特点。这种现象称 为切应力流。掌握了切应力流的特性,则不难由剪力 的方向确定薄壁杆横截面上切应力的方向。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弯曲应力\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在横力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有剪力FS,相应地在横截面上存
在切应力。本节以矩形截面梁为例,对切应力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并对其他几种常用截面梁的切应力计算作简要介绍。
1.1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1. 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图a所示的简 支梁是一个矩形
目录
弯曲应力\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工字形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max
FS Af
式中:FS—横截面上的剪力; Af —腹板的面积。
目录
弯曲应力\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2.圆形截面梁和薄壁圆环形截面梁 圆形截面和薄壁圆环形截面分别如图a、b所示。可以证明,梁 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均发生在中性轴上各点处,并沿中性轴均匀 分布,其值分别为
1.2 其他形状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1. 工字形截面梁
工字形截面由上下翼缘和中 间腹板组成 (图a)。腹板是狭 长矩形,所以腹板上的切应力可 按矩形截面的切应力计算公式进 行计算,最大切应力仍然发生在 中性轴上各点处,并沿中性轴均 匀分布。在腹板与翼缘交接处, 由于翼缘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仍 然有一定值,所以切应力较大。 腹板上的切应力接近于均匀分布, 如图 b所示。翼缘上的切应力的 数值比腹板上切应力的数值小许 多,一般忽略不计。
A*
Iz
Iz
A*
ydA
M
FSdx Iz
S
* z
F3 bdx bdx
将F1、 F2和F3代入平衡方程,得
M
FSdx Iz
S
* z
M Iz
S
* z
bdx
目录
弯曲应力\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在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中,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家伙!咱先来说说啥是切应力。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根铅笔,然后用力把它扭来扭去,铅笔内部产生的那种抵抗你扭转的力,就和切应力有关系。
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通常是:τmax = τ = QS/(Ib) 。
这里面的 Q 表示横截面上的剪力,S 是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 是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 是截面宽度。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去工厂参观,看到工人们在加工一个大型的轴类零件。
那个轴又粗又长,看着就特别结实。
但工程师告诉我,就算这么粗壮的轴,如果所受的切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受能力,也会出问题。
当时他们正在计算这个轴在运转时所受到的最大切应力。
工程师们拿着图纸,在上面写写画画,嘴里还念叨着这些公式里的参数。
我凑过去看,发现他们得先准确测量出轴的截面尺寸,确定剪力的大小,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我就好奇地问工程师:“这公式真能算准吗?”工程师笑着说:“这可是经过无数次实验和实践验证的,只要测量数据准确,计算过程不出错,就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回到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它的应用可广泛啦!比如在机械设计中,要确保零件在工作时不会因为切应力过大而损坏;在建筑结构中,像桥梁的钢梁、支撑柱等,都得靠这个公式来保证其安全性。
再比如说,汽车的传动轴,那可是承受着巨大的扭矩和切应力。
如果不通过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来好好设计,说不定开着开着车,传动轴就断了,那得多危险啊!还有飞机的机翼结构,既要轻巧又要能承受各种复杂的力,这时候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就派上大用场了,能帮助设计师们找到最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总之,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它可是保障各种结构和零件安全可靠的重要工具。
在工程领域,可千万不能小瞧了它的作用!不管是大型的机械设备,还是小小的零件,都得依靠这个公式来确保它们能正常工作,不出现意外。
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掌握这个公式,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
材料力学切应力
材料力学切应力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其中切应力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切应力是指材料内部受到的切削力,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的一种力学性质。
在材料力学中,切应力的研究对于材料的强度、塑性变形和破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切应力的概念。
切应力是指材料内部受到的切削力,它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材料内部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应力。
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层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切应力。
切应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材料的形状和材料的性质有关。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切应力的计算方法。
在材料力学中,切应力的计算通常采用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公式,τ=F/A,其中τ表示切应力,F表示作用力,A表示横截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受到的切应力大小。
除了切应力的计算方法,我们还需要了解切应力的影响因素。
切应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力的大小、作用角度、材料的性质、形状等。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地选择材料和设计结构,以减小切应力对材料的影响,保证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外,切应力还与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切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极限强度,就会导致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最终的破坏。
因此,对于切应力的研究对于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外力的作用情况,合理地计算和分析切应力,以保证材料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切应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切应力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于材料的强度、塑性变形和破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切应力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切应力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横截面上切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Me (N m) 9549 P (kW ) 常用公式 n (r / min)
Me (N m) 7024 P n
P — 功率,马力(PS) n — 转速,转/分(r/m)
Me (N m) P
2 n
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秒(r/s)
60 103 9549
D
[ 14 ]
你做对了吗? 2kN·m
5kN·m 3kN·m
A
B
C
D
3 T(kN·m)
0 2
x
[ 15 ]
§圆轴扭转切应力计算§
[ 16 ]
实验现象和平面假设
M
圆周线
纵向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
实验:绘纵向线、圆周线,然后施加一对外力偶 M
[ 17 ]
变形前
圆周线
变形后
M
圆周线 g
纵向线
纵向线
M
所有纵向线仍近似为直线,但都倾斜了相同角度 g 。
9549
60 200
2859N m
[ 10 ]
MB
1
MC 2 MA 3 MD
将外力矩转换为力矩矢量
MB
B1
1
MC
C 2A 3D
2
3
MA
MD
B
分析各特征截面扭矩
取1-1截面左侧 MB
1C T1
2A 3 D
x
将扭矩预设为截面外法方向
列方程 M x 0 M B T1 0 T1 M B 4300 N m
[1]
工程中常把产生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轴。 如:机器中的传动轴、石油钻机中的钻杆等。
圆轴扭转切应力一般公式推导
圆轴扭转切应力一般公式推导
在弹性力学中,圆轴的扭转切应力与扭转力和几何尺寸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推导得到一般公式。
考虑一个圆轴,其半径为r,长度为L。
假设在轴上存在一个沿着轴向施加的扭转力F,因此轴会发生扭转变形。
我们想要推导出与轴上每个截面处的切应力有关的一般公式。
在轴上任意选择一个截面,其距离轴心的位置为r。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假设这个截面是一个圆环,内半径为r,厚度为δr。
这个圆环受到了一个力矩M,因为力矩与力的关系是:
M=F*r
我们将力矩M分成2部分:一个作用于截面上半部分的力矩M+和一个作用于截面下半部分的力矩M-。
由于圆环是细长的,我们可以认为在截面上对应的角度处的切应力是相等的。
根据平衡条件,这些力矩必须相等:
M+=M-
F*r+*2π*r=F*r-*2π*r
r+=r-
由于切应力τ是单位面积上的切力,我们可以将这个切应力τ表示成:
τ=F/(π*r^2)
将F表示成M/r,并代入上述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到切应力τ的表达式:
τ=(M/r)/(π*r^2)
化简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τ=M/(π*r^3)
上述公式就是圆轴扭转切应力的一般公式。
通过这个一般公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计算圆轴上任意截面处的扭转切应力。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切应力τ与力矩M成正比,而与半径r的立方倒数成反比。
因此,在进行实际工程计算时,我们需要准确计算力矩和半径的数值才能得到准确的切应力。
总之,圆轴扭转切应力的一般公式可以通过考虑平衡条件和力矩的性质推导得出。
该公式为工程师在进行圆轴的强度设计和计算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切应力公式推导
图6-4
3、静力学方面
由图6−4可以看出,梁横截面 上各微面积上的微内力dFN=σdA
图6-4
构成了空间平行力系,它们向截面形心简化的结果应为以下三个内力分量
FN
σdA , My
A
zσdA ,
A
Mz
yσdA
A
由截面法可知,上式中的FN,My均等于零,而MZ就是该截面上的弯矩 M,所以有
由梁变形的连续性可知: 在梁中一定有一层上的纤维 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此层称 为中性层。中性层与梁横截 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mp
nq
(a)
F
F
C
mp
D
nq (b)
图6-2
4、根据表面变形情况,对纯弯曲变形下作出如下假设:
(1)平面假设 梁在纯弯曲时,其原来的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是绕
垂直于弯曲平面(纵向平面)的某一轴转动,转动后的横截面 与梁弯曲后的轴线保持垂直。
在最大负弯矩的B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上边缘,其值为
σ tm , aM I x z B y 1 1 .8 0 .5 13 7 1 0 0 . 0 5 3 0 7 2.5 2 2 16 P 0 2 a.5 M 2 [σ P t] a
②校核最大压应力。首先确定最大压应力发生在哪里。与分
将MC、Iz、y代入正应力计算公式,则有
σ K M Iz Cy 0 . 5 3 8 1 1 3 3 4 0 0 ( 0 .0) 6 3 .0 1 96 P 0 a 3 .0M 9 P
K点的正应力为正值,表明其应为拉应力。
§6-2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一、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对梁的某一横截面来讲,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性轴最
切应力τ的计算公式剪切强度条件挤压强度条件
切应力τ的计算公式剪切强度条件挤压强度条件
切应力τ是描述材料内部剪切力作用下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应力。
它可以用来衡量材料承受剪切负载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切应力
计算公式以及剪切强度条件和挤压强度条件。
1.切应力计算公式:
在一般情况下,切应力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τ=F/A
其中,τ为切应力,F为作用在材料上的剪切力,A为剪切面积。
2.剪切强度条件:
剪切强度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切应力。
剪切强度条件可以通过以
下公式表示:
τ<τ_s
其中,τ为切应力,τ_s为材料的剪切强度。
当切应力小于剪切强
度时,材料是稳定的,不会发生破坏。
3.挤压强度条件:
挤压强度是指材料在挤压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挤压强度条件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σ<σ_c
其中,σ为应力,σ_c为材料的挤压强度。
当应力小于挤压强度时,材料是稳定的,不会发生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切应力计算公式、剪切强度条件和挤压强度条件并不
是所有材料都适用,不同材料可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和强度条件。
此外,
对于复合材料和非均质材料,切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的确定可能更加复杂。
总结起来,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使用τ=F/A进行计算。
而切应力
的强度条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剪切强度条件:τ<τ_s或者挤压强度
条件:σ<σ_c进行判断。
在设计结构或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
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切应力和强度条件的数值。
弹簧切应力计算公式
弹簧切应力计算公式弹簧是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力量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领域。
在设计和使用弹簧时,了解其切应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弹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弹簧切应力是指弹簧内部材料所受的切向力与其所受的横截面积之比。
切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弹簧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在弹簧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作条件和弹簧材料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切应力。
弹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胖壮弹簧公式来推导得到。
胖壮弹簧公式是一种经验公式,适用于弹簧的切应力计算。
根据胖壮弹簧公式,弹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如下:τ = (8 * F * R) / (π * d^3)其中,τ表示弹簧切应力,F表示施加在弹簧上的力,R表示弹簧的半径,d表示弹簧线径。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弹簧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切应力。
首先,需要确定施加在弹簧上的力以及弹簧的几何参数,包括半径和线径。
然后,将这些参数代入公式中,即可得到弹簧的切应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切应力。
一般来说,弹簧的切应力应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以确保弹簧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或破裂。
同时,切应力也不能过小,否则弹簧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弹性变形。
除了弹簧切应力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弹簧的影响。
例如,弹簧的工作温度、工作周期和工作环境等都会对切应力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综合考虑弹簧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弹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只是弹簧设计和分析中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进行弹簧的强度校核、疲劳寿命分析等。
因此,弹簧设计和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合理的优化。
弹簧切应力是衡量弹簧稳定性和工作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弹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对弹簧的切应力进行合理估计和设计。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弹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弹簧设计和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仔细的计算和分析,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适用于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适用于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通常应用于材料力学领域,特别是用于研究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切应力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切变应力。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切应力(τ)= 外力的剪切力(F)/ 剪切面积(A)
其中,外力的剪切力指的是施加在材料上的剪切力,剪切面积是受力面积的大小。
切应力的单位通常为帕斯卡(Pa)或兆帕(MPa)。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以便设计出更安全可靠的结构和机件。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包括金属、塑料、混凝土等。
在工程实践中,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常常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变形率等参数一起使用,以更全面地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质。
除了计算切应力,这个公式还可用于材料强度的评估。
当切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材料会发生破裂或变形。
因此,通过计算切应力,可以判断材料是否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在材料设计和工程实践中,切应力的计算公式为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了解材料的切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工程师可以优化
结构设计,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成本,并确保结构在工作负荷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对于材料力学的研究和工程实践非常重要。
它提供了一种评估材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方法,为工程师设计更安全可靠的结构和机件提供了指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切应力的计算公式,以推动材料力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切应力公式推导范文
切应力公式推导范文
假设我们有一个物体,并且这个物体沿一些平面(面积为A)受到一
个力F的作用,作用力的方向与面积的法向量n垂直。
我们可以将作用力
F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平面平行,被称为切力T;另一部分与平面垂直,被称为法向力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没有加速度,因此合力为零。
我们可以将作用力F分
解为法向力和切力的和,即F=N+T。
切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切力,所以我们可以将切应力τ定义为
单位面积上的切力T除以面积A,即τ=T/A。
由于作用力F仅在面积A上产生切力T,我们可以将切力T表示为F
乘以一个比例系数μ,即T=μF。
这里μ是一个比例常数,被称为切应
力的比例常数或摩擦系数。
将T=μF代入切应力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到τ=(μF)/A。
由于F=N+T,我们可以将其代入公式中,得到τ=(μ(N+T))/A。
在这里,我们可以假设作用力F与法向力N之间的比较小,因此我们
可以忽略作用力F在法向力N上产生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
F≈T,将此代入公式,得到τ≈(μT)/A。
我们可以将切应力公式进一步简化,假设摩擦系数μ为常数,我们
可以将其提取出来,得到τ=μ(T/A)。
从这个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切应力公式τ=μ(T/A)的物理含义:切应力与切力的比例关系,比例常数为μ/A。
这个推导过程基于一些简化的假设,例如摩擦系数μ为常数,以及作用力与法向力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假设可能不成立,但切应力公式仍然是描述剪切应力的一个有效工具。
圆轴扭转切应力一般公式推导
圆轴扭转切应力一般公式推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 圆轴:具有圆柱形状的轴。
2. 扭转:在轴上施加一对相等反向的力,使其绕轴心转动。
3. 切应力:物体内部由于受到剪切力(如扭转)而产生的应力。
根据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τ = T*r/J
其中,τ表示圆轴上的切应力,T表示施加在轴上的扭矩,r表示圆轴的半径,J表示圆轴截面转动惯量。
接下来,我们将推导这个公式。
我们假设圆轴上的一小段长度为dx,宽度为dr。
施加在这段长度上的扭矩为TdT,其产生的角度为d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出:
TdT = τdA
其中,dA表示这段长度上的面积。
因为这段长度是很小的,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薄片,忽略其厚度。
因此,dA就等于r*dx。
将上述式子带入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到:
τ = TdA/r*dx
将dA和dx用r和dθ表示出来,我们可以得到:
τ = (T/r)*dθ
根据圆柱的截面转动惯量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J = (π*r^4)/2
将J带入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到:
τ = (2T*r)/π*r^4*dθ
化简后,我们可以得到:
τ = T*r/J
至此,我们成功推导出了圆轴扭转切应力的一般公式。
总结:
本文介绍了圆轴扭转切应力的一般公式推导过程,通过力学原理和圆柱的截面转动惯量公式,我们得出了τ = T*r/J的公式。
这个
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圆轴上的切应力,对于工程应用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剪切变形切应力和挤压变形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力学论文-物理论文
剪切变形切应力和挤压变形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力学论文-物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材料力学论文第八篇:剪切变形切应力和挤压变形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摘要:在目前材料力学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中, 对剪切与挤压变形的应力分析一般只做简单的陈述, 便引出了剪切与挤压变形的剪切面和挤压面上的切应力和挤压应力的近似计算公式, 即实用计算法。
按照构件变形应力的一般研究方法从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学关系三个方面对剪切、挤压变形进行应力分析, 得出剪切、挤压应力的计算公式, 对于一般教材和教学中采用的剪切、挤压应力的实用计算法的讲解是一个理论上的补充, 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该内容。
关键词:切应力; 挤压应力; 变形; 几何关系; 物理关系; 静力学关系;A Study on Stress Analysis of Shear and Extrusion DeformationZHANG Chaoping DAI Hongtao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course of materials mechanic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Stress analysis of shear and extrusion deformation is generally only a simple analysis of statements, The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shear stress and extrusion stress on the shear and extrusion deformation shear plane and the extrusion surface arederived, namely the prac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n this paper, stress analysis of shear and extrusion deforma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geometrical, physical and static re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esearch method of deformation stress, and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shear and extrusion stresses are obtained. The gener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used in the shear, extrusion stress prac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a theoretical supplement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构件在不同变形下的承载能力, 而在绝大部分教材中, 都把构件的变形分为拉(压) 变形、剪切(挤压) 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组合变形等进行研究。
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推导
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推导摘要:一、引言二、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概念与公式三、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推导过程四、切应力互等定理的应用与意义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切应力互等定理是固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描述了在任意六面体单元体中,六个面上的切应力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本文将从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概念与公式出发,详细地介绍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概念与公式切应力互等定理指的是,在任意六面体单元体中,六个面上的切应力满足如下关系:任意两个相对面上的切应力大小相等,且它们的方向互相垂直。
用数学公式表示,可以写作:τ1 = τ2, τ1 = -τ3, τ1 = τ4, τ2 = -τ3, τ2 = τ4, τ3 = -τ4其中,τ1、τ2、τ3、τ4 分别表示六面体单元体的六个面上的切应力。
三、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推导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切应力互等定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六面体单元体的概念。
六面体单元体是一个虚拟的六面体,它由六个面组成,每个面代表一个力,这个力可以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力。
因此,在六面体单元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切应力。
接下来,我们通过假设和数学推导来证明切应力互等定理。
假设在六面体单元体中,有一个面上的切应力不为零,设为τ。
由于六面体单元体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所以在其他面上必然存在一个与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切应力,设为-τ。
根据切应力的平衡条件,这两个切应力在六面体单元体内部必须达到平衡。
因此,在六面体单元体的其他四个面上,必然存在四个切应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互相垂直,分别与τ和-τ相平衡。
由此,我们得出了切应力互等定理。
四、切应力互等定理的应用与意义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应力分布规律,为材料强度计算、结构设计及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切应力互等定理也为实验应力分析提供了依据,通过测量某个面上的切应力,可以推断出其他面上的切应力分布情况。
平均切应力计算公式
平均切应力计算公式在力学领域中,平均切应力计算公式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家伙!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很多复杂问题的大门。
咱先来说说啥是切应力。
想象一下,你在用力地切一块蛋糕,刀和蛋糕接触的那个面上,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力,这就是切应力。
那平均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到底是啥呢?它通常表示为τ = F / A 。
这里的τ 就是平均切应力啦,F 是施加的切向力,A 则是受力的面积。
比如说,有一根金属棒,我们对它施加了一个横向的力,想知道在某个截面上的平均切应力,那就要先搞清楚这个力的大小,再量一量这个截面的面积,然后把力除以面积,就能算出平均切应力了。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做一个关于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
实验的任务是测量一根圆柱形杆件在受到扭转时的切应力。
大家都很认真,又是测量力,又是计算面积。
其中有个叫小李的同学,一开始总是算错,急得满头大汗。
我走过去一看,发现他把受力面积给算错了。
我就耐心地给他解释,这受力面积可不是随便量量就行的,得考虑到杆件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经过一番指导,小李终于搞明白了,算出了正确的平均切应力,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其实,平均切应力计算公式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那是相当广泛。
像机械设计中,要确定轴、齿轮等零件在传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就得用上这个公式。
如果算错了,零件可能就会过早损坏,导致机器出故障。
在建筑领域也不例外。
比如桥梁的设计,得考虑到各种外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切应力。
要是平均切应力没算对,桥梁的安全性可就没法保障啦。
学习这个公式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得理解它背后的物理意义。
多做几道练习题,多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
总之,平均切应力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作用可大着呢!只有把它学透了,才能在力学的世界里畅游无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和这个公式成为好朋友,让它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助力!。
材料力学里切向应力的公式
材料力学里切向应力的公式
切向应力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沿着某一方向的内部应力状态。
它是指与物体表面垂直的切向方向上的应力。
切向应力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即切向应力等于切向力除以切向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写成σt = F/A,其中σt表示切向应力,F表示切向力,A表示切向面积。
切向应力在材料力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在材料的强度分析中,切向应力是判定材料是否会发生破坏的重要参数之一。
当切向应力超过材料的承受能力时,材料就会发生破坏。
切向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当施加的力沿着物体表面的某一方向作用时,切向应力的大小就等于施加的力除以该方向上的面积。
切向应力的方向与施加的力的方向相同。
切向应力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结构中,对于柱子或梁等承受弯曲力的结构件,切向应力的分布和大小对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机械工程中,对于承受剪切力的零件,切向应力的大小决定了零件的抗剪强度。
切向应力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沿着某一方向的内部应力状态。
切向应力的公式是σt = F/A,它可以用来计算切向应力的大小。
切向应力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
用,对于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写牛顿切应力公式及适用范围
写牛顿切应力公式及适用范围
切应力公式σ=Ws/A(kg/mm2)。
W:拉伸或压缩载荷(kg)。
A:截面积(mm2)(2为平方)剪切应力:σ=Ws/A(kg/mm2)。
Ws:剪切力载荷(kg)。
A:截面积(mm2)(2为平方)。
简介
在液体层流中相对移动的各层之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的方向一般是沿液层面(指液体流动时,流向视为一个倒圆柱时,该圆柱的横截面)的切线,流动时液体的变形是这种力所引起的,因此叫做切变力(又叫剪切力),单位面积上的切变力与单位面积之比叫做切应变力,又称切应力。
流体力学中,切应力又叫做粘性力,是流体运动时,由于流体的粘性,一部分流体微团作用于另一部分流体微团切向上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N ζdA 0
A
(d) (e) (f)
M y zζ dA 0
A
M z yζdA M
A
FN ζdA 0
A
(d)
My
Mz
zζ dA 0 yζdA M
A
A
(e)
(f)
又
E
FN d A
A
E
A
yd A
ES z
M max 1 1 ql 2 2 103 42 4 103 N.m 8 8
例题5-2图
弯曲截面系数为
bh 2 1 Wz 0.14 0.212 0.103 10 2 m 3 6 6
例题6-2图
由于最大正应力应发生在最大弯 矩所在截面上,所以有 M max 4 10 3 max 3.88 10 6 Pa 3.88MPa [ ] Wz 0.103 10 2 所以满足正应力强度要求。
图6-2
4、根据表面变形情况,对纯弯曲变形下作出如下假设:
(1)平面假设 梁在纯弯曲时,其原来的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是 绕垂直于弯曲平面(纵向平面)的某一轴转动,转动后的横 截面与梁弯曲后的轴线保持垂直。
(2)单向受力假设 梁的纵向纤维处于单向受力状态,且纵向纤维之间的相 互作用可忽略不计。
二、正应力公式的推导
ζ max M max ζ Wz
M max Wz ζ
M max Wz ζ
(3)确定许用荷载
例题6-2 一矩形截面简支木梁如图所示,已知l=4m,b=140mm, h=210mm,q=2kN/m,弯曲时木材的许用正应力[σ]=10Mpa,校核该梁的 强度。
解:先画梁的弯矩图(图b)。 由梁的弯矩图可以看出,梁中 最大弯矩应发生在跨中截面上, 其值为
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来计算梁在横力弯曲时横截
面上的正应力,所得的结果虽略偏低一些,但足以满足工 程中的精度要求。
My ζ Iz
例题6−1 长为 l 的矩形截面梁,在自由端作用一集中力F,已知 h =0.18m,b=0.12m,y =0.06m,a=2m,F=1.5kN,求C截面上K点的正应力。
②校核最大压应力。首先确定最大压应力发生在哪里。与分 析最大拉应力一样,要比较C、B两个截面。C截面上最大压 应力发生在上边缘,B截面上的最大压应力发生在下边缘。 因MC 和y1分别大于MB与y2,所以最大压应力应发生在C截面上, 即
ζ c , max MC 2.7 10 3 0.072 y1 33 .9 10 6 Pa 33 .9MPa [ζ c ] Iz 0.573 10 5
y1 0.11 0.038 0.072 m
y2 0.11 0.03 0.015 0.03 0.08 0.07 0.038 m 例题6-3 图 0.11 0.03 0.03 0.08
(3)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0.11 0.033 0.03 0.083 2 Iz ( 0.11 0.03 0.023 ) ( 0.03 0.08 0.032 2 ) 0.573 10 5 m 4 12 12
相应的纵向线应变为 :
x
dx
(6-1)
2、物理方面
梁的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力状态,因此,在弹性范围内正应力与线 应变的关系为: (c) ζ Eε 将式
y
代入,得
y ζE ρ
(6-2)
此式表明,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其作用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并且在y坐标相同的各点处正应力相等,如图5−4所示。
图6-4
3、静力学方面
由图6−4可以看出,梁横截面 图6-4 上各微面积上的微内力dFN=σdA 构成了空间平行力系,它们向截面形心简化的结果应为以下三个内力分量
FN ζdA
A
,
M y zζdA
A
,
M z yζ d A
A
由截面法可知,上式中的FN,My均等于零,而MZ就是该截面上的弯矩 M,所以有
由以上分析知该梁满足强度要求。
例题6−4 如图所示的简支梁由工字钢制成,钢的许用 应力[σ ]=152MPa,试选择工字钢的型号。
解:先画出弯矩图如图b所示。 梁的最大弯矩值为
M max 375 kN.m
由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可得梁所必需的 弯曲截面系数
M max 375 10 3 Wz 2460 10 6 m 3 6 ζ 150 10
应力之点在中性轴的哪一侧来判别弯曲正应力
为拉应力还是压应力;在此情况下可以把式中 的 y 看作求应力的点离中性轴 z 的距离。
四、横截面上的最大应力
d2
中性轴 z 为横截面对称轴的梁 其横
yc,max
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
O z
值相等;中性轴 z 不是横截面对称
yt,max
h
y b
轴的梁 (如图) ,其横截面上的最大
(4)强度校核 因材料的抗拉与抗压强度不同,而且截面关于中性轴 不对称,所以需对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分别进行校核。 ①校核最大拉压力。由于截面对中性轴不对称,而正、负弯 矩又都存在,因此,最大拉应力不一定发生在弯矩绝对值最 大的截面上。应该对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两个截面上的 拉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在最大正弯矩的C截面上,最大拉应力 发生在截面的下边缘,其值为
FN ζdA 0
A
(d)
My
Mz
zζ dA 0 yζdA M
A
A
(e)
(f)
最后由式(f)可得
M z y d A
A
E
即有
A
y dA
2
EI z
M
(6-3)
1
M EI z
上式中的EIz称为梁的弯曲刚度。
将式(6−3)代入式(6−2),可得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 力的计算公式为
yt,max
h
o
z
O z y
d1
y
bபைடு நூலகம்
t, max
中性轴 z 不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时,其横截面上最大拉应力 值和最大压应力值为
t, max
Myt ,max Iz
c, max
Myc, max Iz
五、横力弯曲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常梁横截面上不仅有弯矩而且有剪
力,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横力弯曲。而实际工程中的梁, 大多发生的都是横力弯曲。对于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梁,应
K点的正应力为正值,表明其应为拉应力。
§6-2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一、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对梁的某一横截面来讲,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性轴最 远的位置,此时
ζ max M y max Iz
ζ max
M max Wz
而对整个等截面梁来讲,最大正应力应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横截 面上,距中性轴最远的位置,即
第六章
§6-1 梁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与平面假设
弯曲应力
F a (a) A A C l D F a B
1、纯弯曲——梁或 梁上的某段内各横截面 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如 图5-1中的CD段)。
F
(b) FS图 (c) Fa M图 图6-1 F
2、 横力弯曲——梁或 梁上的某段内各横截面上 既有弯矩又有剪力(如图6 -1中的AC、BD段)。
My ζ Iz
(6-4)
三、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b
My ζ Iz
(6-4)
应用此式时,如果如图中那样取 y轴向下为正
z
的坐标系来定义式中 y 的正负,则在弯矩 M
z
h
O y
按以前的规定确定其正负的情况下,所得正应
dA y
力的正负自动表示拉应力或压应力。但实际应 用中往往直接根据横截面上弯矩的转向及求正
微段梁上的应力情况如图10−6b所示。
M dx (a) 图6-6 FS
图6-5 FS M+dM
微段梁上的应力情况如图6−6b所示。
ζ max M max y max Iz
ζ max
M max Wz
(6-5)
式中的Wz称为弯曲截面系数,它与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
式中的Wz称为弯曲截面系数,它与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
bh3 12 bh 2 Wz h2 6
对矩形截面
对圆形截面
Wz
d 4 64
d 2
d 3
0
(g)
因为 不等于零,所以有
Sz 0
即梁横截面对中性轴(z轴)的静矩等于零。由此可知,中性轴通过横截面 的形心,于是就确定了中性轴的位置。 由式(e)可得
M y z d A
A
E
A
yz d A
EI yz
0
(h)
因此
I yz 0
即梁横截面对y、z轴的惯性积等于零,说明y、z轴应为横截面的主轴,又y、z轴过 横截面的形心,所以其应为横截面的形心主轴。
超过许用应力值152MPa不到1%,故可选用56b号工字钢。
§6-3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 梁的切应力 强度条件
一、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1、两点假设 (1)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切应 力均与侧边平行。 (2)横截面上距中性轴等距 离各点的切应力相等。 2、切应力公式的推导
从图5-5所示的梁中取出长为dx的微段,如 图5-6a所示。
ζ t, max MC 2.7 10 3 0.038 y2 17.91 10 6 Pa 17.91MPa [ζ t ] 5 Iz 0.57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