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平均数》课堂实录汇编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教育界的名人——吴正宪老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备受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为题,介绍他的教学实践和思路。
一、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吴正宪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认为,学生不是被教育,而是在教育中成长和发展。
因此,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科的美妙和乐趣。
二、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注重启发式教学。
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他认为,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践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2.注重实践教学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他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吴正宪平均数教学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教学实录吴正宪“平均数”教学实录及赏析2010-10-30 21:58:09| 分类: 名师教学实录|举报|字号订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平均数”教学实录及赏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平均数”教学实录及赏析不久前,有幸在仙桃市教科院组织的“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暨教学专题报告会”活动中,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上的“平均数”一课,深有感触。
吴老师上的“平均数”一课,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新理念。
她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拍球比赛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在怎样比才公平”的问题情景中,从解决问题出发,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再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中的“平均数”这一数学现象。
向听课者展现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一、课前谈话,流露真情师:小朋友们好~(深深地鞠躬)学生可能好奇和陌生,也可能等的时间稍长了些,一时没反应。
师:(诚挚地,真情地)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再次深深地鞠躬) 生:老师好~师:终于睡醒了,小朋友们,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
生:没关系~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延迟了一会才起飞,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事,请你们原谅我~生:好~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应我们仙桃市教科院的邀请,特别是秦院长多次电话跟我联系, 让我来向老师作汇报,那么今天呢,不管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 (深深地鞠躬)谢谢老师们,谢谢![作为一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吴老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谦逊,平和,真情,看不出丝毫的娇柔做作,一切发自内心,令听者强烈感受到大师高尚的人格魅力。
而对孩子们,更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师: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好? 生:上课好.师:好,玩好不好?生:不好.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不相信的看着学生微笑)让我说呀,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生: 好.师: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那么一会呢,小朋友就会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 可以.师:批准啦,生:(面带笑容,高兴地说)批准了!师: 上课!生:老师好!师: 小朋友们好!(深深的鞠躬)请坐。
平均数吴正宪课例

生:最少的一日,就是第四日,把第二多的给第二少的,最后每一日都变成了1000。(师随着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师:可以吗?生:可以。
师:我们有的小朋友用估算的方法,有的小朋友用计算的方法,有的呢?用—— 生:看!师:怎么看的?用一个很好的词来说。
生:移多补少。
师:不会比最低的—— 生:低。
师:平均数一定是在最高的和最低的—— 生:中间。
师:你们说中间,我说之间,可不可以?
生:可以。师:可能不可能在它们之外?
生:不可能。师:同学们估计的800、900、1000、1100都在最低和最高之间,你估计到—— 生:外面去了。师:吴老师非常敬佩第一次就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同学,但是我更近革皮站在我旁边的这位,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尽管他第一次估计的有误,但是这个同学能够同同学们交流,能够接纳同学们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意见,而且悟到了一个道理:
生:不是。生:平均每天都有10万人。
师:就说明有的——(生:多)有的天——(生:少)
师:平均起来,有—— 生:10万
。师:认识非常到位。这是我在广播里听到的,我在报纸上还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北京新闻,2002年,本市职工人均工资超两万元。
生:哇!
师:是一年哟。什么意思?你能解释解释吗?是不是每个人都超过两万?
生:不要20平均数反而要大一些。
师:我加入了,总数的增加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命运,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求的平均数以后,我们仍然比飞龙队低一些,其实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勇虎队为例,29,是何许人也?是一号拍的?
生:不是。
师:那一定是拍得最多的这位选手拍的?生:不是。
吴正宪:平均数

吴正宪
北京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小学教研室主任 特级教师
【案例背景分析】
教学目的:
1.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 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 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3.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产生需求——解决问题、 理 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3: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馆的馆长,看到这个信息, 你会有什么想法?
生1:“如果我是馆长,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热情 招待每一位顾客。”
生2:“我会严格管理,做一些科普知识的宣传,教 育人们都来热爱大自然。”
生3:“可以开设儿童游乐场,吸引小朋友。” 生4:“要提高质量,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引进来。” 生5:“把恐龙蛋放进博物馆,小朋友们都会来看 的。 ” 生6:“要扩大宣传力度,让所有的人都了解博物 馆。” 生7:“可以降低门票,买一送二。” 生8:“可以请边远山区的小朋友免费参观。”
高兴地跳了起来,女生们则沮丧地低下了头。
“快乐队的小朋友们,不要气馁,我来加入你 们队好不好?”“太好了!”于是,吴老师现场 拍球29个。“快算算,这回咱们快乐队拍球的总 数是多少?”女生很快算出:105个。“这一次 我宣布:快乐队胜利!”女同学的脸上现出了微 笑,男生们却马上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快乐队拍球的平均数是21,21代表什 么?你怎么认识理解21这个数?”
“怎么没有一个人拍球的数量是21呀?” “是呀,21是谁拍的数量呀?”
“21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什么是平均数呀?” 生1:“就是把大数多的部分往小数上匀 乎匀乎。”
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我们搞一次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这个比赛怎么搞呢?谁来出个主意?一个学生提出每人轮流拍,然后把总数加起来。
吴老师〔面带疑惑〕说: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是每个同学都来拍,时间太紧张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时,同学们鸦雀无声,吴老师在等待。
突然,一个同学〔高高地〕举起小手,她说:让全队同学推荐代表来拍。
吴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共同商量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
课伊始,趣已生。
从同学喜欢的拍球游戏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自己想出比赛的方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同学。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比赛开始,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请学生当小裁判,老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
乙队分别拍了:8个、13个、14个,甲队分别拍了:11个、14个、16个。
吴老师要求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口算或用计算器计算每队的结果。
结果算出来,吴老师〔热情洋溢地〕宣布: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47个,乙队拍了35个,甲队胜了。
吴老师面对获胜方〔深情地〕表示祝贺。
〔一声祝贺,一个鞠躬,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
〕这时老师请求参加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
吴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
乙队欢呼,甲队那么没有反响。
吴老师耐心等待问:你们真的没有什么想法?〔有的同学皱着眉思考着〕一个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急迫地〕说:我们队3个人拍球,乙队4个人拍球,这样比赛不公平。
〔吴老师的耐心等待终于使学生自悟了〕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上下吗?老师把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向了学生。
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学生请出平均数。
平均数的课堂实录

平均数的课堂实录平均数的课堂实录平均数的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到可以从多方面获得一些数学信息。
以下是平均数的课堂实录,欢迎阅览!教学准备:每人8个圆片教学环节1:导入,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来了哪些小动物呢?它们分别带来了什么食物啊,谁来说说。
生:熊猫带来了竹笋、小猴子带来了桃子、小兔子带来了萝卜、小松鼠带来了松子。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那谁能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啊?生:能说出数量,可能顺序不同。
(说谁点谁,课件上出示数量)教学环节2:初步认识平均分师:这么多好吃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你们看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他们心里最想干什么?生:分竹笋/怎么分这些竹笋呢?师:恩,熊猫兄弟也是这么想的,那你利用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帮熊猫兄弟分一分好不好,那你应该数出几个圆片呢?生:6个师:恩,那你们分一分吧,待会儿请同学分一分。
师:谁能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呢?生1:熊猫哥哥分3个,熊猫弟弟分3个。
师:可以吧,你是怎么想的啊?(这样分公平)师:恩,可以,还有其他的分法吗?生2:熊猫哥哥分4个,熊猫弟弟分2个师:这样分可以吗?你是怎么想的呢?生2:熊猫哥哥大,吃的.多师:恩,你的想法也不错,还有其他的分法吗?生3:熊猫哥哥分2个,熊猫弟弟分4个师:可以吗?你是怎么想的呢?生3:熊猫哥哥让着熊猫弟弟师:恩,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同学们有这么多不同的分法,你觉得那种分法比较特殊呢?生:第一种师:特殊在哪里呢?生:他们分的一样多师:恩,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谁能说说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恩,你说的真好,我们再看看熊猫兄弟如何平均分的,出示课件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得3个。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你看看下面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师:怎样才能平均分呢?教学环节3:如何平均分师:熊猫兄弟分得了同样多的竹笋,很高兴。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吴正宪《平均数》这节课我们的话题就是平均数,关于平均数你们听说过它吗?或者在哪儿用到过他吗?或者我对平均数已经有了点想法?还有什么问题吗?没事儿上课的时候没有对错,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生:我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就是平均数。
师:这是你心里的平均数,对吗?你认为平均数是什么呢?就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不知道随着对平均数的学习,你还会对平均数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吗?在哪儿可能用到它呢?生:比如有一个苹果有三个人要吃,就把它平均分成三份每个人分一份。
师:哦,这是你心里的那个平均数对吗?在哪会用到呢?生:在考试的时候计算平均分的时候用到过。
师:你的想法跟他想法不一样,你说是考试的时候会用到是吗,那这个男孩你要说。
你也想到考试的时候,那咱们就说说考试的事儿好不好,假如有一天你们班进行了数学测试考完试了,你们要算什么?还记得你们某一次你们班考试平均分是多少分?(90分)这90分是咋来的呢?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从这里说起,聊起好不好?师:你对90分没有什么感觉,没关系我们慢慢走近它就会有感觉。
生:我认为这个90分是,全班每个人的分数加起来除以全班人数得来的。
师:这个观点大家是否同意。
大家都同意的,也就是说这个小姑娘那次有可能考多少分呢?生:我可能高于90分或者低于90分。
师:感觉不就找到了吗,也就是说平均分是90分你可能考多说呀?高于90比如说你有可能考多少分儿?考得蛮好,95太谦虚了。
你很有可能考98,大胆点我真有可能考100。
但是我可能最近有点困难或者有些什么特殊原因可能这次考得不大好,我也可能考了80,再低一点还会有吗?76还有的人会考多少分?还有60分的。
这90分是怎么来的,你们班有的人会考还有100,的,有什么90多分的,就跟他说98,有可能是他有可能是80还有可能是75,高高低低的可能都会有对不对?刚才这个女孩还说没感觉呢?你的感觉多好啊,他说我说不定也可能考比90要多也有可能比就是要少,说不定你还就考了一个90分。
《平均数》课堂实录

《平均数》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平均数的一般性和虚拟性(一)理解平均数的一般性师:我们学校的运动特色是什么?你想加入跳绳队吗?生:跳绳想师:老师也认识一名想加入跳绳队的学生,张文文,她想向教练李老师推荐自己。
于是,她在家里练习基本动作,连续双飞,并且把5次的个数都记录下来!出示:张文文同学一天5次的跳绳个数:7、8、10、12、8连续双飞,她一次一般跳()个!师:你觉得,她向李老师汇报她一般一次跳几个能反应她的水平?把你的想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生独立思考、记录,师巡视。
反馈:师:你觉得几个合适?生:7个、8个、9个、10个(板书:7个,8个,9个,10个)师:你为什么填7个?生:最少跳7个师:你们有什么意见吗?生:我觉得应该填一个不大不小、刚刚好的数,7太小了师:你们的想法呢?生:7太小了(板书:7 太小)师:你们为什么不填12个呢?生:她只有1次跳出12,不能保证下一次也跳出12生:她最多跳12,这样跟李老师说,不诚实生:12太多了师:确实,填12太多了,有点不好意思(板书:12 太多)师:像这位同学说的,要找一个不大不小、刚刚好的数,有没有呢?生:9师:8为什么不合适?生:有点少师:那8太少了,我选10好了生:那有点多了师板书:8,偏少;10,偏多师:所以9让你感觉怎么样?生:不大不小、刚刚好!(二)平均数的虚拟性和算法师:9这个数在这里既不偏多,也不偏少,你对填9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没问题师:9没有跳出来,我可以填9吗?生:不可以,因为没有跳出来生:可以,因为9不大不小、刚刚好师:那9怎么来的?生:算出来的,(7+8+10+12+8)除以5=9(三)移多补少师:你还有其他办法得到平均数9吗?生:把12移2个给7,10移1个给8,12还有1个给8师:你能在统计图上移一移吗?生在作业纸上画一画、移一移,再投影反馈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对文文跳绳个数的分析,发现7太少、12太多、8偏少、10偏多,平均数9虽然没出现过,但是这个躲在数据背后的数字,可以代表文文的跳绳水平。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ﻫﻫ师:我姓吴,来自北京,见您们的第一句话我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生:没关系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您们。
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的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就到这里晚了,让您们等这么久,这就是不应该出现的事儿,请您们原谅我! ﻫ生:好ﻫ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向老师们作汇报,那么今天不管就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谢谢老师们,谢谢!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就是玩儿好?生:上课好ﻫ师:玩儿好不好?生:不好ﻫ师:您们说的就是实话不?生:就是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您再来谈您的体会,好不?ﻫ生:好ﻫ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
一会儿呢小朋友就可以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不? ﻫ生:可以ﻫ师:批准啦?ﻫ生:批准了。
ﻫ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ﻫ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ﻫﻫ一、情境导入ﻫ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
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
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就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瞧瞧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不?生:听清楚了不? ﻫ师:假如把球给了您,您拍完了怎么办?生:给她师:您拍完了呢? ﻫ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ﻫ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您们的总数怎么办? ﻫ生:加起来ﻫ师:求出来,对不?生:对ﻫ师:可就是小朋友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就是这样拍呀拍呀,时间可就不够用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师:您有什么办法? ﻫ生:可以选一个人拍ﻫ师:您瞧瞧!选代表,可以不?我建议,每边出三个代表,好不?谁愿意来?1、2、还有您,过来。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第一篇: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商不变性质课堂实录吴正宪老师执教(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游戏导入1、听口令做动作(坐下、起立)。
2、听口令做相反动作(坐下—起立,起立—坐下)。
3、看手势做动作(手正面—起立,手背面—坐下)。
4、看符号做动作(1—起立,2—坐下)。
提问:这当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变不变)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除法算式中的变与不变,有兴趣吗?1.师讲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南里住着一群猴子。
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子吧。
”小猴子听了,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
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 6÷3=260÷30=2600÷300=2 师:真聪明!(同时板书算式)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是2)3.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你还能编出几道商事2的除法算式吗?生:12÷6=224÷12=230÷15=2 ……(选其中一道板书)4.师提问:怎么编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窍门吗?(二)合作学习教师指导(三)小组汇报各抒己见1.第一组发言:“拿60÷30=2来说吧,被除数60乘2,除数30也乘2,就得到120÷60,商没变也是2。
《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上什么课?数学在平常的学习中都会研究什么?大家说出了一个关键的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另一种数叫做平均数。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些什么或研究什么?生1:平均数有什么用?师:不错。
还有谁想说?生2:什么是平均数?师:这个问题也不错。
看来大家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我建议这节课就从大家所提的问题入手。
一、情景引入1.孩子们平常喜欢体育运动吗?老师班里的孩子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就在上个星期他们进行了一场踢毽子大赛,比赛分男女两队进行,到底哪个队赢了呢?今天请同学们来当当裁判。
很快,第一轮的成绩出来了,左边是很快第一轮的成绩出来了,左边是男生队踢毽子成绩统计图,右边是女生队踢毽子成绩统计图,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男生队的成绩。
2.课件出示两队第一轮踢毽子成绩统计图。
男队3个队员分别踢了7个、7个、7个,女队三个队员分别踢了8个、8个、8个。
师:小明踢了几个?小飞?小刚?(7个)再来看一下女生队的成绩。
小方?小丽?小红?(8个)哪个队赢了,为什么?男生,请你来说。
生:女生队赢了,因为女生队总数加起来比男生最多,女生队的三个人每个人是八个,三八二十四个,男生队是每个踢了七个,三七二十一,24大,所以大可以说对应了。
师:说得挺有道理,它是通过判断什么来比较两队的输赢?男生队一共踢了几个?女生队一共踢了几个?从总数量来判断哪一个队赢啦?这个方法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位男生请你来回答。
生:因为这节课学的是平均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平均数来计算,男生队的平均数应该就是7,女生队的平均数应该就是8,这样的话8大于七,所以应该是女生对赢。
师:噢这是你的想法是吗?好,请你来补充。
生: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踢的数量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看单数。
女生队每人踢了八个,男生队每人七个,8和7进行比较,8大,所以女生队赢。
师:真是一个有想法的男孩,他是通过什么来判断两队的输赢。
生:每人。
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经典案例一]《平均数》一课上,在吴老师让学生估算平均数这一教学环节中,一位女同学估算出2000张,只见吴老师来到那位女同学身边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请你去问问同学,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得这么准确的。
”被采访的是一个小男孩:“你估计的2000张比最大的数还多,这是不可能的,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少,比最少的数要多。
”吴老师转过身来,摸着小女孩的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你想说什么?”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我估计的数跑到最高的数外边去了。
”一个“外”正表现出了孩子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孩子对自己学习的反思。
吴老师心中的感动再次溢于言表:“我非常佩服第一次估计比较准的同学,你们思考问题有根有据。
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小姑娘,虽然第一次她估计到‘外边’去了(有意识地用了童的语言),但是她学会了和同学们交流,还能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
”吴老师紧紧地握住小姑娘的手,小姑娘笑得那样甜。
她善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对每一位发言学生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勇于创新。
在她富有激励性语言的鼓舞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张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吴正宪老师的激情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是善于巧妙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做到以情促情。
[经典案例二]在《商不变性质》课上,一开始她就给大家讲述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一天,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
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
”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还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吗?”猴王一拍桌子,显得很慷慨大度地样子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满意了吧”小猴子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平均数》的教学实录

《平均数》的教学实录《平均数》的教学实录一、建立意义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齐)喜欢!师:如果张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欢并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
篮球运动员通常都很强壮,就像姚明和乔丹那样。
张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的小强、小林、小刚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
就在上星期,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
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生:(齐)想!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强,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
可是,小强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
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生:我不同意。
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生:我会同意的。
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小强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强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
生会心地笑了)师:还真巧,小强三次都投中了5个。
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强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生:5。
师:为什么?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小林出场了。
小林1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师:如果你是小林,会就这样结束吗?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
师:为什么?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小林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
不过,麻烦来了。
(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
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他最多,二次投中了5个。
生:我不同意川、强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
但小林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
_平均数_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_吴正宪

"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北京教科院特级教师吴正宪评析$南宁市教科所展秀婷师$上课之前我们有一件任务要完成%等会要把全班小朋友分成两队进行比赛%选出两位代表给这两个队起个名字%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好组后%起名(无敌队)和(胜利队)&*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生$羽毛球&生$我喜欢篮球++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今天%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在这里只搞一个拍球比赛&我们已经把全班同学分成了(无敌队)和(胜利队)%哪个队拍球的数量多%哪个队就胜利%好不好,生$好-师$那怎么比呢,能不能出个主意,生$每个组选几个代表来拍&生$规定时间&师$拍完后怎么办,生$把一个组里每个人拍的加起来求出总数%就是整个组的成绩&师$好%就用这个办法&请每个组用最快的速度推选出&位代表%%位裁判&’教师看时间%学生进行拍球%"秒的比赛&*师$请用最快的速度%用计算器或口算算出两队的总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无敌队$%&’!(’)!*+!’个*%胜利队$!,’!#’&"*+%’个*)&师$看来暂时领先的是无敌队&无敌队比胜利队多拍了一个&现在吴老师申请加入胜利队%无敌队的小朋友帮忙看时间&师也参加拍球比赛%拍了&!个%将这个数加入胜利队的总数中$!,’!#’&"’&!*%%&’个*&师$现在正式宣布%比赛结果%冠军是胜利队&’学生不认可%不服气&*以拍球活动引入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又以(哪个队拍球数量多)引发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学生的认知由(用总数可以比较)的平衡到(用总数比较不公平)的不平衡%直到后面的(用平均数来比较)%达到新的平衡&(平均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很快由拍球游戏转入游戏中的数量关系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老师%这样比不公平%我们无敌队只有&个人%而你们胜利队有)个人呢-师$问题出现了-在人数不相同时%比总数不公平&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此%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呢,生$可以比平均数&全班用计算器计算或口算%教师板书$’%&’!(’)!*-&’!,’!#’&"’&!*.)*+!/&*%%&0)!!(’个*!!+’个*师$好-我们求出了无敌队和胜利队平均每人拍了多少下&!(是%&!!(和)!的平均数.!+是!,!!#! &"和&!的平均数&这些平均数比较好地描述了每组拍球的平均水平%同意这个观点吗,生$同意&师$哪个队总体水平稍高一些呢,生$胜利队&师$以这个队为例%平均数是!+%这个!+到底是什么呢,你怎么来认识!+这个平均数,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生$!+是!,加!#加&"加&!除以)得到的平均数&生$因为每个人拍的球数都不相同%很难看出哪一队赢%哪一队输%然后一个补一个%就变成了相同的数目&师$一个补一个%说得好%怎么补,生$把多的补到少的%少的就增多了%多的就减少了&师$这时候就平均了%公平了&师$这位小朋友说得非常好%这就叫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谁能再说说%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每个人就拍了这个数,你还怎么理解,生$!+只是平均数%不一定是准确的数&师$不是一个准确的数%是一个怎样的数%你能描述描述吗,生$是全部数目中一个中等的数&师$好%这是你的感受&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里的!+并不是说每个人一定拍了!+下%它是把多的给少的%少的接受多的%均匀以后的一个数&但是有的时候也挺巧的%可能平均数也正好是某个选手拍的数&师$我们刚才比总数%你们觉得不公平&这时%平均数出现了&你们评价一下%此时此刻%平均数的出现怎么样,生$很好-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比较&生$很公平%像裁判一样&师$今天%我们要感谢一个人%是哪位同学在关键时刻%把平均数说出来了%请大家给他点掌声好吗,’学生鼓掌&*教师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平均数的意义)%迫使学生思考!表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促思促说的情境中%迸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多的补到少的%少的就增多了%多的就减少了)%(它是全部数目中一个中等的数)等表达对(平均数)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均数是怎么回事,)(一个补一个%怎么补,)(平均数的出现怎么样,)等这些巧妙的引导把(平均数)从生活中逐步抽象出来了&师$平均数在生活中你遇到过或用到过吗,能举个例子吗,生$做游戏时用到&生$期末考试时用到&师$大家知道南宁马上要召开一个什么样的盛会吗,生$国际民歌艺术节%%%月(日开幕&"名师教例赏析课堂参考&,!""#$%!!广西教育生"要开一周的时间#师"你们知道平均每天的游人量大约有多少人吗$生"&万人#师"是不是每一天不多不少整&万呢$什么叫日平均接待游客&万人$生"就是说每一天来的人数大约是&万#生"可能会比&万多%也可能会比&万少%平均起来是&万#师"北京的报纸上有这么一道新闻"!""!年本市职工人均工资超!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生"平均工资约!万#生"超过!万#生"是平均每年每个人的工资超过!万#生"说明有的人工资比!万多%有的人比!万少%平均起来超过!万#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上一环节抽象出&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又把&平均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交流!思考%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师"同学们%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应用的地方%接下来我们试着用它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门票统计图(*师"看到这幅统计图%你读懂了什么信息$你知道了什么$生"%号来了%%""人%!号来了%’""人%’号来了%"""人%&号来了(""人%#号)""人(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不许计算%看着这幅图估计估计%#天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多少张’(生"%"""(生"%#""(生"!"""(生"(""(生"*""(师"你估计得准吗$自己算一算(有没有看着图不用算就知道的$师"怎么算的$生"%%""加%’""加%"""加(""加)""的和再除以#(生"我不用计算%看图就知道(师"怎么看$生"%’""分给)""%%%""分给(""%所以平均数是%"""(生"我补充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是整千数%我把它作为标准%%%""多出%""补给(""%%’""超出’""补给)""(师"挺好的解题策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生"移多补少法(师"用移多补少法和计算法都可以%都求出了#个数的平均数%平均售出门票%"""张%刚才谁估计对了$教师请出估计%"""及*""的两位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生"你们是怎么估计出%"""的$能不能把经验教给我(生"把多的给少的%最多的是%’""%最少的是)""(生"一定比最少的多%比最多的少%在%’""与)""之间(师")对两位学生*此时此刻%二位想说什么吗$生"应该在最低与最高之间(师"通过和小朋友们交流%你们有什么想法$生"在估计平均数的时候%应该把多的分给少的(生"平均数一定会在最高数和最低数之间(师"我很敬佩一次能估计对的同学%也很敬佩这位同学%尽管第一次估计错了%但是他能在和同学交流当中修正自己的看法%接纳同学们的意见%这是挺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很了不起+师"我们的问题还没结束%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馆的馆长%你发现参观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什么想法$生"我会想为什么来我们自然博物馆的人会越来越少呢$师"先反思+好极了+然后怎么办$生"要改善服务不够周到的地方(师"谢谢你%馆长+生"增加一些新的标本%提高质量%改进工作(生"降低门票价格(师"你们为我们北京自然博物馆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回去一定转告%如果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下课后可以发+,-./0给我们(教师创设的读统计图获得信息%估计&五一’期间#天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多少张的活动%促使学生交流,互动%从而发现平均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平均数所包含的核心思想%即&移多补少’的思想(这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屏幕出示"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千克*师"我同时还提供一个信息%这是北京小刚家!""!年用水量情况统计图()屏幕出示"!""!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师"怎样求平均每日用水多少$请从下面’道算式里选一道()%*吨1!&吨1’#吨1!%吨*2&)%*吨1!&吨1’#吨1!%吨*3%!)%*吨1!&吨1’#吨1!%吨*4’*#师")对做出不同选择的’位代表*你们能不能互相提提问题%把对方问得心服口服$生%"你为什么选第!个$生!"因为一年有%!个月%把&个季度用水量加起来除以%!就可以了(生%"那你为什么选第’个$生’"因为一年有’*#天%所以我选第’个(生%")问生!*题目求的是什么$生!"平均每日用水量(生%"那你刚才算的是平均每月的用水量(生&"我的想法不同%我还要在第’个算式后再除以一个’%算出的是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师"太好了+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55千克%而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千克%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什么呢$生"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师"好+从你我做起吧(通过对算式的选择%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找到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又通过与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的对比%让学生受到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师"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下面这个生活现象&小明会遇到危险吗’$为什么$)屏幕出示"小明身高%’#6-77河水平均水深名师教例赏析课堂参考’)!""#$%!!广西教育%%"&’"生#%%"&’这只是平均数$说明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小明走到深水域就会有危险%生#小明是用鼻子或嘴巴呼吸的$他不能保证鼻!嘴超过%%"&’%生#水是流动的$不安全%&小明会遇到危险吗’(这个情境的问题辨别$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师#同学们想问题很全面$学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吗’生#平均数可以用在生活当中%生#平均数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帮手%生#我们遗憾不能再听吴老师上课了%师#我也谈谈$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大家$得到你们的鼓励$有机会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好吗’总评#过去在进行&平均数(教学时$侧重点是放在对算法的理解上$放在对&总数(份数)平均数(的数量关系的运用上$而这节课教师把重心放在对&平均数(意义的建立和理解上$放在学生对&平均数(蕴含的统计意义的挖掘上$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和要求%一!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整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个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把这节课的知识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经历了认识平均数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平均数所表示的意义!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及估计方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体验逐步丰富$认识逐步加强$兴趣逐步提高%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地整合$并融为一体%二!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纵观整节课$对每一个概念的建立与定义$每一种方法的出现与运用$教师都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机会和时间$可以说都是在学生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只是在引导!点拨!评价%学生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是宽!厚!实的基础$掌握的是终身有用的学习方法$这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三!注意与平均分相区别%&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却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在教学中$吴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与概率背景中的丰富!深刻的意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运用%无疑$这是一节优秀的课例%但是$笔者觉得也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如&平均数(在原大纲中是把它作为应用题来编排的$而在课程标准中却把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之中$因此$它应该体现统计教学的目标$即强调&判断与预测(%在教学中$教师分别出示了&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门票统计图(和&北京小刚家!""!年用水量情况统计图($这两个统计图展示了某段时间内有代表性的数据%如果在运用这两个统计图时$除了判断外还增加预测的内容是否更好些’又如$本课在&平均数(概念的建立以及平均数的取值范围的教学中注意了&数学化(的过程$但是$在&平均数(的一般解法上的&数学化(过程还似乎觉得不够$也就是&移多补少(的过程如何体现在算式上强调的不够%教学中$两次出现用算式求平均数$但都较快过去了$对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印象不深%以上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责编王学军"一!略知名胜+课件#一!略知名胜伴以张家界风景片"我来自拥有&三湘四水(的湖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我们湖南的名胜之一,,,张家界的美丽风光%张家界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桂林之秀丽于一体$是世界级的风景名胜%二!初入文境+课件#二!初入文境$继续伴以风景片"上个世纪+"年代$这以岩称奇!以水显幽!以林见秀的张家界就走出了&养在深山未人识(的境界$这多么令我们骄傲%更让人欣喜的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课件#风景片中打出课题"有一篇课文描写张家界$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第%"课,,,迷人的张家界%本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人间仙境%那山的千姿百态$水的温柔灵秀$吸引了读者欣赏的目光%而打动读者心灵的是那&最使人难以忘怀的(金鞭岩$&群峰中最高的(黄狮寨和&安谧静美(的金鞭溪$还有森林中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珍奇动植物%从作者笔尖流溢出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更是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无尽的遐思%这么美丽的张家界$我们有的学生可能已亲身游览过$但大多数学生恐怕暂时还无缘得见%因此$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语言文字$发挥丰富的想象$构建心中的审美意象$感受张家界风光的迷人$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感悟课文$使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个性似火飞扬%+课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对张家界的喜爱和赞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动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潜能绽放!个性飞扬%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发挥想象$感受张家界的迷人%"三!感悟文意+课件#三!感悟文意"基于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为了将知识学习!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寓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之中$+课件出示教法和学法"我主要采用了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情境教学法($结合采用&自主探究(!&以读为本(!&朗读感悟(等教法$引导学生相应采用&自主实践(!&合作学习(!&自读自悟(!&探究发现(等学法%这样$旨在改革&小课堂(的教学$把活动引进课堂$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那么$以上教学方法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呢’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一"重组教材$创设情境%-迷人的张家界.湖南省湘潭县百花学校南宁市小语教研会!名师教例赏析课堂参考,+!""#$%!!广西教育。
“平均数”教学实录

“平均数”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统计知识,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些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吗?生1:我们可以用统计知识来计算一个组或一个班级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
生2:我们可以用统计知识来比较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生3:我们可以用统计知识来求某一商品的价格。
师:同学们真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一次数学测验,看看谁的分数最高。
(出示表格)(学生计算,教师巡查。
大约3分钟后,学生基本上都做完了。
)生1:(90+83+89+95)÷4=89(分)生1:我是把四个人的成绩加起来,再除以4。
师:对!这个89分叫做这四个人的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师:好!那么平均数是怎么计算的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师:对!我们先把每个数据加起来,得到总数,然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合并加法,总数相除”。
(板书)师:(出示表格)这是小华一周的5次测验成绩,你们能算出他这周的平均成绩吗?试试看。
(学生计算,教师巡查。
大约3分钟后,学生基本上都做完了。
)生1:(80+85+90+83+75)÷5=84(分)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生1:我把小华这周的成绩加起来,再除以5。
师:好方法!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生:(齐声说)是!师:那么这个84分是每一个成绩吗?生1:不是,它是小华这周的平均成绩。
师:对!这个84分叫做这五次成绩的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华这周的成绩怎么样?生:(齐声说)进步了!师:为什么?生1:因为他从原来的80分进步到了84分。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引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吴正宪是一位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她执教的平均数一课被认为是一堂优秀的小学数学课。
以下是该课的课堂实录和评析。
一、课堂实录1. 课堂导入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
然后,吴老师展示了一张平均分的蛋糕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知道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回答:“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每份都是一样的。
”2. 讲授新知接下来,吴老师让学生看书,并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平均数”。
吴老师讲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她告诉学生,平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比如这组数据是 10,20,30,40,那么它们的平均数就是 (10+20+30+40)/4=25。
3. 学生操作吴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告诉他们要用统计的方法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计算自己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 课堂总结吴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
最后,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二、评析该课的课堂实录体现了吴正宪老师教学的特点,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导入部分,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在讲授新知部分,吴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这种授课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总结部分,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平均数》课堂实录汇编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平均数》课堂实录师: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我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生:没尖系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
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的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就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事儿,请你们原谅我!生:好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向老师们作汇报,那么今天不管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谢谢老师们,谢谢!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儿好?生:上课好师:玩儿好不好?生:不好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生:是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生:好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
一会儿呢小朋友就可以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生:可以师:批准啦?生:批准了。
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
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
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吗?生:听清楚了吗?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生:给她师:你拍完了呢?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生:加起来师:求出来,对吗?生:对师:可是小朋友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是这样拍呀拍呀,时间可就不够用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师:你有什么办法?生:可以选一个人拍师:你看看!选代表,可以吗?我建议,每边出三个代表,好吗?谁愿意来?1、2、还有你,过来。
这边也来三个,1、2、3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号选手预备一一开始。
师停,几个?
生:5个,8个
师:2号选手预备一一开始。
师:加油啊,停,
生:11个
师:那边呢?
生:4个。
师:3号选手预备一一开始。加油啊。停
生:9个
师:9个
生:7个
师:7个,好,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队的总数求出来,(把球先放在这里)多少
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你你有没有更好的招?你把手举的 很高,你有什么招?
生:就是可以到里面同样选几个人出来就行了。
师:我明白了,你还是要让人数一样多,对不对?听懂老师的问题,人数同样多的时候,
用总数进行比较大家心服口服,现在就是人数不同样多, 比总数不行了,还有没有别的比较
师:同学们,我们以乙队这个题为例,这个7是何许人也?是谁拍的呀?
师:那个同学出了个主意,28除以4了,那这个7是什么?你说说看,是什么?
生:是每个人拍的数
师:好,我请1号选手起立。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8个
师:你的同学说你只拍了7个。他说你们每个人拍了7个。
生:知道了,他是把数平均分。
师:怎么平均分?你多的那1个到哪里去了?
方法?你有,你说说看。
生:就是把他们平均分成 ……
师:你说的怎么平均分?
生:看他们有几个人在打,就分成几人。
师:那你说28分成几份?
生:分成4份
师:那你的意思是把28要平均分成4份,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那么要把25怎么办呢?
生:分成3份
师:把它平均分成3份,好,这是你的意见。
二、求平均数
师:我们先看一下这个算式,用等号连接。那么25除以3了,上面这几个数的和怎么办?
师:开始。
生:9,
师:9个就跑了是不是。那么这边,我们再把乙队的加上9个。看看一共多少个了?
生:28个
师:对吧?我重新宣布:比一比总数,乙队拍了28个,甲队拍了25个,那吴老师宣布,
胜利队为我们的乙队。祝贺你们!祝贺你们胜利了。什么想法都没有。你有想法,这个小朋 友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您不应该跟乙队拍。为什么不跟甲队拍呢?
师:出现问题了,有余数 得到多少?8点……
生:8.3333333……
师:别着急,那么多个3,我们没有碰到过,对吗?我告诉你,这个结果是个小数,你们 现在还没有学,没有关系的,8.3333……,那你说,它是接近8这个整数还是接近9这个整
数?
生:8
师:那我们就说它大约是8个。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用了 咏表示。28除以4,口算就可以出来了。
师:甲队?大声音说。
生:25个。
师:乙队多少个?
生:19个。
师:我们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25个,乙队拍了19个,那我来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甲 队。祝贺你们!
师:好了,把球轻轻地放在这里。回到座位上。同学们,吴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特 别想加入乙队,不知你们是否欢迎啊?
师:好啦,那我也拍5秒钟,好不好?我请这个小姑娘来帮我数,好不好?我说开始你来 数。
你说吧,这儿除以3了,用等号连接,那上面怎么办?
生:上面把它们平均分了
师:平均分。你补充一句,怎么平均分?
生:我觉得不应该平均分。到算式后面加上“=;'然后把得数写出来,再到下面再列一个算
式。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再列个算式来分,是吗?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意见?
生:就把5+11+9打一个括号,再除以3。
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是乙队, 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记
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 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吗?
生:听清楚了吗?
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
生:给她
师:你拍完了呢?
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
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平均数》课堂实录
师: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我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
生:没关系
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 以飞机稍稍的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就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事
儿,请你们原谅我!
生:好
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
体会,好吗?
生:好
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 一会儿呢 小朋友就可以了解吴老师, 吴老师呢, 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批准啦?
生:批准了。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 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
生:加起来
师:求出来,对吗?
生:对
师:可是小朋友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是这样拍呀拍呀,时间可就不够用了,有没有 更好的办法?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选一个人拍
师:你看看!选代表,可以吗?我建议,每边出三个代表,好吗?谁愿意来?1、2、还有
你,过来。这边也来三个,1、2、3过来。甲队这边接球,乙队这边接球,三位。那个小姑
师:打一个括号,再来除以3,是这意思吗?那现在上下能不能用=号连接了?可以不可
生:可以
师:这样就相等了,两个算式,对不对?那么这边怎么办? 一起说吧。
生:括号除以4。
师:好,我们先不说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我先请同学们把结果算出来,好不好?
师:开始吧。喔,带计算器了,太好了,25除以3,直接来除就行了。
生:就是给后面几个少的同学了。
让我来向老师们作汇报,那么今天不管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
谅我吧!”谢谢老师们,谢谢!
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儿好?
生:上课好
师:玩儿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
生:是
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
师:替我提出质问:对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意见,那个男孩子。
生:我觉得应该不必帮助,要靠自己的实力。
师:要靠自己的实力,那你们说,我这样比,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公平
师:这小东西好厉害耶。她觉得吴老师这样做不公平。但是我告诉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
活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譬如说,3(1)班和3(2)班人数并不相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