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是什么
篇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拥有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市场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一定职业水平的从业人员,那么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就应该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
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高职教学改革职称英语职称英语考试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但教学改革不是单纯为了改革进行改革,而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因地制宜、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展开,同时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问题,不能也不可能要求做到面面俱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中主要的深层次方面,很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寻求适宜的改革措施和途径.
从全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招收9名高级技术工人,只有1人报名,而招收1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就有6人报名”,1∶9表明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为此,广东全面放开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准入条件,对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源,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优惠接收政策,并在落户问题上享受本科生以上的待遇。
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许多经济发达的省市都出台了全面大幅度提高取得高级技工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职工的工资和津贴标准,其收入将比普通工人高出10%~20%。专家指出,在中国有可能在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上更向前推进一步的今天,出现了与制造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中国已成为了一个制造业人才尤其是高级蓝领稀缺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而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中国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学校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适应市场的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培养出一流的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再高的学历也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拥有资格后才能到研发生产第一线。实际上,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已经开始对忽视技术工人的行为进行矫正。在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正成为“香饽饽”。在南方,高级技工和硕士博士一样大受欢迎;在深圳,大学生失业率在逐年上涨至17%,而中高级技工的失业率基本为零,显示出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
那么广大的高职院校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教学改革的准备了呢?现在的高职院校,很多具有以下特征:1.办学理念保守落后,高职特色不明显。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各类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模糊,还停留在学校的原有定位上,导致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课程特点表现为“学科本位”,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技术课程和实践训练,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系统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相当程度地保留着此类模式,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2.师资队伍对教学的适应能力差。一般而言,高职高专的“双师型”教师较少,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3.教材存在严重缺陷。当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的教材不足。由于教材的编者缺少对生产和经营实践的深入了解,缺乏对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科学分析,因而编写的教材明显存在体系不明晰,内容交叉、重复、陈旧,针对性差,脱离实际等问题。4.生源质量的总体水平偏低。普通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的素质下
降。5.实训、实习条件相对落后。由于硬件的欠缺和应用型师资队伍的不足,不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进入(论文网)工作环境后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快的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
早在20XX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就联合发出《关于印发20XX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指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XX〕16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含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按照:“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就业创造条件。该文件提出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同时获取的“双证书”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主体,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从技术角度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
检测的结果;从经济关系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劳动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因此说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显然,就业市场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就应该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应从就业市场的角度进行高职教学的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它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人才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明确支撑起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课程;二是明确的操作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的高投人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在师资、场所、设备、仪器、实训、实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高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而素质与人格则是根本,三者是统一的,以此为指导才能构建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