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风险管理理论概述、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它存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中。
了解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对于企业和个人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概念和内涵。
一、风险的概念和内涵1.1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它包括可能的损失和机会。
1.2 风险的特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1.3 风险的来源:风险可以来自内部因素(如管理不善、技术问题等)和外部因素(如市场变化、政策变动等)。
二、风险量的概念和内涵2.1 风险量的定义:风险量是对风险的度量和评估,用于衡量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
2.2 风险量的计算方法:常用的风险量计算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统计分析等。
2.3 风险量的应用:风险量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风险等级的概念和内涵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分级,用于指导风险管理和决策。
3.2 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和可控性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划分。
3.3 风险等级的应用:风险等级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4.1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损失和提高机会的利用。
4.2 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步骤。
4.3 风险管理的意义: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保护利益和增加价值。
五、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5.1 风险规避:通过避免或减少与风险相关的活动,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5.2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或与他人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
5.3 风险应对: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应对风险的发生和应急情况的处理。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某一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它会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我们需要了解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含义以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1. 风险的定义和特点1.1 风险的概念和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它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1.2 风险的特点: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不确定性指的是风险的发生与否无法确定;潜在性指的是风险可能对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可变性指的是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 风险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1 风险量的含义:风险量是指风险的大小或者程度,它反映了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2 风险量的计算方法:风险量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定量方法通常使用概率和影响程度来评估风险量,而定性方法则通过专家判断或者经验来评估风险量。
3. 风险等级的定义和评估标准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量的大小和重要性来划分风险的级别,以便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
3.2 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通常包括风险量的大小、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可控性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4.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4.1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以降低不确定性和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
4.2 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作用: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可以匡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3 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应用: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可以应用于风险评估、风险优先级排序、资源分配和风险沟通等方面,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总结:综上所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在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内涵和作用。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风险监控的过程
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影响项目 的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评估每个风险的概 率和潜在影响
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应对策略 和措施,以降低或转移风险
风险监控:持续监控项目进展 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应对计 划
风险监控的改进措施
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确保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 提高风险预警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强化风险应对措施: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风险调查法:通过收集和整理企业 的历史风险信息和现有风险情况, 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的方法
流程图法: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 管理流程的详细分析,找出可能存 在的风险环节和因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风险列举法:将可能面临的风险逐 一列出,并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 全面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难度加大
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风险管理法规与标准的不断完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未来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
风险感知与沟通机制的完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跨学科风险管理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的优化
风险排序:根据风险大小和可 能性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
先级
风险水平:评估风险的大小 和可能性的高低
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 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
规避、减轻、转移等
风险规避:通过避免潜在风险的措 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它涉及到对潜在风险的认知、分析和控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并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
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可能的风险来源,以及评估这些风险对组织目标的潜在影响。
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面临的风险,并为应对措施做好准备。
2. 风险控制和减轻:一旦风险被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的下一步是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轻这些风险的影响。
这可能包括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例如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应急响应计划、购买保险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减轻措施,组织可以降低风险对其运营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3. 风险监测和追踪:风险管理并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追踪机制,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新的风险,并对已有的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测。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内部和外部审计、员工反馈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持续的风险监测和追踪,组织可以及时应对新的风险,并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4. 风险沟通和报告:风险管理需要与组织内外的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报告。
这包括向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员工、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等相关方传达风险信息,以及向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风险报告。
通过透明和及时的风险沟通和报告,组织可以增强利益相关者对其风险管理能力的信任和认可。
5. 风险文化和意识:风险管理的成功离不开组织内部的风险文化和意识。
组织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风险文化,鼓励员工主动参与风险管理,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能力,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并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运营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的内涵涵盖了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控制和减轻、风险监测和追踪、风险沟通和报告,以及风险文化和意识等方面。
风险管理的内涵、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的内涵、过程及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壮大的过程中,逐渐面对了越来越多的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突显出来。
介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对风险管理的内涵及过程进行了阐述,指出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将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外各种介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风险管理的课程已经逐步在走进大学课堂。
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始起步,企业经营领域的风险管理专著开始面世,在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已开始应用风险分析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风险管理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之正好符合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
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企业中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间断性的,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在对相关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生产活动中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企业各生产环节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充分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对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对成功实现企业目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1.风险的含义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
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标题:风险管理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以确保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了许多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1.1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或者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时,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过程。
1.2 风险管理旨在匡助企业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
1.3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测和调整。
二、风险管理的目的2.1 保护企业资产和利益,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
2.2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2.3 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管理的原则3.1 风险管理应该是全员参预的,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应该重视风险管理。
3.2 风险管理应该是系统性的,要考虑到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
3.3 风险管理应该是持续的,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随时进行风险评估和调整。
四、风险管理的步骤4.1 风险识别:通过调查研究和专业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的风险。
4.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3 风险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者减轻其影响。
五、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5.1 风险矩阵:通过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5.2 风险评估模型: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
5.3 风险管理软件:利用专业的软件工具来辅助进行风险管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结论: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惟独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企业才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惟独不断地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企业才干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涵盖了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旨在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其相关要素。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它涵盖了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以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
三、风险管理的要素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
这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运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风险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便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概率分析、影响矩阵等。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购买保险等。
4. 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对已经控制的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测,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监测工作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外部监管等方式进行。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利益: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的风险,降低潜在损失的发生概率,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2.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增强企业声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声誉和信誉度,增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2第二章理论综述
第2章文献综述2.1风险管理理论概述风险管理最早开始于中世纪的欧洲,20世纪在美国得到发展。
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最初只局限于保险部门,其后在其他行业和领域陆续兴起。
2.1.1 风险管理的涵义风险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Solomon Schbner)博士于1930年在美国管理协会的第一次保险会议上提出。
对于风险管理的涵义,目前搜集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类:美国学者威廉斯和理查德.汉斯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1]。
Chapman C B 教授提出了“风险工程[1]”的概念,他认为风险工程是对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的集成,以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为目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加灵活。
英国特许保险学会将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计划、处理和控制各种活动和成本,以使得各种不定事故的影响最小化。
英国学者班尼斯和鲍卡特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定义为威胁企业生产和收益的风险进行的识别、测定和经济的控制[1]。
Haimes[1]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识别、估计、评价与管理风险的新理念,可以说全面风险管理的提出是风险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
不难看出,尽管诸多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仍然存在共同之处,即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进一步思考,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而是如何在风险发生之前尽可能的防范风险因素的出现。
由此,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对其内部、外部所面临的危害其利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2.1.2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风险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损制度和公元前400年的船货押贷等,被认为是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1]。
20世纪以来,现代工业的高度集中,各种经济关系的复杂,竞争日益激烈,投资风险增大,各经济主体为防范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不得不开始全面了解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安全技术知识—风险管理
4.火力发电企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心里、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里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里、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火力发电企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它错误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即时危险形成图
危险 识别
人和环境危险警告(有) 察觉此危险警告(能) 识别此危险警告(能) 避开危险的途径(有) 人和环境危险警告(无) 察觉此危险警告(不能) 识别此危险警告(不能) 避开危险的途径(不能) 避开危险的意识(无) 避开危险的能力(无)
风险 评价
风险 控制
避开危险的意识(有) 避开危险的能力(有)
1.基本概念及理论
我们从了解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三个角度分析,就能比较出安全风险管理比预控管 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事故管理角度分析事故形成机理,了解事故内在规律 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性的缺陷息息相关,要预 防事故,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制定对策措施并进行防范,这就是安全预控的基本思路。
2.风险管理的内涵
1. 风险的含义 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 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 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 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 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 (1)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 (2)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3)风险的影响(后果); (4)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R=f(P,C)式中,R-风险,P概率,C-后果。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我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 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 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 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 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再次说明,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风险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物损害 (十六)铁路责任 (十七)董事长和高级职员的责任(股东的派生
责任) (十八)水上交通责任
*
风险损失清单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损失。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 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4、三者的关系。风险因素的存在或者 增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一 * 旦发生,便会导致损失。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关系
风险因素
增加 风险事故
引起 损失
*
三、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 的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 保障,以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空间和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 (5)风险具有发展性。
*
(二)风险的分类
1、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分为自然风险、 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2、按照风险产生的环境划分,分为静态风险和 动态风险。
3、按照风险的损失范围划分,分为基本风险和 特定风险。
4、按照风险的性质划分,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 风险(见表)。
*
一般来说,按照风险事故发生后果的 严重程度,将风险因素划分为四类:一 类是事故后果可以忽略,可以不采取控 制措施的风险因素;二类是事故后果比 较轻,暂时还不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 损失,应该考虑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因 素;三类是事故后果严重,会造成人员 伤亡和系统损坏,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 以控制的风险因素;四类是可以造成灾 难性后果的风险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 施予以排除的风险因素。
(一)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 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 经济单位面临的财产、责任和人身损失 风险。风险识别实际上就是搜集有关风 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暴露、危害等 方面的信息,发现导致潜在损失和潜在 损失的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指在日常业务活动中,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潜在风险,以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对组织造成损失或者不利影响的各类风险。
这些风险可以是战略性风险、操作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是组织需要重点关注和应对的,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 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对已确定的风险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和演变趋势。
通过风险监控,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的发展和扩大,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4.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可以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轻和风险承担等策略。
通过风险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5. 应对措施:当风险发生时,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和影响。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应急预案、业务恢复计划、保险投保等。
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6.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组织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提高组织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应对措施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理论综合概述
风险管理理论综合概述风险管理是企业、组织或个人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降低潜在的损失或负面影响,并为实现目标和成功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风险识别和评估。
这一过程涉及识别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情况,并评估其可能性和后果。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事件树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其次是风险控制和减轻。
风险控制措施旨在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减轻事件发生后的影响。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转移(如购买保险)、风险缓解(如加强安全措施)和风险接受(如接受某种程度的风险)。
第三是风险监测和响应。
风险监测是指持续关注和评估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响应则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尽量减少损失或恢复正常经营。
此外,风险传播和沟通也是重要的方面。
风险传播是指与利益相关方分享风险信息和管理策略,以促使他们采取相应的行动。
沟通是确保组织内部成员和利益相关方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有效地参与风险管理决策和实施的过程。
最后,风险管理理论还包括评估和持续改进。
评估是指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持续改进则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总体而言,风险管理理论是一个综合的框架,旨在帮助企业、组织或个人更好地应对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控制和减轻、风险监测和响应、风险传播和沟通以及评估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促进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和综合性方法,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与损失,制定合理的控制和处理策略,降低或规避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组织或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风险管理理论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可能的风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明确哪些风险是组织或个人所面临的,并确定其可能性和潜在的影响。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指在组织运作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各种不确定因素,以最小化潜在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并确保组织能够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者控制这些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这可以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来实现。
内部风险可能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外部风险可能包括市场竞争、法律法规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风险。
2. 风险评估:一旦识别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风险的目的是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为后续的风险处理提供依据。
评估风险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风险矩阵等。
3. 风险处理:在评估了风险后,组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者控制风险的影响。
风险处理的方法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具体的处理方法应根据风险的特点和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并非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跟踪和评估风险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监控风险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的风险评估、风险报告、内部审计等。
5. 风险沟通:风险管理还包括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确保风险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方,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参预。
风险沟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会议、报告、培训等。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控和风险沟通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保护组织的利益,并实现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指在组织或个人的活动中,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并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它涉及到对风险的认知、分析和处理,以确保组织或个人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保护自身利益并取得成功。
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等方式来实现。
识别风险需要对组织或个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并确定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例如,在金融行业中,风险识别可能包括对市场波动、利率变动、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分析,以及对客户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的评估。
2. 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来实现。
定量方法通常使用统计数据和模型来计算风险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而定性方法则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进行评估。
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来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风险应对:在评估风险之后,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这包括预防、减轻、转移和接受风险的方法。
预防风险的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内部控制、改善流程和制度等;减轻风险的措施可以包括购买保险、建立备份系统等;转移风险的措施可以包括外包、合作等;接受风险的措施可以包括承担风险、制定应急计划等。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培训员工等方式来应对风险。
4. 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并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持续进行的。
风险监控是指对已经识别和评估的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测,以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应对。
监控风险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数据分析、风险报告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可以使用安全监控系统来实时监测网络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涉及到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风险。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指在组织运营中,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潜在风险,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它涵盖了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认知和处理,以确保组织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威胁,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风险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风险。
这包括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对组织目标和利益造成损害的风险因素。
例如,市场竞争、技术变革、法规变化等都可能带来风险。
2. 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每个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优先级和处理的紧迫性。
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组织确定资源的分配和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
3. 风险控制:一旦风险被确定并评估,就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轻其对组织的影响。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建立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等。
风险控制的目标是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4. 风险监控: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跟踪和评估风险的变化和演化。
通过监控风险的状态和趋势,组织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措施,确保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风险管理的内涵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 组织文化:风险管理需要建立一种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使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主动参与风险管理的过程,并提供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
6. 沟通和信息共享:风险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级管理者和相关人员之间能够及时交流和共享风险信息。
这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信息孤岛和决策失误。
7.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组织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益。
总之,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的全过程,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或决策时,可能遭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损失。
在风险管理中,了解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对于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风险。
一、风险的内涵:1.1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或情况,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1.2 风险的特点: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和可能性的特点。
它可能导致损失,但也可能带来机会。
1.3 风险的来源:风险可以来自内部因素(如管理失误、技术故障)和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政策变化)。
二、风险量的内涵:2.1 风险量的定义:风险量是指风险的大小或程度,通常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来衡量。
2.2 风险量的衡量方法:常用的风险量衡量方法包括概率分布、风险值和风险指标等。
概率分布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模型来描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值是对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量化的指标。
风险指标是将多个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后得出的衡量风险的指标。
2.3 风险量的应用:风险量的准确衡量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对风险量的分析,可以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三、风险等级的内涵: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的结果,用于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方式。
3.2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风险等级评估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定量评估则通过计算风险指标或风险值来确定风险等级。
3.3 风险等级的应用:风险等级的确定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方式。
高风险等级的风险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中风险等级的风险需要适当的管理和监控,低风险等级的风险可以接受或继续观察。
四、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关系:4.1 风险与风险量的关系:风险量是对风险的大小或程度进行衡量,是风险的量化表达。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潜在风险,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从而降低或者避免对组织目标的威胁和伤害的过程。
它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可以匡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
这包括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提供依据。
2. 风险监控和控制:一旦风险被识别和评估,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控制机制来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的变化和演化。
这包括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分析风险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
3. 应对策略和措施:风险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降低或者避免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威胁和伤害。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灵便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和应对计划,以及培训和教育相关人员,提高组织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 组织文化和领导力:风险管理需要建立一种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组织文化。
这包括将风险管理纳入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中,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
同时,领导者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提供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方向,鼓励员工积极参预风险管理,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资源和支持。
5. 持续改进和学习: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组织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总结和分析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组织还应该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新的风险因素,及时更新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挑战。
总之,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监控和控制、应对策略和措施、组织文化和领导力,以及持续改进和学习。
2.2.2风险管理理论概述、内涵
2.2.2风险管理理论概述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科学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门管理科学,风险管理既具有数理范畴的科学性属性,同时又具有非数理概念的艺术性属性,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提出的观点也各有千秋。
[1]风险管理的思想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发展于20 世纪的美国。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很早就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的基本管理活动之一。
1952 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首次使用了“风险管理”一词。
1963 年梅尔和霍斯奇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1964 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在《风险管理基础》一书中指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努力。
归纳起来风险管理理论分为以下四类: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传统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不利风险(也就是纯粹风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风险管理对象的界定和区分,辨别出那些对企业只有不利影响的风险类型并着手解决,是传统风险管理的重要思路。
实践中,纯粹风险确实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没有预测到的纯粹风险,往往会直接拖垮一个企业,而且企业对纯粹风险的管理涉及到机会成本的问题,这更加需要企业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做出风险管理决策(Gahin,1967),因此,纯粹风险一直被当作风险管理的对象和目标。
而具体的解决办法,是以保险作为主要手段,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那些影响企业的纯粹风险,至于如何购买保险、购买什么样的保险就属于风险管理决策的范围了,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实际上,风险管理就是从保险行为中延伸出来的管理手段,因此,保险在这个时期的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enenberg,1966)。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指在各种不确定性条件下,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潜在风险的过程,以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它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组织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
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和评估来实现。
内部风险可能包括人员流失、技术故障等,而外部风险可能包括市场变化、竞争压力等。
通过识别潜在风险,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面临的威胁。
2. 风险评估:一旦风险被识别出来,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风险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实现。
定量方法包括风险概率和影响的数值化计算,而定性方法则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评估风险。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这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应急计划、购买保险等方式来实现。
风险控制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制定具体的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4. 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指对已经控制的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测,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持续改进控制措施等方式来实现。
风险监测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风险。
5. 风险沟通:风险沟通是指将风险信息传达给相关的利益相关方,以便他们能够了解和参与风险管理过程。
这可以通过编制风险报告、组织会议、培训等方式来实现。
风险沟通有助于建立透明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组织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沟通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产,提高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风险管理理论概述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科学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门管理科学,风险管理既具有数理范畴的科学性属性,同时又具有非数理概念的艺术性属性,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提出的观点也各有千秋。
[1]风险管理的思想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发展于20 世纪的美国。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很早就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的基本管理活动之一。
1952 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首次使用了“风险管理”一词。
1963 年梅尔和霍斯奇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1964 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在《风险管理基础》一书中指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努力。
归纳起来风险管理理论分为以下四类: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传统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不利风险(也就是纯粹风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风险管理对象的界定和区分,辨别出那些对企业只有不利影响的风险类型并着手解决,是传统风险管理的重要思路。
实践中,纯粹风险确实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没有预测到的纯粹风险,往往会直接拖垮一个企业,而且企业对纯粹风险的管理涉及到机会成本的问题,这更加需要企业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做出风险管理决策(Gahin,1967),因此,纯粹风险一直被当作风险管理的对象和目标。
而具体的解决办法,是以保险作为主要手段,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那些影响企业的纯粹风险,至于如何购买保险、购买什么样的保险就属于风险管理决策的范围了,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实际上,风险管理就是从保险行为中延伸出来的管理手段,因此,保险在这个时期的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enenberg,1966)。
而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成就是实现了与主流经济、管理学科的融合。
风险管理方法论的提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1965年Hedges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构建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界定了分析风险管理的观察视角问题,指出风险管理往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是基于首席财务官职位的财务政策视角,二是基于风险管理官职位的风险与保险视角,同时指出,保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保险并不意味着风险管理的全部,从而将风险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并且明确了保险只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工具,使得风险管理从方法论角度更为全面和完善。
Close(1974)将风险管理与现代管理学中的复杂组织系统模型相结合,为风险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主流的理论来源;Cummins (1976)将风险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理论相结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确定风险管理的最优策略,从而使风险管理融入到金融市场理论中并成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如果说传统风险管理理论是为了解决纯粹风险,那么金融风险管理就是为了应对投机风险的问题,是为了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或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目标,这是金融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微观金融方法:Markowitz(1952)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来度量风险,用期望值来度量收益,并且首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证券资产的投资组合问题,指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是以追求在相同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或在相同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上,Hart 和Jaffee(1974)又提出了将银行所有资产和负债视同为一种特定类型的证券组合来进行管理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框架,商业银行的资产分布、贷款分布应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应避免风险过度集中;Sharpe(1964)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则是开创了现代风险资产定价理论的先河,提出了投资的回报与风险成正比的基本规律,即资产的期望报酬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揭示了在均衡条件下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和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通过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规避非系统风险,但是无法分散具有整体特征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对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来说,每种业务的费用至少应等于资本的CAPM成本,从而可以确保投资的回报率经过风险调整后能够实现最大化;Black和Scholes (1973)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解决了期权定价问题,推动了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和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市场的形成,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交易进行风险管理,既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来转移市场风险,也可以通过信用衍生品的交易来进行信用风险管理。
这些理论的提出,使得风险管理突破了传统模式下依靠保险转移风险的思路,开始利用风险获取收益,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开始向纵深发展。
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的对象十分繁杂,但是影响最大的则是外汇风险。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汇率的波动性明显加大,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难以控制,这些对于那些大型跨国公司来说影响都很大,其中外汇风险是最致命的,汇率的波动影响企业的已实现利润、持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以及预期的收入,因此以企业的预期效用最大化为原则的风险管理,在具体策略和措施的实施中也受到企业的风险态度的影响:如果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外汇风险敞口至零,那么企业将会采取分散化的财务策略;如果外汇风险仅仅是被看成另外一个必须考虑的风险变量的话,那么企业将会采取集中化的财务策略;同时,企业在管理外汇市场中的风险时往往采取不对称的态度,即针对不同的货币,采取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策略:在“软”通货中,企业会采取有利措施来抵消可能会带来的未预期损失,相反在“硬”通货中,企业偏向于保留部分正向敞口(Folks,1972;Rodriguez,1974、1978)。
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以ART为主,这是一种随着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融合而出现的、综合保险和衍生品两者特点的风险转移产品,是一系列非传统风险转移产品、风险工具和风险技术的总称,一般分为用来防范传统风险的非传统风险工具和基于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James Lam,2003)。
其中,专属保险公司是用来防范传统风险的非传统风险载体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为母公司提供税收减免优惠,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Davidson和Thornton,1987、1988;Wood、Glascock和Bigbee,1988)。
而Ullrich(1992)的研究揭示了专属保险公司的另外一个优势,即提供给母公司更优先的成本优势:相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专属保险公司能够为母公司而不是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储备基金的投资收入;为母公司在手续费和利润获取方面实现成本减少;为母公司进入再保险市场提供方便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保险业务而进化成母公司的利润中心;协助母公司规避周期性的商业保险市场。
三、内部控制理论实际上,内部控制理论是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分支,特别是2004年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更为紧密,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风险管理(ERM)框架中。
(一)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Grady(1957)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个综合了组织的计划和商业中运用的协调过程的制度,用于预防未预期到的或是错误的操作带来的资产损失、检查管理决策中用到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提升运营效率和鼓励遵守已制定的政策等。
Scott(1976)则认为,内部控制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人格因素,而是应当看成是一个经营和管理环境的函数,而且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实际行为,而不是态度,因此内部控制更强调其管理本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是这个阶段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发布的一系列公告和文件,如《SAP No.1》、《SAS No.1》和《SAS No.55》等,不仅对于推动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完善、发展的方向以及具体的业务操作等都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
(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年COSO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更多的是基于独立会计师的视角,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影响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组成,由此内部控制的概念完全突破了审计的局限,向企业全面管理控制的范畴发展。
1994年COSO委员会又提出了《对外报告的修改篇》,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
在COSO报告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研究对内控报告和内控信息披露格外重视,从而使得内控领域的研究更加具有整体化的色彩。
内控报告对投资者加深对公司的全面了解具有积极作用,密切了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沟通联系,强化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信任,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Willis,2000);内控信息的披露也间接具有分辨公司好坏的功能,那些不敢提供内控报告的公司较之那些提供了内控报告的公司来说,往往会具有更差的财务表现,同时内控报告的公布使企业能够彰显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策略,以图对投资者的决策施加影响,这也间接使得外部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施加影响,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发展真正进入到了全面、综合的阶段(Mcmullen,1996;Newson,2002)。
这个时期,英国的内部控制理论发展也很迅速。
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以及作为综合准则指南的特恩布尔报告堪称英国内部控制研究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1992年的卡德伯利报告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从财务角度入手并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下,特别强调内部控制声明的重要性,并且重视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意义,还第一次提出了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观点,在很多领域开创了英国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先河。
1998年的哈姆佩尔报告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护资产的安全、保持正确的财务会计记录、保证公司内部使用和向外部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认为董事对内部控制具有关键的作用,并且强调了“内部控制不局限于财务方面,而是应该包括更多的管理过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