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于谦《石灰吟》详解

合集下载

石灰吟诗歌鉴赏

石灰吟诗歌鉴赏

石灰吟诗歌鉴赏《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作品原文版本一石灰吟1千锤万凿出深山2,烈火焚烧若等闲3。

粉骨碎身浑不怕4,要留清白在人间5。

版本二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白话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据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作品鉴赏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不怕一作:浑不怕)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2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古诗讲解

石灰吟古诗讲解

石灰吟古诗讲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文章分析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咏石灰,以石灰做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写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①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②。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全不怕④。

要留清白在人间⑤。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
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石灰吟意思

于谦石灰吟意思

于谦石灰吟意思《石灰吟》的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衍生注释: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象征着面临的严峻考验。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赏析: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怕艰难、不畏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和志向。

全诗笔法凝炼,语言质朴自然,感染力极强。

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运用片段:例子1:哎呀呀,你看看人家于谦,那真是厉害啊!就像他诗里说的石灰一样,经过千锤万凿都不喊疼,咱遇到点困难咋就不行呢?咱也得有那股子不怕苦不怕难的劲儿呀,难道咱还不如一块石灰吗?例子2:哇塞,想想石灰吟,再看看我们自己。

石灰面对烈火焚烧都那么淡定,我们有时候碰到点小挫折就唉声叹气的,这怎么行呢!我们得学学石灰的精神,坚定地向前走,不管遇到啥都不退缩,对吧?例子3:嘿呀,于谦写的这石灰吟太有力量了!那石灰都能粉身碎骨浑不怕,我们有时候为了点小事就纠结半天,真不应该啊!我们要像石灰一样,有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不能轻易放弃呀!例子4:哎呀,每次读到石灰吟我就感慨万千啊!石灰经历了那么多苦难才成就了清白之身,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得经历各种考验吗?我们不能畏惧,要勇敢面对,争取也能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多棒啊!例子5:哇哦,石灰吟真的给我好多启发呀!于谦用石灰来比喻自己的志向,那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不是也该有石灰的那种坚韧和高洁?真的值得好好思考一下呢!。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间歌曲,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

词曲简单,意蕴深厚,常在农村中传唱。

本文将介绍《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译文石灰岩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这首歌曲描述了石灰石的制备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原文译文。

原文:兮惟饮冰水,莫向夏渴。

苦心岂免然,石破天惊途。

捣烂白垩石,引出碎粒丝。

筛净去杂质,放在甕中宜。

灰汁必须新,黏土要粘稀。

外取泥不足,内取灰有余。

用火将泥燃,以灰逐渐加。

淘洗泥沙去,灰烬自化爬。

石灰出炉成,水浆宜用沙。

译文:只喝着冰凉的水,不让自己在炎热的夏天口渴。

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將白垩石捣碎,分离出碎片及细丝。

筛去杂质,将其放到甕中。

这时灰汁必须新鲜,黏土要稠度刚好。

从外面取出泥巴不够,从里面取出的灰有多余。

用火把泥巴烧红,然后逐渐地加入灰。

用流水洗涤泥沙,灰烬自己变为石灰。

石灰成品出炉后,最好用沙和水调制成浆。

二、赏析1. 词曲简单《石灰吟》的词曲极为简单,歌词内容对生活常识的运用保留了许多农民世代的手艺——生产石灰,并采用常见的话语命题。

歌曲没有繁琐的修辞,没有推倒重来的独特韵味,没有抒发内心情感的细腻,这些都使得这首民间歌曲更具通俗易懂的特点。

2. 意蕴深厚《石灰吟》虽没有华丽词藻,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

歌曲通过对石灰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农民对生产生活的努力。

歌词中不仅有生产技术的讲解,也告诉我们要有饱满的精神与毅力才能获得惊人的成果。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生产劳动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3. 流传广泛自《石灰吟》问世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词曲风格以及深厚的意蕴被广为传唱,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各地可以听到它的歌声。

歌曲的普及方便了人们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农民艰苦的生产生活。

综上所述,《石灰吟》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民间歌曲,但其却凝聚了繁复的生产工艺和农民劳作精神。

歌词深入浅出、词曲和谐,能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民朴实的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广泛传唱,这些都是《石灰吟》深受人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石灰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石灰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石灰吟体裁:诗题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名字:于谦年代:明代描述: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翻译: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原文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赏析三:艺术特色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是明朝的于谦。

这首诗描绘了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并借此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锤子和凿子是开采石灰石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开采石灰石的过程十分艰难。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的艰辛过程。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的过程,而“若等闲”则表示这个过程对于作者来说是寻常和等闲的事情。

这句诗寓意着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全不怕”三字则让人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里的“粉身碎骨”不仅指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也象征着作者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象征着正直和纯洁的品格。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总的来说,《石灰吟》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过程,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展现出作者坚韧不拔、毫不畏惧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石灰的制取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为人品格。

《石灰吟》原文及译文

《石灰吟》原文及译文

《石灰吟》原文及译文《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石灰吟于谦〔明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于谦《石灰吟》赏析

于谦《石灰吟》赏析

于谦《石灰吟》赏析白一瑾北京大学中文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系列不怕,英洛华无罪在人间。

【经典简介】《石灰诗云》就是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使用寓意手法,字面上就是赋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柳亚子,整体表现了作者本人高尚的理想。

于谦把自己比作石灰,抒发自己不怕牺牲、为国尽忠的意愿和固守高尚情操的决意。

【经典鉴赏】《石灰诗云》就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咏物诗,就是以石灰为作诗对象的。

做为咏物诗,如果只是在那里刻画事物具体内容的形貌状态,而不对事物寄寓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没多小价值,只是一种文字游戏。

而这首诗的价值就是于谦并不是纯粹地作诗石灰本身,而是借物咏志,以石灰东凯努瓦县,借此言志,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无罪正直的崇高气节。

我们可以看见,全诗的每一句,都痴咏物,都在惟妙惟肖地描绘石灰的烧造过程,却又句句都存有哲理,都在说道如何锻炼身体人的高尚品格。

作者时时都在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的人生理念。

咏石灰,也就是作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状态,作诗自己风骨的襟怀。

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东西,历代文人很少进行吟咏。

而于谦却是独具慧眼,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稍加提炼,就赋予石灰崇高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

他借着石灰石开采、焙烧、消灭的艰苦过程,立志无论遭遇着怎样紧迫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由此去抒发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气节。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上窑烧制的过程,歌颂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四字,一开始就铿锵有力,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

石灰的原料是石灰岩,开采石灰石的时候,需要无数次地锤击开凿,才能将其从山中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指的是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并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采石工人从石灰岩矿上,把石灰岩一锤一锤地敲击下来,又辛辛苦苦地运出深山。

于谦渲染这个千锤万凿的过程,一方面是要突出,开采石灰岩是何等的艰难,它在成为有用的石灰之前,要经受多少的磨炼;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暗示,石灰岩本身是非常坚硬的,所以要经过千锤万凿。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许多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许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雪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仅仅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扩展阅读:于谦诗歌成就《除夜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石灰吟》诗歌赏析

《石灰吟》诗歌赏析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旳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旳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旳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旳襟怀和崇高旳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旳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旳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旳人。
翻译/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旳真实写照。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灰吟》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古诗翻译注释: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意思及诗意

石灰吟意思及诗意

《石灰吟意思及诗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石灰吟》这首诗的意思和诗意。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说的是石灰从山里开采出来,要经过好多好多的磨难,才能变成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石灰要经过大火的焚烧,才能变得又白又干净。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怕吃苦,坚持下去,就能变得更厉害。

“千锤万凿出深山”,这说的是石灰要被人们从深山里经过无数次的敲打才能挖出来。

就像我们想要学会骑自行车,可能会摔倒很多次,但只要不放弃,最后就能骑得很好。

“烈火焚烧若等闲”,大火烧起来那么热,那么可怕,可是石灰一点儿也不怕,就像我们考试没考好,也不能害怕,要勇敢面对。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就算石灰最后变成了粉末,它也不怕,因为它想把自己的洁白留在世上。

这就像我们做好事,可能会很辛苦,但是能让别人开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很值得。

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石灰吟意思及诗意》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石灰吟》的意思和诗意。

这首诗里的石灰可坚强啦!它经历了那么多艰难的过程,还是不害怕。

你们想想看,石灰从山里被挖出来,就像我们要离开家去学校一样,一开始会有点不习惯。

然后还要被大火烧,多疼呀,可是石灰都能忍受。

“千锤万凿出深山”,就好像我们做手工,要不停地剪呀、贴呀,才能做出好看的东西。

石灰也是这样,经过很多次努力,才能走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大火那么热,石灰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就像我们跑步累了,也不放弃,继续坚持。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就算碎成了粉末,也想要让世界变得干净洁白。

这就像我们帮助别人,哪怕自己累一点,只要能让别人快乐,也是很棒的。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石灰很了不起呀?《石灰吟意思及诗意》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石灰吟》的意思和诗意。

《石灰吟》这首诗呀,把石灰写得特别勇敢。

石灰要从深深的山里被挖出来,这得多不容易呀!就像我们要爬上很高很高的山一样累。

石灰吟注释

石灰吟注释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于谦《石灰吟》详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干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一种建筑材料,是由石灰石经过高温焚烧之后得到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诗人们经常通过描写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郑燮写的《竹石》、罗隐写的《蜂》、李贺写的《马》,都是这样的。

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这首诗讲的是:石灰石经过千万次敲打锤击从深山里开凿出来,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很平常的事情。

“锤”,指的是用铁锤敲击。

“凿”,是开凿、挖掘的意思。

“若等闲”,形容姿态淡定,把事情看得很平常。

即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只想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里的“清白”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石灰石经过开采焚烧之后变成石灰,石灰的颜色洁白;还有一层意思是形容人的品格清白,也就是行为端正没有污点。

诗的前两句,作者于谦描写了开采加工石灰石的过程。

首先要经历“干锤万凿”,深藏在山中的石灰矿石才能重见天日;光是刀劈斧砸还不够,后头还有“烈火焚烧”,通过高温,把矿石烧成石灰粉。

对于矿石来说,这个特别折腾的过程本来应该是毫无知觉的。

但是在于谦笔下,石头却像人一样有了生命。

面对开采和焚烧时,它非常勇敢地把这一切看作是很平常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诗人说的“若等闲”的境界。

那么,石灰石这种从容不迫,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从哪来的呢?作者在诗的后两句接着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短短四句诗,于谦把普通的石灰塑造成了不怕考验不怕牺牲的勇士。

而这种“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也正是于谦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他想跟我们说的心里话。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清廉正直,就跟于谦有关。

于谦打小就是个刻苦勤奋的孩子,而且志向很高,他读书学习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希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社会变得更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稳定富足。

24岁那年,于谦没有辜负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正式进入官场,打他做官那天起,清清白白,廉洁正直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于谦事事为百姓着想,是出了名的好官、清官。

当时的朝廷里有个叫
王振的太监,仗着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把持朝政、为非作歹朝廷里很多没骨气的官员为了让王振在皇帝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就拼命给他送礼,巴结他,甚至还有人厚着脸皮认他做干爹,外地的官员进京汇报工作也绕不开王振这一关,谁要是不给他送礼就别想有升官的机会,送得少了还不行,百八十两银子王振根本看不上,哪怕是白银千两也只能到王振家吃个饭,能不能在皇帝面前为你说好话还得另算。

遇上王振这么一号人,整个官场都被搅和得乱成了一锅粥。

偏偏于谦就不买王振的帐,每次进京汇报工作,于谦都是两手空空啥也不带,别说银子了,土特产都没有。

于是就有人劝他说:“于大人,您多少还是给王振送点儿礼吧,哪怕送点蘑菇,送点香料也行啊,不然他真对你下毒手可怎么办!"于谦听了哈哈大笑,举起宽大的袖子说:“你看,我带了呀,在这呢!两袖清风!"
古代官员的衣袖特别宽大,可以用来装东西,于谦说自己带了两袖清风,意思就是“我啥也没带,绝不送礼”。

“两袖清风”后来就成了一句成语,专门用来形容官员清廉正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