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城市高质量发展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步伐,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协同、绿色化提升,加快将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产业创新、能级提高、品质提升、智能升级、绿色转化、协同发展,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为制造强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原则

坚持产业合作。发展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挖掘数据

生产要素价值,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高效融合,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生态。

坚持绿色发展。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决策部署,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三、主要目标

到2027年底,建成一批行业特色鲜明、转型成效显著的示范园区,培育一批优秀的综合型、专业型、特色型平台和龙头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

规模能级实现大幅提升。工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工业先导产业总规模达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35%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5%o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超500亿元,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高,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 2.5%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95以上。

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化使用密度力争达300台/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幅度大于社会下降幅

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三个“倍增”,形成以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的梯队成长

体系,制造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四、重点任务

(-)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1、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加强产能整合,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向新能源产能切换。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打造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矩阵。大力发展关键系统及其核心企业,推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构建完整的智能配套体系。引导品牌制造企业加大中高端产业布局力度,做优做强地标特色产品。加快原材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性能材料及复合材料、高端合成材料,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品。加强产业培育,打造产业新增长点。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优化基础材料领域布局,有序开展低效产能整合,提升前端支撑能力。

2、升级打造支柱产业集群。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推动关键技术产品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加强高标准种养殖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大宗农产品集散、配送体系,丰富高品质原料供给。加强现代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加工环节减损增效,打造标志性加工链条,做强做大中高端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工业化新品类、新产品。加强工业软件、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技术产品研发,丰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体系。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研发应用,提升服务增值能力。

3、创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信息产业能级,建设新型领域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重点通过应用生产控制软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与施工管理系统等,提升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及关键工序

数控化率。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广普及节能低碳、超低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等工艺技术装备,提升高标产品比重。加强技术研发,巩固提升领域竞争优势,扩大量大面广需求的产品供给,快速壮大产业规模。以提升加工能力为牵引,促进环节发展,增强上游材料供应保障能力。

(二)加快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能级,在基础部件、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创建一批市级平台。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每年新引进企业研发中心20家。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企业研发总部引育力度,培育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节点。支持链主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及各类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引进关键领域内优质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促成领域内优势产业链快速做强做大,形成局部领先优势。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按“一企一策”给予支持。搭建产业链供应链线上线下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加入龙头企业供应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3、实施产业链部署创新。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企业研发引育力度,培育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节点。以打造科创高地为引领,聚焦制造业基础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定期发布技术需求目录,针对性部署一批重点科技专项,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度,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瞄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支持优势企

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从源头拓展产业新领域、开辟产业赛道。

(≡)加快实施制造提质增效

1、提升重点产业链竞争力。落实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若干政策措施,围绕重点产业链,梳理现有产品类型,整合淘汰市场认可度不高、性能类似产品,优化完善主干产品体系,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大配套企业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链补链延链,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提升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设立重点产业链提升专项资金,对产业链重点项目、“卡脖子”补短板产业化应用项目、链主企业、重点配套企业等给予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强化产业质量品牌建设。支持扩大先进标准供给,发挥市场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质量标杆企业累计超过30家。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推动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质量发明等创新活动,引导企业面向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新增20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围绕高端制造领域制订一批标准,推动更多企业和产品建立品牌,建立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加强缺陷召回管理。推动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测量、计量、检验检测能力。

3、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培育更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