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合集下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面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政策措施在财税方面给予制造业大力支持。

比如,对于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可以将研发费用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75%。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绿色发展等方面。

在金融政策方面,我国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比如,推动设立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发展。

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制造业企业,可以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费用纳入企业成本核算,提高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请。

在产业升级方面,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

比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设备购置税优惠;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为制造业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

重点事项方面,政府与制造业企业达成了以下约定:1. 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 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3.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

4. 企业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5. 企业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制造业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实施方案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实施方案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实施方案一、目标设置1.制定明确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

2.设立绩效指标,通过绩效考核激励,使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二、评价指标1.生产效率与质量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装备利用率、单位人工、能源消耗等。

2.科技创新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占比、技术进步水平、专利申请数量等。

3.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等。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1.建立数据采集体系,包括企业自行报送和政府监测数据两种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得分。

可以采取加权平均法,或者构建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3.制定数据分析报告,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1.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并给出评价等级,以鼓励优秀企业和行业,激发发展动力。

2.建立制度化的奖惩机制,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企业给予处罚,以引导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

3.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向企业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发展水平。

五、组织与监督1.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组织评价实施工作。

2.设立评价机构,负责评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报告,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客观。

3.监督制造业企业的数据报送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定期对评价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不断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包括目标设置、评价指标、数据采集与分析、评价结果的应用以及组织与监督等要点。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优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市场主体、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生成能力、产业迭代能力和产业把控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重庆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以下目标:——规模能级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28%,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800亿元,投入强度提高至2%,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0%、6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92以上。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40%。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

——空间布局实现新突破。

全市制造业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渝西地区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

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地位更加巩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提高至90%,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

——企业主体升级实现新突破。

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过百亿元和上市工业企业分别增加至5家、50家和100家,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四个“倍增”,四类企业分别增加至30家、500家、1.27万家和8.6万家。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制造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为了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大科研投入。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研发项目。

2.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新技术、新模式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研究。

3. 加强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展国际合作研发项目,提高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 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培育新兴产业。

二、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只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具体措施如下:1. 简化审批程序。

简化企业注册手续,压缩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方便企业快速注册和开展经营活动。

2. 降低税费负担。

减少企业税负,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等税费,提高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3. 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升企业信用评级。

4. 改善金融服务。

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人才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人力资源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人才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新技术需求的技能人才。

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项目。

2. 加强技能培训。

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承担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社会责任。

为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制定了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目标:1.降低碳排放:在三年内,制造业的碳排放量要减少30%。

2.实现绿色生产:在三年内,制造业中绿色生产比例要达到50%。

3.提升产品质量:在三年内,制造业中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产品比例要增加到80%。

措施:1.制定并执行碳排放减排措施:制定碳排放减排目标和措施,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通过技术升级或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2.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对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通过提供适当的政策激励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3.建立绿色供应链: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要求供应商提供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和能源,并筛选具备绿色环保意识的合作伙伴,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4.促进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实施废物再利用,建立健全废物回收利用体系。

鼓励企业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5.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建立质量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

6.建立绿色低碳制造业标准体系:制定绿色低碳制造业标准,推动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发展,提高整个制造业的绿色低碳水平。

预期效果:1.碳排放减少:通过减排措施的实施,预计在三年内减少制造业的碳排放量达到30%。

2.绿色生产比例增加:通过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预计在三年内制造业中的绿色生产比例达到50%。

3.产品质量提升: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建立标准体系,预计在三年内制造业中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产品比例增加到80%。

结论: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实现碳排放减少、绿色生产比例增加和产品质量提升的目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4.30•【字号】渝府发〔2019〕14号•【施行日期】2019.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4月30日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我市制造业现有基础,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着力发展先进生产方式、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在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加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

(二)主要目标。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19•【字号】益政办发〔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益政办发〔2021〕1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1月19日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为贯彻落实《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2021-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9%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1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速达12%以上;全面完成规模工业能耗总量和单位能耗下降等国、省控制指标。

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6%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3%以上。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40家以上,税收过亿元制造业企业达10家以上,上市企业达9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2家以上。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750件以上。

二、工作重点(一)抓企业培育。

持续实施区县(市)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区县(市)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加快华翔翔能、华慧新能源、鼎一致远、信维声学、惠同新材、生力科技、艾迪奥电子等企业上市步伐。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解读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解读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然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制造业中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低端、粗放式发展阶段,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技术升级的挑战。

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制定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期望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背景1. 制造业的现状当前,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

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存在较大的差距。

2. 需要制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原因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困境,加速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定《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就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才能推动我国制造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发展目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制定,旨在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1. 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实现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 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3. 加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四、发展重点1.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转型,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2. 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3.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推动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4. 促进产业互联网发展推广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18•【字号】沪府办发〔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5月18日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发挥制造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和创新转型的基础支撑作用,率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高端制造引领功能大幅提升。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工业劳动生产率超过50万元/人,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

——自主创新策源水平显著增强。

一批关键领域实现攻关突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高,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5%以上。

——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形成以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的梯队成长体系,卓越制造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了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实施方案。

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和措施:第一步:确立发展目标和规划1.明确“123”产业集群的定位:以制造业为核心,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化工业体系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支撑,形成一批有产业集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2.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时间表:明确每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和推进措施,确保按计划有序推进。

第二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1.推出鼓励政策:例如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和土地使用优惠等,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第三步: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创新,提升产业集群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2.推动人才引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第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配套1.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对产业园区、供水供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产业集群提供有力保障。

2.推进产业链配套建设: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机构和企业,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产业链的完整度。

第五步:强化市场开拓和国际合作1.拓展市场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业集群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2.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外资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产业集群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制造业在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还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六步: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1.推动企业内部培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促进制造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国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要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应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投入力度,建立绿色供应链和生产体系。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排放标准。

同时,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降低能耗和排放。

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提高企业环境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其次,我们要推进制造业的低碳转型。

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鼓励企业开展碳排放交易和节能减排活动,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和透明的碳排放权市场。

加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指导和培训,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供应链建设。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其参与低碳转型。

最后,我们要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质量。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新与生产的融合。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企业。

推动跨界融合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对企业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支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制造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只有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才能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
37•对本政策规定的奖励资金仅规定幅度范围,未规定明确标准的,由职能部门会同财政局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奖 励标准。除另有约定外,本政策条款所涉奖励资金按年初预算安排发放,若超过预算,则按比例下调兑现标准。
38.企业享受上述政策条款需符合企业综合评价、研发投入及企业综合贡献有关要求,具体按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
17•鼓励企业上台阶。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非石油化工类企业,分别 给予企业核心团队5万元、8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0亿元、20亿元、30亿元、 40亿元的石油化工类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5万元、8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鼓励小微企业上规升级, 对上一年度首次纳入规上企业库的(包括"小升规”、"月进规"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对规下样本企业年度营 业收入增速超过平均增速且正增长,根据市级权重高低最高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二、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提质发展
&做大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对新纳统的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9.培育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对首次进入全省电子信息百家重点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名单的数字经济核心制 造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I。o万元奖励。
10.鼓励打造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对获评市级数字工厂标杆、
34.鼓励实施绿色化改造。对企业经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的减碳、减排、节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绿色化改造项 目,设备(技术)投资额5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8%、最高20万元奖励。
十、支持军民融合发展
35.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H-、附则
36•同一主体的同一事项或参照同一奖励依据的项目,原则上不重复享受市级和区级各项奖励扶持政策,级别提 升的给予补差奖励,区级各项同类政策就高不重复享受,具体按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除另有约定外,实行"一企一策 "或"一事一议"等政策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享受本政策。

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九大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以下是针对九大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1. 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加强对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产业的扶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2. 人工智能:加大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力度。

加强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3. 生物医药健康: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加强医药创新药研发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合作,提高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竞争力。

4. 新能源和新材料:加强对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提高新能源发电、储能和利用效率,推动新材料的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降低资源浪费。

5. 数字经济: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加快5G网络建设,提高数字经济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水平,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6. 环保产业:加大对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加强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

7. 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强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发展。

8. 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推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9. 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发展。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以上是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可以推动这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九大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城市高质量发展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步伐,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协同、绿色化提升,加快将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产业创新、能级提高、品质提升、智能升级、绿色转化、协同发展,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为制造强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原则坚持产业合作。

发展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

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挖掘数据生产要素价值,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高效融合,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生态。

坚持绿色发展。

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决策部署,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三、主要目标到2027年底,建成一批行业特色鲜明、转型成效显著的示范园区,培育一批优秀的综合型、专业型、特色型平台和龙头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

规模能级实现大幅提升。

工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工业先导产业总规模达3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35%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5%o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超500亿元,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高,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 2.5%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95以上。

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化使用密度力争达300台/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幅度大于社会下降幅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突破。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三个“倍增”,形成以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的梯队成长体系,制造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四、重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1、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加强产能整合,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向新能源产能切换。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打造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矩阵。

大力发展关键系统及其核心企业,推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构建完整的智能配套体系。

引导品牌制造企业加大中高端产业布局力度,做优做强地标特色产品。

加快原材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性能材料及复合材料、高端合成材料,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品。

加强产业培育,打造产业新增长点。

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优化基础材料领域布局,有序开展低效产能整合,提升前端支撑能力。

2、升级打造支柱产业集群。

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推动关键技术产品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

加强高标准种养殖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大宗农产品集散、配送体系,丰富高品质原料供给。

加强现代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加工环节减损增效,打造标志性加工链条,做强做大中高端产业。

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工业化新品类、新产品。

加强工业软件、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技术产品研发,丰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体系。

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研发应用,提升服务增值能力。

3、创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提升信息产业能级,建设新型领域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

重点通过应用生产控制软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与施工管理系统等,提升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广普及节能低碳、超低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等工艺技术装备,提升高标产品比重。

加强技术研发,巩固提升领域竞争优势,扩大量大面广需求的产品供给,快速壮大产业规模。

以提升加工能力为牵引,促进环节发展,增强上游材料供应保障能力。

(二)加快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

加快建设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能级,在基础部件、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创建一批市级平台。

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每年新引进企业研发中心20家。

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企业研发总部引育力度,培育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节点。

支持链主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及各类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

引进关键领域内优质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促成领域内优势产业链快速做强做大,形成局部领先优势。

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按“一企一策”给予支持。

搭建产业链供应链线上线下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加入龙头企业供应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3、实施产业链部署创新。

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企业研发引育力度,培育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节点。

以打造科创高地为引领,聚焦制造业基础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定期发布技术需求目录,针对性部署一批重点科技专项,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度,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瞄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支持优势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从源头拓展产业新领域、开辟产业赛道。

(≡)加快实施制造提质增效1、提升重点产业链竞争力。

落实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若干政策措施,围绕重点产业链,梳理现有产品类型,整合淘汰市场认可度不高、性能类似产品,优化完善主干产品体系,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大配套企业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链补链延链,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提升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

设立重点产业链提升专项资金,对产业链重点项目、“卡脖子”补短板产业化应用项目、链主企业、重点配套企业等给予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强化产业质量品牌建设。

支持扩大先进标准供给,发挥市场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质量标杆企业累计超过30家。

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推动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质量发明等创新活动,引导企业面向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新增20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围绕高端制造领域制订一批标准,推动更多企业和产品建立品牌,建立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加强缺陷召回管理。

推动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测量、计量、检验检测能力。

3、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培育更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研究院,打造一批工业设计生态家园,加快建设工业设计示范城市,更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引导制造企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布局新零售渠道,加快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与增值服务转变,重塑企业盈利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壮大共享制造、设备健康管理等业态,支持平台企业通过反向定制等方式带动制造企业发展。

(四)实施数字化绿色领跑1、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打造数字经济系统,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智治水平。

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落实工业碳达峰方案,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围绕重点领域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节能先进装备,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每年淘汰落后产能300项左右。

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效评价,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

加快制造业智能、数字李生、5G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融合应用,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融合科技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提升软硬件支撑,加快向集群化、生态化、融合化发展,形成一批智能制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关键工艺设备更新换代,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制订“工业上楼”产业分类指引和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园区制造空间垂直化发展,建设功能复合的综合性厂房,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

(五)优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产业发展人才、制造业研发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

对新入选重大人才计划的人才和团队给予1:1配套支持。

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按照高层次人才评定等次,享受相对应的人才安居和住房管理有关政策。

支持推行“产业+住房”的创新模式,解决企业人才住房困难。

加大人才安心服务力度,按照高层次人才评定等次,享受相对应的人才子女入学优待,各级教育部门优先受理。

(六)实施产业布局调整优化行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围绕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方向,深化整零配套,建设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重要承载区,推动先进制造业一体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动加强企业总部、平台企业等市场主体引育,加快高端产业与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在确保制造业规模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发挥比较优势,聚焦清洁能源、绿色化工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推动以特色装备、清洁能源、绿色建材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

(七)实施深化开放合作行动1、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对接实施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部署,积极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平台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区域性、功能性总部落地。

全面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大生产力有序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信息网络、应用场景等产业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强与高校院所创新协作,积极对接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吸引科技创新团队入区发展,提高对口协作中的先进制造业规模,加强产业领域合作。

2、推进国际产业合作。

发挥优势,接续实施市场开拓计划,支持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依托做大做强大宗商品等领域,推动智能装备企业“工程+产品+服务”一体化“走出去”;推动先进材料企业深化资源开发合作;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合作产业链。

加快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发挥领导小组统筹作用,细化明确责任,严格压实责任,共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