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寄欧阳舍人书(曾巩)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4页)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
(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2、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4分)
参考答案:
10.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11.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12.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考点分析】
10、考察的是对文言文课内字词迁移理解,包括诗词和虚词。
11、考察的是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重点实词(吝)的把握。
12、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曾 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曾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试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安石轻富贵,何吝也?小题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4分)参考答案:小题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小题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小题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此处注意轻的理解;注意何吝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
小题3: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一寄欧阳舍人书含解析
单文精练一寄欧阳舍人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曾巩》文言文阅读答案
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安石轻富贵,何吝也?小题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4分)参考答案:小题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小题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小题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此处注意“轻”的理解;注意“何吝”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
小题3: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唐宋散文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唐宋散文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巩顿首载拜2,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3,反复观诵,感与惭并4。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5,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才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现之,或纳于庙6,或存于墓,一也7。
苟其人之恶8,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9。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10,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11。
警劝之道12,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13,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14,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美之拒而不为15,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以其人16,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17,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18,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19。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20,有意奸而外淑21,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22,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23,犹之用人,非蓄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24,议之不徇25?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日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蓄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26,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27,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28,况其子孙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29,而思所以传之之由30,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之世,其感与极,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31,而先生进之32;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33,而先生显之34,则世之魁宏豪杰不世出之士35,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36,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37,且敢进其所以然。
《寄欧阳舍人①书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
《寄欧阳舍人①书(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寄欧阳舍人①书(节选)曾巩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②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
《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
《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共含1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曾巩传》阅读答案翻译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①常平:官仓名。
《曾巩传》阅读答案翻译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D.军民不能自养者养:疗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请以战喻B.巩取置于法多于南亩之农夫C.遂与之异杳不知其所之也D.援笔而成客逾庖而宴7.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 A.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2020秋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
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哎!考官所掌握的果真是优质的考试标准吗?为什么长时间不进行改革呢?何况像曾巩这样的学业水平,他的优秀文章,本已达到雄伟杰出的境界,一般文章,也合乎考试标准;但考官淘汰了他,真是奇怪啊!然而曾巩没有指责同考的录取者,不怪罪于考官,把回家乡攻读的想法告诉我,想继续拓展自己学识并坚守原有特色。
我起初惊叹他的文章,现在又赞叹他志向豪壮。
正如农夫不责怪灾年收成不好而依然勤奋地开荒播种,那些水旱之灾危害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能像这样有所收获,那岂不是能得到很多吗?(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美字体赏美文感受曾巩散文之美曾巩不是为文而文的文学家,但他见之于世,主要是他的散文。
虽然在当今,曾巩之散文并不如东坡、欧公的受人称誉.但其文在当时曾一度仅次于欧公,在后代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汉江星之斗。
”能享其盛名,巩之文章必定有其独特之美。
关于曾巩的散文,前人因为各自的审美情趣不同,或称古雅平实,或称自然淳朴,或称从容柔婉,或称严谨醇正.所谓“文如其人”。
其文意在于达到“明圣人之心”,因此思想深沉,感情凝练,很少用炽热奔放的言辞表达感情思想,而是以朴实典重的言语来蕴含自己内在的深意。
而我认为曾巩之散文处处都透露出平正雅洁、柔婉幽深之美.曾巩之文章不同于欧阳修的流畅婉转、兴致勃发、文思如涌,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感情激荡,更不同于苏东坡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而是锋藏不露,敛气蓄势感激之情写得既真挚而又自然,文中没有一句泛泛的赞誉之辞,却能显示出自己与感谢之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曾文之纡徐婉曲虽不具欧文那种摇曳生姿的情韵与风神,但却显示出一种极深厚的底蕴,于婉曲中见涵养。
这不仅是因为文章取法的原因,还因为他本于六经之道,深厚的儒学修养和渊博的学识的缘故。
(选自梅丫头的家的博客,有删改)一门五胞亲兄弟,同年同日中进士曾巩一共弟兄五个,还有九个妹妹。
他是老大。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七篇 寄欧阳舍人书 文言文阅读【必做练习】
第七篇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
⽂⾔⽂《曾巩》阅读答案 曾巩是唐宋⼋⼤家之⼀,散⽂家兼诗⼈,江西南丰⼈。
曾巩的诗思想性是很强的,他的诗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倾注了诗⼈的感情,不愧为现实主义的杰作。
曾巩 曾巩,字⼦固,建昌南丰⼈。
⽣⽽警敏,年⼗⼆,试作《六论》,援笔⽽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
欧阳修见其⽂,奇之。
嘉祐⼆年进⼠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赡,⽽⽥野之民,不能皆⾄城⾢。
谕告属县,讽富⼈⾃实粟,总⼗五万⽯,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有余。
⼜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横纵,贼良民,⼒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有盗则鸣⿎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出⾸。
巩饮⾷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养者,来⾷息官舍,资其⾷饮⾐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时后⽣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
巩性孝友,⽗亡,奉继母益⾄,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出其⼒。
为⽂章,上下驰骋,⼀时⼯作⽂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游,安⽯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何如⼈?”对⽈:“安⽯⽂学⾏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安⽯轻富贵,何吝也?”⽈:“⾂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
”帝然之。
(节选⾃《宋史》卷三⼀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甫冠,名闻四⽅ 甫:刚刚B.贼良民,⼒能动权豪 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D.安⽯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曾巩》阅读答案 5、下列句⼦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组是()(3分)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有余②⼜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饮⾐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属县,劝说富⼈将⼗五万⽯粮⾷以⽐常平仓储粮稍⾼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解决了饥荒问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七篇 寄欧阳舍人书 文言文阅读
第七篇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赏析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赏析.doc》《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一篇文章。
是作者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zenggong/192816.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寄欧阳舍人书》译文及赏析
《寄欧阳舍人书》译文及赏析导读:《寄欧阳舍人书》作者:曾巩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①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②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③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④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⑤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⑥,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⑦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⑧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⑨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
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家兼诗人,江西南丰人。
曾巩的诗思想性是很强的,他的诗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又倾注了诗人的感情,不愧为现实主义的杰作。
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①常平:官仓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5、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阅读答案寄欧阳舍人书[宋]曾巩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细1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希2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3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4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幸甚,不宣。
巩再拜。
注:1细然:伤痛的样子;2希:仰慕;3屯(zhūn)蹶:艰难颠仆、频受挫折的样子;否塞:困厄不得志;4魁闳:俊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致:表达B.故虽恶人,皆务勒铭勒:雕刻C.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悬:悬挂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宠荣:使荣耀9.下列各组语句中,全能说明墓志铭“行世”而“传后”应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①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②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③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⑤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细然不知涕之流落也⑥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⑤④ 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只有“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才能写出“公与是”的墓志碑铭,将道德、文章并提,强调思想修养与写好文章同等重要。
B.本文善于敛气蓄势,本为感谢颂扬欧公,却先阐述道德与文章的关系,再言“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极其罕有,气势蓄极,到文末颂欧公便水到渠成。
C.作者认为铭文与史传都有警世劝善的作用,然史传对善恶之人都会加以记载,而铭文一直以来都只记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
D.本文虽为书信,但吞吐抑扬,极尽腾挪,语言从容舒缓、纡徐百折,在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盛誉其“畜道德而能文章”的同时,也赞自己的先祖。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文言文翻译断句(10分)(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3分)②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5分)(2)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
(2分)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8. C(悬:差异大)9. B(①铭文的作用②说明铭文内容要做到“公”与“是”③说明铭文写作者要“畜道德”④说明铭文写作者要“能文章”⑤铭文的影响⑥盛赞欧阳修的贤能)10.C(由第三段可知“一直以来都只记……”的说法错。
)11.(1)1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来使这些人声名传播,有的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用是一样的。
(3分)②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他而不写,又因为死者子孙的请托,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从人情上讲就不能这样做,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
(5分)(2)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虽或并世而有/ 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 其遇之难又如此(2分,每两处1分。
)附译文: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著地位,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同的地方。
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无所不写,而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义的美德的人,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来显扬。
有的把它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用是一样的。
假使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这是它所以和史书不同的地方。
碑铭的写作,能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对死者的尊敬。
好人喜欢自已被得到表彰,就勇于自立;坏人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羞愧而且恐惧。
至于那些具有广博的才能,通达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人,都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警戒劝勉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到了世道衰败,作为人的子孙,都一心想褒美称扬他故去的亲人,而不再根据事理。
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石立铭,用来向后代夸耀。
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他而不写,又因为死者子孙的请托,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从人情上讲就不能这样做,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
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应当要观察所撰写的对象。
倘若所托非人,就会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所写的碑铭也就不足以流地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
所以千百年来,朝迁的公卿大夫直到乡里的人士,无不撰有碑铭,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大概很少。
它的原因不在别的,就是所托非人,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的缘故。
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和正确的合适人选呢?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大概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他对于恶人,就不会接受为他写碑铭的请求,对于一般的普通人,他就能分辨清楚。
而人们的行为品德,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有的人善恶相差悬殊,而不容易如实地指出来;有的人实际表现要大于他的名声;有的人的名声要大于他的实际表现。
如同用一个人,不是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够辩别他而不受迷惑,评议他而不徇私情?能够不迷惑不徇私情,就达到公正而且正确了。
倘若所写的人文辞不擅长,那么,在人世间还不能流传开来,于是又在于他的文章能加倍胜人了。
所以说: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难道不是这样吗?然而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虽然有时在当代并存,也许几十年或一二而年才能出现。
这种人传世是这样的困难,碰到他又是这样的困难。
像先生的道德文章,本来就是所谓几百年才能出现的。
先祖父的言行卓然出众,幸而遇到先生,得以写出公正和正确的神道碑铭,这碑铭能流行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是毫无疑问的了。
而世上的读书人,每每看到传记中所记古人的事迹,到了他可以感人的地方,就往往极为伤心,在不知不觉中流了眼泪,何况读的人是他的子孙呢?更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慕仰望先祖父的德行,而考虑用什么办法使他的事迹流传,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可是我又想到,像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而先生加以奖励提携;先祖父这样频受挫折终身不得志而死的人,而先生加以表彰显扬。
这就使世上魁伟杰出的罕见人士,有谁不愿进拜于先生的门下呢?那些隐世之士,有谁不希望世道的转变呢?善行,有谁不愿意去做?干坏事,有谁不羞愧而畏惧呢?作为人的父亲,祖父的,有谁不想教导他的子孙呢?作为人的子孙的,有谁不想让自己父亲、祖父得到尊宠荣耀?这几种美行,全都归功于先生。
既拜受承蒙赏给神道碑铭,且冒昧进言说了要请你撰写的原因。
来信中告谕先祖世系相传的世次问题,岂敢不领受教诲而加以详细考查。
承蒙作铭,甚感羞愧,不再赘言了。
曾巩再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