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敬副词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礼仪称谓科举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礼仪称谓科举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01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

炎黄二帝华夏肇,尧舜大禹禅让留。

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宗庙修。

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猪羊牛。

少牢无牛诸侯祭,家祭祖道禊事修。

【注】1.三皇五帝: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具体所指有多种说法。

中学生知道“三皇五帝”是我们的老祖宗即可。

2.六合八荒:六合指“上、下、左、右、前、后”,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

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如果拿到现在说,就成了“秦王把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收拾完了,这是多牛掰的事!”可人家一个“六合”就代表了,古人词汇比如今多得多。

贾谊《过秦论》说秦王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海”如今还用,“八荒”只存在于考试中了。

3.九州: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怎么记住这九州呢?给你编个“小故事,巧记忆”:雍正徐扬荆,鲫鱼两眼青。

至于是个什么故事,请你自己脑补吧!嘿嘿!4.炎黄: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这老哥俩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汉族后来被称为“炎黄子孙”。

5.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社稷”合称指国家。

6.昭穆:宗庙、坟墓的左右位次,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

左昭右穆,一字排开,你看,死后也得这么讲规矩。

7.牺牲:这里是个名词,指祭祀或祭拜用品。

“牛羊豕”是最常见的祭礼,合称“三牲”(敲黑板:豕,读作“屎”,就是猪);祭祀时牛﹑羊﹑豕都用上,请老祖宗享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前者天子用,后者诸侯用。

我们家祭拜祖宗,用的是猪肉、鸡蛋和豆腐,级别差远了。

8.祭祀活动:有“家祭”,指家庭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有“祖道”,指祭祀路神,为人践行;有“禊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古文中的虚词(副词)

古文中的虚词(副词)
一一以上为表比较度的程度副词,相当于“更加”、
“愈加”、“越发”等。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4)语气副词 四、语气副词
1、表肯定的语气副词 【必】•大王必欲急臣。 【定】•定要一千八百两的乱说。 【决】•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务】•除恶务尽。 【须】•(官者)不肯受,曰:“须得而驴。” 【确】•确有其事。 【诚】•嗟呼,利诚乱之始也。 【实】•小人实不才。 【信】•取之,信然。 【良】•余视其母冢,良然。 【固】•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势】•其势必不敢留君。 【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3)程度代词
三、程度副词
1、表极度 【极】•自是以后,为侠者极众。 【甚】•子孙视之 不甚惜。 【尤】•调护之尤厚。 【绝】•谢太傅绝重诸公。 【最】•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赞侯。 【殊】•易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颇】•以此持论颇益坚。 【至】•水至清则无鱼。 【太】•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 【过】•话说太过无人信。 【特】•离抱何时释,秋宵物地长/齐有倜傥生,鲁边特高妙 【良】•溯流行良难,下峡如星奔。
【抑】①连词。表转折“不过”。②连词,表选择:或者,还是。 ③助词。 【相】①相互。②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相当“你,我,他(她)。
【见】①用在动词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相当于“你,我,他 (她)。②用在动词后,作助词。译为“得,着”。
【然】①表肯定。对的,正确的。②副词。竟,便。④连词。表转 折,译为:可是,但是,却。⑤助词。用于结尾,表示比拟。…… 一般,……似的⑥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状态。⑦助词。 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焉”。 【逮】①及,达到。②介词,至。 【如】①假如。②连词。与,和。④介词。于⑤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文言中的表敬副词

文言中的表敬副词

文言中的表敬副词作者:庞晓燕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7期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礼记·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来源于动词,在文言文中用得极为普遍,它常用在动词前,表示谦敬的态度。

表谦敬的副词有如下一些: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常见的有:敬、请、谨。

⑴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太后说:“是。

他多大年龄了?”⑵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

(《韩诗外传·九》)——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⑷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于左。

(诸葛亮《后出师表》)——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

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⑸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

谨议。

(柳宗元《驳》)——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当再按照从前的意见处理。

谨对此发表以上的意见。

⑹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古汉语中“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思:一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二是请你做某事。

)⑺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梁惠王上》)——大王喜欢打仗,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作比喻。

⑻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

⑼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墨子起来,拜了又拜,说:“请让我说说,我从北方听说您造出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

文言文常见副词一

文言文常见副词一

1.程度副词常用的有"最、至、极、绝、殊、甚、特、太、尤、弥、愈、稍、颇"等。

它们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杂诗》)古之治天下,至她至悉也。

(贾谊《论积贮疏》)至娥至悉,极精细极周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竭尽,尽情地。

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很,非常。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很。

然汝亦太草草。

(李朝威《柳毅传》)实在是。

不见小潭,水尤清冽。

(柳宗元《小石潭记》)尤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更加。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越。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柳宗元《黔之驴》)慢慢地。

上下颇惊动。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很。

2.范围副词常用的有"皆、尽、悉、举、遍、并、俱、咸、毕、既、共、各、每、仅、徒、独、惟、才、第、但、止、直、凡、数"等。

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作状语。

都。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史记·项羽本纪》)都,全部。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诸葛亮《出师表》)都。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欧阳修《伶官传序》)所有。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沈括《雁荡山》)完。

文武并用。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共同。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陶渊明《桃花源记》)都。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薛福成《观巴黎油记》)全。

楚人未既济。

(《左传·子鱼论战》)完全。

其后诸侯共击楚。

(《史记·屈原列传》)共同。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李渔《芙葉》)各自。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聊斋志异.促织》每次。

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

关于表敬副词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礼记〃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来源于动词,在文言文中用得极为普遍,它常用在动词前,表示谦敬的态度。

表谦敬的副词有如下一些: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常见的有:敬、请、谨。

⑴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太后说:“是。

他多大年龄了?”⑵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

(《韩诗外传〃九》)——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⑷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于左。

(诸葛亮《后出师表》)——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

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⑸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

谨议。

(柳宗元《驳<复仇议>》)——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当再按照从前的意见处理。

谨对此发表以上的意见。

⑹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古汉语中“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思:一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二是请你做某事。

)⑺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梁惠王上》)——大王喜欢打仗,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作比喻。

⑻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

⑼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墨子起来,拜了又拜,说:“请让我说说,我从北方听说您造出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⑽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古文中的虚词(副词)

古文中的虚词(副词)
——以上为表示肯定的副词,对某事物加以肯定,相当于“一 定”、“必定”、“果真”、“果然”、“实在”、“的确”等。
2、表否定的语气副词 【不】•不稼不穑。 【莫】•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知。 【未】•吾未之闻也。 【弗】•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非】•是非若所知也。 【匪】•稼穑匪懈。 【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勿】•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亡】•军亡寻,或失道。 【罔】•罔淫于乐。 【靡】•其详靡得而证焉。 【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以上表示“终于”、“最后”。 ——以上为将来时,表示动作将要进行,相当于“将 要”、“随即”、“不久”等。
4、不定时 【急】•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 【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翻译: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 怎么议论您。)
【疾】•疾风知劲草,路遥见马力。 【遽】•遽契其舟。(翻译:急忙(用刀)刻他的船。) 【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顿】•泪飞顿作倾盆雨。 【忽】•但知贫贱安,不觉岁月忽。 【暴】•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2、现在时 【方】•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正在) 【正】•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恰巧,正好) (翻译:帝正和我饮酒,你为什么偏偏拣这个时候来奏事 呢?")
•正?不可止。 【鼎】•天子春秋鼎盛。(正,正当) 【会】•会天大雨,道不通。(恰巧,正好) 【适】•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正好,恰巧) (翻译:这足以说明不知通权达变的人终究不能明白真理 呀。”)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刚才) 【始】•始舍于此址,而卒葬之。(初时,当初)
•始雨水,桃始华。(刚,方才) 【初】•遂为母子如初。(当初)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 【新】•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刚,才) 【近】•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近来,最近)

《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中“尊\敬\恭\谨\肃”的辨析

《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中“尊\敬\恭\谨\肃”的辨析

《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中“尊\敬\恭\谨\肃”的辨析《三国志》和《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谦敬语同义词“尊、敬、恭、谨、肃”比较有特色,其词汇义和语法义均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本文通过辨析,探讨其在魏晋谦敬语中的语法化程度。

尊、敬、恭、谨、肃用作表敬副词时,其虚化程度是不一样的。

其中“敬”的虚化程度最大,“恭、尊、肃”次之,“谨”的虚化程度最小。

标签:《三国志》《世说新语》谦敬语谦敬语是指用来表示谦己敬人意义的基本固定的词和短语,可分为谦语和敬语两大类。

谦敬语的表谦敬义体现在理性意义层面和色彩意义层面。

敬语表示的意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汇的概念义和色彩义中都含有敬义;另一种只在其词汇色彩义中含有敬义。

概念义和色彩义中都含有敬义的敬语在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中有“尊、敬、恭、谨、肃”五个词,这一组同义词较有特色,其词汇义和语法义均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字典辞书中常采用“互训”的方式来释义。

《广雅·释诂》:“尊,敬也。

”《说文·苟部》:“敬,肃也。

”《玉篇·苟部》:“敬,恭也。

”《说文·心部》:“恭,肃也。

”《尔雅·释诂》:“恭,敬也。

”《说文·言部》:“谨,慎也。

”《玉篇·言部》:“谨,敬也。

”《说文·聿部》:“肃,执事振敬也。

”《玉篇·帇部》:“肃,敬也。

”《广韵·屋韵》:“肃,恭也,敬也。

”它们用作谦敬语时都可作表敬副词。

尊,单用作名词、动词表敬义,也可作为表敬语素构成名词敬语,还可作表敬副词,在谦敬语中能产性高。

表敬义时,在名词中为“尊贵”义,作动词和副词中为“尊敬”义。

“尊”单用为表敬名词的较少,《三国志》中仅有两例。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今魏尊尊之法虽明,亲亲之道未备。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是以先代之君,尊尊亲亲,咸有尚焉。

浅谈古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

浅谈古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

浅谈古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依据古代汉语副词的意义,可以将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表态副词、谦敬副词六类。

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1、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程度。

可分为三种:(1)有的程度副词表示某种情况的最高程度。

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最”、“甚”、“极”、“绝”、“殊”、“太”、“尤”等。

例如:①群臣争功,岁余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

(《史记萧相国世家》)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论积贮疏》)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嫪毒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

(《史记吕不韦列传》)⑤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战国策赵策》)⑥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史记主父偃列传》)⑦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

(《史记张丞相列传》)(2)有的程度副词表示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

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愈、益、弥、加等。

例如:①承相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晁错传》)②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勿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史记李将军列传》)③退而修《诗》《书》《礼》《乐》,**弥众。

(《史记孔子世家》)④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3)有的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较轻。

这样的程度副词有“差”、“少”、“略”、“颇”等。

例如:①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

(《后汉书光武纪》)②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③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④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2、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范围的副词。

可分为两种:(1)有的表范围的全部,如“皆”、“尽”、“悉”、“悉”、“举”、“徧(遍)、“咸”、“毕”等。

例如:①盎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皆争为死。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②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

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

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

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标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谦敬副词用法演变一、谦敬副词,又叫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副词类型,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类副词可以表示尊人或者贬己,可以分为两类。

(一)敬词类这一类的副词主要是表示尊敬他人的,常见的有“请,枉,辱,幸,敬,惠,谨”等,大多数时候,它们都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无法直译成现代汉语。

1.请:请允许(让我)表示做某事时征求对方的意见,请求对方允许,表示客套的尊敬。

例如:(1)“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2)“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枉:让对方降低了身份而为,表示对方的地位尊贵。

例如:(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宜过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3.谨:在动词前作状语时,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恭敬。

例如:(5)“张良曰:‘谨诺。

’”(《史记·项羽本纪》)(6)“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见献大王足下。

”(同上)4.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和荣幸。

例:(7)“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战国策·楚策》)(8)“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史记·项羽本纪》)5.辱:表示所说的事情,是对听话人的侮辱,是尊敬听话人的一种说法。

例:(9)“君惠邀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左传·僖公四年》)(二)谦词类这一类的副词主要表示贬低自己而达到尊敬他人的目的,常见的有“敢,窃,忝,伏”等。

1.敢:表示冒昧,打扰别人,表示自谦的意思。

第九章 副 词

第九章 副     词

3 、仅 现代汉语中“仅”只是个限制范围的副词,“只 ”的意思;但是在古汉语中,它除了表达这一含义之 外,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将近”的意 思,“仅”的这一含义和用法,主要是出现在唐代的 诗文中,而且要读“jìn”。如: 初守睢阳时, 士卒仅万人, 初守睢阳时 , 士卒仅万人 , 城中居人户亦且数 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仅万人:将近一万人。 仅万人:将近一万人。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仅十人围:将近有十围粗。 仅十人围:将近有十围粗。
返回
五、情态副词
1 、且 现代汉语中的“且”一般不单独使用,常常 是以“而且”的面目出现,是连词。古代汉语中 的“且”除了相当于“而且”的这种用法外,还 经常作副词用。有时是情态副词,“姑且”、 “尚且”的意思。有时是时间副词,表达“将要” 的含义。如: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 且休:姑且算了。 且休:姑且算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 且不避:尚且不回避。 且不避:尚且不回避。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且奚适:将要到哪里去。 且奚适:将要到哪里去。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 且为所虏:将要被俘虏。 且为所虏:将要被俘虏。
5 、否 “否”是表示应答的否定副词,与“然” 相对,经常独自成句,可译作“不”、“不是 的”。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 孟子曰: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孟子许行》 许子衣褐。”(《孟子许行》)

古代汉语副词

古代汉语副词

副词(一)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主要有“最、绝、极、太、殊、尤、甚”等;表示程度加深的主要有“弥、益、愈”等;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主要有“少、略、微、稍、颇”。

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论衡·别通)(二)范围副词表示总括全部的有“皆、悉、尽、咸”等;表示范围小的有“但、徒、特、第、直、仅”。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左传·隐公元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乐府诗集·木兰诗)不可,直不百步耳,就是亦走也。

(孟子·梁惠王)(三)时间副词“行、垂、且、将”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方、正、适、会”等表示正在进行;“既、已、业、尝、曾”等表示已经过去;“长、常、雅、素、俄、暂、姑、”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

(四)情态副词方式:俱、并、间、微、窃、故、固;速度:暂、遽、猝、立、即、旋、稍、渐;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五)否定副词常用的有“不、弗、毋、勿、未、非、否”等。

1.不与弗:都就是表示一般的否定。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就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在秦汉以前,“弗”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一般来说,“弗”字后面的动词只能就是及物动词,但动词后面却不带宾语。

这就是与“不”的用法显著不同的。

例如:功成而弗居。

(老子)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墨子·兼爱上)“弗”字后面动词带宾语的例子,在先秦非常少见。

例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孟子·告子上)2、毋(无)与勿:都经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意思就是“不要”或“别”。

这就是与“不、弗”的重要区别。

例如: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起义)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有时“毋”与“勿”用于陈述句,则表示一般的否定。

古代汉语语法(一)

古代汉语语法(一)

古代汉语语法(一)第一章词类活用一概说(一)词的语法分类:词类,就是从语法的角度给语言中的词划分类别。

划分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词与词的结合关系。

组合、聚合关系),同时可以结合意义和形态。

根据传统语言学理论,词首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可以独立担当句法成分的词,一般意义较具体实在,能单独回答问题(朱: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开放与封闭)。

反之则是虚词。

虚、实两大部类之下分别包含了若干类词,但具体类别和所属则有出入。

《现代汉语》(寥黄本):实词——名、动、形(区别词近年独立出来)、数、量、代、副、叹、拟声;虚词——助、介、连、语气。

胡裕树本把叹词、拟声词放在虚词类。

朱德熙《语法讲义》归副词为虚词(向熹《古汉语知识辞典》同),又把叹词和拟声词独立与虚词、实词并列的第三大类。

每一类词都有它们意义和用法上的共性,我们之所以给词进行语法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说明词义和用法。

(二)“词类活用”理论的由来:大家知道,汉语和西方印欧语有很大的不同。

词的多义性与多功能性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古汉语尤为突出),因而对词进行语法归类就显得不那么容易。

第一次建立了汉语语法理论体系的《马氏文通》(1898)就此提出了“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的观点(此后持此观点者有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反对马建忠(1845~1900)的“字无定类”说,主张根据词的本用定类,不能以修辞上的特例作为语法上的通例,不能以例外否定规律,又创动词的“致动”、“意动”两个术语,成为“词类活用”说的首倡者。

王力《古代汉语》(1962):“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

……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

……由于仿古的习惯,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这类活用的情况。

”此后,在古汉语教学中,“词类活用”的理论被普遍采用。

古代汉语副词举例

古代汉语副词举例

古代汉语副词举例古代汉语副词举例古代汉语的副词数量和类别繁多,大致可分为否定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表数副词、情状副词、语气副词、谦敬副词等八类。

现举例如下:一、否定副词古代汉语的否定副词比较多,用法也复杂,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古代汉语的否定副词可以分为五类:(1)一般否定;(2)祈使否定;(3)已然否定;(4)存在否定;(5)判断否定。

(一)一般否定一般否定主要有“不”和“弗”。

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不”与谓语动词(形容词)在搭配上不受限制,谓语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

“弗”一般只否定及物动词,而且受其否定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再带宾语。

例如:(1)蔡小而不顺,楚大而不德。

(《左传·昭公十一年》)(2)君子谋道不谋食。

(《论语·卫灵公》)(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孟子·告子上》)(4)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左传·隐公元年》)受“弗”否定的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偶尔也有。

例如:伯廖告人曰:“(公子曼满)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

”(《左传·宣公六年》)(二)祈使否定表示祈使否定的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别”“不要”,主要是“毋”和“勿”,“毋”有时也写作“无”。

在伪古文《尚书》里“罔”也可以表示祈使否定。

此外,“莫”“不”有时也可以用于祈使否定。

汉代以后出现“曼(漫、谩)”,也表示祈使否定。

“毋”和“勿”的区别与“不”与“弗”的区别基本相同,受“毋”否定的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受“勿”否定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例如:(1)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伪古文《尚书·大禹谟》)(2)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3)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4)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古代汉语常识考试要点2

古代汉语常识考试要点2

第十一节代词本节讲述古代汉语中代词的类别以及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虚词。

在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里,除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以外,还多一类无定代词和一类辅助性代词。

代词都有指代作用,被指代的不仅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有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不仅可以是单个的词,有可以是复杂的词组,甚至是句子。

一、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

其中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疑问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何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二、指示代词古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

其系统较为复杂,分以下五类。

1、特指与泛指代词之、兹、其2、近指代词此、是、斯3、远指代词彼、夫4、谓词性指示代词尔、若、然5、特殊指示代词焉、诸三、人称代词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秦始皇以后,只限于皇帝本人使用)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无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使用指示代词来兼指)彼、之、其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以用于复数。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也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四、无定代词1、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或2、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五、辅助性代词1、所“所”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

所字结构分为以下三类:(1)所+动词(2)所+介词+谓词性成分(3)所+(介词)+谓词性成分2、者“者” 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

者字结构分为如下两类:(1)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数词)+者(2)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思考与练习一、根据本节常识,列表说明古代汉语代词的类别,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古汉语中的副词

古汉语中的副词

副词,是一种只能充当状语的虚词。

在句中一般修饰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

现代汉语归入实词,传统语言学归入虚词。

古代汉语中,副词可以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谓语,这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

《史记·项羽本纪》:梁父即楚将项燕。

《荀子·性恶》:此皆古之良马也。

古汉语副词按照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分成: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指代性副词一、程度副词程度副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的程度的副词。

(一)表程度高有“最、大、太、至、极、绝、尤、愈、略、殊、良、甚、孔”等最、至、极、绝——最高度大——十分太(泰)——指程度上超过一定的限度殊、尤、特——特别、非常以上词古今意义变化不大讨论:1、良“良”在汉代,与“久”连用,“良久”就是很久六朝以后,修饰其他词语,“的确”、“很”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商君列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经注·江水)2、甚:在六朝以前,既作状语,也作谓语、定语,是形容词。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夫人。

”(《战国策·赵策四》)苛政暴吏,甚于虎也。

(《论衡·遭虎》)六朝以后,才由形容词转变为表程度高的副词。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其实汉代偶有使用: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贾谊《论积贮疏》)此外,较为特殊的有“孔”、“重”,一般可译为“很”。

①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经·豳风·东山》)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礼记·檀弓下》)(二)表程度不深、轻微常见的有“少”、“稍”、“略”、“颇”、“微”等,一般可译为“稍微”、“略微”等。

先秦一般用“少”汉代以后才用“略、微、颇”唐宋以后用“稍”例如:①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四》)②稍不如意,则鞭笞酷疟。

(方勺《泊宅编》)③请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④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敬语中的副词用法

敬语中的副词用法

敬语中的副词用法在使用敬语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敬语词汇和句式外,副词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语气。

本文将重点讨论敬语中的副词用法,并提供一些例子供参考。

1. 始终地(shǐ zhōng de)主要用于强调说话人一直持有某种态度或采取某种行动。

例如:我们始终地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

这句话中的"始终地"强调了持有合作共赢原则的坚定态度。

2. 诚恳地(chéng kěn de)用于表达真诚、恳切的态度。

例如:我们诚恳地邀请您参加我们的会议。

这句话中的"诚恳地"表示对对方的真诚邀请。

3. 恭敬地(gōng jìng de)用于表达恭敬、尊敬的态度。

例如:请您恭敬地接受我们的祝福。

这句话中的"恭敬地"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之情。

4. 谨慎地(jǐn shèn de)用于表达谨慎、慎重的态度。

例如:我们将谨慎地处理此事。

这句话中的"谨慎地"表示对事情的慎重对待。

5. 谦虚地(qiān xū de)用于表达谦虚、谦逊的态度。

例如:我们将谦虚地听取各方意见。

这句话中的"谦虚地"表示对他人意见的虚心接受。

6. 慎重地(shèn zhòng de)用于表达慎重、谨慎的态度。

例如:我们将慎重地考虑您的建议。

这句话中的"慎重地"表示对建议的认真思考。

7. 充分地(chōng fèn de)用于表示充分、完全的态度。

例如:我们将充分地准备这次活动。

这句话中的"充分地"表达了不遗余力的准备态度。

8. 热情地(rè qíng de)用于表达热情、热心的态度。

例如: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的到来。

这句话中的"热情地"表示对对方到来的热烈欢迎。

敬语中的副词和副词修饰语

敬语中的副词和副词修饰语

敬语中的副词和副词修饰语敬语在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展示出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在敬语中,副词和副词修饰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增强或改变敬语的语气,使得交流更加恭敬和礼貌。

本文将探讨敬语中的副词和副词修饰语的用法和作用。

一、副词的用法1.1 频度副词频度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常用的频度副词包括:经常(often)、总是(always)、有时(sometimes)、很少(rarely)、从不(never)等。

在敬语交流中,频度副词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例如:“您经常来这里吗?”、“您总是这么细心。

”这样的表述使得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1.2 程度副词程度副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常用的程度副词包括:非常(very)、极其(extremely)、相当(quite)、稍微(slightly)等。

在敬语交流中,程度副词可以用来增强对他人的敬意和礼貌,例如:“您的贡献非常大。

”、“这个问题相当重要。

”这样的表述使得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肯定。

二、副词修饰语的用法2.1 修饰动词副词修饰语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增强动作的语气和语调,使得交流更加礼貌。

例如,“请您慢慢走。

”、“请您细细品味。

”这样的表述使得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

2.2 修饰形容词副词修饰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强调和改变形容词所描述的特征,使得交流更加恭敬。

例如,“您的表演非常精彩。

”、“您的建议非常有意义。

”这样的表述使得对方感受到被肯定和赞赏。

2.3 修饰副词副词修饰语还可以用来修饰其他副词,增强副词的程度和语气,使得表达更加尊重和谦虚。

例如,“他说话非常小声地回答。

”、“我很欣赏您非常认真地工作。

”这样的表述使得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称赞。

三、总结敬语中的副词和副词修饰语起着丰富和改变语气的作用,使得交流更加尊重和礼貌。

频度副词表达关注和尊重的频率,程度副词增强敬意和礼貌的表达。

副词修饰语可以强调和改变动作、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使得语气更加恭敬。

古汉语副词使用

古汉语副词使用

(四)表分别、共同、相互的副词:
表分别、共同、相互的副词主要有“各”、“共 ”、“相”等。这几个词都有称代作用,是称代 性副词,一并在范围副词中加以介绍。例如: ①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 公冶长)
② 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汉书〃高帝纪)
③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 十章)
(一)总括范围
⑤ 公疾,徧赐大夫。(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⑥ 范蠡徧游天下。(汉书〃李广苏建传) ⑦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⑧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策)
“凡”、“合”相当于“共”、“总共”,如:
⑨ 陈胜王,凡六月。(史记〃陈涉世家)
(二)限定范围
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只有”。
⑤其为人也小有才。(孟子〃尽心下)
“颇”二义
但是,“颇”有时也表示程度之高,相当于今天 的“很”,根据现有语料来看,有学者认为这一 用法始见于《史记》,例如:
①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 盎晁错列传》) ②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史 记〃儒林列传》)

现代汉语“但”主要是表示转折的连词,古代汉语“但” 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和现代的“只”相当。 ①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 叔孙通列传) ②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 木兰诗)
③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现代汉语的“不但”和“但愿如此”等保留了古代的这种 用法。
(二)限定范围
①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 也。(荀子〃非相) ②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 惠王下) ③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④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史记〃孙子 吴起列传) ⑤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文言副词汇总

文言副词汇总

文言副词汇总
文言文中虚词中,副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分类也是最复杂的。

它总共分为八类:
一、程度副词
1、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

2、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

3、表程度轻:少、稍、略。

二、范围副词
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

2、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

3、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

三、时间副词
1、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

2、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质
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

4、表动作将发生:行、行将、且、垂。

5、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

四、情态副词
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

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

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

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

五、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

六、否定副词
表否定: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

七、语气副词
1、表猜测:殆、庶、几。

2、表祈使:幸、唯、愿。

3、表转折:顾。

4、表反诘:岂、其、宁、独。

八、谦敬副词
1、谦词:窃、请、敢、敬、谨。

2、敬词幸、垂、辱、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敬谦副词摭谈
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王诚远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礼记·中庸》上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人们社会交际中,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即是用敬谦副词。

敬谦副词是古汉语中用得十分广泛而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的一类副词,它常用在动词前,包含尊人和自谦两个方面。

敬谦副词来源于动词,但含义一般比较空泛。

表敬谦的副词有如下一些。

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
1、敬、谨、请。

这三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

“请”可以译成“请允许我”,“敬”、“谨”则没有相当的现代语词翻译,可以不译。

例句:
⑴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太后说:“是。

他多大年龄了?”
⑵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

(《韩诗外传·九》)
——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⑷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于左。

(诸
葛亮《后出师表》)
——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

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⑸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
——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请”作表敬副词,主要是强调对对方的恭敬,含义较虚,与“请”作动词用时所表示的含义(对对方或他人有所请求)不同。

如在本句中,“臣请事之”的“请”,是表敬副词,意为“请允许我……”;“则请除之”的“请”,是动词,意为“请求你……”,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⑹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梁惠王上》)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打比喻。

⑺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史记·项羽本纪》)
——樊哙说:“这太危险了!请允许我进去,跟沛公同生死。


2、幸、惠、辱、蒙。

这几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听话人(对方)发出的动作行为。

“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惠”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照顾,“辱”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对方受到了屈辱,“蒙”表示对方这样做给说话人带来好处。

例句:
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
吾亦往送女。

”《史记·滑稽列传》
(屈完)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左传·僖
公四年》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二、表示自己谦卑的副词
1、窃、敢、伏、伏惟。

这几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

“敢”表“岂敢”、“冒昧”之意;“窃”表示“不敢径直以为如何”(不敢直截了当地明白说出),有“私自”、“私下”之意;“伏”指“趴在地上”,表示“以卑承尊”;“伏”常同动词“惟”组成凝固结构“伏惟”,用作敬辞,“伏惟”是“俯伏思惟”、“趴在地上想”的意思。

例句:
⑴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就我的愚见来说,私自以为人类诚然有这种情况,野兽也应该是这样。

⑵臣窃.独过之。

(柳宗元《驳<复仇议>》)
——我私下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⑶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李斯《谏逐客书》)
——我听说官吏们议论驱逐客卿这件事,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⑷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左传·僖公三十年》)
——如果灭亡我们郑国对您有利,我就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⑸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在宫廷内安排最隆重的迎接大礼,我才能把玉璧献上。

⑹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
——颍考叔说:“我冒昧地问问(您)说的是什么?”
2、忝、猥。

这两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既可表示说话人自己,也可表示听话人(对方),还可表示讲话中涉及到的第三者所发出的动作行为。

“忝”是“有愧于”的意思,“猥”表“苟且”、“枉曲”的意思。

例如:
⑴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不敢自同凡臣。

(《后汉书·杨赐传》)
——我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惭愧地担任太子的老师,不敢自比于普通大臣。

⑵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

(《后汉书·史弼传》)
——太守愧担朝廷重任,本应选拔贤士来报效国家。

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李密《陈情表》)
——以我这样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遇。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不因我卑贱浅薄而介意,甘受耻辱,亲自屈就,三次到草庐来看我。

敬谦副词虽属虚词,但对于阅读文言文的准确性,翻译文言文的信、达、雅均有重要作用,故需格外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