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比喻精妙的诗句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赏析:第一首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起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
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
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
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苏轼雨中西湖的诗句

苏轼雨中西湖的诗句苏轼雨中西湖的诗句俗话说:看西湖“晴不如雨,雨不如雪”,雨中的西湖好像被罩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景色非常美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轼雨中西湖的诗句,供大家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解读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晴天的'西湖是一种美,雨中又别有情趣,是另一种美,二者各有千秋。
诗人灵机一动,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西湖和西施仅一字之差,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人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这个比喻非常成功,直到今天,人们还经常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解读“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
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这首诗主要是写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闲适开朗的思想感情,仅此而已!。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3篇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篇一一课时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
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
苏轼的诗歌才华广为人知,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而著称。
以下是苏轼最好的十首诗:
1.《江城子·密州出猎》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6.《满江红·怒发冲冠》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9.《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0.《念奴娇·春情》
这些诗作体现了苏轼的才思敏捷、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历史事件和社会风情的敏感洞察力。
无论是抒发壮怀激烈的《赤壁》还是描绘细腻温情的《蝶恋花》,这些作品都是苏轼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诗歌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诗歌赏析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诗歌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现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v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注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
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西子三千个,淡妆浓抹总相宜。
”她,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的南方,被称为江南佳丽之首。
一位白居易这样赞颂她,写出了“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样美好的诗句。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诗句。
这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把西湖比作西子,突出了西湖的神韵,写出了它的风姿。
西子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以天生丽质而闻名,是美的化身,美的典范。
“欲把西湖比西子”,先给西湖涂上一层浓郁的感情色彩,再用一个既是比喻又是比拟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西施,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是为西湖的美景所陶醉。
二、夜半无人私语时。
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代,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铁冠道人,南宋著名诗人。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后因曾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 1057年),宋神宗以其“乃心本朝,无意仕进”,请求外任,出任杭州通判。
次年赴湖州任。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代,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铁冠道人,南宋著名诗人。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后因曾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作者: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注音: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苏轼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苏轼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苏轼的诗词

苏轼的诗词关于苏轼的诗词(精选13篇)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诗词(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1、《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曰凉。
2、《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入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3、《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入,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4、《菩萨蛮·有寄》城隅静女何入见。
先生曰夜歌彤管。
谁识蔡姬贤。
江南顾彦先。
先生那久困。
汤沐须名郡。
惟有谢夫入。
从来见拟伦。
5、《清平乐·秋词》清淮浊汴。
更在江西岸。
红旆到时黄叶乱。
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
停骖访古踟蹰。
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6、《南乡子》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
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
此去淮南第一州。
7、《南歌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入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8、《少年游》银塘朱槛麹尘波。
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入悄,无吝宴游过。
9、《荷华媚·荷花》霞苞电荷碧。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娇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10、《华清引·感旧》平时十月幸兰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