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认识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及练习
一、认识面积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400( ).
一张贺卡的面积约是200( ).
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500( ).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6( ).
一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44( ).
一张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2.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4米=( )厘米
40平方米=( )平方分米2000分米=( )米
(2)这个果园一年大约产多少千克苹果?
4.如图,用40米长的篱笆围了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变式题)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宽度为8米,这辆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洒多少平方米的路面?
6.(变式题)把两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3.用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下面的图形都是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分别写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5.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45平方米,如果长是9米,宽是( )米.
6.用2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
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面积的含义
★这篇《⼩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积的含义》,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本课程要引导学⽣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积的含义,初步学会⽐较物体表⾯和平⾯图形的⼤⼩,在学习活动中,要体会数学和⽣活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发展空间概念,激发进⼀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74-77《⾯积的含义》2、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第九单元《长⽅形和正⽅形的⾯积》的第⼀课时,是学⽣学习了长⽅形和正⽅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观察,⽐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的⼤⼩来帮助理解⾯积。
⾯积的学习,是学⽣第⼀次接触,相对较难,学⽣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形、正⽅形、圆形等平⾯⼏何图形的⾯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标:(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积的含义。
(2)经历⽐较两个图形⾯积⼤⼩的过程,体验⽐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活,⽣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较物体表⾯和平⾯图形⾯积的⼤⼩。
⼆、说教法、学法:学⽣在⼆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真切感知过⾯是什么,也认识了长⽅形正⽅形平⾏四边形这样的平⾯图形。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认识“⾯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积⼜是学⽣进⼀步认识平⾯图形或物体的⾯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学⽣具有⼀定的动⼿操作能⼒,新旧知识迁移的能⼒,这些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本节课主要运⽤了⽐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或平⾯图形的⽐较,使学⽣认识到⾯积是有⼤有⼩的。
使学⽣在⽐较中理解⽐较⾯积⼤⼩的⽅法,教师引导与学⽣⾃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动性。
苏教版数学三下6~9单元资料整理
三年级下册6~9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的含义:一个物体面的大小是物体面的面积。
例1 描蓝色线表示各图形的周长,涂红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2、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寻找统一测量标准(数方格法······)例1 比较几个村庄的占地面积,面积最大的画“√”,面积最小的画“○”。
例2 比较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并完成填空。
面积最大的是()号图形,面积最小的是()号图形,()号图形和()号图形面积相等。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例1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2)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3)文具盒盖的面积大约是100()。
(4)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5)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3()。
(6)足球场地占地面积大约是7200()。
例2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例3 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分别拼成下面的图形。
他们的周长各是多少?面积呢?周长()周长()周长()面积()面积()面积()例4【拓展题】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例1 你能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吗?例2 在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摆()个。
(不重叠也不留空隙)例3 有一面墙,长5米,宽3米,墙上有一扇正方形的窗户。
现在打算粉刷这面墙,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4 一块长方形窗帘布长5米,宽3米。
这块窗帘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这块窗帘布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剩下图形的面积。
例5 一片长方形阔叶林,长40米,宽18米。
认识面积(课件)三年级下册数学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比一比
重叠法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比一比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活动要求:
① 讨论方案 ③ 动手合作
②选取材料 ④完成记录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比一比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4
14
16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认识面积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①
②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②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 数学书封 面)的大小是(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迁移类推,形成概念
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快速涂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迁移类推,形成概念
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快速涂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迁移类推,形成概念
16
回顾反思,质疑提升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6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6Βιβλιοθήκη
无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说课稿
无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以及应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知也有了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能够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面积: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实物和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探究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3.深化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面积单位的认识-一等奖
关于“经验”与“知识”的思辨——以三年级“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为例扬州市东花园小学陈怡农“经验”和“知识”都是人们熟知的词语,《辞海》中对知识和经验的定义分别是: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经验是种感性认识,是经历、体验,泛指由实践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从两者区别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体验,并逐步积累形成一定的经验,而知识是运用理性进行抽象和推理,并需要运用逻辑确定性来检验。
这里所涉及的知识和经验更多的是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衡量的,经验是感性的表达,知识是理性的象征,经验更多具有个性性,知识具有社会性。
但有区别也会有联系,知识不是凭空出现,它来源于经验,是对经验的抽象和深化,可以说,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知识并不是终结,如果说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认识的出发点,在知识基础之上,形成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必将是智慧。
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体现出价值,才更能体现促进经验的“获得感”,形成良性循环的不断提升。
那么,我们如何经过“经验”达及“知识”甚至触摸到“智慧”呢我们以三年级“认识面积”一课为例,试图加以具体阐明。
“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强调利用有层次有步骤的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想象等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丰富学习图形的经验,获得解决图形问题的策略,以此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我们应该知道,面积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最为基础的概念之一,面积的测量方法与长度测量方法有内在的一致性,也有显著的差异,长度都要用长度单位去直接计量,而面积单位既可以用面积单位去直接计量,也可以通过测量相关图形某些边的长度后计算出来,而这种间接计量的思想方法对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方法上的支撑,有着重要的影响,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拓宽观察、分析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视角。
面对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只是让孩子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三个面积单位就可以了吗如果孩子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已经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有所了解了,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将如何定位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呢我们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怎样的深入思考呢从知识层面上看,纵向看该知识点是学习一维(长度)到二维空间(面积),走向三维空间(体积)的重要环节,横向看是认识面积到学习面积计算的重要步骤。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面积》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2. 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面积单位的学习工具(如面积板、方格纸等)3. 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它们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二、探究面积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正方形的大小与它的边长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正方形的大小?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大小可以用它的边长的平方来描述,这就是面积的概念。
5.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探究面积单位(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平方厘米就是描述这个正方形大小的单位。
4.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其他面积单位,如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四、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它的长和宽。
2. 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4. 教师出示其他图形,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六册P 80~81页上的教学例题,“想一想”,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且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②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有圆、三角行,长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游戏复习1、考考眼力⑴想一想那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课件比较快的演示(1)一个圆里面包含一个三角行,三角形里面包含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包含一个正方形。
(2)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通过移动,小的都被一个大的覆盖住。
定格2秒后隐去。
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比哪个大,怎样判断的?生:只要能说出例如:因为三角形在圆里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大或者正方形的平面盖住了其他的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等类似的观察结果就可以。
⑵学生交流出判断结果后,课件演示确认!2、找一找,比一比学生找一找身边两个物体上的一个面,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生:自由活动,相互演示,师巡视。
二、设疑导入1、创设疑问,诱导探究⑴在学生的自主比较前提下提问底大多少呢?例如课桌面到底有多大,你的橡皮一个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学生知识冲突,有疑问。
⑵追问:想知道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准备怎样告诉老师?2、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估计情况:①用数学书、文具盒等去比划,说出有几本书大小或者几个文具盒大小。
用课件演示静止画面:两种大小不一样的书(文具盒)在进行测量。
②用尺在量两条边的长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以及平面图形面积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计算面积时,可能会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理解有所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理解,以及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
3.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市级公开课)
什么是面积?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例1主要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1、比较黑板面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引出生活中物体面积的含义;2、尝试用观察的方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3、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例2主要教学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比较。
掌握用观察、重叠和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体会用相同的单位面积直接计量这种计量面积最为基本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面积的两重含义;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不同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不同的比较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组合作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索的乐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生活中物体面积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思路和理念:课前我充分研读课标,审慎思考:1、“面积”的概念如何渗透给学生?2、生活中哪些实物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3、“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是方法策略的多样性还是体会用单位面积度量面积大小?在多次的磨课和试讲中,我理清思路,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第一部分,用手掌画来解开“面积”的面纱,感受面积的大小;第二部分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在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和比一比中体会物体表面和地图表面的大小;第二板块,在辨析中掌握图形的面积大小;第三板块,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感受用面积的度量,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和数方格法);第三部分,练习中层层递进,先利用判断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接着画出面积是10的图形,之后利用已有的度量经验估计面积大小,最后引入面积单位,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面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和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以及测量工具。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题,以及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苏教版
认识平方厘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并且感知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2.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教学难点]对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有正确感知。
[教学准备]教具:正方形纸片(1张1平方厘米、1张1平方分米、1张1平方米)、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纸片若干(每组的纸片大小形状相同、组与组之间大小形状不同);每人1平方厘米塑料片10个、透明方格塑料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面积的含义提问:桌面和数学书封面,哪个的面积更大?(桌面)追问:你比的是什么,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生摸一摸)2.引发认知冲突谈话:那数学书封面到底有多少大呢?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合作,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小纸片来测量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学生小组活动:用纸片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测量结果:指明用不同纸片测量的学生上台操作,得出结论。
追问:大家测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是谁错了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谈话: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一个物体的表面,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不能明确表示出一个物体的面积,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面积单位来表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个比较常用的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二、认识平方厘米。
(一)体验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1.量一量要求: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紫色的小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讲述: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符号cm2表示。
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2.摸一摸要求:请大家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预设:(纠错)我看到有的同学这样摸(摸边),对吗?应该怎么摸?我们再来摸一摸。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丨苏教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标准单位来测量面积。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面积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面积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来探究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学会测量面积的方法。
### 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学会测量面积的方法。
##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
2. 实际操作法。
3. 探究学习法。
##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面积测量工具(如直尺、方格纸等)。
3. 实物模型。
##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面积现象,如房间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面积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
3. 讲解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4. 演示如何用面积测量工具(如直尺、方格纸等)来测量面积。
### 三、实际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
2.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 四、探究学习(10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吗?2. 引导学生探究计算面积的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让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并进行验证。
###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面积计算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例子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面积计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正方形的模型和图片,面积计算公式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间、土地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片中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引发学生对面积计算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面积》-苏教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几何直观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面积比较的游戏,如“找不同大小的纸片”等,通过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面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大小的情形?”比如,你们在选择桌面、比较纸张大小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积大小的奥秘。
4.面积的实际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面积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形成对面积大小的直观感知。
2.发展学生的量感,学会使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准确计量和比较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解决实际面积问题,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积单位的转换: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练习来加强理解。
-面积计算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面积计算方法,如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准确计算,这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
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
(板书:面积)2.揭示课题。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板书课题:认识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
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
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
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学生举例交流。
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自主学习单(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面积的含义 精品
认识面积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易云教学内容:教材第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认识面积。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面积),听说过面积吗生1:我们家最近在买房子,我听爸爸妈妈说过房子面积的问题。
生2:老家爷爷奶奶种的田的面积。
升3:家里电视机屏幕有大有小,也有面积。
小结:看来同学们还真听说过不少关于面积的知识。
介绍面积的来历,初步认识面积。
1.介绍:那么你们知道人类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关注面积了吗早在六千多年前,古埃及有一条美丽的尼罗河(播放一张图片),这条河经常发大水,沖毁房屋,淹没了田地(播放一张图片),当水退下去之后,农民又要重新划分种植土地,于是产生了测量土地面积的问题。
2.提问:重新划分时有的土地是这样的,有的土地是这样的(ppt出示两块土地)。
同学们看,白色边线的长度其实就是这两块土地的(周长)。
3.提问:白色边线的长度是土地的周长,那什么才是这两块土地的面积呢(边线里面的部分)引导:如果老师想给这两块土地里面的部分涂色。
涂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我们大家的吗(涂满,不要涂到外面去)好,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男生涂1号土地,女生涂2号土地,看谁涂的又快又好,准备好了吗开始,涂好了,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恩,男生有意见,你来说。
不公平,为什么1号土地的的面大,2号土地的面小,看来面是有大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红色部分就是1号土地的面,黄色部分就是2号土地的面。
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1号土地的面积吗1号土地面的大小是1号土地面的面积。
(出示:1号土地面的大小是1号土地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重量、货币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本章节通过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的单位等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面积计算的工具,如尺子、剪刀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桌子、书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表面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面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桌布的大小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
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理解面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使学生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比较的活动,感受面的大小的意义,形成面积的概念,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感悟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正方形纸、长方形纸、透明方格纸等
学生准备:透明方格纸、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数学小讲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王大爷有一块青草地,被分成了两块,一块送给小山羊,一块送给小绵羊。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帮忙看一看,这样分公平吗?
(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是如何比较这两块草地的大小的呢?
出示课前预习任务
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补充汇报。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一)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你看(欣赏课件)
2.在你的身边,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教师相机板书,数学书封面、桌面、黑板面......)
3.摸一摸:
⑴示范摸书本封面
下面,请你拿起数学书,数学课本和数学书的封面一样吗?大家像老师一样,右手五指并拢,从上往下按顺序把数学书封面完整的摸一摸。
(适时纠正错误的摸法)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⑵按照刚才的方法,完整的摸一摸课桌面。
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课桌面他摸完整了吗?下面跟着老师来重新摸一摸。
⑶好,黑板的面和课本的封面相比,黑板的面比课本的封面大。
4.揭示面
积概念:
指出:哦,原来面是有大有小的。
我们把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
比如: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
课本封面的大小也叫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也叫黑板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所以物体表面的面积也是有大有小的。
我们可以说: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说一说。
2.你还能指出一些物体的面并比较它们面积吗?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
3.那么你能摸摸练习簿的封面、文具盒盖的面和直尺的面,说说哪一个面
积最大,哪一个面积最小吗?
如果把之前这些物体的表面抽象成数学图形的话,就变成了我们经常遇到的平面图形,它们有面积吗?它们的面积在哪呢?
4. 谁能照刚才的样子说说什么叫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呢?你又想到哪些图形面积呢?
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比较面积大小。
1.打开第58页,这两个图形中哪个面积小?哪个面积大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
动手比一比,汇报交流验证的方法。
哦,你一眼就看出来了,观察力真是了不起。
(板书:观察)
3.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比较方法。
(重叠法)
4.
设疑:接下来你能比较下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先猜一猜再动手验证。
用观察法、重叠法也比较不出来,这怎么办呢?
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样大小的方格纸来比一比。
你们看(课件演示数格法)谁来说说怎么比大比小。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数格子。
5.比较出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6.在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7.在方格纸上画几个长方形并比较面积大小。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现在就让我们运用这些好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哪个省面积比较大小,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完成后交流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问:还能一眼看出大小吗?重叠的方法呢?
你觉得最好用什么方法比大小又快又准。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这个梯形你是怎么数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交流:xx区的面积比xx区的大一些,xx区的面积比xx区的面积小一些。
5.拓展提升
学生思考后完成并交流汇报
五、回顾整理,总结反思
1.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回顾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黑板面
物体表面桌面
数学书封面
...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长方形
平面图形正方形
三角形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
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