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庆阳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

合集下载

浅论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出路

浅论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出路
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难得 机遇 ,同样也面对着严峻
士走庆 阳、 看庆 阳 、 话庆 阳, 观光庆 阳 、 投资庆 阳。2 0 0 4年 , 庆 阳在与全 国 1 7 0多个城市 的角逐 中 , 被评为“ 最具艺术气质的
西部名城 , ” 古丝绸之路东路重地— —庆阳重放文化光采 1
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 , 重新审视我市 文化产业 的发展潜力和 优势 , 直面其严 峻的现实挑战 , 对于我们 进一步理 清思路 、 破
解难题 、 加快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3 、 换思维 , 长精神 。庆 阳市发 展民 间文化 产业 的实 践说 明, 一个地区要发展 , 首先思想要解放 。只有 打破保守 自卑心
理, 认识到只有开放才能发展 , 发展才有希望 。通过对本土 民 间艺术反复的 、 多视角 的审视 , 庆阳人的思维方式发生 了新 的 变化 , 他们看到只有人无我有 、 人有我好 的文化才是一个地 区 最具竞争势力的品牌 。庆 阳香包民俗文化义不容辞地担 当了 这一重任 , 成为激发这一地域干部和群众 的内在动力 , 使每一
( 二) 产业发展 中面I 临的问题
1 、 没有形成规模 。目前 , 我市香包 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形式
还 比较原始与粗放 , 仍是 以落后 的家庭作坊式 生产 形式 为主 , 生产没有形成集团化 、 规模 化 , 生产技能培训业还 只是零敲碎
力, 形成富有艺术魅力 和广 阔市 场前 景的文化硬产 品, 这是改
有 效途径 和手段 。随着和 平与 发展越 来越 成 为世界 发展 的 主题 , 文化软 实力成 为各 国提 升 本 国 国际竞争 力 的重要 途 径 , 在 这种 环 境下 , 文化产 业蓬 勃发展 。本 文 简介 了文化 产业 概念 、 庆 阳市文化 产业 的发展 状 况 , 并据 此提 出庆 阳 市文化 产业 的发展 对策 。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孙永生张彦喜(甘肃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内容摘要:民俗总是特定土壤孕育出的独特花朵,庆阳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庆阳特殊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认识、挖掘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香包渊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享用并传承下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具有集体性、民族性、阶级性、普通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等特征。

在庆阳这个特殊地域中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其思维和处事方式是反映庆阳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香包便是庆阳民俗文化的一个典大。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周人在陇东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源头。

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了深厚的陇东黄土高原,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庆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和独特而灿烂的文明,她是庆阳民俗文化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地面/活文物0。

香包,古称香囊、佩帏、亦称荷包,庆阳当地人称其为/耍活子0。

源于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原始生态意识在庆阳地方民俗中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特色,古老、神秘、怪异、精致,祛疾保平安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永恒主题,它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美术品,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

历史悠久的北石窟寺中有一尊北周时期的雕塑,她手里提着香包,好似现代女人手中提的小包。

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金代香包,又称/千岁香包0其工艺精湛,文明遐迩,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0。

这便是香包渊源的有力见证。

可见香包由来已久。

在庆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会互赠香包、佩戴香包,据说这是唐代以来汉族的习俗,5清嘉录6云:/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五毒俱全,诸疾蜂起0此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拖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香气,只要带香气就免于祸害,于是陇东人民将此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互联网经济下庆阳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经济下庆阳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经济下庆阳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1 甘肃省庆阳市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1 庆阳香包产业发展效益日渐明显随着2002年首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举办,庆阳香包刺绣产业已发展到八万多户,形成企业110多家,基地39个,营销公司89个,香包从业人员达到15万余人,产品种类20多大类,5000多品种,年生产900多万件,远销全国各省及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庆阳市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值13.04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14%。

在2016年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现场签约文化项目7个,协议金额366.17亿元。

1.2 香包产业经营模式独特鲜明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挖掘庆阳特色民俗文化资源为核心,如南梁红色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岐黄中医文化、道情皮影、窑洞民居、剪纸秧歌等,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发展转变。

庆阳香包原本属于“炕头经济”,现如今香包形成了“农户+基地+公司”为主的经营模式。

2 互联网经济下甘肃省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 生产问题第一,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香包工艺受到冲击。

香包民俗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依托物质得以传承,不成熟的市场开发以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给香包产业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下,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迅速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使得香包制作千篇一律,失去了其传统之美,香包文化气息大大淡化,香包艺术工艺逐渐失去原有的艺术特色。

第二,香包设计风格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不断进入与融合及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香包设计风格不足以撬动全国市场,难以满足客户群体需求。

第三,手工制香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民俗文化产业需要以文化题材为依托,融合技艺来进行表现。

纯手工制的民俗文化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非常大,尤其是在现代被机械化覆盖的手工业来说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一、庆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一)庆阳旅游资源丰富l.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庆阳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文物单位2700余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9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7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

庆阳曾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有白垩纪的环江翼龙、更新世的黄河象等;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就出土于庆阳市华池县王咀子乡“奔戎狄之间”的周祖不、公刘在庆阳这片土地上“教民稼墙”,以兴“周道”,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在庆阳诞生的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汉有思想家王符,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

秦长城、秦直道、北石窟、政平塔、双塔寺、大顺城等古代军事、宗教的建筑遗迹遍布全市;馆藏历史文物种类和数量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

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高原自然风光十分独特处于庆阳市中心地带的董志塬以其黄土层之厚、原面之大、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第一黄土原;簇拥着以董志塬为中心的广阔原面的梁、峁、崾岘等黄土丘陵景观亦独具特色;林莽丛生、风光旖旎的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上独一无二的原始森林,林区之内,生长着银杏、紫斑牡丹等数十种国家珍稀植物。

林缘区葫芦河流域的川台小溪涟潋,稻田如镜,婉若江南水乡。

这些高原自然风光的独有魅力,蕴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3.农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庆阳这块古雍州之域,是我国古代众多民族融合生息的地方之一。

多种民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印有多民族烙印的婚葬文化、古老的自然崇拜和深厚农本意识的节令时岁文化、源自上古“陶复陶穴”时代的民居文化、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形成了至今带有周文化遗韵和浓郁的农耕民俗文化韵味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戏等民间艺术。

进一步挖掘和宣扬庆阳的乡土文化艺术,不但可以增强庆阳旅游业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不断促使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浅析庆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

浅析庆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

浅析庆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内容提要:庆阳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本文主要从庆阳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庆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点以及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庆阳市旅游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字:庆阳旅游业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商务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业前景对策与措施一、庆阳市独特的旅游资源1、辉煌壮丽的历史画卷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有确切地点和层位的旧石器,是法国神甫桑志华在庆城县城北约55公里处一个叫辛家沟的黄土层中发现的。

这三件人工打制的旧石器中,石片刮削器属于旧石器中期,距今约10万年左右。

石核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8万年至1.5万年。

这是我国境内首批出土的旧石器,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标本。

它揭开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工具研究的序幕,彻底否定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和“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说法。

上述旧石器,一件石核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件石片刮削器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庆阳出土的旧石器文物,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物依据。

1982年,庆阳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对宁县董庄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发掘,发掘资料表明,这是一处距今约六千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

董庄先民的社会形态属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社会经济是以定居农业为主,兼有渔猎和采摘,制陶业相当发达。

考古资料表明,庆阳市境内距今4000年—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上千处,按已发掘的董庄遗址和阳洼遗址的居室和墓葬等资料推算,每个原始居民聚落的平均人口在25人~30人左右,那么这一时期的远古庆阳居民有30000人左右。

这表明,此时的古人类已经是主宰庆阳大地的主人,人类文明的曙光已经来临,被称为人文始祖的伏羲、炎黄民族部落就在这一历史阶段相继形成和发展起来。

2、“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皮影之乡”2002年端阳节,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举办,近百名民俗学专家云集庆阳,深入民间调研采风。

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目录内容摘要 (1)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2)二、庆阳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一)香包--端午节驱虫辟邪的法物 (2)(二)剪纸--古代巫术的道具 (3)(三)刺绣--大禹遗风的沿袭 (3)三、庆阳民俗文化的内涵 (3)(一)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 (3)(二)阴阳平衡与天人相应的古老哲学思想 (4)(三)驱邪消灾与祈福迎祥的民俗文化心理 (4)四、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 (4)(一)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现状 (4)(二)消费者市场发展现状 (6)(三)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6)五、网络媒体时代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对策 (7)(一)对内传承民俗文化 (7)(二)对外发展民俗文化产品 (7)六、结论 (9)参考文献 (9)Abstract (11)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近几年,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关注和认识逐渐提高,也越来越重视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民俗文化来自普通民众的物质生活土壤,又从物质生活反映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代表着普通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民俗文化的发展对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和其他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很有研究价值。

庆阳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称为“香包刺绣之乡”和“民间剪纸之乡”。

本研究以庆阳的香包、剪纸、刺绣为例,分析庆阳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文化的内涵、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庆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我国广泛提出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其中文化自信是核心。

国内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都远远加深。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方面的发展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各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带有历史烙印、地方烙印的特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瑰宝,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

针对甘肃庆阳市旅游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策略

针对甘肃庆阳市旅游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策略

针对甘肃庆阳市旅游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策略针对甘肃庆阳市旅游的发展前景,以下是一些相关策略:
1. 挖掘和开发庆阳市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例如庆阳市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可以开发相关的旅游线路和景点。

2. 加强庆阳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修建更多的旅游景点、酒店、餐厅、公共厕所等,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推广庆阳市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例如庆阳市有着丰富的羊肉文化和面食文化,可以通过推广美食和民俗文化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4. 加强庆阳市的旅游宣传和推广,例如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旅游展会等方式来宣传庆阳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提高庆阳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加强庆阳市的旅游服务质量,例如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6. 加强庆阳市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例如与兰州、西安等城市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和产品,提高庆阳市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庆阳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庆阳的民俗文化独特多样,融合了汉、回、藏、羌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庆阳风情。

一、庆阳的传统节日庆阳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庆阳秋季庙会。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庆阳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秋季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举行各种民俗表演和游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二、庆阳的婚俗文化庆阳的婚俗文化也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迎亲、亲戚团聚和婚宴。

在迎亲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分别由自己的亲戚带领,行走在庆阳的街头巷尾,以展示新婚的喜庆氛围。

亲戚团聚环节是新郎和新娘的家人相聚一堂,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而婚宴则是庆祝新婚的重头戏,宴席上丰盛的菜肴和热闹的气氛让人流连忘返。

三、庆阳的民间艺术庆阳的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其中著名的有“庆阳秧歌”、“庆阳大鼓”等。

庆阳秧歌是一种具有浓郁庆阳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舞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饰,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跃起舞,表达对丰收和喜庆的祝福。

庆阳大鼓是一种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演奏者们用手或器械敲击大鼓,发出有力的节奏,给人以震撼和激动的感觉。

四、庆阳的民间工艺庆阳的民间工艺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的陶瓷制作技艺在全国享有盛誉,庆阳的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细腻的工艺而闻名。

此外,庆阳还有木雕、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庆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五、庆阳的传统美食庆阳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口味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有庆阳羊肉面和庆阳油茶。

庆阳羊肉面以其鲜美的汤底和细嫩的面条而闻名,是庆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

庆阳油茶则是一种传统的早餐食品,以其浓郁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对庆阳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庆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乡村振兴背景下庆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庆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庆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融合与转型升级。

庆阳作为甘肃省的重点乡村旅游目的地,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还处于区域发展的战略位置。

然而,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专业人才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庆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问题分析1. 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庆阳乡村旅游的陈设设施滞后,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停留时间。

2. 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单一化是庆阳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目前,庆阳乡村旅游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特色文化活动、观光农业、乡村体验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3. 缺乏专业人才:庆阳乡村旅游产业缺乏专业化人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这给游客的出行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对策研究1. 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庆阳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道路、餐饮住宿、厕所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多样化旅游产品:在庆阳乡村旅游发展中,应注重多样化产品的开发,如特色文化活动、乡村观光农业、生态体验等,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3.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庆阳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同时,引入专业人才和技术,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4.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庆阳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庆阳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网络平台、媒体宣传等手段,吸引更多游客来庆阳旅游,促进庆阳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四、总结庆阳作为甘肃省的重点乡村旅游目的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产品单一和缺乏专业人才等一系列问题。

庆阳乡村旅游SWOT分析

庆阳乡村旅游SWOT分析

庆阳乡村旅游SWOT分析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这一地域内,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乡村自然与人文活动为吸引物,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学习及购物等各种需要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关于庆阳乡村旅游,研究者鲜有论及,文章亦是对庆阳乡村旅游的尝试性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教于方家。

一、庆阳乡村旅游的优势(strength)(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庆阳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川、塬兼有,沟、梁、峁纵横。

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庆阳农业生产的久远性和多样性。

庆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华池赵家岔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旧石器,距今有20万年,说明2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

从夏朝孔甲年间算起,至商代康丁年间古公亶父南迁岐山,周祖在庆阳共传承了12代,达400余年的历史。

周人在庆阳教人稼穑、养畜,他们栽植的作物种类繁多,有梁,棉,油、麻、糖、烟、果、药等。

除此之外,周祖也很重视家养牲畜的发展,周人来到庆阳后开始大量养猪,《诗经·七月》有“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之句就是把小猪留给自己,把大猪交公的意思。

如今,庆阳驴、早胜牛、环县滩羊、子午岭黑山羊驰名省内外,还有黄花菜、白瓜子、杏子、苹果、大枣远销国内外。

(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1.刺绣刺绣是庆阳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的一大类,刺绣品种很多,有服装、坐垫、鞋面、袜底、枕顶、肚兜、耳枕、帽子、荷包、烟袋、针扎和布玩具等多种。

在色彩配置上以红、黑、蓝、白为主色调,绣色彩艳、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沉而不浊,艳而不俗,取得了一种鲜明、艳丽、纯净、典雅而又沉着有力的效果。

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

现今,5月5日被定为一年一度的香包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2.剪纸剪纸是庆陽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依托。

在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纸、剪窗花。

剪纸表现手法灵活,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深受庆阳人民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刘伟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1期摘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庆阳市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点鲜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对于带动庆阳市经济发展,拓宽经济增长的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对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庆阳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24-01一、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点鲜明。

庆阳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加之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致使庆阳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民俗文化产品种类繁多、特点鲜明。

庆阳的民俗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庆阳香包刺绣、庆阳剪纸、环县道情皮影、陇东窑洞文化、红色文化等五大类,民俗文化产品也是种类繁多,既包括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刺绣,泥塑,根雕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的,也包括以庆阳皮影道情,陇剧,杂曲,民歌,荷花舞,唢呐艺术,徒手秧歌,社火等为代表的非物质形态的,同时,围绕婚丧嫁娶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民间文化风情也很具有独特性。

由于开发程度的差异,庆阳的民俗文化以庆阳香包艺术文化最为典型。

(二)产业规模效益突显、文化产业化之路基本形成。

根据庆阳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4月17日,庆阳文化产业名录库核查入库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法人单位共计423家,其中全市有民俗文化产业公司110多家,正式注册的56家,对外设立营销窗口43个。

2012年第10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展出民俗文化产品200余万件,吸引参观人员达10万多人(次),累计销售113万件,销售额达1123万元。

2012年庆阳市八县区文化产业投资完成7.9827亿元,从业人员70220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8254亿。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庆阳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庆阳市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庆阳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

本文将对庆阳的民俗文化进行调研,以探寻其独特之处。

庆阳的民俗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庆阳的传统节日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庆阳灯会。

庆阳灯会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庆阳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这个传统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庆阳市民乃至整个甘肃省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庆阳灯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灯彩表演,如灯笼、灯花、灯舞等,这些灯彩不仅美丽炫目,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此外,庆阳的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都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

庆阳的民俗艺术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市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庆阳秧歌、庆阳刺绣、庆阳陶瓷等。

庆阳秧歌是庆阳市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庆阳秧歌的舞蹈动作优美而热情,歌曲激昂而富有感染力,通过舞蹈和歌曲的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庆阳刺绣是庆阳市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风格而闻名。

庆阳陶瓷是庆阳市的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釉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民俗艺术形式不仅是庆阳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庆阳的民俗风情也是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庆阳市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民间婚俗、民间戏曲、民间美食等。

庆阳的民间婚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上的各种仪式和习俗体现了庆阳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祝福。

庆阳的民间戏曲是庆阳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娱乐方式,如庆阳秧歌戏、庆阳花鼓戏等。

庆阳的民间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吸引人们的味蕾,如庆阳香酥鸡、庆阳莜面等。

通过对庆阳的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庆阳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庆阳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存在问题及解决分析2400字

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存在问题及解决分析2400字

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存在问题及解决分析2400字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民俗文化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而甘肃庆阳香包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蕴含丰富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文化特色。

但在创新的时代背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本文主要就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进行深入探讨。

毕业香包产业;民俗文化;问题与措施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其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产业,而甘肃庆阳香包作为民俗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进行深入的探讨,仔细分析普遍存在于当前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丢失艺术特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也逐渐走向市场化,但在竞争如此强烈的经济市场下,香包的制作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以次充好、设计低俗、染色代替手工刺绣、粗制滥造等问题严重导致香包这一民俗文化产业丢失艺术特色。

如今的机械香包虽然相比传统的手工制作香包在制作速度上要快很多,但是这种制作快、市场抢占迅速的经济效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做工不精致、难以突显当地民俗特色、容易丢失艺术特色等。

加之在香包刺绣过程中一味草率的利用图画册、儿童美术、电脑设计绘图的卡通等,使香包失去原有的特色、价值及意义。

2.市场空间狭小,缺乏长远的开拓与规划随着香包民俗文化的不断开发与利用,成为当地实实在在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较强,再加上香包作为当地民俗文化产业具有的市场位置还比较低,致使其在市场上的定位相对模糊,市场空间狭小。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要针 对庆 阳香 包民俗文化产 业发展 进行分析 , 民俗 文化底 蕴深厚 。 以香包 为代 表 的 民间刺 收入3 亿元。 其中, 在“ 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
提 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 词: 香包产 业: 民俗文化; 现状 项 目基金 : 甘 肃省高 等学校科研 项 目 ( 项 目编号: 2 0 1 3 B 一 1 5 0 ) 中图分类号: G 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 住房 困难 。 经济适用 “ 大力 发展 公共租赁住房 ” ,公共租赁住房 , 主 是市场价的一半。假定一套房市 要是解决城市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住房困难。 收入低, 是买不起商 主要参考文献: 场价格 3 0万元,经济适用房只需支付 1 5万 这两部分人工作不稳定, 1 ] 习近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新华出版 元, 并且办理房产证。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可 品房 的, 可 以先住进公共租赁住房。 有 房住 了, [ 以购买,目前新乡市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 他们才能在城市安心工作。 是: 凡本市区常住户口三年以上, 家庭人均年
庆 阳香包 民俗 文化产 业 发展现 状
口文 /闰仁 轶
( 兰州商学 院陇桥学院 甘肃 - 兰州 )
[ 提要] 文化产业被称为 2 1 世纪的朝阳 发 展文化产业 作为 国家发展 战略 的重 要组成
( 一) 产业发展迅速。目 前, 全市已形成了
而 民俗文化产业又是整个 文化产业 发展 1 1 0多家 企业 、 3 9 个基 地 、 8 9个 营销 公司 、 1 5 产业, 它在推动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和精神文 部分 。
原标题: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
状与对策分析 收录 1 3 期: 2 0 1 4 年 3月 6日

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探讨

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探讨

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探讨新时期,文化产业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由很多,比如香包、皮影以及剪纸等,这些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范围。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庆阳市香包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庆阳“民间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庆阳文化品牌,走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实现小香包、大产业、大效益”发展思路的确立,为庆阳市香包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1.产业发展迅速就庆阳市而言,近年来已然形成了自己的陇绣生产大军,产品大类以及产品品种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远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高达3亿元。

销售的增加更为庆阳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香包种类丰富,具有民族特色众所周知,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工艺,其造型简单、质朴。

从产品的多样性以及特色功能出发,我们可以将香包分为生活用品类、坠饰小件类、立体壁饰类以及艺术观赏类。

按照其制作技艺分类,又可以将其分为线盘类、立体刺绣类以及平面刺绣类以及“绌绌”类这四种。

庆阳香包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以及民俗文化融合到了一起,比如具有象征意义的庆阳虎以及狮图案等。

在庆阳,各地区也会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创作各种不同类型的香包,比如以龙为中心开发出来的“九龙腾飞迎盛世”以及“锦绣牡丹”四扇屏等。

3.产业模式初步形成庆阳香包没有形成产业之前,只是“炕头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庆阳妇女在农闲时的绣制,这既不耽误妇女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可以增加妇女的收入,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当下,庆阳的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农户-基地-公司”为主的经营模式。

香包重点生产基地大多是农业大户,农闲时自己生产,农忙时就将原材料交给的其他农户去做,然后将加工好的香包交付给公司,一言以蔽之,香包产业的发展给企业、农户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庆阳市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点鲜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对于带动庆阳市经济发展,拓宽经济增长的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对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庆阳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一、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点鲜明。

庆阳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加之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致使庆阳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民俗文化产品种类繁多、特点鲜明。

庆阳的民俗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庆阳香包刺绣、庆阳剪纸、环县道情皮影、陇东窑洞文化、红色文化等五大类,民俗文化产品也是种类繁多,既包括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刺绣,泥塑,根雕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的,也包括以庆阳皮影道情,陇剧,杂曲,民歌,荷花舞,唢呐艺术,徒手秧歌,社火等为代表的非物质形态的,同时,围绕婚丧嫁娶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民间文化风情也很具有独特性。

由于开发程度的差异,庆阳的民俗文化以庆阳香包艺术文化最为典型。

二、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展缺乏品牌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主导行业的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主导行业的发展则需要品牌产品的带动。

庆阳市虽然提倡以香包为主导产品,但是特色不明显,生产厂商缺乏品牌意识,行业内生产厂商由于涉猎的产品种类繁多,行业内分工层次较低,因此主要产品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产品的品牌化,产业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趋同现象明显。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是在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产业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该产业发展受到重视的程度较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中没有形成以核心产品为牵引的经营机制,追求全面且简单地发展模式,生产厂商涉猎的产品种类多,但是该行业内不同厂商生产差异化程度很小,生产趋同现象明显。

庆阳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

庆阳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

庆阳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作者:徐娟秀郑蓓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3期摘要:民俗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追求”、“高层次”、“高文化”、“高体验”的深层次的旅游形式。

庆阳以其显著的地域差异、浓厚的历史氛围、鲜明的民俗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庆阳民俗文化旅游圈,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发展格局的需要。

庆阳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庆阳;民俗旅游;文化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271-04一、庆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述(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目前,民俗文化旅游还没有固定的概念,对它的研究,旅游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

陆景川认为,民俗旅游的对象是人文景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性旅游,地区的民间节日、婚俗、民间歌舞等都是民俗旅游的研究和欣赏对象[1]。

温锦英认为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借助民俗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在形式上体现独特性,给人一种亲切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2]。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特色基础上进行的旅游活动。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定义:民俗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为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3]。

(二)庆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文化经济,它的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为支撑。

自然资源是上天赐予人类的,而人文资源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照相机”,记录着每个细节。

庆阳具有及其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在民间文化发展的史册中,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使民俗文化资源以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保持了原始的古朴性浓郁、乡土气息强烈并受外来文化渗透较少的个性鲜明等特征。

庆阳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庆阳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庆阳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时祥洲(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庆阳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

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的民俗旅游产业,为本市旅游也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庆阳香包节”、“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等民俗文化活动的举行,大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从庆阳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民俗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庆阳;民俗旅游;问题;对策当今时代,旅游业已经从第三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

而在旅游业中,民俗文化旅游的作用则已经从诸多的旅游类型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业中与自然旅游、人文旅游并列的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也是人类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文化。

【1】为民间习俗的简称。

民俗的显著特征就是:作用主体是群体而非个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民俗事象具有模式性。

【2】关于其种类又分为:一是物质民俗。

它是指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继承,系中国民俗的多层次结构中的基础层面。

具体分为:农耕、畜牧、渔猎、手工业、商业、服饰、饮食、居住和行旅民俗。

二是社会民俗。

具体又分为: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与游艺民俗。

三是意识民俗。

【3】而民俗旅游则属于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它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旅游它又有自己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旅游者出游观赏的对象为民俗;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为民俗产品;民俗产品必须向纯正地道的民俗方向发展;它是其他环境所无法创造的;其行为既为经济行为又为文化行为。

6.其服务对象为公众。

而关于民俗旅游的类型由于划分依据不同而有各异。

【4】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按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型这四种。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挖掘民俗旅游,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民俗旅游目前的发展层次依然还很低。

只有挖掘出民俗旅游的吸引力,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

一、存在的问题如今,民俗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五种开发模式:博物馆式、民俗旅游村、歌舞节庆式、城市民俗步行街、民俗文化创意园。

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其目的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和宣传民俗文化。

但如今卻有太多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挂羊头卖狗肉”,出现很多生硬的将民俗特征搬到旅游项目建设中来的情况,类似这种借助民俗文化单纯的达到经济利益的行为,在今天的中国很容易见到。

很多有历史底蕴的城市,都十分热衷于兴建仿古商业街,打的也是民俗文化的招牌,可是身处其中,试问能感受到几分民俗文化的感受呢?而且出售的东西貌似全国是统一配货一样,无论在哪条民俗文化街中都能看到一样的商品,毫无特色可言,同类化现象十分明显,使得这种商业街缺少个性和长久吸引力。

开展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地民俗文化。

汉族作为中国的主流民族,其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性很强。

旅游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加速汉文化对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如果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不能够重视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那么汉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二、开发的对策(1)突出地方特色,切记盲目模仿。

民俗旅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独特的文化背景,不管这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在形式上是否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它都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风格,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浓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庆阳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庆阳市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庆阳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还存在诸多
问题。

本文以庆阳市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围绕庆阳民
俗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这一主题,以香包,剪纸等旅游资源发展为例,实
证分析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策略。

一、庆阳民俗资源概况
庆阳,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俗
称“陇东”,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因其所处的地理优势,蕴藏了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富有价值的古城。

因当地的剪纸、刺绣、居住地-窑洞等民俗特色,被中国民俗学会正式命名为香包刺
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和窑洞民居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和皮影之乡,
使得庆阳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在庆阳地区,比较有代表性民俗主
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庆阳香包
香包--香囊,又称荷包,庆阳当地居民俗称“耍活子”或“处处”。

源于早期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始生态意识,在庆阳地区发展积淀中形成
了深厚的民俗文化特色。

它作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艺术品,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文化形态,在庆阳,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香包,佩戴香包,象征一年内平平安安,已是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至今未曾改变。

现在香包已融入庆阳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极具社会学,民俗
学的艺术价值。

庆阳“香包”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庆阳的
象征与代表。

(二)庆阳剪纸
庆阳剪纸涵盖了庆阳地区独有的地域人文特征,有着自身别具一格的
特色与审美价值。

因庆阳剪纸保留着原始的特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
它在北方的剪纸中永垂不朽,在大千世界中永葆生机。

(三)庆阳皮影
道情皮影戏又名陇东道情,主要发源于庆阳市环县,流传于环县等周
边地区。

当地人民习惯称之为“皮影戏”、“小戏”、“灯影子”,有着
当地传统的格调,是现如今存在稀少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据史料记载,道情起源于唐代的道观音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朝,后
流传于庆阳环县等周边地区,并以说唱相结合的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曾一度享誉国内外。

皮影艺术作为陇东地区民俗文
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多运用于常见的皮影戏表演供人们观赏。

二、庆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民俗旅游发展迅速。

庆阳民俗旅游是庆阳市旅游业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庆阳民俗旅游发
展坚持因地制宜,以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以体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
民俗旅游。

庆阳市政府在民俗旅游产业开发中,坚持以保护开发为主,引
导为辅,项目支撑为重,全面改建市内的景区景点,引导民俗旅游产业走
规模化道路。

经过几年来的规划发展,如今全市已建成民俗博览馆、博览
园等9个景点供游客观赏,其中有香包、刺绣、道情皮影、剪纸、雕塑等
专业村276个,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产业基地39个。

当地政府
还进行了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的建设,结合当地的悠久历史建造博物馆等
建筑,引入民营资本1200多万元。

目前已经完成古农耕景区、民俗博物馆、窑洞山庄、剪纸刺绣文化社等9处景点的二期工程建设,建成了拥有
2000多件文物的全省首家古石刻专业艺术博物馆。

此外庆阳香包文化产
业城、中国香道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正在规划实施之中。

(二)经济收入和接待人数持续增长。

庆阳市的民俗香包节是当地一个特色名俗节日。

每年都吸引众多的游
客前来参观,大大提高了香包民俗文化的知名度。

不仅打造出一系列以香包、刺绣、陇东秧歌、剪纸、道情皮影、农耕、红色革命为代表的知名品
牌产业,而且带动当地的草编、根雕、泥塑、石雕、面艺、戏剧服装道具、艺术壁挂等民俗文化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据调查统计表明,全市有百分
之七十左右的农户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中,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

可见庆阳市民俗旅游业的开发,打破长久
以来形成的封闭的状态,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意识发生改变,促进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三、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结构分散,开发形式单一。

庆阳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历史、文化、民俗、工艺品等
旅游资源为主,但分布相对分散。

例如同属于先周历史文化范围的周祖陵,公刘邑,公刘庙三个景区,就分布在不同地方,庆城县的周祖陵、宁县的
公刘邑、西峰区的公刘庙,各个景区之间距离较远,最近的也要60多公里,最远则相距115公里,加之各景区之间的交通不便,只是单一的三级
乡村道路,地形条件交叉,导致出行难度增大。

其次缺乏对民俗旅游资源
的全方位宣传,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加之旅游景区景点分布不均衡,绝
大多数旅游景区线路连接不畅,供电供水供暖设施不完善,景观设计过于
简单,工作做工粗糙。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景点开发程度低。

从庆阳旅游所在的发展阶段来看,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对
匮乏,相关配套项目投入力度小。

主要表现在住宿、交通和景区景点开发
建设等方面,宾馆、酒店住宿环境不佳,服务理念滞后,造成当地旅游接
待能力有限。

此外铁路线路少,公路运输没有很大的区位优势,造成可进
入较差。

例如,庆阳市距离西安272公里,至少要四个小时的车程。

距离
银川市414公里,大约需要6个小时才能到达。

兰州与庆阳相距573公里,至少也要七个多小时。

虽然飞往兰州,西安的民航航班已经开通,但是整
体运输能力有限,运营成本较高,使得交通状况的改变受到限制,这就给
庆阳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加之旅游景区景点分布不均衡,绝大多
数旅游景区线路连接不畅,供电供水供暖设施不完善,景观设计过于简单,工作做工粗糙;景区绿化覆盖面积小,满足不了现代旅游的需求。

(三)民族手艺年久失传,现存的做工粗糙。

(四)从业人员素质低,观念落后,缺乏专业人才引进。

目前庆阳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民俗旅游资源认识水平还比较低,民俗旅
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使得庆阳民俗旅游的服务、开发和方面缺乏专
业人员,专业意识观念不强,缺乏积极创新意识。

加上旅游专业人士及高
级管理人才紧缺等原因都严重制约了庆阳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四、庆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庆阳市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存在问题缺陷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
措施和保护对策,加强对民俗变异的引导调控,尽可能的减少民俗旅游的
负面效应,使民俗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的统一起来,
得到有效的利用。

(一)坚持保护原始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目前庆阳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制定并出台
一些法规和措施来保护旅游资源免受破坏,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扶持民俗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合理的开发民
俗旅游资源,使其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扩大宣传力度。

首先当地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管理和帮助。

要为
民俗旅游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为民俗旅游提供
必要的资金支持,在贷款、税收、管理等方面要有一定优惠和照顾,要为
民俗旅游业提供人才资源,还要保护好现有高级民间艺术大师和技术骨干。

加大对民俗旅游的宣传力度和理论研究、以及报道和表彰民俗旅游业发展
的成就和先进企业与个人积极支持界,理论界人士,参与民俗旅游的谋划,研讨和开发。

(三)保持地方特色,提高做工精度。

目前庆阳当地现存的传统技艺越来越少,要让年轻人学习老一辈留下
的技艺。

建议由政府主导,鼓励企业介入资助民间工艺传承人,资助开办
相关研习所、制作室。

大力鼓励以老艺人为中心,带领有志于传统文化发
展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推陈出新,保持当地风俗特色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
创新,凸显出当地特色,以此提高民俗旅游商品的档次。

(四)培养人才,提升从业者内函。

建立系统的旅游人才引进和配套措施,通过引进旅游高级人才带动从
业队伍的成长。

还要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规范化的从
业人员培训机制和上岗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
良,适应庆阳旅游的人才队伍。

另外根据庆阳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庆阳市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旅游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发展庆阳民俗旅游,首先要保持当地民俗旅游的特色,遵循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使庆阳民俗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坚持以民俗旅游资源为核心竞争力,利用民俗的旅游价值,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建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景点,来提高庆阳民俗旅游的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