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

摘要】脊柱截骨矫形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脊柱畸形,如强直性脊柱

炎脊柱后凸、先天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退行性脊柱侧后凸、创

伤性脊柱后凸等,截骨方式多样,本文就不同截骨术式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进行

综述。

【关键词】脊柱畸形;脊柱截骨矫形术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139-02

引言

对于脊柱畸形,通常单独的内固定不能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而脊柱截骨矫

形术被临一致认为是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脊柱截骨矫形术不仅对脊柱畸形进行

矫正,而且对于存在冠状面、矢状面失衡的患者有良好的重建作用。脊柱截骨矫

形术式主要包括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全脊椎切除截骨(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其他还包括Ponte截骨、蛋壳技术等改良术式,本文

回顾了上诉不同截骨方法。

1.SPO截骨

1945年Smith-Peterson[1]最早报道SPO截骨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

畸形,矫正矢状位畸形,其最初为单节段截骨,随后逐渐被临床医生发展为多节

段截骨。该术式切除后方关节突,并以中柱为支点,通过外力使前方椎间隙张开,加压后柱从而达到矫形。此方法操作简单,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单节段SPO截骨

只能矫正10~15°后凸畸形,如果过多切除后方结构将脊柱后凸矫正达到30°时,

通常伴有前方椎间隙过度张开和前柱的延伸,很容易造成假关节形成和前方大血管、胸腹腔脏器损伤等[2]。基于上诉问题,Hehne等[3]采用多个节段截骨,对内

固定器施加矫正力从而改善了单节段SPO的局限性并获得了良好的矫形效果。

1.1 临床应用

SPO截骨最初用于基于后凸的脊柱畸形,例如Scheuermann病、强直性脊柱

炎等,同时,SPO截骨或Ponte截骨也应用于脊柱侧凸。SPO截骨更适合小角度

脊柱后凸畸形,多节段的SPO截骨能更好的纠正畸形,改善矢状位平衡。Kim等

[4]采用SPO截骨用于治疗颈椎畸形,1个SPO平均矫正度为10.1°。VanRoyen 等

[5]对21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后凸患者采用多节段SPO截骨矫形,矫正度为25.6°,

平均截骨水平矫正9°。Temponi等[6]采用SPO截骨治疗14例Scheuermann病后

凸畸形患者,术前后凸72.9°,术后后凸44.3°,平均矫正39.3%。范建平等[7]通

过对比不同术式的两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后矫正情况,行Ponte截骨联合后

路全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的矫正率为65.9%,单纯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手

术为50.3%,指出Ponte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根系统使得脊柱侧凸松解更加彻底,不仅提高例脊柱的柔韧性,矫正率也有所提高。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和增加了出

血量,但未见明显神经损伤、假关节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 Ponte截骨是

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1.2 优缺点

由于截骨范围小,SPO矫形力小,对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较小,相对更安全。胡旭民等[9]对120例SPO截骨、119例多节段楔形截骨(poly-segmental wedge osteotomy,PWO)、300例PSO截骨进行比较,无论是手术时间、出血量,SPO

截骨更占优势。然而,刘辉等[10]回顾性分析发现,SPO截骨术能有效纠正强直

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但其具有潜在的主动脉破裂风险和稍高的永久性神经

功能缺损风险。SPO截骨术式是通过后方截骨,以中柱为支点,借助外力闭合后

柱实现矫形,往往造成前方椎间隙不同程度的张开,邱勇等[11]指出,前方存在

椎体骨折、椎间盘退化或严重骨化的患者不适合SPO截骨术。多节段SPO截骨将

矫正应力均匀分布到多个节段,椎管未成角,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性较小。

但本截骨方法难以确定截骨面积大小,截骨面过多容易造成后方闭合不全,截骨

面过少容易造成矫正不足,且操作难度大。多节段SPO截骨对截骨节段的选择难

以确定,多是手术医生经验决定或根据术中矫正情况而增加截骨节段。

2.PSO截骨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是一种经椎弓根的V型椎体楔形截骨术,由Thomasen于1985年首次提出。同年Heining等[12]介绍了一种“蛋壳”技术(egg-shell technique),通过椎弓根将椎体的松质骨完全去除,只剩下一层皮质骨,形

似“蛋壳”,故命名为“蛋壳截骨术”

2.1 临床应用

PSO截骨术已广泛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外伤引起的后凸畸形、某些节段的

脊柱融合畸形以及各种类型的脊柱侧凸畸形。对于腰椎后凸,矢状位平衡的矫正

为手术目的,对于截骨位置的选择,Debarge[13]指出,PSO截骨术从L1到L4对

矢状位失衡的矫正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从操作的易行性上选择L2或L3截骨是目

前最受欢迎的选择。徐韬等[14]报道18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顶

椎PSO截骨术治疗,结果显示,冠状面主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94.3±13.3)°矫

正至(32.44~14.8)°,矫正率为 64.8%。矢状面后凸Cobb角由术前(62.54~17.8)°,矫正至(27.14~11.7)°,矫正率为82.6%。且无植骨吸收、骨不连、假

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其认为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通

过顶椎PSO截骨和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Mikles[15]报道用PSO进行后路椎体切

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均矢状位矫正度为28.7°,冠状矫正为38°,冠

矢状位失衡均得到良好矫正。

2.2 优缺点

PSO截骨通过椎弓根到椎体进行截骨,对脊柱前中后三柱进行矫形,其矫形

充分。Cho等[16]比较单节段PSO截骨和三节段SPO截骨,研究发现在矢状面和

冠状面的矫形,单节段PSO截骨都优于三节段SPO截骨,但是失血量更多,手术

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崔立强[12]与Bakaloudis[8]的报道中也无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但Diab[17]指出对于严重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或脊柱后凸的患者,PSO

的矫形力度仍有一定的局限性。Lafage等[18]指出,PSO截骨水平与矢状垂直轴(SVA)无明显相关性,但影响骨盆倾斜度(PT)。

3.VCR截骨

Maclennan于1922年首次报道全椎体截骨(VCR),其采用前后路联合VCR

截骨矫正重度脊柱畸形,但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经过椎

弓根由里向外进行操作,不需要广泛显露外前方,减少节段血管的损失,手术操

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

3.1 临床应用

目前VC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尖锐成角

畸形、半椎体切除、椎体肿瘤、创伤后椎体畸形等。Suk等回顾性分析了70例接

受PVCR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发现冠状面的矫正度平均达61.9°,矢状面达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