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手术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效果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6727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c.png)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一组观察组(n=40)配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一组对照组(n=40)配合常规全麻,对比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表现。
结果:观察组中患者麻醉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各项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髂筋膜神经阻滞;腰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lumbar anesthesia in elderly hip replacement. How: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were enrolledas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table method. One group was observation group (n=40)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lumbar anesthesia,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control group (n=40)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general anesthesia.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schem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anesthes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nesthesia adverse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replacement,the combination of iliofascial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and lumbar anesthesia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anesthetic effect and high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ultrasonic guidance; Iliofascial nerve block; Lumbar anesthesia; Elderly hip replacement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中的常用术式,其在股骨颈骨折、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重建髋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稳定性效果显著。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7cadf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7.png)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梁露丹(综述);何开华(审校)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3)9
【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目前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的剧烈疼痛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有效的术后镇痛是患者能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是将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 LA)注入髂筋膜下,阻滞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为下肢手术提供麻醉和镇痛。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FICB用于THA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和术后并发症。
本文将从髋关节囊的临床解剖、FICB的阻滞方法及效果、目前存在的争议等方面综述FICB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1108-1113)
【作者】梁露丹(综述);何开华(审校)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7.42
【相关文献】
1.经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2.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比较
3.全髋关节
置换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腰大肌间隙阻滞镇痛效果的比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与关节周围浸润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5.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髂筋膜阻滞术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范文
![《2024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髂筋膜阻滞术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0368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d.png)
《髋部骨折患者应用髂筋膜阻滞术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篇一一、引言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髂筋膜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镇痛。
然而,关于其镇痛效果的研究尚存在争议。
因此,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应用髂筋膜阻滞术前镇痛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1. 文献检索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髋部骨折患者应用髂筋膜阻滞术前镇痛效果的文献。
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
2. 文献筛选与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包括: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髂筋膜阻滞作为术前镇痛方法;具有对照组(非髂筋膜阻滞组);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研究。
排除标准为非英文或中文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非髋部骨折患者等。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估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患者基本信息、研究设计、干预措施、镇痛效果等相关数据。
采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
4. Meta分析方法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异质性较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异质性较小,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对髂筋膜阻滞术前镇痛效果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并计算95%置信区间(CI)。
三、结果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经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960例髋部骨折患者。
其中,6篇为随机对照试验,6篇为前瞻性研究。
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与质量评估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详见下表(略)。
经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大部分研究质量较高,偏倚风险较低。
3. Meta分析结果髂筋膜阻滞术前镇痛效果显著优于非髂筋膜阻滞组(OR=3.46,95%CI:2.58-4.64)。
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关节术后镇痛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关节术后镇痛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0176bf0a32d7375a41780f8.p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quadrate low back muscle block and iliac fascia gap block in elderly hip joint surgery. Methods this study,72 cases of lumbar hemp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were in January 2018 - December 2018 to receive,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single,double,divided into two groups,36 cases,students' using the waist muscle block,in implementation of iliac fascia space block b,statistics between groups,different exercise time when resting pain score(VAS),different time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pump press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6h,12h,24h and 48h postoperatively(P>0.05). In the exercise condition,group a was lower at 12h,24h and 48h postoperatively than group b,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analgesic pump compressions at 6h,12h,24h and 48h after operation,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In terms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group a was 5.56%,group b was 27.78%,and group a was lower tha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the elderly hip joint,the analgesic effect of ultrasonics guided square lower back muscle block is better than that of iliac fascia gap block,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but also reduce the number of analgesic pump pressure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refore,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dopting.
超声下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超声下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d3f16b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8.png)
1362018.12临床经验超声下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何 菲 文婷婷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髂筋膜术后镇痛组(A 组) 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术后镇痛,和外周静脉镇痛组(B 组) 术后采用外周静脉镇痛。
记录术后12h、48h、72h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记录术后感染、局麻药中毒,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A 组术后12 h、48 h 的VAS 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 组,且术后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B 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髂筋膜阻滞;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行全髋置换的老年患者比例也逐年增加。
由于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肢关节的活动和功能锻炼,延缓了病人的康复,增加了血栓发生的风险,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
因此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髂筋膜腔隙阻滞可有效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1],传统的髂筋膜腔隙阻滞有伤及血管和神经的可能,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腔隙阻滞的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果评价为可的患者例数为5例,治疗效果评价为差的患者例数为1例,整体优良率84.61%。
治疗对照组治疗效果评价为优的患者例数为12例,治疗效果评价为良的患者例数为15例,治疗效果评价为可的患者例数为9例,治疗效果评价为差的患者例数为3例,整体优良率69.23%。
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治疗对照组(P<0.05)(参表1)。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d45bc88033687e21af45a9de.png)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不作处理,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并对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全麻用药量及拔管时间、完全清醒躁动评分等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
结果:经我院后续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术中麻醉的用药量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此外在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等对比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用药量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应当推荐使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髂筋膜间隙;阻滞;全麻【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388-02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多发全体是老年群体,且多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对其的治疗方面,常采用手术内固定及手术复位方法,基于患者需在围术期接受肝素抗凝治疗等,使得需要在全麻的条件下进行手术[1],为减少术后疼痛及促使患者尽早苏醒,我院对选择的80例患者中的40例在全麻后于手术侧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并与40例仅行全麻的患者及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ASA分级Ⅱ~Ⅲ级,我院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4±3.5)岁,平均体重为(64.4±4.6)kg;4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4±4.7)岁,平均体重为(63.4±5.6)kg。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ed142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e.png)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刘莹莹;柴彬;张成炬;张智申;郑召鑫;黄辉琼;马保新【摘要】目的:观察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老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F-I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麻醉诱导前20min,F组髂筋膜间隙注入0.375%罗哌卡因30ml;F-I组在髂筋膜间隙注入0.375%罗哌卡因15ml,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间隙注入0.375%罗哌卡因15ml.两组注射20min后过床备手术.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结束10min(T1)、20min(T2)、过床(T3)、术后2h(T4)、6h(T5)、12h(T6)、24h(T7)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结果:F-I组在T1~7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F组,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发生率与F组相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及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23【总页数】2页(P3547-3548)【关键词】超声引导;老龄;髋关节置换术;镇痛;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作者】刘莹莹;柴彬;张成炬;张智申;郑召鑫;黄辉琼;马保新【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髋部骨折是老龄患者的常见急症,且老龄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心脏病、COPD 等多种疾病。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dab54b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8.png)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发布时间:2021-07-01T07:20:19.5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3期作者:严平丽[导读]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
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的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并分成两组,实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的为观察组,实行单侧腰麻的为参照组,观察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褪黑素浓度优于参照组;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明显(P<0.05)。
结论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行联合麻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褪黑素浓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严平丽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院 154600【摘要】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
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的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并分成两组,实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的为观察组,实行单侧腰麻的为参照组,观察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褪黑素浓度优于参照组;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明显(P<0.05)。
结论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行联合麻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褪黑素浓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髂筋膜间隙阻滞;单侧腰麻;老年髋部骨折[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ptimal effect of iliac fascia space block(ficb)combined with unilateral spinal anesthesia fo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72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liac fascia space block combined with unilateral spinal anesthesia,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nilateral spinal anesthesia. Results the plasma cortisol concentration and melatonin concent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lasma cortisol concentration and melatonin concentr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surgery,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Key words]iliac fascia space block;unilateral spinal anesthesia;elderly hip fracture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以及椎管内麻醉都是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其能够确保患者术中无痛,但是单一椎管内麻醉并不能缓解由于体位变化所引发的疼痛,而对于全身麻醉,因为围术期应激反应显著,麻醉管理困难,手术后很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1】。
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
![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d9580cf46527d3240ce0aa.png)
第29卷 第7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 29 No.7 2019年4月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Apr. 2019收稿日期:2018-09-14*基金项目:广东省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No :汕府科[2017]119号-19)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7.019文章编号: 1005-8982(2019)07-0097-05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马楚洲,陈琼仪,林梓霞,张长椿,张舟(汕头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广东 汕头 515000)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择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ASA 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 组术毕使用0.25%罗哌卡因30 ml 行超声引导下后方穿刺入路腰方肌阻滞(QL3),B 组术毕使用行0.25%罗哌卡因30 ml 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每组30例。
术后均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别记录A 组与B 组操作完成时间,术后6 h (T 1)、8 h (T 2)、12 h (T 3)、24 h (T 4)患者的静息状态及被动运动VAS 评分;舒芬太尼使用累计量;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被动运动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术后T 1、T 2、T 3、T 4静息及被动运动VAS 评分均低于B 组(P <0.05)。
A 组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B 组(P <0.05)。
A 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 组(P <0.05)。
A 组总体满意度高于B 组。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可行,能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eab2f66bec0975f565e209.png)
醉 ,观察组 在对 照组基础上结合髂筋膜阻滞进行干 预 ,并使 用冷感 消失法判定 患者髂 筋膜腔 隙阻滞效果 。记
录 患 者 使 用 芬 太 尼 总 量 ;采 用 疼 痛 VAS评 分 评 估 患 者 各 时 间 段 疼 痛 情 况 ;采 用 MMSE评 分 评 价 患 者 认 知 功
能 ;酶联 免疫吸附法 检测患者 血浆 中 IL-6、S。 100、Ap。~ 水 平 。结 果 观察 组 芬太 尼用 量显 著低 于 对照 组
临床 骨科 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2018 Feb;21(1)
·55 ·
doi:10.3969/j.issn.1008-0287.2018.O1.022
· 临床 论 著 ·
腰 硬 联 合 麻 醉 结 合髂 筋 膜 阻滞 对 老 年 髋 关 节 手 术 患 者
察组 (P<0.05);术后 6 h、1 d时两组患者 SBB100、Ap。一40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 (P<0.05),且 观察水平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髂筋膜 阻滞 可提高老 年髋关节 手术患者 神经阻滞 效果及 降
低 术后认知功能 障碍 的发生 。
’ -
undergone hip joint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 roup,40 cases in, ll elach g 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ven iliac scia block
《2024年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1d39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02.png)
《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症,由于骨骼系统的脆弱性和身体机能下降,术后疼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近年来,多模式镇痛方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因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在髋部骨折手术镇痛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年龄45-85岁,男女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2. 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痛药物。
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的具体操作为:在手术前进行髂筋膜阻滞麻醉,随后给予纳布啡镇痛。
术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3. 观察指标(1)术后各时间点(如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的疼痛评分;(2)镇痛药物使用情况;(3)不良反应发生率;(4)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估等。
三、结果1. 疼痛评分实验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在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时间节点,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比对照组低约20%、30%和40%。
2. 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使用时间也较短。
这表明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3. 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
经积极治疗后,均得到缓解。
4. 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估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生活质量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纳布啡联合髂筋膜阻滞在髋部骨折手术镇痛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与常规镇痛药物相比,该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该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镇痛药物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https://img.taocdn.com/s3/m/4e2c27eafad6195f302ba6d4.png)
第30卷第10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10月1201骼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髄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比较姚娜[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窥关节手术中分别运用GLB(<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与CSEA(腰硬联合麻醉)的价值。
方法纳入160例需行廳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开展研究。
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选出80例予以CSEA (研究1组),另外80例实施GLB(研究2组),评估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研究2组病人清醒后VAS评分,麻醉操作、清醒时长,术中MAP.HR均优于研究1组;研究2组穿刺成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较于研究1组更好(P<0.05)o结论在老年骯关节手术中运用GLB效果相较于CSEA更佳。
[关键词]航关节手术;籍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B早已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⑴。
其中下肢股骨骨折尤为多见,临床多采取髓关节置换术治疗。
麻醉作为手术必要过程之一,由于老年病人麻醉禁忌较多导致麻醉方案选择困难,若麻醉效果不佳将对病人造成诸多的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⑷。
故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手术麻醉方式是保证行瓠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手术安全性、改善其疾病预后的重要前提,对此进行研究,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案1.1基线资料纳入160例需行骯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于2017年03月~2019年03月在开展研究,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1、2组(n=80),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32:48、34:46,年龄分别为72-85岁、73~86岁,均值分别为(78.35±5.46)岁,(78.92±5.37)岁,以上基线资料(P>0.05)。
1.2方案(1)研究1组:麻醉医师于L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沿针刺入腰麻针,回吸观察是否有脑脊液回流,见回流即可将0.5%罗哌卡因2.0ml于45s 内匀速注入,置入深度为3cm的硬膜外导管,平卧进行麻醉平面调节,合适后再注入4.0ml利多卡因。
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fff21d10b4e767f5bcfce7c.png)
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选取62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31例实施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31例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作为观察组,使用SPSS15.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摆体位(T1)、切皮后5min(T2)、扩髓腔(T3)、拔管(T4)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髂筋膜间隙阻滞;全身麻醉;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程度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式即为髋关节置换术,该术式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1]。
但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多、剧烈疼痛等特点,影响患者舒适度以及术后康复情况。
而高龄患者又多伴有各种慢性疾病,脏器功能储备差。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逐渐成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热点研究项目[2]。
本文主要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共纳入62例患者,均选取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均分为两组(各31例)。
对照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61-88岁,平均(74.85±10.37)岁。
观察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63-87岁,平均(73.76±10.46)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23ba7f3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4.png)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1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2组采用全麻,比较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
结果表1数据显示,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药物用量和拔管时间差异较大,经对比1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药物用量更少,拔管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数据显示,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差异较大,经对比1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值得广泛利用。
【关键词】:髂筋膜间隙阻滞;全麻;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iliac fascia spac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for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Methods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March 2022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Group 1 was treated with iliac fascia spac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and group 2 was treat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ata in Table 1 showed that the drug dosage and extubation time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comparison, the drug dosage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group 1 was less and the extubation time was shorter,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ata in Table 2 shows that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anesthe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fter comparison,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group 1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s more ideal, with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liac fascial spac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for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has a better anesthetic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extensive use.[Key words]: iliac fascia space block; General anesthesia; Elderly patient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nesthetic effect在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手术治疗,而手术效果取决于麻醉质量,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麻醉手段尤为重要【1】。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前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前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be23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9.png)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前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2-03-02T07:44:48.7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第1期作者:敬勇君龚春柱王常德卢普敏李保林[导读] 目的研究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前镇痛效应的影响。
敬勇君龚春柱王常德卢普敏李保林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01)深圳市坪山区卫键局(编号:201846)[摘要] 目的研究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前镇痛效应的影响。
方法将8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髂筋膜阻滞治疗组,各40例。
药物治疗组于术前口服西乐葆,髂筋膜阻滞治疗组术前行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 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不良反应发生率、饮食状态及对镇痛的满意度。
结果髂筋膜阻滞治疗组镇痛治疗后T0、T1、T2、T3、T4、T5时间点的疼痛V AS评分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筋膜阻滞治疗组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毒反应、神经损伤;髂筋膜阻滞治疗组饮食状态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髂筋膜阻滞治疗组对镇痛的满意度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高龄;髋部骨折;镇痛效应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跌倒损伤、交通事故损伤等因素引起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呈逐年增多[1]。
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方法,能促进髋部功能恢复,但由于骨折导致的疼痛和术后早期疼痛,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存在直接影响,需于围术期开展高效的、安全的镇痛管理[2]。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研究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95ad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7.png)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研究髋关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损伤,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镇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髂筋膜间隙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镇痛方法,通过给予局部麻醉药物来缓解疼痛。
目前对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镇痛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见。
一、研究背景1.髋关节骨折的镇痛管理髋关节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和周围神经血管的分布,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疼痛。
有效的镇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静脉输注镇痛药物、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等。
髂筋膜间隙阻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局部麻醉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2.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机制髂筋膜间隙阻滞是通过在髂筋膜下腔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得神经传导受阻,达到镇痛的效果。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由于髋关节周围组织的结构,髂筋膜间隙阻滞可能会受到骨折部位的影响,从而导致镇痛效果的降低。
3.体位改变对于镇痛效果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体位改变可以对镇痛效果产生影响。
特定的体位改变可以改变局部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从而影响局部麻醉药物的分布和作用效果。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体位改变可能会对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产生影响。
二、研究目的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就诊并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2.实验设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实验组患者在注射麻醉药物后进行特定的体位改变,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体位。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同体位改变对于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产生的影响。
3.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疼痛评分,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预期我们预期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特定的体位改变可以提高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超声下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下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281a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0.png)
超声下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6-24T08:23:30.6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7期作者:沈秋桐[导读] 目的:讨论研究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运用超声下髂筋膜阻滞方式的价值作用。
沈秋桐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226001【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运用超声下髂筋膜阻滞方式的价值作用。
方法:将2020年9月到2022年3月期间院内的20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下髂筋膜阻滞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对比患者实施操作前后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
结果:20例老年患者接受超声下髂筋膜阻滞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后,整体视觉模拟程度评分均低于操作前,且经统计学处理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超声下髂筋膜阻滞方式,可以增强整体术后镇痛效果。
【关键词】超声下髂筋膜阻滞;髋关节置换术;镇痛从临床实际发展来看,老年人群体中髋关节疾病发生风险比较高,目前针对该种症状,主要会运用髋关节置换术控制病情发展,但是大部分患者术后存在较为强烈的疼痛感,不仅会加重患者生理与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降低预后水平,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与医院之间矛盾纠纷发生风险[1]。
因此,需要重视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研究,尽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从而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有相关研究发现,将超声下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对患者术后镇痛起到较好效果,十分有利于患者康复[2]。
文中对2020年9月到2022年3月期间院内的20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运用超声下髂筋膜阻滞方式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9月到2022年3月期间院内的20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范围,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63-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03±3.02)岁。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中采用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效果研究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中采用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ab96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a.png)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中采用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效果研究张苗;沈俊枫【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年(卷),期】2022(27)4【摘要】目的研究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的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治疗的68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
其中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中麻醉药物剂量以及术中心率血压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22.42±4.35)min、苏醒时间(12.35±2.47)min、首次镇痛时间(10.35±1.73)h和术后12h VAS评分(1.96±0.63)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14.84±1.54)μg、丙泊酚(351.04±63.25)mg及舒芬太尼(18.86±1.97)mg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min舒张压水平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更小(P<0.05)。
结论综上所述,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麻醉效果确定,利于术后患者康复,可在临床借鉴。
【总页数】2页(P785-786)【作者】张苗;沈俊枫【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的应用2.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下部骨干骨折麻醉中的应用3.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的应用4.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的应用研究5.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0903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f.png)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手术的不同方式随机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60例,AAA 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BBB组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阻滞的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不良反应。
结果 BBB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过程中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AA组,P<0.05; BB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5.00%)明显低于AAA组(13.33%),P<0.05。
结论对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可缩短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髂筋膜阻滞;全身麻醉;临床效果我国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高龄患者出现髋关节骨折的现象逐渐增加。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降低,骨质疏松,易导致髋关节骨折,目前临床中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子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帮助患者重建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当前较为成熟和可靠的治疗手段。
但患者年龄较高,各机能逐渐衰退等多种原因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本研究选用了本院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入院的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AA组(n=60)和BBB组(n=60)。
其中,AAA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70.67±6.81)岁,平均BIM为(23.61±3.09)kg/m3,ASA评级Ⅱ级31例,Ⅲ级29例;BBB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71.08±6.29)岁,平均BIM为(24.01±3.70)kg/m3,ASA评级Ⅱ级33例,Ⅲ级27例。
老年髋关节置换与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与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d9fbc01228ea81c759f57843.png)
老年髋关节置换与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实验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单纯腰麻,观察组给予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实验结束之后,对麻醉之后30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后30min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行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可取的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麻;腰丛阻滞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类型,各个器官的功能也逐渐下降,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麻药的耐受程度较低,所以麻醉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架子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手术中的失血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麻药使用的难度,所以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临床所采用的麻醉方法较多,为证明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68~87岁,平均年龄(77.5±9.5)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69~88岁,平均年龄(78.5±10.5)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资料一致性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效果的研究傅小力; 杨光; 王利利; 原大江【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9(033)012【总页数】4页(P1213-1216)【关键词】腰麻;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部骨折手术; 老年人【作者】傅小力; 杨光; 王利利; 原大江【作者单位】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 R614.4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数量剧增。
骨折使病人活动受限,且伴随巨大的疼痛,极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使病人对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
早在1989年,Dalens等[1]研究表明,髂筋膜间隙阻滞可阻滞闭孔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且穿刺点远离神经血管鞘,更为安全,可在临床用于镇痛治疗。
目前,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成为髋部骨折围术期及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2015~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单侧髋部骨折病人病历资料,评估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单侧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人。
排除多发伤,先后行2次以上手术,术前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疼痛,长期服用镇痛药物病史,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术前使用镇静药物,术后使用镇痛泵及除曲马多外的其他镇痛药的病人,共纳入419例。
1.2 麻醉方法按麻醉方式将病人分为2组:单纯腰麻组(S组)282例,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137例。
所有病人术前均禁食8 h,禁饮4 h。
病人入手术室后(Drager 公司 infinity Delta XL型号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HR)、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
F组行腰麻前20~30 min进行超声(美国GE公司Vivid I型超声频率5~14Hz)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
病人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将探头平行放置于腹股沟韧带中外1/3处,辨认出可见缝匠肌、髂腰肌、阔筋膜及覆盖于髂腰肌浅部的髂筋膜,使用24G短斜面穿刺针(德国宝雅公司),采用平面内技术进针,穿破阔筋膜、髂筋膜,到达髂筋膜间隙,单次给予0.4%罗哌卡因(Astra Zeneca AB,Sweden 批号:2015-04/2018-03/NAMM,规格:10 mL/100 mg)30~35 mL。
S组在摆放体位前仅静脉给予芬太尼镇痛。
腰麻采取患肢朝上,穿刺间隙为L3~L4,以0.5%罗哌卡因2.5~3 mL轻比重药液(1%罗哌卡因1.5 mL配1.5 mL 注射用水)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控制于第8胸椎以下。
1.3 观察指标收集病人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合并症(仅对发生率最高的6种疾病进行分析)、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入ICU比例、术后回骨科病房比例、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前的时间内(T1)芬太尼用量、术后入ICU病人24 h内(T2)瑞芬太尼的用量(期间未使用其他镇痛药物)及术后回骨科病房病人24 h内曲马多的用量,记录2组病人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收集病人麻醉前即刻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作为基础值,记录T1时病人SBP、DBP、HR的最大变化率(其中病历中血压及心率的记录间隔均为5 min),以SBP最大变化率为例,定义如下:SBP最大变化率=(SBP最大值-SBP最小值)/麻醉前即刻SBP。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组性别、年龄、ASA分级及术前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入ICU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 2组术前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 2组病人在麻醉前即刻的基础SBP、DBP、H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时间段,F组SBP、DBP、HR的最大变化率明显低于S组(P<0.05)。
见表3。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n,%)组别年龄(x±s,岁)男性(n,%)SA分级合并症ⅠⅡⅢⅣ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冠心病COPD糖尿病肺部感染 S组(n=282)80.6±5.995(33.7)4(1.4)122(43.3)142(50.4)14(5.0)155(55.0)72(25.5)65 (23.0)61(21.6)63(22.3)31(11.0) F组(n=137)81.2±6.739(28.5)2(1.5)51(37.2)71(52.6)12(8.8)74(54.0)41(29.9)28(20.4)26(19.0)23(16.8)19(13.9)表2 2组病人髋关节骨折手术情况比较组别手术类型(n,%)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术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x±s,min)失血量(x±s,mL)术后入ICU(n,%)S组(n=282)26(9.2)136(48.2)114(40.4)6(2.1)92.5±38.7248.2±165.3116(41.1)F组(n=137)12(8.8)68(49.6)54(39.4)2(1.5)96.5±48.5229.4±174.965(47.4)表3 2组髋关节骨折手术病人术前血流动力学比较项目S组(n=282)F组(n=137)麻醉前基础值SBP(mmHg)142±17145±18DBP(mmHg)80±1079±11HR(次/min)79±979±10T1最大变化率(%)SBP23.7±6.318.4±6.5∗DBP24.1±9.620.5±8.8∗HR20.0±9.215.5±8.4∗注:与S组比较,∗P<0.052.3 2组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曲马多用量的比较 F组在T1时间段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低于S组(P<0.05);T2时间段,F组入ICU病人瑞芬太尼用量及未入ICU病人曲马多的用量也低于S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髋关节骨折病人镇痛药物用量的比较项目组别药物用量T1时段芬太尼(μg)S组(n=282)101.1±22.3F组(n=137)43.4±17.8∗T2时段瑞芬太尼(mg)S组(n=116)3.5±0.5F组(n=65)2.1±0.4∗T2时段曲马多(mg)S组(n=166)320.6±80.0F组(n=72)218.8±88.2∗注:与S组比较,∗P<0.052.4 2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S组术后恶心、呕吐及眩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均未出现呼吸抑制。
见表5。
3 讨论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5~84岁人群在10年内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高达7%[2],表5 2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恶心呕吐眩晕皮肤瘙痒S组(n=282)62(22.0)48(17.0)35(12.4)5(1.8)F组(n=137)13(9.5)∗9(6.6)∗9(6.5)∗2(1.5)注:与S组比较,∗P<0.05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系统性疾病,术前术后均经历巨大疼痛,导致的交感应激反应极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故安全有效镇痛对老年病人来说至关重要。
髋部骨折手术的切口大多位于大腿外侧,主要有股神经的髋关节支和股外侧皮神经[1],超声下引导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可通过可视化技术直接观察到药物的扩散,从而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故目前已被推荐为髋部骨折病人术前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3] 。
椎管内麻醉是目前髋关节骨折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
而髋部骨折的病人往往在术前换床和麻醉前的摆放体位时发生剧烈的疼痛,配合不佳,从而使穿刺操作的失败率增加,且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增加麻醉风险。
有研究表明,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使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在椎管内穿刺期间减少芬太尼用量,减轻疼痛,并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麻醉前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减少术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P<0.05),F组较S组能减少57%阿片类药物,且更能维持术前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
有研究表明,单次超声下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第1天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机体应激水平及高凝状态有明显改善,还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7],故本研究选取术后24 h作为观察时间。
本研究发现,F组入ICU病人T2时间段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及入骨科病房病人的曲马多用量均明显少于S组(P<0.05),且F 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S组低(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较单纯腰麻术后全凭静脉镇痛在术后24 h内能提供能好的镇痛效果,对阿片类药物需求量更低,相关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安全性高。
本研究对419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虽无视觉模拟评分,但由于疼痛导致应激可使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加,均可间接反映病人疼痛情况。
故综上所述,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Dalens B, Vanneuville G, Tanguy A. Comparison of the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with the 3-in-1 block in children [J]. Anesth Analg, 1989, 69(6): 705-713.[2] Prior JC, Langsetmo L, Lentle BC, et al. Ten-year incident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 in the population-based Canadian Multicentre Osteoporosis Study-Comparing site and age-specific risks in women and men[J]. Bone, 2015, 71:237-243.[3]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麻醉学组.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 [J].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12): 897-905.[4] 张高峰, 马志爽, 王彬, 等. 不同镇痛方式用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的作用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7, 33(1): 29-32.[5] 吴文知, 张兰, 雷光磊, 等.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用于髋部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2): 188-191.[6] Diakomi M, Papaioannou M, Mela A, et al. Preoperative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or positioning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for central nervous blockade: a randomized trial [J]. Reg Anesth Pain Med, 2014, 39(5): 394-398.[7] Madabushi R, Rajappa GC, Thammanna PP, et al. Fascia iliaca block vs intravenous fentanyl as an analgesic technique before positioning for spin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femur fractures-a randomized trial [J]. J Clin Anesth, 2016, 35:39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