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14.4
[文献标识码]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章编号] 1674-4721渊2018冤8渊c冤-0030-04
Application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LA N Y ing-nian W EI Hui HUA NG Xiao ZHOU Fei-ren TA N Xin-mei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Hechi People忆s Hospita,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Hechi 547000, China [Abstract]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is widely recognized due to reducing the blindness of operations and in鄄 creasing the success rate at present.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be used to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dy, such as cervical shoulder, brachial plexu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plexus and sacral,and so on, whose nerve and associat鄄 ed blood vessels can be shown by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which provides the prerequisites for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not obvious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erve injury caused by puncture, but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or may improve the safety of nerve block op鄄 eration.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Key words] Ultrasound; Nerve block; Puncture; Nerve damage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声成 功监 测 2 8例 ( 7 5 %) , 提 示使 用彩 色多普 勒 和 M
型超声确定合 适 的硬 膜 外导 管路 径是 可行 的。K h a l i l 等… 将4 0例 醉 ( T E A) 组和超声介导 下硬膜外麻 醉( S A P B) 组, 对 比心
醉 药物 不 能 注 射 到 神 经 阻 滞 的 理 想 部 位 , 导 致 神 经 阻 滞 效 果 较 差 。 临床 上 常 采 用 加 大 药物 剂 量 的 方 式 ,
述 了硬 脊膜超声 图像 特点 , 为超声 引导硬膜 外麻 醉奠
定 了图像基础 。M a r h o f e r 等 研 究 了不 同年龄婴 幼 儿 椎管 内结构超声 图像 , 认 为随着年龄 和体 重的增长 , 超
声下椎管 内结构的成像 质量 会 明显降低 , 成年后 随 着
椎管 内组织结构 变化 , 受脊柱骨性 结构的干扰 和 阻挡 ,
图像 质 量 会 受 到 明 显 影 响 。 E l s h a r k a w y等 报 道 的研
究结果有所不 同, 他们采用彩 色多普 勒和 M 型超 声监
测3 3 例 患者在 生理 盐水 注射 过程 中从 皮肤 到硬 膜 外 腔 的导 管路径 , 以及 导 管尖端在硬 膜外 间 隙的活动情 况, 其 中彩 色多普勒 成功监 测 2 5例 ( 6 7 . 5 %) , M 型超
超 声引导下的神经 阻滞存在 一 些影响 因素 , 主要 与超 声操作者 的操作经验和解剖基础知识有 关。在超 声波频 率选择上 , 一般使 用频 率 >1 0 M H z的高频 率 超声, 只有高频 线阵超声探 头可清晰地 显 示神 经 的走
声引导下的硬膜 外 阻滞 效果 可靠 , 在 穿刺前行 必要 的 超 声检 查基础上 , 可尝试推广使 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9-01-09
— 202—
臂丛阻滞能够避开颈外静脉和手术区域,且发生阻滞导管移位 概率较小,适用于连续导管阻滞。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臂丛阻 滞中,多数医师选择 “平面内” 技术,能够为医师提供更加 清晰的针道图像,避免穿刺中损伤胸膜及动脉结构,因此该项 技术在浅表神经麻醉药物注射中具有重要意义[9]。 14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包含持续股神经阻滞、单次股神经阻滞及三 合一神经阻滞等,临床上传统股神经阻滞成功率约为 80%, 且在穿刺过程中易损伤神经血管,诱发并发症,临床应用存 在一定局限性[12]。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效果优于传统组织 股神经阻滞效果,尤其在股骨沟手术麻醉应用中可起到良好 的镇痛效果。 17 小儿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麻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年人神经阻滞中, 但小儿与成年人不同,小儿年龄尚小,身体靶向神经与身体 各重要结构距离均较近,实施麻醉阻滞过程中需根据小儿年 龄、体重等因素计算最适宜麻醉剂量,因此单靠传统体表标 志定位对小儿实施神经阻滞难度较大,而超声则为小儿神经 阻滞提供较好的手段。目前,临床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 有较高的分辨力,能够通过影像学清晰显示浅表组织结构, 更有利于为小儿进行神经阻滞,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减轻
硬膜外阻滞中应用超声能够确定皮肤至硬脊膜外间隙距 离、椎间隙 定 位 及 预 估 穿 刺 角 度, 尤 其 对 肥 胖、 脊 柱 畸 形、 脊柱侧弯等潜在穿刺困难患者具有一定引导作用。但因脊柱 骨性结构的阻挡干扰及椎管内组织结构较深,成人椎管内阻 滞使用超声定位仍存在一定争议,但在对特殊患者进行穿刺 前应用超声定位可提供有效的医学价值信息[6]。 13 臂丛神经阻滞
医疗பைடு நூலகம்备 2019年 6月第 32卷第 12期 MedicalEquipment,June2019,Vol32,No12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摘要】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科问题,手术治疗中摆放体位的选择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然后阐述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在手术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应用该技术的优势和具体操作步骤,并结合临床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其应用效果。

最后总结了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老年髋部骨折、摆放体位、手术安全、操作步骤、临床研究、案例分析、应用价值、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存在定位难度大、成功率低、并发症风险高等问题,为此,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阻滞,可以提高定位准确率、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从技术原理、操作步骤、临床研究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价值。

通过对手术过程中应用该技术的临床观察和病例分析,我们旨在评估其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成败的影响,以及其在摆放体位过程中的优势和具体操作步骤。

通过深入研究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技术原理,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术操作指导,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合理和科学的方法,为临床实践和手术操作提供有力支持。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论著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6.009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胡姗姗,陈朝华,郑妍妍莆田九十五医院麻醉科,福建莆田351100[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其体征和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莆田九十五医院10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n=50)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切皮后5 min、扩髓腔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0.63±5.74)分高于对照组的(87.16±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稳定生命体征方面有显著作用,且该麻醉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其疼痛程度,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生命体征[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2(c)-0009-05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l Gap Block Compounded with Superficial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and the Effects on Patients' Sign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HU Shanshan, CHEN Zhaohua, ZHENG Yanyan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utian 95th Hospital, Putian, Fujian Province, 351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gap block combined with su‐perficial general anesthesia on the sign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ffects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replacement in Putian 95th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2 to June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n=50) received simpl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 received ultrasound-guided iliofas‐cial space block combined with shallow general anesthesia. The vital signs,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level, hip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 The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time of 5 min after skin resection, pulp cavity enlargement and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ll P<0.05). The operation time, recovery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get‐[作者简介] 胡姗姗(1993-),女,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麻醉学。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 新业务申请书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 新业务申请书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新业务申请书摘要:1.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概述2.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和操作要点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4.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护理干预和麻醉配合状况5.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概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技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局麻药,阻滞髂筋膜内的神经,从而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这种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可以作为股神经或腰丛阻滞的补充。

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和操作要点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大腿前部和膝关节手术,髋关节、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等。

操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阻滞要点适应症:大腿前部和膝关节手术,髋关节、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

2.探头位置:横向放置于腹股沟、股动脉的外侧。

3.注药部位:局麻药在髂筋膜下由内向外扩散。

4.局麻药:稀释的局麻药30-40 毫升。

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有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PFNA 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

同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也可以联合其他麻醉技术,如骶丛阻滞,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四、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护理干预和麻醉配合状况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操作过程中,护理干预和麻醉配合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麻醉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以保证镇痛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五、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探究

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探究

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探究【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的效果。

方法:抽取4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

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行外周静脉镇痛,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每组23例。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HR、MAP对比,实验组显低(P<0.05)。

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显低(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能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减轻其疼痛感。

【关键词】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疼痛骼筋膜阻滞麻醉方法的运用能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起到有效阻滞作用,可减轻患者因临床手术引起的痛感,可较好的提高超声引导下阻滞的成功率[1]。

为此,抽取4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

分析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的效果。

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抽取4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

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行外周静脉镇痛,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每组23例。

其中参考组男、女分别为14例、9例,年龄53-74岁,均值范围(67.65±2.12)岁。

实验组男、女分别为12例、11例,年龄52-78岁,均值范围(67.32±2.43)岁。

两组资料对比差异小(P>0.05)。

1.2方法1.2.1参考组本组行外周静脉镇痛干预,给予患者外周静脉连接电子镇痛泵镇痛,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每小时2mL,PCA每次1mL,锁时为20分钟,连续进行48小时。

1.2.2实验组本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嘱咐患者维持仰卧位,于腹股沟区放置超声探头,以平面内技术,于大腿外侧进针,通过缝匠肌志骼筋膜间隙处,回抽无血,则将少量的生理盐水予以注入,对扩散情况进行观察,如果生理盐水扩散于骼筋膜间隙,再将0.25%罗哌卡因20mL予以注入,为负荷量,经“水分离”技术对骼筋膜间隙进行扩大,将硬膜外导管置入骼筋膜间隙,固定导管。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首先介绍了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概念,然后重点阐述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的重要性。

随后详细描述了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摆放体位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了注意事项。

最后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了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老年髋部骨折、摆放体位、应用价值、超声引导、改良技术、术后效果评估、应用前景、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常常伴随严重的并发症和功能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给医疗资源和社会负担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中,髂筋膜间隙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镇痛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顺利进行的成功率。

然而传统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存在定位精准度低、并发症风险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为了解决传统髂筋膜间隙阻滞存在的问题,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明确显示解剖结构,提高穿刺定位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手术体验。

研究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有望成为改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手术和康复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一、评估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手术操作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二、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在手术中的重要性,阐明合理的体位对手术的影响;三、总结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摆放体位过程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临床操作提供指导;四、通过术后效果评估,验证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
黄爱儿;张辉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24(22)13
【摘要】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是在超声引导下实时显影,在可视条件下穿刺,实现精准麻醉,能有效保证麻醉药物准确进入到髂筋膜间隙,对主要神经进行麻醉。

此种麻醉镇静阻滞方式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

有效的疼痛管理是促进术后康复的保障。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能为下肢手术奠定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基础,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目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操作方法、局部麻醉药物的剂量等成为研究热点,临床仍需深入研究,加深认识。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黄爱儿;张辉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进展
2.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4.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5.超声引导下前路髂腰肌间隙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临床效果的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05-27T11:13:10.9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1期作者:张文清陈红英林志坚[导读] 安全、便捷、有效和快速的医疗工作是现代医学的核心内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麻醉科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超声因具有可视性、可重复性、以及无创等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技术保障以及精确的数据,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与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髂筋膜间隙解剖结构及其超声影像定位、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殊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术后镇痛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超声;髂筋膜间隙阻滞;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49-03Research progress of ultrasound guided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Zhang Wenqing,Chen Hongying,Lin Zhijian.Zha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Zhangzhou,Fujian Province,363000 China 【Abstract】Ultrasound,because of its visibility, repeatability, and non-invasiv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safe and fast and accurate data for clinical anesthesia, and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afety and medical quality assurance has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is widely used in lower limb surgery, summa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iliac fascia anesthesia anatomy and ultrasound positioning, operation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special patient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Keywords】Ultrasound;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Research progress安全、便捷、有效和快速的医疗工作是现代医学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以超声技术为代表的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领域迅猛发展。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普外科四川广元 628000(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

给予对照组手术患者应用腰硬麻醉,给予观察组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对比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指标。

结果接受不同麻醉后,观察组手术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手术患者时间短;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用量,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高麻醉效果,还能够有效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缩短操作时间,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效果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使得老年关节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大多数关节疾病都可以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麻醉[1]。

临床上,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有很多种,比如说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其中全身麻醉安全性较低,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容易增加手术风险。

因此,临床上更加推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进行麻醉,提高了手术安全性[2]。

所以,本文以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对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

整理的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的研究黄晓辰;彭鹏【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4(8)10【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外侧入路组(31例)、内侧入路组(32例)。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 h。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6、12、24 h静息、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疼痛应激指标,术后24 h的神经阻滞满意度。

结果与外侧入路组比,内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短,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水平均升高,但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术后24 h内侧入路组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总满意度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均P<0.05)。

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中,相较于外侧入路,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疼痛刺激与术后应激反应,且神经阻滞满意度更高。

【总页数】3页(P29-31)【作者】黄晓辰;彭鹏【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医院麻醉科;南京市江宁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45【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2.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3.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4.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5.超声引导内侧与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一组观察组(n=40)配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一组对照组(n=40)配合常规全麻,对比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表现。

结果:观察组中患者麻醉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各项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髂筋膜神经阻滞;腰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lumbar anesthesia in elderly hip replacement. How: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were enrolledas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table method. One group was observation group (n=40)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lumbar anesthesia,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control group (n=40)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general anesthesia.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schem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anesthes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nesthesia adverse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replacement,the combination of iliofascial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and lumbar anesthesia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anesthetic effect and high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ultrasonic guidance; Iliofascial nerve block; Lumbar anesthesia; Elderly hip replacement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中的常用术式,其在股骨颈骨折、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重建髋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稳定性效果显著。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老年髋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而在患者摆放体位的过程中,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应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原理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超声引导下定位,将局部麻醉药物精准注入到髂筋膜间隙,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手术麻醉和疼痛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优点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二、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的意义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摆放体位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摆放体位可以有效减少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正确的摆放体位也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手术接受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局部麻醉效果持久,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术后恢复。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部位等,以便确定麻醉的方式和局部麻醉药物的种类和用量。

2. 超声引导下定位。

通过超声引导下对髂筋膜间隙进行准确定位,找到注射点和注射深度,确保局部麻醉药物的精准注射。

3. 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部麻醉药物精准注入到髂筋膜间隙,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疼痛缓解。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摘要: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是一种常用的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方式,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改良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本文将对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一、引言二、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技术原理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是指在超声引导下,通过改良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物准确注射至髂筋膜间隙,达到局部麻醉效果。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精准的定位和操作。

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清晰地看到髂筋膜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避免误伤神经和血管,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的难点和挑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和其他基础疾病,患者一般较为虚弱,其摆放体位过程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挑战。

患者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不稳定,容易出现骨折复位失败的情况。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骼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摆放体位需谨慎选择,以免加重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1. 提高摆放体位的准确性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技术,可以提前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并确保患者在摆放体位过程中不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准确定位,可以避免误伤神经和血管,确保摆放体位的准确性。

2. 缩短手术准备时间传统的麻醉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用于检查和定位,而超声引导下的改良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3. 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一般较为虚弱,对手术的适应能力较差。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接受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常见的临床外科问题。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一般伴有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手术就诊率和手术风险较高。

针对这一情况,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操作流程和精准度、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的优势和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操作流程和精准度1. 操作流程: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技术,它通过超声仪器精确显示髂筋膜间隙的位置和深度,为医生提供了更直观、更精准的定位和穿刺指导。

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超声机检查、髂筋膜间隙穿刺和药物注射等步骤。

超声机检查是整个过程的关键,通过超声图像的准确显示,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髂筋膜间隙的位置和结构,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穿刺操作。

2. 精准度:相比传统的盲目穿刺技术,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穿刺针的位置和角度,避免了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的误伤,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成功率和准确率明显提高,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体位的优势和价值1. 减少手术风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

合理的摆放体位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期间的循环、呼吸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率。

2. 优化手术操作: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一般都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或内固定等复杂的手术操作,摆放体位的合理选择对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舒适的体位,减少因体位不当所导致的肌肉疲劳和酸痛,有利于手术医生的操作和术中监护。

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探究

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探究

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探究发布时间:2021-07-12T11:37:42.88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张传鑫[导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

张传鑫六安市中医院麻醉科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半髋置换手术的70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麻醉,参考组麻醉前只注射少量镇静镇痛药物,而研究组患者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的HR、MAP、V 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然而麻醉中和术后6h研究组的HR、MAP以及V 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对术中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患者对术后6h镇痛效果的满意度94.3%显著高于参考组。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不但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性,尤其是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导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半髋关节置换术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一直以来在此类手术中应当使用怎样的麻醉方式,存在着诸多争议。

就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偏大,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1]。

所以如果采用全身麻醉,很容易造成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不仅术中风险高,而且术后有很大可能会出现病。

所有学者认为,对此类患者应实施椎管内麻醉。

但这种麻醉方式对此类患者会产生伤害小刺激,对患者的感受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传统应对方法是为患者提供给少量镇静镇痛药物以提高疼痛阀值[2]。

近年来,髂筋膜阻滞技术应用逐渐广泛。

为了就其效果有更清楚的认识,我院展开此次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进展钱玉莹;郭志远;王祥和【摘要】Ultrasound-guided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 FICB ) is blocking the main nerves behind the fascia iliaca under the real-time ultrasound guidance .Ultrasound-guided FICB technology works well in multi-modal analgesia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ower extremity and hip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and easy operation and can promote patient rehabilitation.At pres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FICB is also gradually widespread ,and the operation methods of FICB ,the amount of local anesthetic drug usage have become the research hotspots, however,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FICB on obturator nerve block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stud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FICB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是利用超声影像学技术实时显示周围解剖,在超声可视下行穿刺,从而准确将局部麻醉药注入髂筋膜间隙及阻滞腔隙内的主要神经.超声引导下的FICB技术在患者下肢及髋部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并可促进患者康复.目前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FICB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且FICB的操作方法、局部麻醉药物用量等问题亦成为研究热点,但FICB对闭孔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还需不断探索研究,以加深对FICB的认识.【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1【总页数】5页(P160-164)【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筋膜;超声检查;镇痛【作者】钱玉莹;郭志远;王祥和【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麻醉科,浙江湖州 313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麻醉科,浙江湖州 313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麻醉科,浙江湖州 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由Dalens等[1]第一次定义并实践至今,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开阔了麻醉医师视野,研究者亦逐渐倾向于超声引导下FICB的研究,由于超声的应用,FICB定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研究表明,利用实时超声引导下FICB的成功率较经典的“落空法”操作成功率提高,且与传统“落空法”比较,FICB技术的安全性高,操作成功率高,局部麻醉药中毒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2-3],该项技术亦逐渐被临床医师所掌握,扩大了其临床应用。

由于髂筋膜间隙解剖的特殊性,超声下FICB穿刺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近年来,有诸多学者对超声探头的放置、进针角度及方向均存在众多争议,并且因超声的使用方法、操作不同,各项研究结果亦出现了较大差异。

FICB技术最早且广泛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随后在其他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亦逐渐增加,虽然关于髂筋膜的解剖和操作技术,局部麻醉药的选择等尚存在争议,但其镇痛的有效性已被认可[4-5]。

现就超声引导下FICB技术的操作方法、局部麻醉药的选择及围术期临床应用等予以综述。

1 髂筋膜间隙的功能解剖髂筋膜间隙是一个复杂的潜在腔隙,其前方是髂筋膜,后方为骨盆髂肌。

髂筋膜起自髂嵴的上外侧,内向与腰大肌筋膜结合,浅层被阔筋膜覆盖;在腹股沟区与缝匠肌筋膜相连,内侧与耻骨肌相连。

髂筋膜位于股鞘的后方,股静脉和股动脉并未在此间隙内[1]。

由腰丛发出4条主要的神经为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和生殖股神经,在髂筋膜后方走行,共同位于髂筋膜腔隙内[1]。

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从腰大肌外侧发出,沿腰大肌和髂肌间沟下行至腹股沟韧带后方进入股三角,位于股动静脉的外侧;股神经支配大腿前方部分内侧的皮肤和骨膜的感觉,以及股四头肌的运动,其隐神经分支还支配小腿内侧和足内皮肤的感觉。

股外侧皮神经从腰大肌斜向外发出,经髂肌前面到髂筋膜的后方,到达腹股沟韧带后方分成前后两支,前支负责膝及大腿前方的皮肤感觉,后支支配大腿外侧皮肤的感觉。

闭孔神经主要从腰大肌内侧缘发出,穿过髂筋膜到达闭孔,主要接受大腿内侧皮肤感觉及大腿内收肌群的收缩[1]。

生殖股神经则支配股三角部位的皮肤感觉。

传统的髂筋膜间隙阻滞认为正是阻滞这几个主要的神经满足镇痛和麻醉的需要[1]。

而Swenson等[6]用超声引导下改良FICB操作技术在磁共振成像下观察了药物扩散,认为药物并未到达耻骨肌,并不能成功阻滞闭孔神经。

2 超声引导下FICB技术的操作方法2.1 经典FICB 目前较为经典的FICB技术是将超声探头平行放置于腹股沟韧带,超声下先找到股动脉水平,再找到阔筋膜张肌、缝匠肌、髂肌、髂筋膜、股神经、股静脉,确认合适位置后采用平面外技术进行穿刺。

该方法应用比较普及,并在较多临床研究中使用,但其有效性尚存在争议。

Shariat等[7]的研究显示,FICB组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4 h阿片药物的消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owley[8]认为其阻滞的失败与操作方法和统计学方法有关。

还有研究表明,将超声平行放置于腹股沟韧带上方,采用平面内技术进行远端注射,药物并未很好地在间隙内由尾侧向头侧扩散,从而引起阻滞不全[9-10]。

2.2 改良FICB 改良FICB即垂直入路法,Hebbard等[11]使用超声引导下垂直于腹股沟的髂筋膜穿刺向头侧注射药物的方法,对150例患者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对于老年患者,髂筋膜识别较困难,需要提高超声技术手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后,Singh[12]认为运用“沙漏征”(腹内斜肌和缝匠肌)有助于辨识髂筋膜,并使操作简便、安全。

Desmet等[13]也研究表明,垂直入路法可以减少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吗啡消耗,并运用了“沙漏”法识别髂筋膜,但在进针深度和方向上又进行了调整,穿刺针放置在皮下1~2 cm的位置,并且更加垂直于髂筋膜平面。

王宁等[14]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FICB,运用“沙漏征”的新方法可为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

此外,Kumar等[15]比较了传统FICB和改良FICB在全髋患者中的术后镇痛效果,发现改良FICB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少,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更低。

因此在进行FICB时,局部麻醉剂的头侧扩展被认为是阻滞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FICB的目的主要是阻断腰丛神经分支,阻滞需要一个更高的平面[15]。

另外,随着对改良FICB技术的不断研究及使用,其有效性亦逐渐被认可,但是经典的操作方法仍然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因此操作方法可能是影响阻滞成功的因素之一。

3 局部麻醉药的选择、容量和浓度FICB所需要的局部麻醉药容量较高,中毒风险也随之升高,故其安全性应当被临床医师重视。

目前在FICB技术中,较多选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应用于术后镇痛[3-4,14]。

Helayel等[16]研究表明,在髂筋膜间隙被成功阻滞的50%、95%和99%的0.5%罗哌卡因有效容量分别为28.8、34.3、36 mL,相应的0.5%布比卡因体积为29.5、36.1、37.3 mL,并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然而该研究并未使用超声引导,故其结果可能与超声引导下的结果存在偏差。

兰飞和王天龙等[17]认为在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FICB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腰硬联合麻醉体位安放前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为23 mL。

魏长娜等[18]研究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术后连续予FIBC,推荐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为0.30%,0.25%、0.30%和0.35%罗哌卡因用量降低,而0.30%和0.35%罗哌卡因对患者被动运动疼痛和主动运动疼痛的控制更佳,两种浓度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药物,心脏毒性低,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效应,有利于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更多地运用于临床研究。

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其在达到最佳镇痛和最小运动阻滞平衡的浓度为0.2%,还能避免药物积蓄而发生局部麻醉药的中毒反应[19]。

由于超声引导下FICB临床应用的方向不同,所需的镇痛效果和麻醉要求,以及局部麻醉药的浓度和容量也不尽相同,当然在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时,局部麻醉药浓度和容量的降低更易被接受。

4 超声引导下FICB的临床应用4.1 FICB在术前镇痛中的应用 FICB用于紧急处理股骨近端骨折的术前疼痛已逐渐被认可。

英国的相关研究针对FICB急性镇痛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近4年FICB在股骨骨折患者急性期管理中的应用是逐步增多的,该研究表明,FICB应该作为常规镇痛方式治疗疑似原发性股骨骨折的患者,任何有能力的临床医师亦应该尽早将该技术应用于患者[20-21]。

在我国,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正逐年增加。

入院前期,老年患者常常在未得到有效镇痛下,忍受剧烈的疼痛接受检查、治疗措施以及转运,这种疼痛极易导致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意外及血栓脱落等并发症,使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差[22]。

何静等[23]研究表明,将超声引导下FICB用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行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骨牵引的早期疼痛,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好地配合骨牵引手术及治疗。

另外,由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被用于围术期的管理,术前有效的镇痛,更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因此,FICB技术作为术前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可发挥重要作用。

4.2 FICB在体位改变中的应用股骨近端和下肢骨折的患者往往在换床和麻醉前的体位安放,特别是椎管内麻醉的体位安放较为困难。

由于运动疼痛的加剧,麻醉操作的成功率也随之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加,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且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引起血液循环波动,从而加剧麻醉的风险,并可致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