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技术在女性职务犯罪中的应用初探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科学运用
2009年2月第21卷 第1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Feb 12009Vol 121 No 11收稿日期:2008-11-20作者简介:李强(1980-),男,河北沧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侦查学、刑事技术研究。
①杜培武案件简介。
1998年,云南省戒毒所民警杜培武的妻子和另一民警同时被杀,据传两死者生前关系暧昧,负责侦破这起杀人案的民警就推测两人是杜培武杀的,并动用了测谎仪。
测谎的结论是杜培武否认杀人的供述是谎言。
办案民警认定人肯定是杜培武杀的,于是开始刑讯逼供,最终,杜培武“承认”了所谓的“罪行”。
1999年2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杜培武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杜培武上诉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后,被改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后来,昆明警方破获了一个杀人劫车特大团伙案,无意中抓到本案真凶,才发现了案件的真相。
最终,杜培武被无罪释放。
在这个震惊全国的杜培武刑讯逼供案中,测谎仪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科学运用李 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摘 要: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有其心理学的科学基础,编题过程和测试过程亦有着科学基础,这一技术在侦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对待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及其测试结论,既要敢于应用这项先进技术的科学性,为侦查工作服务;又要注意客观地对待这项技术的作用及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反贪侦查;科学基础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75(2009)01-0058-04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及其科学性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通过专用心理测试仪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实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对主试语言问题理解后的多项心理生物反映的变化,进而评判其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心理鉴定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测试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应用胡辉,刘洪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要]犯罪心理测试,主要是通过准绳问题测试法和隐蔽信息测试法,对职务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心理测试。
作 为一种有效的心理信息探查技术,在确定侦查方向、深挖余罪及口供核查等方面,可将其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作为 技术侦查和证据审查的辅助手段来使用,以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职务犯罪;受贿;侦查[中图分类号]D91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048(2017)01-0126-04反腐败工作已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存亡,检察 机关对职务犯罪的查办是反腐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对职务犯罪进行侦查是检察机关亟需解 决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犯罪心理测试技 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侦查中,促进了公安机关 侦查工作的发展,帮助侦破了一系列疑难案件。
犯罪 心理测试技术在检察机关的应用相对较晚,但其应 用价值已逐渐得到检察机关的认可,而如何合理地 进行应用是检察机关下一步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犯罪心理测试(―)定义犯罪心理测试(Criminal Polygraph Test),俗称 “测谎”,是指心理测试人员运用综合编题技术,对被 测试人员进行提问,使其形成一定的心理刺激,通过 多道仪(Polygraph)等心理测试仪,记录被测试人在 测试过程中诱发的有关心理生理反应,主要有皮电、血压、呼吸和血脉等四个生理指标,并进行心理评 价,据此判断被测试人员涉案程度。
(二)基本原理犯罪心理测试测的不是谎言,而是被测试人员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心理生理反应,更准确的说法应 是对心理信息(Psycho-Information)的探查[1]。
个体注 意并感知到外部刺激,就可以形成心理信息,即个体 在接受外来刺激的作用后对刺激做出认知、判断、记 忆和思维的内在信息,也就是“刺激一反应”的过 程。
犯罪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中针对 某一个或者多个对象所实施的行为。
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的应用分析
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张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1期【摘要】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充分利用这一现代技术手段打击犯罪,已有成功实践。
同时,由于测谎结论也可能出现偏差,也必须有充分的警觉,以免造成对案件的误导。
为此,全面科学地认识心理测试(测谎)技术,正确运用测谎结论,充分发挥其辅助侦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应用;侦查随着测谎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我院于2007年率先在郑州市基层院引进测谎仪,并开展测谎技术工作。
几年来,共受理各类测谎案件50余件,其中直接利用测谎结论侦破案件7起,排除无辜15人,认定21人,无结论8人。
本文结合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来谈几点感受。
一、全面科学地认识心理测试(测谎)技术与其他刑事技术一样,测谎技术的成熟也要经历一个理论和实践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测谎结论的证据性质和效力,在司法实践应用中还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
在轰动全国的杜培武案件中,对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几乎全盘否定,然而对于该案件是怎样进行测谎编题的,又是如何来分析图谱的,所有这些问题,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直接的问题:如何正确的评价心理测试(测谎)技术。
事实上,对于现实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都是由于办案人员缺乏切实有效的证据时,才使用测谎仪的,特别是在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更多的是由人找事,而不像普通案件的由事找人。
因此,检察机关在使用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后,对测谎结果中获得的有限的线索,往往给办案人员的心理上造成怀疑,甚至有人认为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并不是什么实用的技术。
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例测试来客观的分析心理测试(测谎)技术。
二、正确利用测谎结果受测谎原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测谎结果无法做到百分百的正确,无论在统计学上其准确率是多么的高,只要有1%的不正确,具体到个案来说,就是100%的错误。
浅谈心理测试技术在侦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作用
案的手段越来越高 , 反侦查能 力越来越强 , 职务犯 罪案件呈 现出发现难 、 取证难 、 突破 难的特点。面对新 的形 势 , 如何破
解难题 ,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 走科技强检之路 , 向 科 技要 战斗力成为检察 机关提高 自身 侦查水平 和破案能力 的重 要 途 经 , 犯 罪 心 理 测 试 技 术 应 用 于 办 案 便 是 其 中一 个 将 方 面。实践证明 ,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是侦破职务犯罪 案件的有效手段。
四、 心理 测试技术 在侦查职 务犯罪 案件 中的应 用
于使用心理测试仪有关问题 的通知 》行 文全国公安机 关 , 对 1 除 无 辜 、 定 犯 罪 嫌 疑 人 或 知 情 者 。测 谎 仪 的 主 要 . 排 认 测谎仪的使用提出了具体 的规定 , 因此根据我 国法律及相关 作 用就是准确地鉴别无辜和罪犯 。 真正的犯罪分子 由于对犯 规定 , 国家安全机关 、 公安机关具有进行测谎的主体资格 。 但 罪 情 节 一 清 二 楚 , 然 形 成 心 理 刺 激 从 而 能 发 生 生 理 参 量 变 必
的法律依据和在侦查职务犯罪案件 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 阐述 , 推动心理测试技术在职务 犯罪侦查 活动 中的应用。
关键 词 : 理 测试 技 术 ; 理 和 应 用 ; 务 犯 罪侦 查 心 原 职
中 图分 类 号 :9 D2
文 献 标 志 ] : iA q -
文章 编 号 : 6 l 7 4 ( 0 00 — 1 1 0 17 一 7 0 2 1 )4 0 9 — 2
为 判 定 被测 试 人 是 否是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重要 科 学 依 据 。
二 、 察机关 引进 心理 测试技 术 的法律 依据 检
心理测试技术在狱内侦查中的应用①
心理测试技术在狱内侦查中的应用①Application of Polygraph in Prison InvestigationZENG Demei摘要:心理测试技术在公安、国安、军队及检察院等侦查部门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实效显著,却在同样拥有侦查权的狱内侦查部门中鲜有提及。
心理测试技术的鉴定意见虽然在证据价值上一直备受争议,但作为一种侦查辅助手段,不能否认其在实践侦查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当前狱侦工作也面临复杂的形式,亟需挖掘心理测试技术在再犯罪嫌疑人排查、口供与证词真伪核查、确定讯问方向、狱内耳目审查及深挖余罪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狱侦工作效率。
关键词:心理测试技术;狱内再犯罪;侦查心理测试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但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侦查中,促进了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发展,帮助侦破了一系列疑难案件。
随后心理测试技术又在检察机关侦破职务犯罪的过程中展露拳脚,其应用价值得到检察机关的高度认可。
实践证实心理测试技术的确能够在鉴别嫌疑与无辜,鉴别证人口供真伪以及对于把握侦查讯问方向等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同样履行侦查职能的狱内侦查部门却在实务中对心理测试技术鲜有应用,如何使用心理测试技术为狱侦部门服务,是监狱部门亟需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心理测试技术概述心理测试技术是由专业的测试人员依据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编制一定的题目,对测试对象进行提问,唤起其心理活动,并用心理测试仪同步记录被测对象的生理指标(心跳、皮电、指脉、血压等指标)变化,依据测试图谱来评判被测人与事件相关度、甄别心理事实的心理实验技术。
[1]心理测试技术以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等知识为基础,其理论核心在于人的心理痕迹活动与心理生理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即言语问题唤起被测人的自我认知、理解、联想、思维对策等活动,这些活动伴随着心理生理反应。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犯罪行为一直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女性犯罪心理学则是对女性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及动机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女性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类型,以期加深对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理解。
一、女性犯罪心理学概述女性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女性参与犯罪的心理原因和心理表现。
相较于男性犯罪,女性犯罪在数量上可能相对较少,但其犯罪类型和动机却与男性犯罪有所不同。
二、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心理测试:研究者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来评估女性犯罪者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情绪特征等,以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2. 个案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女性犯罪者的案例,探索她们的个人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3. 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女性犯罪者、潜在犯罪者或从业人员的意见和观点,作为研究的参考。
三、女性犯罪的常见类型1. 青少年犯罪: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青少年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盗窃、欺骗、攻击等行为。
2. 家庭犯罪:女性在家庭环境中也存在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比如虐待、儿童拐卖、家暴等,这些行为与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
3. 毒品犯罪:女性参与毒品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受男性伴侣的影响,有的是为了追求刺激或逃避现实,也有的是出于经济需求。
4. 金融犯罪: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犯罪行为也逐渐增多,比如贪污、挪用公款、诈骗等,她们可能出于个人的经济利益或权力欲望。
四、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启示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了解女性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预防和干预女性犯罪提供了一定的指导:1. 综合治理:对于女性犯罪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结合心理、教育、法律等多个领域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
2. 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对女性犯罪的影响,鼓励家长与学校加强对女性青少年的关怀和指导,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心理干预:女性犯罪者通常存在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力度,帮助她们解决内心困扰,走上正途。
职务犯罪侦查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适用
职务犯罪侦查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适用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4-13 16:55:52 点击:4摘要: 目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职务犯罪侦查中,其对排除无辜认定疑犯,提供侦查方向,提高办案质量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积极作用,实现司法公正,是侦查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原理; 注意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目前职务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越来越隐秘,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发现难、取证难、突破难的特点。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破解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检察机关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一项刑事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查,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实务经验表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侦破职务犯罪案件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测谎”,其基本原理是: 人在说谎时的心理变化必然引起一些生理参量( 如血压、脉搏、呼吸、皮电等) 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只受植物神经系统的制约而不受大脑意志控制,通过测定这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就可以分析心理变化,从而研判被测者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1]。
测谎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参数的变化。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最常见的两种心理测试技术是紧张峰测试法( PeakOfTension) 和准绳问题检测法( Control Question Technique,CQT) 。
( 一) 紧张峰测试法( POT)现在世界上最常用的测谎方式,称为紧张峰测试法( POT 测试法) 。
其模式是选定一个事件参与者可能存在或者必定存在的过程、情节或物证的案件信息点作为测试主题,由一组内容相似的相关问题和陪衬问题构成问题组,逐一测试。
这种测试方式根据知晓案件信息的人员范围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测试的案件情节涉案人知道,测试人也知道,欲测试被测人是否知情的测试称作已知POT 测试;测试的情节只有涉案人员知道,测试人不知道但想探明的测试称作未知POT 测试。
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几点思考曾志平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兴起于20世纪初期,自192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警察局首次将测谎技术用于刑事审讯开始,测谎技术逐渐为大多数国家司法实践所接受和运用。
现代心理测试(测谎)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涵盖了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电子生物学等多门类学科,我国从1991年开始将此技术运用到刑事犯罪侦查领域以来,已经为侦查机关办过很多成功的案例。
经实践证明,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认定犯罪、排除无辜、坚定办案人员信心、搜索重要证据线索、明确侦查方向、瓦解犯罪嫌疑人的抗拒心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一、设置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心理测试(测谎)心理测试(测谎)环境是影响测试结论的重要因素。
心理测试(测谎)仪器记录的是测试过程中受到刺激触发的生理反应,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刺激,而心理测试(测谎)中记录下的被测人的生理反应只能是由测试人员所提问的刺激引起,而不应有其它的刺激或感觉来干扰被测试者的思想、神经,或者分散被测试者的注意力,这样才有利于测试人员客观的分析图谱,得出准确的结论。
由此可见,为心理测试提供一个良好的测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测试环境包括测试室内的色调、图案、温度、湿度、隔音效果、面积和室内陈设等要素。
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测试环境,测试室必须相对封闭、简单装修,同时以白色和浅色为主基调,给人以安静、平和的感觉;避免被室外施工机械、车辆、行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室内要保持适宜温度、湿度,保证被测试人生理机能的正常和传感器的灵敏度;室内隔音处理要好,测试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噪音对被测人的干扰;室内无强烈的异味,以避免嗅觉的刺激而干扰被测试人;室内面积大小高矮适宜,防止使被测试者感到过于压抑而影响其情绪;室内布置要简洁,尤其是被测人的前方应该是没有图案白色或浅色的墙壁,无强烈的灯光,以免被测试者视觉受到刺激;被测试人的座椅一定要舒适、自然;测试过程中应关闭所有通信工具和音响设备,保持室内安静。
女警用心理测试侦破杀人案心理测试非简单测谎
女警用心理测试侦破杀人案心理测试非简单测谎2016-02-03 08:02:33 来源:荆楚网网络配图近日,一则女警用心理测试侦破17年前强奸杀人案的消息引起众多媒体关注,而事情的起因还要从2015年12月22日晚说起。
2015年12月22日晚,湖北省枣阳市一条村级道路上发生一起疑似命案:该市村民董某某(女,44岁)失踪,所骑的摩托车丢弃在惠岗村三组的村路边,附近发现血泊,疑似被侵害。
枣阳市警方通过技术手段确定同村村民刘某某(男,34岁)为嫌疑对象,但因案发现场没有发现直接证据,无法认定其作案,案侦工作一时无法突破。
2016年1月13日,枣阳市警方向应城市局发出破案协助,邀请应城市局刑侦大队民警樊艳芳上案进行心理测试破案工作。
樊艳芳运用心理测试技术,经过两昼夜,迫使嫌疑人刘某某心理防线崩溃,如实交待了1999年抢劫作案杀害被害人董某某的犯罪事实。
2月2日,湖北省应城市公安局收到了湖北省枣阳警方的破案感谢信,信中感谢应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民警樊艳芳协助该局成功侦破一起抢劫杀人命案,并通过心理深挖破获一起17年前的强奸杀人命案。
心理测试绝非简单测谎“测试反应不完全是看紧不紧张,更多的是一种认知。
”在侦破过程中立下头功的心理测试技术,在民间往往被称作“测谎”。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心理测试实验室的负责人唐帅警官向记者解释了“误传”的原因:“它最早是美国的商业公司发现的,当时也是为了抓住公众的眼球,所以特别突出了里面的测谎内容。
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业内人普遍的观点是,心理测试其实远远超出了测谎的范畴。
”心理测试最早进入中国要追溯到1943年。
当时,在国民政府与美国联合设置的中美合作所里,曾将它用于抗击侵华日军的情报工作。
但也正是源于这个背景,1949年后,因意识形态问题,它被打入了冷宫。
直到1980年,时任公安部刑侦局局长的刘文在日本考察中接触到了心理测试,发现其中的科学依据很是坚实。
从此之后,这门技术逐步进入了中国。
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
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摘要】在职务犯罪讯问中,微观心理学的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揭示作案者的动机和心理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讯问和调查。
本文首先阐述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原理,然后重点分析应用技巧,并探讨其局限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微观心理学在实际讯问中的效果。
总结指出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作用,并展望未来发展。
强调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微观心理学的必要性,以提高职务犯罪讯问的效率和准确性,保护社会安全。
.【关键词】微观心理学、犯罪讯问、职务犯罪、动机、心理过程、应用技巧、局限性、案例分析、作用、未来发展、研究、推广。
1. 引言1.1 介绍微观心理学在犯罪讯问中的重要性微观心理学在犯罪讯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微观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案者的心理状态、动机和行为特征,从而有助于揭示案件真相、获取有效证据和促使作案者交代罪行。
在犯罪讯问中,了解作案者的微观心理特征非常关键。
通过对作案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警方更准确地锁定嫌疑人、筛选出真相、排除假信息,提高案件破案率。
微观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警方了解作案者的行为动机,进一步推断案件的发生原因,为后续的调查和审讯提供有力的指引。
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角度,能够更加深入地洞察作案者的内心世界,为警方的调查工作增添了强有力的利器。
随着微观心理学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相信它会在职务犯罪讯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阐明职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职务犯罪是指在工作岗位上滥用职权、违法从事经济活动或者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 以谋取非法私利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职务犯罪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扭曲了市场秩序,造成不正当竞争,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影响了整个经济发展环境。
职务犯罪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管理能力,破坏了社会的政治生态,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沦丧。
浅谈职务犯罪侦查中测谎技术的应用
浅谈职务犯罪侦查中测谎技术的应用时间:2012-11-30 作者:高峰许凯张广辉新闻来源:正义网识别谎言是司法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能,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司法实践中探索着识别谎言的有效方法。
自1895年意大利人第一次用科学仪器来探测欺骗、说谎以来,测谎技术便成了犯罪侦查技术的组成部分。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技术革命,测谎仪变得更加灵敏、准确、科学,测谎理论、测谎技术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一门完善的科学体系,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职务犯罪侦查中应用测谎技术的现状与困境测谎,又称心理生理测试,是测试人员根据所要调查的问题或案件,事先编好一系列问题,逐一向被测人提问,通过一种多道心理生理测试仪,记录被测人对提问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参数变化,经过综合分析判断,作出心理测试意见,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诚实”的一项专门活动。
测谎技术自应用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以来,在认定犯罪、排除无辜、提供侦查方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应用测谎技术的请求报告的批复中,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时,可以使用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帮助审查和判断证据,但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此后,测谎技术的应用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开来。
笔者从2008年开始接触测谎技术,配合反贪、渎检、公诉部门办案,在不少案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积累了一些测谎经验,深刻认识到测谎技术在侦查审讯每个环节上都能同步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搜索定位犯罪、提供侦查方向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侦查办案的必备工具。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测谎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基层院,仪器配而不用。
而在与兄弟省市的同行交流中发现,各地也存在着同样的困境:仪器闲置,技术人员欠缺,测谎技术应用于侦查办案不多。
究其原,在于测谎与侦查的角色隔离,部门之间缺乏信任与沟通。
测谎技术多数放在技术部门,与侦查办案部门联系少,测谎技术人员又不了解侦查办案的规律,测谎通常只为完成办案单位的委托,不作深入探究,纯粹从测谎原理出发进行编题测试,难以找准有效切入点,让测谎成为撬开嫌疑人嘴巴的杠杆,在辅助办案中的效用不明显。
最新如何正确掌握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
如何正确掌握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如何正确掌握“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呼伦贝尔市莫旗公安局刑警大队王国友心理测试技术通常被称测谎技术,最早在本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刚开始只是一些测谎专家提供的测谎服务。
测谎仪器主要原理是记录受测者回答问题时心理连接生理反应。
许多科学研究都显示,人们在撒谎时需要较多的大脑活动,因而产生异常的心理压力。
这些大脑活动和心理压力会引发某些生理反应,如呼吸速度与深度、心跳频率、血压、还有因出汗而改变的皮肤电阻等。
这些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无法以意志力量来控制。
测谎仪器并不能测定说话内容真伪,而是测量受测者的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非常细微,往往要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才能侦测出来,再用曲线图或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测谎仪就像医疗诊断仪器一样,训练有素而且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才能有效运用,测谎结果的可信度大半取决于测谎人员的专业水平。
以上是众多从事心理测试技术的人员达成的共识。
如何让这项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我就近几年在基层侦查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发表一下自已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要创造最有利的时机进行心理测试。
案件发生后,通过初步的向受害人了解情况、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可能直接确定一名或几名嫌疑对象,这种情况如果被测试人没有逃跑、毁灭证据、串供的可能。
最好先对受测人进行外围调查,作好充分的测试准备与其约定测试时间进行测试,如果有上述可能可直接测试,但同时要围绕受测人立即开展外围调查,如果确定了该人确有重大作案嫌疑,就有了充足的审讯时间,切忌先对嫌疑对象进行测试后进行外围调查或先审讯后进行测试。
在实际工作中侦查人员往往找到一个嫌疑对象,有时对其人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先让做心理测试,先看一看是不是作案人,如果是然后再开展调查。
测试人员对受测人的基本情况、社会履历、违法经历,涉案依据了解的不够深刻,在编辑测试问题时大众化题目较多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准绳”(判断)问题的设定达不到准确可靠,无法正确判断受测人在“主题”问题上是否在“说谎”。
浅析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犯罪心理的测试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过去长时间被某些人错译、错传、错用为“测谎” 的科学的正确称谓。
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应首先重视鉴别其概念的科学性。
根据中国多年犯罪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国产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
作为一门新型的科学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并在侦查破案与审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对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及其结论的运用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已有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这与此项技术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趋势不相符合。
中国的司法实践与学术领域仅将犯罪心理测试视为一种侦查辅助手段,对于其测试结论的定性争议颇多。
然而,明确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价值并对其加以法律规制,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应用,人们越来越需要高科技的成果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发挥其最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正处于渐进式转轨的阶段,从经济法学和犯罪学的观点上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刑事犯罪不断升级,已经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正常的社会秩序。
担负打击刑事犯罪的司法机关正面临着社会治安形势的考验,司法机关非常迫切需要高科技的成果,在实践中辅助侦破重大疑难案件和公正审理错综复杂的案件。
因此在刑事侦察中,需依附高科技的成果作为刑事侦察技术的补充。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概况与测试原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是由专门测试人员对侦查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分析犯罪活动的特点、过程并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进行描绘后,运用综合编题技术进行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多道心理测试仪,对被测人在测试过程中对主试所施加的心理刺激的心理和生理反映进行描绘记录,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项实验心理技术。
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问题探讨
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问题探讨在侦破案件过程中,心理测试技术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帮助警方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从而推断其犯罪动机、作案手段等关键信息。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心理测试技术进行案件侦破,并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心理测试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
警方需要根据案件特点和嫌疑人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心理测试。
有一些常见的心理测试包括人格测试、智力测试、情绪测试等。
人格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征,是否有犯罪倾向;智力测试可以评估犯罪嫌疑人的智商水平,对其常规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情绪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情绪状态,是否有心理问题。
根据案件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心理测试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心理测试的进行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分析。
心理测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答过程,它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学理论支持。
因此,警方在进行心理测试时,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学家或心理技师进行指导。
专业人员可以根据嫌疑人的回答和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特征和潜在动机,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同时,专业人员还可以通过观察嫌疑人的反应和表情,判断其对测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再次,心理测试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案件证据进行分析。
心理测试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素,不能作为定论。
当警方收集到心理测试结果后,还需要与其他证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例如,警方可以将心理测试结果与嫌疑人的行为、目击证人的证言、现场视频等实证证据进行横向对比,以求得到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当心理测试结果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判断和推断。
最后,心理测试技术需要与其他侦破手段相互协作。
心理测试技术可以帮助警方了解犯罪嫌疑人内心的一些特点和模式,但它并不能替代其他侦破手段。
警方仍然需要通过勘查现场、调查访问、监控侦查等手段获取实质性证据。
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应该与实证侦破手段相结合,相互协作,形成闭环侦破模式,以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和准确性。
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问题探讨
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问题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展,职务犯罪案件的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关于奋战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一线的侦查人员来说,仅仅依赖原有的“一张嘴,一支笔”,与嫌疑人磨嘴皮子的手段要想在短暂的12小时内突破成案或者要想在立案后使案件有所进展显得越来越困难,差不多成为一具迫切需要解决的咨询题摆在大伙儿面前。
别管是理论界依然实践界,都喊出了“向科技要侦查力”的口号,希翼将一些技术手段引入侦破案件中,全国更是有一些检察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从世界各国的刑事侦查手段来看,技术手段的运用要紧能够分为两种事情:一是技术手段的使用要对当事人公开,甚至需要事先征得其接受,比如进行心理测试检查;二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一定范围内隐秘进行,比如采纳电话监听、电子监控、隐秘拍照或者录象等。
关于检察机关来说,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侦查人员所面对的嫌疑人普通是素养较高、躲藏较深的官员,而职务犯罪案件比如受贿案件的犯罪情节大多是在“一对一”的事情下发生的,取证难、突破难,比较上述技术手段,相对而言,采纳心理测试技术应付这类案件较为有利。
本文拟对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运专心理测试技术侦破疑难案件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及用于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所谓心理测试技术,是指具有心理测试资格或者技术的特意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规则,运用多道心理测试仪设备记录测慌对象在回答其所设置的咨询题的过程中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并经过分析多道心理测试仪设备所记录的图谱,对被测对象在回答咨询题时是否说谎作出推断的活动。
其间,利用的一具重要工具“多道心理测试仪”,算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测慌仪”,英文名叫“ploygraph”,又名“多项记录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它能够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了解受询咨询对象的心理状况,从而推断其是否涉及刑案。
真正的嫌疑人此时大都会否认涉案而说谎,因此俗称“测慌”,“测慌”别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心理测试在侦查中的应用
心 理测 试 ( sc oo i l et Pyh lgc s)是 一 种 比较 先 进 的测 试 方 有任何 办法进 展下 去 ,也只是抱着试一试 的态度运用这项技 aT 法 ,它 是 指通 过 一 系 列 手 段 ,将 人 的某 些 心理 特 征 数 量 化 , 来 衡量个体 心理 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 的一种科 学测量方 法。心理 测试技 术的科 学原理 ,足检验违法犯罪 心理痕迹的 有或无 ,而不是 民间俗称的 “ 测某个人说 不说谎 ”。人 的心 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只要人经历过 违法 犯罪事件 ,无 论多长时间 ,过 去的和现实的心理痕迹都可 以检验出来。犯 罪心理 痕迹 ,是 指违 法犯罪人特有 的,内部 隐藏和外 部显露 出来 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 的集合表征。
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的过程中对于心理测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有效性测试人员可以对其的优点进行反复的强调而犯罪嫌疑人一般对心理测试仪器是不了解的利用这点让犯罪嫌疑人感到心理测试仪是不容易欺骗的从而使得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大然后再根据那些收集到的证据促进犯罪嫌疑人能够对自己的犯罪提早交代
字 .纵 颇 吾
负面的看法是必然的 。 ( )盲 目崇拜 三 还 有 些 侦 查 人 员 对 心 理 测 试 技 术 认 识 的不 够全 面 ,只是 味 的崇拜 ,无论是 用的多么夸 张、多 么片面的方法 ,不假 = 、心 理测试 技术在侦 查 中的作 用 ( ) 一 对犯罪嫌疑可 以进行认定 和排 除 ,从而使得侦查 思索 的认 为它 的正确性。甚至有 的人在 案件没有物证 的情况 范 围缩 小 下 ,不是去花 力气 去查证有力 的证据 ,而是利用心理测试 的 在前 期侦查 工作 中 ,在没有收集到能 够确 定的犯 罪人的 结果 ,对其嫌疑人 进行刑讯逼供 的方式来 获得 想要 的证据 。 证据时 ,如果 直接进行正面审查 ,那么犯罪人 和无罪 人都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审理的案件 , 案和冤案是失常发生的。 错 极力地为 自己辩 解 ,把 自己和案件撇开 ,他们 的陈述 不能够 四、总结 进行查证或者查 证的话需要很多的人力 、物力 , 时使用 心 此 ( ) 一 不要过分迷信 、依赖心理测试技术 理测试 技术 ,可以把大多数 的无辜者排 除掉 ,把重点嫌疑对 首 先 ,心理测 试 的基本 原理 是科 学 的。从心理 测试技 象筛选 出来 ,从而使得侦查效率得到了大大 的提高。 术在我 国司法 实践 中应用的总体情况来看 ,心理测试 技术所 ( )辅助讯问 ,给犯罪嫌疑人施加心理压力 二 发挥 的积极作用还 是显而易见的 ,如提高 了司法 机关 办案效 在 对犯罪 嫌疑人 进行心理测试 的过程 中,对 于心理 测试 率 ,节约 了一定 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 ,在 侦破 时间跨度 大或 的科 学性、公正 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测试人员 可以对其 的 证据条件差等疑难 案件中也是屡建奇功 。那 些切实感受过心 优点进行反复 的强调 ,而犯罪嫌疑人一般 对心 理测试 仪器是 理测试技术显 著效用 的委托单位 ,可能 因为某 一次应用 心理 不了解 的 , 利用 这点让犯罪嫌疑人感到心理测试仪 是不容易 测试技术成功 的案例 , 开始迷信心理测试 , 事必想 到心 便 凡 欺骗的 ,从而使 得犯 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就会更 大 ,然后再 理测试 ,一旦心理测试 人员参与案件 的调查 , 忽视 了其他 就 很容 易耽误 根据那些 收集到 的证据 ,促 进犯罪嫌疑人能够对 自己的犯罪 应 当开展 的调查工作 。如此依赖心理测试技术 , 提早交代 。在实 际的应用中 ,心理测试起 了很 大的作用 。很 了其他调查取证 的时机。 多的犯罪嫌疑人 在测 试过程 中或者测试完 毕后都 能够 自觉地 ( )不要完全排斥心理测试技术 二 把 自己的罪行交代 出来 。 毕竟我 国应用 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侦查 还处 在初级 阶段 , ( ) 口供或证词真伪进行甄别 三 对 应用年 限才将 近2 年时间 。由于多种 因素,心理测试技术 的 0 在进行侦查的过 程中 ,口供与 口供 、 口 与证词 或者其 普及 还不够 普遍 。一部 分人 只 是听说 ,或 者看 了一 些有关 供 他证据之间出现矛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果某一 矛盾用传 心理测试片 面的报道 , 这些报道 中甚至还有一些负 面的, 在 统的方法不能得 到查 证时 ,对于证词与 口供 的真伪 可以通过 在这种不 了解心理测 试技 术的条件下 ,对 心理测试技术进行 心理测试技术审查进行判断。 了全盘 的否定 。还有 一部分委托单位 ,把 自己解决不 了的问
职务犯罪办理中如何利用好被调查人的涉案心理
职务犯罪办理中如何利用好被调查人的涉案心理在目前职务犯罪办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查活动和方式就是审讯,也就是突破被调查的口供是一个案件成败的关键,在职务犯罪中有“口供为王”的说法,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再怎么重视口供都不为过。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重视口供容易引发逼供等不规范行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下功夫研究被调查人的心理,通过一系列心理的较量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调查其实是对他的挽救,而不是惩罚。
只要被调查人能明白办案机关的良苦用心,才能真正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悔恨。
在审讯活动中,被调查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犯罪行为的暴露,这个犯罪行为不是全部暴露,而是犯罪行为的某一个细节,因为当一个细节被暴露时,全部的犯罪行为也就无法隐瞒了。
这些人总是在心理反复复盘,来寻找自己当时有无漏洞或者把柄被人发现。
因此,犯罪时候的某些细节是被调查人最担心的焦点,也是其应对审讯的心理薄弱点。
随着案件的延续,强制措施的变化,被调查人的心理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
可以说,被调查人的对抗心理并非是铁板一块,受到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刺激,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审讯人员捕捉的对象。
例如,某机构出纳小杨利用职务上便利,先后挪用公款共计300万元给男友王某进行营利活动,小杨被立案侦查。
在讯问中就是利用被调查人的强烈的畏罪心理寻找突破口的。
下面摘录一段笔录:问:“小杨,你经手的钱少了300万元是怎么回事?”答:(低头,默不做声)问:“300万元可是特大数目,你有义务向办案机关说明!”(加大语气)答:(仍然低头不言)问:“这样吧,既然你不愿意回答问题,就先学习刑法第384条,你把刑法第384条读一遍。
”(审讯人员拿出法律条文)(她读到“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时,其声音开始颤抖,读不下去了。
)问:你知道你读的是什么?答:(故作镇静,略等待几秒钟)知道,是刑法。
问:你怎么知道是刑法?答:每年普法时,我知道一些。
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
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引言职务犯罪通常是指利用职务之便,以违法的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
在讯问职务犯罪者时,了解其内心的动机和心理状态对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观心理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个体心理活动的研究,为讯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分析职务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讯问和调查,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
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 心理分析法心理咨询法是微观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对个体心理问题的咨询和辅导,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从而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行为。
在职务犯罪讯问中,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法对犯罪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配合讯问工作,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
通过心理咨询法,我们可以了解职务犯罪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变化,更好地引导其心理行为,为讯问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线索,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
1. 建立良好的讯问环境在职务犯罪讯问中,建立良好的讯问环境对于获取犯罪者的真实心理状态和心理动机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设计安静舒适的讯问场所、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全保障、创造宽松愉快的讯问氛围等方式,帮助犯罪者放松心情,主动配合讯问工作。
2. 采用亲和力和说服力的讯问策略在职务犯罪讯问中,可以采用亲和力和说服力的讯问策略,建立良好的讯问关系,主动引导犯罪者倾诉内心话语,逐步摸清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动机。
3. 适时运用心理干预和引导在职务犯罪讯问中,适时运用心理干预和引导,辅助犯罪者解决心理问题,加强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动机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讯问工作。
4. 加强心理技能和讯问技巧的培训为了提高讯问工作的效果,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心理技能和讯问技巧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微观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讯问工作,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
结语微观心理学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职务犯罪者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动机,从而提高了讯问的效果和案件的侦破率。
女子监狱实施罪犯心理工程工作经验材料
女子监狱实施罪犯心理工程工作经验材料抚摸心灵重塑人生为积极贯彻省局实施罪犯心理工程的工作部署,省女子监狱将“针对女性罪犯的生理、心理特点,探索教育改造的新方法、新途径”作为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重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大力倡导干警钻研心理学知识,探索女犯的心理特征及个体差异,将抽象的理论与罪犯的日常管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教育改造工作从局限、简单、零乱、盲动向系统、科学、理智、有针对性的人性化、个性化转变;实现教育改造整体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型”、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目前,具有女监特色的罪犯心理工程工作已全面展开,针对女性罪犯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改造新方法、新举措不断推出,使广大服刑人员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干警的殷殷关爱。
正如走出监狱美容室的女犯王某所说:“美容师按摩的是我们的面容而队长抚摸的是我们的心灵。
”馨新心理热线,构筑心灵交流平台心理因素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而心理疾病、人格障碍等甚至是一部分服刑人员犯罪的直接原因,而且,心理因素的差异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罪犯改造质量的高低。
本着治标先治本的原则,女监将女犯的心理健康维护当作重中之重,克服了资金、人员紧张等困难,于XX年成立了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开通了“馨新”心理热线,构筑了干警与罪犯交流的心灵平台。
馨新心理热线开通以来,已接到服刑人员的咨询电话近千人次,其中,有倾诉改造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的;有反映个人婚姻、家庭、情感问题,希望得到帮助的;有就减刑、假释等法律规定请求司法解释的……无论涉及到哪个方面的问题,干警接询员都以其特有的爱心、诚心、耐心和细心给予关注,并做出了令咨询者较为满意的答复。
服刑人员通过“馨新”心理热线,与干警进行了心灵的勾通,及时找到了解决心理问题的钥匙和战胜挫折的动力,消除了不良情绪,卸掉了思想包袱,从而精神百倍地投入改造。
在实施罪犯心理工程工作的过程中,女监还特别注重利用社会资源。
如定期邀请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到监狱开设专家门诊,进行疾病会诊;邀请警官学校的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心理讲座,解答管教干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试技术在女性职务犯罪中的应用初探作者:高建荣闫潇潇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8期
摘要女性职务犯罪因其主体特殊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女性职务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及其在心理测试中出现的行为特点,提出女性职务犯罪人的心理测试应用构想,期冀为此类案件的测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女性职务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测试构想
作者简介:高建荣,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闫潇潇,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干部,书记员。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083-02
一、女性职务犯罪人心理特点
(一)犯罪动机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人们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动机,也可能意识不到,但如果没有这种内在作用,人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活动。
1.利益需要趋动
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受人的需要满足的驱使。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状态暂时得到消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需要无法满足时,为了消除不平衡的状态,人们要么放弃,要么使用一些极端的方法解决。
当需要涉及经济利益,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会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无止境的经济利益需求,女性职务犯罪者会无视职业准则,不惜以身试法,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
2.盲目攀比,心理失衡
爱慕虚荣、相互攀比一向是女性突出的心理特征。
虚荣心犯罪心理是指由于追求物质享受、精神赞扬、面子等产生的犯罪动机。
有些女性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有贪婪的需求,既羡慕别人,也希望被别人羡慕,以得到“高人一等”的精神满足。
女性爱出风头,爱显示自己,喜欢被别人注意。
女性喜好打扮,对服饰、发式、装饰品喜爱追赶时尚,常与周围女性暗自比较。
当看到其他女性穿着入时、出入豪华场所,而自己对物质方面的要求超过其自身合理收入范围
时,或者是当自己不能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对物质的欲望时,一些女性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
3.情感支配行为
女性情感丰富、细腻,在行为上较男性更易受感情支配而失去理智,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遇事情绪化,缺乏理性,这是女性较常见的心理特点,也是女性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一些女性职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当经济利益成为双方维系感情的纽带时,往往出现情感扭曲、畸形情感。
象有些女性职务犯罪者,为了家庭的稳定,或为了子女学业,或为了获取、维持恋情而进行犯罪,最终会导致家庭破裂、恋情失败,自己受到法律的惩罚。
(二)气质差异
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四种。
多血质的人思维敏捷但缺乏耐心;粘液质的人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胆汁质的人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
从气质方面看,女性以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居多,她们自尊心强,虚荣心强,情绪起伏变化大,还常常带有一定的顾虑。
在接受测试的过程中,通常表现出畏罪、敏感、忧郁、多疑、懊悔和悲观等一系列心理特征。
二、女性职务犯罪者在犯罪心理测试中出现的行为特征
(一)哭泣
女性犯罪嫌疑人在测试中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哭。
对于这样的被测人,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对其情绪的掌控就显得至关重要。
女性犯罪嫌疑人无论其作案动机如何,进入测试室后其心理的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痛哭流涕”就成为这种情感的宣泄方式。
作为心理测试员来说,稳定被测人情绪,引导其进入测试状态,是测试成功的重要一步。
首先我们要搞清“哭”的原因,知道她为什么“哭”。
“哭”有时是心理委屈的表现,也有时候是因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环境落差导致的心理失落。
对于这种处于敏感状态的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谈话来缓解她的情绪,如聊聊她的兴趣爱好,对她做出关心的行为,递上一杯水、送上一块糖,制造一种缓和放松的氛围,使其尽快调整情绪进入测试状态。
另外,嫌疑人“哭”还可能是一种逃避问话的策略。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适当教育,告知其测试的严肃性,并严正指出哭闹对她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得出不利于她的测试结果。
(二)装傻
涉嫌职务犯罪的人员,在学历、素养等方面较之于其他刑事犯罪的人员都高,对于测试员提出的要求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我们在测试中有时会遇到被测人故意装作听不懂测试人员的引导语。
出现这种情况,测试人员首先要自我检查是否对被测人说清测试要求。
如果是由于测
试人的原因,那么就要再次讲清测试原理及要求。
但是,遇到被测人装傻的情况,我们要严厉指出,告知被测人测试对她的意义。
(三)抗拒
抗拒可以表现为沉默,或者态度蛮横、撒泼耍赖,或者对案件相关问题回答“不知道”、“不清楚”、“不记得”等否认回答。
这样的被测人在测试时反应多不容易被调动,此时可以在谈话中对其关注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例如可以与有孩子的女性交流和孩子有关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了解触及被测人心理的“敏感点”。
对于那些撒泼耍赖的被测人在谈话中可以充分强调测试时帮助她清洗罪名的,如果认为自己是无辜的,那么就要积极配合测试人员,通过测试帮助自己证明。
(四)戒备
女性职务犯罪人往往对主测人的问话字斟句酌,不立即作出反应,试图从问话中了解和掌握侦查人员的意图,然后再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回答。
对于这种被测人,主测人在测前谈话中应仔细观察,因为这样的被测人在测试中的图谱反应可能会出现滞后现象,分析图谱的时候,要看清被测人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是否重复出现延迟,以便打分的时候划定有效反应区域。
三、对女性职务犯罪者的心理测试构想
针对女性职务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及在测试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笔者结合实案测试的经历,针对女性职务犯罪者的心理测试方案提出以下构想:
(一)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测试是一种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活动。
要科学、有效地进行犯罪心理测试,也必须立足于已知。
只有这样,犯罪心理测试才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才有客观的事实依据。
因此,在进行犯罪心理测试之前,一定要尽量收集客观的犯罪痕迹,进而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
一般来说,犯罪人留下的犯罪痕迹包括犯罪物理痕迹①、犯罪心理痕迹。
对犯罪心理测试而言,最终要的任务是建立各种痕迹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痕迹形成的方式,这一步对于拟定测试题目极其重要。
(二)测前谈话
测前谈话的意义在于,放松被测人的紧张情绪,互相建立信任关系;调动真正作案人的情绪,唤醒记忆;了解被测人的个体情况和对案情的知情程度。
所以,测前谈话是整个测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首先,测前谈话时态度要缓和,语言要明确,切忌含糊,以避免造成女性犯罪嫌疑人因畏惧或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顾虑;
其次,注意女性犯罪嫌疑人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不要急于求成而言语过激,导致女性犯罪嫌疑人过于激动或自暴自弃而一言不发,守口如瓶;
再次,充分考虑到女性犯罪嫌疑人自尊心、虚荣心强的特点,最好采用说服、教育、启发的方法,利用女性犯罪嫌疑人依附性、从属性强和容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晓之以理,言语委婉,使其悔悟;
最后,犯罪女性一般感情都很丰富,思念牵挂多,我们要及时抓住其母亲思念子女、亲人或期盼家庭早日团圆的特有心理特点,动之以情,加大力度,唤起其家庭责任感和感情责任观,促使其诚实供述犯罪行为。
(三)测试题目编制
犯罪心理测试的实质是犯罪事件信息的再提取过程。
在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心理测试过程中,从测前谈话一直到测试结束,其实质是犯罪记忆的激活和信息的提取。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测试题目的制定对犯罪记忆的诱发极其重要。
职务犯罪案件主要的特点就是心理活动多,因此,在题目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多关注记忆比较深刻的信息点。
1.测试题目的筛选
在进行完犯罪心理分析的步骤后,测试人得到了大量的关于案件的信息,包括作案的时间、作案地点、作案人数、作案动机、作案过程、作案的手段方式以及案件本身的特点等。
其中有些信息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有些信息适合作为心理测试问题,有些不适合。
因此,心理测试人员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甄别,筛选出最有可能唤醒作案人记忆的目标题目。
2.目标问题必须是犯罪人记忆最清晰、最深刻的内容
从心理测试人员的角度考虑,作案人可以记住的作案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是很多的,但是,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所能够回忆起来的东西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内容是有限的。
心理测试人员筛选的目标题目应该是作案人记忆中最清晰、最深刻的内容,象女性职务犯罪人的作案动机、作案方式、赃款的去向、藏匿地点等题目都能引起被测人强烈的心理反映和生理反应。
另外,女性在实施犯罪前,大多数都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会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时机选择等方面深思熟虑,反复斟酌,这些必然会在犯罪实施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牢固的记忆,因此,题目的编制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女性职务犯罪者由于其主体具有特殊的心理因素,其犯罪手段往往区别于男性职务犯罪者。
掌握女性职务犯罪人的心理特点,把握其行为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心理测试的各个环节,为今后此类案件的测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为侦查部门侦破案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注释:
①此处的“物理痕迹”包括与案件相关的人、事、物。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