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力量崛起与我们的对策
日本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日本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f5a51dc79563c1ec4da71bd.png)
日本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队别:研究生四队姓名:郭涛学号:152050摘要从唐朝以来,我国与日本之间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系,中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如今,中国持续和平发展,日本日趋衰落,中日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日战略相持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其结果既取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质量提升,也取决于双方的战略选择与部署。
日本的战略趋向具体表现为:全球战略收缩,东亚战略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深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防务部署和对外军事合作。
有鉴于此,面对日本的战略趋向,中国应善加应对,加强全球议程上的倡议和塑造能力,积极锤炼大国心态,确立更具针对性的东亚地区战略,以长远眼光处理中日关系。
本文通过以中日之间的战争为时间基础,介绍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从而总结出日本军事战略思想中自古至今所传承的一些思想,以及介绍近几年日本的新军事变革及其国际秩序观。
最后阐述其对我国的影响,并针对日本的一系列措施我国所应做出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日本军事思想;日本国际秩序观;中国应对对策目录摘要I1日本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11.1日本的兵书《斗战经》11.2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22日本的国际秩序观43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64参考文献8日本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日本的兵书《斗战经》日本的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同日本的军事著作密不可分。
而日本关于军事方面的著作中《斗战经》是对日本军事思想形成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
《斗战经》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本著名兵书。
其作者,据《斗战经》序中说,“或曰太祖宰相维时卿作,或曰太宰师匡房卿书也,今不可考证。
”[1]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是中国兵书,特别是《孙子兵法》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时代。
《斗战经》一书就是日本兵学家深入研究中国兵书和日本传统兵学思想的结晶。
书中批判了当时在日本影响很大的《孙子兵法》的一些观点,指出要从日本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孙子兵法》,强调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突出宣传日本的民族精神。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15772b1336c1eb91b375d12.png)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在经济上受到重创。
可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可以迅速崛起呢?以下就是整理的二战之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一)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
由于战败,不能再对侵略国进行各种资源的掠夺了,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这样,战前和战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都失去了供应。
这时,为了援助日本的经济,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物资。
在日本整个进口总额中,1945年9月至1946年占63.2%,1947 年占77.2%,1948 年占了67.4%,1949 年占了58.4%,1950 年则为36.9%。
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小麦、食物、化肥、棉花等,对当时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因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不断转变。
刚开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为打击日本,使其军国主义永远不能抬头。
但是,后来的朝鲜战争、北约与华约的两极对峙以及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军事上等重要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这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因其有利的地理、政治因素,借些大发战争财。
由于朝鲜战争,离战场最近的日本不仅成了美军大量军用物资的生产工基地和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了为美军提供各种服务的基地。
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出钱直接向日本订购大量的物资和劳务服务。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战争和停止,美国对日本的特需订货一共为23.9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0.6%;其中1951 年占总出口额的43.7%、1952年则为66.1%、1953年为63.5%。
三、和平而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6092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b.png)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抗击外敌侵略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涉及广泛的战略和战术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以及中国军队如何应对并最终获得胜利。
一、侵华战略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采取了多种战略手段。
首先,他们采取了全面侵略的战略,以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土,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其次,他们利用分化政策,试图削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团结,以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
此外,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摧毁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以削弱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
日本军队在战略层面使用了空袭、围剿、经济封锁等手段,试图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他们利用大规模的空袭行动摧毁中国的工业基础和重要军事设施,使中国军队的抵抗变得困难。
此外,他们通过经济封锁来削弱中国的物资供应,给中国经济及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侵华战术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手段。
首先,他们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击的战术,以快速取得战场的控制权。
他们利用装备先进的飞机、坦克和其他先进武器,打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并实施速战速决的战术。
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游击战和地方战的战术,以适应中国广大的地理环境。
他们派遣伪军及特务机构协助自己的侵略行动,并试图瓦解中国军队与人民的团结。
此外,日本军队还采取了心理战、恐怖战等手段,试图瓦解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回应虽然中国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但中国抗日战争仍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中国军队与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回应措施。
首先,他们实施了持久抗战的战略,以消耗日本军队的战斗力。
中国军队坚守抗战初期的重要据点,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为中国推迟了日军的进攻时间。
中国军队还采取了游击战、地方战等战术,以适应日本军队的快速机动性。
他们将战场转移到山区、林区等地,利用地形和地理环境给敌人带来麻烦。
竞争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剧了中日民族矛盾
![竞争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剧了中日民族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fbf527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9.png)
竞争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剧了中日民族矛盾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和日本两个亚洲强国之间的竞争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两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也日益加剧。
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剧,不仅在双边领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和不良的影响,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和威胁。
首先,中日经济竞争引发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日本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峰值时期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经济强国。
双方在经济实力方面的强大竞争,导致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愈加紧张。
两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不仅影响了双方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中日民族关系的和睦与和谐。
许多争议和矛盾的源头往往都来源于经济领域,比如岛屿争端、贸易争端、土地开发等等。
这些问题都威胁着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剧。
其次,军事实力的竞争也加剧了中日民族矛盾。
自20世纪以来,日本一直在追求更具有主动性和防御性的安全政策,并不断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在对华军事威胁和挑战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
中国也在军事实力方面的强大发展,将中日民族矛盾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在东海和南海两个重要的战略区域,中日两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冲突和军力对峙。
日本在这些地区增加了自己的海上军事力量,而中国也不断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谈判,增强自己在这些地区的海上存在感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居于优势地位。
双方军事力量的竞争直接导致了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加剧。
不难想象,若双方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将会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和威胁。
最后,教育和文化传承也对中日民族矛盾的加深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承和教育背景非常不同,在语言、思想观念、历史、文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双方采取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政策,促进了两国民族矛盾的加深。
例如,日本在历史课程中,经常忽略或者减轻其军国主义和对邻国的侵略,而在中国,历史教育也强调保护国家主权,增强民族意识,打造国家意识形态等。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4c5f165f46527d3240ce03f.png)
论战后日本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引言:二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十分萧条,工业几乎崩溃,农业生产也只有战前的一半。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曾经断言:“如果没有长期不断的,没有限制的外援,未来三十年内,日本将长期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状态。
”但就是这样一个许多人都不看好的战败后的日本,却用三十年的时间,超越英法德苏,爬上了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位置。
战后的日本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如此迅速的成长不得不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不可否认,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朝鲜战争和冷战时期的种种有利因素造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日本内部不断改革的结果。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吸取有利的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正是我们如今需要做的事。
摘要: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一直是人们讨论和分析的热门话题,而究其原因,其中不仅仅有美国对其的大力扶植和在美国占领和军事庇佑下的稳定的国内局势和周边环境,同样也离不开日本对其自身准确的战略定位和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
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状况,总结出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中国发展启示一、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1.美国的大力扶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美国对其实行了长达7年的占领。
正是在这七年里,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和法制为主的政治改革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并对日本长期持续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进行政体改革,使日本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在战后初期,日本农业萧条,甚至不能满足国民的基本温饱问题,美国对日本实施援助,提供大量的食物,以解决日本的饥荒问题。
同时也保障了日本国内的安全局势稳定,为日本战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遏制以中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美国将日本作为远东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转而大力扶植日本,主动提出缓和战争赔款,为日本发展生产,稳定国内经济局势提供了条件。
浅论近代以来日本的崛起、复兴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浅论近代以来日本的崛起、复兴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de48510227916888486d742.png)
说, 日本的对外思想观念是以本国堀起成为新兴大国为 目标 , 以对 辅
东亚大陆的征服为手段。 源自二、 二战后 日本的复兴之路 对 日本而言 , 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改变世界秩序建立 自身霸权 的构想的实践。但 日本的战败和战争的残酷性 日本国 内清醒 的政治 家认识到 日本重新崛起 的希望不在于重拾军 国主义道路, 而在于走一 条 适 应 世 界 政 治 文 明 发 展 潮 流 的 新 路 子 。0 在2 0世纪 5 、 0年代 日本主要采取经济外交方式 , 06 与美 国主导 的西方资本主义盟国加强交流和经贸往来为国家复兴做准备 ;从 7 O
关键 词 E本 崛起 l 复兴 对 外扩 张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0 9(090 .2 一l 10.522 0)323O
发 展 国 力 才 能 够 成 为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的 新 兴 强 国 , 而 称 霸 亚 洲 。 以 进 可
中 图分 类号 : 4 K
L g l y t m n o i y e a s e A dS ce S t
{占 l 缸金 ; J I
29( ) 0.下 03
浅论近代 以来 日本 的崛起
复兴及 其对 当代 中国发展 的影 响
江海洋
摘 要 自明治 维新 以来 E本 通过 军事 扩张 和 文化 思想 的准备 实现 了国 家的崛起 。 战后 , l 二 日本 通过 经 济 大国路 线 实现 了 复兴 。本 文 简要 的论 述 了 日本 的崛 起 、 复兴 及其对 当代 中国发展 的影响 。
一
、
近 代 日本 的 崛 起
( ) 一 明治维新—— 日本的近代化 建国 对 日本而言 ,黑船事件” “ 和随之而来 的一系列条约成 为了其近代 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 1 6 8 8年 ,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开始颁布 系列改革措施——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为了改变 日本落后于世界的状况进而跻身世界强国的 目标, 在改造封建国家的同时向西方派遣考察团。 维新派元老们参照 这些考察报告, 出了“ 提 殖产兴业” “ 明开化” 富国强兵” 、文 和“ 三大政 策作为 日本近代化建 国的指导方针 。 “ 殖产兴业” 指的是明治 政府运用 国家政权 的力量, 以各种政策为 杠杆, 用国库资金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 大力扶植 日本财阀资本主义的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2c5a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9.png)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岛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崛起之势。
其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大国崛起与百年维新运动尤其引人关注。
在探究日本走向崛起的原因和百年维新运动的意义之前,我必须承认这段历史不仅给了我新的知识,更是唤起了我对于国家崛起与自强不息的认同与敬畏。
首先,对于日本崛起的原因,可以指出的有许多因素。
其一,日本历史上蕴藏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日本人民在岛国生存的压力下,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助互助的习惯和传统。
这种精神在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时被激发,日本人民敢于与困难和挑战抗争,而不是选择退缩与低头。
其二,日本政府在崛起过程中的积极推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政策,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这不仅为日本崛起提供了支撑,还改变了国家和民众的观念,增强了国家意识和自信心。
最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也是日本崛起的一个重要背景。
19世纪末,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日本民众和政府更加意识到了动员自身力量进行国家发展的必要性。
与大国崛起相伴随的百年维新运动,作为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百年维新运动的目标是为日本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现代化。
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国家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百年维新运动的成功,大大推进了日本现代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国家力量的集中。
同时,这场运动也触动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如教育、司法、军事、财政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改革,使得日本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而在百年维新运动背后,秉持着实用主义的思想家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吸收了西方的理念,将其融合到日本的文化中去,既推动了日本的国家发展,又没有丧失自身的传统和文化特色。
在阅读了关于大国崛起和百年维新运动的历史资料之后,我被历史的洪流和日本人民的坚韧精神所深深触动。
日本的殖民主义与亚洲反抗
![日本的殖民主义与亚洲反抗](https://img.taocdn.com/s3/m/8c0d70f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d.png)
日本的殖民主义与亚洲反抗20世纪,日本崛起为亚洲的一股强大力量,但随之而来的是其对亚洲国家展开的殖民主义统治。
这种统治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激发了亚洲人民的反抗精神。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日本的殖民主义与亚洲反抗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日本的殖民主义统治背后的动因。
日本在19世纪末迎来了明治维新,通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使国家迅速崛起。
然而,自身资源有限的日本面临着无法满足其经济和军事需求的问题。
因此,日本开始寻求对东亚地区的控制,并通过殖民主义统治获取所需的资源和市场。
日本的殖民主义统治主要集中在朝鲜和台湾等地。
在朝鲜,日本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统治,虽然日本在朝鲜进行了一些现代化改革,但其主要目的是掠夺资源和剥削朝鲜人民。
在台湾,日本殖民统治历时约50年,同样是为了满足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需求,导致台湾人民经济受损和文化受压制。
然而,亚洲各国人民并不甘于被殖民统治,他们开始展开了积极的反抗。
其中,中国的反抗尤为激烈和长期。
自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中国就和日本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反抗的意志,最终赢得了反抗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鼓舞了全亚洲各国,成为亚洲反抗日本殖民主义的中坚力量。
此外,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家也积极参与到了亚洲的反抗行动中。
印度早期领袖甘地领导了一系列非暴力抵抗的运动,成功地推动了印度的独立斗争。
印尼先驱者苏加诺也领导了一系列的起义和游击战,成功驱逐日本殖民者。
越南的胡志明则领导了越南民族独立同盟会,成功打败了日本和法国的侵略,最终使越南获得独立。
总结起来,日本的殖民主义统治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但同时也激发了亚洲人民的反抗精神。
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国的人民展示了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在亚洲反抗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为自己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奋斗,也为亚洲的反抗与团结树立了榜样。
最后,让我们深思,虽然日本的殖民主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20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军事和政治
![20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军事和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56f622e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a.png)
20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军事和政治20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战后重建较快并快速崛起的亚洲大国。
然而,二战前后,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关系却多次发生紧张甚至战乱,给两国和亚洲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一、二战前的中国和日本二十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百年屈辱。
弱冠之年的日本,却在19世纪中叶末期快速现代化并成功地打败了中国的清朝。
自那时起,日本就开始将中国视为其主要的对头,他们对中国的许多领土进行强制侵略,并对中国进行了数次侵略战争。
此外,日本还曾与其他国家发生过战争,同时也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此期间的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列强在中国划设了不少势力范围,占领了部分领土。
当时的中国政府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这些列强。
国内还发生了“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并开创了孙中山领导下的民主主义革命,但国内长期分裂和纷争,使得时局一直不稳。
二、日本在二战中的角色日本在二战中起到了重要的战略角色。
他们发起了对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战争,夺取了许多岛屿和领土,包括韩国和中国的领土。
他们在1945年原子弹爆炸之前,以儒勒·凡尔纳式的科技能力和猛烈的集体主义战争策略,占领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
然而,这个版本的集体主义在日本本土导致了更多的痛苦和死亡。
最终,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占领的所有领土,还要接受美国指定的新政权体系和宪法。
三、中国和日本在二战之后二战之后,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受害者,其经济和社会状态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而日本则被迫面对残留的美国部队和新的宪法。
新的日本宪法明确了国家不能把自身作为战略和军事力量,并且禁止制造核武器。
在成为美国重要的盟友和军事基地之后,日本重新开始其迅猛的现代化进程,再次成为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领导者之一。
在20世纪的矛盾和挑战中,中国和日本历经了数次惨痛的军事和政治关系。
然而,两国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政治改革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与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现在越来越复杂。
战后日本的军事战略
![战后日本的军事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8615205901020207409c42.png)
战后日本的军事战略摘要::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被迫进行了非军事化改造,“国家永远放弃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条款被写入日本国宪法。
然而,日本在战败后不久就开始了重整军备的步伐,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其军事实力的发展更是咄咄逼人。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日本军事战略的关注和对其依附性的研究关键词:日本,军事二战前的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国家活动的中心是对外扩张,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都为这一中心而服务,使日本成为“武装到牙齿”的庞大的战争机器。
作为二战元凶的日本虽遭惨败,但战争机器并未被彻底摧毁。
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虽对日本进行了系统的改造,但这个改造却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和军国主义分子起到了保护作用,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在战后不久便开始重新武装,并持续地、有计划地逐步推进。
(一)极力向国际社会推销其“普通国家”的政治理念,主张打破国际禁忌、修改和平宪法,恢复日本作为一个正常国家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力,包括自卫权、交战权、海外出兵权……,为其介入地区争端、干涉他国事务寻找法理依据。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国家愿望曾一度表现出和平主义倾向,但国内右翼势力的沉渣泛起和国外霸权主义者的强横干涉却无时不在冲击着这股和平潮流,使日本一步步走上了重整军备的道路。
基于其固有的排外心理和“种族主义”优越感,也为了迎合美国的霸权需要,日本不仅迅速恢复了自己的军事潜力,调整了战略部署,而且也在确立了经济大国地位后积极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显露出狂热的“地缘政治野心”。
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新日美同盟关系的建立,日本不但将敌视的目光投向中国,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私欲膨胀,再一次唤醒了对“重建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恋,试图与美国联手重绘东亚的政治版图,构筑亚太新秩序。
1954年7月,在美国的授意、支持下,日本公然违背和平宪法,突破国际禁忌,以“自卫队”的名义复活了海陆空三军,重新走上了武装自雄的战前老路。
日本的两次崛起及其对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影响
![日本的两次崛起及其对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a9cef1d10a6f524ccbf8579.png)
日本的两次崛起及其对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影响日本,这个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曾给我们多次带来灾难的岛国,将是我今天论述的重点。
日本,正如我上边所言,是一个岛国。
它和欧亚大陆西端的英国遥相呼应,成为分居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岛国。
但是,日本作为岛国存在,却不具备英国作为岛国存在所具有的优势,那就是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生存环境相当恶劣,火山地震频繁。
这一切客观情况决定了日本人的生存危机意识和一旦面临生存危机时的对外扩张性。
那么在说日本的两次崛起前,让我们先大致回顾一下古代日本和中国的关系。
一,古代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古代日本和我国的关系,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徐福渡海”的传说。
这个为秦始皇寻找不死之药的方士,曾两次从秦帝国带走数千童男童女和农具及耕作技术。
于是有人据此认为,当今日本人全都是秦人后代。
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谬误。
日本在所谓的“徐福渡海”之前,已经有了绳纹文化,如果徐福渡海的说法是真,那徐福渡海时,日本已经是弥生时代了。
所以,并不是说,徐福东渡日本前,日本就没有人,或者满岛都是上窜下蹦的猴子。
日本也有其比较悠久的历史,应该说至少在秦代之前。
但是,尽管现在日本境内有相当数量的徐福墓,同时也流传着相当多有关徐福的传说,但严格的史学考证,并没有找出有关徐福的任何真实史料或出土文物。
古代日本和我国交往,真正见诸史料是在汉武帝时。
史书记载,当时倭国(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倭”的含义是“低矮”。
)自称“大夫”,朝贡于汉朝。
东汉光武帝时,倭国派人使汉,光武帝赐其金印,上书“汉倭奴王印”。
我国隋唐时期,日本积极学习隋唐文化,派出大批使者,考察隋唐建筑及制度。
通过学习,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我国元朝时期,曾力图征服日本,但均因风浪阻遏,不能实现。
我国明朝时期,丰臣秀吉曾想征服朝鲜,但被中朝联军击败,此后日本渐趋闭关锁国。
二,日本的两次崛起1.明治维新时期的崛起日本近代,德川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矛盾丛生。
中下级武士心怀不满,农民无地少地,整个社会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
关于中国与日本近现代发展不同的思考
![关于中国与日本近现代发展不同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2d5e77ca98271fe910ef9f1.png)
读《当中国统治世界》有感关于中国与日本近现代发展不同的思考摘要:作为有着两万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我们经历了封建时期大天朝的朝代更迭,也遭受了清代末年难以回首的诸强欺凌,以及随后的侵略战争,在到如今的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举足轻重了。
然而,在谈论我们发展的历史时,日本这个小岛国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他曾是我们的大天朝脚下的附属小国,向我们朝贡,祈求我们保护;可到了18世纪末期,在清朝逐渐衰弱之际,一直不起眼的日本却在此时冒了出来,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侵华战争,他反过来对我们有了巨大的优势,直到现在,他也一直跻身于世界前列。
在这之中,有着偶然因素也有着历史的必然因素,它们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
关键词:列强侵犯,现代化,价值观,迷失正文: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文明、民族、国家出现或消逝于时间的流逝中。
至今,有的经历了发展最终壮大起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有的经过了起起伏伏,经受了种种摧残,已不复存在或者不现昔日荣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原始地生活着,到学会使用工具,再到有了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组织;随着人们对社会,对人性本质认识的深入了解探讨,社会从最开始的母系制度,到封建制度、奴隶制度,再发展到了如今的民主共和制度。
我们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的。
历史就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记录着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从历史中了解过去,借鉴历史中成功的经验,铭记历史中失败的教训,为我们的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在18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掀起一股改革浪潮,各种以化石原料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加工设备取代了人力劳作,许许多多的现代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屹立起来。
农业已不再是社会主要关注点,工商业成为了英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股浪潮渐渐席卷了整个欧洲。
然而,生产物资的缺乏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可幸运的是,在大西洋的另一面,富饶肥沃的美洲大陆正好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
五百年大国结课论文日本之崛起
![五百年大国结课论文日本之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06018ce5aeaad1f346933fdb.png)
五百年大国兴衰之路谈日本之崛起学院土木工程班级土木1103学号110320330姓名雷涛日本是现在亚洲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科技、政治以及国家软实力上都高于中国,甚至军事力量可能也在中国之上。
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日本作为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在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之后却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片废墟焦土中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我认为日本崛起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在这些原因中有一些可以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首先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1947年日本接受了一部《和平宪法》,日本正是在这一宪法的指导下走上了战后重建、经济恢复、高速发展、繁荣富裕的和平发展之路。
在这部宪法的框架之下(也可以说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即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
通过解散财阀并建立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系统创造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而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则使得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提高了国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建设的活力。
通过彻底的改革,日本的政治形成了“1955年体制”这种特殊的体制,经济上则制定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更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教育、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都为其崛起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9a51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6.png)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日本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转变。
从19世纪末开始的明治维新到现在,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国。
对于日本的百年维新,我有着深深的观后感。
首先,日本百年维新的成功,来源于其勇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受到了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然而,当时的日本领导层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向西方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教育体制等。
正是这种勇于改变和学习的精神,使得日本能够迅速崛起,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现代化。
其次,日本百年维新的成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奋斗和努力。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内部存在着种种不平等和封建制度,人民权益受到了严重的剥夺。
然而,维新派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废除藩制、进行土地改革、建立近代化的教育体系等。
这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使得日本人民享有了更多的权益,更使得整个国家的力量得以集中,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另外,日本百年维新的成功,得益于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外交影响力的决策。
随着国家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舞台。
日本积极参与世界贸易,推动着本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员,提升了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日本百年维新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迅猛发展,曾经引起过一些国家的忧虑。
同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成为了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日本百年维新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革。
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日本人民的奋斗和智慧。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日本而言,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更加注重和平发展,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进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日本百年维新所追求的目标,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策略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0cd25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9.png)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策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持续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日本侵略者采取了多种战争策略,以实现其对中国的控制和剥削。
本文将从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探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所采取的战争策略。
一、军事策略(1)空袭战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广泛采用了空袭战略。
他们通过轰炸中国大城市和交通枢纽,以破坏中国的经济基础和交通运输系统,削弱中国的抵抗能力。
这种战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分而治之日本侵略者通过分割中国的抗日力量,采取分而治之的战略。
他们逐渐掌控中国的沿海地区,并与一些中国的亲日势力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削弱中国统一抗日的力量。
日本侵略者还试图煽动中国内战,进一步分化中国的抗日力量。
(3)三光政策日本侵略者实施了残酷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
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采取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摧毁掠夺行动,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这种政策极大地摧毁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和生存能力。
二、政治策略(1)伪装政权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伪装政权,试图取代中国的合法政府。
他们通过任命傀儡政府和推行伪装法律,剥夺中国人民的基本权益,达到控制中国社会的目的。
(2)经济侵略日本侵略者采取了经济侵略策略,通过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为其战争提供经济支持。
他们抢占中国重要的工业和矿产资源,并向中国输送大量的战略物资。
为了维持这种经济侵略,日本侵略者还实施了苛刻的经济管理制度,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剥削。
(3)宣传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采取了大规模的宣传战略,试图影响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信仰。
他们通过宣传机构和媒体,制造了大量的假消息和宣传,以污蔑中国的抗战努力,并试图改变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采取了多种战争策略,旨在实现对中国的控制和剥削。
他们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破坏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削弱中国的抵抗能力。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 [精排完全版](二)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 [精排完全版](二)](https://img.taocdn.com/s3/m/c9f4eae1102de2bd960588ca.png)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五)逐鹿中原一.纸上谈兵我们前文对日本侵华战争前所面临的形势作了回顾。
日本要彻底解决自己的岛国危机,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让中国和日本融为一体。
因此,无论以任何手段将领土扩张到中国都是日本的核心战略目标。
这里所说的领土扩张,包括对中国市场的商品输出和资源的投资开采具有某种排他性的绝对优先权,日本国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日本或中国居住,中国的各种产能能够化为日本国力的一部分。
达到这些目标可以使日本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实力获得根本性的跃升。
领土扩张的规律通常是这样的:如果你采取鲸吞的姿态,快速向全局推进。
那么,当你占领对手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土地时,你必然越来越多的消耗你的军事力量在对占领地的控制上,包括保证占领地的行政管控,镇压化整为零的反抗势力等。
由于没有时间对占领地进行消化并实现有效的控制,从当地获取战略物资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从本土进行补给的补给线会越来越长。
因此,随着你的军事推进,你的兵力和补给将不断的做减法,变得越来越难以保障。
所以你必须准确的评估你现在的军事实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有没有可以坚持到彻底消灭对方的兵力和物资储备。
中国有句俗语叫“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是对这种境况的准确概括。
如果没有这样的自信,那么就只能采取蚕食的姿态逐步推进。
每占领一处地方,就尽可能将其消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使其逐渐成为自己各种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的来源。
随着你的军事推进,你的兵力和补给将不断的做加法,军事实力越来越强。
这样你丝毫不用担心是否能坚持到最后的问题。
但蚕食的缺点是,速度会很慢,有可能需要几十甚至数百年的时间(秦国从走向第一强国到统一全中国用了数百年的时间)。
而某些战略机遇有可能稍纵即逝。
蚕食是比较稳健的做法。
通过蚕食可以在此消彼长中不断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逐渐建立起绝对的军事优势,最终通过战略决战来彻底完成对对手的征服。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兼并过程的主流,有着某种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性。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日本虽然强于中国,但中国的实力并没有弱到日本唾手可得的地步。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与行动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与行动](https://img.taocdn.com/s3/m/17b03b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6.png)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与行动日本帝国主义是指20世纪初至中期日本政府及其统治者企图扩张国家势力范围,通过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追求实现霸权地位的行为。
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迅速崛起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并通过野心勃勃的行动对东亚及其他地区展开侵略行动,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
本文将探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与行动,并分析其对当时国际局势和地区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日本的帝国主义野心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领导人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得日本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迅速提升。
然而,这种势力的增长并没有满足日本的野心,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资源和领土。
以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日本通过武力入侵、屠杀和残暴统治,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导致中国东北地区陷入长期的殖民统治。
日本在野心膨胀的同时,也开始对其他国家发起侵略行动。
他们先后占领了朝鲜、台湾和东南亚许多岛屿,试图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来控制整个亚洲地区。
日本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他们迅速发展了现代化的陆海空军,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扩军备战。
这些军备行动不仅对亚洲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也引起了全球关注和忧虑。
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对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地区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他们的侵略行为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等。
这些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给亚洲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日本的侵略行为还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相互不信任,加剧了地区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野心和行动并非只局限于军事方面。
他们还进一步推行了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试图在被占领的地区建立类似于祖国的政治体制,强迫居民改变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
这种殖民统治对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剥削,打击了地区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结起来,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与行动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侵略行为追求霸权地位,给东亚及其他地区带来了战争、破坏和压迫。
日本崛起三部曲
![日本崛起三部曲](https://img.taocdn.com/s3/m/6d1cc311a216147917112820.png)
日本崛起之奋战三部曲纵观日本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日本发展有三个阶段性的大跨越:第一阶段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第二阶段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第三阶段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
日本社会变革都具有其独特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习精神;忧患意识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孤岛意识";勤奋,严谨,和不言败不服输的民族特质等等。
第一曲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
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经济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
”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班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
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班田农民担负租庸调。
租,即实物地租,受田每段交纳租稻2束2把。
庸,是力役及其代纳物,凡50户充仕丁1人,50户负担仕丁1人之粮,1户交纳庸布1丈2尺,庸米5斗。
调,征收的地方特产,分为田调、户调、付调。
田调按土地面积征收。
田1町征收绢1丈、絁2丈、布4丈。
户调按户征收,其数量为“1 户赀布1丈2尺”。
付调随各乡土特产征收。
政治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
新政权建立不久,为树立了中央集权的指导思想,天皇在大槻树下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649年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
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近代日本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
![近代日本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f69c24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e.png)
近代日本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近代日本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是一个引人思考和深究的话题。
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迅速崛起为一个列强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在本土进行了建设和改革,还积极扩张其殖民版图,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和影响力。
这种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政策的背后,既有日本国内的动力,也有外部环境的推动。
首先,日本国内的动力是近代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展开了现代化的改革,强调追赶西方列强的步伐。
为了获取资源和市场,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殖民扩张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无论是对台湾的占领,对朝鲜的统治,还是对华北地区的侵略,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的一面。
其次,外部环境的推动也对日本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正处于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争夺成为列强之间的竞争点。
由于自然资源和市场的需求,列强国家开始扩大其势力范围,以实现更大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不愿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迫使其积极参与到殖民扩张中。
另外,日本经过多次战争的胜利,积累了大量的军力和经验,这也是它进行殖民扩张的重要基础。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获得了对台湾的控制权;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沙皇俄国,得到了对南满洲和朝鲜的控制权。
这些战争使日本国内民众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增强,进一步加强了进行殖民扩张的决心。
然而,日本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被殖民地的居民遭受到了巨大的苦难。
日本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使得被殖民地的人民遭受到了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
其次,这种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政策也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和冲突。
例如,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近代日本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话题。
它既与日本国内的动力密切相关,也受到外部环境的推动。
然而,无论是从正面还是负面来看,这种扩张政策都对近代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如何促进了中 国的崛起
![九一八事变如何促进了中 国的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a2a17f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c.png)
九一八事变如何促进了中国的崛起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沉重伤痛,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无数同胞失去生命,家园被践踏。
然而,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九一八事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
在事变之前,中国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分歧,但日本的侵略行径让全体中国人意识到,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这种共同的危机意识迅速凝聚了民心,激发了民众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抗日决心。
广大民众不再沉默,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日本侵略的愤怒和反抗。
这种全民族的团结和抗争精神,成为了中国在未来能够抵御外敌、走向崛起的重要力量源泉。
九一八事变促使中国加快了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面对日本的强大军事力量,中国深刻认识到自身军事装备和作战理念的落后。
这一事件推动了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更新。
众多有识之士投身于军事研究和国防建设,努力提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也促使中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后续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逐渐积累了战斗经验,不断改进作战策略,为日后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奠定了基础。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
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打击,但同时也激发了民族工业的自强意识。
在爱国情感的驱动下,民族企业家们纷纷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以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
他们加大投资,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也应运而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民族工业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战时的物资供应,也为战后中国的经济重建和崛起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九一八事变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民党内部的抗日力量逐渐崛起,与共产党的合作意愿也有所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军事力量崛起与我们的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格局和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的不断变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谋求军事大国地位,南海领土问题等,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造成极大的挑战。
其中,日本军事力量的崛起对我国安全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视。
在过去的5年中,日本军事战略发生极大转变,特别是日本新一届政府安倍晋三上台之后,通过一系列有关安保政策的文件或法案,进一步的挑战和平宪法的约束,军国主义颇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本文就通过分析日本军事力量的崛起来提出我们相应的对策。
第一章日本军事战略与军事力量分析
一日本军事战略的转变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就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并确立了一系列的政策,率先在经济上实现了崛起。
近年来,在政治大国战略目标进一步确立之后,日本大幅度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并不顾人民意愿,强行通过一系列指导国家安全战略的法案,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对其的约束,对战后国际秩序形成严重挑战,也是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严重威胁。
由于日本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根据和平宪法的有关精神,日本是不能保留军队的,其军事力量只能进行本土的防御作战,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在受到外来力量入侵时,保卫本土安全。
但是随着1997年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进一步扩大其防卫
的范围。
由此可见,日本如今的防卫已不仅仅只是针对本土而言了,而是将周边安全和本土安全并重,确保双重安全。
2013年12月7日,日本国会通过三份关于安保政策的重要文件,包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2015年9月30日,由日本执政联盟控制的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不顾在野党和国民的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带有允许日本自卫队派兵海外的法律条文的安保相关法案,标志着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该法案不仅进一步的扩大了日本自卫队的活动范围,而且也让其专守本土防卫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在日美同盟的国际战略中,日本也不断的突破美国对其约束。
上世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日本对待日美同盟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苏联解体之前,由于日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其军事实力的限制,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是言听计从。
苏联解体之后,两级格局瓦解,世界呈一超多强的格局。
日本也不甘永远做美国的跟班,想寻求与美国平等交流合作,扩充军备,建立军事素质一流的军队。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朝核危机的爆发,更是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大举扩充军备的理由。
从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继续巩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将防卫重心由北向西南倾斜,继续贯彻动态防卫的国家安全战略,扩充军备,确保东西双重重安全。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发展大潮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日本却倒行逆施,不断突
破和平宪法对其限制,积极扩充军队,改变其专守本土防卫的国防政策,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不禁让我们怀疑日本的战略意图是否真的为了保卫和平,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阴谋。
第二章日本军事力量分析
日本自卫队正式组建于1954年7月1日。
根据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放弃与他国以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权力,因而自卫队在名义上不是军事组织,但实际上的功能等同其他国家的军队。
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陆上自卫队及航空自卫队等三个军种组成,总兵力约23.8万,由防卫省统筹管辖。
自卫队于2008年时所消耗的军费,居美国、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及德国之后,为世界第7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自卫队已经发展成装备精良,军事素质极高的军事力量。
日本陆上自卫队拥有陆海空三军中最大的规模,归陆自司令部管辖,于东京东方的市川市。
编制有180,000军职。
由于日本在战后受到《战后宪法》的规制,陆上自卫队被禁止使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侵略型武装,并禁止于平时实施征兵制。
虽不让其发展进攻性的武器,但是其在普通的武器装备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地面坦克武器装备中,除了装备有大量的90式先进主战坦克,近几年更是加紧换装更为先进的10式坦克,进一步加强了陆自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