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
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1. 问题描述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2. 解题方法为了练习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其中包含了混合运算的相关题目。
下面是一些示例题目及其解题方法:(1) 题目:345 + 212 - 187解法:首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 题目:876 - 521 + 246解法:先进行减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结果。
(3) 题目:439 × 3 ÷ 7解法:首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除法运算,可得到最后结果。
(4) 题目:624 ÷ 8 × 15解法: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答案。
3. 练习题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进行训练。
(1) 题目:543 + 256 - 349 × 5解法:首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2) 题目:876 - 481 + 247 ÷ 7解法: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3) 题目:639 × 2 ÷ 8 - 289解法: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4) 题目:756 ÷ 3 × 10 + 150 - 87解法:按照运算的优先级进行逐步计算。
4. 总结通过练习这些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综合练习题,可以更好地掌握运算规则和优先级顺序。
同时,这种混合练习题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位数的混合运算技巧。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和“小小售货员”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说教法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录音听算,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与观察事物,发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说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有空间。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让学生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2,让学生动作操作,计算四道同级运算题,并让他们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情景导入,探究新知1、以同学们喜爱的游乐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让学生发挥观察能力,看一看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并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数据提出问题。
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投入到要解决的问题上。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及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减法混合,乘、除法混合,有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种混合运算类型。
例1主要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2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明确乘除混合法运算的顺序。
教材中创设了“冰雪天地”的生活情境,以解决在“冰雪天地”中游乐时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时我注重依托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利用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可以时一步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法和学法的分析。
新课标指了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积极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并掌握混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与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智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混合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纪连荣
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学生已掌握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跷跷板乐园”的情境图,通过解决“跷跷板乐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来理解和掌握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有了前面混合运算的知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与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虽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
做练习时,有学生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会计算出错,因此,养成学生在算后进行复查的良好的习惯就很有必要了。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4×4+6 24÷4+4
24乘以4的积加上6 24除以4的商加上4
当式子中只有加减法时,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 序计算? 从左往右
当式子中只有乘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 序计算? 从左往右
24-12+8
24减12的差加 上8
16×24÷6
16乘以24 的积除以6
36+28-4 36加28的和减4
24÷6×4 24除以6的商 乘以4
不用计算,比一比大小
160÷80+16 <
160+80÷16
400÷20-12 < 12
400-20-
一个服装厂接到生产一批西服的订单。 平均每天生产60套,5天后还剩下350 套没有完成。这批西服一共有多少套?
60×5 + 350
王老师靠带领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 成人票价每张30,儿童可享受半 价优惠,带150够不够?
30
气象员在36米高的楼顶上放飞一只 气球,如果气球平均每分钟上升32 米,4分钟后气球距离地面多少米?
32×4 + 36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理数是指能够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分数。
在数学中,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行详细介绍。
1. 加法运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在两个有理数之间进行相加操作。
当两个有理数的符号相同时,只需要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留相同的符号。
例如,(-3) + (-2) = -5。
当两个有理数的符号不同时,我们需要进行减法操作。
即将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并保留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
例如,(-3) + 2 = -1。
2. 减法运算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在两个有理数之间进行相减操作。
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将减数取相反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5 - 3可以转化为 5 + (-3)。
3. 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指在两个有理数之间进行相乘操作。
正数与正数相乘或负数与负数相乘,结果为正数;正数与负数相乘或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即符号相同为正,符号不同为负。
例如,(-2) ×5 = -10,(-3) × (-4) = 12。
4. 除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有理数进行相除操作。
除法可以通过乘法的倒数得到,即将除数的倒数与被除数相乘。
例如,(-10) ÷ 2可以转化为 (-10) × (1/2) = -5。
5. 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表达式中同时包含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进行计算,并使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通常,括号中的运算先于乘除法的运算,乘除法的运算先于加减法的运算。
例如,计算表达式:(-3) + 4 × (-2) - 6 ÷ 3。
首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4 × (-2) = -8;6 ÷ 3 = 2。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3) + (-8) - 2 = -1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算律 知识整理
第四单元运算律一、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差)二级运算:乘法(积)、除法(商)1.算式中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只有乘除法时,乘除法是连续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只有加减法时,加减法是连续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中括号里面的没有算完要保留中括号直至算完为止。
例:9÷[3×(5-2)] 12×(153-83)÷8 35+65×40÷5=9÷[3×3] =12×70÷8 =35+2600÷5=9÷9 =840÷8 =35+520=1 =105 =555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2.乘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三、加法结合律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用小括号把两个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括起来先相加,再加其他数。
例:57+288+43 (51+29)+71 15+34+85+66=(57+43)+288 =51+(29+71) =(15+85)+(34+66)=100+288 =51+100 =100+100=388 =151 =2002.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把减数先加起来(凑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一次性减掉。
三年级混合运算练习题(打印版)
三年级混合运算练习题(打印版)一、加减法混合运算1. 34 + 28 - 15 =2. 47 - 23 + 36 =3. 52 + 17 - 40 =4. 63 - 49 + 21 =5. 75 - 29 + 48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1. 6 × 3 ÷ 2 =2. 8 × 4 ÷ 2 =3. 9 × 2 ÷ 3 =4. 7 × 5 ÷ 1 =5. 5 × 6 ÷ 3 =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 45 - 18 + 2 × 3 =2. 72 ÷ 8 + 4 × 2 =3. 36 + 15 - 2 × 4 =4. 56 ÷ 7 - 3 × 2 =5. 24 + 18 ÷ 3 × 2 =四、括号运算1. (34 + 12) ÷ 4 =2. (78 - 23) × 3 =3. (45 ÷ 5) + 8 =4. (9 × 2) - 7 =5. (84 ÷ 7) + 12 =五、应用题1. 小明有36个苹果,他给了小华15个,然后小华又给了小明8个,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学校图书馆有48本书,借出去了23本,又新购入了30本,现在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3. 一个班级有54名学生,如果每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个小组?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5. 一个水果店有24个苹果和18个橙子,如果每3个水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答案:一、加减法混合运算1. 472. 603. 294. 355. 94二、乘除法混合运算1. 92. 163. 64. 355. 10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 412. 443. 434. 415. 20四、括号运算1. 112. 1953. 174. 215. 14五、应用题1. 27个苹果2. 55本书3. 9个小组4. 32米周长5. 14袋水果。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教学准备:PPT课件、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12+7=19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4×3?4×3+77+(4×3)=7+12 =19=12+7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 =7+12 =194×3 +7=12+7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12÷3 =7+4 =11 问题: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速算巧算乘除法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50×198
(3)125×92
=50×(200-2) =50×200-50×2 =10000-100 =9900 (2)175×80
=125×(100-8) =125×100-125×8
=12500-1000 =11500
=80 ×(300-125) =80×300-125×80
=24000-10000 =14000
总结:有时分拆凑整的 方法,也适用于乘法与 减法的混合运算中。
2021/4/9
4
在做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时, 要对重复的部分和特殊的题型 多加留意,联想我们学过的知 识加以解答。
2021/4/9
5
(2)67×12+67×35+67×52+67
=67×12+67×35+67×52+67×1 =67×(12+35+52+1) = 6700
2021/4/9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50×104
(3)125×180
=250×(100+4) =250×100+ 250×4 =25000+1000 =26000 (2)125×116
=125×(100+80) =125×100+125×80
=12500+10000 =22500
=125 ×(100+8×2) =125×100+125×8×2
=12500+2000 =14500
总结:有时分拆凑整的 方法,也适用于乘法加 法的混合运算中。
2021/4/9
3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三年级奥数
速算巧算乘除法(2)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运用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需要按
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计算。
在数学中,混合运算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多种算法
和运算规则。
混合运算的步骤
混合运算的步骤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1. 先乘除后加减:将算式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依次计算。
2. 括号优先:有括号的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再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依次计算。
3. 同类项合并:将相同的项合并,然后再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依次计算。
4. 合并完的式子,再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的例子
下面来看一些混合运算的例子:
例一:(2+3)×4-8÷2
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得到 5×4=20 再计算乘除法,得到20-4=16
答案为16。
例二:8÷2+3×2-1
先计算乘除法,得到8÷2+6-1
再将同类项合并,得到4+6-1
最后计算加减法,得到9
答案为9。
例三:(5+2)×6-8÷(2+1)
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得到7×6
然后计算除法,得到8÷3
再将乘法和除法计算后的结果进行减法运算,得到42-2.6667
答案为39.3333。
总结
混合运算不仅涉及到多种算法和运算规则,还需要理解优先级和顺序,只
有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中的复杂算式。
因此,在学习数学时,要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四则混合运算及答案
四则混合运算及答案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在数学中,同时运用加、减、乘、除等四种基本运算进行计算的一种混合运算。
这种运算方式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不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以及答案的计算方法。
1. 基本运算符的优先级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不同的运算符有不同的优先级。
一般来说,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例如,当遇到一个式子5+2*3-4/2时,我们先处理乘除法,即计算2*3=6和4/2=2,然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即5+6-2=9。
2. 括号的使用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括号的使用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计算结果。
在一个式子中,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再根据优先级进行计算。
例如,当遇到一个式子(5+2)*3-4/2时,我们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5+2=7,然后进行乘法计算7*3=21,最后进行除法和减法的计算4/2=2,21-2=19。
3. 小数和分数的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小数和分数的计算也是很常见的。
当进行小数或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我们需要先将分母化为相同的分母,再进行计算。
例如,当遇到一个式子2/3+1/4时,我们需要将分母都化为12,然后计算2*4+1*3=11,最后得出11/12的结果。
4. 计算策略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计算策略。
首先,遇到问题要看清楚,确保正确理解题意。
其次,要注意四种基本运算的优先级,正确判断加减乘除的关系。
再次,要注意使用括号,避免计算错误。
最后,要仔细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无误。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四则混合运算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只要练习,就一定能够掌握要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并提高计算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先填空,在列综合算式。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说板书: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ຫໍສະໝຸດ 4×3+7=7+12=12+7
=19=19
问题:
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
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12÷3
=7+4
3、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4、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7+4×3 4×3+7
12+7=19 =7+12=12+7
=19=19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扩展资料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运算顺序歌: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先算前面的。
加减法按顺序。
乘除法按顺序。
加法和乘法在一起先算乘法。
加减法为一级,乘除法为二级。
同级时按顺序,如果混合先算二级。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减乘除规律及简算总结
一、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二、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表达式:a+b=b+a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表达式:(a+b)+c=a+(b+c)三、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表达式:a×b=b×a2、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表达式:(a×b)×c=a×(b×c)3、乘法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在相加表达式:a×(b+c)= a×b+ a×c四、除法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表达式:a÷b÷c= a÷(b×c)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法的位置,商不变表达式:a÷b÷c= a÷c÷b五、加括号和去括号的问题1、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去掉括号,原括号内运算符号不变表达式:a+(b+c)= a+b+c 5+(6+5)=5+6+5表达式:a×(b×c)= a×b×c 5×(6×5)=5×6×52、加号或乘号后面添加括号,括号内运算符号不变表达式:a+b+c = a+(b+c) 5+6+5 =5+(6+5)表达式:a×b×c = a×(b×c) 5×6×5=5×(6×5)3、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去掉括号,原括号内运算符号变化表达式:a-(b+c)= a-b-c 30-(5+6)= 30-5-6表达式:a÷(b×c)= a÷b÷c 150÷(6×5)=150÷6÷54、减号或除号后面添加括号,括号内运算符号变化表达式:a-b-c = a-(b+c) 30-5-6 =30-(5+6)表达式:a÷b÷c = a÷(b×c) 150÷6÷5=150÷(6×5)六、简算需要记住以下特殊数的成绩:5×2=10 25×4=100 125×8=100075×4=300 25×8=2001、加法简算:⑴找基准数法例: 254+249+151+246=(254+246)+(249+151)=500+400=900732+580+268=732+268+580=1580⑵凑整法199+99+9+3=(199+1)+(99+1)+(9+1)=310⑶巧算10-9+8-7+…+2-1=(10-9)+(8-7)+…+(2-1)=1+1+…+1=52、减法简算:376-(176-97)=376-176+97=200+97=297560-190-110=560-(190+110)=2603、加减混合运算:248+(152-127)=248+152-127=400-127=273947+(372-447)=947-447+372=8724、乘法简算:⑴凑整法25×32=25×(4×8)=25×4×8=80025×32×125=25×(4×8)×125=(25×4)×(8×125) =100×1000=10000098×26=(100-2)×26=2600-52=254844×25=(40+4) ×25=40×25+4×25=1000+100=1100⑵转化法199×28+28=(199+1)×28=5600102×28=(100+2)×28=2800+56=28565、除法简算:62500÷25÷4=62500÷(25×4)=6253600÷20÷36=3600÷36÷20=5490÷14=490÷(7×2)=490÷7÷2=7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