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1. 引言1.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之一,它将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
在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灵活性,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通过传感器、执行器、传动装置等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协作和流程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可以实时上传数据到云端平台,运维人员可以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预测故障并及时进行维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调度和优化。
通过智能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设备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和实时情况进行智能调度,实现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制造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创新,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1.2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智能制造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装备的应用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它通过智能设备、先进技术和信息网络的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发展至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成为各个国家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包括两方面主要原因。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传统制造业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来提升制造水平。
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制造企业能够更快速、更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这也催生了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机电培养方案
2.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寻求就业:
1.制造业:机械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2.研发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
3.工程项目:机电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
4.教育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5.政府部门:从事与机电行业相关的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等工作。
4.实践教学环节
(1)金工实习
(2)电工实习
(3)课程设计
(4)毕业设计(论文)
(5)综合实践
五、培养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组织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毕业条件
1.修满规定学分。
2.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寻求就业:
1.制造业:机械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2.研发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
3.工程项目:机电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
(3)机械设计基础
(4)控制工程基础
(5)材料力学
(6)流体力学
3.专业核心课
(1)机械制造技术
(2)电气控制与PLC
(3)传器与检测技术
(4)机电一体化技术
(5)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6)智能制造系统
4.实践教学环节
(1)金工实习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结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结版一、培养目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电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他们能够在机电设备制造、控制系统集成、维护管理等领域从事实际工程应用工作,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工程设计和操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知识为了培养学生对机电技术的扎实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电子技术、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课程。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
2.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机械设计、电路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工程制图等专业课程。
学生需要学习机械设计、电路原理、传感器原理等相关知识,了解各种电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独立进行机电工程设计与解决方案的制定。
3.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践环节,包括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学生需要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习和实践,了解工程施工流程、设备调试等操作,并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培养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习的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学生在课程中将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例问题,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内外结合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机电技术相关的校内外活动,如学术交流会、竞赛等,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3.实验室实践为了提供学生实验实践的机会,培养方案中将建立实验室,提供相关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实验室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操作设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了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表现,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反馈和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XXXX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代码:660301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办学层次:中职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四、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等专业学习,也可以在机电类企业从事机电设备安装、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操作维护、机电产品营销等岗位工作一定时间后,成长为机电设备维修班班长、机电设备主管、电工班长、服务经理等,从事机电设备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从事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服务等工作。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的一线操作技术工人及机电产品营销人员。
(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技能:1.职业素养(二)对应职业和工作岗位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类企业的工作一线,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及维护、机电产品管理及营销等工作,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如下: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对应职业岗位和职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
公共基础教育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社交礼仪、普通话、物理、历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包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教育1.思想政治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职专业名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代码:051200高职专业名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代码:460104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五年三、毕业标准1. 学分要求。
所修课程的成绩合格,高职部分应修满133.5学分。
2.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CAD/CAM软件应用(中级及以上),数控加工类职业技能(中级)o四、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中职目标:本专业对接机械制造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数控技术应用中级工技能水平的生产第一线应用性技能人才。
高职目标:本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面向龙岩市及周边地市,9.教学学时(学分)比例服务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熟练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用自动化设备完成自动控制、加工和维护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规格五、职业范围与核心岗位核 心能 力.中高职职业能力分解表 中职 (1) (2) (3) 虹(4)(5) (1)能识读零件图; 能阅读和绘制零件图; 能阅读和绘制简单机床电气 能使用普通车床加工零件; 会用数控车或数控钦加工零件。
具备简单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能力; (2) 具备简单机械产品加工能力;(3) 具备电器设备基础知识;高职(1) 能识读装配图;(2) 能阅读和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 (3) 能合理编制产品加工程序; (4) (5) (1) (2) 能正确安排产品批量生产工艺规程; 能设计机床夹具。
具备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能力;具备产品加工制造能力;(3)具备产品批量生产工艺设计能力; 机械加工技术、金属加工、铁削加工技术 专业技术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名称通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红旗不倒学习绘制二维曲线、实体建模、装配、数CAD/CA 控编程与仿真加工及后置处理技术和程序M 自动仿真验证的方法与技巧,掌握CAD/CAM编程蔺基础知识,具有CAD/CAM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一)教学进程表及时间分配表能够利用CAD/CAM 软件进行一般 复杂程度冬件的设计与制造,完成 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及数控编程与 仿真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6月)一、培养目标以区域智能制造发展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管理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实施、调试及维护能力,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思维,能在制造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开发、应用运维、智能生产管理、智造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具有忠诚、奉献、进取、合作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能够有效应用机械、智能制造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并考虑社会、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综合分析和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
目标2:具有团队精神,能在项目组或工作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目标3:具有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目标4:胜任岗位职责,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或毕业要求三、毕业要求达成矩阵和培养目标达成矩阵(一)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二)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
五、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制图与CAD、运筹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人工智能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PLC与触摸屏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应用、机器人编程与集成应用、传感与检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工业物联网与数字孪生等。
六、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①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②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③毕业最低学分:161+16学分(其中16学分为课外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58.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3.05%,其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42.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4.01%。
(见附表)七、学分学时结构要求1.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2. 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件1。
九、课程结构图见附件2。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中专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8号)3.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4.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5.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知识1. 了解合同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2.掌握应用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3.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4.了解基本的体育锻炼、个人养生知识;5.掌握信息检索、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6.掌握基本电工知识;7.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知识;8.掌握电子技术的常见电路基本知识;9.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10.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动化原理知识;11.12.了解自动化加工工艺知识;13.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知识;14. 关注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动态情况。
(二)职业能力1.具备熟练完成求职简历、总结材料等应用文方面的写作能力;2.具有基本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3.具有各种常见的工业用中小功率固体和气体自动化器装配与调试能力;4.具有操作常见工业用自动化器进行自动化加工的能力;5.具有识别常见金属材料的能力;6.具有简单自动化加工工装设计能力;7. 具有与自动化器使用客服的沟通能力;8.具有对自动化器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维护能力;9.具有一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机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等技术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具备机械制造和设备维修能力。
4.具备解决机电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
5.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等基础知识课程。
(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课程。
(3)实验课程:机械制造实验、电气控制实验、机电系统实验等实践操作课程。
(4)实习课程:企业实习、实践教学等能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的课程。
2.实践教学(1)实验室建设:建设功能齐全、实验设备先进的机械制造、电气控制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所需的条件和设备。
(2)实习基地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和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创新机会: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职业规划等问题。
导师可以是校内教师或校外业界专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职业指导。
4.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机电相关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文体活动,比如机械设计大赛、机器人比赛、科技论文发表等,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研究深度的机电技术相关的毕业论文,从实践中选择一个较有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
6.评估与考核(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实践操作能力。
(3)成绩考核:学期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成绩。
(4)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表现、毕业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以上是一个关于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导师制度以及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的整合,可以培养出个人知识体系完整、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作者:和光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05期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对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这要求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全新的培养标准与培养路径。
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链需求不一致、项目教学与岗位活动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准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遵循技术知识生产规律,创新应用谱系学、教育生態理论,坚持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协同,精准溯源产业链与专业群关键要素,探索构建了“产教谱系指引、能力素养集贯通、全流程项目支撑、岗学教评一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产教谱系指引。
依托AI大数据平台,追溯调查产业界的技术、岗位和教育界的专业、课程等要素的发展历史,绘制出表达产教要素对接的整体结构关系、互动关系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可视化产教谱系。
产教谱系以生物谱系学为基础,突破传统的单一产业或者教育生态群落,从社会生态学视角,挖掘产教对接要素,明晰产教两大领域关键要素的映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创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模型,促进产教系统内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才流的互动,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
二是能力素养集贯穿。
面向产业链所需要的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拓展能力,从岗位群职业能力谱系出发,解构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重构知识能力素养,形成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突破传统培养规格边界,细分解构可测可评的指标点,形成专业群、专业、课程和课堂四层统一贯穿的能力素养集,创建教产随动对接点;依据产教任务对接谱系,根据岗位任务能力变化,开发覆盖能力素养的全流程项目课程体系;以能力素养集指标为学业评价内容观测点,将能力素养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
三是全流程项目支撑。
以培养规格为起点,对接关键岗位,研制由岗位任务结构、内容和情境等组成的岗位任务谱系,贯通能力素养集,基于生产流程和认知规律重构不同层级“流程化项目”,形成纵向进阶、横向整合的“课程项目小流程+课程模块中流程+专业项目大流程+专业群项目全流程”的四层递进流程化项目课程体系,渗透能力素养集观测点,实现学习项目与岗位任务的精准对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660301)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面向本地区五金刀剪行业、粤西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类、机电行业类企业的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管理和维修的岗位群,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自动生产线调试、运行、维护与维修、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岗位核心技能,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岗位。
(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4.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标准意识、规范意识、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电路原理图、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图能力,同时,熟悉相关CAD绘图软件,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
5.掌握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机床的操作与日常维护保养。
6.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7.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气等控制技术。
9.能初步进行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维修。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无缝集成在一起,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二者之间的高效互动和协同工作。
在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由不同的团队设计和独立运行,导致设备之间的互动和协同性较低。
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全面整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可以更加智能化地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和执行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机械、电气、控制和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技术,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推动力。
1.2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智能制造是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制造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
智能制造通过将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无缝地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高效化。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加剧,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产品品质、交付时间和个性化需求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三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促使制造业转向智能化、环保型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 正文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案例1.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可以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操作。
汽车制造厂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汽车的自动组装,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二)专业代码660301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全日制学历教育,三年四、职业面向表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主要面向机电设备制造及机电技术应用行业企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照明线路安装技术、电动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机械装调技术、液压与气压控制技术及电子线路装调技术等知识;熟悉常用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及维修、常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各种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护及简单的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等技能;面向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和智能制造职业群,能够胜任机电设备装调工、维修电工、自动化生产线维护工、产品质量检验,机电设备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一线职业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养(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服务意识、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具有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8)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9)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智能制造技术基础1. 智能制造技术概述:介绍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智能制造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2. 数字化工厂与生产线:介绍数字化工厂的构建和管理,以及生产线的布局、运行和维护。
3. 智能设备与系统:介绍智能设备的种类、功能和应用,以及智能系统的架构、组成和运行原理。
二、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工艺1. 装配式建筑构件概述:介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
2. 制造工艺流程:详细介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加工、组装、检验等环节。
3. 质量标准与控制:介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包括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材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三、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应用1. 自动化技术:介绍自动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检测等。
2. 机器人技术:介绍机器人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中的应用,包括机器人选型、编程、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3.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集成应用:介绍如何将自动化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进行集成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智能生产管理系统1.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介绍生产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
2. 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与组成:详细介绍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组成和运行原理。
3. 生产计划与调度:介绍如何制定生产计划和调度生产资源,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4. 物料管理:介绍如何对物料进行管理,包括物料的采购、存储、领用等方面的知识。
5. 质量管理:介绍如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检测、质量改进等方面的知识。
6. 设备管理:介绍如何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7. 人力资源管理:介绍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培训,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8. 财务管理:介绍如何对财务进行管理和核算,包括成本核算、预算制定、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制造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中专
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案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8号)
3.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案改革的意见》
——(教职成[2000]1号)
4.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4]10号)
5.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知识
1. 了解合同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2.掌握应用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
4.了解基本的体育锻炼、个人养生知识;
5.掌握信息检索、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6.掌握基本电工知识;
7.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知识;
8.掌握电子技术的常见电路基本知识;
9.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
10.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
11.了解自动化原理知识;
12.了解自动化加工工艺知识;
13.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知识;
14. 关注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动态情况。
(二)职业能力
1.具备熟练完成求职简历、总结材料等应用文方面的写作能力;
2.具有基本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
3.具有各种常见的工业用中小功率固体和气体自动化器装配与调试能力;
4.具有操作常见工业用自动化器进行自动化加工的能力;
5.具有识别常见金属材料的能力;
6.具有简单自动化加工工装设计能力;
7. 具有与自动化器使用客服的沟通能力;
8.具有对自动化器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维护能力;
9.具有一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
1.爱国爱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和完美的品格;
3.养成爱岗金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见表一
表一: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
三、培养模式
紧密联系“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内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和自动化加工加工设备使用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职业岗位群及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机械加工企业、广告业等,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等工作,能担任自动化设备售后服务员、操作员、销售员、装配员等岗位群。
(一)职业岗位群
表二: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二)就业面向
1、自动化设备装配工程师;
2、自动化设备售后工程师;
3、自动化加工操作工程师;
4、自动化设备销售工程师;
五、课程体系
(一)三年制教案安排总表
教案时间分配总表见表三。
表三:教案时间分配
(二)教案进程表及课时、学分分配表
教案进程安排表见表四。
表四: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教案进程表
编码:
七、毕业要求
(1)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案)的成绩全部合格;(2)通过中职计算机应用合格考试;
(3)通过自动化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4)通过电工电子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八、实践教案条件配置与要求
九、继续专业学习深造指导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智能制造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本专业向设备装调与维修方向强化或拓展到光学应用专业、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等继续学习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