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

合集下载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4.2.2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降水)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4.2.2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降水)
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 升”,冷凝形成降水。
发生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 区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对流雨
受热膨胀上升
赤道附近、 夏季午后
地形雨
遇地形阻挡“爬升”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被冷空气顶上去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二.降水的测量
雨量器
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 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 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水层深度, 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5~10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11月~次年4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大约740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三.降水的分布
北极地区
赤道地区
南极地区 ①赤道附近降水 多 ,两极地区降水 少 。——纬度因素
导致两地景观差异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的要素:降水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一.降水的形成
1.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雪、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降水≠降雨)
冰天雪地
椰风海韵
一.降水的形成
2.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水汽 凝结核
物质条件
(空气上升)
气温 下降
热量条件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连续无雨记载:91年
①对流雨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水汽冷凝形成降水。
发生地区:赤道附近、 夏季午后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雨的季节变化规律; 吐鲁番盆地
D.
1、测量降水的仪器----雨量器
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2、知道等降水量线的特点,能通过分析
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部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西部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乞拉朋齐
B.
B、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__相__等__。 3 、测量降水的时间:
1、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 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量少
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近降水__多__,两极地区降水_少__;南北回归线 3、通常用 __________ 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C 1、全世界降水空间分布是(

A、由两极向赤道减少
B、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D、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C 2、通常用( A.等高线图
)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B.等深线图
C.等降水量图
D.等温线图
A 3、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乞拉朋齐
B.火烧寮
C C.吐鲁番盆地
五、课堂点拨(15分钟)
多少 多
3 、测量降水的时间:
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4、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______,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______。
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D、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多少 多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与降水》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与降水》教案、教学设计
3.拓展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形成调查报告。报告要求:数据详实,分析深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4.阅读作业:阅读与气候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观察作业: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气温、降水相关的现象,如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与降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与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理解气候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气象图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气温与降水的特点,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情况,为期一周。要求记录每天的气温范围、降水量,并尝试分析气候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气象图表,分析我国某地区的气候特点,并撰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对当地生-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和降水的实地测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气温与降水数据分析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气候资源,了解气候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国情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图片,如青藏高原的雪山、江南水乡的烟雨、西北地区的沙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评课稿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评课稿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评课稿引言《气温和降水》是粤教版初中地理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课进行全面评价,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教材内容评价1.1 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契合度教材《气温和降水》的内容与初一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契合,有助于学生认识气温和降水的重要性,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培养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1.2 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教材的内容编排合理,各部分内容之间有很好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从气温和降水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出发,逐步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特点。

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增强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

1.3 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基于科学理论,符合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农业、交通、工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同时,教材内容也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设计评价2.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合理性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包括认识和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定义、测量方法、变化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些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2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

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学生可以实现对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情境设置和案例引入的恰当性教学设计中,情境设置和案例引入的方式恰当。

通过引入真实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用相关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练习题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练习题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试题

气温和降水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和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亚热带、、、,此外还有垂直温度带。

3.从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看出,800毫米降水量线大致沿 -----秦岭---- 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 -某某--- ------ 东南端一线。

二、选择题4. 通常情况下,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5. 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6. 一年当中,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7. 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8. 寒假期间,X虹红随父母外出旅行。

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

请问:X虹红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的是()9.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秦岭——淮河一线大约是( )℃等温线℃等温线℃等温线℃等温线10. 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A.降水的季节变化11. 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12. 读降水量柱状图,你能看出市的降水集中在( )B.夏季C.秋季13. 以下省区中跨热带和亚热带的有()①某某②某某③某某④某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 你知道“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生活特征出现在( )A.某某省15. 每年五月下旬,某某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某某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某某省降水量大于某某省B.某某省比某某省热的早,小麦成熟早三、综合题16.读下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夏季相比,一月等温线 ____________ (稀疏或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__________ (大或小)。

(2) 找出0℃等温线,对照中国地形图,看看它大致沿 ___ 河 ____ 岭至 _______________ 的东南边缘一线分布。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日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相关概念。

2.能够绘制出气温曲线图,掌握气温曲线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等概念。

2.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3.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学难点】1.理解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刻,以及一年之中陆地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月份。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图片资料:2月份我国黑龙江漠河和海南岛的自然景观,春节期间我国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广州花市和哈尔滨冰灯,同一时间我国南北方出现了这么大的温度差异,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是什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和气温的变化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气温?2.气温变化主要有哪两种?3.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分为哪两种?其含义分别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气温:指的是大气的冷暖程度。

2.气温的变化主要有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种。

3.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可分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变化:指的是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

气温年变化:指的是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

(板书)2.气温的测量方法在气象观测中,人们使用设置在百叶内的气温计观测气温。

想一想,为什么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呢?你平时是如何观察气温变化的?生:(可能的答案)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

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平时可以通过读温度计来观测气温的变化。

(板书)3.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在一天当中,陆地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什么时候?2.在一年之中,陆地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哪月?2.什么是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生:(可能的答案)1.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14:00)左右。

4初中七年级地理

4初中七年级地理

4.2 气温和降水精选练习1.根据下表数据推算,该地日平均气温是()【答案】B【解析】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

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中02时、08时、14时和20时,4个时刻的气温相加后平均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所以该地日平均气温=(3+6+15+12)÷4=9℃,B对,ACD错。

故选B。

下表为我校气象站某天2:00、8:00、14:00、20:00四个时刻观测的气温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A.①B.②C.③D.④3.这天气温日较差大概为()A.10℃B.12℃C.小于10℃D.大于12℃【答案】2.B3.B【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00时的气温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四个时刻中②记录的气温最高,故为14:00记录的气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图示记录的气温中①时刻气温最低,为6℃,②时刻气温最高,为18℃,故这天气温日较差大概为12℃,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高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C.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D.气温从低纬地区向两极递减【答案】D【解析】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低,A错误;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低,B错误;受地形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低,C错误;受纬度因素影响,全球气温从低纬地区向两极逐渐递减,D正确。

故选D。

读图,完成下题5.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答案】5.C6.A【解析】5.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从图中的等温线可知,①地气温在10℃——15℃之间,②地气温在10℃以下,③地气温在15℃——20℃之间,④地气温在20℃以上,所以①>②,A错误;②<③,B错误;③<④,C正确;①<④,D错误。

初中: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项目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

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气温和降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气温和降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气温和降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上生物和人的影响。

2.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1.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观察、实验设计、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探究和向往,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心。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的底层知识。

二、教学重点1.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2.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2.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气温1.定义气温概念。

2.气温的形成与变化。

3.气温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4.气温对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影响。

(2)降水1.定义降水概念。

2.降水的形成与种类。

3.降水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4.降水对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多媒体等形式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发现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2)实验法自制气温和降水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观察、测量、收集数据,并分析探究气温和降水对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班会、学生交流等形式,探讨气温和降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2. 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 实验探究1.制作气温和降水的实验装置,收集数据。

2.分析数据,探究气温和降水对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影响。

4. 小结回顾教学中涉及到的重点难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笔记。

2.实验报告、分组讨论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评价。

3.课后作业,对学生自主思考和练习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上,学生参与积极,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设计说明等值线图的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因此,本节课设置“温故知新”环节,调动学生的旧知,迁移协助理解核心概念、读图方法。

借助“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引导学生分别描述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进而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区域认知)2.说出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地理实践力)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4.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教材第86页两幅景观图,你们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是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教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观察景观图片,明确气温和降水的差异造成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观。

教师:新疆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自学教材87页内容和“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概念:气温指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测定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气温的概念和单位、气温的测定。

③阅读教材第87页图5-8“百叶箱与某天4次气温观测记录”是。

学生:(1)空气摄氏度(2)①温度计②2时8时14时20时③9.5℃教师:思考当地气温在一天中、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气温的概念,能结合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变化和年变化规律;结合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地图,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3.能够运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难点】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18年10月1日的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仔细观看聆听天气预报员的话。

其中涉及到了这样一句“明天天气转凉,最高气温是16℃”,提问学生“气温是什么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气温的概念【教师活动】让学生自主观看教材,找到气温的概念。

【学生活动】归纳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是大气的冷暖程度。

2.气温的时间变化教师过渡:回顾课前所观看的天气预报,里面提到了“最高气温”,有最高气温必然会涉及到对应的最低气温,说明一天当中的气温是在变化的。

教师出示地图: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问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自主归纳、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日变化图分布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出现在日出左右。

教师补充:生活中还会听到“平均气温”这样描述气温的词语,补充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知识。

【过渡】气温除了一天当中有变化外,在一年当中有变化吗?【师生共同总结总结】气温在一年当中的变化就是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过渡语】秋天,天气会渐渐转凉,为什么候鸟这个时候会向南飞。

继而引出空间变化。

3.气温的空间变化教师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课中阅读“等温线的基本知识”,之后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结合图例进行分析)。

【问题】(1)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方?(2)气温的分布规律?【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

世界的气候—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1月份,我参加了“浏阳市第十四届课堂评优”活动,根据活动要求,所教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气温及气温的测定、气温的变化、气温的世界分布三个板块来展开,但三个板块内容之间衔接并不严谨。

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虽然已经是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水平较低,仍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所以本课的设计,我突出的是从日常生活体验出发,结合多媒体教学,依托构建主义理论,把繁难的内容转变为可体验、可发现的知识和经验,并引导学生运用发现所得去解决问题,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总结本课的优点如下:1、成功预设,创造性处理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为了提高教材内容的易接受度,所以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处理。

例如在进行“气温的变化”教学时,我觉得“气温的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相结合进行教学更直观,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属于第三课时《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的内容,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将“气温的年变化”这部分内容暂时省略了,放到了第三课时。

还有,根据教材的编排,这个课时中将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三点规律,但这些规律出现的原因,却要在下一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才会讲到,中间隔着4到5个课时,而按照周课时安排,一周只有两节地理课,也就是说要到两个星期以后,学生才能知道产生这些规律的原因。

考虑到知识点的衔接及知识的连贯性,我又把产生这些规律的原因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抽取出来,放到了本课时。

2、联系实际,从生活出发新课标中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例如“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是什么节目?(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是天气预报)接着再问:近段时间,你们最关心天气预报中的哪一项?为什么?(由于近段时间浏阳气温下降,所以许多同学都答“气温”,因为知道气温就知道要穿多少衣服)。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笔记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笔记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笔记
气温和降水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气温和降水的简要笔记。

一、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1.纬度: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
温越低。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而高纬度地区受到的辐射能量较少。

2.海陆分布:海洋对气温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沿海地
区的气温较为稳定,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

3.地形:地形也会影响气温。

例如,山谷地区的气温通常
比周围地区低,因为冷空气容易积聚在低洼地带。

二、降水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1.纬度:低纬度地区的降水量通常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降
水量较少。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水汽容易蒸发到大气中。

2.海陆分布:海洋对降水的影响也较大。

一般来说,沿海
地区的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的降水量较少。

这是因为海洋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汽。

3.地形:地形也会影响降水。

例如,山地的迎风坡通常比
背风坡降水多,因为迎风坡受到的空气流动更强烈。

总之,气温和降水是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两个要素也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气温和降水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气温和降水》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本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中的第二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丰富。

教材通过大量图片、气温降水分布图,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以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为主的新教育理念。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气温及气温的差异、世界气温的分布(年均温、一月均温、七月均温)、降水形式及类型、世界降水的分布、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等。

重点:是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难点: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成因。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资料及相关的图片认识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差异,从而体会各地的气候特点;初步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基本因素;通过生活实例,网上收集资料等方法,说明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的相互影响,认识到气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形成人地和谐的观念。

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观测及方法。

2、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

3。

阅读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判读等降水量线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4、阅读气候资料的三种表示方法,从中会分析气候特点,归纳气候类型。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学习利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训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善于观察、敢于发现的品质。

6、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绘制和使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围绕气温和降水两个主题展开。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带、气温和气压、气温分布规律、降水和农田利用等知识点。

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的农田利用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气候带的划分以及各自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掌握气温和气压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规律,并能分析其原因。

–了解降水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对农田利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注重观察实际现象和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了解,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提高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不同气候带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掌握气温和气压的关系。

–理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了解降水的类型与分布规律。

–掌握降水对农田利用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

–理解降水对农田利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气候带的风景和气温特征,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思考,增加对话题的兴趣。

2. 概念解释与知识讲解2.1 气候带的划分及特征•根据地球的纬度及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解释每个气候带的平均温度、降水量以及典型景观特征。

2.2 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解释气温是空气热量多少的表达方式。

•理解气压是地面上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强。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气温和气压之间是否有关系,以及关系如何。

2.3 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介绍不同地域气温分布特点,如低纬度地区温暖,高纬度地区寒冷。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9 天气、气温与降水 (含答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9 天气、气温与降水 (含答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9 天气、气温与降水一、单选题1.读沈阳市2020年6月16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当日天气状况正确的是()A.天气阴B.东北风6级C.最高气温19℃D.气温日较差为11℃(2)当日沈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极昼现象2.如图为春季某日我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A.有微风和沙尘B.雨夹雪天气C.晴转多云天气D.出现沙尘暴、大风天气(2)给图示30°N附近的人们生活建议是()A.适宜户外运动B.注意添衣防冻C.出行带好雨具D.做好防晒保护3.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一幅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A. B.C. D.4.下图表示我国某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 )A.25℃B.-6℃C.19℃D.31℃(2)该市降水集中于( )A.3~5月B.6~8月C.9~11月D.12月~次年2月5.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 ——晾晒衣服B. ——体育锻炼C. ——播种水稻D. ——出海打渔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改善雾霾天气环境质量的是()A. 排放工业废气B. 植树造林C. 燃烧垃圾D. 工程建设粉尘的产生7.北京市某日空气污染指数为19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日空气质量为良B. 心脏不好的老人不适宜外出晨练C. 提倡大家上下班开私家车D. 焚烧垃圾有利于城市卫生8.看卫星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表示海洋B. 蓝色表示陆地C. 白色表示云雨区D. 云层厚的地方一定下特大暴雨9.纬度因素是影响气温分布的基本要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高纬度地区,气温高B. 中纬度地区,气温最高C. 低纬度地区,气温低D. 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10.关于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山地随海拔增高而气温降低B.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相同C. 世界气温一般自赤道向两极递减D. 同纬度地带,夏季海洋比陆地气温低。

初中地理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地理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关于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南半球情况相反B.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C.纬度相同的地方气温也相同D.夏季,同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气温比陆地的气温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解答】南北半球的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纬度相同的地方,气温不一定相同,因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还有地形、海陆等因素;夏季,同纬度的海陆相比,海洋受热慢,比陆地气温低。

答案为B。

2.【答题】根据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温分布规律。

【解答】读图可知,甲地纬度高于66.5°,乙地纬度低于23.5°,丙地纬度在23.5°~66.5°之间,纬度越低,年平均气温越高,选择答案B。

3.【答题】读等温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的分布B.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的分布C.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的分布D.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的分布【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等温线的知识考查。

【解答】由图可知,图示等高线是由南向北递增,表示的是南半球,此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是夏季时的等温线变化图,是南半球的1月份,选C。

4.【答题】下图为某地某日的等温线图,据此判断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约是()A.2000米B.1200米C.1800米D.1000米【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等高线的知识考查。

【解答】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摄氏度,图中甲和乙之间气温相差12摄氏度,可判断两地的海拔相差2000米,选A。

5.【综合题文】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

观察图片,说说山顶与山脚有何不同,为什么?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①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地形因素:同一地点,海拔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气温知识小结:
日变化 气温的时间分布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3.阅读某地气温分布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 判断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4.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7月 B.8月 C.1月 D.2月
某地气温分布图

5.一年当中,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降水的等级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等级。
级别
小雨
24小时降 水量(mm

<10.0
天气符 号
中雨
10.0 ~24.9
大雨
25.0 ~49.9
暴雨
50 ~99.9
大暴雨 特大暴雨
100.0~ 249.9
>250.0
(1)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____图。 (2)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3)B图反映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季多雨;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1.气温的观测及计算
某地一天的气温测量图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四次测量时间。
2时、8时、14时、20时。
2.算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气温和降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气温和降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气温和降水 -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气温和降水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3.掌握气温、降水的测量方法和相关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4.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问题。

二、教学内容1.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气温变化的原因和作用;3.降水的定义和测量方法;4.降水的类型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5.全球气候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介绍相关知识点和案例;2.实验法:通过温度计、雨量计等设备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3.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探究气温、降水对本地区的影响;4.案例分析法:通过现实案例分析全球气候问题及应对措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和相关单位,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教学难点:全球气候问题及应对措施。

五、教学过程1. 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30分钟)1.讲解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实验: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2. 气温变化的原因和作用(30分钟)1.通过讲解课文,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作用;2.探究气温对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 降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30分钟)1.讲解降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实验:使用雨量计进行降水测量。

4. 降水的类型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0分钟)1.通过讲解课文,了解降水的类型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探究降水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5. 全球气候问题与应对措施(30分钟)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全球气候问题及应对措施;2.学生小组分角色讨论气候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六、教学评价1.对气温、降水测量和相关单位有基本了解;2.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作用;3.知道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4.了解全球气候问题及应对措施。

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件(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件(湘教版七年级上)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 温和降水课件(湘教版
七年级上)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气温与降水基本概念 • 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分布特点 • 中国主要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规律 • 气温和降水对自然环境影响 • 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利用资源
退耕还林还草
将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功能。
加强生态保护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气候变化挑战。
促进技术交流和转让
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交流和转让,共同提高 应对能力。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通过农业、工业、交通等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这些活动往往会对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整 个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例如,通过人工降雨、植树造林等措施来改善局部气候环 境。然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降水规律
年降水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且 多暴雨和台风带来的降水。
华北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 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
降水规律
年降水量适中,主要集中在夏季, 春秋季节降水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回答问题:
1、找出20℃等温线,看看和哪两条纬线接近?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2、说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
3、找出-10℃等温线,看看和哪两条纬线接近?
(北极圈、南极圈)
4、找出20℃、10℃、0℃等温线,观察这三条等温线的数值分别在南北半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讲述: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气温,顾名思义气温就是指空气的温度。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设问:那么气温是如何测定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2页的活动--测定气温,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什么?
2.如何观测气温?
(强调一天测量气温的次数与每次测量的读数时间)
活动:在阅读完课本62页的活动--测定气温后,完成活动中的计算题
提问:找出北回归线与20℃等温线并观察,在北回归线上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有什么不同?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三个规律: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活动:在图4-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找出几个世界之最:
1、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2、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3、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联系生活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锻炼学生的胆识与勇气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给学生补充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以免考试的时候遇到相关知识点不会做
感受一下气温的差异造成的不同的自然景观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团体协作的精神
通过对等高线定义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出等温线定义
通过对图4-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详细分析,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纳和总结,并且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对气温的相关知识有个整体、系统认识
目标
检测作业
教学
反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评价标准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广汉市研培中心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表
题目
气温和降水
时间
1课时
节次
第一节
来源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科书/地质出版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教材分析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4、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
一、气温
1、气温定义、单位
2、气温的测量
3、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定义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③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等高线,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高线?
追问:根据等高线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是等温线?
讲述:等温线是指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提问:看图4-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月较差?年较差?
月平均气温是指一月内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是指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月较差是指一月内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值
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的差值
过渡: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学情分析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确立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新知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复习提问:1.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
2.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
3.辨认、绘制常见的天气符号。
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接触是最为频繁,影响也是最大的,比如说每一天从早晨高傍晚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气温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气温
活动:请同学阅读课本60页的第二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南北各异的景色。
思考:气温除了造成自然景观的不同,同学们想一下气温海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关?
(提示:气温与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关,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夏天吃雪糕、冬天吃火锅”等)
过渡:我们要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就要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在“气温等值线分布图”中有一个重要的要素--等温线。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一个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提问:找出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观察一下在同纬度的青藏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颜色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二个规律: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把这些数值累计起来又可以算出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提问:同学们算一下课本62页活动中这一天的日较差?(补充: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本61活动
引导: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利用书63页活动1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
活动:完成课本63页活动
1、气温定义、单位
2、气温的测量
3、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