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高低》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的优秀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的优秀教学反思1、《声音的变化》的优秀教学反思本课的两个教学目标看似非常简单,但是让学生真正探索发现和理解有些困难。
对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这个概念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拨动尺子来探索,通过教学,学生也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了用力大和用力小的两种情况下拨动尺子,尺子所发出声音的变化和用眼睛看到的变化。
目标很快达成。
第二个教学目标略有些困难,特别是听不同水位音高低变化的时候,学生很难判断。
我把这个最难听出音高的实验放在最后来做,先做简单的不同大小铁片的音高变化规律,然后做琴弦的变化规律,再做铁钉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让学生能总结出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的规律跟物体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非常强。
总结出同样的物体,大物体发出声音低,小物体发出声音高的规律。
由此来判断不同水位高低的情况,学生大部分能推测出音高低的规律,但是真正听的时候其中有2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都能听出准确的音高变化规律,另1个班的学生只有一半的学生听出音高的变化,只有在我宣布正确的答案之后,让学生再次听仔细,学生才领悟,才听清楚变化的规律。
由于没有铝箔和尼龙绳,这个听声比较音高的实验只能纸上谈兵,很可惜。
2、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夏天里的声音》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夏天里的声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思路:夏夜本来就是迷人的,夏夜更是丰富的。
每当一缕夏风伴着和谐美妙的蛙声、蟋蟀声萦绕于耳畔时,便会激发起孩子们对夏夜的探究兴趣。
为了让孩子更进一步地发现夏夜的有趣与热闹,我们从夏夜里的声音着手,让幼儿感知夏夜里的各种声音包括(室内、室外),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音的高低小学音乐教学反思.doc
音的上下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音乐课程标准》的公布,实验教材的出版,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宏大的影响。
新的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表达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1、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听一段音乐。
(师在电子琴高音区演奏《两只老虎》)告诉老师,你听到过这首歌曲吗?师:下面老师再弹一遍,听听这一遍音乐和老师刚刚弹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你想知道是什么变化了吗?老师会在这节音乐课里告诉你为什么?(设计悬念,让学生有所求,有所思,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师生问好起立,教师弹奏上行音阶,您好!您好!张老师您好!坐下,教师弹奏下行音阶3、导入师:老师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刚你听到这样的音乐你就起立了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生:因为这段音乐是有变化的。
生:这些音乐好象越来越响了。
评析:在新课未开始前,学生对音的上下概念毫无,只是从外表的轻、响来给所听到的音乐下一个定义,这是第一个矛盾冲突出现。
教师在教学中先不急着给它下定义。
新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段音乐,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老牛的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生:小鸟的叫声很尖、很细的。
师:很尖、很细的声音就带给我们高音的感觉。
师:老牛的声音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老牛的声音很粗的。
师:这样的声音就带给我们低音的感觉。
评析:在聆听活动中给学生树立起音的上下的概念,相信比直白的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直接让学生听后说出音的上下,学生会把音的强弱和上下混淆起来。
初中物理音的三大特征——音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乐音的三大特征——音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情景导入:老师用不同的音调念“a”,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不同。
(有的学生说是声调,有的谁是声音的大小,老师肯定声调是对的,并指出生活中所讲的声调就是本节课要同学们学习的音调)。
进行新课:一、概念:音调——声音的高低。
(强调不是大小)二、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演示实验:把钢锯片水平放在桌面上,用力压住并用力扳动钢锯片,让学生辨听,然后改变锯片的长短,再次用力扳动再仔细辨别两次的不同,最后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不同。
活动1:探究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用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与细齿,区别音调的变化情况。
猜想: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分别用纸片接触大小相同,但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40齿、60齿●和80齿),区别音调高低不同的同时,观察并分析纸片的振动快慢情况。
教师做好相应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交流讨论:初步得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快慢有关。
活动2:验证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
逐渐改变尺子离桌沿的长短,聆听声音的不同,并注意观察尺子的振动快慢,验证猜想。
学生归纳总结:声源的振动快,音调高;声源的振动慢,音调低。
提问:在物理学上,常用频率来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如何定义的呢?学生看书并回答频率的定义: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教师解析时,要注意突出频率定义中的每秒这一关键词,同时让学生认识频率的国际单位制符号——Hz。
测活动3:脉搏的频率进一步理解频率的含义。
教师统一计时,学生测一分钟内脉搏的跳动次数,记下各自的次数。
根据频率=总次数/总时间,每个同学计算各自脉搏的频率,并比较彼此间心脏跳动的快慢。
3.课堂小结●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快慢)。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低。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
频率=总次数/总时间,国际制单位符号:Hz4。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教案
教案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案一、引言1.1声音的基本概念1.1.1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1.1.2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等1.1.3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1.1.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状态1.2声音的感知1.2.1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1.2.2声音通过振动鼓膜,经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1.2.3大脑对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进行解读,形成听觉感知1.2.4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听觉体验1.3声音的重要性1.3.1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3.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1.3.3声音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1.3.4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二、知识点讲解2.1声音的高低音调2.1.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2.1.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1.3人耳能感知的音调范围约为20Hz到20kHz2.1.4音阶是衡量音调高低的单位,如Do、Re、Mi等2.2声音的强弱音量2.2.1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2.2.2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2.2.3人耳对音量的感知是非线性的,符合对数关系2.2.4分贝(dB)是衡量音量大小的单位2.3声音的质感音色2.3.1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2.3.2不同波形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2.3.3音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来源2.3.4音色的改变可以影响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三、教学内容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1.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3.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1.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2声音的特性与应用3.2.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3.2.2音调与频率有关,音量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波形有关3.2.3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2.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3.3声音的控制与保护3.3.1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3.3.2防止声音污染,保护听力健康3.3.3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3.3.4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4.1.2学生能够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4.1.3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进行简单的控制和应用4.1.4学生能够了解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2.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的特性4.2.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4.2.4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和传播声音作品4.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3.1学生能够培养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3.2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4.3.3学生能够关注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形成环保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5.1.2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5.1.3声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如音量调节和音效处理5.1.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实践,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5.2教学重点5.2.1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5.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控制和应用5.2.3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影响5.2.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和视频6.1.2音频播放器,用于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6.1.3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和频率计,用于测量声音特性6.1.4声音控制设备,如调音台和音效器,用于演示声音控制技术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6.2.2实验材料,如橡皮筋、纸杯和吸管,用于制作声音产生器6.2.3科技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和音乐制作软件,用于创作声音作品6.2.4合作学习工具,如讨论板和投票器,用于小组讨论和互动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引起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7.1.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7.1.3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7.1.4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声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7.2探究学习7.2.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7.2.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7.2.3运用科技手段,让学生创作和传播自己的声音作品7.2.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特性的重要性7.3.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控制和应用的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7.3.3展示一些声音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审美观7.3.4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声音的基本概念:音调、音量、音色8.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介质、声波8.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音调与频率、音量与振幅、音色与波形8.1.4声音的控制与保护:音量控制、听力保护、声音资源利用8.2关键概念8.2.1声波:机械波的一种,通过介质传播8.2.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8.2.3音量: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8.2.4音色: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8.3教学流程8.3.1导入新课:引起兴趣,回顾已学知识8.3.2探究学习: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科技创作九、作业设计9.1基础练习9.1.1解释声音的基本概念,如音调、音量和音色9.1.2描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如振动、介质和声波9.1.3分析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如频率、振幅和波形9.1.4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音乐和影视9.2实践活动9.2.1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产生器,如橡皮筋琴9.2.2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创作一段包含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片段9.2.3设计一个声音控制的应用场景,如智能音响系统9.2.4调查和研究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9.3拓展阅读9.3.1阅读关于声音科学和技术的文章,了解声音的最新研究9.3.2阅读关于声音艺术和文化的文章,了解声音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9.3.3阅读关于声音环境和保护的书籍,了解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的重要性9.3.4阅读关于声音心理学和哲学的文章,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0.1.2反思教学难点是否解决,学生是否理解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10.1.3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声音特性进行控制和应用10.1.4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声纳技术和声音识别10.2.2研究声音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创作,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10.2.3关注声音环境和保护,如噪声污染和听力保护的研究10.2.4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如音乐疗法和心理声学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以及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
《声音的高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声音的高低》导学案《声音的高下》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掌握声音的高下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声音的高下音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导学内容: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1.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人耳感知后产生听觉。
2.声音的传播方式有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三种方式。
二、声音的高下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声音的高下音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的声波听起来就是高声,频率低的声波听起来就是低音。
2.声音的高下音特点与震动物体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声波震动快,产生高声;频率低的声波震动缓,产生低音。
三、实验验证声音的高下音特点1.实验材料:音叉、水杯、弹簧。
2.实验步骤:(1)用音叉敲击水杯,观察声音的高下音特点。
(2)用音叉敲击弹簧,观察声音的高下音特点。
3.实验结论:不同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高下音特点,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像高声,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像低音。
导学任务:1.阅读教材相关知识,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观察周围环境中声音的高下音特点,思考产生原因。
3.完成实验验证声音的高下音特点,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4.总结实验结果,思考声音的高下音特点与频率的干系。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高下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声音的理解,并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
在实践中进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教科版(2017版)科学四年上册《声音的高与低》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板块五、课后延伸 1.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学生交流: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你还知道怎样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板块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
六、说教学过程
【材料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1个铝片琴、1个拆开外壳的口琴、1把钢尺
板块一、导入 听高低不同的两种声音。 教师提问:听一听,哪个是高音,哪个是低音?? 学生活动:初步感受高低音。
教师提问:高低不同的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思考: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可能的原因
设计意图:有些学生对于高音、低音不熟悉,课前用区分度较大的高低 音让学生分辨,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实验打基础。直接问哪 个是高音,哪个是低音,让学生明白这个两个声音是高、低不同,与上 节课声音的强弱是有区别的。最后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
教师活动:用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分析钢尺长度变化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再分析钢尺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钢尺进行探究,一步一步,把尺子长短变化与 振动快慢联系起来,再把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联系起来,实现本节课的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目标。将实验结果做成柱状图,结论清 晰明了。
一、说教材
《声音的高与低》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 的第六课。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种 变化一一声音的高低,发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与音高之间的 关系,理解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 出的声音越低。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6《声音的高与低》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6《声音的高与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高与低》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六课。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了解音调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声音的高低和音调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音调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掌握音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掌握音调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不同音调的乐器,观察振动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3.实验二:让学生观察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进一步巩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声音的高与低课后反思
声音的高与低课后反思声音的高与低课后反思1. 前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还能够给予我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声音的世界中,高音和低音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声音的高与低的课后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变化和影响。
2.声音的高与低声音的高与低主要是通过频率的不同来判断的。
高音与低音之间的频率差异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认知和反应。
高音往往给人们以轻盈、明亮和愉悦的感觉,而低音则给人们以深沉、厚重和沉重的感觉。
在音乐中,高音和低音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音乐效果。
高音往往让人感到欢快、明亮和舒适,而低音则带来深沉、沉稳和震撼的感觉。
这种音乐的变化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给我们的听觉带来更多的享受。
3.声音的影响声音的高与低不仅在音乐中有着显著的影响,还在其他领域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警笛的高音是为了能够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而低音的电影音效则常常用来营造紧张、恐怖和压抑的氛围。
声音的高与低可以改变我们对于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思维。
声音的高与低也与人的语言能力密切相关。
高音有助于对话的清晰度和表达的准确性,而低音则使人的声音更加富有磁性和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声音的高与低,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效果。
4.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感受和应用声音的高与低。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留意音乐中高音和低音的变化,体验不同音色所带来的感受和情感。
在演讲和表达中,我们可以注意使用适合的音调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更加丰富和有感染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与低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境。
当我们感到疲倦或压抑时,可以尝试听一些高音愉快的音乐,让声音的明亮和轻盈感带来积极的情绪改变。
而当我们想要沉静下来或进入深思时,可以选择一些低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让声音的厚重和深沉感带来平静和思考的空间。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声音的高与低,我认为它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情感和体验的表达。
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三篇)
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一)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比较清晰,对音高的研究并且围绕着2 个实验进行∶一个是敲铝板琴辩识声音的高低,学生通过听一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初步分辨出声音有高低之分,同时观察到铝板长,敲打后听到的声音比较低,铝板越短,敲打后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接着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声音了分辨,掌握了分辨高音和低音,再通过举例子,加深认识。
第二个是尺子产生高低音的秘密。
先让学生阅读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方法,再看老师的演示,接着进行了实验,并做好记录,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了结论。
我指导学生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尺子不同的长度,描述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伸出长短不同的尺子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并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初步建立物体振动得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的概念。
最后总结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来解读生活中的信息,同时用学过的知识,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美妙音乐。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声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较完整和流畅,思路也车较清晰。
不讨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反思总结如下∶1.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学生发言的亮点把握不储。
我往往想的是设计的下个环节是什么,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
2.评价语言空泛,态度不明朗,缺乏针对、指导性。
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实验结果的得出,而实验工具和材料则景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二)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较完整和流畅,思路也较清晰。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反思总结如下∶1.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学生发言的亮点把握不够。
我往往想的是设计的下个环节是什么,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高与低》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高与低》教科版。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声音高低的产生原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态度;4.科学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生活中的高低音应用:学生可能对高低音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进行分析。
举例:针对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不同音调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对于音阶的理解,可以通过音乐课堂上的实际演奏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阶与音调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声音的高与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声音的高低变化?”比如,当我们把一根橡皮筋拉得紧紧的,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和放松后拨动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高低的奥秘。
综合今天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继续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于难点内容,采用更多直观、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优化课堂讨论环节,提高讨论效果。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后辅导和巩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音的高低》优质课教案、说课、课堂实录、一师一优课观评记录教学反思
《音的高低》课标分析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二年级学生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在本节课《音的高低》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以感受不同事物,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倾听的音乐又短小有趣,具有代表性。
二、音乐表现要素要求二年级学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
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在《音的高低》这节课中,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和生活当中的声音,让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更加生活化,通过童谣中男女生声音的对比,更加鲜明的感受音的高低。
三、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者自寻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在《音的高低》这节课中通过感受不同事物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号小号木鱼以及小堂鼓和中国鼓的声音,让学生在模仿动物和乐器声音的同时感受声音的高低,并能初步的分辨声音的高低。
四、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二年级学生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针对此项要求,在《音的高低》这节课的开始,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生活中和大自然当中的声音,从而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并把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相关联。
启发学生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小学生。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的高低》教材分析《音的高低》是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
一、音的高低:“音的高低”是音乐要素之一。
将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美妙的音乐。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真的是一门艺术。
特别是声音的高与低这一课,哎呀,想起来就让人哭笑不得。
你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我心里想着,这个内容肯定简单。
可是,谁能想到,学生们对声音的感知居然有那么大的差异!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练习,想着大家肯定会积极参与,结果却发现有些同学一点兴趣都没有,仿佛在听天书似的。
你说,声音的高低不就是像唱歌一样吗?可是,我的同学们,真的是个个大大咧咧,完全不在状态。
于是,我决定调动一下气氛,不能让课堂变成一潭死水。
我开始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比如,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学狗叫、学猫叫,简直像个小演员。
他一开口,班里的同学们都乐了,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这时候,我心里想着,嘿,这个方法不错,看来声调的高低不光是知识,还是一门表演艺术!所以,我也开始模仿,声音高了像小鸟,声音低了像熊。
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我觉得,课堂气氛终于变得热烈起来了。
然后,我又想到了一个主意,让学生们自己来表现。
他们开始分组,一组模仿高音,一组模仿低音。
结果,真是精彩纷呈,有的同学模仿成了歌唱比赛,有的同学竟然还模仿起了电影里的经典角色。
你能想象吗?一个男生竟然把《狮子王》里的辛巴学得惟妙惟肖,声音高亢得像只公鸡,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样的场景让我意识到,原来声音的高低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东西,更是情感的表达!学生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我心里乐开了花。
不过,教学中也有小插曲。
那天,突然有个学生冒出来说:“老师,我觉得声音高低和我的心情有关系。
”我当时愣了一下,心想,这小子真是个哲学家!我问他为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有时候我高兴的时候,声音就会高高的;而伤心的时候,声音就会低低的。
”这话一出,整个班级都静了下来,大家开始讨论起自己的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哇,这真是意外之喜,让我觉得课堂的深度一下子提升了。
不过,有些同学还是没能跟上节奏。
有的同学显得很羞涩,可能是没信心吧,声音总是低得像蚊子一样。
声音的高与低的教学反思
声音的高与低的教学反思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声音的高与低。
这话题听上去简单,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呢。
声音就像人一样,有高有低,各种各样,简直是五彩缤纷。
你想想,刚出生的小宝宝,声音清脆得像小鸟儿在唱歌,耳朵一听就能让人心都融化了。
而那些大叔们,嘿嘿,那声音低沉得像是地壳在震动,听着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声音的高低,不仅仅是音调的变化,更是情感的传递。
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声音。
这个小家伙高兴得不得了,像喝了蜜一样,声音也跟着高了起来,哎呦喂,那音调,简直能把窗户震碎。
然后又有个孩子,故作深沉,想要试试低音。
结果一开口,大家都笑了,像是看见了小猫发出的一声低吼,闹得课堂上乐不可支。
真是个幽默的时刻,让我忍不住想说,孩子们啊,声音也是一种表情啊。
声音的变化,真是千变万化。
你听,那些在课堂上读书的孩子,一个个像是小小的音乐家。
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有的甚至还带着几分紧张。
课堂上,忽然安静下来,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想听哪个小朋友的“高音”能把他们带到哪里。
结果那个小女孩一开口,声音就像小溪水流淌,清脆而甜美,真是让人心里一暖啊。
心想,这声音要是能变成颜色,那肯定是闪闪发光的粉红色,简单直接,绝对不做作。
再说说那些低音,嘿,那可不是好说话的。
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刚喝下去时有点苦,慢慢地,才能体会到它的醇厚。
课堂上,我让孩子们用低音读出一些诗句,大家的声音低得像是压着万斤石头,厚重而有力,听得人都有些沉醉。
这时候,我就想,这低音就像人生中的磨难,让人更成熟,更懂得珍惜那些高高在上的欢笑。
教孩子们声音的高低,除了学习,还得让他们感受到乐趣。
我们还玩了个游戏,猜猜谁的声音最有特点。
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像小兔子似的。
听着听着,有的声音低得像是藏在地下的宝藏,有的声音高得像是飘在云端的飞鸟。
每当有小朋友猜对时,大家都会欢呼,像是中了彩票,整个教室都弥漫着笑声。
真是让人觉得,这课堂就像个大舞台,孩子们都是闪闪发光的小明星。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声音6、声音的高与低 教科版
第一单元声音5、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内容: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1.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
2. 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3.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法与学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实验法教师准备:钢尺、塑料尺、书本等学生准备:塑料尺等,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 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1. 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a. 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b. 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c. 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 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出示记录表格3. 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三、课后延伸1.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学生交流: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你还知道怎样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五、练习(一)填空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它的单位是()。
1-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1)
在完成了《声音的高与低》这一课的教学后,我深感这既是一次知识探索的旅程,也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实践。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几个方面展开。
从课堂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这一核心概念。
通过敲击铝片琴、吹口琴和钢尺实验,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低变化,还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科学假设。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1.引入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用竖笛演示声音的高低变化,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引导学生思考“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这一问题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到振动快慢这一核心概念上。
未来在引入环节可以更多地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前思考振动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2.实验环节:敲击铝片琴和吹口琴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两个实验更多是作为铺垫存在。
在钢尺实验中,学生虽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数据,但在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章节的第6课,主要介绍声音的高低音调。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辨别和区分声音的高低,并了解高声音和低声音的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高低音调的概念。
-掌握如何辨别和区分高声音和低声音。
-了解高声音和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辨别声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高低音调的概念和特点。
-辨别和区分高声音和低声音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声音的高低音调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听觉辨别和区分高声音和低声音。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听觉辨别能力,但对声音的高低音调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声音的高低音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播放一段高音和低音的声音,例如高音乐器演奏和低音乐器演奏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老师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声音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高低。
第二环节:引入新知识1. 老师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教具,展示不同的声音来源,如钢琴、小提琴、鸟叫等。
2.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聆听,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声音的高低特点。
例如,钢琴演奏时的声音高亮悦耳,小提琴演奏时的声音低沉柔和。
第三环节:学习声音的高低音调1. 老师向学生解释声音的高低音调的概念,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说明。
例如,高音调的声音是指发出的声波频率较快的声音,而低音调的声音是指发出的声波频率较慢的声音。
2. 老师通过示范和让学生亲自尝试,让学生发出高音和低音,并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不同之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优质课教案
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材P13~1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3.讲解:口琴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
金属板上有口琴的发声结构——簧片,当我们吹气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4.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大家在活动中有哪些发现?学生1:敲击长短不同的铝片,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学生2:吹奏长短不同的簧片,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6.小结:铝片、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铝片、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探索二: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1.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
)2.追问: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会有什么变化呢?说说你们预测的理由。
(预设: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因为前面的铝片和簧片发声有这个规律。
)3.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柱形图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数据处理工具,它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数据之间的差异,帮助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从而便于我们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
音高变化柱形图能直观地反映出发声物体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高低的变化规律。
4.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1: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学生2: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通过探究实验可以看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归纳出的规律。
小组1:发声物体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发声物体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小组2:我们小组又重新研究了口琴,发现薄厚、宽窄不同的簧片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各不相同,并且总结出发声物体越厚、宽,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发声物体越薄、窄,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高低》教学反思
河滨小学钟扬波
《声音的高低》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声音的高低”活动中,初步感受到声音高与低的变化的基础上,更具体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比较清晰,对音高的研究并且围绕着2个实验进行:一个是敲铝板琴辩识声音的高低,学生通过听一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初步分辨出声音有高低之分,同时观察到铝板长,敲打后听到的声音比较低,铝板越短,敲打后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接着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声音了分辨,掌握了分辨高音和低音,再通过举例子,加深认识。
第二个是尺子产生高低音的秘密。
先让学生阅读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方法,再看老师的演示,接着进行了实验,并做好记录,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了结论。
我指导学生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尺子不同的长度,描述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伸出长短不同的尺子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并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初步建立物体振动得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的概念。
最后总结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来解读生活中的信息,同时用学过的知识,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美妙音乐。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声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较完整和流畅,思路也较清晰。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反思总结如下:
1.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学生发言的亮点把握不够。
我往往想的是设计的下个环节是什么,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
2.评价语言空泛,态度不明朗,缺乏针对、指导性。
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实验结果的得出,而实验工具和材料则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尤其是这节课,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和学生实验所用到的材料,效果不明显。
4.我在这节课中的小结都不够充分,也缺乏了一些必要的板书,导致最后小结的时候,学生的思路不是很清晰。
而应该在做完每一个实验后,边示范边总结,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不但让学生巩固新知,而且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5.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以致整堂课气氛不是那么浓厚。
6.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
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步。
所以,我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