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2分) (2020高二下·宁波开学考)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B .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老舍《想北平》)C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D .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2. (2分)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形体,容貌)尚小。
[2]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有才华且不拘礼节的样子)。
[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4]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不应得到的利益)。
[5]可怜(这里指可惜)辜负好韶光。
[6]莫效此儿形状(样子)。
[7]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夸说,张扬)之意。
[8]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疲惫、懒惰)人物。
[9]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近乎荒诞,不合常理)之谈,也没人理他。
A . ①②③④⑦B . ②④⑤⑥⑦C . ①③⑤⑦⑨D . ①②④⑥⑨3. (6分)(2019·嘉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古徽州建筑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其盛,是徽派建筑追求细节精美的典型代表,“三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使之既能融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
特别是木雕艺术,更让古色古香的建筑如虎添翼。
在青砖上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
(乙)粉墙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等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但石雕、砖雕囿于材质坚硬,并未见有特别精妙之处。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一、混合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2)彩舟云淡,,画图难足。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3),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游园》)(4)苏洵在《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认为秦国以外的诸侯国如果能够做到“,”,秦国必将寝食难安。
二、选择题组2.按要求选择。
(1)小朱在上次考试中成绩不甚理想,心情十分低落。
请问以下哪句古诗适合作为安慰他的话?()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2)以下人物与判词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林黛玉B.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薛蟠C.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薛宝钗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可以放弃理想吗?①提出当代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并不是企图在文学中重新设定一种统一的“终极价值”,重新宣扬用唯一“客观阐释”来解释世界的世界观,以及肯定用单一模式来组织、规范所有人的生活、情感的这种狂妄企图。
所有这一切,我们都曾经历过,它们对社会和个体留下的损害、创伤,至今仍记忆犹新。
提出当代文学的“理想”,是因为痛切感觉到,我们“当下”的文学,精神性的因素、力量,越来越薄弱,文学的精神独立性,以及作家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心受到嘲笑,文学写作表现对人的同情心、智慧、健全和情趣的关切,被看作幼稚和可笑,而那些以严肃、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写作的作家,则显得势单力薄。
②不过,这并非问题的全部。
最主要的恐怕是这样的现实:一种讨好、认同流俗、贬低精神探求的思潮,始终横亘在我们的文学界上空,难以驱散。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共11分)“亲爱的爸爸妈妈,”妹妹拍了拍桌子说道,“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
可能你们不明白,但是我明白。
这个怪物,我没法再开口叫他哥哥了,所以我要说,我们得把他弄走才行。
我们耐心地照顾他这么久,也算仁至义尽了。
我敢说,没有人能挑出我们半点不是。
”“她说得对极了!”父亲自言自语道。
而母亲现在呼吸还是不顺畅,她用手捂着嘴干咳着,眼里流露出疯狂的神色。
……“一定要把他弄走!”妹妹大叫。
“爸爸,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你一定要抛开这个念头,不要把他当成格雷高尔。
一直以来我们都这样想,结果这就是我们不幸的根源。
但那怎么可能是格雷高尔呢?如果真是他,那他早就该意识到,这样的动物根本就没法和人一起生活,会自动走开的。
那样虽然失去了哥哥,但却能够继续活下去,而且还会怀念他。
但是这只怪虫让我们痛苦不已,他还赶走了房客,马上就要霸占整个家,让我们到走廊里过夜了。
看啊,爸爸!”她突然哭喊着,“他又来了。
”格雷高尔不明白妹妹为什么突然这么惊慌,她连母亲也不顾,甚至还把她坐的椅子往外推了一把,好像宁愿牺牲母亲也不想靠近格雷高尔。
接着她跑到了父亲身后,而父亲也让她给弄得激动起来,他站起身来,张开双手挡着身后的妹妹,仿佛要给她保护似的。
但是格雷高尔根本没想给任何人制造麻烦,更不要说是自己的妹妹了。
他只是转了个身,想爬回自己的房间。
但是由于身体上的疼痛,他只能靠一次一次的抬头撑着地板,才能艰难地转过身去。
这个转身的样子一定很可怕,他停下来,看了看四周。
他的好动机可能已经被家人看出,他们一会儿就不再害怕了,只是默默看着他,脸上的表情都很痛苦。
母亲躺倒在椅子上,两腿伸开,紧并在一起,眼睛由于疲劳几乎全合上了。
父亲和妹妹紧挨着坐在一起,妹妹的手揽住了父亲的脖子。
“或许现在我可以转过身去了。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2024.06(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应用(7分)1.按要求填空。
(1),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思厥先祖父,,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3)《阿房宫赋》开篇,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 ,”。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乡土中国》与《红楼梦》虽然是不同类型的作品,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两本书参照起来阅读。
用《乡土中国》的观点分析《红楼梦》,,,;,。
①丰富对《红楼梦》的理解①有助于深化对《乡土中国》核心概念的认知①一方面有助于“转换视角”①体会《红楼梦》人物形象与“乡土社会”的内在联系①另一方面借助《红楼梦》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2)下列用《乡土中国》的观点分析《红楼梦》,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家本是大户人家,家族势力变化后,树倒猢狲散,体现了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
B.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嘱咐她多置田舍,体现了乡土社会以“土地”为重的观念。
C.王熙凤识字不多,却能把家族治理得井井有条,体现了乡土社会中文字不是必需品。
D.贾母在贾府几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为众人所敬仰,体现了典型的同意权力。
二、阅读53分(一)班级开展“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活动。
(11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创造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
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
近期,面向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公民在线判断能力”调查显示,学生在区分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方面普遍存在困难。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部分 (共9题;共19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翱翔竹篾稠密金璧辉煌B . 帐篷诳语发轫纵横捭阖C . 蜇居掣肘蜚声沆瀣一气D . 眷写憧憬急燥罄竹难书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 这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手机短信行骗,没想到一开始就图穷匕见,被人们识破。
B .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C . 春日的早晨,漫步小路,朝阳照着大地,路边有树木花草,一幅草长莺飞的美丽画面呈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D . 在世界31一个被遗忘之地,独特的民族和部落孩子休养生息。
他们历史悠久的文化和风俗无法与全球化浪潮抗衡,终将成人类历史上的雪泥鸿爪。
3. (2分) (2017高二下·厦门期中) 下列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刘向等人的诗赋。
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B .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也因《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C . 《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
他是继谢灵运之后,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著名诗人。
他与王维合称“王孟”。
D . 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4.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项是()A . 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B . 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默写。
(1)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3)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4),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5)诗中描写仙人出现时的装束车马的句子是“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按要求选择。
(1)小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合适?()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在文学作品中,不只是山水花木,不只是人物房舍,可以,;人的主观世界,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从而,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
①被展现①构成境、象①得到清晰的再现①成为笔下的境、象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二、阅读(50分)(一)(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假如你是一头大象①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①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来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
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
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源和脚下的野花。
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①你脚下踩着的土地已经被污染所侵袭。
随着卡车和出租车驶过,地面嗡嗡地震动着。
这种震动轻搔着你脚上环层的触觉小体,让你不由得抬起脚来。
你可以用自己的脚听到声音,你的股骨会变成扩音器。
在你走十英里去寻找早餐的过程中,将会用跨越10个八度的声音和朋友们聊天。
这会吵得附近的人类感觉自己像被敲响的鼓,因为次声波会不断震动着他们的胸口。
①即便整个城市都变成草地,而非水泥路面并且遍地狗屎,你仍然会觉得它太小太小了。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粗鄙是中国社会的癌症徐贲①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
这是由于“荣誉”与“不荣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荡然无存之故。
不久前,某名艺人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母亲对着一位观众挖苦道,我能把女儿培养成亿万人喜爱的明星,你母亲做得到吗?显然,她觉得当名艺人的母亲是特有面子的事,而正是为了争这个面子,夸耀这个面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行为嚣张,言语粗野,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阵势。
②有人把这种粗鄙称为“不要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寡廉鲜耻、不知羞耻。
其实与“要面子”同生共长的“不要脸”并不是没有羞耻感,而是不知道什么是该羞耻的,什么是不该羞耻的。
粗鄙是一种羞耻心像癌症一样的病变,这种病变在特定的被污染的社会环境中特别容易发生,就像污染了的自然环境容易诱发癌症病变一样。
③例如,在一般的文明社会里,“绅士风度”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以绅士风度待人接物也是体面人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自己的行为。
但是,在“文革”时期的中国,“绅士”成了革命的对象,而革命者又以越粗鄙越光荣为行为准则,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有面子”与“要脸”的关系:粗鄙不仅不再是“不要脸”,而且是有觉悟、混得开的事,不仅如此,甚至还能为粗鄙者带来特别“有面子”的头衔、荣誉称号、地位或职位,让他们成为成功人士。
④这种成功人士的传人在“文革”以后把施展才能的领域从政治转向了经济,祝东力曾这样描述他们粗鄙化的成功:“一口糙话、一身匪气,这才是‘爷们儿’,是吃得开、混得好的标记。
粗鄙化--粗野、鄙俗,是当今世俗社会的主流价值。
粗鄙代表‘强悍’、‘有力量’,彰显着粗鄙者的‘有胆儿’、‘拔份儿’”。
上海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题(含解析)
(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8分)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根据17段“庄子写过的那只由鱼化成的大鸟,伸展着巨大的翅膀,一跃飞起,一飞就是九万里。我们的先人是喜欢飞翔的,会造房子的圣贤被称为“有巢氏”,很多古文就写着许许多多的人在天上飞来飞去。而且也真的有人身上插着翅膀,在椅子上绑着火箭,想要飞上天去。而今天被刻制在奥运火炬上的那朵朵祥云,正是向往飞翔的见证”可以得出:从古到今的飞天梦。
3. 解释第(9)段中加点的词语“桌子”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4)段的意思是来到这类大型运动会,都是为了实现人类共同梦想。
B. 第(6)段的画线句意味着黑人拳击手阿里点燃奥运圣火就是因为他是拳王。
C. 第(9)段告诉我们,朋友安德鲁·扬见证了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实现。
(16)我们消失了这样深邃的思想多少年了?谁告诉我们建筑只是宫殿式严格的对称,是森然的阶梯,是被红墙规范的空间。
(17)庄子写过的那只由鱼化成的大鸟,伸展着巨大的翅膀,一跃飞起,一飞就是九万里。我们的先人是喜欢飞翔的,会造房子的圣贤被称为“有巢氏”,很多古文就写着许许多多的人在天上飞来飞去。而且也真的有人身上插着翅膀,在椅子上绑着火箭,想要飞上天去。而今天被刻制在奥运火炬上的那朵朵祥云,正是向往飞翔的见证。鸟巢就是它飞起的地方,又是在等待远征回来的大鸟安恬地睡下。那也是一种温暖关怀,就如远征归来的将士,就如辛劳终日的农人,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憩园。在人类可以在太空行走的时候,鸟巢可以唤醒多少平凡人对不一般生活的渴望?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境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⑤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⑥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⑦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上海中学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与运用(10分)1.默写(5分)(1)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2)王于兴师,______,与子偕作。
(《无衣》)(3)《六国论》中苏洵惋惜六国为秦国积威所挟制,由此警告治理国家要吸取“______”的教训。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上承首句“登临送目”,化用谢朓“澄江静如练”描绘澄江蜿蜒、山峰连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5分)(1)盖有非常之功《汉武帝下诏求贤》()(2)向者之室也《永州龙兴寺西轩记》()(3)所以淹君柩者《叶生》()(4)肃遂代瑜典兵《东吴四英杰》()(5)谨愿敦厚《物各有所长》()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3—6题。
(10分)“震耳欲聋”如何修辞了“沉默”徐默凡①“你的沉默震耳欲聋”,初见不可理解,却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无论是告白示爱,还是征求意见,只要对方沉默不语,都可以配上这一句。
其实,这本是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现在歌曲已经逐渐淡出,这一句看似矛盾的歌词却悄然流行。
②从语言学角度看,“你的沉默震耳欲聋”是一种名为“对顶”的修辞格,即把语义相反的成分组合使用以产生发人警醒的修辞效果。
对顶的成分可以是修饰语和被修饰语,如“落伍的时髦”“真实的谎言”,也可以构成并列关系,如“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最美丽又最丑陋的地方”。
对顶的成分可以直接就是反义词,也可以仅仅包含语义冲突,比如“沉默”的反义词并不是“震耳欲聋”,但“沉默”的语义就是没有声音,而“震耳欲聋”却是形容声音巨大,两者的语义不兼容。
③对顶修辞格在字面意义上是矛盾的,解读的关键就在于化解表面矛盾而获得合理解释,从而产生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的韵味。
“你的沉默”是无声的,因此“震耳欲聋”不可能直接描写巨大音量,只能进行隐喻理解,也即“沉默”虽然没有声音却具有丰富的潜台词,此时无声胜有声,爆发了巨大的震撼力。
上海市重点高中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上海市重点高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2分①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
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
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②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
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
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今天,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是继承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③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演绎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
百家研读,百花齐放,有的结出些老百姓能吃的瓜果,有的只开些花儿让百姓看,有的只长刺;批评家们像蜜蜂飞旋在花丛中,忙着采蜜,传粉,当然也有只会嗡嗡地叫来吸引人们视线的,春光乍现,一片喧闹而繁忙的景象。
不过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即使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
因此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传播到老百姓可以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须作答的问题。
④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播会给我们带来些启示。
他们的经典传播特别注重把有深意的道理化成生活中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接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播的内容应当是重叙事而非强化理论的,重感悟而非强调灌输的,重生活而非学术表达的,重朴素而非刻意诗化的,重远播而非画地为牢的。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
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
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②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
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
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
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
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
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
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
上海市最新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2分)鼠标、笔杆与国学江曾培①“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就是说在习惯电脑打字以后,却很少再用笔写字。
这不仅仅使不少学生写不好字,字写得像“蟹爬”一样,歪歪扭扭,缺腿少胳膊似的,“残不忍睹”;而且造成一种“忘字”现象,离开电脑就想不起要写的字该怎么写,患上“电脑失写症”。
高考中,一位女生从考场出来后说:“当时真想有个手机掏出来看看。
”她不是要作弊,而是有些字不会写,只要在手机上按按键就能出来,靠动笔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②写字与识字一起,在传统教育中,是读书学习的两项基本功。
儿童习字,在描红以后,继之临帖。
描红与临帖,都属于一种摹写,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这两项过关后,进一步的要求,则是容各家之长,发挥自身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写法,是为“书法”。
③我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历来甚多。
过去的科举考试,字写得好不好,曾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结果,新进士殿试,“一字之破体,一点之污损,皆足以失翰林”。
字的好坏美丑,竟成了学子们进退升降的关键砝码。
④科举如此以字衡人,惟书法优劣作取舍,走的是一种极端,并不可取。
不过,如今不少学生“握着鼠标忘了笔杆”,以致不会写字,写不好字,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古人没有电脑,自然要强调写字,现在是网络时代,鼠标一点,就能打出整齐漂亮的汉字,有什么必要再强调用笔写字呢?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看法,对习字写字的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⑤我国汉字拥有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意蕴,点画线条结构布局既具象又抽象,有的疏可走马,有的密透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粗细、疏密、顾盼、俯仰、呼应等美学原理,是难于把字写好的。
有句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实际上,就写字来说,也是如此。
学字写字的过程,是一个增进文化修养的过程。
是故在传统教育中,总是把书法作为读书人的一项必修课。
⑥上海有过一个有关写字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调查,对三个学校学生成绩的调查结果显示,表明审美能力较强的前10名学生,写字在“优”组的概率为76.2%;审美能力较差的后10名学生,写字在“差”组的概率是70.3%。
2022-2023学年上海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上海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
(6分)(1)林庚在《说“木叶”》中为了说明意象的需要,引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阿房宫赋》末尾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是____朝作家写的一部中国古代________体长篇小说。
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以贾府为中心,叙述____________四大家族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同时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命运。
2.选择题。
(4分)(1)下列词语理解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目无全牛:比喻看事物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B.踌蹑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C.报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被祸害消灭。
D.缘木求鱼: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2)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______________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③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④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
(13分)英诗中“西风”形象的流转包慧怡一切要从一首名为《西风啊,你何时吹拂》的中古英语小诗说起。
西风啊,你何时吹拂/让细雨轻降?对这首诗的赏析离不开对它的中心意象“西风”的理解,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西风”在欧洲古典时期至现代诗歌史上的演变。
2021-2022学年上海十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1-2022学年上海十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 林黛玉贾惜春妙玉巧姐B. 贾探春妙玉贾惜春史湘云C. 秦可卿妙玉贾迎春李纨D. 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7小题,共23.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明走向“虚幻”2.近年来我们都深陷“屏幕”包围之中,每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ipad屏幕……面对屏幕我们看到的都是不折不扣的虚影。
想当年,《列子•周穆王》篇:周穆王腾空游历“化人之宫”,见其“构以金银,络以珠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
《红楼梦》中,宝玉随着秦可卿步入“太虚幻境”,“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
《庄子•外篇•知北游》感受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之精深至理……其实典籍中的这些“太虚幻境”你在当今的屏幕中都可轻易看到。
不同的是,周穆王、贾宝玉是懵懵懂懂地处在梦幻之中,而我们却是真真切切地在清醒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教师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班级、姓名、学号等填写淸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
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20分)孟浩然的疏离①“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②《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不见诗。
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的渡口,到月下□□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
③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
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
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诗里,一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这样的比照,时常跳出。
这虽是送别诗套数,在所存无几的孟浩然诗作中,用得未免也频密了点: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送友人之京》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④这些诗句里,青云与青山,水国与京华,“君”与“我”的剥离,似乎不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根本背道而驰。
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个“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准备“兼善天下”,后者准备“独善其身”。
“我”对“君”的心态也颇可玩味。
《鹪鹩赋》乃是张华所作,赋前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以“鹪鹩赋”对“王佐才”,既有谦抑之态,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对“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
⑤闻一多说:“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
”他认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这项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显著。
他举“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例,赞扬孟浩然止于羡鱼而并不结网,是难得的一贯,超出他的时代。
⑥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恰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
同时他还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这类句子。
其实,那个“羡鱼”而不“结网”的姿态,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写照。
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从前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里,每每颠倒了过来,或者说,诗中所表达的理想时常与他们现实的身份形成反差——穷时幻想兼济天下,达时渴望退步抽身。
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们来说,功名富贵是一种正大光明的追求。
李白入京求官时,会大方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张九龄功业极盛之时,诗作表达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归隐之志。
孟浩然呢?他并非没有入世之热望,却又始终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弃出世的姿态。
他不曾经历大进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将迈不迈的一瞬。
⑧关于他的那个著名传说,似乎是他这种“两头不着”的境况的写照: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
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
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⑨因友人引荐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诵的却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悦,“故人”也不见得欢喜。
联系到他后来终于没能留任张九龄幕府,这究竟是自觉的选择,还是背运的笑料,真是难说得很。
⑩要说谁最好地“解决”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维。
荣与辱,进与退,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
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⑾孟浩然是幸运的,他不曾经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不曾经历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狈,甚至不曾经历王维身陷贼中的尴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时。
但也因为他总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与“外面”的世界始终疏离。
不够丰富的人生与对世间有限的关照,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
我们不能不欣赏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现存诗作而论,则不免于单调。
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
他与王维齐名并尊,但王维诗从体裁、题材到意象丰富变化,都非他能及。
1、请将文章第②段“两组韵脚”中的字分别写出来昏、喧、门和处、去。
(2分)2、文章第②段空格处应填入的形容词依次是□□和□□。
(2分)(喧闹、寂寥)3、文章第④段内容看,孟浩然觉得自己与“鹪鹩”的相似之处在于地位卑微,却可以自得其乐。
(2分)4、文章第⑤—⑦段中作者的观点和闻一多并不一致。
闻一多认为孟浩然超脱功名之外,不为羁绊;而作者则认为他既有着入世的热望,又不愿放弃出世的姿态。
(2分)5、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B )( F )(6分)A.文章题目中“疏离”表现的是孟浩然始终不愿与现实社会妥协的品质节操。
B.文章开篇引用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孟诗中“与世间疏离”的特点。
C.孟浩然诗歌创作取材比较狭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诗和送别诗。
D.从孟浩然“面圣”的奇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愿趋附权贵的的君子。
E.文章大量引用了唐人诗句,旨在增添文章的文化含量,并使语言生动华美。
F.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中的不足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
6、就本文来看,孟浩然的诗歌成就比不上王维的原因是他的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对世间的观照有限。
(2分)7、作者认为“王维……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的诗歌《终南山》的具体诗句及主题作简要分析。
(4分)诗句1分诗句内容1分主题1分语言表述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8分)求乞者鲁迅。
微风起来,露在墙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而拦着磕头,追着哀呼。
我厌恶他的声调,态度。
我憎恶他并不悲哀,近于儿戏;我烦厌他这追着哀呼。
我走路。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
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我顺着倒败的泥墙走路,断砖叠在墙缺口,墙里面没有什么。
微风起来,送秋寒穿透我的夹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发声,用怎样声调?装哑,用怎样手势?……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灰土……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八日《语丝》周刊第四期。
8、本文收录在鲁迅的散文诗集《 野草 》中。
(1分)9、文中“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多次出现,象征了 当时疏远的人际关系 。
(2分)10、“我”在文中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的,既是 布施者 ,又是 求乞者 。
(2分)11、谈谈在本文中,鲁迅对“布施”行为的态度,并结合鲁迅的思想分析这一态度的原因。
(3分)作者认为“布施”是一种错误的救世方式,施舍于人只能增添求乞人的无知与贪婪。
在鲁迅看来,仅给予穷人物质帮助是不能拯救他们精神上的缺失的。
(三)、默写(6分)【任选6题,超过6题,按前6题评分】12、(1)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2)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四)、阅读下面的汉乐府民歌,完成13——16题。
(7分)羽林郎【汉】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注释】(1)姬:美貌的女子。
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
(2)裾:衣襟。
襦(rú):短衣。
(3)蓝田玉:指用蓝田产的玉制成的首饰,是名贵的玉饰。
大秦珠: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也指远方异域所产的宝珠。
(4)鬟(huán):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
良:确实。
(5)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
庐:房舍。
(6)煜爚(yùyuè):光辉灿烂,光耀。
翠盖:饰以翠羽的车盖。
踟蹰(chíchú):徘徊不进的样子。
(7)珍肴:美味佳肴。
脍(kuài):细切的肉。
(8)贻:赠送。
(9)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多用以制作妇女衣裙。
裂: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
(10)逾:超越。
(11)谢:感谢,这里含有“谢绝”的意思。
金吾子: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
这里指调戏女主人公的豪奴。
私爱:单相思。
徒:白白地。
区区:指拳拳之心,恳挚之意。
【赏析】羽林郎,汉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卫军军官。
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辞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