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杜绝不良行为

合集下载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完整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完整版)
★法律的基本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张老汉一生操劳抚育了6个儿子,他用全部 财力和满身疾病换来了儿子们的成家立业。长 子承包了村里的鱼塘,一年纯收入3万余元,但 对老人却“一毛不拔”。其他几个儿子也拒绝 赡养老人。老人孤独地住在村外的简易茅屋内, 靠邻里接济度日,且无钱看病。村委会干部多 次出面调解,要求几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但6 个儿子却相互推委,老人的生活一直没人照顾。 村里人对此义愤难平,主动帮助老人打官司。 法庭调解无效后,判决6个儿子每年共同支付张 老汉3000元赡养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3.丁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看课本P45页的漫画,然后说一说:
1、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 会怎么办? 2、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 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 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 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刘某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为什么?
辩一辩:
1.杀人放火是不是犯罪?
2.偷人一元钱是不是犯罪?
3.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 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是不是 犯罪? 4.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开是不 是犯罪?
5.借同学十块钱不还是不是犯罪?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 律责任
分、行政 处罚)
谨记:违法无小事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那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 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 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 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研习新课 地 震 传 言 案
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 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 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 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九年级安全教育课《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课件

九年级安全教育课《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课件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认知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较差,而成人娱乐场所 的娱乐方式比较成人化,人员、场所环境较为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成年人容 易被社会不良人士影响,如被鼓动、欺骗吸食毒品,参与打架斗殴等。
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扭曲我们的认识,误导我 们做出一些如抽烟、酗酒,模仿成人的不良行为。
老师在课堂上发起倡议
1.遇见打架事件时积极向相关人士反应。 2.远离网吧等一切不适宜青少年出入的娱乐场所。
恰同学少年,我们应该满腔热血!在这花样的年华里, 怎能浪费美好时光!同学们,让我们拒绝不良行为, 共建纯净校园!
1.下列哪个场所未成年人可以进入: A.公园 B.酒吧 C.赌博性的游戏厅 2.关于聚众斗殴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众斗殴是同学之间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B.聚众斗殴不是犯罪行为,不触犯法律 C.聚众斗殴是犯罪行为,根据情节会被判刑 3.有关不良行为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不良行为不会对我们的将来产生影响 B.现在的不良行为只是对自己偶尔的放纵,没有关系 C.现在的不良行为是以后犯罪的前兆,必须改掉不良行为
知道不良行为是犯罪的基础,拒绝不良行为; 知道聚众斗殴是犯罪,不参与聚众斗殴; 知道成人娱乐场所对未成年的危害,不进出这些地方。
浙江温州突发聚众斗殴事件
2020年7月19日,在浙江温州欧洲城发生了一起聚众斗殴事件。 几名男生围着一名男生,时不时的对他进行攻击。温州警方介入了案 件的调查,将其中5名涉案人员捉拿归案。据了解,参加这场斗殴的 人员都是16、17岁的少年,甚至还有14岁的孩子。经过警方的调查得 知,这场斗殴是因为王某(男,17岁)发现自己的女朋友在微信上和 赵某(男,16岁)等人聊天,非常的生气。于是王某和赵某等人就产 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最后双方约定见面解决纠纷。王某、赵某等人以 涉嫌聚众斗殴的罪名被警方拘留。

职业道德和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职业道德和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2.他们宝贵的青春为什么要在监狱里度过? 3.视频中报道称,派出所抓到的嫌疑人很多 都是熟面孔,但却由于年龄关系,只能教
育之后释放?为什么?
一、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我国法律上对未成年人是怎样定义的?
2.为什么全社会都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3.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3.小林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三好学生。他自从结识了一些 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后,学会了吸烟喝酒,迷恋网络游戏等。为 此,他开始小偷小摸,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受到 刑罚处罚。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①要慎交朋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
②上网危害大,青少年应严禁上网
③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青少年要培养高雅的情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防微杜渐 遵纪守法 勇担责任
识别 不良 行为
远离 这些 魔鬼
筑起 内心 防线
21
不良行为(不违法)
严重不良行为(违法)
不良行为是指
严重不良行为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但尚不够刑事处罚 的违法行为。
容易引发未成年人
犯罪,严重违背社
会公德,尚不够刑
事处罚的行为。
远离这些魔鬼
www.themegallery.co m
分组讨论: “黄、赌、毒有哪些危害”? 组1:黄的危害 组2:赌的危害 组3:毒的危害
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
A.小时候偷针的人长大了就会去偷金子 B.偷针和偷金是一回事儿

C.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违 法犯罪 D.与我们当代中学生没有任何的关系
2.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
案例:“楚某打人至伤”。思考、回答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楚某的行政拘留为什么可以不执行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归纳: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一贯政策和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品味名言: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恶也是恶,任其发展,终会酿成大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害人害已,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教学
方法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资料。




导入:“着落前的意外”。
讨论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意外吗对我们有何启示
归纳:千克的泡沫将航天飞机左翼防热瓦砸了一个小洞,热量进入机体引起爆炸;这是人为的一点点失误,却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地震传言案”、“球迷闹事案”、“故意杀人案”
提出问题: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需承担何种责任告诉了
















我们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归纳:生活中法律的“雷区”随处可见,上述三个案例只是生活中各类违法案件之中的点滴。刘小乐的连刺三刀是一种犯罪行为和侵权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地震传言和球场闹事是行政违法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违法行为的重要特点是社会危害性。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懂得: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
课后
练习

作业
教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传 ❖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0年2
言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

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2020/6/20
【行为】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反复纠缠、强行讨要 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
【处罚】前者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 罚款;后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放狗吓唬人、咬人都要受罚
【行为】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处罚】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 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 款的规定处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 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 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严重不良行为危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交流 理解 掌握
不良行为的含义,具体内容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2.筑起内心的防线
中职生要自觉守法, 依法律己,法律提倡做的事 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 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增强自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 我防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 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 矫治严重不良行为,促进身 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杜绝不良行为
2.筑起内心的防线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 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 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2.筑起内心的防线
列举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品味感 悟其中深刻含义。 生命也许葬送在你忘记法律的一瞬间。 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 否则就要坠落;公民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堕落。
品味名言
• 16岁的侯建是北京海淀区某中学初三学生, 小时候就经常模仿父亲吸烟。因为家远, 父亲为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却没想这 成了侯建和同学一起吸烟酗酒的据点,一 次,他和同学因为没钱买烟,就想去“切 “点钱,结果将一青年刺成重伤而被判重 刑。烟未买成反而葬送了青春。
学生四人一 组进行讨论,然 后谈谈看法。
乱穿马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阅读教材第94页三组镜头,议一议: (1)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 (2)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违 反 治 安 管 理 处 罚 法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保护未成年人 的方式: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 法保护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三十八分。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三十八分。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三十八分。
本课概要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三十八分。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
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
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 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三十八分。
2、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及种类 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四类: 违宪行为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属于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即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三十八分。
3.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片《警钟在黎明敲响》,思考如
何以片中的案例人物为戒,杜绝不良行为,避免违法犯罪
,并写一篇观后感。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三十八分。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第二课时杜绝不良行为(总第2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到全社会都应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教学重点:1、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犯罪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教学过程二、杜绝不良行为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保护未成年人的重大意义名言: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

—马克思相关链接: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什么时候实行?它包括什么内容?(2)、保护未成年人的的方式和原则①保护未成年人的的方式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②原则(四方面)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原则,坚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2)“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及相应的法规条款规定:①严重不良行为表现: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②严重不良行为表现: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这来自高墙内,发自内心 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 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 亲不用“泪水染白发” 、为 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 而“不能自拔”,我们一定 要牢记:
1. 尊重法律,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 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 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提高德的修养, 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 法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 力 3.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 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 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 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 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 行为。
我们应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 为做起。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我们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 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 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 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 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 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 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 以外的法律法规。 犯 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 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 微杜渐
一、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只有防微杜渐,才能 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 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 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 自己健康成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0页 “相关链接”,明确未成年 人不能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 不良行为各有几大类?具体 行为有哪些?
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正案(八)》。该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整理课
22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16岁的小张,由于其父母忙于做生意,从小就缺乏 教育,初中未读完便辍学,在社会上游荡。贩毒分子为了 引诱他贩毒,采用欺骗手段让他染上了毒瘾。为了能吸 食、注射毒品,小张不得不为毒贩做事情。在一次贩毒 交易中,小张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中职学生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杜绝不良行为?
23
整理课 件
(1)中职学生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 严重不良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 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 依法查处。
(2)《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哪些事情应当鼓励提倡未成年人去 做,哪些事情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去做。中职学生要自觉守法,依法律己,法 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 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 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扰乱公共秩序违 法行为的危害。
6
整理课 件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1)扰乱公共秩序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性
既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 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同时又败坏了社 会风气,必须受到法律处罚。
整理课
7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整理课
20

吸毒不仅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
、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以及其他刑事犯罪。
未成年人看淫秽的读物或音像制品极容易受毒害,不但会导致意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一般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2. 学生能够分析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明确预防和避免这些违法行为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 如何使学生认识到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重要性。

2. 如何启发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讨论教学、互动讲解、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导入
1. 教师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2. 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
1. 解释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列举其中几种行为。

2. 分析这些违法行为的危害,如造成财产损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

3. 讲解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信任陌生人等。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2. 聚焦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分析,形成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

第四部分:小结
作业:
针对本人所在的城市,调研一种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了解其危害和预防措施,撰写一篇调研报告。

杜绝不良行为简案

杜绝不良行为简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2009版),本书包括前言《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及《习礼仪,讲文明》《知荣辱,有道德》《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五个单元。

本部分属于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中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第二个内容。

本单元是对前几个单元的延伸,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进而学会与违法犯罪做斗争。

本单元由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和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企图”两课内容组成。

第九课围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分两框分别说明了违法的危害、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本节内容“杜绝不良行为”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识别不良行为”、“远离这些魔鬼”、“筑起内心的防线”。

这节课主要让职校生认识不良行为,不良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因为很多学生往往存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心理,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经常是“不拘小节”,再加之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不良诱惑,学生又易受环境的影响,这些都容易使学生养成某些不良行为,如不提高认识,及时进行纠正,便会滑向严重不良行为的范围乃至发生犯罪行为。

本课主要结合学生校园生活常见的普遍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良行为以及它的危害,一方面引导学生筑起内心的防线,加强自我防范,积极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依法律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防微杜渐,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由于本节内容中“远离这些魔鬼”黄、赌、毒的危害较大,对于这部分内容将单列一节课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和内容,认识其危害,获得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观察分析和讨论,训练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对不良行为的认知水平和防范能力。

第九课__杜绝不良行为 (2)

第九课__杜绝不良行为 (2)

探究活动三:竹生会怎么做?
观看小品表演“竹生会怎么做”,分析几种可 能出现的结局并谈感想。
树立对待不良行为的正确态度, 是要知法守法,要有责任感,敢于同
不良行为作斗争。
畅所欲言
朗读一位服刑人员写给 父母的信,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父母 师长的教育?
父母、师长的教育 蕴含了做人的真理,要 耐心倾听,细细品味。
魏某身上哪些属于轻微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是否违法?是否构成犯罪?有哪些危害?
应用分析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 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逃课, 学会了吸烟,喝酒。还经常泡网吧。由于花钱越来 越多,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于是他开始小偷 小摸。多次到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 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后来,他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七 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 元的财物。一次,当他潜入一同学家行窃时,被当 场抓住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 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行为养成:填写“扫雷”监督卡
我身上的不良行为:
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
我的改正计划:
我的改正措施:



布置作业
写一篇500字左右小短文: 《中职生身上的不良行为及防范》。
品味名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导入新课
有人说:“小事不断,大事不犯,气 死公安局,难死法院。” 讨论: 1.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这段话中的“小事”、“大事”分别是指 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

第4单元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第9.2杜绝不良行为

第4单元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第9.2杜绝不良行为




(10分)
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5分钟)1.教学内容学习评价。2.教师活动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8第7、8、9题;(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0第5、6、7、8、9题(3)品味名言:列举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品味感悟其中深刻含义。
3.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加强养成训练;进一步认识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杜绝不良行为。
(2)聆听教师的归纳,进一步掌握筑起内心防线的方法,并有意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1)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指出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步都是现场直播;人生是单程线,做过的事不可能重新再来,世上没有后悔药,要求学生牢牢筑起内心防线,坚决杜绝不良行为。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2)板书:
2.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三:竹生会怎么做?
(1)由第三小组表演小品并组织讨论,其他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代表发言,懂得对不良诱惑要坚决拒绝。
(2)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正文,举例说明筑起内心防线,加强自我防范的做法,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探究活动四:狱中家信。
(1)听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第102页“狱中家信”,其他学生结合自己对父母教育的态度回答问题,养成虚心接受父母教育的行为。
知识运用:分析成成案例。
请第一小组出示收集的典型案例,再推荐一名学生阅读PPT出示的案例,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本案例中的成成有哪些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我们身上存在吗?有哪些危害?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否违法?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强调要求学生学会识别不良行为,懂得其严重的危害性,堵住犯罪的源头。(用PPT出示)(3)过渡设问:如何有效的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三目。

第九课说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说杜绝不良行为

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父母师长的教育?
四、筑起内心的防线 如何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
1、加强自我防范,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 2、加强自我防范,要依法自律,遵纪守法。 3、加强自我防范,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 4、加强自我防范,要理解勇敢的真谛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
一、认清违法的危害
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案例二 小王家里饲养了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有 意见,有人甚至报警,说狗叫扰乱了他们正常的 生活秩序。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 案例三 跃跃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整天跟几个社会闲散的青 年在一所小学附近拦截从学校进出的孩子,以此 取乐,有时还强行索要孩子零用钱,以寻求刺激。
三、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黄、赌、毒”的危害 黄
1、毒害人的身心健康 2、诱使人违法犯罪 3、破坏家庭幸福
四、筑起内心的防线
案例七 小新是一名学生,一次他应邀去迪厅跳舞。在迪厅里, 小新是一名学生,一次他应邀去迪厅跳舞。在迪厅里,有 人神秘兮兮递上一支奇怪的“香烟” 竹生猜是毒品, 人神秘兮兮递上一支奇怪的“香烟”,竹生猜是毒品,拒 绝了。那人引诱说,吸两口不会上瘾,并亲自示范一下。 绝了。那人引诱说,吸两口不会上瘾,并亲自示范一下。 看那人无比陶醉的神情,小新动心了~~~~ 看那人无比陶醉的神情,小新动心了~~~~
治安处罚的种类: 治安处罚的种类:
①警告 ②罚款 ③行政拘留 ④吊销公安机关发 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 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 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一、认清违法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行为有哪些?
不良行为是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 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了对未成 年人的保护,但如果14岁以上的 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情 节和后果严重,性质恶劣,触犯 了刑法和有关规定的,还是要承 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处罚。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三、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李强一直都是个好学生, 一天从广州来的表哥带他进了 迪厅,立刻有人神秘兮兮地递 上“香烟”,表哥对面露疑惑 的李强说“吸两口吧,不会上 瘾的”。看着表哥和那些人如 痴如醉的样子,李强会· · · · · ·
如果你是李强,会怎样做? 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 并尝试表演出来。
职业道德与法律
想一想,自己身上有没有不良行 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作为中职生,杜绝不良行为,我 们应该怎么做呢?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师寄语
防微杜渐每一刻, 遵纪守法每一天, 横批——幸福生活一辈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
启 示
一些看似小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
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 给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同时,一个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更多的是染上了不良行为,这固然有来 自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影响,但更 重要的是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东方兄弟的故事
• 思考问题 ①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②他们却为何宝贵的青春要在监狱里度过?
③他们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呢?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一、识别不良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有比以上行为更为严重为(违法)
即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殴打他人,强行所要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窃学校东西、
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 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 “东方兄弟”成员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
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三年。
职业道德与法律
防微杜渐 遵纪守法
识别 不良 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
远离 这些 魔鬼
筑起 内心 防线
名言警句
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约束自
己行为的人就是聪明人! ——雨果
职业道德与法律
其它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
远离这些魔鬼
职业道德与法律
合作探究
谈一谈黄赌毒的危害?
毒害人的身心健康
诱使人违法犯罪
破坏人的家庭幸福
职业道德与法律
案例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 自从在溜冰场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 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
思考问题
请你说说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 学) 严重不良行为(偷窃财物、参与赌博) 请你画出“东方兄弟”成员李某违法犯罪的线路图。 结交不良朋友→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偷窃 财物→抢劫犯罪 李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你有何启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