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统分析第四次作业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

目录目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布设及管理规程1.目的为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的布设,明确点位增加、变更、撤消要求,规定点位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的布设、增加、变更、撤消、审批等管理。

3.点位布设3.1 定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是以监测城市建成区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参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其设置的最少数量由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确定。

每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500 米至4 千米,有时也可扩大到半径 4 千米至几十千米(如对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其空间变化较小的地区)的范围。

可简称城市点。

3.2 点位数量要求各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的最少数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

按建成区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确定的最少监测点位数不同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表 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设置数量要求3.3 布设原则城市点的布设要保证点位具有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前瞻性和稳定性的原则,其中代表性、可比性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1)代表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的需求。

(2)可比性: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3)整体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在布局上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从整体出发合理布局,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

(4)前瞻性:应结合城乡建设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城乡空间格局变化趋势。

(5)稳定性:监测点位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应变更,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3.4 布设要求(1)位于各城市的建成区内,并相对均匀分布,覆盖全部建成区。

作业环境检测实验报告(3篇)

作业环境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检测作业环境的质量,评估其对学生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为优化作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作业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了解作业环境的质量,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某高校一年级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材料:便携式噪声检测仪、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等。

3. 实验步骤:(1)收集实验数据: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作业环境进行噪声、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的检测。

(2)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作业环境质量差异。

(3)评估作业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噪声水平普遍低于对照组,平均噪声值分别为55dB和65dB。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噪声应控制在50dB以下,实验组噪声指标符合标准,而对照组噪声指标则超标。

2. 温度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温度为24℃,对照组为26℃。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28℃之间,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3. 湿度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湿度为50%,对照组为45%。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4. 光照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光照度为300lx,对照组为250lx。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光照度应控制在300lx以上,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作业环境质量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噪声指标方面。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次实验表明,良好的作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实验组作业环境质量优于对照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建议:(1)加强噪声治理,降低教室、宿舍等作业环境的噪声水平。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作业指导书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作业指导书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作业指导书一、系统概述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是用于监控和管理工厂、办公室或其他场所内环境和设备状态的系统。

它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空气质量、设备运行状态等参数,并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报警功能。

二、系统组成1. 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2. 控制器: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处理,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够将数据传输到监控终端或云端。

3. 监控终端:用于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可以进行数据分析、报警设置以及远程操作。

4. 云端平台:存储和管理传感器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报表生成等功能。

三、作业流程1. 启动系统:首先需要启动控制器和监控终端,确保传感器能够正常采集数据。

2. 监测环境参数:通过监控终端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

3. 监控设备状态:通过监控终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电机转速、压力、流量等。

4. 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环境和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5. 设置报警:根据需要设置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的报警阈值,并确保报警功能能够正常工作。

6. 远程操作:如有需要,可以通过监控终端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实现开关机、调整设定参数等功能。

四、注意事项1. 确保传感器安装位置合理,能够准确反映环境和设备的实际情况。

2. 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4. 确保监控终端和云端平台能够及时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五、系统关闭在结束作业后,将系统控制器和监控终端关闭,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以上就是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作业指导书,希望大家能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确保环境和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作业指导书六、应急处理1. 若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情况,如传感器故障、控制器故障等,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相关维护人员进行处理,避免数据采集和监控功能受到影响。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4次作业全部答题〔行政本科〕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4次作业全部答题〔行政本科〕

一、多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ABC )。

A. 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B. 社会关系的需求C. 发展的需求D. 竞争的需求2. 薪酬具有(ACD )的基本功能。

A. 补偿功能B. 维持功能C. 激励功能D. 调节功能3. 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ABC )。

A. 公益企业B. 公共事业C. 非政府公共机构D. 国有企业4. 人员招募与选录的评估主要包括(ACD )。

A. 数量评估B. 收益评估C. 质量评估D. 成本评估5. 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B )。

A.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B. 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C. 指令性规划D. 指导性规划6. 外附激励方式包括(ABCD )。

A. 赞许与奖赏B. 竞赛C. 考试D. 评定职称7. 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中的公职人员的需求和供给状况不可避免地受到其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包括(ABCD )。

A. 经济环境B. 劳动力市场C.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D. 区域环境8. 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C )。

A. 权威B. 公平C. 正义D. 民主9.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 )。

A. 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B. 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C. 劳动力的参与率D. 人口的受教育情况10. 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ABC )的特征。

A.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B. 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C. 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D. 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困难性1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具有(ABC )的特点。

A. 系统性和复杂性B. 动态性和稳定性C. 相关性和独立性D. 竞争性和法制性12. 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呈现出(BCD)的特征。

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
40
二、系统的特性
目的性 集合性 阶层性
特征
相关性 整体性 环境适应性
1. 目的性
系统是为追求一定的目的而建立的 , 复杂系统往往是一个多目的系统。而系统目 的可以分解为多层次的目标,构成一个目标 体系。实现全部的系统目标,就等于实现了 系统目的。
.
42
3. 阶层性
子系统或者系统元素在系统中是按照一 定的层次结构排列的 , 组成一定的递阶结 构, 每一个子系统或系统元素的位置是按照 系统的功能确定的。由于子系统或系统元 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差别 , 使它们之间形成 如下 3 种关系。
.
29
为什么掌握系统分析方法学?
❖ 系统分析方法已经渗透到经济、社 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应用数学和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系统分析 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理论与技术 基础, 环境保护事业的需求则为环境 系统分析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
30
怎样来实现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 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预测和 决策水平?
环境系统分析
Company
LOGO
对环境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良好的政治 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 诚信意识、团体意识;
❖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文学艺术修养、现 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
2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
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生
态工程等专业知识。
.
7
环境规划
❖ 是指为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 “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 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 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 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管理学第四章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

管理学第四章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

退……”
《管理学原理》
第一节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3.社会条件(S)
包括社会价值观、风俗习惯、人口统 计、道德行为准则等。
其中,人口统计包括人口刚性特征 的发展趋势,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 地理位置、收入、家庭构成等。
“80后”消费群体
《管理学原理》
第一节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4.技术条件(T)
《管理学原理》
环境不确定性矩阵
变化程度
稳定
动态
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 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

环境要素少
环境要素少
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 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处于连
复 单 上保持不变
续的变化过程中
杂 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 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
程 求低

度 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 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
❖辅助活动(或支持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 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 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
《管理学原理》
第二节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一、价值链分析
(一) 价值链 (二) 如何进行价值链分析 (三) 价值链与竞争优势
《管理学原理》
第二节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二) 如何进行价值链分析
1.明确价值活动 2.分配成本 3.找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价值活动 4.检查价值链 5.与竞争者比较
该 供产应业商并产非 品供 是应 客商户集业团务的的主主要要客投替户入代品 供应商产品是否差异化或转移成品本是否低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资料来源: (美):Free Press, p.4
29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供应商
进入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第一次作业:P30 2、如何理解管理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1、它是一个人机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它是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也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体。

3、它是一个动态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信息处理2、预测功能3、计划功能4、控制功能5、辅助决策功能3、有人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我认同、突出了在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中,技术与管理是两种重要的支撑与动力.但相较而言,技术是偏硬件的东西,更多体现科学性的层面;而管理则是更柔性化的要素,主要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艺术性发挥。

“三分”与“七分”的较量,则反应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管理更重要。

综上,该句话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

5、怎样才能开发出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呢?想做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肯定是在不违反开发原则和开发条件的基础上,大概步骤如下:1)系统规划(项目立项、初步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审核批准)2)系统分析(详细调查、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分析、系统分析与逻辑模型设计、系统分析报告)3)系统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系统流程图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数据存储设计、输入与输出设计、指定设计规范、编写程序说明书、编写系统设计报告)4)系统实施与系统测试(系统实施与系统测试,程序设计,程序和系统调控,系统切换、试运行,系统测试、验收,编写技术文档)5)系统评价与系统维护(定期考核与评价结论、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系统维护记录)完成以上步骤就能做好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P52 1、为什么说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数据库简单的理解为数据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管理信息。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 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答案 C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巩固提升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第四章 系统分析案例讲解

第四章 系统分析案例讲解
25
从这个折衷方案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首先,整个系统线路布局没有更改,这是为了照顾 供水委员会的威信,该委员会为了保持其威望绝不会从 原定的布局后退一步的。然而该委员会认为,为了节约 费用,可以对原设计作些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技术 或工程上出了什么问题。当然,纽约市的预算当局是欢 迎削减规模、节约费用的。由此可见,经过折衷后产生 的设计方案,其系统的最优化并不是占主导地位的。
8
2. 开发方案
方案竞争的第一阶段开发两个方案:
方案Ⅰ:油船运。每天只需4-5艘,但要破冰船引航,起点和 终点需建大油库;不安全、费用大、无保证。
方案Ⅱ:用带加温S的油管输。可用成熟的管道输油技术,但 沿途设站无人愿干,为防管道断裂必须用底架支撑和 作保温处理,成本提高3倍。
为保安全和稳定,淘汰方案Ⅰ,保留方案Ⅱ,继续拨款 鼓励竞争出新方案。
21
关于总投资和总性能 使用计算机计算后获得的第一个结果是总投资
可以节约30%,其措施是缩小原定的扩建计划,而 性能并没有什么重大改变。分析证明,投资大量减 少后还能使设计有效。分析同时表明存在着两种构 型,并且第二种构型更好。第二种构型是有备用水 管,它能弥补压力的损失,从而改进了整个系统的 性能。对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探讨后也证实,铺 设一定规模的备用水管是必要的,否则全市的用水 将受到很大威胁,因为现有的水管正在不断损坏。 这同时说明供水委员会提出急需扩建供水系统是完 全正确的。对各方案进行各种敏感性分析。从管路 布局的敏感性分析中得出,不同物理构型的能量损 失是不同的,因此,最有效的结构应是能够减少压 降、提高供水系统性能的方案。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案Ⅲ:把含10%-20%氯化钠的海水加到原油中去,提 高低温下原油流动性,用普通油管即可输送,取 得专利。

城市生态学作业(三、四、五章)

城市生态学作业(三、四、五章)

城市生态学作业(三、四、五章)城市生态学作业第三章1、如何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答:(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1、生物生产: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类生物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1)生物的初级生产: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各类绿色植物产品。

(2)生物次级生产:从城市外部输入。

如香港的菜、肉.水等由内地供应。

2、非生物生产:是指具有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满足城市人类的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的性质。

(1)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所需的各类游行产品及服务。

(2)非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

(二)城市生态系统能源结构与能量流动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能源的生产结构:从总生产量分析能源结构。

能源的消费结构:从消费量分析能源结构。

2、简述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答:(1)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次级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人,而自然生态系统的主导成分是绿色植物。

(2)城市生态系统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而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并维持的能力。

(3)物质与能量流动:城市生态系统是依靠外来来能源的非生物生产系统,主要为工业产品,在能量的输送过程中有散失,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遭到污染。

而自然生态系统没有垃圾以及增温和附加能量。

3、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答:生态学家等学者认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起来的系统,因而组成上包括这三个方面:(1)自然系统: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城市活动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

有植物、景观、水体、太阳能、矿藏、土体、其他生物等。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整理 复习笔记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整理 复习笔记

第一章 环境系统分析概论体的,因此 即使每一个元素都不很完善,但也可以组合出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4.系统分析的定义:系统分析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队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满足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最大特点是追求总体目标的最优)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环境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系统,生态保护区系统,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水污染控制系统, 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环境管理功能: 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执法系统, 环境规划管理系统 ,排污申报管理系统, 环境统计管理系统 ,排污收费管理系统污染物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产业类型:污染物发生系统,污染物输送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接受污染物的环境系统, 矿山环境系统,冶金环境系统,环保产业系统第二章 数学模型概述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 两个假设:所有自变量的值均不存在误差,因变量的值则含有测量误差与各自测量点拟合最好的直线为能使各点到直线的竖向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也就是将尽可能地靠近所有的点)。

设有n 对x.,y 的值适合线性方程y=mx+b 。

如果已知b 、m 的值,就可以根据自变量xi 的值计算出对应的因变量的值设为yi ’,另di 为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则: di =yi -yi ’=yi -(b+mxi )偏差平方和:2211[()]n ni i z di yi b mxi ====-+∑∑为使平方和最小,他们必需满足必要条件:0z b ∂=∂0z m ∂=∂解得:2. 模型的检验:(图形表示法,相关系数法,相对误差法)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计算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的量,用r 表示:其中yi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 y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的平均值。

风险(安全)评价方法介绍

风险(安全)评价方法介绍

风险(安全)评价方法介绍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一、风险评价目的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发生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

风险评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潜在和显在的危险得以控制。

二、风险评价范围风险评价的范围在每一次评价之前进行确定,记录在风险评价报告或安全技术措施、各种作业票证中。

评价的范围应该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不仅生产单位、技术部门、分析检验部门要进行,还包括了采购、销售、管理、危险品运输储存部门等经营活动。

评价范围应该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一切变更活动。

具体为:生产装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现场热源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以及其它自然灾害。

三、风险评价方法1、常见评价方法的介绍的适用范围常见的使用方法: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险指数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数分析(FTA)、事件数分析(ETA)、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等。

下表列出典型评价方法适应的生产过程。

常见评价方法的使用范围表各生产阶段评价方法设计试生产工程实施正常运转事故调查拆除报废安全检查表★ ● ● ● ★ ● 预先危险性分析● ● ● ● ★ ● 工作危害分析★ ● ● ● ● ●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 ● ● ● ★ 危险指数法● ★ ★ ● ● ★ 故障数分析★ ● ● ● ● ★ 事件数分析★ ● ● ● ●★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 ★ ★ ● ●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 ● ● ★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 ● ● ● ● ★ 注:“●”表示适用,“★”表示不建议采用。

安全系统工程第四次形考试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第四次形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是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和事故后果的严重度( A )的分值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A.之和B.分数之和C.绝对值之和D.乘积2.按照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轻伤事故是指造成工作损失天以上,天以下的事故。

(B )A.1, 200B.1, 105C.2, 365D.3, 50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步骤不包括(A )。

A.确定分析对象系统B.分析元素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C.研究故障类型的影响D.调查原因事件4.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正确?(C )A.安全是相对的概念B.安全是人类社会活动永恒的主题C.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危险是绝对的概念D.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5.100人及其以上的死亡事故,属于(C )。

A.伤害事故B.重大事故C.特别重大事故D.一般事故6.在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中,常用的术语不包括(B )。

A.事故B.引导词C.后果D.偏离7.某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为:K1={X l,X3},K2={X l,X2},K3={X3,X4,X5},则基本事件X1,X2,X3的结构重要程度按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 )。

A.I(1)>I(3)>I(2)B.I(1)=I(2)=I(3)C.I(1)<I(2)<I(3)D.I(2)>I(1)>I(3)8.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对作业岗位危险性进行分析,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1,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率分值为7,事故后果分值为10,该作业的岗位危险性分值为(D)。

A.18B.80C.17D.709.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C)。

A.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B.管理的缺陷C.所有的不安全因素D.有害的作业环境10.事故和危险源是(C )。

A.完全相同的B.后者是前者的必然C.后者是前者的原因D.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1.系统的基本属性包括(ABCDEF )。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工业工程基础第四次过程性考核作业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工业工程基础第四次过程性考核作业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工业工程基础第四次过程性考核作业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1手持物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动作,称为()。

A:运输B:移物C:移动D:手动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2工作抽样法处理的现象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以平均数为中线的两侧取标准差的1倍时,其面积为总面积的65.25%。

A:对B:错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3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机和()。

A:质量B:产品C:服务D:环境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4确定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叫做()。

A:方法研究B:工作研究C:功效学D:作业测定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5秒表时间研究表中每个单元都有“R”和“T”两列,“R”列为本单元实际工作时间,“T”列填写连续测时法的秒表指针读数。

A:错B:对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窗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6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的工作阶次称为()。

A:单元B:制程C:动作D:作业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一•般得分:37下列作业系统的组成因素中,不服从自然法则的是()。

A:人B:原材料C:能源动力D:设备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8在动作经济原则中,“尽量解除手的动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这是关于()的原则。

A:作业设计B:工具设备C:工作地布置D:人体运用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9一般认为,泰勒和萨缪尔森(吉尔布雷斯)是IE的开山鼻祖。

A:对B:错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10“将电烙铁固定在操作台上,左右手分别拿着工件和焊丝进行焊接作业。

《预防医学》第4次作业解析

《预防医学》第4次作业解析

1. 疫源地是指[ 1分]E.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1分]C.新生儿增加3. 证明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1分]E.实验研究4. 在传染病的暴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1分]E.收集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供依据5. 在一项饮酒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中,如果对照组的女性比例显著比病例组高,则很可能会产生的偏倚是[ 1分]B.混杂偏倚6. 实验性研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1分]E.先选病例,再探索其暴露因素7. 在一个乳腺癌与产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l00例乳腺癌患者有25人未产,l00例对照有l0人未产,那么未产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大[ 1分]B.3.0倍8. 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1分]B.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暴发准备了条件9. 下列哪项不是饮用水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 1分]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10. 一次肺癌研究中,一名医生访视200名病例.一名护士访视200名对照,病例和对照来自同~所医院,并按性别、年龄、种族进行配比,结果发现50%的肺癌病人是重度吸烟者,而对照仅30%是重度吸烟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有人据此得出结论,肺癌与重度吸烟有联系,此推论[ 1分]D.不正确,因为可能存在观察偏倚11. 美国BostonVincent纪念医院妇产科医师Herbst注意到:于1966—1969年间该院诊断了7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病例,这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且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中,为详细了解这些病例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以及她们的母亲在妊娠期的情况,Herbst将1969年Boston另一所医院发生的一个阴道透明细胞癌的20岁女子也包括在内,这样8个病例,每个病例配4个非该病病人作对照,要求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5天的女婴作为对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近者为对照,对病例、对照以及她们的母亲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对8个病例与32个对照的研究,Herbst等做出结论,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已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以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该研究采用[ 1分]C.1:4匹配设计12. 在临床试验中,避免主观偏倚的最主要方法是[ 1分]E.盲法13.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 1分]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14. 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匹配效率最高[ 1分]B.1:4匹配15. 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1分]B.检诊症候出偏倚16.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化是为了保证[ 1分]D.试验者和对照者在人口学、临床及其他特征上相似17. 下列哪类人群宜作流行病学试验研究的对象[ 1分]D.可以从研究中受益的人群18. 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有关吸烟和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肺气肿与吸烟有关联,对照组中纳入了肺气肿者影响到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估计,所产生的偏倚为[ 1分]A.选择偏倚19. 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 1分]D.了解病例和对照中欲研究因素的相对频率,初步验证所研究的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研究20. 在临床试验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的目的是[ 1分]C.减少受试对象的主观偏倚21. 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 1分]D.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22.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佳选择是[ 1分]A.新发病例23. 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 1分]E.分层分析24.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的流行[ 1分]A.人群易感性降低25. 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1分]B.传播媒介26.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 1分]B.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抽样引起的误差27.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1分]E.疫源地28. 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样本大小时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1分]E.研究疾病的发病率29. 在某些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可能比队列研究方法更好,其原因是[ 1分]C.疾病的发病率很低30. 流行病学试验研究与队列研究设计的最主要区别是[ 1分]C.是否随机分组31. 形成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1分]B.抽样调查32.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 1分]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33.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 1分]D.患者有食用被污染食物史,不是者不发病34. 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 1分]D.以上都是35.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研究对象代表性最好[ 1分]E.社区中所有新诊断的病例,在社区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者36. 某研究者为评价拜新同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从10家市级医院中随机抽取200名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拜新同,另一组服用安慰剂,随访6个月,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两组的效果,以判断拜新同的疗效。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系统分析第四章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精)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系统分析第四章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精)
C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环境质量:
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描述的环 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Ocean Uni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y
0
一维模型示意图
x
z
ux C
C Dx x
uxC
u xC x x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就是用数学模型来定量分析和研究各 种自然要素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分布等,定量反映出环 境质量的优劣,为环境质量管理、评价、规划等服务。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是以质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对排放到 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的迁移变化的最基本规律进行数学描述, 它也是各种环境质量数学模型(如河流水质模型、大气质量 模型)的基础。
z
ux C
Dx C x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z
x
y
u xC x x C C Dx ( Dx )x x x x uxC
环境介质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一、系统及其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

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习题及题解]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第二章数学模型概述[内容简介]一、定义和分类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结成一套反映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和具体算法,用来描述对象的运动规律,这套公式和算法称为数学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系统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主题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上机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市政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目的
1.学习并了解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相关知识。

2.学会并使用matlab 求解微分方程。

3.学会建立简单的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并通过已知量求解相关参数值。

二.上机实验题目 (1)一维均匀稳态河流,初始断面的污染物C 0=50mg/l ,纵向弥散系数Dx=2.5m 2/s,衰减系数K 1=0.1/d ,河流断面平均流速为0.5m/s 。

试求下述各条件下在下游500m 处的污染物浓度。

(1)一般解析解;(2)忽略弥散作用的解;(3)忽略推流作用时的解;(4)忽略衰减作用时的解。

(2)均匀稳态河段的宽500m ,平均水深h=3m ,平均流速ux=1m/s ,横向弥散系数Dy=1m 2/s ,守恒污染物中心排放的源强为1000kg/h 。

求排放口下游2km 处的(1)污染物扩散羽的宽度;(2)最大的污染物浓度;(3)污染物浓度的横向的分布,并作图.
三.上机程序要点
1.(1)建立M 文件,由题知C 0=50mg/l ,Dx=
2.5m 2
/s ,K 1=0.1/d ,u x =0.5m/s,x=500m
显然该题在稳态条件下,220x x C C D u KC x x
∂∂--=∂∂
代入一维模型稳态排放的解析解0exp[
(12x x u x C C D =解得
0.5*50050*exp[
(149.94/2*2.5C mg L ==
(2)忽略弥散作用:0x D = 解析解为0exp()x
Kx
C C u =-
所以代入数值得:00.1*500exp()50*exp()49.94/24*3600*0.5
x Kx C C mg L u =-
=-= (3)忽略推流作用:0x u =
其解析解为0exp(C C =-
代入数值得:50exp(35.58/C mg L =-=
(4)忽略衰减作用:0K = 求解220x x
C C
D u x x
∂∂-=∂∂ 得exp(inf 5)exp(5)
50*
50*50/exp(inf 5)1exp(inf 5)1
x C mg L =-=--,故其浓度50/i C mg L =
2.由题知500b m =、3h m =、1/x u m s =,21/y D m s =、0K =
1000/277.78/Q kg h g s ==
(1
)可得63.25y σ=
=
= 因为污染物为中心排放,故污染物扩散羽宽度4253y d m σ== (2)显然在河中心的污染物浓度最大
3max 0.584/C g m =
=
(3)在忽略横向推流和纵向弥散的条件下下:220y x
C C
D u KC y x ∂∂--=∂∂
所以22
3(,))exp()0.584exp()/48000x y x u y Kx y C x y g m D x u =--=-
因为该题宽度有限500b m =
故222
11
(500)(500)(2000,)0.584{exp[]exp[]exp[]}800080008000n n y n y n y C y ∞∞
==-+=-
+-+-∑∑ 取3n =,用matlab 进行画图
可得:
-250
-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
四.上机实验心得
求解微分方程可用到dsolve()函数,之后可以用subs()函数进行代入数值,但是偶尔会出现一长串没有化简的式子,目前还不明白是什么情况造成的。

求解时应加上初值,不然解出来的值会带有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