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因子的发现。

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F2中高茎∶矮茎 = 3∶1。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高茎∶矮茎 = 1∶1,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

-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让F1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减数分裂:- 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 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素养提升 课堂小结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期结果:Dd×dd→Dd∶dd=1∶1。 2.实验:F1×矮茎→87株高茎植株、79株矮茎植株。测交实 验图解如下。

知识点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问题引领
1.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如 何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确定待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 影响F1产生的配子所含的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的性 状表现及其比例决定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若测交 后代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显性纯合子;若测交后 代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隐性纯合子;若测交后代 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接近1∶1,则待测亲本为杂合子。

【预习检测】 1.判断正误。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代表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 子。( √ ) (2)每次抓取小球记录完结果后要将小球放回小桶。( √ ) (3)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 × ) (4)“假说—演绎”中假说的内容不一定正确,当验证实验的预 期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相同时,假说内容才是正确的。
(√ )

(5)测交实验可鉴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但无法验证成对的遗 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 ) (6)遗传因子的分离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 ) (7)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 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 ) (8)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 子。( √ )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1.生命观念——通过假说—演绎的过程分析,形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科学观念。

水平二2.科学探究——通过分析测交的原理,理解测交的作用,并能阐明孟德尔利用测交实验验证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过程。

水平一3.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一对遗传因子的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一对遗传因子杂交实验中是如何落实假说—演绎的基本步骤的。

水平二4.社会责任——能够利用孟德尔分离定律,已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求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并能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水平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自主梳理———————————————(1)为什么测交可以用来测定待测个体所能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提示测交是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隐性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就取决于待测亲本所能产生的显隐性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2)如何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确定待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提示若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显性纯合子;若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隐性纯合子;若测交后代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则待测亲本为杂合子。

[典例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让F1与隐性个体进行测交,通过该测交实验不能了解到()A.F1相关遗传因子的化学结构B.F1产生配子的种类C.F1的遗传因子组成D.F1产生配子的比例解析通过测交实验可以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验证F1相关遗传因子的化学结构,A错误。

答案 A[对点练1]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受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

为确定某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让其与另一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得到足够多的杂交后代。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1、豌豆的特点(1)传粉、授粉。

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表示,♂表示,♀表示↓表示产生下一代F1表示F2表示×表示× 表示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

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乙♀为。

2、性状类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3、基因类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4、个体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遗传,后代性状分离):纯合子(如AA的个体)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表现型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⑴AA×AA AA全显⑵AA×Aa AA : Aa=1 : 1全显⑶AA×aa Aa全显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显:隐=3 : 1⑸Aa×aa Aa : aa =1 : 1显:隐=1 : 1⑹aa×aa aa全隐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⑵全隐aa×aa⑶显:隐=1 : 1Aa×aa⑷显:隐=3 : 1Aa×Aa六、具体类型题分析及解题技巧1、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分离现象的解释》课件

《分离现象的解释》课件

配子形成与分离
配子形成
配子形成是生物繁殖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导致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雌雄配子形成
雌雄配子形成过程中,性染色体 也会发生分离,导致雌雄配子具
有不同的性染色体组合。
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是配子结合的过程,雌 雄配子结合后形成合子,合子中 的基因会发生重新组合和分离,
基因组学研究
01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科学 家们将更全面地了解基因与疾病 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02
基因组学研究还有助于发现新的 药物靶点,加速新药的开发和上 市,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人工进化
人工进化是指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优化和改进 生物系统。
05
分离现象的未来展望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 精确地编辑人类基因,可以纠正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从而实现个体化治 疗。
基因编辑技术还有助于保护和保存濒危物种,通过编辑繁殖种群中个体的基因, 可以消除有害基因,提高种群的生存能力。
导致后代出现多样性。
03
分离现象的差异来检验假设。
详细描述
卡方检验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比较实际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从 而检验某种假设是否成立。在遗传学中,卡方检验常用于分析分离现象的数据 ,以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F检验
总结词
用于比较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显著差异。
个体识别
在法医学中,分离现象可用于个体识别,通过分析DNA分 型结果,可以确定个体身份,为刑事案件和亲子鉴定提供 证据。

苏教版 必修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 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 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新课标核心素养1.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过程,归纳分离定律。

2.分析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3.举例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

1.科学探究——通过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达成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素养的提升。

2.科学思维——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点(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

(2)预期结果:Dd×dd→1Dd∶1dd。

(3)测交实验图解:(4)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结果,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1)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2)测交实验可鉴定F1遗传因子组成,但无法验证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4)测交实验结果的性状分离比为1∶1。

(×)(5)双亲为显性性状,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

(√)1.(生命观念)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的哪一个?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提示:③。

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2.(科学思维)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取决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根据测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情况。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生物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 1.说出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知识梳理01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02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分离和配子的□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03雌、雄生殖器官;甲、(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D球与d球分别代表□0405隐性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和□06雌、雄配子的随机结(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合。

3.实验过程(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07充分混合。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3)分别从两个桶内□08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09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按步骤(3)1050~100次。

重复做□111∶2∶1。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提示:①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提示:杂种F1(Dd)产生的两种雄配子(D和d)或两种雌配子(D和d)数量相等。

3.两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吗?为什么?提示:不必须相等。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配子、雄配子,它们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4.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一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机抓取;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理论值。

典题精析[例1]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解题分析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原桶并混合均匀,模拟产生两种配子的机会相等。

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离现象指的是在某个系统或物质中,不同成分或部分分离出来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尺度、不同系统中出现,如化学中沉淀现象、物理中分离液滴、生态中种群分离等。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能量和热力学状态的差异:不同成分的能量和热力学状态不同,会导致它们在某些条件下分离出来。

2. 物理性质的差异:不同成分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例如分子大小、分子量、电性、磁性等,这些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在某些条件下出现分离现象。

3. 化学反应的影响:不同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也会影响到它们之间的分离现象。

4. 外界因素的干扰: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电场等也会影响到分离现象的出现和程度。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1.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1)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的; (2)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3)子代数量多。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哪些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三预设)期计演实测绎验交推结实理果验
((四四))得实实出施验实测验验交证结实果验
分离定律的内容
(五)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了什么?
Dd
D : d =1:1
1.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独立性)
2.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
选择
例1 下列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选择
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
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C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可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 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 1∶2∶1
C.褐毛兔
D.A、B、C都不对
分离定律的应用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豌豆做遗传学材料的优点:豌豆是雌雄同株(两性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豌豆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

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后代多。

2.对分离现象或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彩球的组合有 3 种,各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理论上应为DD:Dd:dd = 1:2:1。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7.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联会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8.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联会后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交叉互换。

9.减数分裂Ⅰ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10.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12.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3.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稳定性的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4.、萨顿假说:假说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5.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结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1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7.人类红绿色盲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患病。

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 豌豆花大,便于人工操作;4. 生长周期短,子粒多,便于统计。

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人工去雄→套袋→人工异花传粉→套袋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1.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教材P5页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的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3)注意事项:小桶内的彩球要充分混合;抓取的彩球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实验验证(1)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 1 : 1。

(2)测交实验的结果是,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 1 : 1 。

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教材P7页四、分离定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分离定律的定义: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核心(实质)内容: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2)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及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都不遵循。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解析:选隐性类型即红色纯合子与黑色母牛交配,若后代全 为黑色,则该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红色个体出现,则该个体 为杂合子。 答案:C
易错提醒 鉴定一个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动物一 般用测交,植物往往得到后代后,原有亲本会死亡,所以一般用自 交。
探究点三 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 1.假说—演绎法 (1)研究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对假说的判断: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说明假 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 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 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属于观察现象阶段是③;属于假说的是①②;属于验证 阶段的是④。
2.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符合一 定的条件时,F2才会出现理论上的分离比,下列属于上述条件的 是哪些?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③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上海卷)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 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 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
解析: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 传因子组成均为 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 A 和 a 会发生 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 中,代表 A 配子和 a 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而 A、B、C 错 误,D 正确。 答案:D

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离现象是指在研究某一现象的过程中,将解释与验证两个步骤进行分开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现象,并确保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研究一个现象之前,首先要进行现象的解释。

现象的解释是指尝试理解某一现象的原因、背景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者可以揭示出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例如,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时,研究者可以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与解释相对应的是验证。

验证是指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检验和证明现象解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验证,研究者才能确保自己提出的解释是正确的,并且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验证的过程中,研究者通常会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步骤,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结论。

通过验证,研究者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解释,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研究现象。

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在研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解释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对研究现象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为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和思路。

其次,通过验证可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因此,将解释和验证分开进行,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充分重视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解释,以及缺乏实证依据的结论。

只有将解释和验证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对研究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 1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遗传图解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基因分离定律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的无性生殖及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分离定律。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6.1.性状、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称。

(2)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与短毛。

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了解。

(3)性状分离: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注意从“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个方面去理解。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图解: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离现象的解释

现型可能有不同的基因型。如红花就有两种基因型:CC和
Cc。 纯合体:由相同的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如CC和cc。 杂合体:不同的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如Cc。
学习内容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 成过程中,彼此分离,各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 配到不同配子中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对基因中 的一个成员。 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分离比都是这 个比例。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 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即CC、Cc、cc,其比例为1:2:1,。根据前面的假
设,C对c为显性,故按性状表现来说,只表现红花和 白花,它们的分离比为3:1。
学习内容
(二)分离定律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相应的遗传因子所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 胞中成对存在,一条来自母本,另一条来自父本。 2.体细胞内成对的遗传因子虽同时在一起,但并不融合, 互不影响,各自独立。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因子。 3.F1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即1:1。由于各种雌 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即有同等的机会,因而后代(F2)出现
1CC:2Cc:1cc,显隐性的个体比数为3:1。
这里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基因。
学习内容
现在我们要引出几个定义: 基因型:生物的遗传组成。如:CC、Cc、cc。
表现型:在基因型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性状。如CC、
Cc的表现型为红花,cc的表现型为白花。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决定表现型。同一表
( B )
A.1 B.2 C.3 D.4
2.红花(CC)豌豆与白花(cc)杂交后,再让子一
代自交,则后代有( )基因型。( C )。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

⾼⼀⽣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学习⽣物需要讲究⽅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归纳整理。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物必修⼆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梳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法:(⼀)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豌⾖做实验材料: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然状态下都是纯种;⽽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法。

即先对⼀对相对性状进⾏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起的遗传进⾏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式)3、科学地运⽤统计学的⽅法对实验结果进⾏分析。

( 科学的实验分析的习惯)4、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般过程:(假说-演绎法)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规律(⼆)孟德尔⽤豌⾖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烦。

2、豌⾖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3、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4、豌⾖种⼦保留在⾖荚内,每粒种⼦都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实验周期短,豌⾖是⼀年⽣植物,⼏个⽉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6、他选⽤豌⾖的七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不连锁。

注:⼈⼯授粉的⽅式:去雄(花蕾期)、套袋、⼈⼯授粉、套袋⼆、有关遗传定律的概念、符号归类:(⼀)交配类⒈杂交:指同种⽣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

基因型不同的⽣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⒉⾃交:基因型相同的⽣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⒊测交:就是让杂种⼦⼀代与隐性个体相交,⽤以测定F1的基因型。

⒋回交:让杂种⼦⼀代与亲本杂交。

⒌去雄:杂交试验时,除去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是杂交试验的重要环节。

6.正交与反交:若甲♀╳⼄♂为正交⽅式,则⼄♀╳♂甲就为反交。

相分离现象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相分离现象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相分离现象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相分离现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联被分割、削弱或断裂的现象。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相分离现象,这些现象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分离现象的存在与发展往往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人们往往将相分离现象归因于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革或发展,并深入探索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相分离现象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并着重研究其定义和原因。

通过分析相分离现象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我们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这一现象的视角。

无论是在社会关系、环境问题还是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分离现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整个社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首先给出相分离现象的准确定义,并详细介绍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随后,我们将对相分离现象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相分离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同时,也可以为解决相分离现象带来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从定义和原因两个方面,深入探讨相分离现象的内涵和影响。

让我们共同展开这一精彩的探讨之旅。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进行简要介绍,读者可以通过这一部分来了解文章的布局和内容概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来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1.1 概述在概述部分,将对相分离现象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1.2 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正文部分分为相分离现象的定义和相分离现象的原因两个子部分。

1.3 目的在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以及希望通过本文对相分离现象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原创3: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原创3: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性状分离 杂种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基因类型总结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个体类型总结
纯合子 指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合子 而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 指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合子 而发育而成的个体
随堂测试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新知探究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分离定律
实验原理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精巢
卵巢
雄配子 (精子)
雌配子 (卵子)
模拟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实验步骤
4.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B)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THANKS 谢谢观看
测交
就是让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
正交与反交 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为正交,则为乙父本,甲 为母本为反交
性状
性状类型总结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 亲本性状

分离的名词解释

分离的名词解释

分离的名词解释词语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语言符号,通过词语,我们可以表达和传递各种信息。

在语法上,词语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的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在这里,我们将集中探讨名词这一词类,在名词中,有一种重要的现象被称为“分离”。

分离指的是在名词短语中,由名词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在句法上却表现为两个独立的部分。

这种分离现象使得名词短语的结构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例子:水果篮。

在这个名词短语中,名词“水果”和名词“篮”组合在一起,它们在意义上无法分离,都是构成整体概念的一部分。

“水果”指的是篮子里所装的东西,“篮”则指的是容器本身。

然而,从句法上来看,它们是两个独立的成分,因为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组合。

这种分离现象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说“红色的水果篮”、“大号篮子里的水果”等等。

在这些表达中,我们对“水果篮”的描述和限定都放在了“水果”和“篮”两个名词之间,让句子更加明确和具体。

除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分离现象。

比如,“学校门口”中,“门”和“口”虽然在意义上紧密相关,但在句法上它们仍然是两个独立的部分。

“门”指的是学校入口的实体,“口”则指的是入口的开放的部分。

这样的分离结构可以让我们更加具体地描述学校的入口位置和特点。

再举一个例子,“音乐会厅前面”。

在这个名词短语中,“厅”和“前面”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音乐会厅前面”这一概念。

“厅”指的是音乐会厅建筑本身,“前面”则指的是厅的相对位置。

这种分离结构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描述音乐会厅的位置和特点。

分离的名词解释不仅出现在名词短语中,也可以出现在更长的句子中。

比如,“我在街上见到了那个售票点”,在这个句子中,“街”和“上”分离,作为一个整体描述了售票点的位置。

这种结构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精确明了。

分离的名词解释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在表达和理解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离现象的解释.完整版PPT资料

分离现象的解释.完整版PPT资料
基因的四分体细胞各两个,其比例为1:1。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红花(Cc)豌豆按照规律产生(
(B )
)种配子。
A.1 B.2 C.3 D.4
2.红花(CC)豌豆与白花(cc)杂交后,再让子一
代自交,则后代有( )基因型。( C )。
A.1 B.2 C.3 D.4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一种基因型只有一种表现型,表现型相同, 基因型一定相同( ×) 。 2. 纯种无角牛和纯种有角牛杂交后,再让 F1与无角牛回交,则回交后代表现型有两种。 (×)
同源染色体对在减数分裂后期I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二分体细胞中; 当F1自交,F1在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这两个因子互相分离,各自进入一个配子中,即F1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一种类型的配子 带有C,另一种带有c。
分裂,每个杂种性母细胞产生含显性基因和隐性 表现型:在基因型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性状。
两种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呈1:1的比例。
学习内容
(二)分离定律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相应的遗传因子所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 胞中成对存在,一条来自母本,另一条来自父本。
2.体细胞内成对的遗传因子虽同时在一起,但并不融合, 互不影响,各自独立。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因子。
3.F1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即1:1。由于各种雌 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即有同等的机会,因而后代(F2)出现 1CC:2Cc:1cc,显隐性的个体比数为3:1。
纯合体:由相同的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如CC和cc。 杂合体:不同的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如Cc。
学习内容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 成过程中,彼此分离,各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 配到不同配子中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对基因中 的一个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F1中的高茎D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 解析:选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 过测交实验来检验推理得出结论,A正确;孟德尔所假设的核心内容 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 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不正确;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 用的是测交实验,C不正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并不能解释所有 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例如母系遗传,D不正确。

假说
对分离现
象的解释


推论Βιβλιοθήκη 设计测交实验法验证
测交实验
理论
分离定律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例题解析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 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知识点——对分离现象的解 释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 状。 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显性性状(如高茎)的遗传 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B、P ) 如:高茎的显性遗传因子为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隐性遗传因子
决定隐性性状(如矮茎)的遗传 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d、b、p ) 如:矮茎的隐性遗传因子为d 。
D对d有显性作用, F1(Dd)只表现为高茎。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F2 DD Dd Dd dd DD:Dd:dd=1:2:1高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茎:矮茎=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

现象
的杂交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