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精)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分工
(二)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1)垂直型国际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 (4)外包型国际分工 (5)网状型国际分工
当代国际分工
(二)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3、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1)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2)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比判,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不是其所
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这些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
品数量。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再多,但如果可供消费的商
品的数量和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国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会
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富的增加。怎 样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亚当·斯密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 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 产率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简而言之,财富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 这就是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的基本思想。
在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重商主义在经济 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重商主义认为货币 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当时,货币主要是一些贵重 金属,如黄金、白银等。所以重商主义强调国库 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 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所以,他们为政府 开具的调节经济的处方是取消进口,因为进口会 导致本国贵重金属的流失,同时鼓励出口,因为 出口会导致贵重金属的流入。这一观点反映了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重金属 的认识。
分工后
酒的总产量 毛呢的总产量
英国 0 2.7
葡萄牙 2.4 0
交换后
国际贸易 第三章 国际分工2017
§3.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是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通
过国际贸易而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相联系。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劳动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际贸 易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
§3.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日本住友是日本住友集团旗下的建设机械厂家,是日本最古老的企 业集团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 三井住友银行、住友金属工业、住友金属矿山、住友化学、住友商 事、住友电气工业、住友重机械减速机、日本电气、香港港榆油压 设备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住友林业、住友不动产、 三井住友建设、住友信托银行、住友生命保险、大日本住友制药、 住友大阪水泥。
与客户互动 解决问题
设计系统 营销
小米倡导的互联网思维超越了国际分工么?
§3.1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
分工:若干劳动者从事各种不同的又相互联系的工作(就是物尽 其才,人尽其用,每个人从事专门的工作,通常也是自己最擅长 的工作) 社会分工:整个社会创造使用价值的各种有用劳动按照生产的
不上日本工人生产它的工钱的一半!日本广田公司原是日本最大
的打火机厂家,在被温州同行打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决定关闭 日本的生产线,到温州进行贴牌生产。现在,日本、韩国、美 国及欧洲等10多个国家在温州定牌生产打火机。
一只小小的打火机,有数十个零配件,如果这些零配件都由打 火机厂商自己生产的话,成本将高得惊人。比如,一只电子点 火器,10年前依靠进口,一只要四五元,温州人自己攻克生产 难关后,进行分工生产,每只只有0.2到0.3元。温州打火机
第三章 国际分工理论
案例: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
该案例充分说明了国际贸易能给一个国家带来的 好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加纳政府的经济政策 是不鼓励本国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其结果是本 国的资源从生产效率较高的领域(种植可可)转 向了生产效率较低的领域(基础农业) 。韩国政 府的经济政策则是鼓励对外贸易,结果韩国的资 源从该国在世界经济中不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农业)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劳动密集型 制造业) 。加纳和韩国政府对国际贸易态度的不 同直接导致了加纳经济的衰落和韩国经济的兴起
重商主义
是于1 6世纪中期产生于英国的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 其基本主张是,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支柱,也是商业 蓬勃发展的基础。出口中赚得黄金和白银。而进口产品会 导致该国的黄金和白银流向国外。 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则是,一个国家保持贸易顺差,即出口 多于进口是最有利的。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国家应积累黄 金和白银,从而增加国家财富和国家声誉。
显然对于李嘉图而言,国家总是出口其效率高的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则认为出口的产品必然是在该国生产该 产品的要素比较廉价的产品。 显然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以中国为例,我 们出口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与赫克歇尔-俄林 的观点是一致的。
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 ( 1 9 7 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资本拥有 量相对丰富,按照赫克歇尔 - 俄林理论,美 国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 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却惊讶地发 现,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 程度要低。由于这一结果与理论预测不同, 所以它被称作里昂惕夫悖论。
发明机械
绝对优势(亚当斯密1776年提出,国富论)
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 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 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 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 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 要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创立。 斯密的基本论点是,一个国家绝不要自己生产它 能以更低的价格从其他国家购买来的产品。此外, 斯密还认为,两个国家若都专门生产其享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国际分工理论
Rybczynski定理(雷布津斯基定理)
《Econometrica》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
降低本国资本密集型商品的产量以转移足够的资本(及小 部分劳动),用来吸收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的劳动,最终增加了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
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三、现代贸易理论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二)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
测算 之前 测算 之后
里昂惕夫之 谜( the Leontief Paradox )
• 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应该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 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Thank you!
专业生产葡萄酒
两国同种商品之间存在差别。
国际分工,两国应专业化生产各 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
与分工前相比,世界总产量增加, 两国的消费均有增加。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100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90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120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80
01
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
02
开放条件下,实现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 一国出口 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Click to add title Nhomakorabea03
04
国际交换是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立的原则 Click to add title 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 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贵。 Click to add title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多项选择题1.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两大基本模式指的是()。
A.比较优势论B.要素禀赋论C.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2. 要素禀赋论认为,在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形成各国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
A.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B.各国规模经济程度差异C.各国要素组合比例不同D.各国贸易政策不同3.若德国和英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10码毛呢,15码麻布和10码毛呢,20码麻布,那么,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的分工格局为()。
A.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B. 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C.德国生产并出口毛呢D. 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4.在海默关于跨国公司特定优势分类的基础上,金德尔伯格将特定优势进一步具体区分为()。
A.企业产品的差别化优势B.企业的技术优势C.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D.企业的市场垄断优势5.导致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
A.产品的异质B.需求偏好的相似C.规模经济D.贸易政策的差异6.当投资国以本国优势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与本国之间的()。
A.技术差距会扩大B.贸易量会扩大C.技术差距缩小D.贸易量萎缩7.贸易差额论的主要政策主张为()。
A.禁止货币外流B.实行奖出限入C.开采金银矿藏D.保护弱小产业8.阶段保护论的合理成分主要体现在()。
A.以关税作为保护手段B.以幼稚产业作为保护对象C.以获取交换价值为目的D.保护的动态性和适度性9.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A.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B.顺差对国内投资的倍增效应C.逆差对国民收入的倍缩效应D.逆差对国内投资的倍缩效应10.从时间上看,自创新国开始生产至摹仿国完全由自己生产并替代进口的时期为()。
A.需求差距和反应差距B.摹仿差距C.需求差距和掌握差距D.反应差距和掌握差距1.AB2.AC3.BC4.ABCD5.ABC6.CD7.BD8.ABD9.AC10.BD二 .判断题1.绝对利益论认为,对外贸易的利益集中的表现在各国能够实现互通有无。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1-资料
自由贸易理论
• 绝对成本理论 • 比较成本理论 • 要素禀赋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公司内贸易理论
2020/7/28
2020/7/28
2020/7/28
2020/7/28
2020/7/28
• 斯密站在产业资本的立场上批 判重商主义,将对资本主义的 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对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问 题提出了新观点。
从根本上是主张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与分工的,
要改变的,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剥削秩序。
2020/7/28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 由于国际价值决定的特点,使得参加国际贸易的双
方都能获得利益 • 如果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按国际价值交换,可
获得超额利润 • 如果国别价值高于国际价值,按国际价值交换,较
2020/7/28
绝对成本理论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 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 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 产还是从外国进口。一国某种产品的成 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 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 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
2020/7/28
一国的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两个方 面: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 二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
2020/7/28
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 论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分为两大分支: 一支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 干预,要求取消对外贸易中的各种限制和特 权,让国际贸易自由地发展。另一支主张保 护贸易,赞成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倡通过 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对本国的市场和产业进 行保护,以增强本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PPT课件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续)
•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
数国家接受,从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各国对外经 济贸易政策的主流。它们为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 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世界社会分工向 广化和深化发展。 • 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包括各种 类型的国家,且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加深。
兴工业化国家。 •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 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过渡:
从国际货物分工向国际服务分工延伸:从单一类 型的国际分工向多层次的国际分工形式发展。 • (四)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
三、人口与市场
• 人口分布、生产规模和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影响各 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 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 需要。
• 2.现代大规模的生产使分工成为必要的条件,这 种分工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分工。
•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场 不断扩大,分工向纵深发展,各国参与国际分工 的愿望日益强烈。
四、交通与通信业(新)
• 第一,较高运输成本减少初级产品出口所得的收 入,降低了一国经济可以用作投资的储蓄量;抬 高资本货物的出口价格,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
际化的趋势,促使整个社会分工向纵深发展。 • 2.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 (1)建立起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 • (2)金融、货币和投资市场囊括全球。 • (3)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世界性移
民、人才跨国培养、公开和隐蔽性流动都在加大。 • (4)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与机制。
参与这种分工的国家除了发达国家,还有一些新 兴工业化国家。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 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用以 解释贸易利得、贸易模式和贸易 条件等问题。同时,它也是制定 贸易政策和贸易战略的重要依据 之一。
绝对优势
01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 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高的生 产效率,即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生 产更多的产品。绝对优势的概念最早 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 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这 些条件使得某些国家在生产某些产品 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总结词
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重 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生产过 程被分割成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 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国 际贸易分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技术进步 也加速了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国际贸易分工需要适 应这种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国际贸易 分工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来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和优化。
国际生产分工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生产分工,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 率。例如,发达国家负责研发和设计,发展中国家负责制造和组装。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 技术进步。
美国的服务业贸易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总结词
美国在全球服务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其强大 的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全球 价值链中的服务业贸易国之一,其在金融服务 、商务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 占据了核心地位,同时也成为其他国家服务业出口的 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美国还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服务业投资和扩张,进一步巩固了 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 、 科学性: a俄林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比较成 本差异,理论上有所创新; b将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 c生产要素禀赋论仍属比较成本范畴 局限性: a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 b该理论没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c没考虑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两大分支: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1、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2、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
价值 劳动生 产率低 亏 国际价值 盈 劳动生 产率高 甲 乙 国别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4、李嘉图理论的局限性 、 1)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2)静态的观点 3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 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1)假设 (2)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a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b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第四节 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 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一国进 口 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 产业间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一国既 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3 产业内贸易与公司优势
公司的特定优势主要有两类: 知识资产优势 规模节约优势 总结: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 产品差别 规模经济 消费者偏好差别 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 消费层次结构
二、公司内贸易理论 公司内贸易理论 (一)、公司内贸易的定义: 公司内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公司内贸易与一般意义上国际贸易的区别: ①公司内贸易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 ②进行交易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 ③交换的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制订的转移价格 ④从其交易内容看,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 有特殊意义的中间产品
第三章_国际贸易分工理论2
公司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 公司内贸易是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 性(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 • 公司内贸易与直接投资相联系
公司内贸易(内部化)的 利益
• • • • • 获得协调业务活动的利益(衔接) 通过差别性定价的策略掌握市场力量 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消除知识资产在市场转移中的不确定性 内部贸易的定价产生的利益
内部定价的利益所在
• 利润转移 • 避税
公司内贸易对我国的启示
• 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开展公司内贸易 • 我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 我国发展跨国公司的模式: 以专业外贸公司为主的综合商社式 生产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 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体,以产 品为后盾,以金融为纽带,具有
交易、金融、生产、情报、组织
产业组织理论
• S C P分析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主流派 最重要的理论内核。
• S指市场结构(Structure)即厂商之间 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
• 市场结构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 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与退出壁 垒、规模经济等。
复习:市场的四种形态
• • • •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寡头竞争 垄断竞争
但同时韩国的大宇汽车其竞争力却高
于国际汽车产业的平均水平,使其汽
车能打入美国市场→韩、美两国汽车
上的产业内贸易。
• 以上说明了产业内的贸易是以公司特定的 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公司特定的竞争优势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规模经济优势:→成本的降低
二是知识资产的优势→公司特有的专 利、专有技术和独特的管理、销售模式可 以生产差别化产品,从而获取垄断优势。 • 正是由于这种公司特定优势强弱的不同, 促进了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水平上的规模经 济,又称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厂商从同产业 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率提高和成 本的下降。
内部规模经商的单位产 品生产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厂商生产规 模的扩大而下降。
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对象既进口 又出口。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 消费的可替代性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进出口产品不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也不完全是因
为成本和价格上的原因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 偏好相似论 市场结构理论
林德的偏好相似论
• 从需求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 基本观点:出口最初为满足国内需求,产品的
外部规模经济不仅是指国内同一产业 的扩大而且是指世界同一产业的扩大。由 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世界上同一产业的扩 大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本国厂商生产 率提高和成本下降。一般来说,厂商是不 必为获得这种外部经济而付费的。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分为技术外部经济和货币外部
一般来说,狭义的外部经济仅指 技术外部经济,广义的外部经济既 包括技术外部经济,又包括货币外 部经济。新贸易理论的重要贡献之 一就是引入了广义外部经济的概念 。
• C为厂商行为,即厂商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 • P指运行绩效,即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
• SCP分析范式中正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逻辑结
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缺陷
第一,以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假设前提, 无视厂商的其他目标,忽视垄断或竞争程度的 差异以及厂商内部产权结构的差异所带来的厂 商行为的变异。这种单一的行为目标假定难以 解释厂商类型不同而引起的行为上的差异,从 而将实际上多样化的厂商行为视为仅由市场结 构决定的相对单一的市场行为。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相关检验:美国数据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相关检验:其他国家
¨ 对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数据的分析 发现,这两个国家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要比进口的 多,而这两个国家的主要贸易是跟美国进行的!换句话 讲,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和日本都不能算是资本充裕 的国家,但它们却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 动密集型产品。这一发现实际上进一步证明了“里昂 惕夫之谜”的存在。
呢绒
酒
英国
100
120
葡萄牙
90
80
¨ 按照斯密理论,葡萄牙在两种产品上都 具有绝对优势,无法决定分工方式
¨ 李嘉图认为,分工是可能的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如何决定?
¨ 比较成本法
– 就是比较英国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 生产成本(生产两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
– 英国的劳动成本和葡萄牙相比 呢绒为100/90=1.1,酒为120/80=1.5 – 含义: 英国在呢绒和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但呢绒的相
– 英国的贸易可能性区间在1单位呢绒换0.83-1.125单 位酒之间。
– 葡萄牙的贸易可能性区间在1单位酒换0.89-1.2单位
呢绒之间。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的缺陷
¨ 1、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 础,但不彻底。
¨ 2、李嘉图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 的、凝固的状态,而忽略了动态的分析。
比较成本理论
¨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阶段
– 古典阶段 – 新古典阶段 – 理论新发展阶段
¨ 绝对成本理论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国际贸易分 工理论的创始者,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绝对成本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二、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
1、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是根据货样进行大 (1)商品交易所(Exchange)。是根据货样进行大 )商品交易所( )。 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买卖 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 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 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 成交是在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 样进行交易 。成交是在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交易所买卖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主要有: 在交易所买卖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主要有:有 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食品和油料等。 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食品和油料等。 )。国际商品拍卖是指 (2)国际商品拍卖(Auction)。国际商品拍卖是指 )国际商品拍卖( )。 经过专门组织的、 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的地点定期举行的现货市 进入拍卖市场交易的商品大多具有不易标准化、 场。进入拍卖市场交易的商品大多具有不易标准化、
发展阶段:产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发展阶段: 最终确立。 最终确立。世界各国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的 国际分工体系;世界各国的产品都被纳入世 国际分工体系; 界商品流转范围; 界商品流转范围;有了为世界市场服务的现 代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如海洋轮船、铁路、 代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如海洋轮船、铁路、 电报、电话等)。可见, )。可见 电报、电话等)。可见,正是在机器大工业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的建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才形成了真正意 义上的世界市场。 义上的世界市场。 正式确立阶段: 正式确立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 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 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 通过商品交换、资本输出, 通过商品交换、资本输出,借助于更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4
第 一 节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5
一、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
(一)国际价值(International Value) 是指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在世 界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 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 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劳动 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国际价值是一 个动态的概念
10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 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主要 依据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 来确定。 例如:天然橡胶的国际价值的确定主要以印 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依据 茶叶的国际价值主要由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来确定; 汽车的国际价值则主要依据日本、美国、德 国、英国等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
第 三 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776年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
理论——1817年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理论 第二阶段:1817年比较成本理论—— 1933年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现代 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基石) 第三阶段:二战以动的紧张程度,即单位 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各国劳动强度 的变化会改变世界劳动强度,从而影响 国际价值量的变化。劳动强度与国际价 值量成正比关系:劳动强度越大,意味 着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多,因而价值 量也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越小,单位 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少,因而价值量也越 小。
11
三、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
1、调节国际分工 2、刺激各国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技术 水平。 3、加深世界各国的不平衡发展 4、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 调整。
12
各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都要 考虑其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经济 发达、商品竞争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推 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滞后、商 品竞争力弱的国家基本上实行保护贸 易政策。
6
(二)国别价值: 是一国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 由一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作为一 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 同的,但在量上存在差别。
7
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变化而变化的。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又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改变的。 所以,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受劳动生产率的影 响。
13
第 二 节
比较成本理论
14
本节主要内容:
一、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二、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15
一、绝对成本理论
(一)理论产生背景: 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方 式开始形成和建立,并显示出其巨大 作用和力量。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进 口原材料,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销售 其产品,并产生了进行生产分工的客 观要求。
2
在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分工的理 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理论,它一直是西方国际经济学中的经 典理论,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起点, 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从亚当· 斯密 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因此, 要研究比较成本理论,必须先学习亚 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3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18
贸易利益的表现: 1. 提高了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 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 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绒; 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90人一年可生产 2.37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 都比分工前提高了。
19
2.提高了贸易双方的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 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 交换比例为1:1。英国的呢绒和酒的消 费量分别为1.1单位,比分工前均0.1单位; 葡萄牙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是1.1 和1.275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位和 0.275单位.
呢绒
英国 葡萄牙 100 110
酒
120 80
从表中可以看出: 生产同量的呢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高,处于绝 对劣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 绝对优势。 英国和葡萄牙各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对方低,英国 和葡萄牙应根据自己的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分工,进行 专业化生产,各自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 然后进行交换,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
20
3.节约了贸易双方的劳动时间 假定两国保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 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 呢绒与葡萄牙交换 自己需要的1单位的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 的 劳动;葡萄牙只需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 国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 呢绒,比自己生产节 约了30人的劳动. 因此,生产成本绝对差别的存在,是国际 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
16
(二)理论的内容要点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 ●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 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产品,相互进行贸易, 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 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的物质福 利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17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绝对成本差异
(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
9
3、贸易参与国的贸易量 因为商品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才具有国际 价值,所以,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的贸易量 也对国际价值量产生影响。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 在中等条件的国家生产,而小部分是在较劣 或较佳条件的国家生产,则该商品国际价值 主要根据中等生产条件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 价值来确定。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 在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 主要根据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 的价值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