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精)
让社保的阳光普照全民 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让社保的阳光普照全民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是‘老保’真的能跟着人走,那以后我们农民工再也不用‘退保’了,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2009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一位人民网网友在留言中表达了对这两个文件的美好期待。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难以完全适应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状况,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在跨地区、跨城乡就业时,由于无法转移养老保险关系而只能“退保”的现象。
上述两个《办法》的出台,规定了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的具体办法,有望从制度上终结“退保”现象,有利于社会保障政策的相互衔接和统筹协调,在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为何要让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经常被人形象地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阀”、“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作为国家和社会为保证其成员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助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自“一穷二白”起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陆续探索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并逐步完善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
进入新世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越来越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相继建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这是我们党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键 词 】 社会保 障体 系; 关 社会安定; 推进 改革 【 中图分类号】 93 【 C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26 (000—070 10—782 1)809—2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 的变革 , 在这场 变革 中机遇 与挑战并存 , 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为 了更好地迎接挑 战抓住 机 遇,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 民的社会保 障体 公平 与效率是统一的 , 现实中效率的提高和公平 的增进往往 但 是相 互矛盾的。尤其在短期和局部来看 , 二者是一个零和博弈 的过程 , 即其 中任何一方往往 是在对方 一定损失的代价下增加
加快建设覆盖城 乡居 民的社 会保 障体 系
李文波
( 乡学院 , 新 河南 七大报告 中提 出的要加快建 立覆 盖城 乡居 民的社会保 障体 系精 神, 从社会保障是社会 安定
的重要保证 ,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 障体 系和在现 有社会保障成果基础上 积极探 索和推进各 项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 , 完善有 中 国特色 的社会保 障制度 等几个 方面对我 国现有社会保障体 系状况进行 了分析 , 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 乡居 民的具 有中国 指 特色 的社会保障体系, 障人民基本 生活, 以保 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
系, 保障人 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 保险 、 社会 救助 、 社会福利 为 的 。 基础 , 以基本养老 、 基本 医疗 、 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 为重点 , 以慈 这样如何 准确 的把 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 则是 建设 现代社会 善事业 、 商业保险为补充 , 加快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 这是党历届 保障制度 的关键 。如果 过分追求保障水平的公平 , 就会导致效 报告里第一次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如此 系统地深刻表 述 , 同时 率降低的负面效果。当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 障实践 已经表明人 明确提 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 系。 们 已经开始形成对 自己国家提供 的社会保障的惰性 , 致使 国家 财政负担不断加重。进而当政府通过进一步提高税收来弥补财 社会 保 障是社 会安 定 的重要 保证 往往就导 致本 国的资金和技术 外流 , 抑制本 国 般 意义的社会保 障的概念是 指 国家 动员社会各 方面资 政赤字 的时候 , 出现效 率降低的结果。但是如果一味强调效率而 源, 保证暂 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 因各种 原因造成生活困难 的经济发展 , 则会 产生财富分配的不平衡进而可能 引发社会稳定 的社会 成员提供基本保 障 , 以保 证劳动力再 生产 、 社会安 定和 忽视公平 , 问题 , 同时经济发展 也会面临发展乏力 的问题 。我 国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设计 。 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 收入 这种制度设计从宏观来看 , 能起到社会稳定并促 进社会平 三十年以来取得了 巨大 的经济增长 、 大多数人 民脱 离了贫困 。但 同时也产生 了一 系列 困 稳发展的作用。从微 观个人角度看 , 则可 以保证单个 行为主体 明显 提高 , 如社会事业建设落后 、 富差距拉大 、 贫 住房 的社会 安全性 , 进而改善其预期行 为。 因此 , 目前世界范围内绝 扰发展 的社会难题 , 上学难及看病 难等 一系列 民生 问题亟待改善等 。 大多数 国家均把 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作 为本 国社会 发展 的一 个 难 、 以上充分 表明 , 对待公平 和效 率二 者的态度绝不能厚此薄 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今大家 已公认对公 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 只有 寻求公平 与效率 的有机统一 。 既要坚持公平 , 维护社会 不容辞 的一项基本责任 , 同时参加社会保险是公 民的义务 和获 彼 , 也要体现效率 , 不降低单位和个人 的积极性 , 才能 得社会保 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 我国宪法就 明确 的长治久安 , 规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 民在年老 、 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的 实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目标 。 “ 疾 从各 国社会保 障发展实践看 , 同国家是根据其 经济 发展 不 情 况 下 , 从 国 家 和社 会 获 得 物 质 帮 助 的权 利 。” 有 国家情况 和文化传 统 , 对公平 与效率之 间进行不 同组合 正 因为此 , 十七 大报告 明确提 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 的重 水平 、 我 是遵循 着“ 效率优先 、 兼顾公平 ” 要保证 。如何将这个社会的稳定器的作用充分发挥 出来 , 这里 的选 择。 国在 改革开放初期 , 当前随着我 国国家经 济实力的 面最基 本的就是涉及处理 公平和效 率的关 系。从其诞 生之 日 的原则来进行社会经济 的发展 , 相应的发展策略也发生 了改变 。十七 大报告 明确提出初 起, 社会保 障制度就体现着互 助互济和保 障公平 的特点 , 以 提高 , 可 再分配更加注 说公平就是社会保 障的本 质。另 外 , 效率与社会保 障制度也存 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 和公平 的关系 , 这 在密切的关系。原 因很 简单 , 效率是社会保 障制 度正常运行的 重公平 。 就充分表 明了党和 国家在新 的国情条件下的社会经 即在保 证经济又 好又快 的发展的 同时 , 要更加注 保证 , 没有效率 , 社会保 障需要 的资金 、 品等均无从谈起 。要 济发 展原则 , 物 辩证的认 识到 ,没有效率 的不 断提高就没有实现公平的基础 , 重社会公 平。使广大的人 民群众都能享受 到经 济发 展的成果 , 进而为构建 和谐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实现更高层次 上的公平 , 而公平 的提升也会 使 大家的社会 安全感和社会认 同感 明显增 强 , 为效率的再提高创造稳定 的社会环境和基础。 虽然从根本 上讲 社会提供一个坚定的社会基础。社会保障制度事关广 大社会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公民和社会的基本权益的重要措施。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改革,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
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对低收入家庭、计划生育家庭、三无老人、残疾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帮扶措施。
增加支持性兜底保障和大中城市社会保障两个着力方向,切实扩大新型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其次,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多层次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形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部人口、资金支出优先保障贫困人口、老年人及残疾人,以及可持续性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参保人员在生活上不再感受生活困难。
再次,加强公共就业保障体系建设。
要健全公共就业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介绍、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就业咨询等工作措施,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力度,扩大职业培训的受众范围,全面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使他们就业稳定、收入稳定,有助于增强思想安全感、社会满意度。
此外,发挥商业保险社会保障功能。
要制定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商业保险产品,扩大商业保险投保范围,进一步规范商业保险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商业保险的审查检查、的纠纷解决以及假保险的专项处理机制。
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作用,严格落实商业保险法规,谨慎审查商业保险业务的相关申请事项,有效控制和防范保险市场上的非法行为,为解决非法保险赔偿问题提供保障。
最后,完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
要在政府社会机构和行政村周边,建立以社区为主要目标,由社区资源整合构建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区安全保障机制,提升社区保障服务水平,实行行政村公共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而且要建立技术型、信息型、服务型的社区保障服务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增加服务效率,强化管理水平,提高社区安全保障服务水平。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却还存在许多不足。
尤其是在城乡差距逐渐扩大的今天,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1.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较大。
目前,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而农村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仅为30%左右。
年轻人在城市就业后,基本可以享受到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而农村老年人和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则难以享受到社会保险的保障。
2.社会保障级别不齐。
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的社会保险待遇差异较大,一些特定职业,如农民工和非正式就业人员等,社会保险保障相对较低,无法提供整体风险保障和发展起点的基础保障。
3.基金监管制度不完善。
当前,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监管机制还不够到位,容易出现财务不透明、监管不力的问题。
此外,在基金滞后缴纳、缺乏长期规划等情况下,基金的运转难度会更大,难以保证基金的长期发展。
二、加快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加强人口流动的社保服务。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模式,规范社会保险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国际社保服务和传统服务融合。
并加强社保信息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为全体人民提供标准、准确、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险服务。
2.完善基础保障制度。
完善各地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民覆盖的基础保障制度,普及全部识别与账户管理、基本医保等基础保障制度,以优惠的价格提供服务。
加强统筹、理赔、管理、财务等功能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保障水平,为民众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保障服务。
3.加强基金管理。
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监管,加强基金投资管理和运营管理,规范基金投资行为,提高基金运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收益性。
同时,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防范基金运营风险。
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关注。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安全和稳定而制定的制度。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质量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通过对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我们认为,未来应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社会保障制度延伸至更广的人群和更多的领域。
在保障对象上,应该将农民工、低收入家庭、农村老年人和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纳入社会保障范畴。
在医疗保障方面,完善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筹,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需要考虑保障待遇的适度提高。
我们建议,制定针对不同群体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并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扶助和救助力度。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帮助,推动其缴费比例的适度降低。
在医疗保障方面,应提高医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加大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三、加强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建设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社会保障资讯。
其次,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基金的使用和运营的合法合规。
同时,加强对社保制度实施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的地方。
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动态监测和调整机制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因此,建立动态监测和调整机制也很重要。
在监测方面,通过现有的数据、信息和识别技术,及时发现社会保障问题并进行分析。
在调整方面,政策制定者应不断审查和更新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制度的适应性和可接受性。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加强和民生保障体系的完善已成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首先,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个体需求的多样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保障合理发展。
因此,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推出相应的政策。
例如,在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政策中,应考虑他们不稳定的就业状况和低收入水平,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制度。
而在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中,则应重点关注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和教育保障等方面的需求。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加强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加强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人口结构等因素,并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评估,才能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进一步,为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同时,还应加强对社会保障机构的监督,提高运行的透明度和效益,防止腐败和权力的滥用。
此外,还应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此外,改革税制也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税制存在着利大于税的问题,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明显不足。
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必须适当调整税制,增加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从而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领域,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当然,税收调整应遵循公平、合理、可行的原则,避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加强公共意识的培养和社会教育的推进。
社会保障制度的加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农村社会保障如何进一步健全
农村社会保障如何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保障水平较低、覆盖范围有限、制度不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财政投入资金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基础,加大财政投入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关键。
政府应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保障项目的投入,提高保障标准和待遇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另一方面,要设立农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如农村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
同时,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倾斜,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还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社会保障捐款捐物,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完善制度设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首先,要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农民老有所养。
其次,要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报销范围,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再者,要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包括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救助体系。
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农村残疾人保障制度等,满足农民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三、加强管理服务有效的管理服务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运行的保障。
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社会保障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政策(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相对于自然经济形态,工业社会的职业风险和社会风险程度大大增高,无论是劳动者还是雇主,仅靠个人往往难以抵御。
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把众多社会成员联结在一起,共同化解风险,突破了家庭、行业、地域的局限,有利于减少社会贫困,避免由此引发的社会震荡。
二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法则造成初次分配差距拉大。
社会保障以其很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缩小贫富差距,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推动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发达国家在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后,基尼系数一般能够从初次分配时0.44左右降为0.28左右。
三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难以避免。
在经济运行处于低谷时期,往往出现社会消费萎缩,公众信心降低的现象。
政府通过调整社会保障的项目和标准,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调节社会总需求,有助于减小经济波动的振幅。
对我国来讲,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工业化的过程而产生的。
近130年来,国际社会保障领域发生了三个标志性事件。
第一是1883年后,德国陆续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养老保险法等社会保险的法律,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先河。
当时的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说过:“养老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份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他对社会保障制度做出了一个政治上的诠释。
第二是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1929年到1933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古典经济学一直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规律遭到巨大挑战。
在美国,股市崩盘,实业凋敝,大批工人失业,过去积累的养老金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引发了工人运动。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体系概述:(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义: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
(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国际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劳工组织把社会保障项目分成9项,其中养老、伤残、遗属补贴大体对应我国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医疗照顾和疾病津贴大体对应我国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与我国的制度大体对应,家庭补贴和我国城乡低保制度相似,但也有所不同。
国际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分为两支:发展中国家主要在谋求健全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达国家主要是应对老龄人口迅猛增长、福利刚性、政府负担过重以及利益多元化的挑战。
综合起来,各国社会保障发展有四种共同趋势:第一,相互借鉴,单一模式向混合模式演进。
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大都以某种模式为主,兼容其它模式,基本取向是多层次、多支柱。
第二,调整政策,由消极的保障向积极的保障转变。
特别是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培训,鼓励就业和创业,以期相对减少刚性福利支出,降低“养懒汉”倾向,增强社会活力。
第三,重新整合,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过渡。
欧洲早期社会保障都是按行业来组织的,一个国家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社会保险计划,存在着多头管理和经办、相互攀比待遇、重复保障、管理成本高等弊病。
现在出现了向统一管理过渡的趋势,如法国就建立了统一的征收联盟,德国合并了253个行业医疗保险机构,澳大利亚组织了“中央连接系统”,这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
第四,分散风险,社会管理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
如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如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福祉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拓展社会保障范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的充足和及时发放。
其次,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个方面,确保各类人群都能享受到全面的社会保障待遇。
同时,我们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拓展社会保障范围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还需要拓展社会保障范围。
首先,我们应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和农村地区的居民。
其次,我们应该拓展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儿童福利、残疾人保障等方面,为特殊人群提供必要的保障服务。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创新,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保障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起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拓展社会保障范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全民共享社会保障的目标。
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保障需求,还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农民医保政策,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还需要增加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商业健康保险,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二、加强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乡村养老保障问题愈发突出。
要加强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延迟退休政策,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还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养老金投资,增加养老金筹资来源,确保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三、促进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险制度农村就业问题是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方面。
要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促进农民就业。
可以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增加农村就业岗位,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四、推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可以增加对贫困农民的救助力度,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家庭救助机制,提供精准帮扶政策,确保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救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可以建立统一的基金监管机构,加强对基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作者考试批次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完成时间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当我们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之后,国家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这个新的历史起点绝不只是一个物质财富积累与发展的新起点,而是社会公平的、文明进步的发展新起点,是需要更多地突出公平、正义并促进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起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一方面,通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通过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和低收入人员的收入水平,可以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和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同时,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可以壮大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
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公平正义,而制度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说,它应该是覆盖城乡居民的普惠性社会制度,即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应该是保障对象。
因此,覆盖城乡居民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可以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都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另一方面,作为再分配范畴的社会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3、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居民基本需求的迫切需要。
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功能。
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国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保障城乡居民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使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城乡居民有生活来源,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进一步健全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保障水平较低、覆盖范围有限、制度不够完善等。
因此,如何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资金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标准和待遇水平。
一方面,要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补贴,减轻农民的缴费负担,提高保障的实际效果。
例如,可以适当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让农村老年人能够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支持,确保基金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覆盖不全的问题,一些农村居民未能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待遇。
要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扩大覆盖范围,将更多的农村居民纳入保障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要积极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解决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时的社会保障衔接问题,让农民工能够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如农村电商从业者、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
三、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保障的效果和公平性。
要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保障待遇标准,确保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中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经济研究中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3柳清瑞1 王 η1 刘建华2(1.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在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主张中国应建立全民基本保障与城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并提出了这一体系的发展思路、推进策略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保障中图分类号:F84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8)01-0117-06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逐步建立的。
虽然它在深化改革、保障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制度体系尚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很不平衡,导致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例如,2005年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约为60%,而农村仅为9.1%;2005年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约为67%,而农村仅为21.7%。
二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层次低,导致由贫困、失业、疾病等引起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增多。
例如,全国居民约50%没有任何福利保障,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仅占总人口的2.1%。
三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分离,尚未形成统筹与协调的运行机制,不仅造成城乡社会保障相差悬殊,而且导致农民工、失地农民等群体被基本排斥在制度之外。
这直接造成了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且层次低、农村居民严重缺乏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需求大但供给普遍不足、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过大有失社会公正以及潜在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这既不符合经济平等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也违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
鉴于此,中国政府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出发,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并非易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是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的重要基础。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保障标准、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在制度设计方面,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外,还应发展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多种保障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
对于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实现制度的全覆盖。
加大财政投入是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的关键。
政府应承担起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
将社会保障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的稳定来源。
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真正用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也是实现全覆盖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统筹层次还比较低,不同地区之间的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要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保障资金的合理调剂和使用,提高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人对社会保障的政策和制度不了解,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网络、社区宣传等,广泛宣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提高公民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
实现社会保障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方便参保人员查询和办理相关业务。
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社会保障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Forum学术论坛1602016年7月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青岛市黄岛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服务中心 逄爱华摘 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一直是关乎我国民生大计的重中之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全民共同分享我国的发展成果。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更好地保障我国民生。
关键词:健全 城乡居民 社会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F8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7(b)-160-021 引言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党在十八大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重要引导,便于有效地推动整个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
当然,要想真正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功能,并健全覆盖到每一位城乡居民身上,需要面对一系列难题,只有结合这些问题,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2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分析2.1 社保体系城乡发展不均衡由于城乡发展一直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二者在社保体系建设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之农村更广。
同时,随着国家对社保关注程度的提高,城市社保往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由国家和个人双方承担社保费用,在减轻城市居民社保费用的同时,也便于社保覆盖面的增大。
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有效保障。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保障范围却比较狭隘。
首先,农村的社保对保障对象有一定的要求,名额有限,且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同时费用多以农村居民个人缴纳为主,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经济负担。
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有很大差异,城镇居民得到保障项目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而农民的保障项目仅为特困救助和五保供养等项目。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项目的巨大差异,使城乡居民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差异。
加紧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加紧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所有的农民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举足轻重。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土地保障能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改变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范围小、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妥善解决二元化格局下城乡保障差别大、城乡劳动者境遇不平等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问题。
〔关键词〕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重要性,问题,对策目前,农民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尤其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所有的农民问题中,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
因为没有农民的社会保障也就谈不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在2004年ISSA(国际社会保障协会)上指出:“中国的社会保障目标是让13亿人口不同程度地享受到社会保障,特别是九亿农村人口”。
一、建立与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各种救助和补贴项目的总和。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与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村人口。
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威胁我国的长治久安。
近几年在我国发生的各种重大传染性疾病,都与人口太多和人口密度太大有关。
要解决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必须使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得到切实落实,而要贯彻好这项政策,需要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与之相配合,因为目前农民的养老资源主要靠子女供给。
根据国家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组2002年在四川、湖北、甘肃、黑龙江四省农村进行的“农村计划生育养老问题抽样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费主要来源是子女的供给。
如何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
如何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促进社会公平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安排,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人群尚未被充分纳入保障范围。
那么,如何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呢?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是关键。
很多人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不清楚自己的权益和义务,甚至不知道如何参与社会保障。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社区宣传等,广泛宣传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和好处。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让人们明白社会保障是一项关乎自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参与社会保障可以在生病、失业、年老等情况下获得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保障。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漏洞和问题。
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保障的管理和运行。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杜绝违规操作和侵犯公民社会保障权益的行为。
再者,优化制度设计至关重要。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如缴费标准过高、待遇水平过低、保障项目不全面等,影响了人们的参保积极性。
因此,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优化和调整。
适当降低缴费标准,提高待遇水平,增加保障项目,让更多的人能够承受得起参保费用,享受到更好的保障待遇。
推进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要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这样可以方便参保人员办理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参保和漏保现象的发生。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参保情况,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针对特殊群体,应采取特殊的保障措施。
比如,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由于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状况较为特殊,往往难以按照常规方式参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对2010年社会保障工作出重要部署。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从现在起,用不到11年的时间,在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为落实2010年社会保障各项任务,加快宏伟目标的实现,2010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认真组织全国首批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扩大试点工作。
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巩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成果,完善省级统筹办法。
推进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
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暂行办法。
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
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落实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医保的政策,逐步将尚未参保的其他关闭破产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
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落实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政策。
加强生育保险医疗服务。
三是改革完善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
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加大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工作力度。
建立失业保险动态监测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
四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落实和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大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力度。
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工作力度。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好扶残助残政策,增加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困低保家庭的生活补助。
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二、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
重点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
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
力争到2010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000万人、41000万人、12700万人、15000万人、11000万人。
基金征缴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关于“五缓四降三补贴”稳定就业政策延续一年的措施落实,另一方面抓生产经营正常企业的参保缴费工作,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三、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认真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做好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基础养老金
发放工作,确保60岁以上农民领到基础养老金。
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待遇。
通过提高住院医疗保险支付比例等措施,减轻个人医疗费负担。
提高新农合筹资比例和补偿标准,继续提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
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支付其他各项社会保障待遇。
政府继续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
落实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要求,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巩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成果,开展医保基金管理使用和企业年金投资专项检查。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尽快实现全国联网,推进社会保险“一卡通”,努力实现对社会保障对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
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监管方式,用好人民群众的“养命钱”、“救命钱”,实现保值增值。
五、做好救灾应急和优抚安置工作。
完善救灾补助项目和标准,规范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
健全救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城乡基层救灾应急水平。
落实和完善优抚安置政策,提高优抚安置对象待遇和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落实军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解决复退军人的实际困难。
六、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完善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
改善城市“三无”老人、孤残人员生活。
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
做好孤儿和困境儿童的救助和福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