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蔡元培

合集下载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PPT综述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PPT综述
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文章结尾以两句话点明敬仰原 因:“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 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 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 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 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 觏。”文章里所写蔡元培的事迹 均以此贯穿始终。
逐一分析每一件小事,仔细品味 先生的言辞,看看这些小事突显 了先生怎样的人格特征,试着填 写思考与练习2的表格。
• 中心主旨:本文通过写蔡元培先生 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澄清世间对 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写 了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 魄力,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 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 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对先生 深深的敬仰之情。
• 总体特色
• • • 1、追根溯源,凸显人物神韵。 2、语言刻画,写法因事多变。 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深化。
蔡元培的名人名言
• • • • • 1、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2、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3、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的锻炼。 4、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5、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6、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7、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 的者也。 • 8、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 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 也。
• 互乡难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 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 也,不保其往也。”
• 译文: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于跟他们交 谈,一个互乡的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 接见,学生们都感到疑惑。孔子说: “我只赞许他的进步,而不赞许他的 退步,这样做有哪点过分呢!人家已 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 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抓住不放。”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着笔(2h口6 )恫吓(d6ng )( he )小传(zhu舒)贬责(b百n)・・・・・郡县行所)编辑(bidn )( ji )罔顾(w舒g )西斋(zhai)・・・・・沉沦(lun )渣滓(2卜白)(zi )荒谬(miu )沉吟(yin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翻译:人家改正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抓住他的过去不放,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2 )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翻译:君子可以拿合乎情理的事去欺骗他,却不可以拿不合情理的事去欺骗他。

4.思考答问。

在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人物的?他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答:课文是从待人和接物这两个方面来写蔡元培先生。

待人方面写他宽以容众,严词责人(如:责匿名揭帖、责阻生访师、责肆口乱言;接物方面写他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如: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五、朗读梳理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梳理脉络。

作者与蔡元培先生是师生关系,也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经历了北京大学由衰败到振兴的岁月。

作者精心选择了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个典型材料,澄清了“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的误解,表现了蔡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凸现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

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 情。

本文脉络图示如下:一、(1)点明为文缘由,表达敬仰之情。

广责匿名揭帖二、(2—9)记述先生严词责人三桩事。

《 责阻生访师< 责肆口乱言 L 西方理性精神三、(10)剖析先生行事的文化内涵。

T- 中国儒家思想四、(11—12)补述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中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五、(13)概述先生是两种文化的代表。

J 再再表敬仰之情〔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一六、链接补充蔡元培(1868 - 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蔡元培先生》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先生》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蔡元培先生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

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

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

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编号:QMSD/JWC-13-10编号:QMSD/JWC-13-10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渣滓(zhā zǐ)2.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着.笔(zhu ó)恫.吓.(dòng )(h è)小传.(zhuàn)贬.责(bi ǎn)郡.县(jùn )编.辑.(bi ān )(jí)罔.顾(w ǎng )西斋.(zh āi)沉沦.(lún )渣.滓.(zh ā )(zǐ )荒谬.(mi ù)沉吟.(y ín )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 情。

本文脉络图示如下:、(1)点明为文缘由,表达敬仰之情。

责匿名揭帖、(2— 9)记述先生严词责人三桩事。

责阻生访师 责肆口乱言四、(11—12)补述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五、( 13)概述先生是两种文化的代表。

再表敬仰之情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六、链接补充蔡元培( 1868 - 1940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 总长,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920 年至 1930 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第二教时一、简析全文文章共 13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第 2—9 自然段),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言近而旨远诚恳而严肃10)剖析先生行事的文化内涵。

西方理性精神中国儒家思想融汇和第一件事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第二件事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第三件事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 。

第三部分(第10 自然段),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先生蔡元培读后感

先生蔡元培读后感

先生蔡元培读后感
蔡元培,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是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他的思想也是深邃而富有启发性的。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
到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读完他的著作,我深受启发,
对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蔡元培的著作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
人格。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
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这种教育理念深深
触动了我,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是为
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道德、
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除了对教育的见解,蔡元培的著作中还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美和善,而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他强调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美好,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要关爱
他人,助人为乐。

他的这种人生观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意识到人生
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美好,同时也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蔡元培的著作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追求真理、美和善,同时也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他们成
为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
正实现教育的价值,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蔡元培,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课件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课件
第一件事运用纪实手法引述先生的话,而后 重点描写受教育者心理活动。把蔡先生诲人 以诚和光明磊落的君子风范勾勒在纸上。 第二件事包含一主一副两件小事,在引述先 生言词的时候,运用了白描的文学手法,语 言俭省,表现了先生公正待人的高尚品格。 第三件事写的现场感很强,作者话多,先生 言少,言简意赅,效果良好。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
蔡 元 培
蔡元培 (1868-1940) 我国 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 卓著。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 斗,人世楷模” 他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 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的主 要教育思想为:建立以国民教 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 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 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建立体、智、德、美四育和谐 发展的教育体系。
2.如何看待蔡元培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 的行为?本文是如何表现先生“临艰危而不惧, 有大难而不惑”的人物形象的?
作者以纪实笔法写了先生的严词,以及自 己受到的启发和北大匿名“壁报文学”的 减少,凸显先生的谆谆教诲对北大学子品 格塑造产生的重要影响。先生原话的引述 和作者的幡然醒悟写的言短意长,一方面 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家风范, 一方面体现其光明磊落勇于敢当的君子品 行。
饱读诗书
连试皆捷
蔡先生从小就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 义、说文通训定声各书。十三岁时拜经学名宿王子庄为 师,学八股文及宋儒之学。蔡先生对于中国旧学曾下过 苦功,所以他能连试皆捷,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 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补翰林院庶吉士,二 十八岁补翰林院编修。他在少年时期,已名动公卿,曾 被常熟宰相翁同龢誉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 也。」由此可见蔡先生旧学根基是如何的深厚。
3.蔡先生宽以容众,但有时也严词责人。 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蔡先生这一 特点的?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ppt课件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ppt课件
蒋中正在陪都重庆主持公祭;红都延安则举行各 界追悼大会,中共领袖毛泽东发唁电;“孑民先生,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部北大在诔词道:“当 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
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 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 ”
❖ 文章共十三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
❖ 第二件事包含一主一副两件小事,在引述先生 言词的时候,运用了白描的文学手法,语言俭省, 表现了先生公正待人的高尚品格.
❖ 第三件事写的现场感很强,作者话多,先生言少, 言简意赅,效果良好.
读第十节
❖ 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 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句中 “高深的理想”的含义.
❖ 2、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选择典型 的材料,突出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对先生深 深的敬仰之情.
❖ 3、总体特色:1.追根溯源,凸显人物神韵.
❖ 2.语言刻画,写法因事多变.
❖ 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深化.
以发展眼光看先 生
言行一致,胸襟开 阔
“我” 信口开 河
异想天开要不得
不耐烦 声色俱厉
不要夸夸 其谈
尊崇自由平等博 爱思想,实践儒家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精神
结合文中的三件小事,谈谈你对“语言 刻画、写法因事多变”的理解.
❖ 第一件事运用纪实手法引述先生的话,而后重 点描写受教育者心理活动.把蔡先生诲人以诚 和光明磊落的君子风范勾勒在纸上.
❖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 和自由,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反封建 意义,既得西方先进文化“自由平等 博爱”之精髓,又体现中国儒家仁者 爱人的“恕”的精神.

14、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上课稿

14、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上课稿

小结:
本文以凝练的语言,叙述了蔡元培先生三个 “严词责人”的典型事例,全面、立体、真实的塑造 蔡元培先生的伟大形象,刻画了蔡元培的宽以容众、 不严责人、不滥奖人,但有时又严词责人的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最后画龙点 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 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 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 企及的高处。
用合情合理的谎话欺骗别人,不仅是佞者, 还是愚者。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自堕落。
君子不怀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合理的 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 比防范受骗还要重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升华。 这篇散文突破一般写人文章以事件连缀成篇,人物精 神风貌通过一件件独立的事情折射出来的写法,①紧 扣蔡先生不为人知的严肃、勇毅安排材料顺序,从严 词责人的三件小事写先生为人的原则,三件小事虽说 均与我有关,但责人的严厉程度由弱至强,与我的关 联程度由宽泛至紧凑,层次上不断深入。②第10节以 议论笔法解释先生待人接物宽容平和的原因,把先生 行为深处的理性提升到一个文化高度。③在此基础上, 顺势写先生“临艰危而不惧,有大难而不惑”的品格, 并以先生反抗政府的事例证明,以此印证先生待人接 物平和宽容实出于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和我国儒 家思想中“恕”的克己精神,并非软弱。文章层层深 入,形成递进之势。
◆1.文章第六段中写出蔡先生批评我们引用了 《论语》中的话,你认为先生这样做的用意是 什么?
首先,用圣言指导自己的行为,张扬善行, 有很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美育先驱。

他的道德人格,学术文章,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和赞扬。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蔡元培先生阅读原文...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美育先驱。

他的道德人格,学术文章,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和赞扬。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蔡元培先生阅读原文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他[1]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2]。

少年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蔡元培先生(论文)

蔡元培先生(论文)

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1868出生于浙江绍兴,字鹤卿,別号孑民,是中国现代教育家,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他更被誉为“中国现代大学之父”。

蔡元培先生,世代以种植山林出售薪木为业,到蔡先生高祖以下,始改为经商,蔡先生祖父和父亲做人公正,对人宽厚,尤其是他的父亲,更是有贷必应,因此没有积蓄留下给蔡先生。

在蔡先生幼年时,他的父亲去世,其兄弟三人全靠母亲抚养。

因蔡先生的父亲在世时为人宽厚,在他父亲去世后,其世交伯父提出赡养其兄弟三人,并供其读书,但都被他的母亲婉拒。

他的母亲通过典押衣饰,勤俭持家,将其兄弟三人抚养长大,并时常告诉他们:“每有事与人谈话,先预想彼将作何语,我宜以何语应之。

既毕,又进省彼作何语,我曾作何语,有误否?以是鲜愤是。

”蔡先生日后能宽容大量,不苟取,不妄言,都是受其家庭影响蔡先生从小学习诗词书画,翻阅史记经典,还学习了儒家经义。

因此蔡先生在中国旧学上有很大的成就。

他在少年时就已经名声远播。

蔡先生不仅在中国旧学上有研究,在西方的学术上也有很大的研究。

他对西方学术的研究甚为广泛,学问相当广泛,举凡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史、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等毒喜欢研究,尤其在实验心理学,比较文明美学等上颇具心得。

而他在美学上的造诣尤为深。

他甚至将美感教育列入教育宗旨。

蔡先生虽然研究了许多的西方学术,但他对于西方的学术并不是一味的吸收,而是在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和批判。

蔡先生对于中西文化的看法足以说明这一点:他一方面推崇中国旧有的文化,一方面又主张对国故以客观态度,科学方法,重新估价,重新整理,他不讳言中国文化的缺点,但也批评西方文化的弊端;他虽然主张吸收欧美文化,但并非无条件的模仿,而主张有选择的吸收,他又主张融合中西文化的长处,创造出适合时代的新文化,这些言论唯有贯通了中西学问的人,才能说出。

因此,这又说明了蔡先生的学识渊博。

蔡元培先生以教育为终身职业。

蔡先生从十八岁起就开始教师生涯。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蔡元培先生,1868出生于浙江绍兴,字鹤卿,別号孑民,是中国现代教育家,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他更被誉为“中国现代大学之父”.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

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为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

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他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是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是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这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

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他认为政党与教育的对立表现为:1.教育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政党则不然,它要造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2。

先生第一集蔡元培观后感300字

先生第一集蔡元培观后感300字

先生第一集蔡元培观后感300字蔡元培先生是近现代中国的杰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百年前的一个个如他一样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眼光的教育家,他们是近现代中国成功的汲水人,近两个世纪的制式汲水器都是接到他们取的水,蔡元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人之一,因此产生了他的先生形象。

这位学者不仅主编了青年杂志并为蒋介石提供商学教材,出版《国父文存》;也是庚子拳争辩者、师蔡桥中国大学的创建者和校长,并且将原袁氏孔氏系继承现代的家将文明带回中国区别为儒家、道家、佛家、英国哲学。

他一生致力于创设以现代教育制度为基础的新型校际教育制度及在周、梁、王造成在中国革命上的极大功绩与他與周文倬共保邸的先生形象。

除了研究历史书和文献,他还把他的科研成果亲手带回学校交给学生,开课于八国联军占领的北平。

陪老朋友讨论乡里事情走村串户,同时挤掉在刘伶早期称的曹植和曹仲君的英俊。

从个人角度看,蔡元培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界的佼佼者,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专制国家面对现代性冲击的过程中的一种完美化解替代标志。

通过观看《先生》第一集,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博学多才,无论在学术研究上、教育改革上还是政治领域上,他都展现出了一种卓越的智慧和领导能力。

蔡元培不仅在西方留学期间学成归国,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还在政治上积极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改革事业。

作为中国大学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校长,蔡元培大力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倡百年来几百人成绩过世的华夏子男女出国留学空兑奖的名牌,并为其而奠定了在中国东方东亚、亚洲环球国情的影响与安全局势。

他的精神风采不仅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启示。

而他的个人风范与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则更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与追随的典范。

通过观看《先生》第一集,我深深地被蔡元培先生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所感动。

蔡元培先生勤奋钻研,博古通今,在学术和教育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不仅注重个人潜能的开发,还关注民族精神的振兴和社会文明的建设。

先生蔡元培读后感

先生蔡元培读后感

先生蔡元培读后感
《先生蔡元培》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关于蔡元培的传记类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蔡元培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描绘了蔡元培一生的经历和成就。

蔡元培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动荡时期,他身世显赫,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追求。

作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蔡元培的名字在中国教育界有着极高的声望。

蔡元培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胆识的人,他对教育持有开明的观念并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

他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蔡元培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社会的改革进程。

他关心国家民生,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者。

他的思想、榜样和教育理念对于当代的我来说仍然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蔡元培这位先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智慧,他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和思想仍然激励着我们,引导我们朝着更加开放、自由和现代化的方向努力奋斗。

我相信,在未来的
道路上,我们能够汲取蔡元培先生的智慧和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蔡培林的父亲简介资料

蔡培林的父亲简介资料

蔡培林的父亲简介资料
【最新版】
目录
1.蔡培林的父亲是谁
2.蔡培林的父亲的生平简介
3.蔡培林的父亲的贡献和影响
正文
蔡培林的父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先生,字子民,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五年(1879 年)生,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卒。

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北大之父”。

蔡元培先生的一生都在追求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想。

他早年参加过同盟会,后来又在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

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教育改革,提出了“育人为本,研究次之”的教育理念,吸引了大量有才华的学者和革命志士,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对我国的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元培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

他的贡献和影响不仅在于教育领域,也在于他对于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价值观的推广和传播。

第1页共1页。

蔡元培 有感

蔡元培 有感

《先生—蔡元培》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先生》这本书。

其中蔡元培这位毕生倡导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推动中国的思想教育启蒙和文化复兴的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奠定了中国新诗教育制度的基础,位中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富有开创性的贡献;革新北大、使之成为以学术自由而著称的现代大学。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的校长。

既有革命精神又有民主作风的蔡元培,从踏进北大校门那一刻起,北大就变得截然不同了。

1921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在那个时期的校园里,根被没有人去谈论知识,没人为真理、为知识去研究学问。

学生带仆人,玩去不务正业,老师也都冬烘保守,整个面貌成就的一塌糊涂。

蔡元培明白要把乌烟瘴气的北大办好最重要的是有一批真才实学而又热心的教师。

来学校之初就想吸引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才,不在乎你的政治立场,不在乎你的资历,不在乎你的年龄,这一点是革命性的,此后他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具有新思想和丰博学识的新派人物到北大任教,此时的北京大学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氛围浓厚活跃,教学科研盛况空前。

彼时的北大,再也不是腐朽的官僚养成所,而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蔡元培主张“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1919年的4月30日,巴黎和会拟将德国在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蔡元培当即着急北大学生,希望他们能过行动起来,以一己之力组织巴黎和会代表签字。

但对于事后学生的火烧赵家楼,殴打张宗祥的暴力动,下的不符合蔡元培的教育原则,因而短暂的辞去了校长一职。

他始终认为,学生在大学里,研究学问始终是第一位的。

北大还开创了“教授治校”。

在北大最高的权力者并不是蔡元培,最高的决策机构是教授组的评议会,重大事情都是在评议会上决定的。

这就是在蔡元培屡次的辞职后并没有影响北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今天北大依旧尊称蔡元培为“永远的校长”。

一位后来的北大学子写过这样一段美丽的怀念文章:未名湖畔,蔡元培塑像谦和地独守一片净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
教育发轫兼容并包
政治问题因缘复杂,今日见一问题以为重要,进而又会看到比此更重要的问题,以此往复于政治问题,则无法尽萃学术。

——蔡元培《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1919年7月23日)每当蔡元培的改革理想陷于激越的政坛纷争,无法力保高洁时,他都会选择辞职,退出江湖,游学欧洲,这几乎成为蔡元培人生的周期性行为。

1913年9月1日,南京失陷,二次革命宣告失败,陷入低谷的国民党人纷纷流亡国外。

辞职出走的第一任民国教育部长蔡元培出现在法国巴黎的街头。

出行前,他和商务印书馆约定:每天以半日撰译书稿,该馆将致以每月200元作为稿费。

三年后,新任民国教育部长范源濂的急电惊破蔡元培宁静的法国时光。

此时,北京城又在一场乱局中更迭了政权。

一片唾骂声中,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范源濂盛情邀请蔡元培归国出任北大校长,电文用词极其殷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

一个月后,蔡元培启程回国。

实际上北京还传来另一个好消息,虽然黎元洪的北京政府基石未深,但在吵吵闹闹的较量中,国会的民主势力却占了上风,明令恢复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

他的战友孙中山、黄兴等也正在归国途中。

担负使命,蔡元培北上就职。

临行前,上海的民国日报特别发表诗作送别:居官三月掉头去,更挈书囊驾海行。

坐惜斯人挟悲悯,不应长作老书生。

蔡元培确实是以悲壮的心情离开上海的,他一路风尘从法国抵达上海,迎接他的并不是革命的号角,他接连收到两个噩耗:昔日同盟会首领黄兴和西南护国军蔡锷相继去世,意外的打击使得正谋划复兴的革命党人突然堕入一片悲哀之中。

这也使得蔡元培的北上之行笼上一层阴霾。

京师大学堂是在1912年才被更名为北京大学,它显赫的传奇曾被人这样描述:京师大学堂大难不死已属奇迹,还能排除阻力开班授徒,更是奇中之奇。

作为戊戌变法维新的第一步,1898年7月3日,光绪帝亲自下令批准成立京师大学堂。

在维新派的理想中,它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最高学府的确立,它还将替代国子监成为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

但两个月后,风云突变,慈禧发动政变,光绪被囚,康梁逃亡国外,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在这场蹂躏中几乎一扫而光。

政变风暴之后,京师大学堂却意外得以幸存,不过风光难续。

从诞生之日就飘摇在风雨中的京师大学堂未及喘息,连年战祸纷至沓来。

这是1918年蔡元培和北大哲学门毕业班师生的合影。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不停被人怀念,因为群星璀璨的教授团,也因为蔡元培引领群星利用这所没落的书院唤醒过大学精深的精髓。

虽然出现在这张照片中的北大教授不过冰山一角(辜鸿铭,刘半农,马叙伦,陈独秀,梁漱溟),但它仍然可以照耀出蔡元培的眼光、雄心,也包括胸怀。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经说:哪怕拿全世界的大学校长作比较,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元培抵达北京城,《中华新报》发出北京专电:大风雪中,来此学界泰斗,如晦雾之时,忽睹一颗明星也。

北京城新政新事,人们对改革之举充满期待。

新总统黎元洪亲自给蔡元培颁发了北大校长委任状。

虽然被围绕在喧嚣的赞美中,但蔡元培深知,要将一所军阀盘踞下的衙门式旧学堂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绝非易事。

他想过失败,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蔡元培写道:就算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的说法。

后来他的继任者蒋梦麟做过这样的评价:维新的浪潮已经从这千年的古城消退为历史,把叛逆的石子投入死水的,正是1916年执掌北大的校长蔡元培。

1917年7月1日,早起的市民突然发现北京的大街小巷飘起大清国的龙旗,北大门口也围满了辫子军,喝斥校役,要求在校园中挂上龙旗。

张勋率领六千辫子军开进北京城,以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为名义,上演了复辟闹剧。

张勋命令黎元洪三天内解散国会。

面对急剧恶化的政局,原本正在潜心研究成立北大评议会的蔡元培,在第二天向总统黎元洪递交辞呈,离开了北大。

蔡元培说,近日北京空气之恶达以极点。

张勋复辟闹剧12天之后,失败告终,总统府换了新人,出走天津的蔡元培也回到了北大。

蔡元培执掌北大十年,八次请辞,这是第一次。

蔡元培频繁辞职,学界有两派观点,支持者认为蔡元培以退为进,用其无人匹敌的政治资历和人格魅力,数度保卫北大穿越乱局,坚守学术自由,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随着蔡元培邀请的教授们陆续进校,北大星空璀璨。

不到一年,蔡元培的现代大学改革理想:“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开花结果。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陈独秀在蔡元培三顾茅庐之后,带着《新青年》杂志迁入北大,一年的发展,《新青年》的发行量由原先的千余份猛增至1.5万份以上。

傅斯年、罗家伦组织的新潮社也在蔡元培的扶持之下极度活跃。

虽然并行发展的还有象征文化保守主义的国故社,不过蔡元培还是戴着新文化运动的教父桂冠,被后来的人们熟知。

国际时局此时也传来好消息,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捷。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极有可能收回被抢占的胶东领土。

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搭台欢庆,在天安门的庆祝大会上,蔡元培激情演讲了《黑暗与光明的消涨》的演说。

12月1日,由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徵祥率领的代表团踏上前往巴黎和会的里程。

正当蔡元培开始密切关注巴黎和会时,桐城派古文学家林琴南(林纾)突然在《公言报》上发表致蔡元培的公开信,指责他覆孔孟,铲伦常,锋芒直指以北大为阵地热烈开展的白话文运动。

许多年间未名湖畔人来人往,唯有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往事反复而坚定地以佳话、谜团、情节等种种形式被传颂。

一位后来的北大学子写过这样一段美丽的怀念文章:未名湖畔,蔡元培塑像谦和地独守一片净土,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起落飞扬,暗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动摇了多少权威的根基,即非权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却风神依旧。

但深刻的怀念常常源自于失而不再复得。

1919年的4月30日,巴黎和会突然传来令人震惊的密电,和会拟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因无力对抗,即将在合约签字。

情急之下,时任外委会委员长的汪大燮亲自坐马车赴东堂子胡同的蔡宅,把密电的内情告之了蔡元培。

风雨如晦的近代中国,一位大学校长如何端平政治和书桌?这个难题并不只摆在蔡元培面前,蔡元培几乎以完美形象矗立潮头,他后来的举动显然引起了研究者更大的兴趣。

虽然教育部的代表和京师警察厅在北大门口试图阻拦学生队伍,但队伍很快冲破阻拦,整队出发。

随后势态急转直下,一场声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五四游行示威活动,后来演变为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

32名学生在与政府激烈的对抗中被捕。

5月5日,教育部下令,要求各校校长将为首滋事学生一律开除,这显然超出了蔡元培的意料。

5月7日,迫于全国舆论压力,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蔡元培亲自率领全体师生到红楼前的广场迎接,在学生欢庆胜利的热闹中,蔡元培再次开始撰写他入职北大后的第三份辞呈。

第二天,蔡元培的辞职声明见诸京报各大报端,声明中蔡元培写道:我倦已,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已。

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

当天北大校长蔡元培不辞而别,离京南下。

后来在声势浩大、长达数月的北大师生的挽留中,蔡元培回了北大,但改革之初的甜蜜和宁静仿佛不复再有,改革巅峰的繁华和美景也仿佛不复再有。

许多年之后,蔡元培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也写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第一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

年在二十岁以上者,对于组织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

蔡元培1940年病逝之后,他浩瀚一生涉足过的城市,几乎都陆续开放了蔡元培纪念馆,一样的繁华,但也一样的寂寞。

七十多年间,怀念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寻找失落的精神,呼声不绝,但应者寥寥。

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搏击中,倘若只能将足迹埋在纪念馆,却不能刻入时代年轮中,那么叹息也是枉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