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合集下载

蔡元培生平

蔡元培生平

走进名家——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生平经历少年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十八年赴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早期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

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

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

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

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初年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的一生

蔡元培的一生

子集等传统经典。后来他前往杭州,考入了著名的 诂经精舍,师从著名学者俞曲园学习经学。在此期
01
间,他开始对西方文化和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
开始自学英文和数学等学科
1892年,蔡元培在杭州创办了"西泠印社",旨在推
广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1894年,他前往上海,担 任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开始了一段
01
教育生涯。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
实用主义教育,主张学生应当全面发展
3
政治活动
政治活动
1902年,蔡元培在杭州创办了"浙江大学",并 担任该校的校长。在此期间,他积极投身于政 治活动,主张民主和自由。1905年,他参与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并担任了同盟会上海分部 的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同盟会上海分部积 极开展反清革命活动
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
01
蔡元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教 育家的光辉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
02
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
活动家
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教育
03
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
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202X
蔡元培的一生
部门:XXX 汇报人:xxx
1 早年生活 3 政治活动 5 总结评价
-
2 教育事业 4 晚年岁月
蔡元培的一生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是中国现代 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 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 想家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蔡元培,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1. 引言1.1 蔡元培的生平简介蔡元培(1868年- 1940年),字季敬,号诱华,江苏省启东县人。

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祖籍浙江绍兴。

自小耳聪目明,聪颖过人。

幼年时跟随诗人黄遵宪学习书法和著作,继学习经史百家。

1896年在上海创办私塾学东书院,后升格为东吴大学,1991年更名为南洋公学,1921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8年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

1928年担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次年北平大学更名国立北京大学,继任第一任校长。

1931年创办中国自然科学地图,致力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

蔡元培非常强调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他的办学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2. 正文2.1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强调以德育为先。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成就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他提倡教育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蔡元培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蔡元培提倡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制定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德育为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个性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启示意义。

2.2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非常突出,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提出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

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

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2.军国民教育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3. 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

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4.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

蔡元培小故事

蔡元培小故事

蔡元培小故事
蔡元培,字静亭,号木庵,江苏省镇江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
政治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蔡元培为人谦和、学识渊博、胸怀宽广,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蔡元培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自幼聪颖,好学不倦,家境虽然贫寒,但他却十分勤奋,刻苦钻研。

据说,蔡元培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的母亲为了供他读书,经常割下自己的一根头发,去卖来买书。

蔡元培深受母亲的教育,从小就懂得珍惜知识,珍惜学习的机会。

蔡元培年轻时就展现出了改革教育的雄心壮志。

他曾在北洋政府任教育总长,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力图改变当时中国教育的现状。

他主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蔡元培一生都在追求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他曾说过,“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

”他深知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备受世人赞赏,他被誉为“中国教育的泰斗”。


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

蔡元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有勇气,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蔡元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

蔡元培的故事告
诉我们,只要有才华、有勇气,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他幼时接受传统教育,25岁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升补翰林院编修。

这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有识之士预感到国家将面临更大危机,提倡变法,蔡元培思想亦偏向维新,特别佩服谭嗣同。

戊戌维新失败后,蔡元培对清廷深感失望,返回绍兴,就职于新式学校。

蔡元培在晚清时期先后任教于中西学堂、上海澄衷学堂、南洋公学,还创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另一方面,他创办《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07年,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资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开始了四年的留学生涯,期间主要研究哲学、美学、心理学和民族学。

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元培回到上海。

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内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及课程标准,确立了近代式的教育体制,并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描绘自己的教育蓝图。

同年7月,他因不满袁世凯专权,辞去教育总长之职,再赴欧洲。

1916年蔡元培回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支持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树人)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他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专注于发展国家文教事业和学术研究。

他主张的大学院及大学区制,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新尝试,并主张教育事业要与学术研究相配合。

1928年,蔡元培获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中央研究院于储备人才、扶掖专家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成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蔡元培原拟取道香港前往西南,主持西迁后的中央研究院,但因年老体弱而滞留于港。

居港期间他一直关心抗日活动,争取国际支持。

最终蔡元培于1940年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

曾被聘为焦作工学院名誉校董。

蔡先生6岁入私塾读书。

从18岁到22岁,他读书十余万卷,其中重要书籍还作了批注。

在这期间他学习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并广泛浏览各国思想家的书籍,养成了他不主一家、兼收并蓄、新旧贯通的治学精神。

23岁在浙江乡试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补行殿试,任翰林院编修。

30岁蔡先生由北京回到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36岁曾被推为光复会会长。

41岁前往德国求学,46岁任国民教育总长,任满7个月后辞职到德国再做学生,后又转往法国读书数年。

51岁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

63岁主持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在这期间,蔡先生被焦作工学院聘为名誉校董,并为“焦工同学录”题词:“好学力行”。

蔡元培先生在哲学方面的著作有:《哲学要领》、《哲学大纲》、《哲学纲要》;在伦理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在美学方面的主要论文有:《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术的起源》、《美术的进化》、《美学的进化》及《美术与科学的关系》等;其他方面的著作有:《石头记索隐》、《娇怪学讲义录》、《文变》等;还写过《修身教科书》五册,民国初年被各中学普遍采用。

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

孙中山先生曾对蔡先生大加赞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给蔡先生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北大之父蔡元培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大师蔡元培人物简介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大师蔡元培人物简介

蔡元培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前清举人,1892年为翰林,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1904年组织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提出修改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李大钊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实行教授治校。

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倡导抗日。

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组织爱国民主抗日运动。

抗战爆发后,主张对日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

1940年3月5日病逝。

一百多年来,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换了不少人。

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还是蔡元培校长。

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堪称风采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一、改造北京大学1917年1月,在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敦请和孙中山的劝促下,出身翰林的前清举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

当时,许多学生继承着清末老爷式的作风,只想混个毕业资格,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少数肯读书的,也多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读书当做求取功名利禄的捷径,对学术研究并无兴趣。

至于教员,不学无术、混饭度日的大有人在。

这就是他就任之前北大的校风。

蔡元培到校后,第一次发表演说,即指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

”为贯彻这一方针,他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提倡民主精神,推广近代科学文明,广泛调整科系及课程设置,扩充文、理科各系,随后又沟通文理,合为一科,设置研究所,改年级制为学分制。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蔡元培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蔡元培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人物生平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历史人物蔡元培

历史人物蔡元培

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

浙江绍兴人。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生于一个商人世家。

十一岁丧父,家境从此萧条。

蔡元培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1883年中秀才,1889、1892年相继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学习外语,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中,蔡元培同情维新派,尤其佩服激进的改良主义者谭嗣同。

他认为维新派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决心兴办教育,一度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1年到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

1902年参与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进行秘密活动的机关。

1903年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

1904年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11月,将暗杀团改组扩大,修订章程,创立东南地区反清革命斗争的重要组织——光复会。

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

1906年春应聘任绍兴学务公所总理。

1907年6月赴德,在中国驻德使馆工作。

次年秋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学等学科。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191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而辞职。

不久旅居欧洲,从事著述。

旅法期间曾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

1916年11月回国,次年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运动前后,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礼教;提倡“劳工神圣”,反对军阀政客的巧取豪夺,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蔡元培在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后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中央监察委员。

蔡元培

蔡元培
第二次婚姻
第三次婚姻
突出贡献
改革北京大学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五育并举的思想
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的教育 美育教育大学教育思想
关于大学性质的探讨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教学制度:选科制 行政管理:教授治校不肯任北大校长的宣言附:爱蔡孑民者启展开 蔡元培
第二次婚姻
第三次婚姻
突出贡献
改革北京大学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五育并举的思想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的教育
美育教育
大学教育思想关于大学性质的探讨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蔡元培
百科名片
蔡元培像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1902年1月1日,壬寅二十八年,蔡元培在与他往日的学生黄仲玉女士杭州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 1902年,蔡元培35岁时,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3年,癸卯二十九年,蔡元培36岁时,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一方面学习德语,准备赴德留学以躲避风头,一方面仍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3年,蔡元培为抗拒俄国政府觊觎中国北方领土,与上海反清革命志士以对俄同志会的名义办了《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 1904年,甲辰三十年37岁时,他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05年,乙巳三十一年38岁时,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5月,丁未三十三年40岁时,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一面学习,一面教授唐绍仪(后任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4个侄子的中文教师,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 1911年11月上旬,宣统三年辛亥年,辛亥革命爆发,在陈其美去电催促下,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亚回国。 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教育部在蔡元培之下对公众征求可能的国歌,后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歌》(中华民国国歌) 1月19日,民国元年,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键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 2月,鲁迅被他邀请到教育部任职。 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 1913年,民国二年蔡元培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1915年6月,民国四年,蔡元培48岁时,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勤工俭学,希望以次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顺利在法国进行学习的。 1916年夏,黎元洪的北京政府终于明令恢复了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相约回国,一些浙江籍议员还发电给远在法国的蔡元培,说是要推选他当浙江省督军。 1916年11月8日,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国,抵达上海。 1916年12月26日,民国五年,蔡元培49岁时,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蔡元培(1866年11月18日-1940年3月5日),字杲,号苍露。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革命家、文学家、爱国者。

蔡元培生于江苏省镇江府丹徒县(今镇江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府嵊县乌山村。

自幼聪颖,十三岁进入洋务运动的西学馆念书。

后来留学日本,深受东京英吉利学校校长奥斯汀的教导,受到从斯宾塞来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1901年蔡元培被五邑大学迎请为首任校长,次年创办南洋公学(今为复旦大学),成为历史上中国本土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他一直担任校长,1917年奉推荐中国孙中山总统聘任孙中山为国子监监正、拜总统府参事。

1919年他在北京组织成立全国遗老重学会,鼓励抵制日货运动,并发起五四运动。

1927年五一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推荐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受命创办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今为中南大学)。

蔡元培一生与教育工作紧密相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了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倡导实用主义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还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出“爱国、爱人、爱学、爱美”的教育宗旨,注重教育者的示范作用。

蔡元培本人也是一个德才兼备、为人谦和的教育家。

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办了多所知名学府,更是在于他对教育理念的坚持和实践。

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蔡元培是近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成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深刻思考。

蔡元培自幼聪明过人,求学期间品学兼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1896年,蔡元培赴日本留学,后转赴美国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

此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教育改革的事业,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不仅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

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

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

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从清朝的一个普通文人变成之后变革教育制度实业救国的领导者。

在国外人的眼里,能通过改革一所学校,而改变一个民族的,也就只有这蔡元培一人。

蔡元培这辈子最轰动的两件事:一是五四运动;二是征婚启事。

在学生眼里,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先来看看这第一件事情,在蔡元培担任北长之前,北大学术氛围混乱,教职工学生都是“八大胡同”的常客。

他将近50多岁的时候担任校长,将在欧洲游学的思想自由的观点完全运用在北园中。

一时之间北大之内,各种学问并存,包容力极强,而这就应该是一所大学该有的样子。

就在北大成型不久,就发生了中国在国际上受欺负的事件。

蔡元培闻知此事当然不同意,一时之间北大的学生自发组织上街抗议,至此“五四运动”开始。

可见蔡元培校长相当有影响力。

那么在老婆们眼里,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蔡元培先生虽然致力教育事业,但是感情生活也没有耽搁。

在他的第一任妻子王昭病逝之后,就不断有媒人上门说亲,他烦了就写了一则“征婚启事”,上面所列的条件在当时看来就是惊世骇俗,一时之间媒人们都不敢上门。

这样的奇葩规矩在那时代也能接连找到老婆。

所以啊,蔡先生在女士眼里是个极有魅力的人。

蔡先生是个文化大师,一位完人,一头真虎。

蔡元培有哪些事迹蔡元培事迹包括了他早期考取清朝学位到最后抗日救国坚持教育改革的一生事迹。

清朝晚期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的蔡元培从小发奋读书,十七岁就考取了秀才,后又陆续考入了清朝的更高学位直到翰林。

三十岁辞去朝廷任职开始转向教育行业,担任绍兴学院院长。

33岁创立了中国的教育会,并且还组建了爱国女学堂,开创中国女性学堂的先例。

此时民主改革势在必行,许多民主人士都投身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权的革命浪潮中,35岁的蔡元培和其他民主人士组织成立了光复会同盟会等。

蔡元培事迹中最突出的就是他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蔡元培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其形象塑造主要围绕着他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坚定立场。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和人物特点:1. 教育改革先锋: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1917年至1927年),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北大从一个旧式官僚养成所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2. 社会活动家与革命者:
-早年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组织光复会等团体,并投身辛亥革命,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

-通过教育推动社会变革,如创立中国教育会,提倡女子教育,创办爱国女学堂,打破了传统性别教育的局限。

3. 人格魅力与道德典范:
-在剧中,蔡元培的形象展现了一位德高望重、品行高尚的教育家风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青年,是当时学界的精神领袖。

-他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 时代先驱: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领导者之一,蔡元培积极推动白话文运动,支持科学与民主理念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关键作用。

5.影响力与贡献:
-他在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总之,《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是一位深受敬仰的教育改革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的言行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摘要:一、引言:介绍蔡元培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的内容概述三、详细解析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1.教育独立2.教育公平3.学术自由4.培养全人四、蔡元培主张在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五、结论:总结蔡元培的贡献和影响正文: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仲申,号孑民,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教育独立、教育公平、学术自由、培养全人”的十六字主张,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教育独立蔡元培主张教育独立,意味着教育应该不受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的干扰,以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平和纯洁性。

在当时的背景下,蔡元培极力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对教育的束缚,提倡教育为民生、为国家服务,强调教育的独立地位。

二、教育公平蔡元培主张教育公平,要求消除阶级、性别、地域等差别,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提倡普及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使教育成为全民共享的资源。

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积极改革招生制度,取消对女性的限制,践行教育公平的理念。

三、学术自由蔡元培主张学术自由,鼓励师生追求真理、发挥创造力。

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不受权威、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成为我国学术自由的重要基地,吸引了众多有才华的学者和青年。

四、培养全人蔡元培主张培养全人,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具备良好品德、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全人。

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在当代社会,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教育独立、公平、自由和培养全人,仍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继续弘扬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代表了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

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

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

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

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

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

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

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

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

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蔡元培,字元培,号东坡,江苏省硖石人。

1876年生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进入清朝晚期,震撼人心的觉醒年代。

蔡元培早年随父亲蔡世清游学日本,后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后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在京师大学中讲授比较文学和心理学。

1928年被聘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后改组为中国独立内阁大学,1937年辞职,保留名誉校长职务。

1949年后离开大陆,定居台北,1954年4月28日去世。

蔡元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推动和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美国和欧洲的留学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西方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薄弱之处。

他主张借鉴西方教育的经验和成就,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并提出了“教育革命”的口号。

他创建了以民主、科学、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由探索,培养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蔡元培是一位爱国者,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充满担当和责任感。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运动和革命斗争,坚决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打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腐朽体制的束缚,孜孜不倦努力奋斗。

他曾经出任过国民政府委员、大元帅府参军、参政会议员、国民党中央执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后来就职北平政治协商会副会长等要职。

他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才华,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代表之一。

蔡元培是一位人格崇高的领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

他为人谦虚谨慎,礼貌和有礼,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尊重和爱戴。

他对待学生态度严谨,但又充满慈爱和慷慨,视学生如亲子,把教育视为人生之幸事和神圣使命,对学生言传身教,示以榜样,以爱抚教育人,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与人为善、善待学生,推崇“礼仪教育”和“仁爱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以礼自律”的教育理念,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爱为本”、“知行合一”、“倡导勇于泻汲,并肯大度包涵”的人格尺第二篇示例:蔡元培,字汝镛,号尔谷,江苏省常州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蔡元培人物介绍课件

蔡元培人物介绍课件
为中国近代教育、文化、科学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
蔡元培
翁同龢:「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
冯友兰:「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他的人格, 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傅斯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 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 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
蔡元培于「五四」之主要贡献
▪ 全力支持, 极力营救
1919年5月4日,在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带领下,终爆发「五四事件」,政 府派大批军警进行镇压,逮捕了30多名学生,其中约20名北大学生
蔡元培于「五四」之主要贡献
▪ 全力支持, 极力营救
5月7日,在蔡元培四处奔走多方营救,最终学生被释放;5月8日,面对政府 追究,为保全北大与学生,他被迫辞职与离京 其后北大师生和北京教育界发动「挽蔡运动」,终9月返京复职
学术研究
直至蔡元培北上接任,遂见转机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 1912年,他任教育总长时发布《大学令》,为近代高等教育建立了较完 整的体制:
▪ 1917年,成为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刀阔斧革新:
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认真教授
✓ 裁减不称职的本国和外国教员 ✓ 罗致了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进思想的新派人物,包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字仲申,又字鹤卿,号孑民
▪ 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等 ▪ 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1940年于香港病逝,并
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幼年读四书五经,曾任翰林院编修 ➢中日甲午战争(1898)后,受到西学影响且渐觉满清之腐
败,遂投入反清革命 1改9变1为7了年「北,五大抱四,持奠运教定动育其救」学国建术之立精心➢神重,着辛,要出手亥培任中养改革北心大革命京、批大国(人发学内1才祥校9教1长地1育,年)后,留德返国后任首任民国教育总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 74年的人生历程, 年的人生历程 南京临时政府时代, 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 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 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 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 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 建主义的教育制度, 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 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 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 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一,朴素为人
"先生一生专力于革命和教育事业,素不知家产. 先生一生专力于革命和教育事业,素不知家产. 先生一生专力于革命和教育事业 一般人言家无积蓄为家徒四壁, 一般人言家无积蓄为家徒四壁,先生在六十岁以 徒四壁"的房子也没有. 前,连"徒四壁"的房子也没有.……(时任北 ( 大校长)当孙氏第一次接受访问送出时, 大校长)当孙氏第一次接受访问送出时,见门前 无车辆,曾对先生说: 你现在不可再徒行了. 无车辆,曾对先生说:"你现在不可再徒行了." 先生唯唯.第二次来时又如此, 先生唯唯.第二次来时又如此,孙氏于是买了部 新马车送给他.过了些时间因事再访, 新马车送给他.过了些时间因事再访,孙氏见所 赠新车还未应用,等先生走后, 赠新车还未应用,等先生走后,随着派人将自己 常御的马再送去. 常御的马再送去.
三-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教员方面: 教员方面: 作为民主主义思想家, 作为民主主义思想家,蔡元培首先聘请 陈独秀,胡适,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新派人物担任北 大教授,这是很自然的事.但除此以外, 大教授,这是很自然的事.但除此以外, 他对确有真才实学的旧派人物, 他对确有真才实学的旧派人物,包括曾经 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刘师培, 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刘师培,顽固守旧 的黄侃, 的黄侃,反对共和的辜鸿铭以及尊孔为教 的梁漱溟等人也予以聘任甚至破格聘任. 的梁漱溟等人也予以聘任甚至破格聘任.
三-2,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践行者 当然,蔡先生的兼容并包并非无原则的自 当然, 由包罗. 由包罗. 蔡先生请刘师培讲六朝文学但决不允许刘 提倡帝制, 提倡帝制,请辜鸿铭讲英国文学但决不允 许辜提倡复辟,反对共和.其次, 许辜提倡复辟,反对共和.其次,兼容并 包的各种学说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包的各种学说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 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否则是不会让 其出现在北大讲堂上的. 其出现在北大讲堂上的.
二,知进知退
第五次辞职原因有点例外,因为北大学生发 第五次辞职原因有点例外, 生讲义风潮,对讲义收费不满闹事而辞职. 生讲义风潮,对讲义收费不满闹事而辞职. 这次风潮由胡适调停解决. 这次风潮由胡适调停解决. 第六次辞职是因为罗文干被冤枉逮捕,他了 第六次辞职是因为罗文干被冤枉逮捕, 解罗文干的人格和清白,不与北洋政府同流 解罗文干的人格和清白, 合污,他向总统和教育部提出辞职, 合污,他向总统和教育部提出辞职,还写了 一篇《关于不合作宣言》的文章. 一篇《关于不合作宣言》的文章.他的这次 辞职社会反响很大,舆论强烈, 辞职社会反响很大,舆论强烈,教育总长也 因此下台.总统黎元洪出面挽留, 因此下台.总统黎元洪出面挽留,他辞职不 但不再到校,由蒋梦麟代理. 成,但不再到校,由蒋梦麟代理.
一,年,死后无一间屋, 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 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 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元,蔡夫人至今 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元, 尚未给付, 尚未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 衣衾棺木的费用, 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 筹的……" 筹的 (王世杰《追忆蔡先生》) 王世杰《追忆蔡先生》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学界泰斗
——蔡元培 ——蔡元培
组员:谭翘,李蓓,李安琪,赵正, 组员:谭翘,李蓓,李安琪,赵正,梁晓阳
简介 蔡元培(1868— 蔡元培(1868— 1940),字鹤卿, ),字鹤卿 1940),字鹤卿, 号孑民, 号孑民,民主主义 革命家和教育家. 革命家和教育家. 曾任教育总长, 曾任教育总长,北 京大学校长, 京大学校长,人学 院院长, 院院长,中央研究 院院长等职. 院院长等职.
二,知进知退 蔡元培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岁最 蔡元培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 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岁最 后卸任,共在任十年, 后卸任,共在任十年,但实际上在校 时间不足五年, 时间不足五年,期间他曾七辞北大校 长而不准.有人曾做过统计, 长而不准.有人曾做过统计,说蔡元 培一生辞职了24 24次 培一生辞职了24次.蔡元培为何在北 大就辞职了七次呢? 大就辞职了七次呢? 七次辞职,各有原因. 七次辞职,各有原因.
二,知进知退
第一次辞职是因为反对拥宣统废帝复辟.不过复辟 第一次辞职是因为反对拥宣统废帝复辟. 闹剧只玩了12天就完蛋了.他于当月23日回北大. 12天就完蛋了 23日回北大 闹剧只玩了12天就完蛋了.他于当月23日回北大. 第二次辞职是因为北大学生要到北洋政府请愿,反 第二次辞职是因为北大学生要到北洋政府请愿, 对中日一个军事协定,他劝说不成,当天请求辞职. 对中日一个军事协定,他劝说不成,当天请求辞职. 第三次辞职是在五四运动期间,他奔走要求释放被 第三次辞职是在五四运动期间, 抓的游行学生,以辞职表示和北洋政府的不合作. 抓的游行学生,以辞职表示和北洋政府的不合作. 结果因为政府一再挽留,他辞职不成. 结果因为政府一再挽留,他辞职不成. 第四次辞职是在1919年12月31日,北京教职员因为 第四次辞职是在1919 12月31日 1919年 不信任教育部,全体停止职务, 不信任教育部,全体停止职务,他作为校长当然要 辞职. 辞职.
二,知进知退
1926年 1926年6月28日,也就是三年半以后,他 28日 也就是三年半以后, 从欧洲回国,第七次提出辞职,仍没有获 从欧洲回国,第七次提出辞职, 但他没有再回到北大. 准,但他没有再回到北大.加上北大师生 和北京九个学校的恳切挽留,又没有辞成. 和北京九个学校的恳切挽留,又没有辞成. 一直到了1927 1927年 一直到了1927年7月军阀张作霖取消北大改 为京师大学校,他的校长名义才取消. 为京师大学校,他的校长名义才取消.
简评/// 简评///
从1916月以来,10年间,北洋政府的总统就换了5 1916月以来,10年间,北洋政府的总统就换了5 月以来 年间 还有临时执政1 摄政2 内阁总理换了30 30次 次,还有临时执政1人,摄政2人,内阁总理换了30次, 而蔡元培一直是北大校长. 而蔡元培一直是北大校长. 他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 他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除 了上面说到的具体原因, 了上面说到的具体原因,还有一个答案就在他自己写 关于不合作宣言》这篇文章里. 的《关于不合作宣言》这篇文章里.他开篇引用了 易经》的话, 小人知进而不知退" 他不是小人, 《易经》的话,"小人知进而不知退".他不是小人, 是君子,所以他知" 他想起1919 1919年春天华北欧 是君子,所以他知"退".他想起1919年春天华北欧 美同学会在清华开会,有人发言说, 美同学会在清华开会,有人发言说,现在政府哪个部 门能离得开留学生,如果留学生都辞职, 门能离得开留学生,如果留学生都辞职,政府当得起 吗?他提出在黑暗恶劣的时局面前知识分子要懂得进 退有时候比不进重要,所以提出"不合作" 退,退有时候比不进重要,所以提出"不合作"三个 为了表示自己的不合作,他一次次辞职, 字.为了表示自己的不合作,他一次次辞职,一方面 是以告退的形式维护自己的人格自尊, 是以告退的形式维护自己的人格自尊,一方面是抗议 和示范. 和示范.
一,朴素为人
"光绪三十年间,先生在上海,办爱国女子学校, 光绪三十年间,先生在上海,办爱国女子学校, 光绪三十年间 又治《警钟报》 为革命之倡导,隆冬之日, 又治《警钟报》,为革命之倡导,隆冬之日,余 往访,先生仅服薄棉袍,长才敝膝,受寒, 往访,先生仅服薄棉袍,长才敝膝,受寒,流涕 不绝. 蔡元培逸事》马叙伦) 不绝."(《蔡元培逸事》马叙伦) "天气非常寒冷,编辑室大而且空,并无火炉设 天气非常寒冷,编辑室大而且空, 先生每晚总须写撰两篇论文——一篇文言, 一篇文言, 备.先生每晚总须写撰两篇论文 一篇文言 一篇白话.那时先生右手冻疮溃裂, 一篇白话.那时先生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好似馒 头一般.我记得先生右手套了半截露指手套, 头一般.我记得先生右手套了半截露指手套,将 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 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仍旧冷冰冰的座在那里 工作. 纪念蔡孑民先生》马鉴) 工作."(《纪念蔡孑民先生》马鉴)
胡适眼中的蔡元培 "我们回想一下,在过去数十年间,在思想 我们回想一下,在过去数十年间, 我们回想一下 文化界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的有几个? 界,文化界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的有几个? 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利禄变节的有几个? 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利禄变节的有几个? 始终忠实于真理,不愧屋漏的有几个? 始终忠实于真理,不愧屋漏的有几个?为 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 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不避刀俎斧钺的有 几个?始终成为青年导师,知行合一, 几个?始终成为青年导师,知行合一,不 欺骗青年的,又有几个? 欺骗青年的,又有几个?" 我所见的蔡元培先生》胡愈之,1940年 (《我所见的蔡元培先生》胡愈之,1940年)
一,朴素为人
直到十一年底,我们看见不少"一九二三型"汽 直到十一年底,我们看见不少"一九二三型" 在车的左右各站着一个彪型战士, 车,在车的左右各站着一个彪型战士,腰间挂着 饰有五色流苏的木刻枪, 饰有五色流苏的木刻枪,在故都的大街上电掣飚 驰而过,而先生还坐在这部表面斑驳的车厢里, 驰而过,而先生还坐在这部表面斑驳的车厢里, 仍由这匹有气无力的马每天按时拖到北大第一院 上班. 上班." (曹建《蔡孑民先生的风骨》) 曹建《蔡孑民先生的风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