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范,是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和科学问题的建模和求解;4. 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使其能够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三个方面:1.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2. 数学方法,包括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计算等数学方法;3. 数学应用,包括数学在工程、科学、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有效的交流;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实践四种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 实验,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3. 讨论,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 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表1 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3+4”分段培养中职段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阶段数学是学习各门专业课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中职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3.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参考学时288学时四、课程学分1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288学时)教学要求分认知要求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 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 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的确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术学校的教学实际,将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基于技术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突出了数学在理论上、方法上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的确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术学校的教学实际,将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基于技术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突出了数学在理论上、方法上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通用素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服务于专业课为目的,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加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制定适合中职数学教学的新大纲,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二、参考课时104课时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二)知识目标掌握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所必须的数学知识。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内容纲要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递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需求为主线,以服务专业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1.教学安排建议数学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每周2学时。

2.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学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大纲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大纲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大纲一、课程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正数、负数、零的认识和应用;- 基本算术运算及其性质;- 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百分数的概念及运用。

2. 代数与方程- 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

3. 图形与几何- 基本几何概念(点、线、面、角);-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与判定;- 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垂直线的性质与判定。

4.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图表);- 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2. 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注重实际应用;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五、评价方法1. 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2. 作业和小测验的评价;3. 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评估;4. 研究笔记和课堂表现的评估。

六、参考资料1.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3.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和教辅资料。

以上是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指导,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标准

开县巨龙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注重实用性、提高学生基本计算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较差。

数学知识是学好其他各专业知识的工具。

编写此教材,我们力求坚持科学、适度、适用的原则;力求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范;力求满足专业技能教学需要;力求遵循最基本、反复练的方法。

以此促进技能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实现我们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至二门突出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使之渗透到各专业的实际运用。

四、主要内容和大纲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采用探究或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动机,增强自信。

(2)本课程关键要注重“最基本,反复练",训练和指导等有机结合,教者可适当补充一些紧扣教材内容实际应用题,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补习和巩固数学知识,也使数学知识成为帮助以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

(3)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数学与各专业、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有机的融合,为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提供保障。

(4)根据各专业需求可选、删部分章节使用。

2、教学评价(1)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3)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课堂表现,能力目标等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学生作业占总成绩的30%,阶段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学生研究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研究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教学内容结构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研究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研究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三个层次的认知要求和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生需要了解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理解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同时,学生需要培养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以及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28学时)第1单元集合(10学时)知识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通过集合语言的研究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是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集合、元素及其关系,空集,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和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江苏中职数学新课标

江苏中职数学新课标

江苏中职数学新课标
江苏中职数学新课标是针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旨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
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注重学生创
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数学知识:涵盖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基础数学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工具。

2. 数学应用: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财务
计算、工程测量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解决
实际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信息技术与数学: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软件在数学建模、
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 数学文化:介绍数学的历史发展、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在社会生
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文化认同。

6. 课程实施:提供教学建议和评价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 课程资源:推荐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在线课程等,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加实用、高效的数学教育。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定位数学是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

它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它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康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2、课程理念(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内涵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

要构建既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数学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还要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内容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

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必须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要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式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

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情感。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职高教学班级。

1.2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集合一、教学要求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3、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4、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第二章:不等式一、教学要求:1、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一、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3、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4、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也要体现数学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的课程理念:首先,课程要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这意味着课程要确保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研究平台。

其次,课程要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

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同时,课程也要删除繁杂的运算及人为的技巧,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课程要重视研究过程,改善研究方式。

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

同时,课程也要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研究活动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情感。

最后,课程要体现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课程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应该反映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趋势,以及数学科学、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数学美学价值、数学家的敬业和创新精神等,以此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同时,根据需求提出数学文化的研究要求,使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领悟数学的美学价值。

为了促进课程内容的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应大力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强化工具的使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进教学过程和研究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数学建模等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研究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关注学生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二、课程教学设计三、任务单元划分四、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5%,期末考核占45%。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应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内容的选取还应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具有前瞻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环境的变化,逐步开发并完善教学辅助、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职业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三)师资建议1.充分熟悉基础知识的有经验教师;2.专业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教师;3.有较强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资源利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首先,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数的认识和应用、代数式的计算、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和思路。

其次,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包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概率和统计的应用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培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另外,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根据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根据教育部的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四则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认识、比较大小、相互转化以及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代数与函数:学习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理解函数的概念,学习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的性质和应用。

3. 几何与变换: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相似、全等、对称等变换以及相关的计算和应用。

4. 数据与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量的计算和解释,学习简单的概率计算。

5. 数学建模与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运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总体要求和规范,是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1.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实际技能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1. 基础数学,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与图像、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2. 应用数学,包括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际技能,包括测量与计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图形绘制与分析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

具体包括:1. 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知识;2.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实践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四、评价方式。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综合评价,注重实际应用,注重素质教育。

具体包括:1. 综合评价,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2. 实际应用,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3. 素质教育,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初稿)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3.课程内容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
课程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利于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

4.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投入与产出、市场预测、股市交易、存贷利息、保险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倡导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加强直观性,降低学习的难度。

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训练学生学会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4.指数与对数(10——12课时)
(1)指数与指数函数。

要求理解
(2)对数与对数函数。

要求理解
(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

要求理解
5.数列(10课时)
(1)数列的概念。

要求理解
(2)等差数列。

要求掌握
(3)等比数列。

要求掌握
(4)数列的应用。

要求理解
(三)三角函数(26-30课时)
1、角的概念及推广。

要求理解
2、弧度制。

要求理解
3、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要求掌握4、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要求掌握
5、三角函数的简化公式。

要求理解
6、加法定理。

要求理解
7、二倍角公式。

要求了解
8、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要求了解
9、简单的反三角函数。

选学内容,不作要求
10、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要求了解
11、解三角形及其应用。

要求理解
(四)向量与复数(12课时)
1、向量的概念。

要求理解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要求理解
3、数乘向量。

要求理解
4、向量平行的条件。

要求了解
5、复数的概念。

要求理解
6、复平面。

要求了解
7、向量的复数表示。

要求了解
8、复数的加减运算。

要求理解
9、复数的乘除运算。

要求了解
(五)几何(36课时)
1、立体几何(10课时)
(1)棱柱、棱锥的体积与表面积。

要求理解
(2)圆柱、圆锥的体积与表面积。

要求理解
(3)球的体积与表面积。

要求了解
2、平面解析几何(26课时)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要求掌握
(2)直线方程(斜截式、点斜式、一般式)。

要求掌握
(3)曲线与方程。

要求了解
(4)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图形。

要求理解
(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形。

要求了解
(6)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形。

要求掌握
(六)微积分初步(26课时)
1、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的概念。

要求了解
2、极限的运算。

要求掌握
3、导数的概念。

要求了解
4、导数的四则运算。

要求掌握
5、复合函数及其导数。

要求理解
6、导数的应用。

要求了解
7、微分。

要求理解
8、不定积分的概念。

要求理解
9、积分法及基本积分表。

要求了解
10、定积分的概念及微积分基本公式。

要求了解
11。

定积分的应用。

要求了解
(七)统计初步(10——16课时)
1.统计的意义。

要求了解
2.数据的收集。

要求了解
3.统计基本知识。

要求理解
4.计算器在统计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
5.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要求了解
(八)升大考试有关知识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以上教学要求中:
了解:表示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的应用。

理解:表示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表示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三、层次化设定教学内容的建议:
说明:“√”为必学内容;“O”为第一选学内容;“×”为第二选学内容。

其中;
A类:目标定位在毕业后继续升学,对参加该类选学的学生,要求数学基础较好,有继续求学的意向和能力。

B类:目标定位在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机
电类专业、财经类专业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有学好数学的意向。

C类:目标定位在对数学基础要求较低的专业,如餐饮类专业、艺术类专业、人文类专业等,对该类的学生不要求有好的数学基础。

各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以上的教学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整合层次化的数学实施性教学大纲。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6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