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01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修改稿
音乐初中教材第一百一十九单元教学方案
音乐初中教材第一百一十九单元教学方案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方案适用于初中音乐教育的第一百一十九单元,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安排和内容。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一些音乐常识和基本理论,包括音符、音阶、节奏等。
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练习和掌握一些简单乐器的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等。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常识课堂: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如音符、音阶、调式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例演示,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音乐鉴赏课堂: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分析和评价音乐。
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3. 乐器演奏课堂:提供钢琴、吉他等乐器的基础教学,教授基本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
通过练习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
4. 合唱合奏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合唱和合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集体合作,学生将在音乐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音乐概念和技巧。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听辨法:通过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分辨不同风格、节奏和旋律的音乐。
4.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简短的音乐片段或音乐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呈现,介绍本单元的音乐知识和概念。
3. 音乐鉴赏: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分析和评价音乐。
4. 乐器演奏:进行乐器演奏指导,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
厦门第一中学音乐学科教案word精品
厦门第一中学音乐学科教案百年来的中国历经三次重大的变革,哪三次?(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那么我们从清末民初开始探讨。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充分说明了歌曲是最能表达我们心声和情感的,歌曲也是百年中国音乐的开端。
那么我将大部分用歌曲的例子来说明百年的中国音乐是如何变迁的。
也请同学们把百年来6次变化归类到这框架中。
第一变:社会变革的“变”(20世纪初学堂乐歌时期)回顾历史来到了20世纪初,百废待兴,举国上下都在追求新的理想,也都在积极探索救国之道。
其中音乐文化更是贫瘠和落后,一些文人都在积极开辟中国音乐的道路,但道路是坎坷的。
例案:《送别》美国的旋律李叔同笔下如诗的词。
特点:规整符合中国诗的特点,起承转合。
因为刚刚从封建社会转变而来,白话文还未兴起。
例案:《国民革命军军歌》儿歌的旋律,雄壮激昂达的歌词。
特点:在举国无人能曲的情况下,改编成这样的歌曲风格为激发人民群众爱国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也折射出落后和悲哀。
第二变:尝试变化的“变”(20世纪10 —20年代)尝试性音乐创作的开始,寥寥无几的中国音乐时代开辟者艰难地在音乐的土壤里播下自己的种子,期待能在还在文化贫瘠的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看看这位中国流行音乐的先驱一黎锦晖虽然努力开拓中国流行歌曲和歌舞剧音乐已经有了音乐剧的雏形了,证明跳开时代去开创音乐的天地需要多大的勇气。
李叔同的《春游》冋样也是初探性创作却比较成功,是中国的第一首合唱曲。
分析:歌曲节奏歌词的变化。
活泼的旋律,通俗化的歌词,同样是李叔同的歌就已经看出变化和发展了。
第三变:不得不变的“变”(20世纪20 —30年代)幻灯:这个时期在不冋条件下音乐的形态,上海、国统区、抗战区。
这个时期流行音乐体现了一种殖民地式的畸形的“繁华”,对于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米取了暧昧的回避态度。
它的“暧昧性”体现在救亡与沉沦的冲突、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冲突。
救亡歌曲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与当时敌战区、国统区的靡靡之音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180301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评价设计)修改稿
第六章单元评价设计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评价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研组按照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与学习经历等角度,结合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作业,进行综合测定与评价。
单元评价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艺术核心能力的形成,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原则1.全面性原则从单元整体出发,需要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既要关注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又要重视学习经历的过程,艺术能力的整体发展,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2.过程性原则评价伴随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而进行。
在评价设计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若干过程性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差异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4.多样性原则运用多样化、灵活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发简便、易行、有效的评价工具或评价平台,充分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提高艺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分类1.按实施形式可分为随附性评价和独立性评价随附性评价要选择或组合某些活动或作业作为单元评价的观测点进行评价,穿插在单元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与学习过程、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作业产生依附关系,通过内容权重的设计最终形成单元评价学习结果。
随附性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独立性评价要单独设计评价活动,以试卷或测试的形式而实施,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必须非常明确,通常在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
采用独立性评价时,学生能进行充分和有针对性的准备,因此对学生水平潜力的测评比随附性评价有更好的体现。
2.按呈现形式可分为纸笔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纸笔评价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学生在艺术知识方面的学业成就,是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实用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取得的学业成就,考查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艺术知识创造表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校本艺术教学单元设计计划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主辦 香港教師中心合辦
講者:余樹德、 第四講 講者:余樹德、黃素蘭 2002年1月12日 年 月 日
課程的定義
學科和教材 目標 計劃 學習經驗
課程發展的四大元素
課程規劃 (curriculum planning) 課程設計 (curriculum design) 課程實施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課程評鑑 (curriculum evaluation)
(Tyler,1949;黃炳煌譯,1981)
通過以上問題,引伸出在課程設計階段需要思考各 種課程元素,例如:目標、內容、組織、方法、評 目標、 目標 內容、組織、方法、 估等。
Taught and Learned Curricula
Whereas teachers mistakenly assume that students learn all that they are taught, the evidence is otherwise. Doyle (1986) points out that for much of classroom time students are either obviously off-task or feigning on-task behavior, only dimly aware of what the teacher is trying to teach.
(Bracey, 2001, Advisory NAEA)
What is curriculum evalu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concerned with gathering evidence to describe and make judgements about the value or worth of curriculum plans, processes and outcomes, as a basis for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m. As this definition suggests,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since it involves values and judgements, is likely to be subject to very fundament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fferences about the purposes of the curriculum.
初中美术剪纸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初中美术剪纸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范文英文版An Exemplary Case Study on the Design of a Large Uni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Art - Paper CuttingIntroduction:In the realm of junior high school art education, paper cutti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 offers a unique and engaging way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art of creativity and precision. This case study presents an outstanding teaching design for a large unit on paper cutting, aiming to foster student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fine motor skills,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Teaching Objectives: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art of paper cutting and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To develop students' fine motor skills and hand-eye coordination through practical cutting activities.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create original paper cutting designs, fostering their creativity and aesthetic sensibility.To promot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among students through exposur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s.Teaching Content:Theory: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 of paper cutting in Chinese culture. Discuss the techniques and styles involved in creating paper cutting designs.Practical Activities: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utting paper, emphasizing safety precautions and basic cutting techniqu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shapes, patterns, and designs.Creative Challenge: Challenge students to create their own unique paper cutting designs, incorporating their own ideas and imaginations. Encourage them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and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techniques.Assessment Methods:Observation: Obser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 dur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noting their ability to apply learned techniques.Portfolio Evaluation: Evaluate students' completed paper cutting designs, focusing on creativity, technical execution,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Peer Feedback: Encourage students to provide feedback on each other's works, fostering a culture of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Conclusion:This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paper cutting unit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aims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practices. By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creative challenges, it aims to foster a deep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is age-old craft among students. The assessment methods employed ensure that students' progress is holistically evaluated, promoting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as artists and learners.中文版初中美术剪纸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范文介绍:在初中美术教育领域,剪纸这一中国传统工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吸引人的方式来培养创造力和精确性。
初中音乐教研单元教案(3篇)
第1篇课题:《多彩的音乐世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难点:1. 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差异。
2.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布置:音响设备、投影仪、音乐教材、多媒体课件。
2. 音乐作品: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不同风格的经典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听出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古典音乐- 介绍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 分析古典音乐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严谨、和声丰富。
- 播放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2. 流行音乐- 介绍流行音乐的定义和发展。
- 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节奏感强、旋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 播放流行音乐作品,如《Shape of You》,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3. 民族音乐- 介绍民族音乐的定义和发展。
- 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地域特色鲜明、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 播放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音乐类型,进行讨论和研究。
2. 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强调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听、多欣赏、多感受音乐。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分析其特点。
180301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修改稿
第三章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一、概述(一)界定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清晰、概括的陈述,是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必然的归宿,是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基于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又是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和单元评价设计的依据。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能对整个单元教学设计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以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为起点,视学情出发,明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需求,围绕“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目标维度进行制定。
(三)分类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目标的分类是指学习水平的分类。
艺术学科学习水平的分类设计,一方面是根据艺术核心素养的多元视角和核心能力的多维度描述,充分反映艺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特点,同时参照布鲁姆的学习水平层次划分标准,以体现水平层次的递进关联。
其中,对应知识学习的水平层次划分为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并与感受、领悟、鉴赏等艺术学习关键词加以关联;对应技能水平则划分为学会、表现两个层次,并与模仿、表达表演等艺术学习关键词加以关联,由此形成艺术学习五个相互关联、有机递进的水平层次。
同时,在知识技能学习水平层次之外,结合学科核心能力的描述,对艺术“学习经历”进行了具体明确的界定。
(四)方法1.学情分析的方法分析学情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况,又要联系单元学习的预期效果。
需要了解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艺术技能与技巧,本单元需要学习的艺术基本要素、形式结构和技能技法,预测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学习困难,以及在学完本单元后的学习水平。
2.目标制定的方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指向艺术学科“艺术语言”、“审美实践”、“艺术文化”三个层面的核心素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核心能力发展,与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形成的核心内容相一致,依据学科《基本要求》“学习内容与要求”中“具体要求”设计制定具体的学习水平要求。
艺术课标修订(课程定位、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艺艺术术交领流悟与与评创价意
与审审美美观意念向
各门各类门的类艺的术艺语术汇技与法概与念表现
艺与术艺实术践创造
艺术语言 与艺术表现
艺术 素养
艺术学习兴趣 艺术审美判断
二、核心素养
审美意向与审美观念:
指在艺术学习实践中提升对艺术的 兴趣,对世界优秀艺术文化的包容, 尤其是对中国民族艺术的热爱。主要 包括艺术学习兴趣、健康的审美情趣 和艺术审美判断。
观
化心态,树立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念。
(4)自信地参与艺术活动,积极 (4)在艺术学习中养成自信、合作、
开展合作,分享艺术资源与成 尊重、分享的品格,形成艺术产权
果。
和艺术遗产保护的意识。
三、课程目标
阶段目标
初中阶段(8-9年级)
高中阶段(10-12年级)
知 (5)掌握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新 (5)知道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新
艺艺术术交领流悟与与评创价意
与审审美美观意念向
各门各类门的类艺的术艺语术汇技与法概与念表现
艺与术艺实术践创造
艺术语言 与艺术表现
艺术 素养
艺术学习兴趣 艺术审美判断
二、核心素养(汇总文本)
艺术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主要 包括艺术语言与艺术表现、艺术实践与艺术创造、 审美意向与审美观念三个方面。艺术实践与创造能 力是艺术学科的核心能力。
三、课程目标(汇总文本)
艺术课程目标是以艺
术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感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
(一) 总目标
态 度
孕育终身的艺术兴趣 与
和积极的审美意愿,提高 价
审美品位。热爱中国民族 值 艺术,尊重世界优秀文化, 观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修改稿
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依据单元规划的结果,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的分析。
教材教法分析能明确单元教学材料结构、发掘单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核心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确定单元目标维度,是单元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二)依据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依据单元规划结果,结合教师经验,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
(三)任务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包含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两个任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包含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两个部分。
(四)方法1.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需从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组成等方面入手,明确单元结构主线。
(2)发掘育人价值:需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发掘单元中的艺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根据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育人价值挖掘的重点。
(3)分析单元核心内容:需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核心内容和教学中的具体素材。
首先关联教学素材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和分析内容素材,为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基础准备。
其次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明确这些内容的学科学习价值。
(4)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需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须将自己的个人行为与能促进学生成就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充分呈现教学内容,并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次是对学习的材料、设备、展示方式、教室空间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教学材料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大致的学习经历。
艺术课程标准教学变化:大观念统领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艺术课程标准教学变化:大观念统领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了音乐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为落实核心素养导向,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了“探索大单元教学”的要求。
通过诸多教学实践研究的不断论证,大观念、大主题、大问题等亦成为各学科撬动课堂转型、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支点。
但是,在如今的音乐课堂中,“一课一曲”现象仍较普遍,课时相互孤立、教学内容断联以及教学评割裂的问题依旧存在。
如何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上述问题,是音乐学科教育亟待探索的问题。
一、大观念的内涵与特征大观念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它可以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概念、主题、原理或者理论,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
在教育领域,聚焦大观念的内涵、性质与功能,可以总结出6个特征:中心性,大观念是学科课程特质与核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概括性,大观念具有“聚合器”的功能,能把离散的事实、知识和技能概括起来;真实性,大观念是在事实基础上产生,其真理性必须不断被验证;持久性,大观念需要通过抽象、归纳、概括和深度理解而形成,是具体的经验和事实都已忘记之后还能长久保持的中心概念;可迁移性,大观念有助于将学科中的系列知识串联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多样性,在教学中,大观念可以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大观念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是一个概念,如音乐所体现的“对称”概念,即音乐从节奏、旋律、结构、织体等诸多方面所体现的对称美;可以是一个主题,如中国自古便有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思想,认为音乐可以改变社会风气;也可以是音乐的规律或原理,如依字行腔,歌唱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还可以是有争议的观点,如“音乐有情感吗?人在聆听音乐时,所激发的情感是音乐自带的属性传递给了人(他律论),还是人的情感被音乐激发(自律论)?”准确提炼大观念,并在大观念统领下结构完整地设计“教—学—评”,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用好大观念的前提。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
LIBERAL ARTS FANS2021年第36期教育教学6新课改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
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立足美术教材的单元化视角,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单元知识点,在课堂学习中具体研究美术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新时期,如何进行单元画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
一、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简介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这使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思想受到重视。
长时间以来,中学美术教材体现了“一课一教”的形式,很多学校一个星期仅仅设置一节美术课程,但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只能初步接触简单的知识或完成作业,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
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该和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活动相结合,引进多课时的学习活动,巧妙地落实教学改革。
单元化教学主要是把某一个主题单元思想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科学配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练习环节,保证学生知识掌握更为深入与系统,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形成单元教学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单元化研究型教学。
二、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一)三维目标对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来说,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应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设计和组织美术教学活动。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教师应挑选具体的行为动词,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明确教学目标[2];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一方面应包含美术技能操作的过程,另一方面应包含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可以说,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假如是新课改教学的核心特色。
在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关注教和学的融合,思考师生行为活动的全过程,开展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要和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过程方法目标结合。
基于主题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策略分析——以一堂Art主题的高三总复习课为例
基于主题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策略分析———以一堂Art主题的高三总复习课为例◎郑爱平前言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是将教学内容以单元设计的形式,以教学目标为依托,有方向性地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因其具备明确性,规范性特征,而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拥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在逆向设计环节,教师也能贴合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落实教学事项,促进高中生英语素养的稳步提高。
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若能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实现逆向设计,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促进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本文结合新人教版英语模块六第一单元“Art”高三一轮复习课,简要分析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优势,结合传统教学局限性提出优化路径,经由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渗透逆向设计教学思维、加强整体模块多元评价等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符合新时代英语学科新课标要求。
1.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优势与传统教学局限性1.1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逆向设计教学方式,主要是基于理解式教学,以结果作为教学导向,依托输出端作为教学起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在逆向设计中能够先行通过确定预期结果,而后明确评估证据,最终编制学习计划的流程,为学生打造富有体验感、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追求教学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从学习行为中逐渐实现能力与素养的双重提升,以便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前提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在逆向设计中开展单元教学工作,还应当在教学前就全面了解学生预期掌握的知识点,始终朝着学习目标的实现方向确定教学计划,这样方可在逆向设计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保证每名学生经过教师的逆向设计后都能获得预期学习成果。
1.2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传统教学采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的唯一性,教师在课堂上常以知识目标为核心,甚至期待通过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但却忽略了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培养,而且部分教师尽管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也将其整合成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会逐渐减弱道德审美教育以及情感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性,并且极易降低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单元名称
5-1能正確讀講字詞的形、音、義。
5-2能靈活運用課中所學的成語
能力培養
6.培養自學能力
7.能分辨文體。
8.口語靈活表達
9.能培養觀察力
10.增進寫作能力
6-1能自行收集作者資料。
6-3能自行閱讀相關文章。
7-1知道記敘文的寫作特色
8-1能清楚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8-2能自然從容的和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
(八)將形音義相似的字詞列出比較:
1.秋「毫」←→「豪」傑
2.「藐」視←→「藐」小←→「渺」茫
3.「張」←→「對」
4.「藐」←→「小」←→「微」
(九)配合修辭表講解重要修辭。
1.對偶。
(1)張目對日
2.誇飾
(1)明察秋毫
(2)張目對日
3.譬喻
5
15
5
5
5
5
附件4:power point【兒時記趣】
附件4:power point【兒時記趣】
2.撥放錄音帶【童年】,並請同學翻到課本98頁觀看歌詞
3.請同學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5
10
CD【童年】
附件1:
【生活大不同】學習單
讓學生可以對沈復有基本的認識
完成學習單【生活大不同】
7-1
2-1
貳、發展活動
(三)辨認文類
1.請同學翻到課本39頁,教師講解說明
2.配合補充講義【文言文V.S白話文】舉例分析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差異
4.逐字解釋課文中的生難字詞並翻譯課文。
(1)土礫
(2)「丘」v.s「壑」
(3)神遊
(4)蹲「其」身
(5)神遊「其」中
(十七)將形音義相似的字詞列出比較:
中职公共艺术课单元教材例析
中职公共艺术课单元教材例析摘要:中职音乐单元的教材分析蕴含多样的教研功能,一方面,单元教材分析是教师正确把握教材指导思想和教材内容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单元教材分析也是科学合理组织单元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高教版《公共艺术》第二章“美妙的歌声”为例,详细解读了对此单元教材的理解。
关键词:美妙的歌声;单元教材;教材分析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项主要的工作,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基础,是科学合理执行课堂教学,完成既定课时、单元乃至课程教学目标的保障。
因此,准确、合理的对单元教材分析对音乐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按当前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音乐课程的逻辑关系及中职生学情分析,以高教版《公共艺术(美妙的歌声)》单元教材分析为例,可分从一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合理的教材分析使课程更加贴合实际《公共艺术》(音乐)分为两个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本单元属于基础模块中的第二单元。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在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中使学生了解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声乐和器乐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单元的教学。
本单元在基础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和第三单元《璀璨的器乐》有机结合,既着眼于学生现有经验,又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对充满美感的歌声的欣赏过程中,深刻感受与体验通过人声所发出的音乐,激发对音乐美的热爱,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自觉培养高尚情操,使学生在上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和声等来聆听、欣赏、感悟音乐,从而体验音乐美感,感受音乐魅力,愉悦身心健康,培养音乐爱好。
同时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形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就业、交往与发展基本需求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福建省艺术课程(初中音乐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试行)
福建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初中音乐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体要求(一)发挥育人功能。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为进一步深化艺术(音乐)学科的以美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以落实艺术课程“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为主线,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二)重视艺术体验。
作业设计应强调作业的实践导向,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维度的作业中,提高艺术素养。
(三)关注课程综合。
作业设计应以艺术(音乐)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1-协同育人功能;注重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并渗透于多维度的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提高作业质量。
坚持贯彻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诊断作用,积极开展单元作业设计规划,不断优化校本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在稳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避免布置重复、机械、惩戒性作业。
根据学情,合理设计和布置综合应用性、探究拓展性作业,注重作业设计的分层、弹性及个性化。
明确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流程,确保作业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评性、可测性。
明确学科各种作业类型,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质量。
二、设计要求(一)认知水平维度划分1.基础性作业【定位】基础性作业,以学科必备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科基本能力、方法和习惯的训练和习得为目标。
初中阶段音乐基础性作业应围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巩固与夯实,发展学科基础能力。
通过“欣赏”类艺术实践作业,体验音乐的情绪情感,练习并巩固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等基础知识,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通过“表现”类艺术实践作业,练习并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艺术表-2-现能力;通过“创造”类艺术实践作业,进一步发展学生对音乐及其他各种声音进行探索的能力。
教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艺术上册全册全套教学设计附反思DOC
七年级上册第1课艺术就在我身边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接触一个多彩的艺术世界,开阔眼界,扩大艺术视野2.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联。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分类,并从生活中寻找相对应的艺术。
三、教学思路1.请同学们收集并列举身边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形式。
2.常识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装点自己的生活空间。
如:寝室、客厅、办公室、教室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进行课堂探讨—发现身边的艺术教师问:什么是艺术?学生:舞台上、电影、电视…教师问: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身边都有那些地方存在着艺术现象?学生:服饰、文具、书包、…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总能找到艺术的踪影,那么艺术到底有哪些种类和那些表现形式呢?2.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片按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进行分类,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艺术。
分类,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艺术。
①《服装》服装设计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设计,它包含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因素,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服装设计的本质—服装美,服装设计是围绕着服装美来设计的。
A了解什么是服装美?(颜色、款式、面料、做工、人)B要认识服装作用于人的两种功能。
(1人在生理上需要的物质功能,即御寒、保温、防暑、日常生活等。
2人在心理上需要的精神功能。
)C服装的主要分类。
(1日常生活服装,如便服、休闲服、运动服、礼服套装、节日时装;2职业标志服装,如警服、护士服、航空服、邮递员服、校服)D中学生服装美的具体要求。
②《书籍》书籍封面设计书籍封面设计是整个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个方面。
书籍装帧设计一般包括:护封、封面、封底、书脊、扉页、版式、插图、字体、装订等)书籍封面设计要根据书的内容、性质、读者对象来确定什么样的形式、色彩、字体等,这就是教材中讲的封面设计的原则,即封面设计的从属与艺术性。
有了封面设计的内容后,如何把形式美的诸多因素与内容艺术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设计者在内容与形式中确定一个想象丰富、内涵深刻的立意。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发布时间:2023-02-17T02:15:09.961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9期作者:王海静[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王海静威海市温泉中学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采用目前较新颖的大单元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采用大单元的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化的教学趋势,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
大单元教学是以课内教材为基础,把和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融合进来,进行优化组元。
本篇文章就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获得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引言: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是以教学中某个单元的知识点或者某部分相关的内容为基础,再把不同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使教授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老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
老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时要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都考虑在内,把零散的知识更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然后系统化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改善初中美术教学效果。
一.大单元教学的优势目前很多学校都提倡采用大单元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其主要的优势有三点:第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设计大问题、大任务来开展教学,并不是把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篇文章作为教学内容,而是从大的方面着手,去设计、去规划,这样可以提升老师的教学技能,改变老师的内在格局。
老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会像教育专家一样去考虑问题,进而更能理解教育学生的本质;第二,目前很多老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培养学生的能力、观念等,导致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大单元的设计可以改变老师只注重小的知识点、成绩的想法,明白“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概述
(一)界定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依据单元规划的结果,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的分析。
教材教法分析能明确单元教学材料结构、发掘单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核心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确定单元目标维度,是单元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二)依据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依据单元规划结果,结合教师经验,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
(三)任务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包含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两个任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包含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两个部分。
(四)方法
1.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需从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组成等方面入手,明确单元结构主线。
(2)发掘育人价值:需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发掘单元中的艺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根据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育人价值挖掘的重点。
(3)分析单元核心内容:需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核心内容和教学中的具体素材。
首先关联教学素材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和分析内容素材,为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基础准备。
其次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明确这些内容的学科学习价值。
(4)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需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须将自己的个人行为
与能促进学生成就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充分呈现教学内容,并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次是对学习的材料、设备、展示方式、教室空间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
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教学材料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大致的学习经历。
二、规格与说明 (一)流程
图2.1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流程图
说明:
本书流程图中的虚框部分是上一章节的结果,实框部分是本章节必须的工作任务顺序。
分析内容与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
确定目标维度:包含确定知识与技能、设计学习经历。
(二)属性表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配有“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属性表”和附表“中学艺术学科核心能力矩阵”,教师可结合“问题导向”进行思考,用勾选和填写的方式完成“属性表”。
附:
(三)问题导向
1. 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是否从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两方面考虑教学材料的结构?
(2)是否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明确了本单元的挖掘重点?
(3)是否提炼出了本单元核心内容并根据教学材料对单元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4)选择的策略与方法是否能促进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
(1)目标维度分析是否从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进行?
(2)是否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
三、建议
1.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分析单元核心内容
需要对照《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出本单元学生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与具体要求,并根据教学材料对梳理出的核心内容进行分解,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水平与需达成的核心能力及水平。
(2)发掘学科育人价值
中学艺术学科育人价值包含“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个方面,可从教学材料的作品分析、背景解读、学习过程、审美思辨等方面,选择侧重点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
(3)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
中学艺术学科教材教法分析中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需针对核心学习内容,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能充分促进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兴趣并体现合作分享。
(4)核心能力达成
学习经历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三个方面,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及水平可在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
能和预设的学习经历基础上,参照“中学艺术学科核心能力矩阵(待定稿)”完成。
2.可以采用的方法
(1)组织材料结构的方法
教学材料基于单元规划的综合主题和学习内容基础上,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加、替换、删减、调整等处理,围绕单元的综合主题形成适合中学艺术学科学习特征的内容结构。
(2)提炼核心内容的方法
核心内容基于单元综合主题,需在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联系该单元所涉及的教学材料进行提炼。
核心内容建议集中在单元规划中涉及的二至三个课程内容,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不高于《基本要求》的规定。
(3)预设学习经历的方法
学习经历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三个方面,可参照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属性表中学习经历部分进行预设。
“过程与方法”要根据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考虑针对性和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与该单元挖掘的学科育人价值相一致,“核心能力”是该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的具体表现。
四、案例
单元综合主题:运用艺术综合手段的特定主题创作
课程单元:艺术内容、艺术创作
教材内容: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挑战自然抗灾害《龙卷风》中造奇迹》1.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单元选自上海市高中《艺术》教材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挑战自然抗灾害《龙卷风》中造奇观”。
整合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结合校园影院,增加了完整观看影片、微主题电影制作和中西方灾难片之比较的内容【问题导向1-(1)】。
本单元从审美立德、实践立行的育人角度,探索微电影中“技术+艺术”的表达,在拍摄和制作灾难镜头的过程中,乐于探索,乐于与同学分享,思考感受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风格不同,并对中国灾难片的发展和电影技术发展产生一定的思考【问题导向1-(2)】。
本单元要求能了解艺术内容,进行艺术创作【问题导向1-(1)】,涉及到识别影视作品中的基本创作手法,理解学会画面、声音、蒙太奇等基本要素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体会同题材影视作品不同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创作效果,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个性化创作手法和多种艺术综合手段,尝试使用综合性手法表现自然灾难主题,尝试使用综合性手法表达进行微电影创作等艺术知识。
本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和水平为能解释和评价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能分享艺术经验和艺术感受,能运用不同手段和形式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
本单元各学习内容之间主要为递进和从局部到整体的关系。
【问题导向1-
(3)】利用校园影院集体观影,选取丰富的、典型的、质量高的电影片段供学生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视听的享受中获得感悟;实践体验贯穿整个单元教学,通过影片欣赏、剧本设计、微电影拍摄等活动,启发学生创意思维,让学生能够进行有章法的、大胆的艺术创造。
【问题导向1-(4)】
2.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
《运用艺术综合手段的特定主题创作》从知识与技能维度,学习目标是知道影视作品中的创作手法,学会用综合创作手法拍摄以自然灾难为主题的微电影。
从学习经历维度,学习目标是以模仿、讨论、合作、交流和评议等方法,体会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艺术家创作表现的个性差异,对电影发展方向产生一定思考。
【问题导向2-(1)】能解释技术发展对影片艺术表达产生的影响,评价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同题材影视作品,能与同伴分享微电影创作经验和感受,能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进行表现自然灾害主题的微电影构思与创作。
【问题导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