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整版报道舒山先生

合集下载

激荡·1978-2008纪录片观后感

激荡·1978-2008纪录片观后感

激荡·1978-2008纪录片观后感《激荡·1978-2008》是一部由曾捷导演,邓小平、李光耀和张艺谋等主演的纪录片,该片首播于2008年,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来看看吧!01看三公子的文章时,多次看到她推荐《激荡三十年》,由此心里便埋下了好奇心,打算抽时间来读一读。

国庆假期的时候看别的视频时刚好看到了这个记录片,一口气两天时间便看完了。

知道了很多故事,长了见识,更加懂得了邓爷爷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看到了改革开放重要但是艰难的路程,一点点,一滴滴,从刚开始的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可能倒回去,直到发展到不可逆的地步,中国实现崛起。

现在看到的很多公司企业就在这三十年的某一个时间创立,发展,艰难走到现在,变得更大更强。

也有不少企业曾经辉煌一时,行差踏错,走向灭亡。

在这中间看到人性的复杂多变,有些人坚持不懈,低调努力,有些人得意忘形,一发不可收拾,连累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和自身的发展。

温州炒房团早在2003年已经出现,炒房的现象现在依然不断。

彩电早就火遍中国了,而我小时候看的还是黑白电视,家乡确实比较落后。

91年郑州亚细亚商场使用的促销手段,营销方式,有奖销售,价格战,现在看来依然时商场常用的手段。

如今很多人向往的银行系统,2006年的时候还等待着中央的救援。

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发展就伴随着,现在也是。

这三十年里,有大半部分的时间,也是我成长的时间,回看视频,才知道很多事情我从未了解过,不知道,不清楚,现在接触到一些的事情和现象,会惊讶,殊不知,类似的事情早就发生过。

02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期待到改革开放40年的202X年将会是惊喜不断的一年。

改革开放,从小平爷爷的理论摸着石头过河,到实践中,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

兴亡盛衰你可以去跟成功的人士交流,寻求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更多的时候,失败的同仁才最有启发。

成功往往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巧遇,而失败却是因为基本元素的必然。

胡舒产与《财经》传奇

胡舒产与《财经》传奇
的杂志就此诞生
财经 》上海 记者站 的员 工 “ 最危险 的女 人” 源于 2 0 , 00年 l 月 《 0 财经 》 约客 》中描 述 ‘
行 总编辑 ,聘任 杨大 明和 张进 为副总编辑 ,辟任 王烁 为主编 , 聘任叶伟 强为执行主 编。
动荡新 闻 , 财经 》成 为海 内外媒 体报 道热 点 , 《
相关搜 索达 到百 万。没 有任 何一本 杂 志可 以引 发这样 的关 注度 。
据 了解 ,中国经 济体 制 改革 杂 志社 将 与财新传媒 有 限公 司合 作经营 《 中国改革》 杂志 ,新 的编辑部 高管上任 后 的 第一期 《 中国 改革 》 杂 志 于 2 1 年 1 00 月1 5日推 出 ,为一 二 月合 刊 , 主题 为 《 中国 2 1》 0 O 。算上 《 新 世 纪周 刊》和 财新 网,胡舒 立 团 队 自离开 《 财经》 数 月之 内 已经搭 建起 了两刊一 网任 中国外交部 字采访汇总 和资料 ,浓缩 刮 3 r 5 r H hl k L , 豢 b 副部长 ,兄长王东 明是中信证券董 事长:王 终稿 ,而这终 稿还常 t ̄ l 养 史‘ 己


I世 人’ I ‘ } ,
j { u. j1 … . J l j lf 1
大批收购 ,国内几家 主要 门户网站事 后透 露 百万元的记 者工资以确保记 者诚 实 ,全权负 “ 险女 ’的危 险报道 危 胡舒立 被 《 商业周 刊 》称 为中国证券界 的确 “ 受到 压力 ”不得不撤下 相关 文章 ,纽 《 责所有 内容 ,采编 独立 不受广 告经 营影 响。 王波明 以罕 见的气度 全部答应 。
!I ul 门、、 ” l I I J
2X 卜 IJ n … ’ 征 . 址 (l 7{ I 0 n - ’ j

媒体札记:改革“第一枪”

媒体札记:改革“第一枪”
中央喉舌何以如此重视一项地方改革?新华社评论标题说得很明白,因为这里有“第一枪”的示范效应:“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地方上公布的第一个国资改革方案。拥有我国体量最大地方国资的上海,2012年国资委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占全国地方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的1/9、1/8和1/4。显然,上海的探索对全国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将带来‘第一枪’的示范效应。”
媒体札记:改革“第一枪”
财新峰会今天上午开幕。财新网头条说明了选定会期的时间背景:“在中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最高领导层发出‘改革60条’畅想,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明了、2020年图景绘就,中国将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历史新篇由此开启,顶层设计与民间智慧相合,雄图大略将一一落笔”;作为总编辑,胡舒立致辞更有补充:“今年的会议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会议确定的宏观政策基调,对于下一年的经济相当重要。本届峰会以启动全面改革为主题,正契和着不久前结束的三中全会决定,既是我们的呼声,也是社会的希冀。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据此,新京报今晨即刊社论《铁路市场化才有真正的运价市场化》,强调“讨论铁路运价市场化,没有必要这么急”:“市场化运价调整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但是,铁路的市场化绝不只是运价市场化,如何系统推动铁路市场化改革,引入其他竞争资本、强化内部治理等市场化改革,也应同步推进、甚至前置性推进……公众其实更希望看到,其他方面的改革在做什么,那些有助于形成铁路市场机制的方案是什么。铁路虽然将来仍然是国有垄断,但是,如果铁路改革能够着眼于根本,致力于让市场说了算,那么,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灵活定价机制,也就是水到渠成。
京华时报总结陈词,即《户改应以人的权利为主线》:“稳妥推进城镇化,固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背景,但更重要的是,推进全社会规模的、不同阶层不同出生地的权利均等化。站在这个高度,户籍制度改革就会具有最被认可的法理性,同时,寻找到最能平衡公众权益和城市发展利益的路径。”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京举行作者: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19年第01期2018年12月21日,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新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文明办原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徐瑞新,司法部原副部长、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彦珍,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编委会主任、总主编王振川,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孙月沐,以及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会议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刘海涛主持。

通过这部精品佳作的出版发行,让我们共同回顾和展望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我们党和国家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丰富生动的文献资料,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为客观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史进程,编委会多方搜集资料,编纂整理了这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下称《年鉴》)。

这是顺应国家并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套优秀丛书。

该丛书卷帙浩繁,其内容均来自于《人民日报》等国内公开权威出版物,史料权威翔实,经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专家审定后认为,“政治导向正确,重要史实准确”。

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文明办原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与司法部原副部长、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彦珍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该套从书的出版。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编委会主任、总主编王振川在讲话中回顾了《年鉴》的编纂过程,介绍了《年鉴》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年鉴》的主要特点。

他在講话中重点强调:“《年鉴》收录了重要法律法规、典籍制度,包括体现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社论、评论员文章,均没有任何改动,只是以规定体例予以编排,保持原汁原味的精良佳作。

胡舒立

胡舒立



财新网由胡舒立所领导的财新传媒创办,2010年1月11日正式上线。2011年9月19日完成改版。2012年1月日 正式启动全新双拼国际顶级域名。
财经新闻资讯必读网站,有机整合资讯、观点、多媒体、互动等信息时代形态丰富的资讯产品,以客观、专业的 视角,7天24小时输出高品质的原创内容,为中国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学界等社会精英提供每日必需的高品 质财经新闻、资讯、评论,以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 财新网与《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月刊、《比较》、财新英文周刊一起,构成了财新传媒“一网四刊” 的新格局,幵在手机、SNS等新媒体平台上展开探索,同时以内容策划和品牌合作等形式将触角伸向电视媒体。 2010年12月,财新网被《新周刊》2010网络生活价值榜评为“年度最有价值网站(传统媒体)”。评语为: “ 它是年度最具探索精神的媒体网站,形式上,它以视频、微博(思享家)为网站标配,全方位拓展财经新 闻空间;内容上,它秉承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优质的资讯大餐和权威的财经观点。它不仅让平媒气质在网上延伸, 更让人们看到平面媒体在未来的N种可能。”
热点事件
1998年4月,胡舒立创办了《财经》杂志,自己担仸了杂志主编。《谁控制了冯明昌? 》、《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不但 以其调查乊缜密、叙述乊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 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那些丑恶的现象。 为此,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胡舒立又在《财经》推出了《庄家吕梁》 等力作,揭露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结果: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 的远觃行为。 她多次刊収黑幕报道,由于《财经》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収表的 报道又锋芒毕露,仍而引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同时《财经》杂志也一夜成名,胡 舒立也因此被《商业周刊》冠以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中国农村改革“第三波”

中国农村改革“第三波”

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说:这是 ‘ “
场深水区 的探索 ” 。省长王金 山告诫: “ 改革要 以因地制宜为立足点 、 以创新
探 索 为半 动 力” 。正是基 于 农村第
的方案和办法不强求一律” 。 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经过深 入
调研和充分论证作 的一项 重大战 略 决策 。 如果说“ 火包干 ” 的核心在 于创 出
入 、 叉内容
的 农村综 合改革 。确 定 了 l 8个 试点
这 次改革的显著特征之 一是干部 考核选拔方式改 、乡镇功能转换 与 机构改革“ 三位一体 ”齐头并进 , , 使得
县、 , 市 并特别强 调“ 点县享有 充分 试
维普资讯
化 。 国市以“ 宁 主官合 一, 交叉任职 ; 公
设 在芜湖县 的机 械 _ l I 业 ,近 3 年时问吸引了 40家芜湖 巾企、和长 6 I 了角客 商前 来投资办』 ,其 中 1O 一 2 家 开工建 没,8 已建成投产, 4 家 全部投产 后可形成{ 售收入 20亿元的产业 肖 0 集群 。繁 昌的医药 1 业 、 绿色食品工
6% 人 员分 流 了 38 5, 05名 。
荡操作 ”“ : 先行者 ” 寅城市率先推行 了 以党政主官合 一、减 少副耳 和领 导职 J { 数 为主要 内容 的 乡镇领导 体制 改革 , 实行 乡镇党政 正职“ 一人 兼 ”党政 班 : 子成 员 由 5 ~7人组成 ,实 行双 向进
的潮头,使安徽农村焕发 出更加蓬勃
“ 三波 ” 革的矛 头直 指 农村 第 改
的 上层 建筑 : 塑 乡 镇 的 布 局 与 功 能 , 重
么,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 则剑指农村发展 中最难攻克的“ 堡垒” 上层建筑。 : 与“ 大包干 ” 农村税 费 改革全 国 、

胡舒立:思想者的前行

胡舒立:思想者的前行

胡舒立:思想者的前行
佚名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1953-著名财经媒体人胡舒立,1953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上虞。

她的祖辈胡愈之、胡仲持以及母亲都从事新闻业。

可以这么说,胡舒立的血液里,流淌着新闻工作者特有的遗传基因。

早年胡舒立是《工人日报》国内部的一名记者,
【总页数】1页(P49-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42
【相关文献】
1.传媒强人胡舒立 [J],
2.胡舒立单挑马云你错了 [J],
3.马云激辩胡舒立我不怕批评 [J],
4.胡舒立:“疯牛”有害无益 [J],
5.略论胡舒立主笔时期“财经观察”的选题 [J], 李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舒斌红网是一座桥

舒斌红网是一座桥

舒斌起身前往北京的这天,长沙韶山南路的“红网”办公楼旁,正建起一座全新演播大厅——在中国的地方网络媒体里,这样的演播厅还是第一座。

现在的“红网”已经被公认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地方网络媒体,其品牌栏目《红辣椒评论》和《百姓呼声》接连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作为董事长、总编辑,舒斌执掌“红网”已近十二年。

4年前,他摘取中国新闻最高奖——长江韬奋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网络媒体人。

8月13日,新华社公布2270名十八大代表名单,他与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廖玒一起,成为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网络媒体代表。

简单聊几句,会发现已离开党政机关12年的舒斌仍然保留有一种官场气质,比如,说起话总喜欢总结个“一、二、三、四”,比如,会讲些展望式的言语,比如,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李长春视察红网时的照片。

44岁的舒斌当过学生干部,当过省委宣传部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在机关待了十年后办起网络媒体。

他调侃自己是“四不像”,“说是机关干部也不像,说是企业家也不像,说是媒体人也不像……”在很多人眼里,“红网”的性质同样难以界定。

舒斌去北京前的最后一个周五,两位某机关报的记者来采访他。

他们以为“红网”是个商业网站,问他为什么“红网”总有点儿“党网”的味道?在很多熟悉“红网”的湖南媒体人看来,“红网”或许是最不像“党网”的地方性网站。

舒斌自己则觉得,“红网”既是“党网”,也是“新闻网”,更是“百姓网”。

他觉得这些属性本来就不矛盾,他称“红网”为“调色板”、“一座联接党政机关和百姓的桥梁”。

“党网”突围2009年是红网来访者最多的一年。

舒斌记得,那一年他们接待了80拨考察的团队。

地方网同行总会羡慕他们:党网也能办得如此风生水起。

“红网”建立之初,同样面临如何突围困境。

2000年,几大商业门户网站已经初具规模,各地都开始加紧建设自己的政府网站。

那一年,湖南省委发现网络建设“时不我待”,开始酝酿创办自己的网站。

不过,省委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总编。

关于舒宗侨的战时宣传业绩

关于舒宗侨的战时宣传业绩

关于舒宗侨的战时宣传业绩比如,1926年在上海创刊的《良友》画报,要比1936年创刊的美国《生活》画报早了足足十年。

“读图时代”一说在中土甚嚣尘上已有多年。

当有些人还在为所谓的“读图时代”一词的发明权喋喋不休的时候,其实他们也许根本不知或视若无睹,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在中国,早就有人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而且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于同行的堪称伟大的“读图”文化的辉煌业绩。

比如,1926年在上海创刊的《良友》画报,要比1936年创刊的美国《生活》画报早了足足十年。

但是,不知怎么地,现在的人们在谈起“读图时代”时,似乎硬是要把那个时代给彻底遗忘,来个另起炉灶。

似乎非如此割断历史,不足以体现其“独创性”。

而就在人们有意无意地忘却那个曾经辉煌的“读图时代”的同时,那些“读图时代”的文化先驱者,如戈公振、伍联德、梁得所、马国亮、邵洵美、舒宗侨等先生也被同时忘却了。

说到舒宗侨先生,今年恰好是他诞辰100周年。

1913年出生的舒宗侨,1935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先在《立报》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曾经采写过有关“七君子事件”的深度报道,也采访过抗战爆发后的多次中日对垒,如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战等。

他也于1935年与顾执中、萨空了、谢六逸、陆诒、沙千里等人一起签署《上海新闻记者为争取言论自由宣言》。

后来,他离开《立报》为苏联塔斯社工作。

在重庆,他曾经被莫名其妙地系狱五个月。

出狱后,舒宗侨在重庆于1942年创办了《联合画报》。

作为战时宣传品,《联合画报》的第一面图画版更由美国空军作为“纸弹”(paper bomb)时时空投到国内沦陷区,为突破日本实施的信息封锁,传递盟国战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消息,激励国民的抗日斗志,挫败日军士气起到了重大作用。

从1943年起,《联合画报》更不断采用中美无线电传真送来的新闻照片,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效率。

除了《联合画报》,舒宗侨在重庆期间还创办了影闻新闻社与《大战画集》社。

“影闻”者,是以幻灯片(包括了绘画与摄影这两方面内容)、照片与电影为主要手段的影像新闻。

胡舒立与《财经》传奇

胡舒立与《财经》传奇

胡舒立与《财经》传奇作者:陈炯来源:《中国市场》2010年第06期在中国,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财经》那样,那么深地烙下一位主编的印记。

正如《财经》资深员工所说:“没人不尊敬《财经》,除了它的敌人,甚至有些敌人也尊敬它。

”“它与你在中国见到的任何东西都不一样,”经济学家谢国忠说,“它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奇迹。

”随着2009年10月传出人事动荡新闻,《财经》成为海内外媒体报道热点,相关搜索达到百万。

没有任何一本杂志可以引发这样的关注度。

这一切都是因为胡舒立——《财经》的一手缔造人,中国财经新闻“女教父”,《纽约客》笔下中国媒体“梦游”状态的挑战者11月9日她正式辞职,200多人团队里有140多人集体离开,宣告了曾经针砭时弊、揭黑反腐、被誉为“中国媒体良心”的传奇告一段落。

好莱坞版诞生故事胡舒立与她的《财经》,有一个类似好莱坞传奇的开端。

胡舒立的大外公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中国新闻出版界的开拓者;外公胡仲持也是新闻出版的老前辈,母亲是《工人日报》编辑。

“既然做新闻这一行,只好把它做好。

反正我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胡舒立从体制内的《工人日报》开始职业征程,敢拼、勤奋、有耐性是贯穿始终的品性。

因一系列揭露性报道被“外放”厦门后,她不仅面见了政府部门每一个人,包括和市长打桥牌,还顺便去厦大学习了英语;跑金融时为了接近吴敬琏,她开着吉普车送他去机场,坚持许久终于打动了吴敬琏;在第一份全国性商业报纸《中华工商时报》担任国际版编辑后,她“决定采访中国所有的顶级金融家”,其中也包括和胡舒立命运产生重要交集的王波明。

王波明,其父亲王炳南曾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兄长王东明是中信证券董事长。

王波明身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首批留学生之一,在成为纽约证交所的经济学家后,他选择回国和上述同为高干子弟的经济人才一起组建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

1998年王波明决意创建一个更面向大众的财经媒体,他找到了当时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的胡舒立,后者提出了直至今日都是中国媒体环境下的超前要求:每年近两百万元的记者工资以确保记者诚实,全权负责所有内容,采编独立不受广告经营影响。

2023年《行政管理改革》总目录

2023年《行政管理改革》总目录

积金与养老金协同改革研究
闫志刚 从信用监管迈向信用治理:机制、类型与边界
·90·
2023・12 总目录
张欣亮 王鹏 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数字政府]
[社会治理]
李玉红 大数据驱动下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
朱瑞 刘静 我国市域社会治理发展的特征、挑战与 吴合庆 陈桂生 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困境及其进路
2024年展望
[政府管理创新]
王文姬 李勇坚 电商平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机理与
马宝成 任群委 新时代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与 对策建议
防范对策
朱红梅 王小虎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蒲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
——以H省为例
与实践进路
[政府管理创新]
赵艺绚 林鸿潮 迈向第三方风险规制:安全生产责任 刘淑春 金洁 市场主体监管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比较与研究]
张克 刘馨岳 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与重点任务
张新平 周艺晨等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新加坡政府经 [数字治理]
验及其启示
蓝志勇 吴件 大数据赋能条件下“无缝隙安全监管”
机制探究
2023年第4期
[本刊专稿]
张怡然 宋国恺 迈向技术融合的智慧治理 [政府管理创新]
魏礼群 新时代十年我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 韩强 吴涛 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基础
2023年第9期
[ 本期关注 枫桥经验 ]
政武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着力实现六大转型
宋世明 程荃 新时代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城乡比较
[养老服务]
—— 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杜鹏 吴赐霖 推动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

舒同的传奇革命生涯

舒同的传奇革命生涯

略知书法的人都知道舒同是创立“舒体”的一代大家,但这远不是这位革命家兼书法家的全部。

在纪念舒同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应该对毛泽东所赞誉的“党内一支笔”有足够认识。

他的字名闻天下,甚至每一台电脑的字库里都有他创立的字体;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还有不少“政坛传奇”有待解密;毛泽东同志曾送他两个外号:“党内一支笔”和“马背书法家”……他,就是舒同。

传奇的革命生涯从照片来看,舒同的个子绝对是“轻量级”的,身高不到一米六,而且清瘦如竹,但这个躯体里却燃烧着无尽的能量。

1905年,舒同出生在江西东乡一个贫困的家庭,幼时在其父的引导下拜乡间先生修行习字,10岁时就因为字写得出色而被乡里誉为神童,13岁为乡人提笔题写匾额而名传一方。

后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主将作品的影响下投身于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东乡县当时唯一的中共党员,后来担任东乡县党支部书记。

同时他也是国民党党部书记,后来将北洋政府的县长赶跑了。

大革命失败后,舒同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到处都打着灯笼抓他。

舒同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与其他中共党员逃到山上。

山上没有粮食,有的人就因吃野果中毒死了,舒同个子小,吃得少,昏迷过去后又侥幸活了下来。

接着舒同到武汉寻找组织,汉口远东饭店向社会征集店招书写者,舒同化名开笔,一箭中鹄。

老板对他说,从此你的子孙后代来吃饭永远不要钱。

舒同来到安徽含山继续他的寻找,平时靠卖字为生。

当地一个清代拔贡看到他的字后大声惊呼:“此人决非一般江湖客,定是中途落魄的高人。

”于是留他下来做老师,舒同执意不肯,当地人就每天给他一些银两以度难关,过了一段时日还写了路条,请各关卡予以放行。

这样舒同就到了上海,还是靠卖字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舒同得知黄埔军校招收一名录事,不需担保,他想黄埔军校里可能还留有我党同志,有线头就能找到组织,于是前去应试,按要求写了一张小楷。

一时技痒,外加一张大楷,当然脱颖而出。

在广州呆了一年后,舒同从《中央日报》上看到红军在江西活动的消息,马上逃了出去,来到家乡策应红军攻打抚州。

修订辞海请谁挂帅

修订辞海请谁挂帅

修订辞海请舒新城挂帅。

自1915年动议编纂,1936—1937年《辞海》第一版面世,至《辞海》(第七版)彩图本与读者见面,《辞海》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艰辛历程。

自第二版出版以来,《辞海》各种版本累计发行六百多万套;各学科分册发行近两千万册。

第四版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最高奖——荣誉奖,第五版荣获第四届国家辞书奖特等奖,第六版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百余年间,《辞海》经历7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反映那个时代的新事物、新成果,以及国内外形势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新变化,是时代和历史的脚印。

舒云五七一工程纪要

舒云五七一工程纪要

舒云五七一工程纪要
舒云五七一工程是中央党委在1982年5月7日召集的中国共产党
十三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项重大议题,旨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出动盐。

该工程以财税改革、资源统筹利用、农业机械
化生产、科技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政策
措施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以改善生活水平、
增强劳动力素质、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完善国家体制机制,改
善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则,积极发展现代科技,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福利
权益,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舒云五七一工程纪要,提出了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安排,即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立足实际,以鼓励投资和加
强创新为主要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建设,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进步,促进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改革优化财税政策,加强财政刺激,促进
市场机制的健康有序发展;实施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重视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增强个人劳动创造能力;
改革人事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增进公民社会形态的健康发展。

从1982年至今,“舒云-571工程”的总体方针毫不动摇,不断深
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红墙内第一代女摄影家舒世俊回忆毛泽东

红墙内第一代女摄影家舒世俊回忆毛泽东

红墙内第一代女摄影家舒世俊回忆毛泽东作者:李光彩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3期舒世俊,1930年生,1950年从华北大学毕业,1951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新闻处,1953年新闻处改组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

20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的她,做过电影摄像助理,尔后经过严格考试、考核进入中南海,成为毛泽东的随行摄像记者。

由于业务强,人品好,所以在主席身边专门拍影像,直到1976年毛泽东离世。

这20多年中,有许多难忘的故事,其中有几件事让如今83岁高龄的舒世俊仍记忆犹新。

笔者是一名80后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有幸采访到舒世俊,现与大家分享舒世俊在伟人身边工作的一些点滴回忆。

毛泽东对省委书记说:“要加菜,你自己掏腰包!”毛泽东每年有两三次离开北京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并且在列车上办公、开会、会见外宾。

这是他多年来形成的规律,也是他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的重要途径。

据舒世俊讲,当时跟随主席外出视察工作的摄影记者共计3个人:摄像师舒世俊、新华社摄影记者钱嗣杰和照明师贾秋和。

毛泽东外出视察工作,不让过多的人跟随,一般随行的秘书、医护人员、机要员、警卫都有限额,这是他一贯的精简作风。

陪同主席外出的工作人员都要遵循主席的教导,“跟他外出不要搞特殊,少给地方上添麻烦,出差按国家规定的干部标准办”。

由此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伙食,每人每天一元二角,四两粮票;招待所的毛巾、肥皂、牙刷、牙膏不要用,自己带洗漱用品;个人外出上街乘公共汽车,不能向地方要车。

舒世俊回忆说:“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人民大会堂工作,就直接跟主席外出拍片,所以就没带牙具,有几天我只好用手指代替牙刷,后来管理员上街,才帮我解决了问题。

”毛泽东外出都是自带行李,小行李卷非常简单。

主席吃的更简单,都是些苦瓜、辣椒、青菜等家常菜。

据舒世俊回忆:“记得在南方,大师傅想着办法在伙食标准内变着花样做,菜名也起得很雅气。

有一次早餐,小黑板上写的当天中午的菜名很有意思,荤菜:蚂蚁上树;素菜:虾皮小白菜;汤:青龙过海。

叶建民(舒山)获共和国建设者奖章

叶建民(舒山)获共和国建设者奖章

叶建民(舒山)获共和国建设者奖章
2009年10月,平顶山晚报记者采访了舒山先生,对其获得的荣誉进行了报道,并被平顶山新闻网转载。

(记者王长河)10月21日,记者在宝丰县委统战部了解到,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市第七届政协委员,宝丰县第三、第四、第五届政协常委叶建民近日被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集邮联合会、时代人物杂志社授予“共和国六十年建设者”奖章、奖牌和荣誉证书,特推选他为向共和国六十周年献礼工程的一千名“共和国六十年建设成就邮票人物”,并为其制作了“共和国建设者”个性化专题邮票。

叶建民,1942年生,台属。

幼承祖训,酷爱诗、书、画和篆刻。

他的书画作品曾被收录《北京国际艺术精品博览》《海峡两岸名人书画集》等。

遵循“三个有利于”标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遵循“三个有利于”标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遵循“三个有利于”标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宫希魁
【期刊名称】《中国改革》
【年(卷),期】1997(000)009
【摘要】遵循﹃三个有利于﹄标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宫希魁十八年来,改革这
只利器给中国大地注入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使国家走向强盛,人民奔向富裕。

但是,改革并未取得最后成功,实现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值此业半中途之际,利益分化,矛盾积累,深层体制痼疾久克未下,人...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宫希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2
【相关文献】
1.全面、发展地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三个有利于”的哲学思考 [J], 张
银亭
2.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实干至上开创杭州新局——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全
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J], ;
3.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J], 徐春辉
4.遵循“三个有利于”标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J], 宫希魁
5.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确定中国3G技术标准 [J], 娄勤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越鸿沟——评高书生《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

跨越鸿沟——评高书生《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

跨越鸿沟——评高书生《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
王稳
【期刊名称】《中国改革》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日前,高书生先生的《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

高先生是我的大学校友,多年来又是我的同行,他曾在国家体改部门工作多年,社保改革、公车改革、住房改革等,他都是亲历者,也做过专项研究,所以我这些年来一直关注他对改革问题的言论和见解。

由于有决策部门实际操作的训练,有实践的积累,因而他的文字不是一般的“书生之见”,拿到这本散发着墨香的新著,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王稳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9.21
【相关文献】
1.跨越不去的阶级鸿沟——评《夜色温柔》中人物堕落的阶级根源 [J], 王静;石云龙
2.如何跨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城乡数字鸿沟——评《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作用研究》 [J], 裴成荣
3.以学术视野透视农村社会保障改革进程——评刘峰的新作《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
改革研究》 [J], 邓子纲
4.2007跨越鸿沟为了心中的橄榄树——用五年时间跨越鸿沟——“大学未毕业程序员”的流水帐 [J], 熊节
5.跨越组织管理的文化鸿沟--评席敬《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跨文化障碍对比研究》 [J], 张继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舒中胜语录

舒中胜语录

舒中胜语录【舒中胜介绍】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后教了十年书,期间做兼职律师和翻译。

1996年进入电视台,做过记者、制片人,现任新闻部主任、《新闻深呼吸》评论员。

节目主持人舒中胜,是让我相当敬佩的学者,深度的文化人,犀利与干脆,厚实与深邃,朴实的评论胜过噱头的绚烂,如机关枪冲锋的说话方式妙语如珠收放自如听得过瘾!恰到好处的幽默或黑色幽默让人会心一笑。

我最近天天看新闻深呼吸,觉得我们同学可以从他的评论中提高表达的语感,启发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开拓了视野及时补充了时政方面的信息。

以下摘录了部分舒中胜的时评。

1. 当规则常常被证明无效的时候,潜规则便大行其道,当权力可以带来好处的时候,权力往往可以被用来做交易。

2. 当每个人都成为交通规则的自觉遵守者的时候,法律仅仅只是一种威慑。

3.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能提供给更多的人通过劳动等改变命运的机会,有畅通的上升渠道,保障个人可以通过劳动或奋斗完成社会阶层的流动。

4,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多些善意、多些理性,社会何以仇富,何以仇官。

问题出在富人身上,出在为官的人身上,需要反思的是富人是官员。

5. 真不知道卫生部究竟是凭数据说话还是凭心情说话。

食品安全的事,我觉得慎重要比节制要好。

6. 当全社会都在向复合污染宣战的时候,有车一族是不是更应该身体力行呢。

环保之路,始于“足下”,始于油门,始于排量。

7. 中国有183个城市号称要建“国际大都市”,平均分配到每个省差不多有6个,浙江省共有11个地级市,真要有一半多都成了“国际大都市”,恐怕也成了“国际大玩笑”。

8. 雅贿正流行,但所谓的雅贿其实也是自欺欺人,拐了一个弯,行贿受贿性质没有任何改变。

用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有担当的事情,就是意义。

9. 新闻深呼吸主张,当税收保持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长速度时,减税正当时。

要让劳动者能够拥有一份体面的收入,适当减轻企业的税负是不是也到时候了。

10.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来还真的需要继续等待。

秋冬种生产再获多项“利好”——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政策四大亮点

秋冬种生产再获多项“利好”——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政策四大亮点

秋冬种生产再获多项“利好”——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国
务院常务会议相关政策四大亮点
董峻
【期刊名称】《中国棉麻流通经济》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种工作,明确了扶持秋冬种生产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10月14日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亮点一:加大补贴政策力度,稳定秋冬种面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继续实施良种补贴政策。

在具体执行中,对小麦的良种补贴仍将继续覆盖所有种植区域。

【总页数】1页(P2)
【作者】董峻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32.0
【相关文献】
1.农业部解读国家扶持秋冬种生产政策措施 [J],
2.国家扶持秋冬种生产政策措施解读 [J],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3.农业部发言人解读一号文件新思路与政策亮点——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葫山解读中央1号文件精神 [J],
4.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利好政策"一箩筐"——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解读相关政
策 [J], 宗禾
5.《上海市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发证管理办法(试行)》的政策解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里画外述说家国情怀——谈书画家叶建民的艺术创作文:王留键谢国正高喜来舒山是叶建民的笔名,当代书画家成千上万,但很少像舒山那样,既有渊博的学识修养,又有高尚的人格品德;既有国学的传统功底,又有创新的开派立说。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书画创作中始终饱含着爱国激情,因实就事地把客观现实倾注笔端,展现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精忠爱国满腔热血注笔端舒山自幼拜先贤,先忧天下后思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白茧暖人间。

——舒山鹰2016年,中国南海形势紧张之际,一幅题为《守望》的中国画风靡网络。

画面中海浪的巨石上挺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时刻准备着捍卫中华海疆。

大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之势。

画面的题字为“观南海、望西沙、九段线内是我家”。

落款是“岁次丙申之夏,写于南海仲裁之前”,代表着中华儿女的心声,使那些觊觎中华领土者闻风丧胆,这幅画作者正是舒山。

网友铁匠留言:“先生笔下的雄鹰,身披铠甲、怒目圆睁、双腿如弓、铁啄如刃,随时准备振翅搏击,斩尽妖魔鬼怪。

足见其功力雄厚,主题突出,不愧为大师之作。

”守望在此之前,舒山还有力作《关天培》与《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形象。

在为《关天培》画作上的题字为:“抬头看世界,低头思国门。

鸦片妖氛起,散财净海尘。

故里埋忠骨,南海荡忠魂。

如今又是非,当问天培君”。

为《林则徐》的题字是:“威震南海,气压蛮夷。

千古英贤,林公则徐”。

早在1985年,已是43岁的舒山获准赴香港会亲,首次见到自己的生身父亲。

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并挥笔写下了《梦港岛会亲》一诗:“梦里依稀几春冬,万水千山得相逢。

把酒叙旧慰长想,亲情更比酒情浓。

同舟操揖见肝胆,风云变幻识杰雄。

莫道台独敢吠日,但见众唾淹逆虫。

恩恩怨怨付流水,朝朝暮暮盼一统。

一国两制顺民意,两岸三通合国情。

雄鸡一唱港梦断,试揩泪眼待天明”。

此诗发表在政协报上,道出了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

舒山常用诗、书、画、印的特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尽自己绵薄之力。

上世纪90年代曾两次赴台湾探亲,寓居七个多月,以诗会友,以书会友,最常写的句子是“一轮明月照两岸,两岸人心向一统”。

他利用一切机会传播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政治主张。

曾先后和原国民党副主席连战先生等诸多当局领导交谈并合影留念。

舒山先生两次赴台探亲,两次在台湾组织商界投资考察团赴故乡宝丰投资考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舒山进行了表彰,评定其为河南省台胞、台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活动”先进;宝丰县政协把舒山的事迹写入年度工作报告,对其进行表彰;平顶山市《文史资料》第六期以《化作梅花报早春》为题入编了舒山为家乡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近几年来,舒山从学术上已进入成熟期,其艺术宗旨是:尊重先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诸子学说的精华为基,拜自然万象为师,化前人的笔墨奥妙,顺应时代的需求,与无为处而为之。

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以填补前人的空白。

用舒山自己的话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我虽出生在旧社会国民党的家庭,但自幼受着新中国的教育,读着毛泽东著作长大,又幸运地赶上中国梦的大好时机。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让西方国家对中华文化予以认同。

这需要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担当此任。

”因此舒山老骥伏枥、笔耕不辍,用一幅幅精品佳作践行并续写着他爱国的激情。

邓世昌根深叶茂情系故乡飞高远原为舒山一棵草,秋风过后叶枯焦。

不是根深杆坚硬,早被拾去当柴烧。

——舒山晓月照铁砚朝露润竹窗舒山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南十八里舒山脚下叶营古村的书香世家。

其祖父叶鸿章把仅有的家底用于创办了太山庙学校,在当地也是很有名的书法家。

叶建民以舒山为笔名,又以中原农夫为号,足见其饱含的浓浓乡情。

回首图走进舒山现居北京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的祖先牌位与父母的遗像。

两边楹联上书:祖功宗德恩泽远,子孝孙贤继世长。

舒山说:“故乡是根,祖先是本,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本。

”今年清明节时,他回到故乡宝丰祭祖。

当朋友向他讨要墨宝时,他略思片刻,挥毫写下“宝山丰水”四个大字,对故土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1993年,舒山与史学家潘民中、杨晓宇合著的《叶公沈诸梁考论》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影响深远,得到了海内外叶氏族人的认同,促成了《世界叶氏宗亲会》在叶县成立。

许多国家的叶氏华人纷纷组团参加,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繁荣了家乡的旅游业,为家乡的经济振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以艺谋生路漫漫兮修远兮朝朝暮暮急就章,不堪回首细思量。

坎坎坷坷翰墨路,七十已过興未央。

——舒山村妇图舒山3岁随祖父学颜体书法,祖父要求他要像颜真卿那样处世为人。

随母亲学国画,并教他简单的诗词。

13岁以能写会画驰名乡里;14岁时,为扩大视野他肩背书袋,以书画谋生,外出游学十几年,走名山、涉大川,吃百家饭,读无字书;写标语、写花鸟字、画布景、画宣传画、沿街串巷为老人画像。

步履江河南北,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内涵。

他始终牢牢记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古训。

游学期间,数十遍抄写新华词典,奠定了文字基础,他嗜书如命,读过许多古典名著,夜以继日地把很多唐诗宋词烂熟于心。

曾漫步孔林,祭奠儒家宗师;攀登武当,探索道家哲理;借宿少林,目睹佛家真谛;伫立于敦煌,临摹在艺术殿堂,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当舒山青年时期,“文革”风暴席卷全国。

因有从不相识的父亲在台湾,成了有海外关系的反革命家庭,又因小时候拿碎烟叶到西山换过红薯干被打成投机倒把分子,数次被批斗。

无奈之下舒山携母连夜奔走异乡,在当地成为一位语文教师,异地任教8年间,曾三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党的三中全会后,舒山重返故里,1980年在宝丰创办了《舒山书画社》,这期间以书法、篆刻、绘画为主,自给自足;撰写碑文,替人编写家谱、作诗、填词为辅,收入有余。

常以捐资助学、捐资济困的实际行动来安慰“吃百家饭长大”的报恩之心。

舒山常说:“是传统国学给我了做人的准则,是中国书画养活了我和我的全家。

”虚心向学他将上下而求索望先贤而兴叹,观古今而图强。

——舒山樱花红陌上改革开放后,舒山凭着诗、书、印、画的造诣,如鱼得水,自力更生,迅速脱贫,并提前进入小康。

他38岁成家,40岁得女,42岁得子,1985年盖起了两层楼房,儿女双全,其乐融融。

周围人都交口称赞,亲戚朋友更是认为舒山了不起,他却表示,自己的这点雕虫小技养家糊口还算可以,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画家,把名字留在中国书画史上,能创出传世之作,那还要重新扬帆启航,向艺术的海洋深处探索,在有生之年争取到达光明的彼岸。

1986年他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在著名书法家郭全忠老师的指导下,以书法理论考试99分、实写考试98分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名,获全国优秀学员证书。

1989年又拜书法理论家周俊杰(鲁岩)为师,给其批改作业3年,才甩掉了俗气的帽子,向艺术殿堂迈进。

1992年~1994年在中国书协办的学习班上学习,得到了欧阳中石、沈鹏、刘艺、刘炳森、孙伯祥等名师的真传,同时舒山也带着批判性的心态接受各位老师的观点。

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临帖不要临今人,因今人的作品还没经过历史的沉淀,且都带有世俗的偏见,他们虽是行业的领袖,但未必都有真才实学,放在历史长河中,也未必能站得住脚跟。

舒山初临唐揩,以求方圆;又临篆隶,以探其源;再临锺张二王,以窥其情;后临章草数十年,以求其变。

舒山说:“临帖千万莫浮滑,临遍古帖自成家。

”他临帖绝不随意调换,先求形象再求神采,每逢动笔之前都要仔细思索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动态,牢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反反复复地深钻细研;年复一年地“三更灯火五更鸡”,漫游在笔墨的艺术海洋;日复一日“衣带渐宽终不悔”,向着书画巅峰攀登。

一个花甲过去了,舒山已步入老年,但他仍然坚持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认认真真地揣摩着历代大师们的用笔用墨方法,仔仔细细地观察着自然界的千变万化,精益求精地创作着每幅作品。

按他的话说:“我天性愚钝,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

”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舒山不仅学识渊博,有问必答,而且多才多艺,书法(真、草、隶、篆、行)样样皆通;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件件皆精,以及篆刻和诗词楹联都有很深的造诣。

自画像学有所成传承中国书画一棵衰草任飘零,应水舒山寄此生。

翰墨丹青何处洒,碧荷破蕾满塘红。

——杨晓宇舒山云起,应水鹤鸣。

——潘民中这是两位史学家对舒山的评价,欧阳中石先生评价说:其书法,运笔自然、师古不泥、大气磅礴、笔势飞扬流动,且书风具有畅达俊逸的笔韵。

线条厚实饱满,笔墨变化多姿,潇洒飘逸。

既有苍劲的气势,又有温柔秀雅的情怀,堪称极品之作。

文学泰斗、新华词典编辑组组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曹先擢先生这样评价:舒山的中国画具有深厚的功底,画面构图活脱,用色古艳沉着,整体表现精到,笔歌墨舞,美不胜收。

“功夫不负有心人”,足见舒山的书画造诣之深。

当被问起对此有何感想时,答道:“学道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在我有生之年,研究、传承中国书画责无旁贷。

中国书法、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把她推广开来。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整个炎黄子孙的事情,中国画应该守住老祖先留下来的笔墨底线,尽量用书法的线条表现事物的本质,突显书画同源(中国画叫‘写’而不叫画)的中国学说。

中国书法更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门用线条表现的高雅艺术。

作为国人,必须遵循历代先贤的优秀传统,古为今用加以传承。

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伟大民族的复兴尽一点微薄之力。

”交谈之余,不禁欣喜:又一个真正的书画大师已从民间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