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等四首)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注释①半轮:半边,半个。
②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二、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三、思考探究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注释①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②寻常:经常。
二、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三、思考探究1.“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初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落花时节”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注释①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就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②傍:靠近。
二、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XXX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XXX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动身。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XXX,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XXX)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XXX:月光江南逢李龟年XXXXXX平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XXX:唐朝开元、XXX年间的有名乐师,善于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XXX漂泊江南,卖艺为生。
XXX: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平常:经常。
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
XXX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XXX宠幸。
XXX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XXX。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XXX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朗读
lè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xiáng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lú
诗意速通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笛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 一夜都在望乡。
走近作者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人 , 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 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 情 ,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 降城闻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 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岑参
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诗意速通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 灾祸的风俗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旁边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 (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七年级上册语文75页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75页课外古诗词诵读1.《峨眉山月歌》1.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解释:1.“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峨眉山美景,“半轮秋” 既点明了时间是秋季,又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
2.“影入平羌江水流”: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
此句展现出月影在江水中摇曳的动态画面,给人一种空灵、静谧的感觉。
3.“夜发清溪向三峡”:夜里我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
“夜发” 表明了行程的匆忙,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急切的氛围。
4.“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念着你却难以相见,我只好顺江而下前往渝州。
这里的“君” 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江南逢李龟年》1.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解释:1.“岐王宅里寻常见”:当年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见到你。
“岐王” 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寻常见” 说明诗人与李龟年曾经常在贵族的府邸中见面,暗示了当时李龟年的艺术才华备受贵族们的赏识。
2.“崔九堂前几度闻”:也曾在崔九的堂前多次听过你的歌声。
“崔九” 即崔涤,是唐玄宗的宠臣,这里进一步强调了李龟年在当时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
3.“正是江南好风景”: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
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与下文的重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这落花飘零的时节又与你相逢。
“落花时节” 既点明了时间是暮春,又蕴含着一种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感慨。
诗人与李龟年在历经安史之乱后的重逢,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解释:1.“强欲登高去”:勉强想要按照重阳节的习俗去登高。
“强欲” 二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勉强,因为在战争的背景下,登高的心情并不轻松。
2.“无人送酒来”:却没有人给我送酒来。
部编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 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 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岑参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
1.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 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2.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 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 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 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 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lú
zhēng
峨眉山月歌
李白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 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 《蜀道难》等。
整体感知
qiāng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yú 思君/不见/下/渝州。
整体感知
qí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dù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féng 落花时节/又逢君。
整体感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cén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lián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课件
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感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
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
边塞诗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
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奇特风景。 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 志难酬的愤懑。 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不舍地去向渝州。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
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
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
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江行思友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巧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诗词解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圆的秋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光
青衣江
今夜
夜发清溪向三峡,
出发 下:顺流而下
思君不见下渝州。
指峨眉山 月。一说 指作者的 友人。 渝州:重庆一带。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
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
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杜甫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部编版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练题(四首诗全)
《江南逢李龟年》
一、理解性默写: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 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 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二、选择题: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 从一个侧 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 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解析】C 后两句直抒胸臆,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非直抒胸臆,对照反 衬手法。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 比喻 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 达了诗人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 零的深切感 伤。
D 、整首诗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 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 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C 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简答题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答:重阳节;“登高”“送酒”“菊”。(出此中一点即可)
2.遥怜”二字别有神韵,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感 情这双方面加以简析。
4、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答: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 人又 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4张PPT)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 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 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峨 眉 山 月 歌
旁注
赏析短文
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 流露出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对比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 伤感之情。
qiǎng 强
(勉强,无奈)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
重阳、军旅、战乱
想象 主要内容
情感 化用典故
创作背景
从军塞外
主要内容
情感
根据以往咏月名句,体会“月”这个意象寄托的情感。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 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这首诗描写了一 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1.《峨眉山夜行》中连用五个地名,造成
空间转换之感,让人感觉行船之快的句 子: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怀友之情
。
1.对子间互背四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对节奏。
4.《夜上受降城闻笛》后两句抒发了戍边战士怎样的 思想感情?
__思__乡__之_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时2分钟
展示主题:读诗歌、悟诗情 建议: • 1.选择小组最喜欢的一首诗进行诵读展示,可个人读、接龙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2024)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内容。
包括《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四首绝句。
与第一单元“四时之景”主题下的《古代诗歌四首》相比,这四首诗都是唐代诗歌,形式短小,题材丰富,或即景抒情,或行军感怀,或征人思乡。
四首绝句中,有三首七言,有一首五言。
七言相对于五言,信息量增大,表意更丰富。
以《峨眉山月歌》为例,如果前两句变为“山月半轮秋,影入江水流”,似乎很精炼,但缺失了地名,作者远行时对故乡的眷恋情感就弱化了,后文的地名也缺少贯通一气的呼应。
绝句的特点是前后两句的“宛转变化”,《峨眉山月歌》前两句写月下景,后两句写诗人的行中意;《江南逢李龟年》前两句对仗,叙述往事,后两句写景中感慨当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前两句用联想写个人,后两句用想象思家国;《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以视觉写边塞之景,后两句以听觉抒征人之情。
形式的异同,在朗读中感受比较,不求全面,促进背诵熟记为要。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同学们,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课堂上的诗词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而今天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将带我们走进更广阔的诗词天地,去探寻那些未被熟知的珍宝。
让我们一同开启这美妙的诗词之旅吧!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心灵的歌吟,是情感的寄托,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中华诗词品读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探究《峨眉山月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1.初读诗歌,解决诗中的生字词。
2.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3.诗歌的体裁?如何朗读?4.理解诗歌的大意及情感。
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理解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 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 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 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理解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勉强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遥 怜 故 园 菊, 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应 傍 战 场 开。
2、请写出对“落花时节”的三中理解。
(1)明写相逢的季节。 (2)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3)作为人生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 节的暮年。
3、赏析后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和沉沦身 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 度表现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 哀愁之情。
【练习题】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 点。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课件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 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 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峨 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的连用, 造成空间迅速流转的感觉,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捷,不着痕迹地 表达着离情别绪。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 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 行思友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 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 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 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 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 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 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 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 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 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 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 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诗词解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烽火台名。在 李益
西受降城附近。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全
一夜征人尽望乡。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文意品读
贰
1、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两句诗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在达官贵人之家相互接触的情景, ➢间接写出当时的太平繁华,寄寓了作者对开元初年国家鼎盛时的眷怀。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后两句诗明写花朵凋零落下、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字里行间暗喻无限叹惋。
崔九堂前几度闻。
寻常:经常。 在崔崔九九堂:前崔,涤也(曾dí多)次,听在到兄你弟的中演排唱行,第欣九赏,你唐的玄歌宗曲的。宠臣。
正是江南好风景,
眼下中正书是令江崔南湜暮(春sh的í)落的花弟时弟节。,李景受致其美赏好识,。 几度:几次,表示多次。
没有落想花到时能节在:这暮时春巧,遇通你常这指位阴昔历日三的月好。友落。花的寓意很多,
情感主旨
壹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旨又是什么呢?
➢1、关注、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怀。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秋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 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
文意品读
叁
q强iǎn欲g 登高去,
强:勉强。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无人送酒来。
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
传然》而记在载这,战陶渊乱明的重行阳军节途在宅中边,的没菊有花谁丛中能闷送坐酒,来后。来
贰
江南逢李龟年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23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解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烽火台名。在 李益
西受降城附近。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24
精品教学课件PPT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全
一夜征人尽望乡。
指出征 或戍边 的军人。
25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 眺望故乡。
10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11
精品教学课件PPT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7
精品教学课件PPT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 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 行思友之情。
8
精品教学课件PPT
江 南 逢 李 龟杜 年甫
9
精品教学课件PPT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
中考这么考
2. 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连__用__五__个__地__名__,__不__着__痕__迹__地__为__读___者__展__开__了__一__幅__千__里____ _蜀__江__行__旅__图__,__构__思__奇__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理解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一样,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传来吹芦笛的声音, 一夜间征人全都眺望故乡。
诗歌理解
·
作
者
李益(748— 约829), 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
威)人。唐代诗人,他以边塞诗作见长,善于绝句,尤其
背 景 工于七绝。
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
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自 然奇妙。月只“半轮”, 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 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奇妙。
中考这么考
阅读《峨眉山月歌》,完成练习。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画出一幅
怎样的画面? ______示__例__:__描__画__了__一__幅__高__峻__的__峨__眉__山__前__,__悬__挂__着__半__轮__秋__ _月__,__流__动__的__平__羌__江__上__,__倒__映__着__明__亮__月__影__的__美__丽__画__面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唐玄宗时著名乐 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 落江南。
杜甫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 的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 ·七年级上册
诗 词 课 题 总 览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峨 眉 山 月 李 歌 白
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 《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 难》等。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 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 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 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 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 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 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 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 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 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 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 久凝视着远方„„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所以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
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
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2021/5/27
28
小结:
岑参的这首五绝,从行文思路上
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
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
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诗人表
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
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
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
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
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
不胜2021枚/5/27举的动人华章。
3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 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 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惹得征人们一夜都在眺望故
2021/5/27
乡。
32
•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大漠月夜图)
受 降 城 外
回• 乐 烽 前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 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 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 霜。
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
郁20的21/5思/27 乡情绪。
25
“无人送酒来”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 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 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 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诗人:李益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
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 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 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 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 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 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 和边塞诗著称。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 作。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
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 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 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练习】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夜闻笛
• 唐•李益
唐•李益
• 回乐烽前沙似雪,
寒山吹笛唤春归,
• 受降城外月如霜。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 (755—763)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 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 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把握停顿——明节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意关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 强欲登高去②,无人送酒来③。 • 遥怜故园菊④,应傍战场开⑤。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③无人送酒: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 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 饮而归。 ④怜:可怜。 ⑤傍:靠近、接近。
迁客相看泪满衣。
• 不知何处吹芦管,
洞庭一夜无穷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 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的 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因语文
诗
词
课
《峨眉山月歌》李白
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览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作者名片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生 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 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 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 《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江 南 逢 李 龟杜 年甫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前两句在叠 唱和咏叹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情,流露出对往昔盛世的无限眷 恋。后两句写眼前之衰落,“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 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叹惋,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抒 发的无限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人生 之凄凉却尽寓其中,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 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感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 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
边塞诗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
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奇特风景。 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 壮志难酬的愤懑。 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行
军
九
日
思 长 安
岑 参
故
园
作者名片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 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 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 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 幕府判官。大历五年(770年)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 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 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峨 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的连用, 造成空间迅速流转的感觉,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捷,不着痕迹地 表达着离情别绪。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 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 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 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词解读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能力提高
免费下载:本单元试卷或课文练习
如果试卷不会下载,请先学习下这个:免费下载教程 试卷内容非常多,可以拉到网页底部进行“翻页”“下一页”
主旨归纳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 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 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诗词解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圆的秋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光 青衣江
今夜
夜发清溪向三峡,
出发
下:顺流而下
思君不见下渝州。
指峨眉山 月。一说 指作者的 友人。
渝州:重庆一带。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 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 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 不舍地去向渝州。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 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 行思友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 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 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 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 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表 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 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 此现状的悲叹。
重点赏析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 艺,杜甫因才华昭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赏识,得 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 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已从繁荣昌盛的顶 峰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杜甫辗转漂泊到潭 州,李龟年流落江南。在这种情况下的会见,自然触发了杜甫 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诗境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 之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 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 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发媒介。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 不可及,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了江行 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 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想 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 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