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打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知识点《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其个体极其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细菌》: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细菌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馒头发霉了》: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2.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食用菌》:1.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2.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1、像蜡烛融化、玻璃杯打碎、木条的折断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2、纸张燃烧、铁生锈、煤的燃烧等变化,不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产生了(新物质)。
3、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甜),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说明这个变化是(可逆的)。
4、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水泥放入水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像玻璃破碎这样的变化称为(可逆)变化,像水泥遇水发生的变化称为(不可逆)变化。
5、铁易于生锈的环境是(温暖、潮湿)。
6、铁制品不易生锈的环境是(寒冷、干燥)。
8、鲜牛奶呈(乳白)色,具有浓浓的(奶香)味。
向牛奶中倒入啤酒后,会冒出气泡,放出的气体主要来自(啤酒)。
9、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1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糖溶于水的变化属于(形态的变化)。
最新教师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5、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7、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8、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9、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10、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11、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12、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13、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1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15、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16、动物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在空中是飞行.17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是地心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1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小时.19、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20、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21、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编制了一个花钟.22、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23、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方向也是自西向东.24、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2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26、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个天体就是地球.27、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28、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29、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30、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31、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32、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度一下.月球上没有空气、液态水,也没有生物.33、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3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35、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36、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37、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38、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39、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临灭绝.40、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水杉、银杏等.41、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身原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保护区、人工养殖.42、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46、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以减少水分蒸发.47、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4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5、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7、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9、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10、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11、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12、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1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14、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15、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方式,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16、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1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18、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1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20、月球是个球体,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表面高低不平.21、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2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3、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24、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25、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物种在我国都能见到,我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主要有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等.26、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仿生的过程是: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 D )是正确的.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C、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惯性也就没有了D、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2、一列由西向东行驶的列车,经过某一电线杆时,一乘客从窗口放下一小石块,让其自由下落,其( B ).A、石块正好落在电线杆旁边B、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东边C、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西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 C )是正确的.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4、两只轮船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B ).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5、下列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C ).A、纸燃烧B、光合作用C、面塑6、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A、腐生细菌B、酵母菌C、病毒7、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细菌都能使动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B、细菌中,少数种类有害,多数种类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C、腐生细菌能毁坏食物,因此它是有害无益的8、将粮食堆放在( A )中,不容易发生霉变.A、较低温度的干燥环境B、较高温度的潮湿环境C、较低温度的潮湿环境9、腐烂的水果散发出的酒香是( C )引起的.A、青霉菌B、乳酸菌C、酵母菌10、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B ).A、金属热胀冷缩B、煤炭燃烧C、纸折叠11、产生月食的原因是( C ).A、月亮被黑云挡住B、月亮被太阳挡住C、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D 、月球自身出现了一些变化12、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变色龙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自身颜色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属于( A ) .A、保护色B、警戒色C、拟态14、向日葵的花盘会跟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是植物的( A ).A、向光性B、向水性C、向肥性D、向性运动15、( B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A、扬子鳄B、大熊猫C、藏羚羊D、金丝猴16、仙人掌的根会朝着( A )的方向生长.A、有水 B、无水17、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A 制造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18、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A、阳光B.温度 C.水 D.空气19、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B )条件不发生变化.A、一个B、二个C、三个20、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C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21、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B ).A、灰色B、绿色C、黄色D、褐色22、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 A ).A 栖息地B 居住地C 生活区23、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 C ).A 食物链B 食物网C 生态系统三、判断题: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霉菌的繁殖、生长.(√)3、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4、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5、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6、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变化,以产生了新物质.(×)7、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8、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9、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10、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1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1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1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1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1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1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1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1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2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2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 )四、简答题:1、如何辨别有毒蘑菇?看颜色看形状看分泌物闻气味.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烘干、冷藏、密封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改变物质形态?把水变成冰把木头变成家具把小麦变成面粉4、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涂油喷漆镀金五、画出移动、振动、转动、滚动、摆动的轨迹.六、铁生锈的需要什么条件?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我的实验方法:高温加水我得出的结论:潮湿腐蚀七、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画图说明.日食是由于月亮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由于地球在月亮和太阳之间,挡住了月亮反射的太阳的光.。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病毒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
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是结构最简单的生物3、病毒的大小:病毒个体极其微小,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病毒形态:球形(新冠病毒)杆形(烟草花叶病毒)蝌蚪形(大肠杆菌噬菌体)5、病毒的生活:细胞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其它生物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内。
对寄主产生危害。
6、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坏处:给植物,动物,人造成危害。
好处:○1疫苗-利用病毒制造○2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3矮小病毒--培育盆景9、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二、细菌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2、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无细胞核)特殊结构:荚膜:保护细菌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5、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6、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7、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麻疹、非典、艾滋病等。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被动物咬伤。
3、如何预防病毒引起疾病?多运动、注射疫苗、远离人多的地方、切断传播途径。
4.病毒的对人有益的方面:1.制作疫苗;2.清除有害物质;3.制作杀虫剂。
5、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6、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7、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8、细菌对人有益的方面:食品发酵、生产沼气、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
对人有害的方面:1.使人患病2.使食物变质,引起食物中毒。
9、细菌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
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0、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
食物可以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进行保存。
11、食品发霉的原因:高温、潮湿、时间过长、通风不畅。
防止发霉的办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晒干、通风、腌制等。
1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13、真菌对人有益的方面:1.制造抗生素;2.作酱油;3.作豆腐乳;4.做面包,馒头;5.生产农药;6.生产工业原料。
真菌对人有害的方面:1.使食品和其他物品变质,危害身体健康。
14、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素材资料-复习资料青岛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一、填空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活。
2.病毒个体极其微小,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细菌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类型。
6.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的腐烂,分解。
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7.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主要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8.(霉菌)、(酵母菌)、(蘑菇)都属于真菌。
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目前发现的约有(8万)种。
腐烂的水果发出的酒香是(酵母菌)引起的,9、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10、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11、常见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二、问答【1、如何识别有毒和无毒的蘑菇?】答: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一般菌面颜色鲜艳,采摘后易变色。
二看形状。
无毒的蘑菇通常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的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一般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往往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一般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常有怪异味。
【2、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答:有益的一面:(1)食品发酵。
2022新课标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于17世纪发现并命名的。
3.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液泡、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5.有孔虫属于单细胞生物。
第2课像与不像1.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橘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3.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4.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5.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单元微生物第4课细菌和病毒1.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细菌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形态。
3.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
4.病毒个体非常微小,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5.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6.虽然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很多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
例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于正常菌群,常存在于人的体表皮肤、鼻腔,一般不引发疾病,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引发皮肤感染、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7.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8.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9.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嗜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序号环境发霉情况1 温暖(阳台)、潮湿(滴水)发霉发霉最早,面积大2 温暖(阳台)、干燥(烘干)发霉面积适中3 低温(冰箱)、潮湿(滴水)发霉面积适中4 低温(冰箱)、干燥(烘干)发霉发霉晚,面积小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面包、腐烂水果散发的酒香),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打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8、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9、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10、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3、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14、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
1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17、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8、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麻疹、非典、艾滋病等。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被动物咬伤。
3、如何预防病毒引起疾病?多运动、注射疫苗、远离人多的地方、切断传播途径。
4.病毒的对人有益的方面:1.制作疫苗;2.清除有害物质;3.制作杀虫剂。
5、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6、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7、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8、细菌对人有益的方面:食品发酵、生产沼气、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
对人有害的方面:1.使人患病2.使食物变质,引起食物中毒。
9、细菌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
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0、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
食物可以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进行保存。
11、食品发霉的原因:高温、潮湿、时间过长、通风不畅。
防止发霉的办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晒干、通风、腌制等。
1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13、真菌对人有益的方面:1.制造抗生素;2.作酱油;3.作豆腐乳;4.做面包,馒头;5.生产农药;6.生产工业原料。
真菌对人有害的方面:1.使食品和其他物品变质,危害身体健康。
14、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课L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3.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第2课.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1.同种生物后代和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变异)。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3课.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及其他生物的化石。
1.(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4课.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1.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2.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第5课.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1.有的蘑菇有毒,在采集蘑菇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采集完后,要及时(洗手)。
第6课.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1.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第7课.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
202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版可打印修改)

202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版可打印修改)一、生物1. 植物•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植物的主要生长条件:光、水、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2. 动物•动物的基本特征:多细胞、有机体、有别于植物的运动能力等。
•动物的分类: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
•动物的生存需求:食物、水、空气、栖息地、适宜的温度等。
3. 人体•人体的器官:头部、躯干、上肢、下肢等。
•人体的五官:眼、耳、鼻、口、皮肤等。
•人体的健康保护:合理饮食、适量活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存在状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物质状态的变化:凝固、熔化、汽化等。
•物质存在状态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2. 电的产生和应用•电的产生方式:化学反应、摩擦等。
•电的基本应用:电灯、电扇、电视等。
•电的安全使用:电线绝缘、用电安全等。
3. 声音和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声音的速度等。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等。
•声音和光的应用:电话、眼镜等。
三、地理1. 陆地的特点和分布•陆地的特点:曲折、千差万别。
•陆地的分布:大陆、岛屿、山脉等。
2. 水体的特征和分类•水体的特征:污染、溶解能力等。
•水体的分类:河流、湖泊、海洋等。
•水体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气候和天气•气候的特征:温度、湿度、降水等。
•天气的变化:晴天、阴天、雨天等。
•气候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四、力学1. 力和运动•力的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运动的原因:力的作用。
•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浮力和空气压力•浮力的产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空气压力的特点:大小、方向等。
•浮力和空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机器和简单机械•机器的作用:减小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改变力的方向等。
•简单机械的种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机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最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1、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霉菌)。
序号环境发霉情况1 温暖(阳台)、潮湿(滴水)发霉发霉最早,面积大2 温暖(阳台)、干燥(烘干)发霉面积适中3 低温(冰箱)、潮湿(滴水)发霉面积适中4 低温(冰箱)、干燥(烘干)发霉发霉晚,面积小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面包、腐烂水果散发的酒香),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知识点整理

微小的生物(微生物)第一课病毒1.结构: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2.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大小:极其微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4.生存环境: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5.分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如烟草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如大肠杆菌噬菌体,葡萄球菌噬菌体流感、禽流感、狂犬病、乙肝、艾滋病、脊髓灰质炎、手足口病……7、病毒对人类的益处:生产疫苗、特效杀虫剂8、如何预防疾病?①勤洗手,勤换衣物②及时接种疫苗③经常开窗通风④不吃三无食品第二课细菌1、结构: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2、大小: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3、分类:细菌根据形状不同,可分成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螺旋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旋菌)4、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益处:生产沼气生物制药食品发酵(制作酸奶、醋、味精)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促进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腐生细菌)害处:使人患病,使食品变质5、细菌特点: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6、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实验变量。
2、馒头容易发霉的条件:温暖、潮湿3、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①真空包装②低温保存③太阳暴晒④放干燥剂4、霉菌(能使衣服、食品发霉)、酵母菌(用来发酵面包、酱油、酒)、蘑菇(味道鲜美的食用菌)等都是真菌。
真菌有细胞结构。
第四课食用菌1、蘑菇结构:蘑菇分为菌盖、菌褶(zhě)、菌柄、菌丝、地下菌丝(吸收营养)其中,用来繁殖的孢子存在于菌褶内。
2024青岛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青岛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1. 遗传现象: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例如,人类的外貌特征如眼睛的形状、肤色、身高,以及动物的毛色、外形等方面,子代与亲代之间都存在着遗传现象。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包含了生物个体的遗传密码,决定了生物的各种性状和特征。
2. 变异现象: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例如,同一窝出生的小狗,它们的毛色、体型等可能会有所不同;双胞胎兄弟或姐妹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导致的生物性状的改变。
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比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这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导致的皮肤色素沉着增加,但这种变化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变异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变异产生新的性状和特征,适应环境的变异会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则会被淘汰,从而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第二单元:微生物1. 病毒: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由于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病毒的种类多样,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内)、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花叶症状)、细菌病毒(也称为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
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
有害方面,病毒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艾滋病、新冠肺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益方面,病毒可以用于生物防治,例如利用噬菌体来控制细菌的数量,还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注意卫生,防止细菌侵害,有益身体健康。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1、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霉菌)。
最新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细胞1.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泡泡是液泡。
7.认识细胞8.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就是细胞不断生长、增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9.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有孔虫、喇叭虫、变形虫、细菌等。
第2课像与不像1.人的几种相貌特征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有些疾病是可以遗传的,如红绿色盲、糖尿病等。
4.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是遗传现象。
6.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7.“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
8.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9.动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
在世界上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10.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不同。
如毛色为黄色的狗妈妈生出了毛色为白色的小狗,属于变异现象。
根据遗传规律,还可以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为白色。
11.正是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8、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9、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10、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3、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
1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17、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8、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9、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20、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
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21、动物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在空中是飞行。
22、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是地心说。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3、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24、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25、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6、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编制了一个花钟。
27、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28、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29、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3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31、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个天体就是地球。
32、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33、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34、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约38.4万千米。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5、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
36、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37、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度一下。
月球上没有空气、液态水,也没有生物。
38、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39、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40、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41、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42、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43、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
44、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临灭绝。
45、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水杉、银杏等。
46、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身原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保护区、人工养殖。
47、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48、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49、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5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54、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仿生的过程是: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一、探究馒头发霉的实验(发霉条件温暖潮湿)限定条件法:限定一个条件看另一个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块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无水);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有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块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温暖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实验(生锈条件水空气)限定条件法实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实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无水)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无空气)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有水有空气)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实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须条件。
注:若检验酸碱盐对生锈的影响则再增加d瓶,放入少量醋现象d中铁生锈层度比c高结论酸碱盐加速铁生锈还可以这样设计实验效果相同【实验名称】:铁生锈与空气、水分的关系【实验用品】:铁钉试管经煮沸后冷却的水食用油棉花干燥剂等【实验步骤】:1、将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
2、在第一支试管中倒入蒸馏水至浸没的铁钉,使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
3、在第二支试管中倒入蒸馏水,使蒸馏水浸没铁钉,并再倒入适量植物油以隔绝空气,使铁钉只与水接触而不与空气接触。
4第三支试管中放入棉花和干燥剂(除水),并塞上塞子,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而不与水接触。
5、约一周后可观察到明显的变化,并作记录分析。
结论铁容易在有水和空气的地方生锈。
三探究物体惯性的实验实验材料:条形木板、小车、小木块实验过程:将小木块竖在小车上,使小车在条形木板上滑动,滑动时使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车突然运动时,小木块向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倒去;小车突然停止时,小木块向小车相同的方向倒去。
实验结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实验名称:惯性试验实验材料: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
实验步骤:1.把鱼缸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把鸡蛋放在木板上面。
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鱼缸内,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四、探究昼夜的过程实验材料:地球仪、蜡烛实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观察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被照的部分,随着地球仪自传也在不停的变换。
实验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五、探究四季形成的过程实验材料:蜡烛、地球仪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蜡烛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蜡烛转动。
观察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实验现象: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阴暗潮湿)限定条件法实验材料:活蚯蚓、湿土、干土实验过程:1、将湿土和干土并列放在一起,放在阴暗处。
在干土和湿土中分别放一只蚯蚓,过一段时间观察。
2、在湿土中放上蚯蚓,然后一半遮住光,另一半用光照射,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1中的蚯蚓都到了湿土中;2中的蚯蚓在遮住光的地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七、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材料:一株健康绿色植物、不透明盒子实验过程:将绿色植物用盒子罩住,把盒子的一面打开让它透光。
过一段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
再将透光一面转动方向过一段时间再观察植物生长。
实验现象:植物向透光的方向倾斜。
实验结论:植物有向光性八、蜡烛的变化【实验名称】:观察蜡烛的变化【实验用品】:蜡烛酒精灯蒸发皿火柴烧杯石灰水【实验步骤】: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现象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结论: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九、食盐和水泥【实验名称】:观察盐和水泥的变化【实验用品】: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一次性)小勺锤子【实验步骤】:1、取部分食盐放于水中,用筷子搅拌,直到实验完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