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及官职常用词

合集下载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文言文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了解和学习文言文字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字词汇及其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

一、日常用语1. 诸葛亮:意为聪明才智的代名词,可用于形容聪明的人。

2. 侍从:指陪伴在身旁、服侍的人。

3. 纷纷扬扬:形容事物纷繁复杂、变化多端。

4. 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观点。

5. 鸿篇巨制:指篇幅长、内容宏大的作品。

二、人物称谓1. 吾: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2. 予:我,较为儒雅的代词,多用于自我介绍和古代诗词中。

3. 丈夫:一般指成年男子,也可泛指男性。

4. 贤士:指有才德的人,常用于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称赞。

5. 仕宦:指担任官职。

三、时间和动作1. 晨昏:指一天的早晨和傍晚。

2. 朝暮:指一天的早上和晚上,常用于古代诗词中。

3. 行舟:指乘船旅行。

4. 赴约:指按约定的时间前往约会地点。

5.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扛起重担。

四、情感和品质1. 忧愁:形容内心的痛苦和忧虑。

2. 悲伤:心情沉重,表示因为失去或遭遇了不幸而感到悲痛。

3. 善良:指心地善良、善于助人。

4. 悔过:指认识到错误后的懊悔和改过自新。

5. 忠诚:指对于信仰或忠实于职责的坚定不移。

五、事件和现象1. 喜怒哀乐:指人的情绪表达,包括喜悦、愤怒、悲伤和快乐。

2. 德行:指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3. 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烧书籍和杀害儒士的事件。

4. 三纲五常:指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强调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义务和伦理规范。

5. 丰收:指农作物收成好,产量丰富。

通过学习这些常用的文言文字词汇及其翻译,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同时,对于汉语的学习和应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促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翻译授予官职的词

文言文翻译授予官职的词

盖闻天地之大,宇宙之广,万民之众,各司其职,共治天下。

朝廷设官,以理庶务,庶几国家昌盛,百姓安居。

今有英才之士,德才兼备,应朝廷之选,得君上之识,赐官职以任其事。

是以特赐词以纪之,俾后世子孙,知朝廷之恩,敬官职之重。

臣闻古之圣君,以德治国,选贤与能,任人唯贤。

是以百官各司其职,国家安宁,百姓乐业。

今皇帝陛下,仁德昭昭,圣明在躬,鉴察天下,选任贤能,不遗余力。

是以今有之士,得膺斯职,非徒一时之幸,亦国家之幸也。

夫官者,国之栋梁,民之父母。

官之得失,系国家之兴衰,百姓之安危。

是以授官之礼,必极郑重,不敢稍有怠慢。

今有某人,经选贤之举,察其德行,审其才干,特赐官职,以任其事。

某人者,生于斯土,长于斯民,幼而聪慧,长而好学。

及长,学有所成,行有所立。

国家用之,必能恪尽职守,不负朝廷之望。

是以特赐词曰:维某年月日,皇帝陛下,御极而临朝,昭告天下,有某人者,德才兼备,宜授某官。

遂命使者,持节以赐,使某人受命于朝,授之以印,持之以往,宣示于天下。

某人受命之日,必三拜九叩,以示敬重。

然后启程,赴任之地。

某人于道,必勤勉学习,修己以敬,不敢有丝毫懈怠。

至于任所,必以公心行事,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若遇民之疾苦,必竭诚抚慰,若遇国之大政,必竭智献策。

某人受命之后,皇帝陛下,必时加考察,察其政绩,察其德行。

若某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必加赏赐,以示鼓励。

若某人不称职,必严加责罚,以儆效尤。

某人受命,实为朝廷之幸,国家之幸,百姓之幸。

某人受命,必不负陛下之望,不负天下之望。

某人受命,必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念,以职守为尊,以廉洁为荣。

今赐某人官职,特命词曰:维某年月日,皇帝陛下,御极而临朝,特赐某人某官。

某人受命之日,必三拜九叩,以谢天恩。

某人受命之后,必竭诚尽职,以报朝廷之恩,以安天下之心。

某人受命,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某人受命,愿为国家之柱石,为百姓之父母,为朝廷之股肱。

某人受命,愿与天下共治,与百姓共安。

呜呼!官职之重,非同小可。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表官职变动的实词(教师中心稿)-模板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表官职变动的实词(教师中心稿)-模板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表官职变动的实词(教师中心稿)作者::河南南乐一中高三语文组邮编:457400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

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的: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文选•陈情表》再如: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汉书•平帝纪》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左传•宣三十年》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前后九辟公府《后汉书•钟皓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书•王涣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亮为丞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后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南史•虞愿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文选•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国以功授官予爵。

《商君书•靳令》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

《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拔之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选•陈情表》二、表调动官职的升迁的: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

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再如:岁中四迁。

《汉书•主父偃传》吾极知其左迁。

《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以高才擢进屡迁。

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大全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执行相关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因此,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之间就会有许多互动。

1.诣:去,到。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于丞相。

3)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 太尉:军事首脑。

8)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及官职常用词

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及官职常用词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有这样一道题: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②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失分点二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 “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1、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摄: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它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96年)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主: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

”(勃:人名。

)2、常见词语数奇(shù jī)(命运坎坷曲折),驵侩(zăng kuài)(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县官(指朝廷),坟策(又称坟籍、坟典,泛指古书典籍),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非礼(不合礼节),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自非(假如不是)黔首(指百姓),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藉田(古时帝王在春耕前亲自耕作农田以鼓励百姓的活动),下车(指官员上任),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畋(tián)渔(打猎捕鱼),墨者(有贪赃行为的人),属辞(撰写文辞),累官(屡次升迁),左迁(贬官),女弟(妹妹),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往来),具体(形体具备),三尺(指剑;法律条文),烈士(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舅姑(公公与婆婆),无赖(无所依靠;无聊),身体(亲自实行),结束(整装,装束),闾左(平民),豪右(权贵),苍头(奴仆),致仕(辞官),起复(重新起用),中使(宦官),中人(宦官;宫女;有权势的近臣;居间介绍或做见证的人),中贵人(有权势的宦官),掾吏(亦称掾属,一般官员),学官(又称学馆、学宫,学校、校舍),构会(结合串通;设计陷害),帑藏(tăngzàng国库),都试(即大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诸生(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丁忧(又称丁艰,遭遇父母丧亡),居忧(又称居哀、居丧,守孝的意思),辟易(惊退),车驾(帝王外出时所乘,因而用作帝王的代称),戎狄(指少数民族),寿考(高寿),显戮(当众处决),乞骸骨(辞官告老还乡),块然(孤独地;亦作安适地),翕然(一致、安定的样子),报怨(报仇),不殊(没死。

文言文官职词语

文言文官职词语

文言文官职词语第一篇:文言文官职词语文言文官职词语一、任职任命: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4.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5.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6.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7.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8.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9.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10.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11.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12.放”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二、提升职务1.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2.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文言文常见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汇

文言文常见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汇

精品文档古文在记叙人物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

而这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意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

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

《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选?陈情表》9、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10、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11、进:(1)推荐。

如:臣进西门豹。

《史记?魏世家》(2)出来做官。

如:是进亦忧。

《岳阳楼记》12、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更选将官。

《谭嗣同》13、察:考察和推荐。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14、当:任,充当。

如:当侍东宫。

(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陈情表》15、点:指派。

如:可汗大点兵。

《木兰辞》16、简:任命,选拔。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二、表调动官职(一)表升迁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

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再如:岁中四迁。

《汉书?主父偃传》吾极知其左迁。

《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文言文中常见官职变动用词

文言文中常见官职变动用词

常见官职变动用词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征召、征聘。

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征召、征聘。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入:进入朝廷赏:赐予(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复:恢复旧职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进:①推荐②晋升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①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②放逐、流放③左迁:贬官、降职去: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转、调、徙:调动官职;【徙边】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刑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行:代理(官职)摄:代理(官职)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①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②出任左迁:降职;褫、夺:革除、罢官免职罢、免: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放:放逐、流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委任、委派)第五类:其它。

☆视事:官吏到职办公,到任乞骸骨:因年老请求退职致仕(政):官员退休或辞官归家下车:官吏到任解(释)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知:管理主: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

"(勃:人名。

)☆充:担任、担当☆典:主管☆直:担任、掌管常见官职的含义:1.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令等。

高频文言实词中容易译错的义项

高频文言实词中容易译错的义项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高频文言实词中容易译错的义项□爱:爱惜、吝啬。

□按:追究、考察、巡视。

□拜:授予官职。

□报:答复、往复。

□鄙:边疆、轻视、粗野。

□壁:军营、筑营垒驻守。

□病:担心、损害、困乏。

□除:授职、台阶。

□过:拜访、犯错误、加罪。

□次:驻扎、依次。

□卒:突然、终、终于。

□趣:赶快、催促。

□存:慰问、抚恤。

□贷:宽恕。

□逮:达到、至、趁着。

□德:感激。

□典:掌管、主持。

□多:赞美。

□辟:征召、回避。

□辟易:因畏惧而退缩。

□夺:使之改变、耽误、剥夺。

□阿:偏袒、迎合。

□干:干涉、冒犯、求。

□矜:夸耀。

□购:悬赏征求。

□规:谋划、准则。

□憾:怨恨、遗憾。

□恨:遗憾、怨恨。

□羁:拘禁、束缚。

□疾:妒忌、缺点。

□俭:不丰足。

□简:选择、轻视。

□捐:废除。

□课:督促、考核、征收赋税。

□厘改:改正。

□离:遭受、脱离。

□令:美好。

□劳问:慰问。

□罢:疲乏。

□期:约定时日。

□本:探究。

□寝:止、搁置。

□穷:困厄。

□权:暂代官职。

□劝:勉励。

□然:认为正确。

□让:责备。

□私:偏爱。

□速:招致、召请。

□望:怨恨、责怪。

□危:端正、正直。

□微:没有、暗中。

□诬:欺骗。

□赂:赠送财物、财物。

□假:凭借、借、暂时代理的。

□闲:熟习、文静。

□衔:怀恨。

□治:安定太平。

□信:信息、使者、言语真实。

□行:巡视、兼摄(官职)。

□省:问候、察看。

□省事:处理公务。

□雅:正确、向来。

□厌:满足。

□要:半路拦截、邀请。

□易:轻视、交换、交易。

□尤:指责、罪过。

□狱:诉讼案件。

□得罪:获罪、冒犯。

□阅:经历。

□赞:辅佐。

□则:效法。

□知:主持。

□白:告发、禀告。

□致:招引、表达。

□字:养育、女子许嫁。

□坐:对质、犯……罪、因为。

□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徙:调动(官职)。

□放:流放。

□论:定罪。

□本事:原本事物、本领。

□知遇:赏识宠遇。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

□故事:旧事、先例。

□南面:面向南、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

2020古文今译方法_古文今译常见错误_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点

2020古文今译方法_古文今译常见错误_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点

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点:(1)留:把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官职、职称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保留不译。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2)补:指将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补出来,将数量词和分数相应部分补足。

如:“果地震陇西”中省去了“于”。

(3)删:指将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词删去不译,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陪衬部分都可略去不译。

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可略去不译和“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偏义复词,陪衬部分“来”,也没有必要译出。

(4)换:指如果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古文中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单音词,古文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古文中的说法现代汉语变成了另一种说法,翻译时都应换成现代汉语。

另外词类活用词应该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也应换成本字。

如:“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应译为“边防”。

“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应译为“高官厚禄”。

(5)调:即有些句子(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互文见义语句等)在翻译时词序或语序需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如:“何谓得之于心”应翻译为“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应翻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

”(6)贯:即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

因为古代汉语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者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比较特殊,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译出来以后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只好采取意译的办法。

高考古文常用字词及意思大全

高考古文常用字词及意思大全

高考古文常用字词及意思大全1.高中文言文一些常用字词意思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围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除去、驱出、去掉。

同“捐”。

宜弘大务,蠲略细微。

——《后汉书•虑植传》)⑥表恢复的:复、还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介、耿介、刚毅、静悫(厚道;朴实)、周密、宽厚、正直、恺悌(和乐平易,平易近人)、埂、鲠、骨鲠、鲠切(刚直)、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谄谗、献媚、谲(欺骗;诈骗)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

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

一、名词1. 君:君主、国王例句:君知其不可而为之乎?(《论语》)2. 臣:臣子、臣民例句:臣死且不避,吾将谁欺?(《左传》)3. 臣:官职、职务例句:臣居官二十年,未曾有所得。

(《史记》)4. 臣:部下、手下例句:臣闻汉王将东巡,愿随行。

(《史记》)5. 君子:有道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例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6.小人:品德低下的人、不道德的人例句:小人哉,予何敢望哉?(《论语》)二、动词1. 为:做、行例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2. 言:说、说例句: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3. 行:走、行走例句:行年三十,而立。

(《论语》)4. 求:寻求、请求例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5. 求:请求、要求例句:求全责备,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论语》)6. 闻:听说、听到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语》)三、形容词1. 善:好、善例句:善人者,善人之所善也。

(《论语》)2. 贤:有才能的人、有德行的人例句:贤者不以其道事人,而不道者亦不事贤者。

(《论语》)3. 恶:不好、恶例句:恶者,恶人之所恶也。

(《论语》)4. 美丽:美好、漂亮例句:美丽不可方物。

(《诗经》)5. 美德:美好的品德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有美德矣。

(《论语》)四、副词1. 焉:于此、在这里例句:吾欲言吾志,而恐为汝辈所笑,故不敢言。

(《史记》)2. 虽:虽然、尽管例句:虽千万人,吾往矣。

(《史记》)3. 然:然而、可是例句:然则吾将何求?(《论语》)4.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例句:于是孔子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5. 既:已经、……之后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掌握这些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文言文固定词语辑录

文言文固定词语辑录

文言文固定词语辑录文言文中的一些固定词语有固定的意思,表现古代文化特征或某些特殊称谓。

这里辑录高考常用的一些固定词语作些解释,以供参考。

1、表示官职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2、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3、兼职、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4、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5、还有一些不表示官职的变动,但常常与官职结合在—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①知。

如: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②行。

如:迁左丞,行徐州事。

③主。

如:“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史记•吕太后本纪》)6、一些不需翻译的官职固定称谓①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②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③地方文职。

一般称呼为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令等。

④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淄市掾。

7、文言中常见的固定格式有……者:常用于叙述的对象;有时候是定语后置的一种形式:如“人有亡鈇者——译文:有一个丢失了斧头的人),在译成现代文时,要把“人”字放在后面,让“有……者”作为它的修饰语。

如果没有这种修饰关系的“有……者”,就不是后置的定语:如“杭有卖果者——译文:杭州有个卖水果的”,因为“卖果者”不是“杭”的定语。

古文中表示官职升迁和贬降的词语

古文中表示官职升迁和贬降的词语

一.高考文言文有关官职升迁的词语(古文中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1.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例句:征拜郎中(译文:召请任命他做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2.辟(bi):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例句:《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译文:(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3.举、荐、点: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举:《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句中“自”为宾语,“为”、“佐”为谓语,莫不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再有互文的修辞,翻过来应该是说:没有人不为了辅佐自己而求取忠良贤才)②荐:《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谭嗣同由于学士徐靖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③点:在许多人或事物中指定,例:点菜;点节目。

】4.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例句:《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廉颇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拜”在“授予官职”义上引申为“接受官职”。

】【拜除】任命官职。

【例:《后汉书·第五伦传》:“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出洛阳者,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其人。

”(译文:找不到)】5.除:免除旧职授予新职。

【例句: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译文:授予了我太子洗马的官职。

)】【除书】授官的诏令,犹委任状。

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6.授:授给、给予官职。

7.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9.擢zhuó、提:均为提拔。

10.陟(zhì):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例句: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文言文常见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文言文常见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文言文常见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

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的: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文选?陈情表》再如: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汉书?平帝纪》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左传?宣三十年》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前后九辟公府《后汉书?钟皓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书?王涣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亮为丞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后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南史?虞愿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文选?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国以功授官予爵。

《商君书?靳令》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

《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拔之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选?陈情表》二、表调动官职的升迁的: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

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 贾谊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再如:岁中四迁。

《汉书?主父偃传》吾极知其左迁。

《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以高才擢进屡迁。

《后汉书赵壹传》调动官职的:1、转、调徙:调动官职如: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有这样一道题: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②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失分点二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

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失分点三误译原句语气原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误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正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分析译文处理为一种陈述语气,尽管从意思上来看是对的,但它改变了原文的语气,仍然不够准确,违背了文言文翻译“忠实”原文的原则,会被“酌情扣分”。

从语境来看,这段话表现了孟子拯救天下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许,“舍我其谁也”,是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语气应处理为“……呢?”误译原句的语气,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彻,二是对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

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

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

失分点四漏译省略成分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聊斋志异·郭生》)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

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

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

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

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失分点五不懂古代文化常识原文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司马迁《鸿门宴》)误译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正译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分析古人席地而坐,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这就叫“跽”。

项王本坐着,突然见樊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

在这里,只能解释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各位同学要留意此类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古代官职(点击阅读)、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

失分点六混淆古今异义原文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周书·贺兰祥传》)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点击读《高考文言实词古今异义总复习》这篇文章。

失分点七误解词类活用原文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上》)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失分点八误译文言虚词原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分析“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常用虚词(点击阅读)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失分点九误译语法关系原文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王定国诗集叙》)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使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分析“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

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

犯这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

除了这种靠语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动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动句是有标志的。

如“于”“受……于……”式,“为”“为……所……”式,“见”“见……于……”式等,翻译时,都要译为被动关系。

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

失分点十不懂文言修辞原文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明史·王祎传》)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

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吗!分析句中的“爝”(jué),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比喻明朝。

从“实”的角度理解,没有译出比喻意义。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

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

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示官位升迁调动的特定词语一表授予官职的词1、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3、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4、拜:授予官职。

如: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5、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6、除:任命,授职。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7、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