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基础油生产工艺及竞争力分析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基础油是润滑油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在润滑油中一般为85%~99%之间。
因此,基础油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润滑油产品的性能。
润滑油基础油包括矿油基础油、合成基础油和其他基础油。
从用途角度润滑油基础油又可分为内燃机油、齿轮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液压油、电气绝缘油等基础油。
此外,白油和橡胶填充油生产工艺与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相似,只是产品指标要求和用途不同,因此也在本章进行阐述。
各石油公司多以基础油黏度指数对基础油进行分类,但没有统一标准。
美国石油学会(API)对内燃机润滑油使用的基础油进行了分类,并得到世界范围内认可。
美国石油学会在API 1509内燃机润滑油登记及认证系统中将润滑油基础油按照饱和烃含量、硫含量和黏度指数分成API Ⅰ、Ⅱ、Ⅲ、Ⅳ和Ⅴ等5类基础油,见表14-1。
API Ⅰ类基础油饱和烃含量小于90%,并且(或)硫含量大于0.03%,而且黏度指数在80~<120之间。
API Ⅰ类基础油一般由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或加氢补充精制等传统“老三套”工艺生产。
API Ⅱ类基础油黏度指数与API Ⅰ类基础油要求相同,但饱和烃含量要求≥90%,并且硫含量≤0.03%。
API Ⅱ类基础油一般由加氢工艺或加氢与传统溶剂精制和/或溶剂脱蜡组合工艺生产。
API Ⅲ类基础油饱和烃和硫含量与API Ⅱ类基础油要求相同,但黏度指数要求≥120。
API Ⅲ类基础油一般由全加氢工艺生产。
API Ⅳ类基础油为聚α烯烃油,API Ⅴ类基础油为以上四类以外能够用于生产内燃机油的其它所有基础油,包括烷基苯、烷基萘、聚酯、聚烷撑二醇、硅油和氟油等。
表14-1 API基础油分类量少、品种单一。
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现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基础油生产工艺技术以“老三套”为主,以大庆石蜡基原油为原料,产品的质量、数量、品种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增加。
60年代和70年代,新建和扩建了一些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使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又有新的提高。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它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石化产品。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油精炼、脱蜡、加氢裂化、溶剂抽提等步骤。
首先是原油精炼,原油经过蒸馏塔的分馏,得到不同馏分的原油。
其中较重的馏分经过真空蒸馏,得到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基础油。
接下来是脱蜡的过程,脱蜡是为了去除原油中的蜡质,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
通过将原油加热至一定温度,使蜡在溶剂的作用下融化并与溶剂分离,最后通过过滤去除溶剂和蜡质。
加氢裂化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通过在高温高压下对重质馏分进行加氢处理,使其发生裂化反应。
通过这个反应,可以将较重的原油转化为较轻的润滑油基础油,同时减少芳烃和硫等杂质的含量,提高产品质量。
最后是溶剂抽提,溶剂抽提是为了进一步提纯润滑油基础油。
将加氢裂化得到的产品与溶剂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萃取,将一些较轻的杂质和芳烃物质去除,得到较纯净的润滑油基础油。
以上就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在生产出来后,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配方,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制成适用于不同机械设备的润滑油产品。
美国拉力卖点
美国RALLYE(拉力)润滑油卖点与优势分析北京峰海拉力石油贸易有限公司美国RALLYE(拉力)润滑油与竞争品牌同类产品相关卖点及优势一、原装进口产品和国内生产的区别,从技术和工艺上分析1、美国原装进口基础油:都采用三类基础油、经过科学的流程、科学的工艺,添加剂配制,经过完全的性能测试,在国外包装成型的产品,基础油与添加剂决定其国际品质,定为一流品质。
竞争品牌对比:中国最好基础油只能提炼二类基础油,在中国建厂生产,品质二流。
2、产品外包装对比:美国拉力属于欧美环保包装,自动可降解,这种工艺在国内不能生产,所以保证经销商绝无假货。
国内都是硬桶包装,假冒容易并且各种品牌包装相似,不能通过国际环保标准。
3、产品:美国拉力都是美国本土生产,是世界第三大专业生产润滑油厂家,在美国1903年建厂,到今天为止已有100多年历史,1953年是全球第一个研究生产10W30适合全年使用的搞清洁发动机油,拉力品牌畅销与95个国家,并且还为世界各大著名品牌生产,如MOBLL、BP、TOYOTA、AGIP、GITGO、FINA、GULF、STP、MITSUBISHI等。
4、行业执行标准:美国拉力全线产品严格执行美国API检测标准并且权限通过API,国内很多产品都是符合美国API标准,并且都是用国标在检测。
5、添加剂:添加剂最大厂商和生产技术都集中在美国,科技含量简评“尖、精、高”并且美国RALLYE石油公司强项就是自主研发添加剂,并出口很多国家用于航空、造船、军事领域,在美国科研经费及实验设备投资都是世界排第一。
国内添加剂都是依靠进口,自己生产的技术和品质都是非常落后的,而且在调和油时投放比例都是不能按API比例标准执行,国内大部分厂商的资金都用于经营,品牌销售关节。
二、美国拉力产品的特性及卖点:1、拉力高品质润滑油SM、SN产品卖点:美国拉力小黏度的机油,SM的(5W30 、10W30、10W40)机油行驶100公里可节省5-8%,属于节能环保型油品,保持发动机清洁-----“油泥和积碳的防盾牌”,无任何腐蚀,满足欧IV 发动机环保排放标准。
基础油生产工艺
基础油生产工艺基础油是一种重要的石油产品,广泛应用于润滑油、润滑脂和润滑膏等领域。
基础油的生产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将原油转化为具有特定性能的基础油产品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技术。
基础油的生产通常是在炼油厂进行的。
原油经过初步处理,例如脱盐和脱硫等工艺,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硫化物。
然后,原油进入蒸馏塔进行分馏。
在分馏过程中,原油中的不同组分按照沸点的不同被分离出来,其中轻质烃类被分离为气体,而较重的组分则成为液体。
在这个过程中,轻质的烃类被分离并收集,成为液化石油气(LPG),而液体组分则被进一步分馏。
接下来,液体组分进一步进入蒸馏塔进行深度分馏。
在这一步骤中,液体组分被分离为不同的馏分,其中包括汽油、柴油和润滑基础油等。
润滑基础油是指在蒸馏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较重的液体组分,它具有较高的粘度和较好的润滑性能,是生产润滑油的重要原料。
分馏后得到的润滑基础油并不是最终的产品,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其中一个重要的加工过程是加氢处理。
加氢是指将润滑基础油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以去除其中的不饱和烃和杂质。
加氢处理可以提高基础油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长期使用的润滑油产品。
除了加氢处理,基础油的生产过程中还包括脱蜡和脱色等工艺。
脱蜡是指将基础油中的蜡质成分去除,以提高其低温流动性。
脱蜡通常采用溶剂脱蜡或催化脱蜡的方法。
脱色是指通过吸附剂或其他化学物质将基础油中的色素和杂质去除,以提高其外观和纯度。
在基础油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添加剂的方式改善其性能。
添加剂可以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损、抗氧化和抗腐蚀等性能,使其更适合不同类型的润滑应用。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抗磨剂、摩擦改进剂和粘度指数改进剂等。
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油初步处理、蒸馏分馏、加氢处理、脱蜡、脱色和添加剂等工艺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原油可以被转化为具有特定性能的基础油产品,为润滑油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
目前75%以上的基础油仍靠传统工艺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工艺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要,因此要转变老三套的生产工艺,可以在基础油生产中采用加氢工艺处理,使基础油能满足新的润滑油要求。
这种加氢处理技术已成为目前世界主流的生产技术,但在应用范围、经济成本及生产现实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后,该种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的局面仍将持续。
1 传统生产工艺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传统的生产方法采用的是物理生产方法,称为“老三套”,主要有溶剂精制、脱蜡、白土补充精制等主要环节。
这种工艺在高黏度基础油的生产率很高,具有石蜡熔点高的特点,通过这种方法基础油中含有少量的芳烃,使氧化产物等有很强的溶解力。
这种工艺的优势明显,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地位非常重要。
多年来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对该种工艺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在节约能源,降低支出,提高效益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1.1 溶剂脱蜡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溶剂脱蜡是常用的一种,占有重要地位。
在生产流程中按照顺序操作,这个流程包括结晶、过滤、回收和冷冻等环节构成。
这种工艺在处理轻型原材料优势明显,脱蜡性能比较高,成本不高,在我国基础油生产中使用频率很高。
1.2 溶剂精制溶剂精制工艺在润滑油生产中占有重要步骤,其作用是过滤和剔除基础油中的胶质、沥青物质,这样使油品的抗氧化性能得到保证,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1.3 白土补充精制原料经过溶剂精制和脱蜡工艺处理后,质量基本符合要求,但为提高润滑油的质量,对颜色进行改善,可以根据情况补充精制。
这个工艺方法是混合好白土和油品,利用白土的吸附力,通过白土过滤和祛除油品杂质,同时祛除掉不良的杂质,使油品的质量和油品颜色得到进一步改善,降低碱氨的含量,使抗氧化安定性提高,同时提高油品质量。
目前我国基础油氮含量高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个问题,近年来逐渐被使用。
2 异构脱蜡异构脱蜡过程是采用化学手段将烷氢异构分子分为单链异构,不断分解分子,这样可以使分子满足油品的质量,在油品制作时不断提升质量,保证成品油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润滑油基础油调和工艺
浅谈润滑油基础油调和工艺2011年6月摘要润滑油基础油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原料油的品质不佳和加工工艺不善,难免会出现不合格油品。
同时由于基础油品种多,受条件所限不同油品不能单线单送,储运中会产生大量的顶线油品。
这些不合格油品和顶线油品都需要经过调和合格满足质量指标,才能输送出厂。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简述基础油罐区的生产现状和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分析基础油调和的机理,总结了不合格油品及顶线油的调和工艺及实际生产中的调和,提出了实际生产调和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工艺改进的设想,改进工艺减少顶线油量或在收油的同时调和不合格油和顶线油,保证基础油正常出厂。
关键词:基础油;调和;顶线;粘度目录1绪论 (1)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1.2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1)2基础油罐区生产现状 (2)2.1基础油罐区概况 (2)2.2基础油罐区生产工艺 (2)3润滑油基础油主要性能 (4)3.1运动粘度 (4)3.2粘温性能 (4)3.3低温性能 (4)3.4氧化安定性 (4)4润滑油基础油调和 (5)4.1调和机理 (5)4.2调和工艺计算 (5)4.2.1粘度计算 (5)4.2.2粘度指数计算 (6)4.3基础油在实际生产中的调和方法 (6)4.3.1粘度调和 (6)4.3.2中和值(酸值)调和 (7)4.3.3氧化安定性调和 (7)4.4基础油调和工艺类型 (7)5基础油调和中的一些问题及工艺改进设想 (8)5.1基础油调和中的一些问题 (8)5.1.1基础油顶线油量大 (8)5.1.2原油质量变差影响基础油质量 (8)5.1.3产品出厂不及时影响生产 (8)5.2工艺改进设想 (8)5.2.1安装在线分析仪,收油直接进行调和 (8)5.2.2改顶线为扫线,减少顶线油 (9)6结束语 (9)1绪论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润滑基础油的质量是影响润滑油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适合生产润滑油的石蜡基原油资源不断减少,劣质重质原油比例增加,使得高质量润滑基础油的生产日益困难。
HVI500基础油生产工艺研究
322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某公司为了开发HVI500基础油,增产新品种以满足客户的调油需求, 进行HVI500基础油生产工作。
试生产按‘减压蒸馏→一糠醛→酮苯轻油→白土精制→组份油罐’的流程顺序进行。
由技术、调度等单位共同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案和计划:确定各工序试生产的时间安排以及工艺操作条件和馏出口质量控制计划,安排中间罐区专罐专用,保证所有贮罐在贮存HVI500前均经过置换处理,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同油品之间的混线。
在试验过程中,各生产装置的大力配合,积极按方案要求安排调整工艺操作条件,并根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
试生产过程中各装置生产情况如下:1 质量馏出口控制计划馏出口质量控制计划主要根据HVI500基础油质量标准(Q/SHR001-95),及HVI350、HVI650实际生产中粘度、碱氮、比色等在各工序的变化情况而制定。
表1 各工序馏出口质量控制计划项目运动粘度比色残炭闪点馏程凝点碱性氮旋氧中和值外观单位mm 2/s #%℃℃℃Ppm min.mgKOH/g三蒸馏8.6~9.6<4.5<0.2>235<100/////一糠醛实测<3.5<0.15>235//实测///酮苯(轻)///>235/<-9////白土实测<3<0.15>235/实测<130>130<0.03透明标准95~107<3.5<3.5>235/倾点<-5报告>130<0.03透明2 生产工艺条件工艺条件是依据最终产品质量要求及馏份油在各工序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项目的变化而制定的,并在试产时根据操作实际调整形成的。
2.1 减压切割表2 HVI500减压馏份质量(平均值)分析项目馏程,℃500℃馏出粘度比色残炭闪点2%10%50%90%ml mm 2/s #%℃质量分析422450481492988.884.0~4.50.15252~258加工量在7000~8700吨/日时,减压塔的操作可满足预定质量控制要求,生产出合格的润滑油料。
_类基础油PAO的使用现状及其生产工艺简析
西安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can Shiy ou U 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 1673- 064X( 2007) 05- 0052- 06
Sep. 2007 V ol. 22 No. 5
PAO 的推广创设了有利条件, 使其用量以两位百分 粗略窥测推断其发展前景.
数的增长率起飞. 紧接着此趋势蔓延到北美、亚太地 区[ 3] . 如 今, 世界 各 地市 场 上最 高 档的 SL / G F- 3,
表 3~ 4 和图 2 为 PAO 与其他类型基础油的主 要性能对比[ 3-5, 10] . 由这些典型数据可见: Ô类基础
) 53 )
添加剂和配方技术来保证的. 1970 年后, 伴随各种发动机等机械设备的技术
进步和日益紧迫的/ 节能0和/ 环保0要求对润滑油的 黏温性( 低温启 动和高 温黏度, 以 黏度指 数 VI 标 志) 、挥发性、热氧化安定性等主要性能提出日益严 格的要求, 传统工艺所得基础油由于化学组成的制 约已难以保证质量, 遂使此前早已开展过研制, 且证 实质量较高, 而由于成本昂贵未能得到发展的各种 / 加氢0、/ 合成0两类化学转化工艺所得基础油开始 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应用, 从而展开了润滑油基础油 的一场技术革命[ 2-8] .
PA O 产品的分子结构可简示如图 1[ 1] . 这种结 构保证了 PAO 在黏温特性、低温流动性、蒸发损失 及热氧化安定性等方面的卓越性能, 因而具有能满 足愈益先进、严格的 OEM 规格, 延长设备寿命与换 油期, 从而可更好地适应当代日益严苛的节能、环保 要求等突出特点, 这使其在当今各种机械设备使用 条件日益苛刻的条件下具有矿物润滑油难以比拟的 优越性. 因 此, 在 当今 许 多 最高 档 的 润滑 油 品中
石油炼化常用工艺流程
石油炼化常用工艺流程(一)常减压:1、原料:原油等;2、产出品:石脑油、粗柴油(瓦斯油)、渣油、沥青、减一线;3、生产工艺:第一阶段:原油预处理原油预处理:原油一般是带有盐份和水,能导致设备的腐蚀,因此原油在进入常减压之前首先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通常是加入破乳剂和水。
原油经过流量计、换热部分、沏馏塔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塔顶油,经过冷却器、流量计,最后进入罐区,这一部分是化工轻油(即所谓的石脑油);一部分形成塔底油,再经过换热部分,进入常压炉、常压塔,形成三部分,一部分柴油,一部分蜡油,一部分塔底油;剩余的塔底油在经过减压炉,减压塔,进一步加工,生成减一线、蜡油、渣油和沥青。
各自的收率:石脑油(轻汽油或化工轻油)占1%左右,柴油占20%左右,蜡油占30%左右,渣油和沥青约占42%左右,减一线约占5%左右。
常减压工序是不生产汽油产品的,其中蜡油和渣油进入催化裂化环节,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石脑油直接出售由其他小企业生产溶剂油或者进入下一步的深加工,一般是催化重整生产溶剂油或提取萃类化合物;减一线可以直接进行调剂润滑油;4、常减压设备:常压塔、减压塔为常减压工序的核心设备尤其是常压塔,其也合称蒸馏塔,两塔相连而矗,高瘦者为常压塔,矮胖的为减压塔120吨万常减压设备评估价值4600万元。
(二)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是最常用的生产汽油、柴油生产工序,汽油柴油主要是通过该工艺生产出来。
这也是一般石油炼化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的环节。
1、原料:渣油和蜡油70%左右-------,催化裂化一般是以减压馏分油和焦化蜡油为原料,但是随着原油日益加重以及对轻质油越来越高的需求,大部分石炼化企业开始在原料中搀加减压渣油,甚至直接以常压渣油作为原料进行炼制。
2、产品:汽油、柴油、油浆(重质馏分油)、液体丙烯、液化气;各自占比汽油占42%,柴油占21.5%,丙烯占5.8%,液化气占8%,油浆占12%。
3、生产工艺:常渣和腊油经过原料油缓冲罐进入提升管、沉降器、再生器形成油气,进入分馏塔,一部分油气进入粗汽油塔、吸收塔、空压机进入凝缩油罐,经过再吸收塔、稳定塔、最后进行汽油精制,生产出汽油。
煤制基础油生产工艺及其在润滑油产品中的应用
煤制基础油生产工艺及其在润滑油产品中的应用煤制基础油是一种重要的润滑油生产原料,其生产工艺及在润滑油产品中的应用是润滑油工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煤制基础油的生产工艺、性质特点以及在润滑油产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制基础油生产工艺煤制基础油是通过煤制油技术生产的一种原始石油,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煤气化、合成气的加氢、合成油的加氢改质等过程。
首先进行煤气化,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然后对合成气进行加氢处理,生成合成油,最后对合成油进行加氢改质和精制,得到最终的煤制基础油产品。
煤制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具有高投资、高能耗、高技术要求等特点,但由于其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因此备受重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环保措施,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
二、煤制基础油的性质特点煤制基础油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粘度指数:煤制基础油的粘度指数通常较高,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保持稳定的润滑性能,适用范围广泛。
2. 低挥发性:煤制基础油的挥发损失小,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润滑膜的稳定性,延长润滑周期。
3. 耐氧化性好:煤制基础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在高温高压下保持稳定的化学性质,延长使用寿命。
4. 天然资源丰富:煤制基础油的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有效利用煤炭等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煤制基础油在润滑油产品中的应用煤制基础油是润滑油行业中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润滑油产品中,包括机械设备用油、汽车发动机油、工业齿轮油等。
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异的高温性能:煤制基础油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高压下保持润滑性能,适用于高温工况下的润滑要求。
2. 稳定的粘度特性:煤制基础油的粘度指数较高,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保持稳定的润滑性能,适用范围广泛。
3. 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煤制基础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
4. 环保和可持续性:煤制基础油可以有效利用煤炭等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符合环保要求。
标准和非标基础油划分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 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 和150BS。
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石蜡基基础油以俄罗斯和韩国产品质量最佳,国内来源主要由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此产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
此产品适合用作高档润滑油原料。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第三节加氢法生产矿物润滑油基础油.
第三节 加氢法生产矿物油基础油
三、润滑油加氢处理
(2)润滑油型加氢裂化 BP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加氢裂化基础油调配优质多级发动机 油,该公司在法国拉维拉(Lavera)炼厂生产的加氢裂化基础油有两种, 即LHC(100℃运动黏度为4mm2/s)和UHC(100℃运动黏度为 6mm2/s)。 LHC基础油是用BP加氢裂化工艺得到的加氢裂化尾油生产的。工艺采 用装有可再生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它在一段一次通过、全沸程蜡油 转化率90%下操作。反应在高温和高氢压下完成,以保证大多数芳烃 和杂环组分被饱和,得到的环烷烃断裂开环,使硫、氟和芳烃含量降到 最低水平。发生的转化反应可合成极高黏度指数的基础油产品。这类基 础油和PAO合成基础油的性能比较接近。 1995年韩国油公公司使用美孚的MLDW技术加工燃料型加氢裂化塔 底油;1996年雪佛龙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异构脱蜡催化剂ICR-408在里 士满润滑油厂实现了工业化;1997年美孚把一种新型的分子筛裂化异 构化催化剂MSDW-l用于新加坡裕廊炼油厂的润滑油生产装置上; 20 世纪90年代末,美孚专门为加工高含蜡原料生产低倾点、高黏度指数 的基础油开发了MWI-l和MWI-2系列催化剂; 自1997年以来,雪佛 龙异构脱蜡技术分别在南美洲、欧洲和马来西亚等地投入使用。
这些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而且进行速度快。催化剂的硫化效果取决于硫 化条件,即度、时间、H2S分压、硫化剂的浓度及种类等,其中温度对硫 化过程影响较大。
(5)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失活——催化剂表面便逐渐被积炭覆盖,使它的活性降低。 中毒——不可逆中毒。例如,金属沉积会使催化剂活性减弱。铅、砷、 硅;镍和钒 对大多数催化剂来讲, 燃烧段的最高温度应控制 在550℃以下,因为温度 如果高于550℃氧化钼会 蒸发,γ Al2O3也会烧结 和结晶。实践证明,催化 剂在高于470℃下暴露在 水蒸汽中,会发生一定的 活性损失,因此再生过程 中应严格控制氧含量,以 保证一定的燃烧速度和不 发生局部过热。图2-24为 催化剂再生流程。
1.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解析
润滑油的生产工序
①切取原料(蒸馏) ②脱沥青(对残渣原料) ③精制 ④脱蜡 ⑤补充精制和后处理 ⑥调合
6
õ Ò ¼ » Ï ß ° × Í Á » ò ¼ Ó Ç â ¾ « Ö Æ õ ¶ ¼ þ Ï ß õ È ¼ ý Ï ß õ Ë ¼ Ä Ï ß õ Ñ ¼ ¹ Ô ü Ó Í
38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在操作中有如下几条规律: ⑴适宜的塔顶温度可改善油品质量,提高粘温性能。 ⑵适宜的塔底温度主要是保证产品的收率。 ⑶油品密度越大,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小,为了 获得质量好的精制油,抽提温度就要相应控高一点。 (4)溶剂比越大,精制深度加深,能提高质量,但 收率下降 。
70N
150N 350N 650N 150BS 基 础 油 罐 区
氢气
保 护 反 应 器
加氢工艺流程示意图
13
第一节 溶剂脱沥青
1.溶剂脱沥青过程在炼油工业中的作用
1)由渣油生产高粘度指数的重质润滑油。 2)由渣油生产轻质燃料油。
3)生产沥青。
14
2、溶剂脱沥青生产基本原理
渣油中的烃类和非烃类,在非极性溶剂(丙烷等)中 有差异非常明显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 剂对烷烃、环烷烃、少环的芳烃溶剂能力强,对胶 质、沥青几乎不溶解,在抽提塔中利用二种物质的 密度差,逆流接触,并在抽提塔中控制一定的温度 差,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脱沥青油。
21
图11-4 丙烷脱沥青工艺原理流程
22
影响溶剂脱沥青的主要因素 1、温度
改变温度会改变溶剂的溶解能力,越靠近临界温度 则温度的影响越显著。 调整抽提过程各部位的温度是主要的操作调节手段。 抽提塔顶部温度提高,溶剂的密度减小、溶解能力 下降、选择性加强。脱沥青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少, 残炭值低,但收率降低。 抽提塔底部温度较低时,溶剂溶解能力强,沥青中 大量重组分被溶解,因而沥青中含油量减少,软化 点高,脱沥青油收率高。
新一代基础油_GTL基础油
近20年来,世界润滑油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和愈加苛刻的产品规格驱动着整个润滑油工业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变革,基础油加工工艺的变革自然也成为推动润滑油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著名石油石化公司正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天然气合成油(Gas-to-Liquid,简称GTL)的研究,而GTL技术制备基础油工艺的逐步商业化,将引起基础油领域新一轮的变革。
一、GTL技术概述GTL技术是将天然气转变为合成油后再进一步转变为燃油及其他碳氢化合。
通俗地说,首先是将天然气分子撕裂,再 将它们重新组成长链分子。
这个过程将制备纯度极高、无硫、无氮、无芳烃和无金属元素的合成型原油,其分子基本上是由直链烷、烯烃组成。
然后,合成油经过进一步炼制,生产出对环境友好的燃料油和化学品,例如柴油、石脑油、石蜡及其特殊产物。
1. GTL加工工艺及优势GTL工艺包括下列两个主要步骤:1)将天然气转换为合成气。
天然气与氧气经过部分氧化反应制备成合成气,合成气的成分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该步骤投资费用较高。
2)将合成气转变为合成油。
这是GTL技术的关键步骤,是经过费托(Fischer-图1 GTL加工工艺示意图Tropsch)合成转换,即:将合成气经过含有钴基专利催化剂的固定床或浆态悬浮床的反应器,转变为各种黏度级别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GTL加工工艺示意图见图1。
根据《油气杂志》近期的评估以及各政府部门和石油公司的勘测,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70万亿立方米以上,但由于远离消费者、运输困难等原因,多数储量被搁置。
GTL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石油产品的替代物,给拥有天然气储量的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避免在石油开采时将伴生天然气资源放空燃烧。
不仅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使环境得到保护。
GTL技术制备的合成型碳氢化合物性能优异,可以直接使用或与低质量原油生产的燃料进行混合使用,以满足越来越苛刻的环保和油品性能指标的要求。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过程生产基础油的过程是一个剔除非理想组分的过程。
润滑油的理想组分——分支比较多的异构烷烃;少环长侧链的环烷烃,少环长侧链的芳烃。
非理想组分——多环短侧链的芳香烃,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及少量的胶质,高凝点烃类。
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润滑油料):常减压蒸馏切割得到各种馏程的润滑油馏分减压渣油(经溶剂脱沥青得到残渣润滑油馏分)“老三套”工艺: ①溶剂精制除去各种润滑油馏分中的非理想组分 ②溶剂脱蜡以除去高凝点组分,降低其凝点 ③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该法受原油本身化学组成的限制很大,低硫石蜡基原油是润滑油的良好原料。
润滑油的生产工序①切取原料(蒸馏) ②脱沥青(对残渣原料) ③精制 ④脱蜡 ⑤补充精制和后处理原 油 合适的粘度 脱去胶质、沥青质 除去非理想组分除去蜡烃组分 补充精制基础油⑥调合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溶剂精制工艺国内的溶剂精制工艺分正序及反序流程,先糠醛后酮苯为正序,先酮苯后糠醛为反序³£Ñ¸ÔüÓÍÔüÓͼõѸÕôÁóÈܼÁ¾«ÖÆͪ±½ÍÑÀ¯°³ÍÁ»ò¼ÓÇ⾫ÖÆÁ½ÍéÍÑÁ¤Ç´À¯·´³é³öÓͼõÒ»Ïß¼õ¶þÏß¼õÈýÏß¼õËÄÏß¼õѸÔüÓÍͼ11-4 ´«Í³²½²¨ÖÆÈ¡»õ´¡Ó͵ÄÁô³ÌʾÒâͼÁ¤Ç´常压渣油 减 压 塔减二 酮苯脱蜡装置轻脱油 白土补充精制装置150N 400N 650N 120BS 糠醛精制装置丙烷脱沥青装置 减三 减四减压渣油 脱氮装置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 ——二段加氢工艺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混合加氢工艺润滑油料加氢处理装置蒸馏装置轻油加氢精制装置馏分油酮苯脱蜡 装置125N200N500N150BS含蜡基础油常压渣油减压蒸馏150N 馏分 变压器油馏分 500N 馏分 糠醛抽出油轻脱沥青油丙烷脱沥青糠醛精制加氢精制酮苯脱蜡加氢异构变压器油HVI150 HVI500 150BS VHVI沥青蜡液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三段加氢工艺之一基础油生产工艺程简介 ——三段加氢工艺之二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高压加氢工艺常压渣油减压塔减三 加氢处理装置轻脱油常减压装置70N150N 500N 150BS糠醛精制装置丙烷脱沥青装置减四VHVI 料减压渣油VHVI抽出油加氢异构装置加氢精制装置常压渣油减压塔减三轻脱油 常减压装置75N 100N 150N 250N 基础油罐区加氢裂化装置丙烷脱沥青装置减四 减压渣油中间罐区120BS加氢异构装置加氢精制装置常压蒸馏装置汽柴油同一装置区内加氢工艺流程示意图润滑油的白土补充精制补充精制目的:除去溶剂精制,脱蜡后残留在润滑油中的微量溶剂、水份、硫化物,氮化物、无机酸、有机酸(环烷酸、磺酸)、胶质、沥青质等有害组分,改善油品的颜色和安定性。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研究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研究
润滑油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润滑剂,用于减少机械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以提高
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润滑油的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它决定了润滑油的性能和
品质。
基础油的生产工艺是指将原油经过一系列的分离、脱硫、脱蜡和精制等工艺步骤,得
到适合作为润滑油基础油的产品。
基础油的生产工艺研究旨在优化工艺条件,提高基础油
的质量和产量。
原油经过加热后进入蒸馏塔,根据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将原油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
的馏分。
常见的原油分离方法有常压蒸馏和真空蒸馏。
经过蒸馏的原油馏分中含有硫、氮、微量金属和杂质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脱硫和脱
杂处理。
脱硫方法包括水洗、氢气脱硫和催化剂吸附等,脱杂方法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吸附
杂质。
然后,经过脱硫脱杂处理的馏分进一步进行脱蜡处理。
蜡是基础油中的一种固态物质,会降低润滑油的流动性。
脱蜡方法主要有晶体破碎法和溶解脱蜡法等。
经过脱蜡处理的馏分还需要进行精制,以提高基础油的纯度和性能。
精制方法包括加
氢精制、油脱色、油漂白、脱臭等。
通过对基础油生产工艺的研究,可以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从而提高基础油的纯度和性能。
还可以研究新型的工艺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液
体萃取等,以提高基础油的产率和质量。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研究对于提高润滑油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优
化工艺条件和研发新型工艺方法。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MVI) <90% 80--<120 >%
II类 (HVI) ≥90% 80--<120 <%
III类(VHVI) ≥90% ≥120 <%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140 划分‘SN’油的粘度以 40℃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 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 90--120
中粘度指数: 40--90
低粘度指数:﹤40。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种类别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 5 种类别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 种类别:第一类,传统溶剂精炼矿物油;第二类,加氢裂解矿物油;第三类,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第四类,聚a—烯烃(PAO);第五类,其他合成油合成油包括PAO双酯、多元醇酯、聚醚、硅油、磷酸酯PAO作为车用基础油对添加剂、油封材料、涂料及矿物油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是各类合成油中价位最低的一个品种。
酯类基础油虽然耐高低温及抗磨性好,但遇水不稳定,易腐蚀,对油封及涂料的相容性差,并且成本不低,所以现今已无这类商品生产。
而聚醚对水及油等比酯类稍好,但和矿物油及添加剂不易相容,而且价格又高,所以无法广泛使用。
聚a-烯烃(PAO)作为基础油调制的润滑油与石油基矿物油润滑油相比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PAO油的热氧化安定性明显优于矿物油。
当进行165C、5 天的热油氧化试验时,石油基机油的40C粘度由95mm2/s增加到146.3mm2 /s,粘度变化率为54.0% ;而P AO型合成润滑油粘度仅从94.0mm2/s 增加到96.8mm2/s,粘度变化率只有3%。
这意味着使用PAO型合成润滑油后,可以延长换油期,也就是减少停车时间和降低维修费用。
另一方面也表明,用PAO基础油调制汽车润滑油时,可以少用添加剂,或用较低廉的添加剂,这样可以降低PAO型合成润滑油的价格,使它与石油基润滑油有较强的竞争力。
那么实际市场的各个品牌的都是什么油呢?现在很多合成油都属于第二类第三类油,也就是第二类,加氢裂解矿物油;第三类,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比如过产的统一的,长城的,昆仑的!韩国的SK也属于第三类合成油,也叫V HVI所以比较便宜!国际上,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
API美国石油协会)对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
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和酯类有较大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基础油生产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炼厂建设费用、原料成本、运转费用、产量和产品价值等。
其中溶剂精制基础油炼厂使用旧技术,主要通过溶剂精制和溶剂脱蜡工艺生产基础油。
该装置需要低硫、高石蜡基原油,主要生产apiⅰ类基础油、光亮油和蜡,低价值副产物包括抽出油和沥青质。
典型溶剂精制炼厂基础油生产能力为5000~5500桶/天。
加氢裂化装置可炼制原油的范围很宽,能够生产api ⅱ、ⅱ+和ⅲ类基础油。
尽管加氢裂化装置无法得到蜡和光亮油产品,但是大多数副产品价值较高,如低硫汽油、柴油组分。
典型产量在2万桶/天。
第三种类型基础油炼厂是在燃料油加氢裂化装置后面连接加氢异构化脱蜡工序,比如雪佛龙的加氢异构脱蜡技术。
该类型的基础油炼厂主要生产api iii类基础油,包括轻质和中质基础油,同样无法生产蜡和光亮油,但其副产物几乎全部为高价值产品,主要是低硫汽油、柴油组分。
该装置基础油产量一般为1万桶/天。
在装置建设成本方面,对于1万桶/天产量而言,异构脱蜡装置成本不到溶剂精制装置40%,加氢裂化装置成本占溶剂精制装置60%。
在基础油生产阶段,原料成本占基础油成本四分之三。
溶剂精制装置要求原料为低硫原油,而加氢装置可以加工重质、酸性原油,两者原料使用上存在较大利差,2008年阿拉伯重质和轻质原油每桶差价为7美元。
包括能耗、维护成本、人力成本、化学溶剂成本(溶剂精制装置)或催化剂成本(加氢装置)等运行费用占基础油生产成本剩余的四分之一。
运营成本中,加氢技术仍然具有优势,根据2006年的统计,润滑油加氢裂化装置的运营费用大约只有溶剂精制装置的60%,而异构脱蜡型装置则仅占溶剂精制装置的30%。
产品价值则是考虑基础油炼厂经济效益最基本的因素。
溶剂精制炼厂必须通过其高价值副产品光亮油和蜡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加氢裂化与溶剂精制装置相比有着每加仑数美分的优势,但是如果运转良好,溶剂精制装置仍然具有相当竞争力。
预期不会再建新溶剂精制炼厂,加氢炼厂在供过于求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对于溶剂精制炼厂而言,只有控制运营费用,保证装置运转良好,才能参与竞争。